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信诺发展模式对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启示

时间:2019-05-12 17: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招商信诺发展模式对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招商信诺发展模式对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启示》。

第一篇:招商信诺发展模式对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专注于电话营销,致力于细分市场,坚持销售风险保障型产品,同时根据自身产品和渠道特点,推行集约化管理模式。公司在3年时间内实现盈亏平衡,并且在金融危机爆发的不利环境下仍连续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走出了一条中小寿险公司特色化经营之路。

一、招商信诺的发展模式

招商信诺于2003年8月在深圳成立,目前在全国拥有6家分公司和1家营销服务部,员工总数1967人,注册资本金3.6亿元。2009年1-9月,公司共实现原保费收入58060万元,市场份额占比0.09%,在全国28家外资寿险主体中列第13位。公司开业仅用37个月实现当月盈利,用55个月完全弥补以前年度累计亏损。2007年实现净利润6359万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7964万元,2009年1-9月实现净利润11175万元,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总体看,招商信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战略清晰。招商信诺董事会在公司成立时就提出了“做强做大、又好又快、深耕细作”的发展战略,并长期目标定位为:“成为一家通过直销渠道在保障型寿险、意外险及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中占领导地位的、盈利性成长型公司”。一直以来,招商信诺将此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贯彻于日常经营中,在销售渠道方面专注于电话营销模式,在产品销售方面专注于内涵价值高、盈利能力强的短期意外险、健康险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双方股东的优势资源(外方股东美国信诺集团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中方股东招商银行的客户资源),培育和

发挥核心竞争力,做深做好细分市场,尤其是在我国寿险市场热点几经变化的大环境下,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仍坚定执行这一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不动摇。

(二)销售渠道特点鲜明。目前,招商信诺主要是电话营销和银邮代理两种渠道,其中电话营销渠道保费占比82%,银邮代理占比18%。电话营销渠道主要销售短期意外险、健康险产品,银邮代理渠道主要销售投连险产品。

电话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以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成为招商信诺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也是最具特色的营销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自2004年开始,电话销售渠道实现保费占公司总保费比例稳步提高,从最初30%上升到目前80%以上,客户数量占到公司总客户数的97%。其电话营销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与银行进行深层次合作。招商信诺依托招商银行的优势,利用其庞大的客户资源,将保险产品与银行的服务融合在一起,通过银行专用电话热线销售给个人客户,同时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形式多样的产品与服务选择,进一步拓展了双方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二是拥有信诺的国际支持。美国信诺集团的电话营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相对成熟。招商信诺的电话营销主要是引进信诺成熟的电销技术平台,吸收信诺在销售培训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三是做深做好细分市场。招商信诺通过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对银行客户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如根据不同客户特征确定保险产品,并设置不同的营销活动进行“项目式”销售。四是完善质量管理。招商信诺规定了统一的电话销售语言,同时采用主管随时抽查以及质量控制委员会对成功件进行100%监听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减少电销人员销售误导行为的发生。

银邮代理渠道是招商信诺另一大销售渠道,主要与招商银行合作,具有股东战略合作的优势。招商银行能够较大程度地向公司开放客户资源,产品销售推广力度也比较大。

(三)公司管控有力。招商信诺根据自身产品和渠道特点,探索推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将分支机构的营运和管理职能,如核保、理赔、保单管理、客服、行政、财务和人力资源等统一到总公司,实施集中化、扁平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有利于成本节约。分支机构基本不具有营运和管理职能,员工数量、经营场所面积都较其他寿险公司小。二是决策执行效率高。总公司的各项管理政策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执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内控和风险管理加强。集约化管理模式加大了对公司财务、资金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控制,公司在内部管控、风险管理以及合规经营等方面更具优势。

(四)公司领导层保持稳定。招商信诺成立6年多来,董事会和经营班子都比较稳定,尤其是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保持稳定。双方股东给经营管理者以充足的时间去经营企业,确保了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市场政策持续推进,不发生大的变化。同时,领导层的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公司的人才队伍也比较稳定,最大程度发挥了专业作用。

