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借鉴
河南农业科学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借鉴 景丽1,苏永涛2,王爱玲3(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省农村科学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4500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几种典型模式,论述了不同模式对河南省的启示,讨论了河
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68(2008)10—0015—05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
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
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
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科技化、工
业化、社会化、农民知识化、可持续化的农业。笔者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结合实地考查,谈一下国内外 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启示。l 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及经验 1.1 美国模式
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表现为:采用政府干
预和保护下“市场主导”推进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 收稿日期:2008一05—18 作者简介:景丽(1977一),女,河南安阳人,农经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管理研究工作。,· 】5 ·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0期
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为支撑,以机械化、规模化和公
司制农场管理方式为主要途径,走以提高劳动生产
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商品率、经营效益和资 源配置效率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规模化生 产+市场机制+政府保护”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
建立在土地丰富,劳力短缺的资源禀赋特征之上。主要特点是:
(1)生产机械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显著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据统计,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
国一个农民平均拥有设备价值达7万美元,高于当
时产业工人拥有量;目前美国农场中合股农场占私
人农场、合股农场和公司农场总数的90%以上,其 销售量占总量70%以上。(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主
要依靠农民自发组织的民办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
通、初加工、储运等专业化服务,在连接生产和市场 的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3)政府保护和促进政策制度化、系统化和持续
化。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和每隔5年修改出台
《农业法案》计划等调控手段,建立健全了完善配套的农业政策体系。目前,美国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
配置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美国农业以其超乎 寻常的高效率著称于世。1.2 日本模式
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表现为: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型的机制作用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
“三位一体”(小农地权、农协组织和政府保护)农业 体制为条件,以大量资本投入为前提,通过依靠农业 科学技术引进创新和政府强力干预,走以土地生产
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民收入的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道路,形成“小农经济+农
协组织+政府保护”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土地贫乏的资源禀赋特征之上。主要特点是;
(1)政府强力增加农业资金投入。解决了“资金
从哪里来”的关键问题,制定了多渠道增加农业资金 要素投入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
(2)疏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解决了“人往哪 里去”的重要问题。
(3)通过法律形式,强化政府保护。日本政府对
农业的保护性干预强度超过美国,体现了日本政府 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倾斜和保护。据统计,20世纪 80年代中期日本对农业的平均保护率达到21%(同
期美国和欧共体都在6%左右),同年的农产品补贴 为400亿美元。
.1宅.· ’
(4)日本充分发挥了工业大国的生物化学技术
和机械制造技术上的优势,以引进为主,研究应用先
进农业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和风 险,提高了投入产出率。(3)政府保护政策。政府制定了财政补贴等政
策,建立了农业风险保护机制,农业呈现了农业萎缩与农业现代化同时并存的格
局,但这种情况却反过来促进了台湾农业内部结构 调整和技术进步。
(4)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发展精细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
(5)探索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农
业管理体制——实行“三位一体”(小农地权、农协组 织和政府保护)的农业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弥补资
源不足和小农经济的缺陷,推动日本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1.3 韩国模式
20世纪70年代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韩
国农业保持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态势,并使韩
国一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其发展的持续高速特性,被学术界称誉为“汉江奇迹”。韩国的农业现代化发
展主要得益于以“脱贫、自立、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 标的韩国政府发动的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
动作为农业的革命性运动,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
件和农村环境,加快了韩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韩
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是:(1)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基础和起点,以增加
农业投人渠道为切人点。韩国政府通过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支援农村和资金适度倾向等多种渠道,不断 增加农业投入。
(2)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
有效地控制了农业的 生产和社会风险。1.4 台湾模式
台湾农业现代化模式表现为:以小农经济为基
础,依靠科技创新和农民教育,通过适度规模的集约
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分工,提
高资源产出率;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带动的有机结
合,推动农业现代化。主要特点是:
(1)适度规模化。尽管台湾城市化使农业劳动
力数量大大减少,但受“兼业现象”制约,台湾生产的 规模扩大幅度有限。1952年到1991年劳动力人均
经营耕地的规模从0.57hm2增加到0.89hm2,40 年增长了56%。
(2)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专业化的合作
社、农会组织及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把小生产 和大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现代化 结合起来,兼顾国际国内市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万方数据 河南农业科学
