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现代公司理财总结
学习现代公司理财总结
学习《现代公司理财》这门科目最大的收获是引起了我对投资理财的更大兴趣以及对股票知识的认识,懂得了许多,纠正了自己以前一些对钱财的狭隘观念,比如:“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一章。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后产生的增值会使得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的时间上具有不同的价值,被闲置的资金是不能产生增值的,也就不具有时间价值。这打破了以往我觉得把钱存在银行增值的观念,如果有闲散资金最好不要全部存在银行,可以拿一部分去投资让其不断增值再不断投资,资金不断流动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虽然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侧重于公司的运营管理与财务决策方面,但是这门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与金融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像关于债券、股票、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等很多内容都是我们专业课现在所学习的,通过在公司理财这门课上的学习与理解,在之后专业课的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就轻松了很多也不至于那么枯涩难懂了。而且学习这门课程对我考会计从业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之前学习的各种财务报表都是会计所要求的,而且这门课程的管理与决策在会计的基础上上升到了管理方面。因为金融专业的也有可能会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如今,经济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使它变得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领域,而是许多人都在学习的东西。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学习公司理财就尤为必要。公司理财就是讲公司如何聚财、用财、生财。公司是一个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必须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并对营业收入和利润进行分配,这些理财活动对公司至关重要
公司理财从广义角度来看就是对资产进行配置的过程,狭义来讲是最大效能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总体收益效率。理财不仅在生活中起着重要做用,在公司中更起着重要角色,公司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就是围绕着资金,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学会如何管理好财务,那么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取得很大成就,因此,大学生学习公司理财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学会投资,让钱生钱,所以这就要涉及到怎样选择投资,投资又会带来怎样的风险和收益,我们又要怎样去看待这样的一个风险和收益。尽量规避风险或者使风险减少,因为我们知道收益与风险对等,风险提高了资本成本,所以降低投资价值买国债确实比买高价股票风险风险低,但它的收益也相对较低的。
不断地调整理财目标,改进理财方法,已尽可能少的代价取得资金,合理的运用和分配资金,协调公司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对资金的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管理。以提高资金的运用效果,实现公司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衡量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人的经济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看他未来创造的现金流量。公司理财是以最大化企业价值为目标来组织企业运动呢,处理经济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活动,以资金运动为对象,所以公司要有效运用资金实现合理的利润分配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其他相关问题,以有效的决策和管理来保持公司的长久良好运转。
通过一个学期对《现代公司理财》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切的体会到公司理财并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它改变了我以前的一些时间、价值观念,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不断去补充一些有关于投资理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通过对公司的财务分析,加强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财务工作的能力,也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更快得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公司理财个人总结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实训 个人总结
为期两周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即将结束,在这短短的两周时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对公司理财课书本上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些财务工作在实操方面的运用,提高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财务工作的能力,这次课对于我们以后走入社会工作能够迅速的适应并上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为以后毕业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课程刚开始时,拿到那些报表真的有些无从下手,最初时面对那些纷繁复杂的数据表格以及年报内容根本没有一点思路。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与讲解,以及小组成员之间深入的讨论分析,最终开始我们各自的工作内容,但在作图以及各种数据分析得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数据各个部分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我们不仅仅只是孤立的作自己部分的内容,还要与相关内容的成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将所有的内容更好的融合内容才会完整。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我们与其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学会团队合作是一项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这是对我们个人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综合提高。我们即将成为毕业班马上就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工作后就并不只是书本上的东西,公司看中的实操能力只会死读书是并不能适应社会的。
通过这次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实训课,使我受益匪浅。首先是对课上所学的公司理财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巩固了上一学年所学的知识。其次通过对一家公司系统而全面的财务分析使我对财务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下学期的课程打好了基础。
第三篇:公司理财课程总结
公司理财课程总结
在大三的一年中,我们在上、下两个学期分别学习了公司理财1和公司理财2的课程。我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是大学的学习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门课了。因为在第一学期的课中,由于没有太重视,课上没有认真听讲课下又没有做好复习工作,导致最后期末考试前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从下手,以至于最后以挂科而告终。这一次的挂科也给了我很大的打击,并不是每一次临时突击都是可以通过的。之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完全的转变了,在第二学期中从一开始就认真的学习课上认真的听讲跟着老师做练习充分的理解每个知识点,课下及时的做好复习工作,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学习比较,我认为这本课程还是比较容易的,重要的是在于真的理解知识点。
虽然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侧重于公司的运营管理与财务决策方面,但是这门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与金融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像关于债券、股票、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等很多内容都是我们专业课现在所学习的,通过在公司理财这门课上的学习与理解,在之后专业课的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就轻松了很多也不至于那么枯涩难懂了。而且学习这门课程对我考会计从业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之前学习的各种财务报表都是会计所要求的,而且这门课程的管理与决策在会计的基础上上升到了管理方面。因为金融专业的也有可能会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好,易于我们理解而且不会觉得很乏味。不过觉得老师在课上讲的有些内容还是比较快,我认为对于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可以多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讲解,这样会学的更好。我之前就是只是在课上听课,课下完成作业。不过在第二学期的课中我改变了以前的方式,而是在课前提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先看一遍书,这样上课就可以有的放矢的重点听自己不会的内容,课下在结合作业,这样课上的效率就很高了,不像原来听得总是很迷糊很多不太理解的。
对于最后的案例大作业,我觉得这种作业形式很好,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于巩固,因为这个是对课上所讲内容的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运用。而且以小组的形式,即便是有些在课上没有弄懂的理论知识,在最后做作业时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探讨学习共同解决,就可以弥补一些知识漏洞。我们组主要是先有组长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部分,由于很多数据都是相联系的,组员之间在采用相会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做的内容不会是相互孤立的可以使内容更加完整,而且效率很高,这样一来也不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每个人都很积极而且配合的很好。通过这个大作业对我们课上所学的公司理财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不仅巩固了课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们与其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也对我们个人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综合提高。通过对公司的财务分析,加强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财务工作的能力,也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更快得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06公司理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公司理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第一讲
1.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2.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3.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4.如何认识会计工作
(一)第二讲
1.如何认识会计工作
(二)2.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第三讲 1.现金流量表 2.财务管理的目标 3.财务管理的内容 4.财务管理的职能
第四讲
1.财务分析概述 2.流动性分析 3.资产管理分析 4.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5.盈利能力分析 6.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第五讲
1.财务预测
(一)2.财务预测
(二)第六讲
1.财务预测
(三)2.本量利分析 3.财务预算
4.作业成本与作业预算 5.普通股筹资
第七讲 1.负债筹资 2.营运资金政策 3.资本成本 4.财务杠杆 5.资本结构
第八讲
1.三种投资分类方式 2.投资中考虑的因素 3.项目投资决策基础 4.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一)第九讲
1.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二)2.证券的评价
第十讲
1.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2.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 3.利润分配活动的管理 4.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第1讲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通常所讲的各种发票,在会计上被称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通常属于非会计语言。●会计部门把这种非会计语言转化成会计语言,也即把原始凭证转化成记账。
会计账簿
会计工作要在记账凭证的基础上把它转换成账簿。
●账簿实际上是对成千成万张的会计凭证的浓缩。要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可能把成千成万张的凭证都翻一遍。
●会计账簿的多少根据业务规模的大小而不同。会计报表
会计工作要在会计账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会计报表。
●目前主要是三种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是在账簿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的浓缩,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高度概括。
