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附件: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重庆市公安局文件
重庆市人民政府纠风办
渝交委[2006 ]l03号
关于印发 2006年
重庆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局(委)、公安局、纠风办:
现将《2006年重庆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印发
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人民政府纠风办
二00六年四月十四日
主题词:交通治理公路三乱意见通知抄送:交通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法制办,市财
政局,市物价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市政委,市
公路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4月14日印发
2006年重庆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
为保持和巩固我市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成果,防止公路“三乱”反弹,推动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按照国务院“两部一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现对2OO6年治理公路“三乱” 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2006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预防和治理公路“三乱”的长效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保证公路畅通,巩固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成果,坚决防止反弹。
二、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公路“三乱”反弹摘牌办法,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公路临时性动物、植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严禁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未经市政府批准的各类站点,加强对收费公路收费情况的审计监督;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一)建立发现和查处公路“三乱” 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应建立查处公路“三乱”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举报制度,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做到出现公路“三乱”现象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实现治理“三乱” 工作的动态管理。
(二)严格公路临时性动物、植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应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检查行为,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在严防疫情传播的同时,切实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落到实处。
(三)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和市政部门应按照国家和我市的规定,继续做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的建设,确保公路畅通,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各上路执法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继续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认真执行罚缴分离制度,严禁下达罚款指标,更不准重复罚款。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应处理好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和治理公路“三乱”的关系,加强治超站点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上路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解决以罚代纠、以罚代管、只罚不纠等现象,杜绝“三乱” 问题发生。
(五)加强公路收费站和各类检查站的规范化建设。交通部门应认真贯彻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收费公路管理若干规定》 继续清理整顿收费站点,加强收费站的规范化建设,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撤除收费期限届满的站点和已偿还完借
贷款的政府还贷公路站点,并加强收费公路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交通社会形象。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应按照市政府的批文设置木材检查站和防疫监督检查站,加强检查站的硬件和软件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做到经费落实,杜绝以费养人现象。
(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6‟36号)精神,切实深化我市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预防农村公路出现“三乱”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虽然我市已于2004年实现了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目标,但产生公路“三乱”的深层次原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治理工作的成果仍然十分脆弱,公路“三乱”尤其是农村公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公路“三乱”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克服松劲麻痹、厌倦、自满情绪,继续做到机构不散,力度不减,责任不变;进一步明确任务和目标,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继续保持治理公路“三乱”的高压态势,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
(二)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宣传力度。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要继续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治理工作深入人心,接受社会监督;要将治理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加强部门政风行风建设;要树立和弘扬执法为民的先进典型,推动行风建设;要严肃查处和曝光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三)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继续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同考核同评比;要建立快速查处反应机制,各区县(自治县、市)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实行重点监控,交通、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对苗头问题加大防范力度,将“三乱”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市治理公路“三乱”办公室将组织各领导成员单位进行联合大检查,并积极展开明查暗访活动,并对媒体曝光或群众举报反映的公路“三乱”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情节严重的地区和单位,不仅要处理有关责任人,追究领导责任,而且将取消所在区县(自治县、市)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资格。
(四)加强沟通,保持信息畅通。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要经常保持信息畅通,加强工作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治理公路“三乱”办公室;同时,每年应对治理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总结报市治理公路“三乱”办公室。
第二篇: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建设质量管理办法》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交委法[2006]20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局(委),委属相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科学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委制定了《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六年八月十八日