(3)受国际市场影响,台湾作为农产品出口地
区,从上个世纪70年代逐步转变为农产品进口地
区,而且贸易逆差逐步增大。尽管贸易逆差使台湾
变化。1952年
与1991年台湾农业产值中农林牧(畜)渔的比例分
别为69:6.5:15.8:9.1和49:0.4:28:25.6,稻谷从58.7%下降到26.2%,水果从3.5%上升到
30.4%,蔬菜从4.8%上升到22.2%。1.5 沿海地区模式 沿海地区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
神的同时,大胆实践,主动探索,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化方式指导
农业,用城市化手段推进农业,创新工作思路,创造 性开展工作,闯出了一条突出“四进”服务,发展现代 农业的新路子。广东、江苏和浙江等沿海地区始终
把开发、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高效模式作 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努力在提升农业科技贡
献率上做文章。通过引导农户“进”组织、组织产品 “进”品牌、打着品牌“进”市场等形式,推进现代 农业。
其中典型代表为厦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厦门市针对农业腹地小、农村城市化程度高、农民居 民化进程快的实际,大力推行“两头在厦,中间在外” 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一
方面,进一步培育
和扶持科技程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
强,进而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引导农产品集约
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另一方面,通过鼓励龙头企 业在原料供应、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与欠
发达地区的协作,有效带动福建中西部地区与沿海 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2 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模式对河南省的启示
(1)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资金、工具、人力和
技术等四大生产要素投入质与量的全面增加。为提
高资源配置质量、效率和效益,进行适应性制度体制
改革,消除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已成必然。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可以看
出,凡是对农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生产工具的投
入越大,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越快;凡是制度创新越
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进程就越快越稳。违
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延缓进程,甚至造成失败。
(2)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政府干预、支持、保护和
调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农业生产
要素质与量的增加过程,又是农业资源合理流动、合理配置的过程和结果,客观上要求农产品质、量和效 益的提高,要求农产品结构优化,适应市场需求,流 通顺畅,流通成本低廉。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
和支持,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离不开政府政策和法 律的保护。
(3)在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下也能够实现农业
现代化。其关键在于能否使农产品流通的服务功能
强大化,适应小农经济分散生产和经营的特点,提高
农产品的商品率。其实现途径可以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形式,也可以探索像日本的农民专业化协 会等组织。
(4)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劳动
者现代化。无论美国还是Et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
史证明,没有强大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单靠资金、耕地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是难以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
(5)当代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
息化和经管管理现代化的结合与均衡发展的结果。如果离开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单靠某个方面的单向突破同样难以实现农业现 代化。
(6)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离不开一定的工业化、城市化基础及其支 撑,否则农业现代化将是一纸空谈。历史已经表明,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实现得越早,发展
速度也越快,这一基本规律在落后国家一样适用。
3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3.1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
件。从理论上讲,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大致有2条途
径:一是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二是靠产业群体内
各经济主体的联合,即通过规模的扩大来实现。就
是从河南省各地的实际出发,把基地建设、生产规模 的扩大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
域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且具有一 定规模的区域经济格局。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农业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农业经营主 体(农户)与农业服务产业是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 · 】7 ‘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0期
2个方面,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主要起“统”的作用。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两翼,缺一不可。社会化服务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而专业化生产则以社会化服务为前提。在经济较发
达的苏南地区,靠社会化服务完成的劳动量占到总
用工量的70%,正是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
用,使苏南农业在乡镇企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基本
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因此,河南省作为经济不发达
地区实行农业现代化,更要加强
双层经营体制中
“统”的环节建设,即加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以提高 农业的规模效益。
3.2工业化理念,一体化发展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第一,有重要的推广应用
价值。这种模式,把较大的集团公司与农民合作经
济组织等中介服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通过 农民自发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层经营,把更多的农 户同大市场联系起来。目前,河南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发展到6 544个,吸纳农户会员578724户,仅占
要借鉴企业效
益至上的理念,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第二,要借鉴 企业广泛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放宽搞
活农业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第三,要借鉴企业注
重科技创新的理念,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第四,要借
鉴企业注重产品营销的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和市场占有率;第五,要借鉴企业讲求社会化协作的理念,加速农业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进
