第一篇:xx疾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利用制度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利用制度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我中心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减少我区突发事件的发生,构建我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1、及时将完成的风险评估报告报送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根据需要通报相关医疗卫生机构。
2、评估结果应整合到日常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中。当评估发现可能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事件或相关信息时,应立即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3、对于评估中发生的可能高的疾病或事件,及时给与预警。通过中心外网发布健康提示。
4、对于专题评估的前后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评估中可能忽略的问题,及时探讨改进。
5、根据评估中的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扼杀在萌芽中。
第二篇: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规范和指导风险评估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过程。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的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也适用于大型活动等其他需要进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情形。
涉及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按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科学循证的原则,确保评估工作科学、规范、及时开展。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督导检查以及评估结果信息的通报和发布。
/ 4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相关信息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相关技术保障。
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依据职责开展相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指定或委托其他专门机构开展相关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第六条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分为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常规监测收集的信息、部门通报的信息、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地区)通报的信息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开展初步、快速的评估。
专题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国内外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项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具体情形包括:日常风险评估中发现的可能导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国内发生的可能对本辖区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造成公共卫生风险和危害的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害的其他突发事件;大型活动等其他需要进行专题评估的情形。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开展日常风险评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评估频次,国家级和省级疾病
/ 4
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日常风险评估。
第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需要,开展职责范围内的专题风险评估。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省级、地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分别对本辖区内的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组织或指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第九条 对于日常风险评估中发现的可能导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对于国内发生的可能对本辖区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对于国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造成公共卫生风险和危害的突发事件,由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必要时,有关省份或地市也应当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对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害的其他突发事件,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对于大型活动,根据大型活动组织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或实际需要,由举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 4
第十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撰写日常风险评估报告,并报送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将相关评估结果向有关部门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通报,向社会发布。
开展专题风险评估的机构负责组织撰写专题风险评估报告,报送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并通报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将相关评估结果报送本级人民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发布。
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背景、事件风险及评估依据和风险管理建议等。
第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好风险沟通、预警发布、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和技术培训等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风险评估的实施及风险控制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4
第三篇: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提高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规范和指导风险评估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中华人民共和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的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也适用于大型活动等其他需要进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情形。
涉及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按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科学循证的原则,确保评估工作科学、规范、及时开展。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督导检查以及评估结果信息的通报和发布。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相关信息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相关技术保障。
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依据职责开展相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指定或委托其他专门机构开展相关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第六条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分为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常规监测收集的信息、部门通报的信息、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地区)通报的信息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开展初步、快速的评估。
专题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国内外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项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具体情形包括:日常风险评估中发现的可能导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国内发生的可能对本辖区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造成公共卫生风险和危害的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害的其他突发事件;大型活动等其他需要进行专题评估的情形。
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剞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哥常风险评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评估频次,国家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日常风险评估。
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需要,开展职责范围内的专题风险评估。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省级、地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分别对本辖区内的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组织或指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第九条对于日常风险评估中发现的可能导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由疾1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对于国内发生的可能对本辖区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对于国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造成公共卫生风险和危害的突发事件,由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必要时,有关省份或地市也应当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对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害的其他突发事件,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对于大型活动,根据大型活动组织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盛实际需要,由举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第十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撰写日常风险评估报告,并报送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将相关评估结果向有关部门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通报,向社会发布。
