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规范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规范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摘要:货币资金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高效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也是公司高效运营的基础,二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探讨二者的微妙关系以及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指出我国要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必须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系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一样是公司高效运营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础和组织保障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因此,本文试通过探讨二者的关系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来说明我国要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必须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何谓“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的概念至今相关机构在认识上还没有达成一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都曾阐述过这个问题。柯林.梅耶(MYER)将公司治理解释为一种制度安排,他指出:“公司治理是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1}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该公司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2}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认为,公司治理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员工的监控以及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价;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3}张维迎教授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则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4}我比较赞同吴敬琏教授的观点。在他的定义中,首先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设置,然后规定了各共5页 第1页
机构的职权,并强调机构间应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是为了保护企业货币资金、检查与货币资金相关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实质不是一堆手册、文件和制度的简单组合,而是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了确保公司合法合规经营、控制财务舞弊、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合约安排。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和依据
首先,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来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五个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COSO定义的内部控制框架)。其中控制环境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支撑和决定着其他要素。而控制环境则更多地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上。
其次,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方式来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方面。组织规划控制是对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组织规划控制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之间的组织规划,二是经理领导的内部管理机构、岗位和人员之间的组织规划。{5}从定义可见,组织规划控制第一层次的对象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若没有公司治理结构对组织机构的设置及相应职权的规定,就谈不上对其进行控制,也就失去了控制的基础。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后方可进行控制,若无公司治理结构中职权的规定,也就谈不上授权批准的问题。
再次,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立的原则之一---内部牵制原则来看。内部牵制是指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所建立的相互验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主要特征是对有关责任进行分配,使单独的个人或部门对任何一项或多项经济业务活动无完全的决定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和人员的查证、核对。从纵向来看,至少要经过上下两级,使上级受下级的牵制、监督。{6}由此可见,公司治理结构为上下级牵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另外,财政部2001年制定并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此规定中提到的法律法规就包括公司法,公司法是以公司组织机构及运行为核心规范对象的法律,可见,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法的精髓。由此也可见一斑。
2、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有效的组织保障
公司治理结构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立的主要控制环境。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否可以得到贯彻和执行,以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否。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案例都是由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失效。经理人员大肆挥霍现金,增加不必要的开支以谋取私利;为满足特权消费的需要,超限额存放现金,超范围支出现金,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公款吃喝玩乐,公费旅游等现象泛滥成灾;为逃避银行监管,采用坐支现金,多头开户,伪造业务内容等办法,截留资金,非法转移资金和套取银行信用;无视投资风险的存在,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投入到证券、期货市场搏杀,以求个人无本生利,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使上市公司蒙受损失;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职权,贪污,盗用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这些都是由于国有股代表人长期虚化造成的股东与代理人的角色错位,形成内部人控制局面,严重扭曲了公司治理结构。{7}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运用适当的管理控制方法,这些都可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1、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首先,现代社会是一个”现金为王”的社会,评价经理人的业绩不是仅仅以会计利润作为指标的,现金流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良好运行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可以提供真实的现金流量数字。企业真实的现金流量数字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充分发挥,充分调动经理的积极性,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其次,在现代公司,经理等内部人实际拥有对公司现金的支配权,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控制内部人的行为,降低代理成本。
2、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目标的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在于:在公司整体目标指引下,使契约当事人各方在矛盾和利益的对立统一中,能够本着公司与契约当事人双赢和利益(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认真履行对公司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促进公司的发展和增值,并从中持续得到收益或回报。{8}但是公司治理结构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将落实于公司管理的各个具体方面,亦将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它的落实。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根据经济学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货币资金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给经济人带来巨大的满足程度。所以,如果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健全,经济人就会钻制度的空子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经济人将会受到必要的监督与控制,非法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几率将会变小。通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公司相关利益人就会得到相应制衡,使公司能够高效运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的结论是欲发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作用,必先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必是一纸空文,流于形式。
