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时间:2019-05-12 17: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法发[2012]8号

为加强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进一步依法有效惩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提出如下意见:

一、证券监管机构依据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在办理可能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的证券期货违法案件过程中,经履行批准程序,可商请公安机关协助查询、复制被调查对象的户籍、出入境信息等资料,对有关涉案人员按照相关规定采取边控、报备措施。证券监管机构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时,应当明确协助办理的具体事项,提供案件情况及相关材料。

二、证券监管机构办理证券期货违法案件,案情重大、复杂、疑难的,可商请公安机关就案件性质、证据等问题提出参考意见;对有证据表明可能涉嫌犯罪的行为人可能逃匿或者销毁证据的,证券监管机构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侦查。

三、证券监管机构与公安机关建立和完善协调会商机制。证券监管机构依据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在向公安机关移送重大、复杂、疑难的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案件前,应当启动协调会商机制,就行为性质认定、案件罪名适用、案件管辖等问题进行会商。

四、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办理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案件过程中,可商请证券监管机构指派专业人员配合开展工作,协助查阅、复制有关专业资料。证券监管机构可以根据司法机关办案需要,依法就案件涉及的证券期货专业问题向司法机关出具认定意见。

五、司法机关对证券监管机构随案移送的物证、书证、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现场笔录等证据要及时审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随案移送的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的,可作为定案的根据。

六、证券监管机构依据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向公安机关移交证据,应当制作证据移交清单,双方经办人员应当签字确认,加盖公章,相关证据随证据移交清单一并移交。

七、对涉众型证券期货犯罪案件,在已收集的证据能够充分证明基本犯罪事实的前提下,公安机关可在被调查对象范围内按一定比例收集和调取书证、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

八、以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期货保证金监控机构以及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留存的证券期货委托记录和交易记录、登记存管结算资料等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数据提供单位应以电子光盘或者其他载体记录相关原始数据,并说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及制作人等信息,并由复制件制作人和原始电子数据持有人签名或

盖章。

九、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在证券监管机构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信息披露义务人或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信息披露公告,其打印件或据此制作的电子光盘,经核对无误后,说明其来源、制作人、制作时间、制作地点等的,可作为刑事证据使用,但有其他证据证明打印件或光盘内容与公告信息不一致的除外。

十、涉嫌证券期货犯罪的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同级人民检察院负责提起公诉,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

第二篇:讨债公司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会议纪要

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侦探公司讨债公司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市公安局局属各单位,市人民检察院第一、第二分院,北京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人民检察院,各铁路运输检察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各铁路运输法院: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会议,就办理侦探公司、讨债公司违法犯罪案件的有关事宜进行了研究和协商。现将会议形成的《关于办理侦探公司讨债公司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办理侦探公司讨债公司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会议纪要

为依法惩处侦探公司、讨债公司(以下简称“两类公司”)调查个人隐私、代人追讨债务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生活、经济和法律秩序,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会议,对办理“两类公司”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工作要求、工作机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会议纪要如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民间债务和纠纷大量增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以社会、商务、法律事务调查、咨询等名义登记注册“两类公司”,借助企业经营的形式,从事法律禁止的调查个人隐私、代人追讨债务活动。“两类公司”在牟利经营中,通常非法使用窃听、窃照、跟踪、定位等专用设备,实施监视、围堵、纠缠、滋扰、威胁、恐吓等软暴力或者暴力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触犯或者诱发多种其他犯罪,严重干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部分“两类公司”拉拢勾结国家机关及通讯、金融、交通、传媒广告等社会公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非法获取个人隐私、经营信息和相关技术支持,假借私权利有偿救济之名,侵蚀国家机关和社会公共职能部门的公权力。“两类公司”之间相互串通、共享资源,正向着产业化、网络化、联盟化的方向蔓延,逐渐演变成“机构设置完整、核心权力集中、内部约束严格、外部形式合法”的违法犯罪组织,应依法惩处。

一、关于办理“两类公司”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

“两类公司”是经营牟利的恶势力边缘组织,利用企业经营形式从事有组织违法犯罪,成为触犯和诱发多种犯罪的温床,严重破坏社会生活、经济和法律秩序,具有现实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办理“两类公司”违法犯罪案件,是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公检法机关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坚持贯彻以下法律适用原则。

(一)以非法经营罪惩处犯罪单位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打击犯罪组织及经济依托的原则。“两类公司”以企业经营的形式对外从事活动,企业涉案人员在履行职务中使用多种非法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侵犯了公民人身财产权利、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公共职能部门的工作秩序和廉洁管理制度等多类客体,整体性质是以单位犯非法经营罪为基础的有组织违法犯罪。仅惩处非法手段行为构成的犯罪,存在上述非法手段隐蔽性强、不易发现取证、难以定性处理等法律障碍,并且只能处理具体实施行为人,无法有效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背后依托的犯罪组织和经济实力。因此,能否依法有效地打击“两类公司”的犯罪组织及经济依托,彻底铲除“两类公司”继续滋生和死灰复燃的条件,是打击“两类公司”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

各级公检法机关要在依法查清全案事实的基础上,对于“两类公司”非法经营,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追究“两类公司”单位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依法没收犯罪工具和违法所得。

(二)在非法经营中同时触犯或者诱发其他犯罪的,依法实行数罪并罚的原则。各级公检法机关依法追究“两类公司”单位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非法经营罪时,对于企业内、外涉案人员同时触犯或者诱发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非法侵入住宅,侮辱,诽谤,敲诈勒索,非法拘禁,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受贿、行贿等其他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构成非法经营罪,又触犯或者诱发其他犯罪的,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对于不构成非法经营罪,但是触犯或者诱发其他犯罪的,依法处罚其他犯罪;对于仅有违法行为的,依法处劳动教养、行政拘留或其他行政处罚。

对于非法经营罪,刑法规定有财产刑,要依法加大财产刑处罚力度,并依法追缴、没收、退赔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没收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对于触犯或者诱发的上述其他犯罪,刑法没有规定财产刑,要依法加大追缴、没收、退赔的力度。