●会计报表要对外提供,它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厂长、经理和职工。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管理和分配活动的管理。
筹资 投资 经营 分配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些制度加以规范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再去强调大财政的管理,强调财政决定财务和财务决定会计的管理体制是不适宜的,是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要求的。
3.还财务本来面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和会计是两项内容各异的工作,二者是平行的关系。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应该注重和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绝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问题,还是一个方法和思路的问题。我们学习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方法和思路的问题,而不是财政部财务规定的问题。财务应该是企业自己的财务。
对现行财务制度的简单评价
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我国一直是国家规定财务制度,国家通过财务制度来约束国有企业行为。1993年,在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过渡的过程中,国家颁布了“两则两制”。所谓两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通则》和《企业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属于财务制度范畴;会计准则属于会计制度范畴。所谓两制就是指《13个大行业的财务制度》和《13个大行业的会计制度》。13个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建筑业等。“两则两制”的执行标志着我国财会制度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在市场经济初期,企业执行财政部门颁布的财会制度还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会制度的负面影响逐渐暴露出来。
【自检】
你认为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财务与会计不是同一个概念,首先明确会计和财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理清,只有在正确认识财务和会计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讲如何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应该是平行的,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重点提示】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
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虽然会计和财务是两项内容不一样的工作,但是会计工作毕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法制经济,具体到财会领域,市场经济是一个更需要大量真实的、及时的会计信息的经济。如果没有真实的会计信息做保证,市场经济将无从谈起。
以下对会计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会计对象
会计工作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即与企业资金运动有关的都是会计工作的对象,从取得货币资金,到货币资金转为生产资金;从生产资金再转为货币资金,这样一个运动的过程都是会计工作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客观的,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表现形态都是一样的,所以会计才能够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即资金运动的分类。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不同国家对会计对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会计要素是了解一个国家会计工作的切入点,作为一个管理者,了解国家的会计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六个要素。这六项会计要素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要素。
图1-2 会计要素
1.资产(1)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
企业对资产不一定都拥有所有权,有一部分资产可能是企业控制的,比较典型的就是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表1-1 资产的分类
②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
所谓能够以货币计量,就是资产能够通过量化用货币表示出来。在会计工作进行货币计量的过程中,不能够通过货币计量的就不能归类为资产。
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资产一定是有价值的,将来能够创造效益。企业产品卖不出去造成存货积压,这些存货没有市场价值,也就是说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2)分类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有其他资产五类。
有关会计的基础知识将在下一讲中继续讲述。
【心得体会】
第2讲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二)【本讲重点】 会计的基础知识(二)
会计的基础知识(二)2.负债(1)概念
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和事项所引起的,现在所承担的,将来需要偿付的一种债务。
①负债本质上是债务,是目前和过去的业务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不把未来的事项确认为负债。最近财政部颁布了一个新的准则,要求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未来事项也可以确认为负债。
②负债是将来一定要偿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支出也要作为负债。(2)分类
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两大类: ①流动负债
一年内需要偿还债务称为流动负债,它的项目很多,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利润、应交税金等等。②长期负债
可在一年以上偿还的债务称为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发行一年以上的公司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之后的差额。(2)分类
所有者权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企业接受投资人投资的部分,上市公司称为股本,股本代表了企业的注册资本。②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是股本或资本的一种储备状态,它最终可以转成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金包括企业接受外单位的捐赠和股票的溢价等。③盈余公积
报表中的盈余公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盈余公积金
按当年净利润10%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叫做法人盈余公积金;上市公司可以任意提取。盈余公积金主要用途有两个:
●转成资本。净利润不一定全都分配掉,可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转成资本,壮大资本实力。●弥补亏损,上市公司盈余公积金还可以用来发放股利。▴公益金
公益金就是从当年净利润当中按照5%的比例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如建托儿所、幼儿园、俱乐部等等。④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是公司用于以后利润的分配或待分配。
4.收入(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现金流入和债务的清偿。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一个基本指标。
①只有当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收益才是收入。接受捐赠也引起资产的增加,但不是收入。②收入一般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扣除相应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2)分类 ①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又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②对外投资收益 ③营业外收入
因意外原因获得的收入,如企业卖掉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
5.费用
费用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①料是指材料 ②工是指人工工资
③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如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一般情况下,费用与收入要匹配,也可以说凡取得收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从管理的角度看,费用是广义的概念,它包含成本在内。
6.利润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是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由收入总额和费用总额决定。
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含义和作用
以上六项会计要素的划分较粗略,难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下介绍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再分类。会计科目把每一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成若干小类。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科目就是账户。
2.会计科目的原则(1)完整性
所有的账户最终要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完整过程。(2)互斥性
每个账户的内容是唯一的,账户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其分类不能相互交叉。任何一个业务在会计核算时只能记在一个账户上。
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会计工作最终目的是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在对日常会计核算进行综合整理的基础上编制的,是用来总括地反映某个会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所有的企业都要通过至少三种报表来报告他们的业务,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将资产项目列在报表的左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在报表的右侧,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左右两侧保持平衡,即满足上面的会计等式。
表2-1资产负债表(简表)
年 月 日
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这是按照流动性排列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关注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规模大并不代表企业就有竞争能力,不代表财务状况就很好。表面上非常繁荣的企业,也可能由于资产性不够而导致破产。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企业破产,最本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产的流动性出了问题,没有现金去还债,于是债权人决定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是企业向外面借来的资金,反映的是债权债务的关系;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接受投资人投资的资金。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一定的资产来源就必然要有一定的资金占用,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资产,资产就是资金的具体占用形态。
【提示】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静态的会计报表,只描述了它在发布那一时点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它反映的信息带有时效性。只要企业在经营,它的资金每时每刻都在运动,资产负债表只不过是截取一个相对静止的时点,把它的财务状况反映给报表的使用者,资产负债表每时每刻都是变化的。
2利润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月份、季度、)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根据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这一等式编制的。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表2-2利润表(简表)年 月
【提示】
利润表是一个时期的报表,是一个动态的报表,这是它和资产负债表的区别。
有关会计报表将在下一讲中继续讲述。
【心得体会】
第3讲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三)
【本讲重点】 会计的基础知识(三)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能 下面继续上一讲,介绍会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
会计的基础知识(三)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如)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名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计划经济条件下,叫成本报表。1993年,财务改革以后,把成本报表改为“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开始改为“现金流量表”。
(1)会计等式
现金流量表是根据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等于现金净流量这一等式编制的。会计等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三个账户。
①狭义的现金,就是库存现金;
②银行存款;
③其他货币资金。
(2)现金流量表的理论基础——收付实现制
【案例】
2001年6月,某企业从北京销往上海一批商品,价款是100万元,2001年6月没有收到货款,到2001年12月份货款才收回来。100万元到底是记在6月份的收入当中还是记在12月份的收入当中?