三、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
我国的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具有多层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多层级委托系列中,“全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分别是第一、二、三级委托者;在多层代理系列中,企业经营者、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中央政府分别是第一、二、三级代理者。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使“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成为制度常态。第一委托者“全民”是一个虚拟的所有者,因此,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所有者缺位问题是一直客观实际存在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难以通过直正的所有者关切自身经济利益而积极监督经理人员。
上市公司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制企业,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特点在我国企业中具有代表性。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股权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在不少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全部由“集团公司”一家行使,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内部人控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形成责权明确、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形备而实未至”。{9}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这种特殊性给经理人员驾驭或绕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违规操作留下了很大空间。前面的例子也告诉我们我国企业不是没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而是有却被人无视、被人驾驭了。因此,我们不能就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来谈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完善,而应该把它放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微观环境中去考虑如何完善它。
综上所述,我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建设一定要结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也只有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才有可能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因为企业控制环境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核心。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
境惟有从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这也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P15
{2}吴敬琏《现化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3}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4}张维迎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5}《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new/2003_12/3121610215972.htm {6}《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new/2004_8/4081809154072.htm {7}杨平波 《论上市公司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11 P86
{8}张安明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研究》 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史晓芬《对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倪建林 《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与实践》 法律出版社
第二篇: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指南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法
人治理结构
(一)、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的现状 经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我国证券公司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董事长的身份界定模糊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往往分工不明有的干脆一肩挑目前有二成券商的一把手身兼两职同时作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控股的证券公司由于国有资产代表缺位等原因“三会”的设置形同虚设致使董事会大多流于形式监事会往往只是形式是设立一个办公室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职能部门对财务状况、董事及经营层进行监督却承担起党务、行政等“份外工作”为此在这种权利制衡的真空状态中券商的实际经营决策大权主要仍由公司高管人员掌握造成部分公司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和操作不规范等弊端公司的经营决策也不能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此外在股权结构中也形成两个极端一方面“一股独大”大股东控制经营管理层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甚至直接委派经管人员显而易见地构成了对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另一方面一些券商特意将股权结构设计得过于分散单个股东拥有的比重都不大即使最大股东持也不到 1 10%为此反而削弱了股东会、董事会对经营层的约束作用强化了经营层对公司的控制力度加大了内部人控制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 当前就券商的现状而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对策是首先扩大证券公司股权融资推进券商的增资扩股以及依法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为券商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又促进股权主体多元化从而有利于分散股权优化股本结构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其次实行经营者及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证券公司成为公司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并且也扩大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减少了筹资成本第三在董事会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董事会的组织机构让与控股股东没有任何关系的诚信、正直、勤勉、尽责的专业人士通过法定程序以独立董事的身份进入董事会并拥有相应的权利从而使独立董事切实担负起保护股东、特别是小股东权益的责任
(三)如何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从内控失效的案例中应予吸取的经验教训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它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检查监督等要素并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的影响然而以下就有两个内控失效的案例巴林银行——一家英格兰历史最悠久的商人银行竟然被一个在新加坡仅仅领导23人的小公司经理尼克·里林搞垮了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衍生金融工具”搞垮了巴林银行然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缺乏基本制衡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得知出现矛盾或其他问题后未采取适当措施所致 无独有偶1988年1月12日宣告破产清盘的百富勤也是如此历经两年多的翔实取证香港政府的调查报告指出“最根本原因则是在危机发生后没有作好充分心理准备公司的会计程序、风险意识、内部审计的基础系统明显薄弱”