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又快又好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内农村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
第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鼓励农村公路建设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六条 市公路局在市交通委员会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主要职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拟定技术政策:监督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使用等;负责目标考核;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
市交委质量监督站负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七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组织、实施、资金筹集、考核、协调等具体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其质量监督部门或专门小组具体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第八条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各区县(自治县、市)、乡镇政府应签订日标责任书,按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二章 工程设计
第九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指标。
第十条 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通乡油路应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审批。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直接开展设计工作。
第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一般乡、村道项目设计文件可简化,应有平纵断面设计、路基标准断面设计、构造物标准图、预算等。
二级以上公路或大中型以上的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采用两阶段设计。
第十二条 三级以上公路和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由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二级以上公路和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的设计审批文件,由审批单位报市公路局备案。
第三章 建设标准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应当根据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流量、经济地位等综合确定。
县道必须采用等级公路标准建设;乡道一般应采用等级公路建设标准:村道的建设标准,可由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速度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的地形变化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第十六条 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尽量利用老路、原有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断层等地质不良地段。第十七条 技术指标
(一)乡、村道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0km/h。
(二)设计速度采用15km/h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5m。当采用最小半径时,纵坡不应大于5%,超高不应大于6%。
回头曲线设计速度采用10km/h时,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0m,纵坡不应大于5.5%,超高不大于6%。
(三)新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0%;改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特殊情况下可视当地条件确定;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四)县道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乡道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
(五)乡道、村道受限路段净高不应低于3.5m。
(六)单车道路基应设置错车道,每公里不少于3处,其路基宽度不应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10m。
第十八条 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经论证可适当减窄。
第十九条 桥涵工程宜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施工简便、经济适用的结构形式。第二十条 路面应当选择能够就地取材、经济适用、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季节性的浅宽河流或泥石流通过区可修建漫水桥或过水路面。
第二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要以普查或专项调查为基础,制定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规划,明确分阶段实施重点和建设目标,并根据情况实施动态管理。规划一经通过应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区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审核,严禁多头、重复申报国家和市级补助计划。凡申请纳入国家或市级补助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项目已纳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或符合国家和市级补助适用范围;
--施工图设计或简易设计已经批准(通乡油路项目须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建设单位和资金构成方案明确;
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项目不得申请列入计划。通达工程项目还必须通过“一事一议”,并解决了建设用地、拆迁等问题。
第二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项目、变更投资、减少建设规模、降低技术标准,确需调整变更的,需报市交委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五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市扶持、以县为主;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月报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市)应在每月按规定上报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 通过招投标的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中型桥梁、隧道等工程,应当选择有资格认证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中,非专业技术的简单劳动工序,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有序参加工程建设。
第二十八条 二级以上公路、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必须依法进行招标。
通畅工程的路面加铺工作,可由区县(自治县、市)专业公路管理机构依法组织实施。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的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第二十九条 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大中桥、特大桥和隧道工程应当单独招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项目一并招标。第三十条 县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可以由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也可在其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
招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三十一条 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依据合同实施管理。