二、招商信诺的发展模式对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启示

一是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器。招商信诺虽然规模不大,但充分利用双方股东优势,通过渠道创新,专注于电话营销,实现了较好的盈利水平。这一点很值得借鉴。中小寿险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需要在创新上多下功夫,必须通过创新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规避传统寿险领域的恶性竞争。如针对中心城市竞争激烈,可以着眼于中小城市乃至农村业务发展,推行区域创新;针对产品同质化严重,可以推动客户细分和产品创新等。

二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招商信诺的发展模式表明,公司稳健经营主要依赖于核心竞争力。招商新诺专注于风险保障型产品,做深做好短期意外险、健康险市场,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短期意外险、健康险占到其总保费的77%,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寿险公司追求大而全的经营模式,没有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定位,找准方向,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如在特定险种领域、特定渠道、特定客户群体等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从而不断提升盈利水平,形成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招商信诺的集约式管理模式不仅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大大节省了营运成本,促进了公司较快盈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保持了较高水平,最低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09年3季度末达到345%。因此,好的管理水平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不但能有效防范风险,而且能创造效益。中小寿险公司一定要强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切实防范风险,切实提高效益水平。

四是要有好的治理结构。好的治理结构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招商信诺稳定的领导层确保了公司发展战略的持续稳定执行,也保证了公司在专业化道路上持续推进,为稳健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不少中小寿险公司目前都存在管理层变动频繁、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稳定发展。因此,中小公司应改善治理结构,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应保持管理层的稳定,沿着既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定位,坚定不移推进,持之以恒一定能取得积极成效。

当然,与较为成熟的大公司相比,中小寿险公司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保险监管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建议出台促进中小寿险公司科学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增加对有特色的中小寿险公司支持指导力度。同时,加强对中小寿险公司创新业务的规范管理,促进其合规经营、健康发展。(深圳保监局)

第二篇:“横店模式”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凭借我国文化产业改革春风,近几年发展倍受关注。地处浙江中部偏远农村的横店把握机遇,全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横店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中国拍片最多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被誉为“中国好莱坞”。到目前为止,横店共投资70多亿元,建起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华夏文化园等28个大型景区和13座大型室内摄影棚,从道具、服装、影视器材到群众演员等要素一应俱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据统计,2011年1至11月,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入区企业累计达到430多家,占浙江省影视企业数的2/3;实现营业收入32?郾23亿元,上交税费总额3?郾54亿元;接待剧组144个;接待游客1032?郾20万人次。横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凭借其特色成为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典范。在文化产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横店模式”作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本,对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发展文化产业要不断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发展要敢于想象,通过想象的力量创造资源,最终突破资源匮乏的发展瓶颈。横店过去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横店既无山西平遥、浙江乌镇和湖北凤凰等地的先天文化资源,也无鲜明的文化符号,然而横店人却在文化荒漠上创造了令人叹服的文化奇迹。

横店发展影视产业在初期并不成功,一年亏损5000多万元,不仅遭到横店集团的强烈反对,也受到外部诸多压力,但横店人通过学习、创新,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发展瓶颈。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资源诅咒”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低于资源匮乏地区,横店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资源并非决定经济发展快慢的唯一因素,相反,过分依赖资源还可能陷入发展泥沼,成为“资源诅咒”的受害者。在这一过程中,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是永不衰竭的动力。

发展文化产业要大力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项目

影视基地大多处在城市边缘甚至农村地区,作为落户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影视基地理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融入当地、回馈当地,与当地社会和谐共荣,才能从当地政府和民间获取更多的资源,夯实影视基地发展的社会基础。

横店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将基地的利益与农民的整体利益密切相连,使农民参与到建设、管理和运营之中,解决了大量的农民就业问题,并最终获得当地农民支持和认同。横店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并不是单一的影视基地,而是以点带面发展,成功地带动了横店金融、商贸、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在镇级建制的横店,已拥有床位1万多张,占整个东阳市宾馆住宿接待能力的一半以上;横店拥有个体工商户2100多家,其中副食店620家、服装店261家、百货店150家,商家店铺星罗棋布。第三产业的兴起,还为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就业门槛大大降低,就连七旬老农和三岁孩童都有了做群众演员的就业机会,并获得相应报酬。如今,横店已形成、发展群众演员专业村10多个。全镇4?郾6万劳动力中,从事三产的劳动力已达2?郾2万名,占总劳动力就业总数的48%,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三产的就业比例正在不断攀升;超过劳动年龄段仍继续就业人数达3700人,横店劳动力就业率超过了100%。因此,在讨论开发和形成影视基地产业链的时候,不能忽视当地社会和人力资源的因素,要大力开发农村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项目,大力发展在农村领域的文化产业项目,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