▴如果把收入记在6月份当中,就叫权责发生制。借:应收账款100万元 贷:销售收入100万元 ▴如果把收入记在12月份当中,就叫收付实现制。借:银行存款100万元 贷:销售收入100万元
①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就是按照权责关系来确定收入和费用,也称为应收应付制。通俗地解释就是本期的收入,不管是否拿到钱,都要确认为本期收入;凡是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这笔钱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拿到钱,也不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已经付出钱,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弊端有两个:
▴企业现金流动不合理。企业并没有收到现金,但是税务局要求企业出现了收入就要交税,这就造成企业现金流动不合理,即企业没有收到现金,却要拿现金去交税。
▴其利润表不能反映企业真正获取现金的能力。权责发生制把没有收到的现金确认为收入,而确认收入就要结转为成本,这样,利润表上就要反映企业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企业还可能会由于没有足够的现金来还债而导致破产,因为应收帐款未到期还不了债。因此企业有可能会破产。②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的弊端要求在会计核算上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所以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收到了现金一定要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当中,应收账款跟现金流量表没有关系。因此现金流量表是一个非常真实、非常客观的衡量现金流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最真实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最真实的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所以在分析报表的时候,一定要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起来,不能只看利润表上企业实现的利润,还要看现金流量表上企业赚取的现金。如果利润表上实现了很多利润,而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负数,那么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有问题,其收益质量就不高。(3)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表3-1现金流量表(简表)年(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要就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当中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一个成长中的企业要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其结果通常就是投资活动的流出量大于流 量。所以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表现为负数是正常的,或者说在企业的发展中,其投资活 的现金净流量应该是个负数。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筹资活动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等。一般来说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 流入量比较大,净流量要求是一个正数。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现金净流量增加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提示】
我国的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年报表,就是一年编一张。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都是月报表,而利润表是一个时期的报表,是动态的报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的报表,是静态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也是一个时期的报表,它反映的是一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自检】
请结合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填写
【小结】
上面主要对会计的基础知识作了简单的介绍,主要分析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会计对象就是资金的运动。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能
【重点提示】 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司理财的立场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在不同阶段追求不同的目标。
1.产值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产值最大化。产值越大企业就越好一旦企业拼命追求产值,其结果就会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产品积压越多,企业的损失也就越大,所以产值最大化不科学,不可取。
2.利润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越大企业就越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的目标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目标有很多缺陷,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即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2)没有考虑利润和投资之间的关系。(3)没有考虑企业的风险问题。
所以不能够把利润最大化简单地界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每股盈余最大化
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太合理,因为每股盈余最大化实际上只是把利润和投资反映出来了,而每股盈余在什么时间实现、每股盈余到底有多少风险没有反映出来。所以每股盈余最大化只是完善了利润最大化当中的利润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其他的弊端依然存在。
4.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股东的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以下优点:(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东财富越多,企业的市场价值越大。(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那么企业怎样衡量它的价值呢?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上是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就是公司理财,其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之一,就是股票的市价,市价越高表明企业价值越大。市价是衡量企业价值高低的一个很客观的标准。
财务管理的内容
图3-1 财务管理的内容
1.筹资活动的管理
筹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右边内容的管理。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是上级单位下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许多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以发行股票,可以发行债券,可以向银行借款,还可以租赁。企业到底通过哪几种渠道来筹集资金,每一种渠道筹集的资金各占多大的比重?筹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来源渠道、所需的数额、项目构成及成本的管理。
2.投资活动的管理
投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左边内容的管理。企业筹集的资金有不同的用途,有很多的投资渠道,如固定资产投资就可以投资很多项目,在证券市场上买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活动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投向、规模、构成的管理。
3.经营活动的管理 经营活动的管理是指对投资项目经营中的占用资金的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4.分配活动的管理
分配活动的管理是指对企业盈利后的资金分配的管理。它研究的是:如何在所有者当中进行分配,分什么股利,分多少等等。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投资的决策,因为分配多了留的就少,分配少了留的就多,留下来的资金又构成了下一个循环的资金来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分配的决策也就是筹资的决策,或者说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筹资的决策。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分配应属于筹资管理,分配决策属于筹资决策,并且据此提出财务管理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自检】
请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务管理的职能
1.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有关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决策,它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 活动、审查活动。
图3-2 财务决策程序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职能。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财务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财务信息情报的收集、财务决策方案的设计、抉择和审查。2.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就是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规划和预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没有长期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预算,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管理是有效的。财务规划包括财务预测和本量利的分析;财务预算是计划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分析。通过各种会计核算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计算出各种比率,或根据经验,对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4.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就是通过计划、预算和规划对整个资金运动的过程加以控制。财务计划制订出来就要执行,所以执行计划的手段就是财务控制。比如,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分析这些差异后,通过财务控制对财务计划、财务规划和预算进行调整。
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是现代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思想。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目标是盈利,但是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第一位的目标。如果作为第一位的目标那是很可怕的,为什么呢?仔细想一想,很多企业不就是在拼命赚钱的过程中忽略了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了破产。
1.生存是第一目标
如果连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去谈盈利,所以首先企业要正常地生存下去。影响企业生存的两个因素:(1)到期能不能还债 这是影响企业生存的最直接的因素,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破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期的债务偿还不了,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2)收入能不能抵偿支出
如果企业要生存下去,那么它应做到:第一要到期偿债,第二要以收抵支。也就是说要做好偿债的管理,要做好收支的管理,要非常关注现金的流动。关注现金的流动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生存。
2.发展是第二目标
企业不仅要生存,还要不断地发展,增强竞争能力。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的要求就是要筹集到发展资金。所以企业的发展就要求在财务上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获利只是第三目标
生存、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利。企业在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盈利,盈利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企业获利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地进行投资,也就是要选择好投资项目,取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因此,在正常的生存前提下谋求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再去获利,这才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是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也是财务这一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自检】
请分析你所在的企业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以上主要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职能及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关系的阐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经营管理和分配管理。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在能够正常生存的前提下谋取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再去获利,这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讲 财务管理的职能(一)
【本讲重点】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重点提示】 流动性分析 资产管理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针对会计报表的财务报告对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资产的管理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明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财务分析的依据是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流动性分析、资产管理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分析也称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通常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担保程度。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三项: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公式表示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
其实这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因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企业,甚至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企业,这个比率都可以不一样,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流动资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甚至包括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代销加工的物资等等。存货不能用来偿债,所以在流动资产当中把存货扣除掉,剩下的那部分资产称为速动资产。速动资产就是可以立即用来偿还债务的资产。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
由于速动资产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的资产,因此,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现金债务总额比
流动资产减存货以后,里面还有大量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偿还能力也是要打折扣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结合现金流量表来进行分析。第三个比率就是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也可以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即用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除以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表的第一部分就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以上两个比率越高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提示】
这些比率都不能说比较科学的数据是什么,比较科学的比率是什么。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这些比率都会有差别,所以这些经验数据只能是在特定时期的一种体现,企业不能把它作为理财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资本的筹集和资产的运用。所以财务不可能很规范化,只能是在大量具体情况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决策。
从流动比率到速动比率,从速动比率到现金债务总额比,一个比率比一个比率更谨慎、更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实际情况。这些比率都是越高越好,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就说明偿债能力很强;财务状况困难,说明偿债能力可能有问题,现金流动可能有问题,但不见得企业的整个资产有问题。但是应该注意:一项资产,它的流动性越强,报酬率通常就越低。流动性和报酬率是成反比的,流动性越差的资产它的报酬率通常越高。
所以企业很矛盾,如果保持大量的流动资产,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很强,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但银行存款的利率很低。企业持有货币资产不是目的,最终要让它有更大的效益,更大的投资报酬。这就要购买设备、建厂房、进行项目投资。所以流动性越强,偿债能力越强,但是流动性越强,报酬越低,所以要求报酬和风险之间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我们既要尽量去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尤其要规避企业破产的风险,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资产取得最好的投资报酬率。
资产管理比率分析
资产管理比率分析,用于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分析。资产管理比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1.存货周转率
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率实际上就是一定时间内存货周转的次数,周转的次数越多说明管理越有效。假如存货周转率是10次,360除以10等于36,就等于存货周转一次是36天。
通过存货周转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
2.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越高越好,周转的次数越多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也是越短越好。
根据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计算企业的营业周期:
首先,购买原材料,把货币资金转成生产资金,即存货。存货只有销售出去才算完成一次存货的周转。如果直接收到了现金,企业的营业周期就已经完成了。如果没有收到现金,就是应收账款,只有在把应收账款进一步收回,换成现金以后才能够继续下一个周期。从货币资金到下一次货币资金必须要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存货的周转,第二个是应收账款的周转,这两个周转越快,从一个货币资金到一个增大的货币资金的过程也就越快。
图4-1 企业的营业周期
企业的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
3.流动资产周转率
平均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就说明流动资产流动得越快,周转的越快,资产管理的效率就越高。
4.总资产周转率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情况,这个比率越高,总资产周转得越快。这四个比率实际上都是反映资产周转的快慢问题,资产只有在流动当中才能够实现增值。资产周转的快慢直接决定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资产管理的水平。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负债偿还的物质保证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在较大程度上依靠债权人的资金维持其生产经营。
企业到底是资产负债率高好还是低好呢?