(三)与相关行政管理机关形成刑事、行政多元化执法合力,依法实行刑事、违法责任分别处罚和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各级公检法机关在办理“两类公司”案件中,与工商、通讯、金融、交通、传媒广告等行政管理机关既要依法各司其职,又要协调配合,形成刑事、行政多元化执法合力,依法实行刑事、违法责任分别处罚和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铲除“两类公司”的犯罪组织及经济依托,有效遏制其有组织违法犯罪的蔓延。

对于构成非法经营罪并有其他犯罪,或者仅构成其他犯罪,或者仅有违法行为,采用刑事制裁、治安管理处罚方式不足以摧毁“两类公司”犯罪组织及其经济依托的,应提供相应证据,书面建议相关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加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执照等行政处罚力度。

对于向“两类公司”非法提供个人隐私、经营信息和相关技术支持的国家机关、社会公共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刑事、行政责任,并向其所在单位书面提出整改建议,要求回复整改结果,同时书面建议相关行政管理机关堵塞监督管理漏洞。能否依法有效地堵塞国家机关、社会公共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制度漏洞,也是打击“两类公司”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

二、关于办理“两类公司”案件的工作要求

(一)依法查清全案事实。要切实加强“两类公司”经营活动中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的突发现场处置工作,做好现场控制和甄别,在了解纠纷原因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刑事、治安案件程序开展侦查取证工作。既要彻底查清每个组织成员、每起违法犯罪事实,又要查清“两类公司”的组织结构、财产状况、经营活动、有无拉拢腐蚀国家机关和社会公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全部情况。要根据“两类公司”有组织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注意收集非法经营是否“情节严重”的证据、是否触犯或者诱发其他犯罪的证据、有组织违法犯罪的罪责证据等;注意深挖涉案的国家机关、社会公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注意依法及时扣押、冻结、查封“两类公司”涉案财物、书证,以便依法彻底摧毁“两类公司”的组织体系,惩处违法犯罪的组织成员,铲除赖以生存的经济依托、保护伞和关系网。

(二)准确界定案件性质。“两类公司”案件,是利用企业经营的形式,以调查个人隐私、代人追讨债务等为目的,以监视、围堵、纠缠、滋扰、威胁、恐吓等软暴力或者暴力为主要手段,对公众形成心理强制,以获取、维护不法利益的有组织违法犯罪案件。各级公检法机关要依法严格界定“两类公司”案件的法律性质,注意将“两类公司”案件与一般民事经济纠纷或者偶发、突发的刑事、治安案件相区别。既要防止将“两类公司”案件作为一般民事经济纠纷或者刑事、治安案件处理,也要防止将一般民事经济纠纷或者刑事、治安案件作为“两类公司”案件处理。办理“两类公司”案件,在诉讼程序上参照北京市公检法机关《关于扫黑除恶案件异地管辖工作会议纪要》的规定,必要时报上级机关实行异地管辖。

(三)重点打击区别对待。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刑事诉讼资源,依法重点打击“两类公司”的有组织违法犯罪,彻底摧毁犯罪组织及经济依托。各级公检法机关要注意两个区别对待:一要区别对待合法、非法债权债务关系。对于以非法手段追讨高利贷、赌债等非法债务的,应依法严惩;对于债权人委托“两类公司”追讨合法债务的,应依法处罚“两类公司”的非法手段,同时积极引导委托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和主张权利。二要区别对待“两类公司”有组织违法犯罪中的指挥、组织、策划人员;职业侦探、职业讨债人员;涉案的国家机关、社会公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罪行较轻的临时雇佣、胁从人员;动机各异的委托人。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重点惩处“两类公司”及保护伞、关系网的上述前三类人员,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尽量减少社会对立面。

三、关于办理“两类公司”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公安机关多警种联动工作机制。“两类公司”长期在法律边缘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具备一定的规避法律和反侦查能力。对应“两类公司”的有组织违法犯罪,要依法实施有准备的精确打击。各级公安机关法制、刑侦、经侦、预审、治安、行技、网监和派出所等各警种,要密切配合,协同办案,对全市“两类公司”进行全面梳理摸排,广辟情报线索,广泛收集证据,坚持“有案必查、露头就打”,加大案件侦查、审讯、处罚的力度。对于经审查确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应依法作出相应行政处罚,规范其行为和为深入打击积累依据;对于原无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及时列入核录系统,加强掌控。

(二)加强公检法机关协调工作机制。“两类公司”案件是新型案件,各级公检法机关在侦查预审、批捕起诉、审理裁判等诉讼环节,要依法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协调工作机制,提高打击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对于重大、敏感、复杂的案件,市公安局应及时通报情况,与市检、法机关会商研究;市检、法机关要加强协调、配合和指导。全市公检法机关要形成合力,先集中重点惩处一批规模较大、罪行严重的“两类公司”,在社会上形成法律震慑的强势。

(三)与相关行政管理机关建立刑事、行政多元化执法协调工作机制。各级公检法机关在依法办理“两类公司”案件中,要积极与工商、通讯、金融、交通、传媒广告等行政管理机关建立刑事、行政多元化执法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打击“两类公司”违法犯罪活动的合力。各相关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定职责,严格审查调查、咨询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严格规范管理日常经营行为。通过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机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用案例揭示“两类公司”有组织违法犯罪的本质和社会危害性,引导公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和主张权利,从社会需求上遏制“两类公司”的生存空间。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做好违法犯罪案件涉案物价格鉴定工作的意见

广东省物价局、公安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违法犯罪案件涉案物价格

鉴定工作的意见

粤价[2004]331号

各市、县(区)、自治县物价局、公安局:

为了进一步做好违法犯罪案件涉案物(以下简称涉案物)价格鉴定工作,确保价格鉴定结论客观、公正、合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刑事、行政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计办„1997‟808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及其所属价格认证中心和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涉案物价格鉴定工作。