发挥政府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任何产业聚集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区域分工和市场竞争的结果,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形成,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是说政府的作用可以被忽视。作为地方政府,关键是要把握“收”与“放”的尺度。

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过程中,政府要适度地放手。文化消费是经济行为,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市场规则是其发生发展的根本依据,都需要自我生长的空间。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包办全管,要给予一定的空间,让其按照相应的规则获得合理健康积极的发展。横店集团从建造广州街的起步探索阶段(1996~1999)到实行“免场租政策”的产业初步形成阶段(2000~2003)再到成立产业实验区的规模发展阶段(2004~2009),东阳市政府对企业当时颇受社会争议的经营策略和行为均采取了适度“放手”,“无为而治”,政府部门更多地充当平台的搭建者和服务者。

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放弃,东阳市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把创建“影视名市”作为全市的五大战略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2004年成立了影视产业实验区,为适应影视产业发展需要,东阳市根据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浙江省重点建设影视产业示范点总体要求,积极调整实验区发展规划,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先后进行了两次扩容,规划面积由原先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97平方公里,现在又再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规划面积扩展到365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实验区的发展空间。东阳市在此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包括安排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制定相应使用和管理办法;支持组建影视产业集团,加大投融资力度;支持实验区筹建“影视投融资咨询中心”,为投资方与影视制作单位搭建合作平台,筹集影视产业发展的资金,培育实验区自身的造血功能;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对新办的报业、出版、发行、广电、电影、放映、演艺等文化企业,给予免征3年的企业所得税等10余项优惠鼓励政策。特别是在土地指标、融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引进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尽力解决制约实验区影视企业发展瓶颈。如2009年底正式营业的东阳市金牛小额信贷银行,就是针对实验区内影视企业融资难问题由影管办直接牵头成立的;另外,针对于影视文化产品的价值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影视企业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很少的情况,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联合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东阳支行,多次组织人员通过深入调研,推出具体的扶持政策,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专门针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影视企业的融资信贷产品———“影视通宝”,此产品可采取房地产抵押、保证、应收账款质押、版权质押等担保方式进行贷款。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招商引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12年5月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横店镇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设立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实验区管委会为正科级单位,管委会主任报经金华市委审批,给予高配至副处级;修编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列入国家级改革试验区,使东阳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出台扶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三篇:合资寿险公司发展现状

合资寿险公司发展现状

自1998年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成立以来,合资寿险公司就迅速成为中国寿险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截至2009年年末,中国寿险市场共有27家合资寿险公司和1家外商独资寿险公司(友邦)。在保险监管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稳定,业务也继续取得稳健增长。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26.27亿元,在全国保费收入中占比5.23%,同比增长0.31个百分点,其中合资寿险公司原保险费收入345.85亿元,在全国保费收入中占比4.24%,同比增长0.35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年末,所有合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150%以上,偿付能力充足。总体看,合资寿险公司的市场秩序良好,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效益观念较强。在完善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开拓中西部保险市场、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体众多,中外股东实力雄厚

自1998年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成立以来,外资保险巨头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间发展势头迅猛,合资寿险公司数量已与中资保险公司相当,截止2009年末,中国共有寿险公司58家,其中中资寿险公司30家,合资寿险公司27家,外商独

资寿险公司1家。

在众多合资寿险公司中,中外方股东实力雄厚,外方股东均为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而其中方合作伙伴无一不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中石油、中海油、国电集团、国家电网等诸多与我集团公司相似甚至相同背景的企业已纷纷涉足人寿保险行业,有的企业集团已经占得了一定的发展先机。

