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般公务用车取消 落实和监督是关键(共)
一般公务用车取消 落实和监督是关键 主持编辑任佳: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无条件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一次,改革的手术刀狠狠落下,使公车改革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但也可以预见,这项改革可能遇到来自“公车利益群体”的阻力。若想这一要求能够得到更好落实,下一步该怎么做?
读者倪恒虎:何为一般公务用车?这个概念必须明确,以防范有些公务用车披着其他“马甲”继续让公家掏钱。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为防止公务人员私家车变相成为公车“接活”,或者企业提供车辆充当公车,各部门必须将出行成本向社会公开。用了谁的车,付了多少钱,公务人员车补是多少,都要晒在阳光下。
读者田原:没有一般公务用车之后,重点要防止公务人员找和自己有业务往来、关系不错的企业“借”车来用,现实中,一些部门借自己管辖企业的私车来用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实际操作中,要加强对公务人员用车的公示,创造条件让公众监督,对违规者要及时依法依规予以惩处。
读者沈剑:一般公务用车取消,受到直接冲击的不是领导,而是司机。当下各单位各部门都有专门为司机设置的行政工勤编制,这个政策贯彻下来,机关单位的司机岗位也必然会被取消,如何做好这些人员的转岗分流,是这次公车改革必须要考虑的。
读者王心仪:治理公车,与其指望“拍照”和“贴标签”,不如操起手术刀,把病灶一应切除。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一刀切得又狠又准,让腐败喊痛,人民叫好。需要提醒的是,此后,要加强监督、合理安排,让三公经费中“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节约出来的更多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投入,这才是反浪费的意图所在。
读者程绍德:去年温州推行公车改革后,正处级每月交通费补贴3100元/月,被外界称为“三高车改”。公车改革,目的在于减少三公消费,从而给纳税人省钱。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必须杜绝出现“用来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资金反而比养车费用更高”的现象。读者赵查理:公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公务用车市场化,利用社会监督和市场调节的方式,让公车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公车改革在探索过程中必须吸纳社会大众和市场组织,让他们成为提供公务用车服务的主力军。运输服务,政府购买,社会提供,各归其位才能让公车开上合法之路。
第二篇:相关条例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相关条例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严控出国团组数量和规模等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条例》共分12章、65条,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作出全面规范,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对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降低公务活动成本
《条例》强调,党政机关要坚持从严从简,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并接受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建开支标准调整机制
《条例》指出,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水平,制定分地区的公务活动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建立开支标准调整机制。
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
《条例》强调,要建立健全公务接待集中管理制度、接待单位审批控制制度、公务接待清单制度、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强化公务接待管理。要建立接待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
《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
《条例》指出,要严格控制出国团组数量和规模,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加强出国培训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要精简会议,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和参会人员规模,严格执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标准。
《条例》强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应当从严控制,凡是违反规定的拟建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坚决终止;凡是未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停建并予以没收;凡是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概算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限期腾退超标准面积或者全部没收、拍卖。
违反规定将依法追责
《条例》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开展民主生活会监督、办公厅(室)督查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要建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造成浪费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解读
针对公众诟病现象开治理“药方”
据新华社电年底突击花钱、超标准公务接待、公款旅游、超标配备公车、建豪华办公楼……针对这些广受公众诟病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一一开出治理“药方”。
●关键词:经费管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
《条例》明确提出,“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条例》指出,“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公款浪费之所以成为顽疾,表面原因在于„公款‟,其本质在于埋单的钱不受约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说,如果各部门的接待、会议等经费使用都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就等于从源头上拧紧了党政机关花钱的“阀门”。
●关键词:公务接待不接待无公函活动
《条例》明确,要通过建立健全四项制度,扎紧“篱笆”,从源头上狠刹公务接待当中的奢侈浪费之风:公务接待集中管理制度——“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的按标准收取餐费,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用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
●关键词:公务用车
普通公务用车实行社会化
《条例》明确提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并提出多项具体举措:“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无疑是此次公车改革的亮点之一。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公务出行社会化,可以包括公交、出租车、私车公用、专业租赁等多种形式,这种做法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行政机关的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
●关键词:措施明确办公楼禁配建大型广场
针对存在于差旅出国(境)、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领域的浪费现象,《条例》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从严控制”的措施:
“从严控制国内差旅人数和天数,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党政机关办公楼不得追求成为城市地标建筑,严禁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领导干部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这些规定“非常细致、具体,直面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不打马虎眼,不笼统模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给任何想钻空子、想„打擦边球‟的人机会”。