这要从企业不同的财务关系人(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的高低,而不能简单的说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就越好,或者说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就越好。这三个财务关系人之间的利益不完全是一致的。(1)股东
股东的利益是财富最大化,财富最大化就要求利用负债去获取更高的报酬。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负债越多,就可以利用较少量的自由资金投产,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获取较多的投资利润。
但是,如果这一比率过大,则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强,企业有濒临倒闭的危险。
只有在资金报酬率高于利率的时候,所有者才希望负债越多越好,他能够获得财富增长的收益。(2)债权人
债权人通常是希望这个比率越低越好。利息率是固定的,所以企业效益好与债权人无关。债权人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3)经理人员
经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率的认识,取决于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态度。一个敢于冒风险的经理人,他希望承受一个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一个不愿意冒风险的经理人员,他希望这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对低一点好。所以我们无法去评论企业到底资产负债率达到多高是好的,或者说应该在什么样的水平上比较合理,不同的财务关系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时期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可以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率。
2.与资产负债率相关的其他比率(1)产权比率
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2)权益乘数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希望他的投资有一个比较大的权益乘数,有比较大的资产可以利用。高的权益乘数实际上是由于高的资产负债率形成的。(3)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即息税前利润除以利息费用的比率。息税前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加上利息。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反映的是获取的利润是利息的多少倍。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盈利能力的分析
盈利能力的大小反映企业追求资金增值能力水平的高低。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销售净利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要提高销售净利率,只有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相应获得更多的净利润。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通过资产净利率的分析,有利于评价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高低。它是一个综合指标,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可用该项指标与本企业前期、本行业平均水平、本行业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所有者的投资可能获得的报酬。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从静态角度来讲,首先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所以,该指标不仅是企业获利能力指标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以上的分析可以用于不同的企业。上市公司还有一些特殊的财务比率。它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股份是等额的,所以就有每股盈余、每股净资产等指标。
1.每股收益
我国现在要求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用净利润除以普通股的股数,还要提供摊薄后的每股收益。
所谓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就是在净利润中把非经营的收益扣除掉,即把营业外收支的净额、投资收益扣除掉。因为每股收益比较高,但是收益若是通过关联方的关系,做了大量的营业外收入,或者说通过关联方的关系增加了很多投资收益那都是不正常的,所以现在要求既要提供一个基本的每股收益指标,还要提供一个扣除非经营收益的每股收益指标,这样对企业的衡量更准确一些。
2.市盈率
这个指标也是上市公司需要公布的一个比例。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指标。市盈率越高,反映市场对这个股票的认同越大,大家都愿意买这个股票,它的价格才能上涨,但是当每股市价大大超过每股盈余的时候,这个市盈率过高的企业又面临很大的风险。
所以当市盈率比较高的时候,我们去投资,符合投资规律,当市盈率高到一定的程度已经远远脱离了市场规律,市盈率非常高再去买股票风险就是很大的。所以对市盈率的分析一定要辩证地看,有的时候市盈率比较低的企业,它可能正好有发展的潜力。
3.每股净资产
股数所对应的净资产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这个股票的内在价值,所以每股净资产叫做股票的内在价值,一般来说价格是围绕着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如果股票的价格大大脱离于价值,那就要进行具体分析了。另外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假如股票的价值是10元,那么15元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20元也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30元也是围绕着它波动,价格是10元还可以理解为是围绕着价值在波动,所以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这个波动的幅度有多大,有没有风险。
4.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
以上四个比率是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此外,还有每股股利、市净率等指标也是上市公司经常用到的。
【自检】
企业的财务比率很多,都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用单项财务比率说明公司目前的状况,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公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财务数据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全面地分析公司全部的财务比率,才能真实了解公司,不至于偏颇。
请你根据当期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企业各项财务比率,并把这些比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作比较,并综合所有的数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小结】 财务分析主要针对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企业进行流动性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以掌握企业经营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心得体会】
第五讲
财务管理的职能
(二)财务预测
(一)1.销售量预测
销售量预测是财务预测和预算的基础。企业的一切财务需求可以看作是销售引起的,只有对市场进行调查以后,才能根据销售量的多少,决定原材料的采购量、产品的生产量和所需要的资金。这实际上是以销定产思想在整个财务管理中的体现。因此,销售量预测是企业制订财务计划的基础。
销售量预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作出准确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是利用企业过去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政治经济环境对未来的市场进行估计,从而做出销售量预测。
销售量预测的具体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1)定性分析就是根据销售人员的经验,市场的情况做出判断。(2)定量分析多数是根据过去历史的资料预测未来一年的情况。2.资金预测
资金预测是在销售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通常所说的资金预测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财务的预测,当然这种说法有点片面,因为财务预测不仅仅是资金需要量的问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出资金需要量预测在整个财务预测中的地位。(1)资金预测的基本步骤
①销售预测。财务预测的起点是销售预测。销售预测不是财务管理的职能,但它是财务预测的基础。②估计需要的资产。根据销量和资产的关系,可以预测所需资产的总量。③估计收入、费用和保留盈余。④估计所需融资。
(2)资金预测的方法:销售百分比法
目前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销售百分比法,根据企业的销售量预测资金的需要量。
①销售百分比法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先根据销售总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另一种是根据销售的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3)资金的来源
资金来源的预测是指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角度来分析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的来源。①资产
销售增加有一部分资产必然要增加,如销售增加则存货要增加,应收账款可能会增加,甚至生产设备可能要增加,所以把那些随着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资产叫做敏感性资产,把那些不随销售量增加而变化的资产叫做非敏感性资产,如无形资产。
敏感性资产是有比例的,可以根据历史资料计算,过去这一类资产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称为资产销售百分比。假如存货占销售收入的10%,那么将来销售量进一步增加的时候存货也要增加10%,因此可以算出存货增加10%的资金需要量。非敏感性资产跟销售量没有关系,不需要计算。
②负债
负债分成两类,一类负债是随着销售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称为敏感性负债,另一类负债跟销售量没有关系,称为非敏感性负债。
敏感性负债如应付账款,销售增加的时候企业需要采购的东西多,可能欠别人的钱就要增加了,应付账款就要增加。随着销售增加而增加的负债构成了企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可以根据经验数据或历史资料来判断。
随着销售增加而增加的负债构成了资金的一个来源,所以在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当中要把它扣除掉。【提示】
到底哪些是敏感性资产,哪些是敏感性负债,这是计算资金量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如企业的设备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了,若再增加销售,那么就要去买设备,这时固定资产实际上就是一项敏感的资产,它需要增加了。而如果现在的设备,还可以满足销售增加的需要,那么销售量增加,固定资产就不一定要增加,所以固定资产不能够简单的说它是敏感性资产还是非敏感性资产,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③所有者权益
因为销售增加利润就增加,利润增加留存的收益可能就会增加,留存的钱多了,也构成了企业资金的一个来源。所以直接计算一个企业外部的融资额,应把随着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留存的收益扣除掉。留存收益增加=计划销售净利率×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财务预测
(二)3.成本预测
成本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财会部门考虑的问题,成本的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会计部门所能够决定的就是它自己所发生的费用,车间怎样降低成本,财会部门不能直接加以控制,财会部门只能从资金运作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资金安排、成本的发生提出方案,最终发生了多少成本还得靠每一个部门去控制。