2.公司管理不当是元凶内部控制失效是主因任何内 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存亡均取决于高级管理层如果高级管理层采取强硬立场对违反经营政策和内控制度的任何偏差决不容忍;那么整个公司将在这种气氛中生存发展反之高级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上采取松懈的态度那么将会出现内控失效及其他问题若高级管理层致力于建立稳健的内控环境并在此环境下给予公司员工充分发展的权利这样的公司将会更加成功
3.我国券商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当前金融业实际情况来看有两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金融风险的积聚问题二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违规和金融犯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有直接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提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约束在实际执行中往往鞭长莫及分支机构的帐外经营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造成严重后果;
(3)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对决策管理层没有足够的监督“一把手”在失效内控的情况下变成了专横跋扈的“一霸手”;
(4)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的现象相当普遍;
(5)对重要业务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价和实时监测;
(6)内控手段和措施不力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内部稽核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形成系统性的内控机制 无数事实证实任何形式的短暂投机只能强势一时只有着眼长远、规范发展才能兴旺持久应该看到包括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在内的每个层面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积极、正确地调整和改革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条条框框遵循客观规律谋求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作为规范发展的保障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要形成系统
内控制度的建设、内控机制的设立形成系统内部控制是一个领导者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问题领导的责任就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让各个局部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系统不留漏洞在市场中能安全运行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的安全
2、必须强化一级法人制度
要强化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必须强化一级法人制度承担相应的责任内部控制的系统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应该是相对独立的授权授信的系统完全应该是重直的由总公司来直接控制的;要有完善的授权制度要有独立的系统监督要适当独立有问题能直接反映到总部由公司直接掌握
3、必须建立相互制约的机制
证券公司所有岗位的职责对所有的人都要有所制约首先对决策的领导要有制约内控制度建设要有针对性对每个岗位有一个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的规范性条文不能把不出 风险不出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人的思想觉悟上因为思想教育不能替代规章制度的执行
4、要注意内部控制的效益和成本
内控建设要有投入和成本目前现状是要继续加大投入要改善内部控制的条件;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快信息传递控制风险;从而使一部分人能有效地、及时地监督别一部分人的实务操作以保证整个系统确实能够控制风险当然将来到了一定时候也应考虑成本问题
(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券商内控体系 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思想的成熟使有效而低成本的券商内控体系成为可能
1.内控系统的基本定位 内控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对其的定位可以称之谓“内控总监室”或叫作“券商内部监控分析系统”理想化的目标可以这样设想一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二是避免信息不对称;三是防患于未然四是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最终目标目前证券公司基本上已实现办公自动化、通信现代化、系统网络化;因此几乎所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均可反映在公司的局域网的数据库中无非是采用了分级共享方式即按数据的保密程度不同职位的人数据享有权有所不同;高级管理层基本上可以查阅所有的数据部门主管可以掌握本部门的所有数据为此我们根据内控机制的要求按照内控制度的规定将所有的动态信息和静态资料按照内控指标体系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一旦出现问题即可通过内控系统发出预警信号提示有关人员注意并责令有关部门进行深入检查最终按内控制度的要求予以处理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
2.证券公司的重点内控对象 证券公司重点的内控对象也就是高级管理层最为关注的五个方面的信息其中主要包括经纪业务的交易结算资金、投资银行的项目进展情况、自营业务的主要持仓状况、资产管理业务的代客理财运用和财务资金状况的现金流量然后还需要进一步将各项业务的各类问题划分为“需要关注”、“必须检查”和“情况严重”三类例如经纪业务中客户资金流失、成交总额下降、资金帐户异常;投资银行业务中项目进展缓慢、项目丢失较多、骨干大量流失;自营业务中浮动盈亏增大买卖亏损增加、自营帐户异常;资产管理业务中委托资产减少、资产总值渐减、业务亏损递增;财务资金管理中现金流量不足财务指标恶化、出现支付危机等等
3.内控指标体系的设置 经纪业务中客户资源主要就是客户证券托管总额和代买卖证券款成交总额由于经纪业务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故市场份额占有率很重要资金帐户中要注意透支、差错及挪用事件投资银行业务的监控可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例如股票新发项目可细分为承揽、立项、签约、进场、辅导、制作、内核、上报、核准、公告、发行、完成、缴款和上市等14个步骤每步均有一定的工作量若项目没有按计划进展一般均有障碍或问题;同样股票配发或增发也是这个道理股票自营业务主要是监控自营损益明细日报表重点监控买卖盈亏和浮动盈亏的状况同样资产管理业 务除了要按客户监控买卖盈亏和浮动盈亏外还要注意客户资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财务资金管理重点是进行财务分析将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帐务资料、财务数据资料、经济市场信息和同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将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对照比较
(六)内控系统的运作设想 掌握了静态资料和动态数据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并同内控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就可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及时显示在监控屏幕上提请有关人员注意内控系统的运作具体包括基本框架、运行方式和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
1.内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首先各证券营业部的各类数据通过OA系统归集到公司经纪业务总部投行业务数据由各业务项目小组通过拨号或手机上网将数据资料通过地区分部后再集中到投行总部证券投资部、资产管理部和计划财务部均在公司总部故无需再采集然后由这五个部门将数据集中到内控总监室根据内控机制的要求按照内控制度的规定将所有的动态信息和静态资料按照内控指标体系的需求进行整 理、分析产生内控预警信号;最后董事会、监事会、总裁委、风险控制委员会和稽核部及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需求去查阅及询问
2.内控系统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原始数据的采集然后是内控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由于各证券公司的业务特点各块业务所占比重有差异故内指标可自行确定其次市场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主管机关新的规定这些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总之随着业务向纵深发展创新业务的出现这也要求增加新的指标实际运行中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之处除了数据采集可用多种方式外监控者不仅可以在办公室的终端上监视也可在所有通话的地方(包括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上)看到公司的运行状况同时监控者不仅可以看到某部门的情况与问题而且能具体看到某一项目、某一帐户或某笔交易的实际情况