(二)发展迅猛,已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迅速开拓二线城市市场

合资寿险公司充分利用股东双方的资源(资金、技术、品牌、网络等),迅速开展业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站稳脚跟,据保监会资料显示,2008年,外资寿险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9%、22.8%和13.2%,发展迅猛,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此外,除了继续稳定发展一线城市业务外,合资寿险公司积极向二线城市开拓,2009年批复筹建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中,合资寿险公司占比高达八成以上。其中,联泰大都会、中航三星人寿、信诚人寿、太阳联合保险、招商信诺、中宏人寿等合资寿险公司获批设立分公司,中意人寿、中新大东方人寿、新光海航人寿、海康人寿等多家公司则筹建分公司。而同期中资寿险公司的网点扩张显得较为被动,仅有新成立的百年人寿、幸福人寿等寥寥几家。

(三)长期看好中国寿险市场,投入持续稳定

合资寿险公司长期看好中国寿险市场,积极参与了中国寿险市场的竞争,在克服市场份额较小、投资渠道过窄的限制因素后,部分公司的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9年已有12家公司的保费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太平洋安泰和中宏人寿已经实现了盈利。

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和投资回报的良好预期,中外股东对合资公司发展具有良好信心,资本金持续投入,如中意人寿的资本金由2002年最初的2亿元增至2009年4月的27亿元,而包括中英人寿、金盛人寿、中意人寿、海康人寿等在内的多家合资保险公司外方股东都有增资行动。其中,2009年3月刚由中资转为合资身份的华泰人寿更在2009年年内增资3次。

(四)注重效益,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相比于中资保险公司的快速扩展战略,合资寿险公司经营稳健谨慎,坚持以利润为导向,注重效益,不盲目追求扩展规模,将业务重点放在增加利润方面,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注重内部业务发掘,实现效益增长。

根据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合资寿险公司更为注重优化业务结构,2009年,合资寿险公司最能体现公司盈利能力的保障型产品与

新单期缴业务同比增长都十分明显,其中,保障型产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28%,新单期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22%,占国内寿险市场所有新单保费收入21.83%,业务结构趋于良好,新保单利润率上升。

(五)产品不断创新,实行差异化经营

合资寿险公司借助外方股东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专有技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推出了大量新产品,企业年金保险、投连险、分红险产品的引入填补了国内寿险市场的空白,推动了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为中国保险行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同时,相比于中资保险公司尤其像中国人寿、平安等大型寿险公司,合资寿险公司采用差异化经营,锁定优质客户群,不谋求占据过大的市场份额和主体地位,主要目标设定为追求利润增长,越来越多的合资寿险公司着重进行传统销售渠道和传统保险产品开发,以增加内涵价值水平为准则,避免和中资保险公司正面竞争,偏重于先挖掘中外股东方的业务资源。如以招商信诺、联泰大都会、海康等外资寿险公司为代表的合资保险公司以电话直销为主要销售渠道,健康险、意外险是主要的销售险种。招商信诺2009年前3季度,公司意外险占总保费收入39%,健康险占总保费收入38%,今年新增两全险产品实现保费收入5486万元。

总的说来,虽然合资寿险公司存在业务特长没有完全发挥;规模

较小,利润波动较大,综合费用率相对较高等问题,但中国寿险市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寿险市场之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合资寿险公司未来的前景和收益值得期待,而合资寿险公司更为注重稳健经营、风险管理、强化核心业务优势及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将有利于合资寿险公司在中长期提高企业价值。

第四篇:国外森林保险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范文)

国外森林保险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在百度百科中,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芬兰66.7%,日本64.2%,韩国61%,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9%,印度23%,中国20.36%。而森林覆盖率是和本国森林保险发展的程度成正比的。在世界范围内看来,日本,北欧和美国的森林保险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而我国的保险体系建设仍旧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森林保险立法出台进程缓慢。

一,充分认识到森林保险的重要性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12世界森林状况》,对比2009~2011年同期数据,可以看出,森林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进入一个平稳期。这得益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反过来思考,以前的森林破坏率高涨,难道仅仅是因为经济没有得到发展?将森林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我们的必选项,重视森林的作用,完善森林立法体系,将保护森林切实融入人们的生活,已是刻不容缓。自199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行《世界森林状况》一书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普通民众开始关心森林状况。