成本管理绝不仅仅是财会部门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和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有关系。(1)成本的分类
①理财过程中的成本分类
理财过程中,从预测、决策、管理的角度把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Y=I+BX 其中: Y:总成本 X:业务量
I:固定成本总额
BX:变动成本总额(B是单位变动成本)
表5-1成本的分类
固定成本就是指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按比例增加的成本。实际上,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很困难的,企业管理者对成本只是大致做一个划分。
②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分类
会计核算中成本包括三个部分,即料(材料)、工(工资)、费(间接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车间主任的工资,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成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就是C+V,C是指生产产品物化劳动耗费的部分,V就是指产品生产对活劳动的耗费的部分。为什么财务管理上把成本分成料、工、费这样三个部分?两者是否矛盾? 从成本的内容来看,成本包括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料、工、费三个部分的划分是因为会计核算的需要而形成的,它和C+V这样两个部分并不矛盾。
因为C这一部分是物化劳动的耗费,原材料当然是属于C的部分;V是活劳动耗费的部分,工人的工资属于V,原材料、工资可能都非常清楚I耗费了多少,B耗费了多少,所以原材料和工资叫做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在核算上称为间接费用,如果企业生产两种产品,有的费用不能直接归结到I或B,它必须先通过制造费用这个账户,把它归结起来,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分到I和B当中去。费用的组成,如固定资产的折旧,I和B都要负担,整个厂房和生产线的折旧不能说I负担多少,B负担多少,要对它进行分配。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也不能直接说是为I发生的或者是为B发生的,也需要分配,都要通过制造费用这个账户核算,最终分配到I和B的成本当中去,所以就形成了料、工、费的费。在这个间接费用当中,固定资产折旧,从C+V这个角度来讲它属于C,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上是一个物化劳动的耗费。而间接费用中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V部分,它也属于活动劳动的消耗。所以费用一分解的话,最终它还是一部分属于C,一部分属于V,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产品的成本就是C+V这样两个部分,这是不矛盾的。
(2)成本预测的方法
成本预算的方法就是要根据Y=I+BX这样一个模型来进行预测。有关财务预测的内容将在下一讲中继续讲述。
【心得体会】
第6讲 财务管理的职能(三)
【本讲重点】 财务规划(二)财务预算
筹资活动的管理(一)
财务规划(二)
4.利润预测
了解了收入预测和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就比较简单了。利润是销售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Y=I+BX)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PX-(I+BX)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其中:
P:单价X:销售量 PX:销售收入 I:固定成本总额 BX:变动成本总额
在预测中通常把这个公式称为万能公式,在很多预测分析的时候,这个公式都能够运用。
本量利分析法
本是指成本,量是指业务量,利是指利润,本量利分析就是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对盈亏临界点的分析 盈亏临界点又称为保本点,是指企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所以,企业生产线项目建好以后,要根据测定的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和单位的变动成本来测算保本点,如果你将来的销售量达不到这个保本点的量,那么企业这个项目就要被取消了。
表6-1 企业安全性的经验数据
【自检】
请根据本企业的会计资料,计算企业的盈亏临界点和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与上表的经验数据相比较,检查一下企业的生产是否安全。
图6-1 盈亏平衡点分析
2.边际贡献
所谓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得出的差额,也就是: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或: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出来?因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固定成本有时候不需要考虑,如利用现有的设备生产新的产品,分析的时候,固定成本不需要考虑,只考虑边际贡献就可以了。
3.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它表明销售量下降多少时仍不至于出现亏损。
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安全性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率来表示。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除以正常销售量所得的比值。
【提示】 保本点的销售量应该是越低越好,一个企业,保本点越低其风险越小。但是问题在于,只要设备的投资上去了,企业的保本点的降低是有限制的,不能一味地追求保本点的降低而不增加设备的投资,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还是保本点越低越好。
安全边际应该越高越好,越高越安全,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那么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安全边际率是相对概念,它便于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比较。企业安全性经验数据如表所示。
【小结】
以上主要介绍了财务预测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和本量利分析方法。财务预测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临界点、边际贡献和安全边际三部分内容。
财务预算
【重点提示】 财务预算的意义 企业全面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的内容 财务预算编制的新方法 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
财务预算的意义
财务预算和财务预测相联系,广义上来讲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种预测,因为财务预算的起点也是销售预算,但是预算的内容比预测的内容要更具体一些,预算是企业各个部门要执行的,它要经过反复的讨论。
现在很多公司在年底或者是年初都要有一个编制预算的工作,这一项工作实际上是对各个部门、各个车间、甚至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一年中生产经营的一个总体要求。
现代企业的财务预算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机制。
企业全面财务预算
企业全面预算通常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各预算之间互相关联、关系比较复杂,如图6-2所示。企业首先根据长期市场预测和生产经营能力来编制长期销售预算,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本的销售预算,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接着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编制生产预算,并确定所需的销售费用。然后根据生产预算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预算。最后将上述预算总和,编制预期利润表和预期资产负债表。
图6-2 企业全面预算图
财务预算的内容
1.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是企业预算体系的起点,其他预算的编制都以销售预算的编制为基础。
2.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编制的。
【提示】
生产预算是结合企业的期初库存量和期末库存量来决定企业生产量的。不能说预算销售一万件,就要生产一万件,它还要和期初库存和期末库存结合起来,然后再得出生产的预算。在编制生产预算时,还应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仓库容量等因素。
3.料、工、费的预算(1)直接材料的预算 直接材料的预算是以生产预算为依据编制的。同时还应考虑原材料的期初和期末的库存水平。(2)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是根据生产预算编制的。生产一件产品要支付多少工人的工资是通过生产一件产品需要多少小时和一小时要支付工人多少工资的方式确定出来的。
单位产品工资额=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单位×小时工资率(3)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比较复杂,制造费用预算一般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两个部分来编制预算。
①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是根据生产预算编制的,用单位产品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乘以当期的产量,从而得到相应的预算金额。
②固定制造费用与产量无关,所以需要对各项进行预计。在这里面,对库存问题和单位产品消耗工时问题都要科学地加以确定。
4.产品成本的预算
产品成本是由料、工费、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组成。制造费用是间接的生产成本,料工费预算制定好后,就确定了产品的成本。
5.期间费用的预算 期间费用包括三个内容:(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管理企业所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董事会的会费、业务招待费,还包括管理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还包括一些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管理费用很难量化,只能分门别类地将它具体化。(2)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借款的利息。一个企业借款的利息有多少,要在财务费用这个项目里核算,除了借款利息之外当然还包括筹资的费用。(3)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就是销售部门围绕着销售产生的费用,如运杂费、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等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这三项期间费用预算一般由负责销售管理的成本控制人员分别编制。
6.现金预算
以上述各项预算为基础,就可以编制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一般包括四部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及利用。现金预算编制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就是企业一定要保持固定的现金持有量。
7.财务预算的编制
在现金预算编完以后还要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主要是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的编制。这两张表就是企业总体预算中的综合的体现和概括性的说明。
【自检】
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预算与实际执行的绩效之间是有差异的。请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填写下表,把预算与实际绩效进行对比,看二者是否相符,若没能达到预算的要求,请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算与实绩对比分析表
年 月
财务预算编制的新方法
1.弹性预算
一般来说,企业编制预算都不能太死,比较科学的编制方法就是在固定销售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不同的销售量的预算,给它一个浮动的幅度,这种预算就是根据不同的业务量编制不同的预算。我们把这种预算叫做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更有利于企业对将来的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2.零基预算