3.内控系统的理想目标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券商队伍不断壮大并有向大规模集团化方面发展的趋势如何 在新形势下加强内控防范风险稳健经营是摆在券商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系到券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建立运行高效、控制严密的内控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有关要求针对业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控体系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建立“券商内部监控分析系统”量化各业务环切的风险程度及时汇总风险信息便于公司管理层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对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有助于券商进行严密有效的风险防范;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深入了解情况迅速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措施有效消除隐患的总体要求从而最终达到内控系统的理想目标
第三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定稿]
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关键因素。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必须构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目前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中,内部审计所担任的角色并未突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造步伐的加快,完善内部审计体制迫在眉睫。内部审计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一决策层和高级管倒会,应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监督、评价作用,为业务的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关健词: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控制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健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就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有的作用,谈一点看法。
一、握高对.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要性的认识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股改上的改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银布予证券保险会议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杨心和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侧弋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国工商铡于这次改革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把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作为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
“内控严密”是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目标。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更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中作用。
l、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老滩士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现代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由此可见,搞好公司治理,把银行办成市场经济下充满活力、管理规范、内控严密、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企业迫在眉睫的客观要求。亚洲金融危机和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体系,也促动了金融企业管理层对银行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思考。公司治理问题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和揭露财务造假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应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加快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丛根本上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金融企业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轨道,就需要依靠地位相对超脱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达到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保护国家、企业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为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提供保障。
2、内部审计具有不可替代性。内部审计扎根于部门、企业单位内部,贯穿于本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对本单位整过运行管理机制实施适时、有效监督,促进加强管
理、畅通政令、改善经营和提高效益发挥重要作用是外部监督机制无法替代的。首先,在审计的内容、目的和作用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很大的差别。政府审计对企业主要监督检查财务收支和经营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社会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内部审计除了对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及会计报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外,更要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是否有效地执行进行审计;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和具体经营活动的审计上,外部审计侧重的是真实合法,而内部审计更侧重效益性。其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内部审计根据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具体安排,其审计范围不受限制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外部审计的范围却是有限的;外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是,要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且工竹具有阶段性,而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经常地、随时地和手郭卖不断地监督;另外,在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对资料信息占有的及时性和广泛程度上,内部审计均优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现代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3、对所属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决定,是从严治企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工商银行进一步加大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和责任稽核,并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对所属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4、内部审计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负有监督和评价的责任。根据国资委、财政部的要求,从2以又年起,中央企业要实行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资产损失及减值、折旧方法、坏帐列销等会计处理业务有更大的自主权。新企业会计制度也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真实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实行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因此,维护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审计有监督和评价的责任。