二、公安机关在涉案物价格鉴定中应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对于价格不明或者价格难以确定的涉案物需要价格鉴定的,应当委托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所属的价格认证中心进行价格鉴定。

对于珍贵文物,珍贵、濒危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毒品,淫秽物品,枪支、弹药等不以价格数额作为办理案件处理标准的,不需要进行价格鉴定。

(二)在委托价格鉴定前,收集整理和审查认定涉案物及相关证据材料。

涉案物已灭失或尚未查获的,或涉案物的实物形态(使用价值)在作案过程中被破坏的,可根据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有效凭证以及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等情况,认定涉案物在价格鉴定基准日案发前的状态。

对贵重金属等首饰物品在作案过程中被破坏,而破案后只缴回其中一部分,其它部分缺失而又没有发票等书证证明的,可参考所缴获的残缺物品的特征、被害人陈述的物品特征、被害人体征和其他证据材料,推算缺失部分的长度、重量等情况,并在《广东省涉案物价格鉴定委托书》(以下简称《委托书》)中注明。

(三)规范填写《委托书》,按属地管理原则委托当地同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中心进行价格鉴定。

本辖区未设立价格认证中心的,委托上一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中心进行价格鉴定。

同一涉案物不得同时委托两家或两家以上价格鉴定机构进行价格鉴定。

《委托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主送单位。填写接受委托的鉴定单位。

2.价格鉴定目的。填写案件性质,并明确本次委托是用于确定案值或确定拍卖保留价。案件性质指盗窃、抢夺、抢劫、故意毁坏财物等具体案件名称。

3.涉案物的具体情况。填写涉案物的名称、规格、型号、鉴定基准日、数量、购置/出厂日期、购置价格、购置时状态(全新或二

手)等。

填写的内容应当清楚、准确,与实物相符。没有实物的,根据已审查认定的相关证据材料如实填写,并注明没有实物。如数量、品种较多时,附《物品清单》;委托进行价格鉴定的实物与相关凭证不相符的,在《委托书》上注明原因。

4.鉴定基准日。填写价格鉴定结论对应的年月日。确定案值为目的的价格鉴定,一般以涉嫌违法犯罪作案日(案发日)为价格鉴定基准日;以变卖处理为目的的价格鉴定,一般以委托日为价格鉴定基准日。

5.作案地点。填写违法犯罪嫌疑人涉嫌违法犯罪的地点。6.鉴定要求。根据案件的情况,明确鉴定要求。如实际市场价格、非假冒伪劣商品(真品)市场零售价格、同类合格产品市场中间价格、直接损失数额等。

7.附件材料。填写实际提供的材料名称,并注明:“有实物”、“实物照片”、“无实物”等。

所提供材料应当是已审查认定的有关材料。(1)机动车,提供行驶证复印件或车管部门的《车辆情况表》等相关资料。(2)文物、邮品、字画、贵重金属、珠宝玉石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提供有关专业部门技术(质量)鉴定证明书。(3)打假案件的假冒商品,提供被假冒方的鉴定证明;打假案件的伪劣商品,提供质量监督部门或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出具的质量鉴定结论书。(4)无线移动电话机,提供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串号(小灵通除外,在电话开机状态下输入*#06#

即可显示;如无法开机,可卸下电池在电话机背面的IMEI一栏查到),如因特殊情况未能提供的,在《委托书》中注明。(5)电脑产品整机(特别是不能提供所缴实物的),填写品牌型号和配置情况,包括CPU(中央处理器)规格型号、内存容量、硬盘容量、光驱(CD-Rom/RW、combo、DVD/CD-R等)规格型号。(6)电缆,填写电缆的规格、型号、产地、品种(铜芯、铝芯;屏蔽线、硅胶线、耐热电缆、绝缘电缆、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等)、数量、使用状况(涉及故意毁坏案件中的在用品,应附有关部门线路检修工程结算单或提供专业部门的检验报告)。(7)其他有关材料。

8.特殊情况说明。填写需要说明的特殊情况。(1)打假案件中涉及的伪劣产品应说明标价情况,有标价且应当认定的,在《委托书》中注明具体标价,无标价或标价无法认定的,在《委托书》中注明无标价或标价未予认定。(2)涉案物的实物形态在作案过程中被破坏的,说明破坏情况。(3)其他情况。

9.委托单位经办人和联系电话。填写经办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10.《委托书》和所附材料应当加盖公章,填写委托日期。

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所属价格认证中心在涉案物价格鉴定中应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受理委托。价格认证中心对价格鉴定目的、范围明确且涉案物物理状态清楚的事项,除规定不受理情形外,应当受理。不受理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无法提供价格鉴定所需材料的,可以不受理。

(二)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工作。

1.安排二名或二名以上价格鉴定人员进行现场或实物勘察。文物、邮品、字画、贵重金属、珠宝玉石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或者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应当以相关技术、质量鉴定为基础进行价格鉴定。

价格认证中心一般不留存鉴定物品。确因鉴定工作需要留存的,应当征得委托机关同意,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妥善保管,不得调换、损毁送鉴物品;鉴定工作完成后,应当在提交价格鉴定结论书的同时办理退还交接手续。

2.经公安机关依法审查认定的事实,可以作为价格鉴定依据(销赃所得数额除外),价格鉴定人员无需重新核实相关的案卷笔录。

3.应当实行法定节假日值班制度(形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在保证价格鉴定结论客观、公正、合理的前提下,应当尽量缩短价格鉴定的作业时间。

(1)简单、常见物品,在接受委托之日起二日内作出价格鉴定结论。

(2)较复杂的、特殊的鉴定项目,在接受委托之日起五日内作出价格鉴定结论。

(3)另有约定的,在约定期限内作出价格鉴定结论。

(三)规范制作价格鉴定结论书。

1.应当按照统一的文书格式,规范制作价格鉴定结论书。

2.价格鉴定结论书的文书格式暂定为两种(见附件

二、附件三),各级价格认证中心可根据案件实际选择使用。

3.对个别难以作出鉴定结论的项目,可用复函的形式出具同类物品单位价格的情况说明。没有此类价格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价格认证中心反映,并书面向委托单位说明无法作出结论的原因。