●关键词:加强监督
10个方面监督厉行节约
在监督检查方面,《条例》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做得怎么样,要接受10个方面的监督:民主生活会监督、办公厅(室)督查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十面监督”的安排表明了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力度和决心,体现出党政机关要用真心实意、实际行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原标题:中央65条铁规反对奢侈浪费)
第三篇:廉政建设“一把手”监督是关键
廉政建设“一把手”监督是关键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出台,是一项反腐倡廉的战略性措施,对于遏制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从根本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来和腐败行为作斗争。特别重要的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赋予了过去处于被动接受监督的“权利层”、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肩挑”的重大责任。从目前现实反映的情况来看,“一把手”是腐败高危人群,一些人财物管理集中的部门出现“一把手”“前腐后继”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制度仍然存在问题,不是没有监督,而是监督不到位。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切实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人敢于监督,让监督制度活起来,让“一把手”们没有腐败的机会。
“一把手”监督难的根源 [文章-帮您找文章]
江苏的程维高、周秀得,贵州的刘方仁,云南的李嘉廷等腐败案,反映出“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班子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一把手”的状况如何,对该地区、该部门、该班子的工作和风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开展反腐败斗争一刻也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监督难,对“一把手”的监督更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些年,反腐败工作可谓招式频出,制度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虽然制度建设对领导干部约束力增强,但还是不断出现主要领导违法违纪现象,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还不到位,原因有很多,关键一点在于“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和享有的绝对权力,决定了他们往往处于监督的真空地带。且不说“一把手”是否接受监督,即使能够自觉接受监督,又有几人敢监督他们?在领导面前谁敢说个“不”字,谁敢不言听计从,谁敢不哪怕不情愿也得好好听着?所以,“一把手”能否廉洁勤政,能否廉洁自律,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的修养和自我约束。如果我们把法码押在“一把手”的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上,这是靠不住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监督的有效办法
一是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要功过分明,敢于揭短亮丑。有好的责任制度,这只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严格、科学地进行考核,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另一关键环节。考核工作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准确地评价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不准确,奖惩也就谈不上准确,就会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有害而无利。科学、严格的考核工作,能使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一种严肃感和信任感。有了这种严肃感和 信任感,廉政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如果走过场、搞形式,或者虎头蛇尾,就会使善良的人们“看破红尘”,使贪赃枉法者胆子更大。因此,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肃,一定要严格准确,一定要善始善终。切勿走过场、搞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二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以《党内监督条例》为依据,把有关制度规定切实落到实处。既要保障党员依法依纪监督的权力。党员是监督的基本主体,能否动员广大党员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监督工作,关系重大。要把他们的监督权不折不扣地交给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截留、剥夺。又要保护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腐败最怕群众,群众的监督最有力,应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这是监督“一把手”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提点意见建议、说几句逆耳的话,就可能遭到打击报复,就可能受排挤,甚至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对“一把手”的监督就只能束之高阁,无人再敢问津。只有切实保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监督者才能勇敢地站出来,对“一把手”说“不”。还要对监督者进行适当奖励,当监督者遭受损失时给予相应补偿,这对于调动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三是要改变思路,把“只报喜不报忧”为“既报喜又报忧”。各单位存在的共性性问题之一是不敢自暴“家丑”,有问题不敢自己暴露,一旦暴露将成为上级考核成绩的扣分 要素,上级考核部门没有从单位能正视“家丑”,解决“家丑”的结果如何来看待“家丑”问题,而是扭住他们的“家丑”不放,造成各单位把“家丑”越藏越深,问题越来越大,助长了歪风邪气。因此,我认为,一个单位如果党风廉政方面出现违法违纪案件,是属于该单位的领导不认真履行责任制,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建立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该形成的制约机制没有形成,该遵循的工作制度没有遵循,或者用人严重失察,由此造成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应当追究领导责任。如果上述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下级仍出现问题。或问题存在于过去,暴露于现在,这就要客观地看待和处理。特别是对那种具有开拓精神,管理严格的领导,他们不护短,不遮丑,敢于揭露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下属的问题主动查处,主动整改,从而使本单位的管理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这样的领导不但不应该追究责任,还应该视为其政绩。
目前全国的“审计风暴”对反腐倡廉所起的巨大威慑力和良好效果,给我们一个启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以考核问题为主,也许所起的作用会更好。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以肯定成绩为主”。其实,许多“成绩”是一些共性的工作过程,肯定成绩往往有许多是客套话。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更主要的是淡化了对存在问题重视,使各单位领导不被考核单位容易产生“自我感觉良好”,不利于对 问题的重视和整改。因此,考核、检查工作应该改变思路,以发现问题为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应该说,对“一把手”的监督再难,我们始终也没有放弃,还在不停地探索和求解,而且也出现了新的景象。《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创造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学好这个党内法规,用好这个有力武器,把对“一把手”的监督提高到新的水平。把“一把手”监督好了,“一把手”不仅自身净了,还能够更好地担负起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责任,反腐倡廉工作还难吗?