5、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也要求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如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虽然剥离了一部分不良资产,但按照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风险隐患较大;内控制度不健全,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所有这些迫切要求尽快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健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任何一家企业有序高效运行都离不开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其重点就是内部审计。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审计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在2003年5月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家机关、金融企业、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该规定从法律上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地位,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升公司企业治理水平,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产生的客又见玫果。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一样,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部门一单位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据此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发挥好监督和服务作用。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下,内部审汁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内部审计最主要的职能是发现和管理刊险,并提出改进风险管理建议。因此内部审计要以风险为导向,从彭昔防弊,逐步向对银刁录经营效益、风险控制和保障统一法人经营目标的完成方向转变。即从真实性、合规性为主向乒脸性、业绍律毛审计为主转变。突出杨自业务和高风险环节,要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准确分析、汁量和评价各业务、各岗位、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要对银行经营乒脸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价和警示。要通过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方面为银行提供帮助等工作,发挥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心偏重于全业管理功能的发挥以及对经济效益实现程序的审查和评价。在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发展上接男毛真正意义的保证,起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2、发挥好防护性、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实现审计重点由事后向业务全过程和内部评价转变。要积极组织实施事前、事中审计,把审计工作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变事中为事前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夕脸,确保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以便更好地为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服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其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总体评价,督促和监督各级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使决策层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其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内部审讨要调整传统的审计手段,探索新的审计手段,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实现审计方法由以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先进电子技术手段,广泛利用训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全面开展非现场审计。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精神和银行业审慎经营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非现场预瞥监测指标体系。要通过运用非现场审计风险监控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级行经营管理的整体性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重大风险,及时规避风险。
3、发挥增值的作用。内部审计要借鉴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的内审经验,采用逻辑性的审计方法和科学的抽样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瑙丈程的有效性,改善经营和增加组织的价值,从而帮助组织实现最终目标,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审计的内容要向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审计、经济责任审伟秘决策审计等方面 延伸。通过内部审计,使企业在资金、人员和财产等方面发挥最大效益,揭示出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源。同时利用审计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为企业深化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决策服务。促进企业经济有效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领导履行的经济责任做出切实的评价,在风险性、业绩性审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发挥“参谋”作用。内部审计在职能上不再是单一的监督者,而是监督评价职能并重,“警察、参谋”角色同演,要逐步向评价职能和参谋角色倾斜。内部审计要成为银行决策层获取可靠信息的重要来源;要紧紧围绕本单位各项经济目标和领导关心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人开展审计监督,将问题查深查透,大胆反映和揭露,提出具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审计意见和切实可行建议,消除群众的疑虑,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事前、事中审计,使审计的时效性和预防性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要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必须加强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部审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规范审计机构设置,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要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对董事会负责、独立运作的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要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和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内部审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业务飞速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内部审计队伍。四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避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成为金融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中心环节,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要积极探索企业内部审计的新路子、新方法、为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和确保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对一所学校而言,提升治理能力,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什么叫学校治理结构?治理不同于管理,管理强调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指挥和控制,治理则强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共同参与、配合、协调以及制衡关系。确切地说,治理是指各利益相关者围绕共同目标,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彼此分享权力、协调配合又相互制衡,共同管理组织事务。管理的权力主体是单一的,治理则是共同管理、多元共治。在学校内部,过去强调管理,现在强调治理,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家长乃至社区力量都是治理的主体,大家相互配合、彼此制衡,共同管理学校事务。学校治理结构则是关于学校权力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划分以及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的一种搭配与安排。为什么要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其一,以往的学校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学校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评价权集中在校长等少数个人或单一机构身上,普通教师、学生、家长往往被排除在学校权力体系之外,他们的声音、利益被漠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阻碍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其二,法治社会要求学校建立依法管理、自主办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其三,当前学校面临着教育创新、深化改革的复杂局面,如何破除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唯一的途径是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让教师、学生、家长等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多元共治,使各方成为改革的“共同推手”。那么,学校该怎样完善内部治理