4.有特殊情况的,应当在结论书中载明相应的“价格鉴定限定条件”。

未提供实物的价格鉴定项目应载明:由于委托单位未提供实物,鉴定人员无法进行实物勘察。鉴定标的的具体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新旧程度、质量状况来源于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若实物和相关证据与本次提供的证明材料不一致,应当按照标的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鉴定。

无标价或标价未认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价格鉴定项目应载明:由于委托单位未提供认定的标价,本价格鉴定结论以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四)价格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专家咨询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价格鉴定按照下列规定,并根据价格鉴定目的,综合涉案物在鉴定基准日的新旧及完损程度、性能、技术参数、重置价格等因素进行:

1.流通领域的商品(含进出口货物),按市场零售价的中等水平计算;属于政府定价的,按政府定价计算;属于政府指导价的,原则上按指导价的最高限价计算。

2.生产领域的产品,成品按上述规定计算。其中,本地不销售、国内有销售的,按销地的相应价格扣除合理的运杂费等费用计算;专供外销的,按离岸价计算。

半成品比照成品价格折算。

3.国内无同类物品比照的进口物品,根据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或者购买凭据,参考同期国家外汇市场卖出价加国家规定的税费计算。

4.近期购进的物品(包括全新和二手),原则上按购进价格计算,但案发当时市场价格高于原购进价格的,按当时市场价格的中等水平计算。

5.已使用或不适销的物品,按其综合成新率、尚存价值或残值折合计算。

6.需变卖或拍卖的物品,其保留价应结合市场情况,按适当比例折价计算。

7.已灭失或尚未查获的物品,或物品的实物形态(使用价值)在作案过程中被破坏的,以公安机关提供的基准日时的涉案物情况资料,根据同类物品正常使用予以合理折旧进行计算。需要折旧时,一般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折旧额。

8.假冒伪劣品。

(1)打假案件。假冒某种品牌的,原则上按该品牌真品的市场零售中间价格计算;自创品牌或无品牌的,原则上,有标价的以违法生产、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

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2)盗窃、抢夺、抢劫案件。按实际价值计算。

9.无牌无证车辆。走私整车,可参考正常进口汽车到岸价为基础进行价格鉴定;切割、拼装的车辆和没有国产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的,以废钢价格为基础进行价格鉴定;来源合法的未上牌车辆,若未超过规定使用期限,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允许补办上牌手续的,可采用成本法进行价格鉴定。

10.文物、邮品、字画、贵重金属、珠宝玉石及其制品以及其他特殊物品,或者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以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材料或者有关专家的鉴定证明材料为基础进行价格计算。

11.故意毁坏财物案件,按直接损失数额计算。完全毁坏的,损失数额按被毁坏财物在毁坏前的价值计算。部分毁坏的,损失数额按恢复到毁坏前状态的修复费用计算。如果修复费用大于毁坏前价值,损失数额一般应为被毁坏财物在毁坏前的价值。国家对价格鉴定方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公安机关对价格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价格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价格认证中心提出补充鉴定,或者委托上一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中心复核或者重新鉴定。

五、本意见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省物价局、省公安厅。

附件:

1.广东省涉案物价格鉴定委托书(样本)2.广东省涉案物价格鉴定结论书(样本一)3.广东省涉案物价格鉴定结论书(样本二)

第四篇:关于建立焦作市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焦作市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建立焦作市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

焦国土资〔2009〕77号

各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分局)、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分局):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有效遏制国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国土资源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O3号)、《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04号)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豫国土资发〔2008〕100号)规定,经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研究,决定在全市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协调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总结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情况和协调解决国土资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联席会议就以下事项进行研究和协调:

1.各部门通报各自依职权办理的涉及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总体情况,分析发案特点和趋势,并可以就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2.研究解决在相互协作和案件移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探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4.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的其他问题。

市国土资源局为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和召集人,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集一次,特殊情况下,经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议,可临时召集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召集人负责联系和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议召开的,应提前3日通知召集人,召集人必须按成员单位要求联系和组织。召集人应在召开联席会议10日前书面通知各成员单位参加会议时间、地点和议程。

5.联席会议参加人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具体承办部门负责人(庭长、处长、队长、科长)、联络员。

二、建立联络员制度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联络员。负责协调机制的日常事务,加强工作联系。联络员履行如下职责:

1.根据工作需要和单位领导安排,加强与其他单位联络员的沟通和联系;

2.负责联系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协作及案件移送工作;

3.具体负责信息通报工作;

4.就本部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向其他部门及时进行咨询;

5.负责组织研究、答复其他部门咨询的问题;

6.参加联席会议。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每月10日前,各成员单位应将本单位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纪案件的情况向其他成员单位进行通报:

1.国土资源部门通报本部门受理、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以及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

2.监察机关通报本部门涉及国土资源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

3.市人民检察院通报涉及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的立案、批准或决定逮捕和起诉的情况;

4.人民法院通报审判国土资源犯罪案件、国土资源行政诉讼案件办理的情况,审查和执行国土资源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情况,接受或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的情况;

5.公安机关通报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移送接收的情况及立案查处的情况;

6.各单位之间通报新颁布施行的与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

7.各单位认为有必要通报的其他事项。

四、加强配合,联合执法

1.对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国土资源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都可以根据案情提请其他成员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按照各自的职权单独或共同立案调查。调查结束后,根据各自职权依法作出处理。

2.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时,认为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提请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通过国土资源部门通报的案件线索,发现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要求提前介入,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协助市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为立案侦查做好准备,防止犯罪证据灭失。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土资源部门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应当积极配合,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视情节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人员在调查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时,认为难以正常执法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

(2)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强行制止时,发生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执法的。

4.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和监察机关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检查地方政府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政策的相关情况和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