现在很多企业的预算,都只是在过去预算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它的优点是编制预算的工作量小,但它带来的问题是预算始终摆脱不了过去的做法。在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不应在过去的基础上搞预算,这就产生了零基预算。零基预算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从新的环境、从新的经营理念出发来编制预算。【自检】
请你分别运用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企业的财务预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
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是近几年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管理理念。作业成本产生于美国。
1.作业成本
(1)作业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作业的本质是一种交易。
■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过程的始终,构成连接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作业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标准。
作业可以是机器运转的次数,可以是设备调整的次数,可以是订购的次数,管理的次数,甚至是打电话、发传真的次数,出差的次数,这些都可以叫做作业。作业就是一个步骤,一个环节,一个程序,作业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标准。
如果要让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对企业的作业进行科学的界定。当然,一个企业在初期可以制定出一个大的作业标准,但作业管理最终要具体化。(2)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的理念是产品耗费作业,作业再耗费资源。不是产品直接去耗费资源,而是产品的生产在耗费作业,在耗费一个个的过程和工序,工序和过程最后再耗费资源。所以,作业成为产品生产和资源消耗的一个分析的纽带。
降低作业,把能够减少的作业、不必要的作业都排除,实际上就是降低成本。我们不能只笼统地提降低成本的概念,实际上任何一个管理的方案要增加它的操作性都必须具体化,没有具体操作意义的管理方法,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
①过去,制造费用都是按照工时来分配的,产品耗费的工时多,负担的间接费用就多;产品耗费的工时少,负担的间接费用就少。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不一样了,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高,产品耗费的工时就越少,按照工时分配则产品负担的费用就少了。
②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法,主要采用多元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按照不同作业的成本动因对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能够真实反映高技术生产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对企业的增值作业(活动)和非增值作业(活动)进行分类管理。
2.作业预算
把作业的思想贯穿到管理当中就产生了作业管理和作业预算。它要求作业的划分是科学的。作业预算是对生产的各个过程作出科学的合理的预算。
如果作业的划分是科学的,那么,根据作业编制预算,根据作业进行企业管理,将会为管理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至少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
【小结】
在强调财务预算意义的基础上,上面主要介绍了企业的全面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的过程,从销售预算到生产预算再到现金预算,最后编制预期利润表和预期资产负债表。然后介绍了财务预算目前出现的许多新的方法,如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最后对作业成本和作业预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筹资活动的管理(一)
【重点提示】 普通股筹资 负债筹资 营运资金政策
资本成本、财务杠杆、资本结构
在整个筹资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五个,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6-2 筹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筹资就是股票筹资,因为股票分为优先股、普通股,我们国家现在都是普通股。普通股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特权的股份,而且每一份额都是相等的,一股一个表决权,每股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等的。
1.普通股筹资的必要条件 我国对发行股票有很多规定:
①每股金额相等。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②发行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35%。③向社会公众发行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25%。④发行人在近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
⑤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在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公司预期利润率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⑥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2.普通股筹资的利弊
表6-3 普通股筹资的利弊
这个思路是不对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集资金的问题完全是一个思路和方法的问题,不存在现在具不具备条件的问题。企业在发展规划上一定要把各种筹资渠道都考虑到,今天不具备,可能将来某一天要创造条件进入资本市场。一定要做好这个准备。
(1)将来要开辟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入市的条件低很多,企业现在要考虑二板市场开放以后,怎样去二板市场上市,去筹资资金。
(2)企业本身不具备条件可以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所以,这完全是一个思路和方法的问题。
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用上市的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一心去抓经营有时候显得还要重要。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个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绝不仅仅是产品上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如果企业能成功运用资本市场的条件进行资本运作,扩大规模,将会缩短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有关筹资活动的管理将在下讲继续讲述。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讲 财务管理的内容(一)
【本讲重点】 筹资活动的管理(二)
筹资活动的管理(二)负债筹资
1.条 件
企业向银行借款,银行会提出很多条件,比方说企业的担保问题、信誉问题等等。企业负债筹资首先要具备筹资的条件。取得长期借款的条件:
(1)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法人资格;
(2)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借款用途属于银行贷款办法规定的范围;(3借款企业具有一定的物资和财产保证,担保单位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4)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5)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健全,资金使用效益及企业经济效益良好;(6)在银行设有账户、办理结算。
2.利 弊
第五篇:公司理财试题总结3
简答
1MM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研究的新开端始于佛朗克.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和默顿·米勤(Merton Miller)。他们以科学的、严谨的方式研究了资本结构,并于1958年发表了深具影响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对企业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严密的分析,总结出了著名的MM理论(或MM模型)。他们的研究成果使公司财务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MM模型的假设条件
相同的预期,即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EBIT及风险估计相同。公司经营风险用EBIT的方差衡量,有相同的经营风险分为一类 永久的现金流量,即投资者估计未来公司EBIT相同,为永久年金。完美的资本市场: 完全竞争
公司和投资者的借贷利率相同(关键假设)同等的使用所有相关信息 无交易成本 无税
(二)无公司税MM模型(MM无税模型)
该模型所给出的命题是在没有公司所得税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者权益收益率的确定。
基本观点:资本结构不影响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即在上述假设前提下,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问题。MM无税模型启示
MM命题II给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金融金融学原理: 资本的成本取决于资本的使用而不是资本的来源。
由此可知,在对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时,其折现率取决于资产的用途。
在金融市场上,如果有两个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特性完全相同,而其折现率却有所不同,则它们的市场价值就会不同,就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而这是不允许的。
这是金融学的无套利分析思维,也是经济学上的一价定律。
MM暗指资本结构策无关紧要,然而现实生活中,资本结构决策举足轻重。无税的MM理论(无关论)
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股权成本随着财务杠杆的增加而提高,而WACC不变。公司的融资策略无关紧要。有税的MM理论(有关论)
举债越多,避税好处越多,公司价值越大。股权成本随着财务杠杆而增加。但税盾效应使股权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无税时上升的幅度。公司的WACC随着财务杠杆的增加而降低。最优策略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财务杠杆,这隐含着公司最佳资本结构为100%的负债。对MM理论的评价
MM理论的众多假设方便了理论推导,却在实践中受到挑战。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假设抽象掉了现实中的许多因素,才使得MM理论能够从数量上揭示资本结构的最本质的问题,即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这就是MM理论的精髓,理论的发展就是放松这些假定,使理论更接近事实。2权衡理论
De Angelo和Masulis(1980)、Bradley(1984)等人将负债的成本从破产成本进一步扩展到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等方面,同时,另一方面又把税收利益从原来的负债税收利益引申到非负债税收利益方面,实际上扩大了成本和利益所包含的内容,把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看成是在税收利益与各类与负债相关成本之间的权衡,从而形成了修正后的权衡学派。
负债公司价值=无负债公司的市场价值+税减收益现值-破产成本现值-代理成本现值
VL= VU+ TC×D-FPV – TPV FPV –破产成本现值 TPV – 代理成本现值
权衡理论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可被视为是在债务的税收抵减优惠、财务困境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之间的权衡抉择,指明了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它较MM理论提供了一个离现实更为接近的理论模型。