第三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接受市交通委员会、市公路局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 三级以上公路或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其他列入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认可,即视同批准开工建设。
第三十四条 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隧道工程应当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
第三十五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立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接受检查。项目业主对项目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十六条 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大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应当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质量保证金一般为施工合同额的5%。
第三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或者安全事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三十八条 市交通委员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负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第三十九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监理组进行监理。有条件的,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社会监理机构监理。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确保质量,避免返工。
第六章 工程验收
第四十一条 农村公路交(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体和附属工程已完成;(二)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三)项目业主组织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四)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主要指标检测鉴定合格;(五)养护责任资金、人员已落实:(六)工程决算已按规定完成,需审计的已经过审计:(七)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资料、交(竣)工验收文件等已整理归档。
第四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向市公路局报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公路局应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各建设管理单位要全力配合,接收检查。
第四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二级以上公路和大桥、隧道工程交工验收、竣工验收按交通部相关规定分步进行。
县道和10公里以上的乡道项目一般按项目验收;其他乡道和村道可以乡(镇)为单位,按分批组织验收。
按通客车要求建设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按线路审批权限邀请运管、交警、安监等相关部门参加。
第四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并按规定开通客运班车。第四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落实养护责任和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安全畅通。
第四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参照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按照适用、从简的原则具体制定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与程序。
第四十七条 各参建单位必须建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工程档案。
第七章 工程监督及廉政建设
第四十八条 各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监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巡查制度。
第四十九条 各项目法人对项目廉政负总责,应建立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要签订廉政合同,廉政工作的各项指标与建设的各项业务指标同时下达、同时检查、同时考核。
第五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公开、民主的管理原则,特别是村道建设应让沿线群众广泛参与管理、参与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有农民捐资、集资修建的项目,必须按照村务公开的管理办法,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程序和有关情况向沿线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一条 违反规定,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过程中,强制向单位和个人集资,强迫农民出工、备料的,由重庆市公路局或本级人民政府按照交通部和国家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理。
第五十二条 违反规定,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由重庆市公路局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按照交通部和国家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理。
第五十三条 违反规定,未经验收即开放交通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市)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市公路局将通报批评,扣减、停止拨付上级补助资金,甚至停止安排补助计划。第五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发生质量违法行为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重庆市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交委系统各单位信息化项目验收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达到相关要求和标准,正常投入运行,根据《重庆市信息化项目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渝办发[2003]1号)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我市交委系统的信息化项目的验收,适用于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 对象、依据及前提条件
第三条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以及接受业主单位委托组织委级信息化项目和委属行政事业单位在委立项的信息化项目的验收。
第四条 依据项目前期工作批复文件(立项、可行性论证、设计批复)、合同书及合同附件、有关技术说明文件,按照国家和我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进行验收。
具体验收标准和依据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提出。
第五条 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
(一)所有建设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试运行三个月上;
(二)各个分项目全部初验合格;
(三)已通过软件确认测试评审;
(四)已通过软件系统测试评审;
(五)软件已置于配置管理之下;
(六)各种技术文档和验收资料完备,符合合同的内容;
(七)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涉密信息系统需提供保密主管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书;
(八)项目已决算并完成审计工作;
(九)外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十)各种设备经加电试运行,状态正常;
(十一)经过监理方同意;
(十二)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同意;
(十三)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第三章 内容
第六条 验收内容及标准根据具体项目实际制定,一般由项目监理单位编写,报项目业主及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审定。
第七条 验收内容一般包括测试(复核)、资料评审、质量鉴定三部分。
(一)验收评测工作主要包括:文档分析、方案制定、现场测试、问题单提交、测试报告;