结构以确保各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效地参与学校治理?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明确学校各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是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权力来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以教职工和学生为例。教职工的核心利益包括:工资、福利待遇,教职工聘任、考核、职称评定、奖惩办法,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革新,学校发展规划等。其他诸如学校干部人事任免、财务预算和支出、招生与收费、学生奖惩等事务,虽然也关乎教职工利益,也为他们所关注,但并非其核心利益。对于教职工的核心利益,他们应当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权参与决策,有权监督相关事务的执行情况,且在权益遭受学校侵害时有权要求校方提供救济。对于非核心利益,教职工享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评议权即可。学生的核心利益包括:校园安全环境的创设,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学业、品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学生的奖励与惩处制度,在校伙食选择、校服征订等。对于这些核心利益,学生需要享有决策权、评价权、监督权和救济权。其次,需设立相应的治理机构,赋予其相关的治理权。当前,各个学校普遍设立的治理机构包括:党支部(党委)、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初、高中)、少先队代表大会(小学)、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还有少数学校设立了学术委员会(享有学术方面的最高治权)、教师委员会(相当于教代会的常设机构)等。其中有不少机构实际上并未发挥实际作用。现在,如果要让它们成为某一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力机构,则需要“旧瓶装新酒”,重新划分、界定其职能,赋予其足以维护其所代表的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的相关治理权,这样它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治理机构”。比如,学生伙食的选择、校服的征订,其决策权应当由学生代表大会或者家长委员会来行使。对于那些属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核心利益的事务,则应当由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校务委员会来行使决策权。再次,需要制定各个治理机构的运作规范和议事规则。设立各个治理机构只是第一步,让它们良好运转,切实履行职能才是关键。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治理机构的权利、义务、责任是什么,机构由多少人组成,人选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征集议题,如何召集会议,议题如何表决(包括出席人数、表决程序和方式等)等,都需要相应的制度来明确和规范。离开了这些操作程序的支持,治理机构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最后,需要学校章程来确认和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权。章程是学校的“宪法”,是学校自主管理的依据。学校治理结构事关重大,直接决定着学校如何实现自主管理,应当成为章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经过章程确认和保障的学校治理结构,则具有了合法性和正当性,应当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违规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篇: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内容比较
1.公司治理的内容。公司治理可以细分为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本文根据整个公司治理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即本文的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两个部分。具体而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1)股东权利保护和股东大会作用的发挥;(2)董事会的形式、规模、结构及独立性;(3)董事的组成与资格;(4)监事会的设立与作用;(5)薪酬制度及激励计划;(6)内部审计制度等。这些内部治理方面制度安排的目的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约束和决策机制。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看,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1)产品市场。市场压力是大部分自由市场经济防止商业公司滥用它们的权利和长期维持经营的基本机制。公司治理都要依赖产品市场。规范和竞争的产品市场是评判公司经营成果和经理人员管理业绩的基本标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能起到激励和鞭策经理人员的作用。(2)经理市场。功能完善的经理市场能根据经理人员的前期表现对其人力资本估价,因而能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
(3)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又可以划分为股权市场的治理机制和债权市场的治理机制两部分。(4)并购市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而言,活跃的控制权市场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有独特的作用,适度的接管压力也是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购机制的发挥需要支付较大的社会成本和法律成本,而且需要发达的具有高流动性的资本市场作为基础。(5)市场中的独立审计评价机制。这主要靠市场中立机构,如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的客观、公正的评判和信息发布。外部治理机制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让经理人员感受到持续的、无处不在的压力和威胁。它与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
2.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组成的,只有当这五大要素都存在且有效时,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1)控制环境。它是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单位内部人员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础。它包括员工的诚实和职业道德、员工的胜任能力、董事会及监事会的参与、组织机构、权利和责任的规定等。(2)风险评估。单位为取得其目的而确认的分析相关风险,以构成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通常风险来自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员工聘用、采用新的信息系统、新技术的应用、企业改组、新会计方法的采用等。(3)控制活动。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它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控制、实物控制、职务分离等。(4)信息与沟通。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信息系统方法和记录。它可以确认和记录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以便适当归类、提供会计报表,在财务报告中揭示经济业务。(5)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实施质量的过程,即对内部控制设置、运行及改进活动的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具体实施的机制,内部控制通常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又称为“管理控制系统”,它是建立在公司治理基础上,通过检查和改进有关管理政策和程序,有效控制企业运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投资人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第二个层面是企业的会计制度,又称为“会计控制系统”。它通过适当的业务权限设
置和授权,准确的会计记录,及时的实物盘点,以及公允的报告等程序和方法,保证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信息的可靠性,保障投资人财产安全。这一层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认为是最具体的控制。因为控制制度能否生效,取决于是否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取得适当的信息,而会计信息的存在与有效传递,影响到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发挥。