而在森林状况日益变好的今天,人们的眼光也自然而然的向外扩散。我们可以看到,林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其对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林木在漫长的生产周期里,既易受到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袭击,又易遭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

等人为破坏。从调查可以看出林业自身具有巨大的风险性,且有增大的趋势。林业灾害给林业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林业经营无法承受的。

我国林业保险出现较早,但发展十分缓慢。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森林保险却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业务萎缩的现象。随着林业市场经济的到来,林业保险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一些较为注重效益的商品林。一方面,林农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过低。另一方面,林业保险经营效率较差,亏损严重,供给主体严重不足。这就使得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率或限制责任范围,从而加大了投保人的经济负担,抑制了投保需求,进一步限制了承保面的扩大,形成恶性循环,我国的林业保险一直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困境”。

二,认清自身劣势,灵活借鉴国外的森林保险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芬兰国土的66.7%都是森林,而其中的1/3都得到了保险,森林保险体系完整又健全。芬兰的林业保险是由许多私人的保险公司组成的芬兰保险中央联盟来经营的,而各私人保险公司又统属社会事务和卫生部的保险局管理。瑞典1920年就开办了森林保险,后来逐步发展为以综合保险为主的林业保险业务。良好的林业保险事业,极大地促进了两个国家的林业发展,均堪为世界的范例。

具体分析,(1)芬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办森林保险的国家,目前,承保数量和险种都有很大的发展,在芬兰的森林保险赔偿中,保险公司提供森林保险的1/3,政府补助基金提供剩余部分。经营险种包括:

森林火灾保险,森林综合保险,森林重大损失保险和森林附加保险。各种保险综合年赔付率达到68%,业务发展比较稳定。

(2)瑞典开办森林保险已有80多年历史,森林保险由私营保险公司经营,并成立联合再保险公司。将全国化成6个林区,不同林区有不同的保险率。按森林面积收取保费,按实际损失赔偿。实行单一森林保险和森林综合保险两个业务。业务发展稳定,据行业统计,年赔付率大约在40%。

(3)日本的森林保险是以日本民间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全国森林组合会主办的——市·町·村的森林共济会经营。通过官方机构,为森林保险提供再保险。火险,气象险和喷火险三大险种的综合延续至今,近几年,日本森林经营目标由振兴林业转为充分发展森林生态作用。国有林经营管理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森林保险只针对民有林。

综合森林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的情况,可以看出几个共同点:由单一灾害险种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发展到综合险种;一般森林保险都由私营保险公司或是联营保险公司承担;根据不同林种、树种以及价值确定不同的保费和赔率;国家予以管理和保费补贴。

对比国外,当前我国森林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赔付率过高,亏损严重

2、理赔复杂,经营管理技术要求高

3、山区的产权分配制度制约了林业经营者的投保积极性

4、林区经济不发达,制约了保险的需求

5、林农市场意识缺乏

6、险种单一,不能满足林业经营者的需求。

7、森林保险法律法规缺位

8、从政府角度看,国家政策对森林保险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9、现行保险体制不适应森林保险发

展的需要

三,要针对现有状况的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林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建设

森林保险带有明显的公益性,他是国家林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保险业务较发达的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确认森林保险的地位和操作程序。而我国在这方面欠缺很大。

积极出台林业保险相关政策,加强林业保险的法制建设,是加快发展林业保险的保障。当前,我国开办林业保险的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其实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专门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这样可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也便于政府出台林业保险相关政策。

(二)完善我国的林权制度

完善的林权制度能促进林业保险业务的开展。林业保险牵涉到林业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林权制度,建立明晰的林业产权关系,是林业保险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加大林业保险投入

应从供需两方面加大对林业保险的投入,提高林业投保者、承保者的积极性。1.提高林业保险意识、加大投保补偿,刺激林业保险需求。2.提高保险公司的林保收益,促进其进行林业保险供给的积极性。

(四)加强林业和保险业的自身建设

加强林业自身的建设是促进林业保险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要加快林业保险的发展,首先要加快林业自身的发展,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使其对保险有吸引力。二是,通过现实林业建设的调查研究,提高林业资源价值评估的水平,科学合理地评估林业资源的价值,采用合理的林业保险赔付率,使得林业保险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最后,要依据市场的需要,开拓多元化的保险险种,使林业保险灵活化经营,提高其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的森林保险事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应该不断借鉴外国经验,总结出适合中国的森林保险模式,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使国家得到长久进步。