五、规范案件移送工作

1.国土资源部门对涉嫌犯罪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必须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向公安部门或人民检察院移送。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应当接收。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需要对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进行鉴定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程序的规定》(国土资发〔2005〕175号)出具鉴定结论;需要对耕地破坏程度进行鉴定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鉴定结论。

国土资源部门向公安部门或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应提交下列材料:

(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3)涉案物品清单;

(4)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5)其他涉嫌犯罪的相关材料。

2.公安机关对国土资源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当在3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

3.国土资源部门对公安机关作出的不予立案决定有异议的,应先和公安机关协商,争取达成一致意见。确实无法统一意见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立案监督建议。

4.人民检察院对国土资源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当在3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市国土资源局;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

5.国土资源部门对人民检察院不立案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不立案通知书后10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复议,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送达国土资源部门。

6.人民检察院接到反映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有关举报、控告时,应当向国土资源部门了解案件情况,必要时可发出书面通知,要求调阅相关材料。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将有关案件材料移交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案件中的有关人员已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向国土资源部门发出《说明不移送案件理由意见书》,国土资源部门收到意见书后,应当在3日内书面说明不移送案件的理由。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国土资源部门不移送理由不成立的,应当向国土资源部门发出《移送案件通知书》,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接到通知后3日内,将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

7.国土资源部门发现国家工作人员存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按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规定执行。

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所发现的涉嫌国土资源违法犯罪的案件,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国土资源部门处理。

9.监察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过程中,发现国土资源部门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可以进行查处,或者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监察建议。

六、加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执行力度

1.国土资源部门在下达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也不履行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审查,做出是否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裁定书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送达申请执行的国土资源部门和相关当事人。裁定准予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组织实施并将执行结果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

2.人民法院审查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时,发现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而国土资源部门未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的,应当告知国土资源部门移送公安、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国土资源部门接到告知后不移送的,人民法院可裁定不予执行。

3.人民法院依法对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的生效处罚决定实施强制执行,应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构建和谐社会,化解官民纠纷,加强协调的原则。

(3)涉嫌构成违法犯罪,应当先进行刑事程序原则。

(4)对于国土资源局依法实施的行政管理及合法行政行为,要给予及时有力支持的原则。

4.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工作,并提供必要条件。

5.人民法院实施强制执行工作,确需公安机关配合的,公安机关应当积极配合,维持现场秩序,确保强制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附则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本意见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商一致后进行解释。

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

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

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

公交管[2011]1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

(八)》实施以来,各地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了一批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保证《刑法修正案

(八)》的正确实施,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的执法活动,依照刑法及有关修正案、刑事诉讼法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规定,现就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规范现场调查

1、严格血样提取条件。交通民警要严格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检查中发现机动车驾驶人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嫌疑的,立即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对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当事人对呼气酒精测试结果有异议,或者拒绝配合呼气酒精测试等方法测试以及涉嫌饮酒后、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立即提取血样检验血液酒精含量。

2、及时固定犯罪证据。对查获醉酒驾驶机动车嫌疑人的经过、呼气酒精测试和提取血样过程应当及时制作现场调查记录;有条件的,还应当通过拍照或者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有见证人的,应当及时收集证人证言。发现当事人涉嫌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依法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当事人驾驶的机动车,需要作为证据的,可以依法扣押。

3、完善醒酒约束措施。当事人在醉酒状态下,应当先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并进行人身安全检查,由2名以上交通民警或者1名交通民警带领2名以上交通协管员将当事人带至醒酒约束场所,约束至酒醒。对行为举止失控的当事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但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醒酒约束场所应当配备醒酒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约束过程中,要加强监护,确认当事人酒醒后,要立即解除约束,并进行询问。

4、改进执勤检查方式。交通民警在道路上检查酒后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组织疏导交通,根据车流量合理控制拦车数量。车流量较大时,应当采取减少检查车辆数量或者暂时停止拦截等方式,确保现场安全有序。要求驾驶人接受呼气酒精测试时,应当使用规范用语,严格按照工作规程操作,每测试一人更换一次新的吹嘴。当事人违反测试要求的,应当当场重新测试。

二、进一步规范办案期限

5、规范血样提取送检。交通民警对当事人血样提取过程应当全程监控,保证收集证据合法、有效。提取的血样要当场登记封装,并立即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经公安机关认可的其他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机构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送检的,应当按照规范低温保存,经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在3日内送检。

6、提高检验鉴定效率。要加快血液酒精检验鉴定机构建设,加强检验鉴定技术人员的培养。市、县公安机关尚未建立检验鉴定机构的,要尽快建立具有血液酒精检验职能的检验鉴定机构,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要切实提高血液酒精检验鉴定效率,对送检的血样,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在3日内出具检验报告。当事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告知其在接到检验报告后3日内提出重新检验申请。

7、严格办案时限。要建立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快侦快办工作制度,加强内部办案协作,严格办案时限要求。为提高办案效率,对现场发现的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嫌疑人,尚未立刑事案件的,可以口头传唤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调查;有条件的,对当事人可以现场调查询问;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及时进行讯问。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在查获犯罪嫌疑人之日起7日内侦查终结案件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情况特殊的,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案时限。

三、进一步规范立案侦查

8、从严掌握立案标准。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未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当事人被查获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应当立案侦查。当事人经呼气酒精测试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在提取血样前脱逃的,应当以呼气酒精含量为依据立案侦查。

9、全面客观收集证据。对已经立案的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证据材料,并严格审查、核实。要及时检查、核实车辆和人员基本情况及机动车驾驶人违法犯罪信息,详细记录现场查获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过程、人员车辆基本特征以及现场采取呼气酒精测试、实施强制措施、提取血样、口头传唤、固定证据等情况。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以及情节轻重等情况作重点讯问,并听取无罪辩解。要及时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其他证据材料。

10、规范强制措施适用。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对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合理适用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等强制措施,确保办案工作顺利进行。对犯罪嫌疑人企图自杀或者逃跑、在逃的,或者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以及确需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羁押的,可以依法采取拘留措施。拘留期限内未能查清犯罪事实的,应当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或者强制措施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强制措施。