但是,根据此理论,尚无法准确计算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价值,也就是说,权衡理论只是指明了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是随着负债的增加而不断影响的,但却无法找到这之间的确切的函数关系,即最佳资本结构实际上很难找到。虽然权衡理论无法找到确切的资本结构,但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数量关系:
⑴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营风险小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利用负债,而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只能利用较少的负债。
⑵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形资产多的企业比无形资产多的企业能更多地利用负债。
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边际所得税率越高,利用负债的可能性越大。
3现金流估算原则
(一)实际现金流量原则
计量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时,用的是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
a 固定资产成本 投资项目初期经常需要较高的固定资产支出,它是现金流出量。在确定固定资产支出时,除了固定资产买价,通常还计入它的运输费和安装费等等
b 非现金费用 在现金流量分析中,由于非现金费用没有引起现金的流出,因而不应该包括在现金流量中。但是这些非现金费用对税收有影响。c 净营运资本的变化
项目实施所增加的流动资产与增加的流动负债的差额称为净营运资本的变化。实施新项目追加的净营运资金应视为新项目的现金流出;在项目终止时,营运资金可以收回,可视为项目的现金流入。4反收购措施
(一)提高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潜在回报 a一般性财务重组 b毒丸术 c金降落伞、银降落伞和锡降落伞
(二)提高相关者的持股比例,增加收购者取得控股权的难度 a管理层收购MBO、股份回购(Share repurchase)b增持股份
c白衣骑士(White Knight)
d帕克曼式防御 Pacman defence 先下手为强,反守为攻。
(三)制定策略性的公司章程,提高外部人改组管理层的难度
a董事会轮选制:每年只能更换三分之一的董事,即使收购公司也不能获得董事会控制权
b超级多数条款: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公司的合并需要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绝对多数投赞成票,这个比例通常为80% c公平价格条款:公平价格定义为某一特定期间要约支付的最高价格,有时还要求必须超过一个确定的关于目标公司会计收入或账面价值的金额
(四)贿赂外部收购者,以现金流换取管理层的稳定
a绿色邮件:目标公司以一定的溢价回购被外部敌意收购者先期持有的股票,以直接的经济利益赶走外部的收购者
b绿色邮件通常包含一个大宗股票持有人在一定期限(通常为10年)内不准持有目标公司股票的约定
(五)焦土战术
出售目标公司最有吸引力、最有利可图的资产和部门,或者用大量现金或大举负债来购进一些垃圾资产,从而降低目标公司的吸引力,让收购者失去收购的兴趣 论述
1并购的套路 准备阶段
a选择并购目标;聘请财务顾问;目标公司调查 实施阶段
b与目标公司谈判;确定收购价格、支付方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报批和信息披露;办理股权交割手续 整合阶段
c进驻上市公司;经营整合;债务整合;组织制度调整;人力资源整合选择并购目标 聘请财务顾问
目标公司调查:尽职调查;审慎调查,目标公司基本情况,产业分析,财务资料,法律调查,目标公司的组织、人力资源和劳资关系
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现金流量折现法 账面价值法 市盈率法 选择并购目标
第一,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要符合企业的最高战略
第二,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要确保并购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第三,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要确保并购以后的整合顺利开展 第四,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要确保风险的最小化
并购,又称兼并与收购,指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股份,以获得对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
兼并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股票或者股份等方式,取得对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家公司仍然存续不必消失。并购的分类
一、按照所属行业相关性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二、按照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划分:吸收合并,收购控股,新设合并
三、按照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同意划分:善意收购,恶意收购
四、按照并购的形式划分:间接收购,要约收购,二级市场收购,股权拍卖,协议收购
并购的动因
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税负考虑
鱼的四种吃法:整体兼并,投资控股,品牌运作,无形资本经营 并购的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
规模经济(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增加研发支出;)
财务协同效应
合理避税,降低融资成本,预期效应 企业发展战略效应
并购有效降低了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并购降低了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可以充分利用经验成本曲线效应 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转变
并购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证券支付,分期付款等方式
并购后的整合:业务整合,组织整合,人员整合,文化整合,核心能力 整合原则
效益原则:目标是股东利润最大化
稳定原则:稳健经营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前提 诚信原则:只有诚信地履行并购协议,才能让重新组合的各个股东和雇员对新的企业树立信心
互补原则:注意各部分要素的有机组合,达到互补的效果 并购的风险
技术陷阱(TCL收购汤姆逊公司)经营整合陷阱(1+1<2)
文化陷阱(上海大众并购韩国双龙)政治陷阱(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其他陷阱(环保、税收等)2项目风险分析(3个类型),还有第五周的(3选2做答)
一、敏感性分析(sensitibity analysis)是研究投资决策方法(NPV、IRR等)对项目假设条件变动的敏感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敏感性分析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基于对未来的预期,估算基础状态分析中的现金流量和收益。
基础状态分析是运用项目各要素最可能发生的价值为基础资料所进行的项目分析。
第二步:找出基础状态分析中的主要假设条件 通常基于以下两类假设的研究比较有意义:①.最具影响力的因素;②.最不确因素。
第三步:改变分析中的一个假设条件,并保持其他假设条件不变,估算该项目在发生以上变化后的NPV或IRR 第四步:把变动结果列在图形或表格中,表示出每一个变量的变动对NPV或IRR的影响。
第五步:通过比较找出项目的敏感性因素即风险因素。
(二)敏感性分析的不足之处
a无法给出每一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 b现实中很多变量会同时发生变动;
c没有区别企业可以控制的现金流量和不可控制的现金流量。d对敏感性分析结果的主观应用;
二、场景分析
为了克服敏感性分析忽略各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不足,通常采用场景分析(scenarioanalysis)的方法。场景分析是一种变异的敏感性分析。
这是对一系列特定的远景概况(基于宏观经济、产业和公司因素)下项目NPV和IRR所进行的分析。
(二)场景分析的局限性
a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假设并不现实;
b场景分析对投资分析变量预期价值的估算超出了基础状态的范畴;
c场景分析缺乏明确的建议以指导决策者如何运用该分析的结果进行项目决策。
三、盈亏平衡点分析(break-even analysis)a会计盈亏平衡是指公司为了保证避免会计亏损(使会计利润为零)而必须达到的销售量。
b财务盈亏平衡是指使公司的净现值 为零所必需的销售量。
(一)会计盈亏平衡点
a定义:项目净利润(不扣利息费)等于零的销售量 b公式:净利润=(S-VC-FC-D)*(1-T)S为销售收入,D为折旧
(二)财务盈亏平衡点—NPV等于零的销售量 现金流 = 净利润 + 折旧
四、股利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股利理论
主要围绕股利政策是否影响公司价值,形成了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是以MM为代表的认为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即股利无关论;另一派是以法尔阿、塞尔文等为代表的股利政策重要论
(一)股利政策无关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作出了投资决策,股利支付率只是一个枝节问题,它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根据这一理论,公司价值完全由其投资政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来影响,而不是由公司的盈余方式所决定。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无所谓最佳,也无所谓最次,股利政策是无足轻重的。
MM理论的基本假设:(1)投资已确定,不会因为股利支付而改变
(2)资本市场是完美的,即无交易费用和发行费用,无公司税和个人税;很容易得到所有有关公司的信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没有关于财务危机或财产清算成本。
结论:投资者并不关心他们的收入是来自资本收益还是红利收入,两种收益的惟一区别只是性质不同,但数额相同。
但这理论的基本假设过于脱离现实,使其结论与现实不符。
(二)股利相关论
其基本观点是:投资者对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有不同的偏好;公司的股利政策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和公司的总体价值。
1、存在税收条件下的股利政策重要论
MM政府假设不存在税收条件下,股息支付不影响投资计划,从而与公司价值无关。而实际上,税收是存在的。
如果股息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高于资本收益的个人所得税,股东将情愿公司不支付股息,他们认为资金留在公司里或用于购回股票时他们的收益更高,或者说,这种情况下股价将比股息支付时高;如果股息未支付,股东若需要现金时可随时出售其部分股票,这时他们支付的资本收益所得税比他们收到股息时所需缴纳的收入所得税低。
2、“在手之鸟”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驳斥MM理论中关于投资者对资产收益和红利收入要求相同的回报率的假设。
该理论认为,很多投资者都信奉“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因而投资者将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因为在投资者心中,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同时投资者一般均为厌恶型,他们宁可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来等到将来收到金额较多的股利。
该理论强调高红利增加股票价值 计算
(一)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参考标准值:一般为1.0,行业性质不同,比率的标准不同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二)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参考标准值:至少要大于1,一般应在3以上
(三)反映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比率