第四篇:公务用车管理落实情况
魏家台镇公务用车管理落实情况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的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管理,认真自查,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自查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以纪检书记为组长,党委委员、财政所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县文件精神,使小组各成员充分认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坚持将这次专项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细致,全面深入,切实做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一)深入动员部署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召开镇公车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县委、县政府公车治理工作等文件,就做好专项工作进行了深入动员,对全镇公车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日常工作中,镇领导经常听取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全面清理纠正
1、认真开展自查。自6月中旬开始,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2、严格审查核实。我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县印发的文件,对全镇登记自查情况逐车逐项进行对照审核,核实甄别。在审核内容上,重点审查核实了镇车辆编制数量和实有车辆数、车辆排气量、购买价格、购车资金来源等,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进行了及时归纳整理。
(三)专项治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镇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干
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2、加强管理,严格纪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不超编数配备公务用车,用公款擅自购买公务用车,不向企业调换、借用车辆或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不搞豪华装修,特别是不搞高于原车配置设计进行装修,增设与该车行驶无关的设备,严格执行车辆派遣,驾驶、检查等规定,坚决杜绝公车私用与旅游、婚丧嫁娶、接送学生和学开车等与公车无关事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在车辆维修方面,履行节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节省车辆费用开支。
(4)健全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用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在财务上单独列支和单车费用定额预算制度。我镇以这次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节假日封存制度等,确保公务用车管理安全有效。
今后,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我镇将以本次检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制度,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公务用车配合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爱岗敬业是抓落实的关键
近来,我仔细阅读了刘玉瑛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让我深受教育和启迪,受益匪浅。
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关键在于落实”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落实为什么是关键、怎样落实各项工作呢?《关键在于落实》给我们用生动的例子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就会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记得有一句名言说: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布置工作不加落实就等于零”。假如你的文件制定的再正确,如果没有人来给予实施,那就是一纸空文。
抓落实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进发展的必经之途。落实是每一项工作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名公路养护职工,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保畅通,为广大行旅提供一个舒适、畅通的公路交通环境。
落实是一种责任。对一名职工而言,落实就是对本职工作出色的完成,我们所从事的公路养护行业就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过往行人提供一个顺、洁、畅、绿、全、美的道路交通环境。积极主动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及时处置路面破损性病害,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保持路面干净整洁、边坡顺直美观、沿线设施齐全、绿化协调美观。做好常年养护、预防性养护和及时性养护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要发扬铺路石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放弃节假日,舍小家、顾大家,尽职尽责维护道路的畅通。
其次,爱岗敬业是做好落实的关键。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对本职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爱岗敬业,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落实是一种观念,一种责任,一种意志,一种文化,一种有效的执行力,只要我们坚持落实的理念,养成“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安全工作是有保障的。
没有任何借口是具有较强执行力和落实力的表现。作为单位的职工,我们应该明确,以服从组织领导,服从各项规定为天职,是做好落实的关键。
做一个落实型的职工,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精益求精。书中这样一个实例让我很受启发:一位年轻人来到酒店当服务员,在受训期间,上司竟然安排他去洗马桶!并要求他把马桶洗得光洁如新!一位前辈给他做出了样子,等到马桶洗干净了,她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当着他的面一饮而尽!前辈的示范给他树立了榜样,从此他安心洗马桶,将工作做得无可挑剔,后来成了世界旅馆大王。
我们无论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这种“擦马桶”的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有人说,公路上的活,不像是工厂或者是车间的活,精益求精,谈不上,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子。假如你要修补一个小坑槽,当你开完槽,清理完槽臂的杂物,准备要将沥青灌入时,这是你是否意识到再把槽臂清扫一遍呢?如果清理不干净,也许在质量上就会出问题,有可能造成前修后坏的现象发生。细节决定成败,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做好落实,贵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解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公路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职工要树立发展的眼光,培养创新的落实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正抓实干,以饱满的热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