11、做好办案衔接。案件侦查终结后,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在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前,依法吊销犯罪嫌疑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对其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要及时了解掌握案件起诉和判决情况,收到法院的判决书或者有关的司法建议函后,应当及时归档。对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或者法院判决无罪但醉酒驾驶机动车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2、加强执法办案管理。要进一步明确办案要求,细化呼气酒精测试、血样提取和保管、立案撤案、强制措施适用、物品扣押等重点环节的办案标准和办案流程。要严格落实案件审核制度,进一步规范案件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和审核标准,对与案件质量有关的事项必须经法制员和法制部门审核把关,确保案件质量。要提高办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行网上办案,严格办案信息网上录入的标准和时限,逐步实现案件受理、立案、侦查、制作法律文书、法制审核、审批等全过程网上运行,加强网上监控和考核,杜绝“人情案”、“关系案”。

四、进一步规范安全防护措施

13、配备执法装备。交通民警在道路上检查酒后驾驶机动车时,必须配齐呼气酒精含量检测仪、约束带、警绳、摄像机、照相机、执法记录仪、反光指挥棒、停车示意牌等装备。执勤车辆还应配备灭火器材、急救包等急救装备,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简易破拆工具、拦车破胎器、测速仪等装备。

14、完善查处程序。交通民警在道路上检查酒后驾驶机动车时,应当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合理选择安全、不妨碍车辆通行的地点进行,检查工作要由2名以上交通民警进行。要保证民警人身安全,明确民警检查动作和查处规程,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民警受伤害案件。

附件: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典型案例

(公安部印)

二O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抄送:本部党委,部属局级单位。

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典型案例

案例一:周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

一、查获经过

2011年5月12日20时许,周某(男,1963年3月8日出生,四川省南充市人,浙江省富阳市港汇装饰有限公司采购员,持有准驾车型为D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车牌号为浙AKN271普通二轮摩托车行驶至浙江省富阳市秦望路222号门前道路时,被在此设卡检查的富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执勤交通民警金某和张某拦截检查,交通民警首先使用呼气酒精含量检测仪对周某进行呼气测试,仪器显示酒精含量为92毫克/百毫升,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交通民警立即打印了呼气酒精测试单,测试单记录有当事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查获时间和地点、测试值等内容。测试单由民警金某和张某分别签名后交周某签名确认。期间,交通民警使用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执法记录仪及时记录了查获的全过程,现场还拍摄了人车合一的照片。

二、案件办理过程

鉴于周某呼气测试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标准,执勤的交通民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0条第一款规定,在现场依法扣留了嫌疑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制作了《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88条规定,依法扣押了涉案机动车,制作了《扣押清单》,并现场对周某进行口头传唤。5月12日20时20分,交通民警金某和张某将周某带至富阳市人民医院抽血。医务人员对周某提取了两份血样,交通民警分别装入物证密封袋,注明了驾驶人姓名、提取时间、血样用途,由周某、交通民警金某和张某以及抽血的医务人员在密封袋封口处签名。期间,交通民警对抽血全过程进行了监督。20时45分,交通民警将周某带至富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交警大队约束醒酒室民警对周某采取看管方法进行约束醒酒,并将带回的血样交给交警大队物证保管室低温冷藏保存。期间,民警及时制作了《查获经过》。5月13日8时40分交通民警将周某血样送杭州市司法鉴定中心检验血液酒精含量。9时许,周某被约束至酒醒。9时10分办案民警张某和袁某在富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周某进行了第一次询问,并制作了询问笔录。12时,杭州市司法鉴定中心出具了检验报告,周某血液酒精含量为95毫克/百毫升。13时20分,办案民警将检验结论通知书送达周某。16时,经报富阳市公安局负责人批准,对周某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同时对犯罪嫌疑人周某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并送至富阳市看守所羁押。拘留期间,办案民警张某和屠某对周某进行了讯问,制作了讯问笔录。5月14日,办案民警收集了赵某(浙江省诸暨市人,系周某朋友,案发当晚与嫌疑人一起喝酒)的证人证言,证明周某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事实。5月16日8时,因案件侦查需要,办案单位报经富阳市公安局负责人批准,对周某延长刑事拘留4日。

5月16日,案件侦查终结,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作出吊销周某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同日,富阳市公安局制作了《起诉意见书》,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将周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材料移送富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富阳市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了审查,5月18日,富阳市人民检察院以危险驾驶罪向富阳市人民法院对周某提起公诉,并提交了《起诉书》。5月20日富阳市人民法院对周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开庭审理,并对该案当庭宣判,一审判决被告人周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1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周某没有提出上诉。

三、案件点评

此案经过交警大队紧张周密调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现场调查取证,及时记录现场查获过程,及时规范提取血液样本。二是检验鉴定高效,民警及时将血液送检,检验鉴定机构4个小时内就出具检验报告,为快侦快办案件创造了条件。三是对查获的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充分利用醒酒、口头传唤等手段,及时调查取证,制作案件材料,争取办案时间。四是交警大队在4日内侦查终结案件并移送审查起诉,8日内即完成了侦查、起诉、审判全部办案程序,体现轻刑快审的要求。

案例二:杨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

一、查获经过

2011年5月2日20时许,杨某(男,1971年10月1日出生,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无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一辆无号牌的五菱牌普通货车,沿鄢陵县花溪大道由南向北行驶时,与路边停放的一辆轿车相撞。鄢陵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杨某身上有酒气,即使用呼气酒精含量检测仪对杨某进行呼气测试,仪器显示其酒精含量为160毫克/百毫升,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民警立即打印了呼气酒精测试单,测试单记录了当事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查获时间和地点、测试值等内容,测试单由民警刘某、张某分别签名后交杨某签名确认。期间,民警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全面勘查,并拍摄了人车合一的照片。