(二)验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合同”或“验收标准”要求的所有功能、所有质量特性,验证功能和接口与需求说明的一致性,以及商定的一些特殊测试。
三)资料评审标准一般包括:文档完备性、内容针对性、内容充分性、内容一致性、文字明确性、图表详实性、易读性、文档价值等。
第八条 需要评审的资料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基础资料:招标书、投标书、有关合同、有关批复文件、系
(二)项目竣工资料:项目开工报告、项目实施报告、项目质量测试报告、项目检查报告、测试报告、材料清单、项目实施质量与安全检查记录、项目竣工图纸、操作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保证文件、培训文档、其他文件。
(三)软件开发文档: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程序维护手册、程序员开发手册、用户操作手册。
(四)软件开发管理文档:项目计划书、质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计划、用户培训计划、质量总结报告、会议记录和开发进度月报。
第四章 方法及程序
第九条 验收方法
(一)登记法
对项目中涉及的所有硬件、软件和应用程序登记造册,特别是硬件使用手册、系统软件使用手册、应用程序各种技术文档。
(二)对照法
对照检查项目各项建设内容的结果是否与合同条款及项目实施方案相一致。
(三)操作法
对项目系统硬件一一实际加电操作,验证是否与硬件提供的技术性能相一致;运行项目系统软件,检验其管理硬件及应用软件的实际能力是否与合同规定的一致;运行应用软件,实际操作,处理业务,检查是
(四)测试法
对能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的设备、进行实际测试,检查是否和设备、实施的规格、性能要求相一致。
第十条 验收程序
(一)初验
1、项目竣工后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承建单位根据合同、招标书、计划任务书,检查、总结项目完成情况后向项目业主提出初验申请。
2、项目业主组织监理和承建单位组成初验小组,对项目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3、承建单位提供材料:初验申请书、完工报告、项目总结报告,以及第八条要求的验收评审资料。
(二)终验
终验的全过程:
1、申请:初验合格后,项目业主根据项目前期工作批复文件(立项、可行性论证、设计批复)、合同、招标书、任务书,检查、总结项目组织实施和完成情况后向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方案(计划书)。
2、经过审核,材料齐全则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会同计划、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验收工作可分为两个步骤:验收小组验收和验收专家组评审。
(1)验收小组验收
验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成员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业主的管理人员、监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验收时参照相关验收内容及标准进行,验收后提交验收报告。
验收小组的工作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信息化项目咨询中介机构进行。
(2)验收专家组评审
验收专家组一般由3-7人组成,成员由相关行业专家和验收小组代表组成。验收专家组评审一般采取会议评审结合现场检查方式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业主单位作关于项目背景、项目执行情况、试用情况的报告;
B、承建单位作关于项目建设情况、自检情况及竣工情况的报告;
C、监理单位作关于项目监理内容、监理情况以及竣工意见的报告;
D、业主单位作试用情况报告;
E、验收小组代表作验收小组验收报告;
F、验收专家组进行现场检查;
G、验收专家组对关键问题进行抽样复核和资料评审;
H、验收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价并给出验收意见。
(3)项目业主提供材料:验收申请、项目建设总结报告(组织与实施协调)、项目实施报告(技术、项目管理、质量控制)、验收安排计划、验收小组及专家组名单、验收计划书(由监理单位负责)以及第八条规定的验收评审材料。
3、验收签字
经过验收、评审形成的验收报告和评审报告,验收专家组成员签字,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和项目业主存档。
验收结论
第十一条 验收结果分为:验收合格、需要复议和验收不合格三种。符合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任务按期保质完成、经费使用合理的,视为验收合格;由于提供材料不详难以判断,或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0%而又难以确定其原因等导致验收结论争议较大的,视为需要复议。
第十二条 项目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验收不合格处理:
(一)未按项目考核指标或合同要求达到所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的;
(二)所提供的验收材料不齐全或不真实的;
(三)项目的内容、目标或技术路线等已进行了较大调整,但未曾得到相关单位认可的;
(四)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尚未解决和作出说明,或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五)没有对系统或设备进行试运行,或者试运行不合格;
(六)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 验收结论确认和处理
第十三条 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根据验收意见和相关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确认。
第十四条 项目验收结论的处理
(一)验收结论为验收合格的,项目业主将全部验收材料统一装订成册并连同相应的电子文档,报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备案。
(二)验收结论为需要复议的,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以书面形式通知
(三)验收结论为验收不合格的,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业主和设计、承建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试运行合格的,项目业主重新申请验收。
(四)未通过验收的信息化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 项目交接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办理项目交接手续。项目的移交包括项目实体移交和项目文件移交部分。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重庆市商业委员会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文件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重庆市卫生局
重庆市物价局
渝商委发[2005]169号
关于印发《重庆市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
(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商委(商贸委、经贸委、贸易委、贸易局)、计委(计经委)、经委、工商(分)局、质监局、卫生局、物价局,各相关行业协会,各商业零售企业:
为了维护流通领域市场经济秩序,引导商业零售企业依法、诚信兴商,规范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维护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促进重庆商贸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将《重庆市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 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重庆市卫生局
重庆市物价局
二ΟΟ五年七月三十日
重庆市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
(试行)
第一条 为了维护我市流通领域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商业零售企业(以下简称零售商)进货交易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零售商,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进货交易行为,是指零售商通过经销、代销、代购、联营等形式与供货商之间的经营行为。
第四条 零售商的进货交易行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的交易行为,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职业道德。
第六条 零售商必须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具备完备有效的营业手续,注册资本(金)真实合法。
第七条 零售商要对供货商提供的商品质量、进货渠道进行严格审核,禁止发生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一)零售商应对供货商进行严格的资质调查,并建立供货商信用档案,可以实地考察并掌握供货商生产经营场所和生产过程、生产环境、仓储物流等情况。