参考文献:

1《2012世界森林状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罗马 2012

2《北欧森林保险体系成熟》经济日报 新浪新闻文/贾 康 刘 薇

8穆叶久《日本的森林保险(J)林业研究》2003

9刘畅,曹玉昆,《关于进一步拓展森林保险业务的研究》2005 10 H.B.Sheppard.Fire Insurance of Forest .The Journal~ of Land& PublicUtility Economics,May,1937,13(2):111~115

第五篇: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城乡一体化的含义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目的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要着重走乡镇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城乡一体化包含多方面内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五是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在我国实现这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追求的目标。

二、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模式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市场为核心,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为动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在现实社会经济中所表现的主要是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变化,而其中又以人流问题最重要,是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造成人员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巨大的城乡差别。综合反映城乡一体化程度和水平的一个量化指标可以用均衡城市化率。均衡城市化率是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过程的量化反映,是城乡经济互动并趋于均衡过程的一个基本度量值。它对于城乡经济互动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它并不是唯一的衡量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人本原则和市场导向,推进城市化不能贪多求大,关键还是在于建立科学的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

均衡城市化率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C=lc2(1+a)n/(1-c)2(1+b)n+ lc2(1+a)n

其中,c当为前城市化率,大写的C为均衡城市化率,l为当前城乡之间收入差异系数(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n为实现均衡的预期年限,a为城市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b为农村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

三、国外城乡一体化的模式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模式

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四个重要特征:(1)工业化早期农村地权的剧烈变动,土地由地主、自耕农向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者、经营者转移,农业经营由小农经济向雇佣制规模经营转化。

(2)城市工业发展迅猛,农村无地的剩余劳动力被迫向城市无序转移,导致早期大城市人口的畸形膨胀,城市污染严重。(3)早期城市化的单一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漫长性和痛苦性。整个资本主义国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长达几百年,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二战前),产生了一些灾难性的后果,一是压低劳动力价格,使工人的生活水平和劳动条件恶化,二是长期就业不足,社会动荡不安。(4)二战后,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资本主义政府对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城市工业对农业反哺以及政府对农业、农民的保护、城市规划及环境污染治理,既是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缓和了城乡关系和阶级矛盾。

(二)拉美模式

拉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大庄园制”,这种土地所有制缺乏效率。土地分配极不公平,缺乏土地和农村的贫困推动农民向城市被迫流动,而城市现代化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非常有

限,从而造成了“过度城市化”。乡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有人把这种城市化称为“维持生存的城市化”。

(三)东亚模式

东亚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是对英法(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德(晚起发达国家)工业化模式、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扬弃和发展,同时又是出于“赶超”战略的需要。在“官僚主导”的市场体制下确实能创造经济奇迹,政府对企业的积极干预完全可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前提条件是政府官员拥有强烈的富国理想和过硬的业务与道德素养,民间的经济活力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作用。东亚的农村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东亚的城市化进程相当迅速,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如韩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0%,只有了10 年的时间。由规模极小的自耕农家庭农场组成的农业结构是有生命力的,相当有效率的,并且能够维持农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现在这些地区的小规模经营和对农业的保护使其粮食成本上升的压力日渐明显,但是土地平均化改革由于与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工农业生产状况相适应(尤其是在早期),从而带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失业的减少以及社会稳定等收益要远远大于其造成的规模经济的损失。论文出处(作者):

(四)前苏联城乡一体化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1)农村的集体农

庄制 ;(2)

(3)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4)为筹集工业化资金对农业低价格高征购和征收各种赋税;

(5)优先发展重工业,置轻工业、农业于从属地位;(6)经济布局分散,力求“大而全”、“小而全”。客观地讲,前苏联模式工业化早期有些特点如强调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对工业的支持、对国外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对科技的重视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是到后期原有的经验被过分强调而变成了发展的阻碍,又没有进行适时的合理正确改革,从而最终导致了失败。