二、案件办理过程

鉴于杨某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民警依法扣留了交通事故车辆,并现场对杨某进行口头传唤。5月2日20时40分,民警将杨某带至许昌市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抽血检验,医务人员对杨某提取了两份血样,办案民警分别装入物证密封袋,注明了驾驶人姓名、提取时间、血样用途,由杨某及民警刘某和张某以及抽血的医务人员在密封袋封口处签名。之后,民警将杨某带至交警大队,在约束其酒醒后,对其进行了第一次询问,并制作了询问笔录。同时,还核查了杨某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事实。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当日,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5月6日,许昌市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出具了检验报告,杨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56毫克/百毫升,办案民警将检验结论通知书送达杨某,同时,经报请鄢陵县公安局负责人批准,对杨某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并依法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将杨某送至鄢陵县看守所羁押。拘留期间,办案民警对杨某进行了讯问,制作了讯问笔录。收集了与杨某一起喝酒的朋友以及另一方事故当事人的证人证言,证明杨某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事实。5月8日,因案件侦查需要,经鄢陵县公安局负责人批准,对杨某延长拘留4日。

5月9日,案件侦查终结。鄢陵县公安局制作了《起诉意见书》,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将杨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案件材料移送至鄢陵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鄢陵县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了审查。5月10日,鄢陵县人民检察院以危险驾驶罪向鄢陵县人民法院对杨某提起公诉,并提交了《起诉书》。5月13日,鄢陵县人民法院对杨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开庭审理,并对该案当庭宣判,一审判决被告人杨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杨某没有提出上诉。

三、案件点评

此案经过交警大队紧张周密调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反应迅速,在勘查事故现场时,对醉酒驾驶机动车嫌疑人迅速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发现有醉酒驾驶机动车嫌疑,在勘查事故现场的同时,及时对其抽血检验。二是在刑事立案前,对杨某无证驾驶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从而有效控制了当事人,为案件办理争取了时间。在出具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报告后,及时立案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确保程序合法,并使案件7日内即侦查终结。三是加强与刑侦、法制部门的办案协作,积极与检、法机关协调沟通,在11日内完成了侦查、起诉、审判等办案程序。

案例三:朱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

一、查获经过

2011年5月26日20时5分,朱某(男,1956年2月10日出生,湖北省鄂州市人,市人大代表,持有准驾车型为C1的机动车驾驶证)在鄂州市凤凰路一公共停车场内驾驶车牌号为鄂G17728小轿车倒车过程中,与停放的另一辆小轿车相撞,造成两车受损,事故双方发生纠纷。鄂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交警大队接到报警后,派出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在现场民警闻到朱某身上有酒气,即要求朱某接受呼气酒精测试,但朱某拒不配合呼气测试。

二、案件办理过程

鉴于朱某拒绝配合呼气酒精测试,5月26日20时40分,民警将朱某带至鄂州市第二医院抽血,并将血样即时送该医院检验。民警依法扣留了朱某的机动车驾驶证和涉案机动车。之后,民警传唤朱某至交警大队进行询问。5月27日9时,鄂州市第二医院出具了检验报告,朱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59毫克/百毫升,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经鄂州市公安局鄂城分局负责人批准,对朱某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

由于朱某系鄂州市人大代表,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40条的规定,5月27日,鄂州市公安局向市人大常委会递交书面报告,呈请许可对市人大代表朱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当日15时,鄂州市人大常委会回复,鉴于鄂州市人大代表朱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经主任会议研究,同意鄂州市公安局鄂城分局对其采取强制措施。16时,民警传唤朱某至交警大队接受第一次讯问,民警送达了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报告,朱某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申请重新检验。经报鄂州市公安局鄂城分局负责人批准,22时,民警将提取的朱某的另一份血样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朱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58毫克/百毫升,民警随即依法对朱某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5月28日,民警收集了牛某(停车场保安,当晚目睹朱某酒后驾车肇事)和包某、夏某(均系朱某同车乘车人)的证人证言,证明了朱某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事实。此外,收集了设置在停车场的视频监控设备记录的监控资料以及朱某同桌饮酒的证人证言。当日,鄂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依法吊销了朱某的机动车驾驶证。

5月31日,案件侦查终结。鄂州市公安局鄂城分局制作了《起诉意见书》,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将朱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材料移送鄂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鄂城区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了审查。6月3日,鄂城区人民检察院以危险驾驶罪向鄂城区人民法院对朱某提起公诉,并提交了《起诉书》。6月10日,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法院对朱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开庭审理,并对该案当庭宣判,一审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朱某没有提出上诉。

三、案件点评

此案经过交警大队紧张周密调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对人大代表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维护了法律的公正。二是由于当事人人大代表的特定身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报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后采取强制措施,确保程序合法。三是注重证据,全面、客观收集、调取了证人证言、监控资料等证明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事实的证据材料,确保案件证据扎实有效。四是检验鉴定高效,2日内完成了提取血样、血液送检、出具检验结论、重新检验等全过程,为快速办结案件创造了条件。

案例四:罗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

一、查获经过

2011年5月15日20时55分,罗某(男,1965年12月3日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森林公安局民警,持有准驾车型为A2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桂O5890警号牌警车行驶至北海市广东路桂新大厦门前道路时,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骑车人受伤,罗某驾车逃逸。北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城交警大队接警后,派出民警谢某、韦某赶赴现场。经现场调查,确认桂O5890警号牌警车为北海市森林公安局警车,驾驶人为罗某。民警即赶至市森林公安局,23时许,发现了涉案车辆及驾驶人罗某,经事故伤者指认后,民警依法扣押了该涉嫌车辆,并使用呼气酒精含量检测仪对罗某进行呼气测试,仪器显示酒精含量为194.6毫克/百毫升,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民警立即打印了呼气酒精测试单,测试单记录了当事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查获时间和地点、测试值等内容,测试单由民警谢某、韦某分别签名后交罗某签名确认。期间,交通民警使用数码相机记录了查获的全过程。