(二)零售商应当取得供货商提供的进店商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食品卫生许可证等有关证件,严格审核产品的标识、成份、质量、出厂检验证明。对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绿色产品标志、知名品牌产品的商品,零售商应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备案存档。
(三)零售商应当加强采购进货管理,对进货渠道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八条 零售商与供货商进行交易行为应当履行以下责任:
(一)零售商通过经销、代销、代购、联营等经营形式同供货商建立交易行为,应当与供货商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应当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购进商品的品种、质量、规格、数量、时间、地点、结算方式、结帐期、合同解除条件、违约责任、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及各方共同约定的其他条款。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按照合同目的、交易习惯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其条款的真实含义。所有合同格式条款要符合《重庆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规定。
(二)零售商不得利用所处市场优势地位订立显失公正的格式条款。
第九条 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费用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零售商应事先明示收费的项目、标准、权利和义务,经与供货商协商一致后,以合同约定。
(二)零售商因特殊情况或因业务经营实际出现合同外收费情形的,应当与供货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
(三)零售商收取的各种费用必须如实入帐,向供货商开具正式发票,并依法纳税。
第十条 零售商邀请供货商参加促销活动应当坚持自愿、合作、公平原则,不得强行供货商参加,并遵守以下原则:
(一)零售商邀请供货商参加的促销活动,应事先征求供货商的意见。
(二)零售商邀请供货商参加促销活动,应在协议中明确参加办法、经营风险负担、折扣比例、费用分担、售后服务等内容。
(三)零售商不得借新店开业、店庆、节日庆典等名义向供货商强行索取赞助费用;不得重复设置或变相设置收费项目;禁止在合同外收取与供货商业务无直接关联的费用;禁止在无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擅自克扣供货商结算货款。
第十一条 零售商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时间及地点与供货商进行货款结算,规范履约行为。
(一)零售商应在合同中用明确规范的文字表述结帐日期的起止时间,严格履行合同。
(二)零售商在货款结算过程中,延迟结算期或变更结算金额应根据合同的约定,通过法定或约定程序提前与供货商沟通并取得一致。
(三)禁止人为设置障碍占压供货商货款,故意拖延结算。
(四)禁止零售商利用合同形式欺诈供货商的财物。
第十二条 零售商与供货商双方应当本着合作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零售商应主动向供货商反馈市场需求变化和商品供求信息,引导供货商提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商品。第十三条 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依据本规范制定进货交易行为行业公约,构筑覆盖本市流通领域的诚信自律体系,建立行业内部约束、惩戒机制,以督促本规范的实施。
第十四条 要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作用,及时对零售商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查
处,并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 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强“诚信兴商”活动的宣传教育,积极推动本规范的试行。
第十六条 零售商与供货商在履行进货交易合同中出现争议时,可协商和解,协商不成的,依据合同约定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本规范为零售商进货交易行为的基本规范,鼓励零售商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严于本规范的履约合同标准。
第十八条 本规范自2005年8月6日起施行。
主题词:商业 进货交易 行为 规范 通知
抄报:国家商务部、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办公室 2005年7月30日 印发
(共印200份)
第五篇:重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重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 渝青联发„2009‟84号
文件
关于开展重庆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渝委发„2009‟8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渝委办发„2009‟32号)文件精神,在全社会弘扬“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理念,创新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大力开展重庆平安建设
志愿服务,推进“平安重庆”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人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主体,推进“平安重庆”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平安志愿服务,是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新方法;是改进和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服务民生的新举措。广泛开展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社会管理的总体合力;有利于发挥专群结合的优势,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二、开展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平安重
庆”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广泛组织动员人民群众,以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为总体思路,以排查社会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稳定信息收集、法律宣传服务等基础性工作为重点,以确保行为规范、管理有序、运转顺畅、保障有力为目标,广泛开展重庆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开展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的工作目标
(一)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 根据平安志愿者招募条件,各级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常年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数量原则上不低于本辖区常驻人口的1%,全市平安志愿者到2010年力争达到100万名。
(二)建立四级管理体制,实现组织体系网络化 规范全市平安建设志愿者组织,建立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体系。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相应成立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总队、大队、中队、分队。
(三)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 制定平安志愿者培训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经常
性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基本业务技能培训,规范志愿者队伍的日常管理,严格纪律要求,树立志愿者良好形象。
(四)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实现工作保障机制化 积极争取各级党政支持,努力将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法律保障,定期开展表彰奖励;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吸纳社会资源,基本解决工作经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服装标识等费用。
四、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
(一)组织管理体系
重庆平安志愿服务工作在市综治委和团市委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重在基层、重在服务”的原则。建立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体系。市综治办、团市委共同成立重庆市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的规划、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负责日常工作;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工作。村(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工作由村(社