a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b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c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d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e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f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应付账款 g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5/应付账款周转率 h现金周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i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j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k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四)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 a与销售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b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c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d与投资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e资产报酬率(ROA)=净利润(或EBIT)/总资产(注:前者称为资产净利率;后者称为总资产报酬率)f权益报酬率(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总额(注:权益报酬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
(五)反映企业收现能力的比率
a销售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收入
b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
c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d营业利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利润
(六)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比率
a每股收益(EPS)=净利润/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b市盈率(PE)=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c每股账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d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账面价值
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财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分类:(1)总额比较;(2)结构比较;(3)比率比较
实物期权的种类:延迟期权,增长期权,扩张期权,分阶段建设期权,收缩期权,终止期权等,往往是多种形式并存的,或相互交叉 资本结构理论
一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一)净收入(NI)理论
(二)净营运收入(NOI)理论
(三)传统理论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均衡理论
三新资本结构理论 A代理成本理论 B优序融资理论
举债优于股票发行
a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股权融资的两难选择(融资悖论)价值高估的溢价:财富从新股东流向老股东,此时公司愿意发行股票,但投资者不能买;
价值低估的折价:项目价值被稀释,财富从老股东流向新股东,投资者愿意买,但公司不愿发;
b博弈均衡策略:债务融资 以利息作为项目要求权
不涉及对投资价值的稀释或高估 c.局限性
局限:忽略了代理成本
代理理论的若干补充:克莱德克,纳拉亚南,布伦南和克劳 C信号模型
MM的资本结构无关理论隐含了市场具有完全讯息的假设,然而管理者当局与外部股东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为使股东能充分了解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管理当局有动机来藉由某种「讯号(Signal)」以传达公司的真实价值所在给股东们
(一)信息不对称
(二)信号理论
罗斯(Stephen A.Ross)认为,公司新证券发行意味着向市场传递了关于公司盈利前景或管理者拟将采用何种管理行动的信号。研究表明,资本结构改变及新股发行对股市产生消极影响;提高负债比率的行动将对股市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则相反。四资本结构决策
最佳资本结构判决标准
1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者财富,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3资产保持适宜的流动,并使资本结构具有弹性。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因素
1、公司成长速度与稳定性
成长缓慢的企业一般以来留存收益筹资,快速成长的企业依赖外部资金,先以来低成本的负债,然后才发行股票。企业举债水平,要考虑企业销售的稳定性,避免过多债务。
2、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
3、贷款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的态度
贷款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态度对企业举债十分重要。如果前者不愿意接受较高的负债水平,则企业无法借到预期款项,或是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贷款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会参照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和固定利息保障倍数,考察企业支付其固定性债务费用的能力。而这两个财务指标会随着负债融资的水平而变动。
4、资本市场的供求情况
当股票市场低迷、股价定价偏低时,企业可能先依靠负债筹资,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投资获利后,待股价上升了,再以较高的价格发行股票,以所得资金偿还负债,使其资本结构恢复到目标范围内;而当市场利率较低而预期可能上升时,管理当局可能举借较多负债,以便利用低利率贷款的好处。
5、控制权集中程度
规模小的企业,控制权集中,则可能希望举债,以免影响原股东的权益。而控制权过于分散,负债太少,则使企业长期丧失利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和提高股价的机会,对企业不利。
6、资产结构
企业资产结构中可做抵押品的资产多,负债可多些,而主要从事技术研究、无形资产所占比例高的企业,则负债水平宜低一些。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一)资金成本比较法 含义:资金成本比较法是通过分别计算各种不同组合的综合资金成本,并以其中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组合为最佳资本结构组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资金成本的高低作为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唯一标准。步骤:
第一步,确定不同筹资方式下的个别资金成本;
第二步,按资本结构的比重计算不同方案加权平均的综合资金成本; 第三步,以判断标准选择最佳结构组合,即最佳资本结构。
(二)每股收益分析法
通过计算不同融资方式下比较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来选择决定资本结构。每股收益分析法是指将息税前利润和每股利润这两大要素结合起来,分析资本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程序:
第一步,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即:每股收益相同无差别时的销售业务量(销售额)或息税前利润;
第二步,作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图; 第三步,选择最佳筹资方式。
(三)公司价值比较法 1.公司价值的测算
2.公司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3.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公司金融原则
一、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
(一)自利行为原则
(二)双方交易原则
(三)信号传递原则
(四)引导原则
二、有关创造价值与经济效率的原则
(一)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二)比较优势原则
(三)期权原则
(四)净增效益原则
三、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
(一)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二)投资分散化原则
(三)资本市场有效原则
(四)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股利的发放
股利政策是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之间的一种权衡,具体内容是指公司对股利支付有关事项的确定 发行方式:A现金股利 公司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利益兼顾原则
3、公平分配原则
4、分配与积累、积累与消费并重
(二)利润分配顺序
1、弥补亏损
2、依法缴税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6、支付普通股股利 公司股利及发放程序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公司未分配利润的多少是股利支付水平高低的基础变量,管理者态度、投资者的偏好都是其中的关键变量。
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包括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支付日。
现金股利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股东权益相应减少。在股本不变的前提下,这一方式会直接降低每股净资产值,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股利支付方式
(一)现金股利
1、发放现金股利应考虑的因素(1)公司现金流量(2)投资者信心
(3)公司税收政策及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 B股票股利
包括送红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
1、发放股票股利的原因
(1)公司有更好的投资机会,需要大量现金
(2)能满足更多投资者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要求。
2、发放股票股利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股票股利在会计处理上仅仅是股东权益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而对股东权益总量没有影响,其结果是公司的每股收益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不变。C股票回购
是以回购本公司股票的方式向股东发放股利 股票回购的方式(1)要约收购
(2)在股票市场上买入(3)与少数大股东协商购买 股利政策的类型 1剩余型股利政策
剩余型股利政策注重于扩大再生产 优点:
(1)能充分利用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2)如果投资收益高,则能给股东更大的回报。缺点:
(1)股利发放少
(2)波动性大,不确定性高 2稳定股利额政策 优点:(1)使股东每年获得稳定的股利。
(2)给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以稳定的预期,表达了公司管理层对股东的诚心。(3)满足了一些要求稳定收入的机构投资者的需求。缺点:(1)不能完全反映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2)造成老股东的收益向新股东转移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这是一种真正稳定的股利政策。
但从绝对数来看,其变化较大,容易造成股票价格异常波动。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优点:是给利润浮动性较大的公司以较大的弹性。但若公司支付额外股利的次数过于频繁,股东会形成较高的预期,一旦公司减少或停止支付额外股利,就很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不良的印象,不利于公司股价的稳定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发放的特点
1、股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随意性较强。
2、政策导向严重
3、股利分配行为不规范
现金股利少,派送高
4、股利分配水平低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一)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的约束
2、企业积累的约束
3、企业利润的约束
4、偿债能力的约束
(二)债务契约因素
(三)公司自身因素
1、现金流量
2、举债能力
3、投资机会
4、资本成本
(四)股东因素
1、追求稳定的收入,规避风险
2、担心控制权的稀释
3、规避所得税 公司股利的决策
1、计算可分配利润
2、决定股利的发放时间与规模 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