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可分为改革前的“政府推动型”和改革后至今的“乡村推动型”两种模式。在早期模式中,由于城乡商品交易几乎断绝,乡村人口固守农业甚至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城市偏向政策、逆城市化的政策等,使城乡在地域、生活方式上形成了二重社会。改革后,“乡村推动型”的城市化道路,乡村工业以乡镇企业为载体得到了飞速发展,结果使完整的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分成了两个步骤,首先是实行职业转换,即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非农化;然后实现地域转换,即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实现城镇化。在改革初期这种城市化模式具有非常现实和合理的意义,但也就造成了非农产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离,小城镇人口规模下降、规模效益低下、生活质量差,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侵占耕地、环境污染、成本高效益低,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下降、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削弱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当前面临着旧中国的贫穷落后、解放后工业化政策失误造成的沉重历史包袱,人口膨胀、人均资源匮乏的“低水平陷井”,尚存旧体制的束缚,体制转轨的高成本,外部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竞争压力等多种短期不能消除的客观不利因素。我国多元不平衡结构的消除,城乡差别消失,迅速的城市化,完全充分就业,共同富裕,政治上的充分民主等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像韩国等小国一样迅速实现高城市化水平。

我国工业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现实而又理想的体制选择,只能是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政府计划与市场的结合。尽管这种体制仍存在不可克服的问题,“市场”与“计划”相互校正,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检验,甚至可能是“完美结合的幻想”。中国对现代市场体制的坚信不疑而又深刻洞悉其历史局限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关于城市布局的总体设

计、乡村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小城镇的规划、乡村科技推广等可由政府计划和投资,而产品、生产要素的流动则可由市场去调节。

在城乡各自的改革和发展中,城市经济的改革、发展和乡村比起来又不得不占首动和主导的地位,这是由城市化历史的一般规律、我国“效率优先”原则、城市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和乡村的相对落后决定的。因此,这就要求以对城市国有经济的企业制度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和发展以及大力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为契机,优先发展大中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其带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同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使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对乡镇企业的“模糊产权”进行股份制等产权明晰的改制和其他经济扶持,并以此为经济基础,对乡村进行教育等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综合的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发展经历了高效率的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基础设施、第三产业、信息产业(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样一个符合工业化规律的自然演进过程。蒂默教授从西方农业演进的过程中,也认为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劳动者农业生产率的上升,农业支持工业,工农经济一体化和工业反哺农业和保护农民四个阶段。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效率的落后和工业生产的重复过剩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其产业结构是不正常和极不合理的。张培刚先生早就说过,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且也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另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吸收农业劳动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其自身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同样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何福洲.城乡一体化: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J].求实,2003(10):37-38.

[2]任耀杰.积极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J].湖湘论坛,2004(1):76.

[3]梁湖清.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

(5):14-17.

[4]韦建敏.新形势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5):26-28.

[5]四川县域经济发展课题组.以城乡一体化为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四川大邑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农村经济,20

下载招商信诺发展模式对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招商信诺发展模式对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特别是法律制度、组织框架、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和内部走向一体化、外部更趋开放性的特点;......

    农业公司深圳诺普信的发展与壮大

    上市公司 中国规模最大、产品最全的农药制剂企业 国内最大的农药水基化制剂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 诺普信是一家集现代生物农药、绿色环保剂型农化产品研发、......

    对公司发展建议(合集)

    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不知不觉来晶格已经差不多半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开展工作中能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及时完......

    招商证券 20年 公司发展历程[精选合集]

    1,1991年7月,杨鶤组建招商银行证券部,8月8日,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在深南油试营业,9月16日举行正式开业庆典。 2,1992年2月,承销的第一只A股、国内第一支B股深南玻A、B股在深交所挂......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被世界上公认为是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本文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出发,探讨我院教学......

    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1基本思想简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同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一样,有其理论产生、形成、发展而趋于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开始对......

    科技对我的发展启示

    科技与文明 从137亿年前虚无中的宇宙诞生,到46亿年前的地球形成;从数百万年前古猿的出现,到数千年前人类文明的开始。亿万年的时光流逝,终于,人类这个拥有高度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最终版]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 日期:2010-10-22来源:《环境保护》2010年08期 刘渝 杜江 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属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