区)委员会负责领导。
(二)队伍组织形式
重庆市设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总队。各区县(自治县)设大队,各乡镇(街道)设中队,各村(社区)设分队,分别负责本辖区平安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一些重要机关、重点学校、重要厂矿、大型商场、大型文化娱乐场所等企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中队,在本单位综治保卫机构领导下开展活动,并接受所属地区的区县(自治县)志愿者服务大队的指导。各大队的负责人应当是总队成员、各中队负责人应当是大队成员、各分队负责人应当是中队成员。
总队、各大队、各中队、各分队根据计划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志愿服务行动的具体实施。开展全市性平安志愿服务行动时,由总队负责统一部署,各大队、中队、分队均接受总队的指导;各区县(自治县)在辖区内开展志愿服务时,各分队、中队接受大队指导;各乡镇(街道)在本辖区内开展志愿服务时,各分队接受中队指导。根据需要,总队、大队、中队可临时跨区域调度平安志愿者。开展平安志愿行动时,各分队应坚持“任务分解到人、时段细化
到点”的原则,并统一佩戴由市总队确定的标识。
(三)队伍招募和培训
1.平安建设志愿者的招募。政治思想过硬,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心并自愿从事治安巡防工作,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够自觉履行志愿义务,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公民,根据自愿原则,可直接到各级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其指定的机构报名(如村(社区)委会或本单位的保卫部门)。负责接受报名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指定机构进行资料初审后,报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由各区县(自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志愿者资料登记、并将志愿者信息录入中国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同时根据志愿者意愿、特长等要素将其编入相应的志愿者队伍。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市志愿者的身份核查、制作颁发证书。
2.平安建设志愿者的培训。各区县(自治县)综治办、团委牵头,公安机关、法院、司法局、民政局、安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建委、应急办共同负责对平安建设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宗旨、信念、目标、任务;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涉及的相关法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政策规定;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方面的政策规定;应急救援、帮教矫正、青少年心理、社会交流沟通等知识。对突发性、应急性的任务,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决定培训内容。
五、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平安建设志愿服务以城乡社区、基层企事业单位为基本阵地,以基层平安创建为载体,开展日常活动。
(一)平安建设志愿者在城乡社区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参加在社区内开展的治安巡逻、守楼护院活动。2.宣传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向居(村)民提供咨询。
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4.收集社情民意、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
5.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不稳定因素。6.配合专门机构参与应急抢险救援活动。
7.协助专门机关落实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控制措施。
(二)平安建设志愿者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开展
以下活动
1.落实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和安全生产措施。2.宣传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
3.反映群众意见要求,发现违法犯罪线索。4.排查、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和问题。
5.落实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控制措施。6.参加所在地综治工作的重大活动。
(三)平安建设志愿者其他活动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可建立依法开展禁毒、消防、社区矫正、法制宣传等专项工作的平安志愿者组织,其日常活动由乡镇(街道)中队和村(社区)分队统筹安排。
六、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平安志愿服务的规范制度
市平安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平安志愿服务总队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组织管理体系,统一服装标识,并制定全市平安志愿服务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各区县(自治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本辖区工作规划,并确保任务层层落实到村(社)、基层
单位,明确到每一名平安志愿者。
(二)将平安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平安志愿服务工作,加强领导,将平安志愿服务纳入本地社会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平安建设、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并帮助解决志愿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要积极帮助、支持平安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加强对本单位志愿者的管理,提供工作便利条件。
(三)建立平安志愿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平安志愿服务工作所需经费,按照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两结合的方式筹集。平安志愿者招募、培训、表彰、奖励经费,参与平安志愿服务行动必需经费,平安志愿服务日常工作机构办公经费,应按照分级承担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及时到位。各级平安志愿者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经费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并建立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
(四)建立平安志愿服务者的保护机制
各级综治办和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平安志愿者防范治安的基本技能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打击和报
复平安志愿者的违法犯罪人员要及时、坚决地依法处理。对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预防、发现、制止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故,提供线索帮助公安机关破获重大刑事案件,或见义勇为事迹突出、治安防范贡献显著的志愿者,依相关规定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平安建设志愿者因见义勇为行为负伤、致残或牺牲的,依法予以抚恤。
各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共青团组织,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切实贯彻落实。
(此页无正文)
重庆市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委员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
2009年11月26日
主题词:平安建设
志愿服务
意见
发:各区县(自治县)综治办,北部新区法制局,市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共青团各区县(自治县)委,市各直属团(工)委,各重点联系单位团委
共青团重庆市委办公室
2009年11月26日印
(共印3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