而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切实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 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和农业与
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得千家万户的分散经
营得以较佳的规模组合,也使得种养加、产供销、农 工商形成一体化经营。截止2006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
4万多个,较1997年增长了80%以上。全省农业产
业化经营组织呈现出多种发展格局,主要有:“公司 +农户”型、“公司+基地+农户”型、“公司+中介组
织+农户”型、“公司+农场”型、“公司+园区+基地
+农户”型等多种多样的模式。在这些模式中,“公
司+中介组织+农户”型模式,具
织起来,而且也实现 了农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3.3市场化运营,合作制管理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建立高度市场化农业的过程。商品化和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和强
大推动力,因此,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 就是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和健全市场运行机制的过
程。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加快建设适应
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使农产品商品 · 18。
化,而且还必须使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各种生产要 素商品化。
现代农业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社会化农
业。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组织管理农业,将广大农民组织到社会化大生产中去。世界上许多
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广泛存在中小农户的农业现
代化,大都是通过组织专业农业合作社实现的。河
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业经济中千家 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
出,因此,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十分必要。在建立
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合作社应逐步成为完整而相对
独立的自我服务组织,并通过多
全省农户总数的2.9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
量和层次距建设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合作制管理还有
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 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根基”工程,同“科技 富民”工程一样,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3.4标准化生产,科学化推进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
业科学技术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充分反映 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关注与
迫切要求。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和加工
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
显得尤为重要,对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具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农业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化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
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积极发展标准化农
业,严格按食品质量认证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进行标准化生产。
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传统农业转
变为现代农业实质是将农业科学转变为科学农业,也
就是现代科技武装农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
见端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质上就是现代技术尤其 是高新技术改造或替代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特别是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起先锋和主导作用。河南省人多地
少,落后传统农业一直困扰全省经济发展。因此,要 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加快 现代科技提升农民素质、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有效 推进现代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科技进步 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万方数据 河南农业科学
第二篇: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http://.cn2009年08月14日 21:10深圳商报
美国模式
美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6年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同年提出“新一代因特网计划”,积极扶植新一代因特网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以此保持美国在因特网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1997年颁布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美国的电子商务是一种自下而上,以企业自律和市场驱动为主,政府采取自由放任主义发展的模式。目前,美国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其应用领域和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90%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美国,50%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发生在美国。
● 日本模式
日本1999年成立“下一代国际互联网政策研究小组”,确定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通过电子商务推动日本制造业走出困境,带动经济振兴;2000年推出“数字化行动纲领”,制定“IT立国战略”,对信息网络革命进行战略部署,同年成立“IT战略本部”;2001年实施《IT基本法》;2004年正式提出u-Japan构想,将日本建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
近年来,日本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企业间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也成为个人消费者获取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最便捷途径。2006年,日本狭义范畴内的B2B交易额约合985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3%。●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是东南亚第一个正式定义参与电子商务各方权利与责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1998年公布电子交易法案,成为开展电子商务值得信任的国家;同年底实施《全面电子商务法》,并投资2万亿美元推进全国性电子数据交换EDI服务,建成EDI贸易服务网络。
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活动全部由政府投资和控制,企业在政府的全面扶持下自上而下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商业机构每年可得到政府资助。
● 杭州模式
杭州2000年确定由“旅游天堂”向“硅谷天堂”的城市战略定位转移;2004年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纲要》;2005年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提出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战略目标;2008年提出《杭州市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三年行动计划》。