3.结论。由此可见:(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容存在显著区别。首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要素不同。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内部公司治理主要是企业内部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外部公司治理主要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而内部控制主要由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两个层面以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组成。其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结构不同。公司治理是由两个线形结构即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组成。内部控制则是一个塔形结构,监督处于塔尖,控制环境处于塔基,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是塔身。再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的内容更注重对企业整体的把握包括权责划分以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的内容则更注重对企业内部具体经营及生产活动的管理。(2)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容又存在一定联系。由二者的内容不难看出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公司治理内容中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统一于公司治理的内容的。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之,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有好的效果。其次,公司治理中一些内容也属于内部控制,如组织规划控制实际上就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之间的组织规划,二是经理领导的内部管理机构、岗位和人员之间的组织规划。前一个层次实际上是公司治理问题。因此,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容上有一些重合的地方.二、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公司制企业虽然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数企业的前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国家在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观念手段以及环境所限,仍然存在严重的行政干预现象,使多数公司只是挂了一个股份公司的牌子,并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其它中小型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1.普遍存在股东大会虚设现象。股东大会是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行使出资人权力的合法机构。股份制企业的一切重大事项,如公司议程的变更,公司董事的任免,公司的解散与合并等,都必须经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有关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大方案,如重大投资计划,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等,都必须由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各国法律法规一般都对股东大会的有关事项作出法律规定。我国公司法中也
明确规定了股东大会的职权,并规定了股东大会的形式、召集方式与次数等。但是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在众多股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愿意参加股东大会并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常导致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发挥功能。股东大会是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决定直接影响到董事会和监事会。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没有形成严格的权力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要形成决策、监督与执行之间相互制衡关系,保证治理公司的权力不被滥用。因此,各权力机构的人员一般不能交叉重叠。而我国股份制公司权力层次中存在严重的职位重叠现象,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当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表现在由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公司。这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决策执行质量和市场经营风险分散原则,也是导致我国企业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并不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就一定会产生权力滥用。西方国家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情况也非常多,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与我国的不同,公司制企业源于这些市场经济国家,而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因而我国公司更应注意权利与责任的划分。
3.经营者形成机制存在严重误差。根据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通常由董事会按照法定程序,在经理市场上通过考核录用公司经营者。而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提供、监督与考核经理能力与业绩的经营者市场,在国有大中型公司中,经营人员的产生基本上由作为所有者的政府部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录用方法进行,使得经营者的形成机制失常。再加上治理结构上的缺欠,造成了长期无法形成有效的经理市场并使经理们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市场约束。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由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否科学规范,关系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公司内部治理不健全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公司,尤其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公司,其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核心机构虚设,经营者行为得不到监控,并由此导致了公司内部人员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牵制,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健全。
2.由于公司外部治理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不力。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和法律规范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需要规范合理的公司外部治理环境作基础,否则公司很难自觉地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的执行,都需要有外部规范的推动与监督。国际上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大都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企业对外界出具内部控制状态的报告,有些国家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我国也从1999年开始,对上市公司审计增加了内部控制的内容,但只提交报告,不作公开披露,这无形中减少了公司管理者来自于外界的压力,从客观上对其内部控制松弛现象起到了纵容作用。
根据对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是我国公司制企业改革的压力和动力。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更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因此在对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同时应更多地将两者联系起来考虑,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通过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不仅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意识到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层面下,才能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对我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必须认识到我国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领域还比较欠缺,有待改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的公司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增加了竞争的压力。要想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放弃以往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严治理,集约经营,这首先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各项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