二、案件办理过程

鉴于罗某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民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0条第一款规定,在现场依法扣留了嫌疑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并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28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扣留了事故机动车。5月15日23时38分,民警谢某和韦某将罗某带至北海市人民医院抽血。医务人员对罗某提取了两份血样,民警分别装入物证密封袋,注明了驾驶人姓名、提取时间、血样用途,由罗某、民警谢某和韦某以及抽血的医务人员在密封袋封口处签名。期间,民警对抽血全过程进行了监督,并将带回的血样交给交警大队物证保管室低温冷藏保存。5月16日0时45分,交通民警谢某和韦某将罗某带至海城交警大队,对罗某采取看管的方法进行醒酒约束。期间,民警及时制作了《查获经过》。8时许,交通民警将罗某血样送北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血液酒精含量。9时52分,民警传唤罗某到交警大队,对罗某进行了第一次询问,并制作了询问笔录。23时38分,民警第二次传唤罗某到交警大队,进行了第二次询问,制作了询问笔录。5月17日15时,北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出具检验报告,罗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93.2毫克/百毫升。15时30分,经报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负责人批准,对罗某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15时40分,办案民警收集了林某(女,北海市人,系罗某朋友,案发当晚与嫌疑人一起喝酒)、裴某(女,北海市合浦县人,系案发当晚罗某就餐酒店服务员)的证人证言,证明罗某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事实。18时,对罗某依法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并送至北海市看守所羁押。拘留期间,办案民警江某和黄某对罗某进行了讯问,制作了讯问笔录。

5月19日,案件侦查终结,北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依法作出吊销罗某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同日,北海市公安局制作了《起诉意见书》,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将罗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材料移送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海城区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了审查并以危险驾驶罪向海城区人民法院对罗某提起公诉。6月27日,海城区人民法院对罗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开庭审理,并对该案当庭宣判,一审判决被告人罗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罗某没有提出上诉。

三、案件点评

此案经过交警大队紧张周密调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现场调查取证,最快速度查获肇事驾驶人,及时提取了血液样本,保证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对查获的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充分利用约束醒酒、传唤等手段,及时调查取证,制作案件材料,争取办案时间。三是犯罪嫌疑人是公安民警,交警大队仍坚持依法办案,严格把握办案时限,快侦快办,使案件在4日内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有效维护了法律权威。

案例五: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案

一、查获经过

2011年5月1日5时许,王某(男,1958年11月25日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中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租车驾驶员,持有准驾车型为A2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车牌号为苏A91078的出租车,由南京市和燕路小市街路口行驶至黄家圩32号路边洗车店,因洗车问题与洗车店工作人员发生纠纷,报警后,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小市派出所民警处警,处警时发现王某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嫌疑,遂移交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交警六大队侦办。

二、案件办理过程

5月1日5时40分,交警六大队民警孙某、翟某使用呼气酒精含量检测仪对王某进行呼气测试,仪器显示酒精含量为150毫克/百毫升,即将王某带至上海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抽血。医务人员对王某提取了血样两份,交通民警分别装入物证密封袋,注明了驾驶人姓名、提取时间、消毒液名称、血样用途,由交通民警孙某、翟某以及抽血的医务人员在密封袋封口处签名。期间,民警对抽血全过程进行了监督,并立即将血样送南京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检验血液酒精含量。11时许,南京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出具了检验报告,王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40.5毫克/百毫升。鉴于王某血样酒精含量已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标准,当日,经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负责人批准,对王某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民警依法扣留了其机动车驾驶证,扣押了涉案机动车。16时11分,办案民警岳某、孙某将检验结论通知书送达王某,并对王某进行了第一次讯问,制作了讯问笔录,但王某拒不承认其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事实。期间,办案民警收集了顾某(江苏南京人,案发当晚报警人)、陈某(江苏南京人,案发当晚报警人)、曹某(江苏泗阳人,路边洗车店工作人员)、张某(江苏泗阳人,路边洗车店工作人员)的证人证言,证明王某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5月4日,因侦查案件需要,经报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负责人批准,对王某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并送至下关区看守所羁押。拘留期间,办案民警分别对王某进行了4次讯问,王某承认其在事发当晚喝酒,但仍不承认驾驶机动车的事实。与此同时,办案民警制作了两组辨认照片,每组12张,由证人陈某、曹某、张某辨认,并制作了辨认记录,均指认王某照片为当晚驾驶A91078号出租车的人。办案民警又调取了设置在事发地点附近饭馆的视频监控设备记录的监控资料,反映事发前50分左右王某有饮酒行为。同时,民警调取了出租车GPS定位系统运行轨迹记录,显示事发前10分钟该出租车由和燕路小市街路口行驶至黄家圩32号路边洗车店的过程。5月7日,王某刑事拘留期限届满,办案部门依法对王某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

通过派出所接警记录、涉案车辆GPS运行轨迹记录、证人证言、血液酒精检验报告、视频资料、辨认笔录等证据,证明王某有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事实。5月9日,案件侦查终结。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依法作出吊销王某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5月10日,下关分局制作了《起诉意见书》,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将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案件材料移送下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5月31日,下关区人民检察院以危险驾驶罪向下关区人民法院对王某提起公诉,并提交了《起诉书》。5月31日,下关区人民法院对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开庭审理,并对该案当庭宣判,一审判决被告人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王某没有提出上诉。

三、案件点评

此案经过交警大队紧张缜密调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法律文书规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快速反应,从公安派出所移交案件开始,交警大队立即组织案件侦查工作,及时记录查获过程,及时规范提取血液样本。二是及时送检血液,检验鉴定机构5个小时内就出具检验报告,及时固定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关键证据。三是展开外围调查,广泛收集证人证言、车辆GPS运行轨迹、饮酒视频资料等相关证据,并制作了辨认笔录等案件材料,充分有效地证明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事实。四是办案中注意加强与检、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主动听取对案件证据等方面的意见,及时通报案件办理情况,为顺利起诉和判决奠定了基础。

下载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