杭州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城市,2008年,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商,其B2B、B2C市场份额分别占据国内市场的53.9%和84.1%,旗下的淘宝网(C2C)则占据中国网购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除了“阿里巴巴”,杭州还有“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全球纺织网”、“网盛生意宝”等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优秀电子商务企业。(肖 健)
第三篇: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国外扶贫模式
王卓(2004)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扶贫模式分为三类:即以巴西、墨西哥扶贫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极”模式;以印度、斯里兰卡扶贫模式为代表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1.1“发展极”模式
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5 年在《略论发展极的概念》中提出的。所谓发展极就是基于不发达地区资源贫乏状况和非均衡经济发展规律,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 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决策等多种中心功能,好似一个“ 磁场极”,能够对周围产生吸引和辐射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王卓(2004)通过对巴西的“发展极”战略实施绩效的分析,得出了“发展极”扶贫模式能够通过极化或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以经济增长方式促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自下而上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缓解区域性的贫困状况。
执行发展极战略的还有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王俊文(2009)在《国外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中,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贫困基本特征及反贫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施特别计划、区域开发政策和传递系统建设。文章研究了巴西扶贫中“发展极”战略的实施与运行,巴西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基于“发展极战略”的反贫困战略模型,对确定的目标“发展极”给予重点投资,并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建立专门开发机构指导、组织、实施落后地区开发,并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体系;(2)制定推行各种落后地区开发计划;(3)实行各种鼓励政策、促进“发展极”建设。
尚玥佟(2001)对巴西贫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巴西贫困的原因有以下五点:(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与统治;(2)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3)收入分配不公;(4)区域发展极不平衡;(5)教育水平低下。文章以几个实际案例介绍了巴西实施“发展极”的反贫困政策,并认为巴西实施的反贫困战略使贫困人口比重下降,贫困人口人数减少。文章介绍了巴西在反贫困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1)农村土地改革;(2)北部农业发展计划和全国一体化计划;(3)迁都巴西利亚;(4)最低收入保证计划。
吴金光(1996)在《墨西哥扶贫》一文中,介绍了墨西哥为扶贫而开展“团结互助”国家工程。“团结互助”国家工程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生产和地区发展三个方面。主要作法是提供基础设施和提供资金帮助。
1.2“满足基本需求”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P· 斯特雷坦(Paul Steretein)指出:“从把经济增长作为通过就业和再分配衡量发展的主要标准到基本需求的演进,是从抽象目标到具体目标,从重视手段到重新认识结果,以及从双重否定(即减少失业)到肯定(满足基本需求)的演进”。
满足基本需要战略注重对穷人,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务、基本食物、水和卫生设施、健康服务、初级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住房等。满足基本需要战略认为,消除贫困有两条道路,一是直接向穷人提供保健服务,教育、卫生和供水设施,以及适当的营养;二是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1962 年, 印度政府率先提出在限定时期内使贫困人口享有一个最低生活水平以满足其最低需要的政策, 这就是“满足基本需要”模式的雏形。王卓(2004)将印度政府执行的“满足基本需要”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第四个五年计划投资重点由工业转向农业, 推行“ 绿色革命”为主要内容, 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 运用一系列综合农业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 以解决粮食问题和农村贫困问题。第二个阶段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出的稳定增长, 消除贫困, 满足最低需要的战略口号, 并实施多种计划来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包括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电力等社会经济基础 2 设施, 还包括农村住房建设, 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文章认为,“满足基本需要”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印度贫困的程度。
杨文武(1997)研究了印度贫困的基本特征,根据1970-1992年的数据,得出了印度贫困的六个特征,即:(1)90年代以前印度的贫困程度在不断地下降;(2)90年代以后贫困程度有所加剧;(3)农村贫困程度受农业丰歉和政府反贫困运作能力的制约;(4)城市贫困程度受城市非组织部门就业机会的制约;(5)贫困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6)贫困人数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文章分析了导致印度贫困的四个原因,包括:(1)历史上的殖民剥削和掠夺;(2)现存的生产水平低下;(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收入分配不公平;(4)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1.3“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社会保障方案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实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案。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状况, 直接对穷人提供营养、基本的卫生和教育保障及其他生活补助,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家庭需要。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贫困面小, 因此社会保障方案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反贫困措施。
王卓(2004)认为社会保障方案是通过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具体做法包括:(1)通过累进税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2)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黄爱军等(2010)介绍了美国扶贫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文章介绍了美国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项目。文章认为美国扶贫减困的政策的最大特点可以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评判”三句话来概括。具体表现为:(1)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比较通畅;(2)扶贫减困有稳定的资金来源;(3)贫困救助体系比较健全;(4)各类扶贫减困项目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实施。