开展专题风险评估的机构负责组织撰写专题风险评估报告,报送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并通报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将相关评估结果报送本级人民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发布。
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背景、事件风险及评估依据和风险管理建议等。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好风险沟通、预警发布、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和技术培训等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风险评估的实施及风险控制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风险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煤矿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决定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进行分类监管,分类指导。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意义
进行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是对煤矿的自然条件、装备、管理水平进行细化和量化,全面分析掌握煤矿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实现分类监管、分类指导。对安全责任意识强、管理水平高、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好、多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合法矿井给予鼓励、支持、帮助;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安全保障水平较低的矿井实行停产整顿,重点监管,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逐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分类监管、分类指导工作由矿、井两级统一领导,两级牵头组织,安监科、调度室、生产科、评估科、机电科等部门参加,坚持分工负责,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组织进行。
三、安全管理要求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1、配置高素质的煤矿安全管理人员
矿长(井长),分管生产、机电、安全的副矿长(副井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矿长(井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
2、配备合格的生产安全技术人员
必须按照主要生产环节和安全管理需求,配备采、掘、机、运、通、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以上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明确企业业主、法人代表、矿长、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矿井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人代表矿长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群众安全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各煤矿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煤矿企业安全群众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企业、区队、班组三位一体的群众安全监督网络,要在煤矿的采掘班组聘任煤矿安全
群众监督员,监督员人数根据煤矿生产情况需要确定,原则上每个采掘班组和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一名监督员。
4、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稳定职工队伍
要严格依法进行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联合招聘、先培后用、择优上岗、相对稳定、统一管理、适当储备”的管理办法,建立劳动用工管理培训新机制。在登记备案、合同签订、人员培训、参加工伤保险四个方面达到百分之百,并按规定办理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
新录用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煤矿或煤矿委托培训机构参加的不少于72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就业准入培训。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煤矿安全规程》,反“三违”和重大事故案例教育,煤矿安全生产基本应知应会,瓦斯、水害、顶板等事故的预兆、预防措施和自救办法等知识。培训结束后,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考试,培训合格按隶属关系在煤炭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上岗。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要不断提高煤矿职工的工资和生活福利待遇,各矿要制定具体的稳定职工队伍的措施和方法。
5、加强生产技术资料管理
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并按照要求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生产规章。要按规定编制矿井采掘计划。矿井每半个月至少实测一次
并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每月与所属主管部门交换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相关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
6、严格正规开采
生产和建设要严格执行“一矿一井一采两掘”规定,采用壁式采煤方法,严禁乱采滥挖、以掘代采、多头掘进。严禁超层越界开采,严禁擅自开采保安煤柱。
矿井要积极使用先进的支护方式(设备),加强采掘工作面的支护管理。现有生产矿井巷道支护应推广使用锚杆、锚网、锚索、锚喷、或金属支架等方式,采煤工作面取消木支护、金属摩擦支柱,采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架或综采液压支架等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支护。
7、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完善瓦斯监控系统
必须设立“一通三防”(通风和防治瓦斯、火灾、煤尘)管理机构,按规定配备足够的通风管理和瓦斯管理、检查人员,严格落实通风管理和瓦斯管理、检查制度。掘进工作面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高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必须有效实现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瓦斯抽放标准的矿井必须实现“先抽后采”,经抽放达瓦斯抽采基本指标后方可继续生产。严格盲巷管理,防止瓦斯积聚;严格执行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制度;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对探头数量不够、探头位置不符合规定、探头校验超期、系统未
联网运行的煤矿要全面进行整改,监控系统必须有效实现超限报警和断电功能。
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采掘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探水出现异常等情况,煤矿矿长、安全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加强现场顶板管理,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五篇:突发事件总结评估制度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制度
为了及时、全面地总结和评估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情况,分析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下一步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特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制度。
一、总结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汇总本或一个阶段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总体情况以及分类别事件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各类突发事件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与近年比较情况,以及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并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
(二)应对工作评佑。对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国家、省、市、县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及相关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等,从组织领导、预案编制演练、应急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物资保障、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防范处置、恢复重建、调查处理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对应急管理工作和较大以上级别突发事件应对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既要认真总结防范处置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又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工作建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四)典型案例分析。综合报告要根据点面结合的原则。从本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选择l-2个典型案例,对防范应对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进行深入分析评估,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工怍。
二、总结评估的基本原则
(一)专项与综合相结合;
(二)平时总结评估与年底全面总结评估相结合。
三、工作机制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事后总结评估制度。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对应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并形成报告3日内上报县应急办。
(二)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半年简要总结评估制度。每年7月5日前,对上半年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形成报告送县应急办。
(三)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综合总结评估制度。每年元月5日前,对前一应对突发事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估,形成综合报告上报县应急办。
(四)建立应急体系建设基础情况统计制度。结合应急管理工怍实际,制订一套统计报表,根据阶段工作需要或上级要求,及时组织对应急管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