陆涌华(1996)在文章中介绍了美国政府的扶贫职责,阐述了扶贫资金的来源以及扶贫方式,文章认为,美国的扶贫模式包括直接救助、间接救助、低价出售国有土地和矿山和给贫困地区优惠政策等。
林乘东(1997)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已构成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反贫困政策。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和公共教育三个方面。文章认为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贫困者对生存资料和部分发展资料的消费需要,通过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福利国家”论者所鼓吹的“收入均等化”性质。文章认为要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即(1)欧美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的;(2)实行福利政策,级解大众贫困也是缓和刹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利润的需要;(3)福利政策的实施,既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足劳动生产卒提高的结果;(4)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的再生产资用大大提高,实行福利制度是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需要;(5)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向发达国家倾斜,使得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聚集了巨额财富,具备了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财力。
王俊文(2008)介绍了发达国家贫困特征及反贫困措施,文章认为可将其反贫困对策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反贫困对策;二是针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落后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对策。文章归纳了美国的反贫困政策,认为美国反贫困政策包括反贫困计划、反贫困对策以及反贫困公共政策。反贫困对策包括:(1)学费分期偿还制;(2)平等的收入政策;(3)负所得税方案。政府反贫困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改变“天然人力资本”收入差异和种族经济差异方面的政策;(2)为妇女提供平等就业和收入机会及经济地位方面的政策;(3)为保持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文章认为,通过这些反贫困的政策,解决了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援助措施,为受援地区或社区创造了经济机会,缓解了贫困。
何慧超(2008)认为美国的反贫困政策是一种仅仅向特殊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覆盖面较低、与工作紧密联系、促进贫困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模式。中国扶贫政策演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 4 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显示,从1978~1985年,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了一半,截止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人,同时贫困发生率也相应的急剧下降,从1978年的30.7%减少到2007年2.0%。从1978年至今,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多归功于中国政府出台大量扶贫政策,在这30多年来,中国的反贫困发展历程和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蒋凯峰,2009)。
2.1 救济式扶贫(1978~1985)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此举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4年,国家开始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县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为推动全国减贫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工代赈政策深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98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惠农政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对一切农、林、牧、副、土特产品(包括粮食、木、竹)都不再实行统购,改为自由购销。开放竹木市场,允许自由出售。耕地承包期可以延长到30年,允许转让承包,草山草坡应分包到户,由户长期使用,宜林近山、肥山、疏林山可划做自留山,由农户长期经营,允许继承,产品可以自主处理,远山、痰山、荒山可以独户、联户承包经营,承包期不少于50年(何承金等,1992)。从1978年至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至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2.2 开发式扶贫(1986~199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四次会议于1986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该计划中指出把基本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同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开办扶贫贴息专项贷款业务,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资金支持。1987年,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开发工作的通知》,明确地把经济开发作为一项最终解决中国贫困地区人口温饱、进而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目标和战略措施。为此,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阳小明,2006)。1990年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通知》。1993年11月5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继续坚持扶贫开发工作,集中力量从事扶贫工作。中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为贫困农户增加人力资本。从1986—1993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4 500万,年均减少640万,但进入90年代,减贫速度明显放慢,1991—1992年年均只减少250万贫困人口(严瑞珍,1999)。
2.3 内外兼顾扶贫(1994~2000)
1994年4月15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一个有明确目标、措施、途径和期限的全国性扶贫纲领,以加大反贫困力度,要求到2000年,基本解决当时农村8 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扶贫贷款业务有农行转到农发行,1995年1月14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职责,相互协调,强化“三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1996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文件。1997年8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国家扶贫资金的管理。同时,中央财政对国有贫困林场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国有林场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及发展生产。1998年5月,扶贫贷款业务再次转回农行农行接受农发 6 行转划得扶贫贷款。2000年起,信贷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稳步脱贫,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朱镕基在1999年指出了,要采取“退耕还林(早)、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大力发展植树种草。2000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994年至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94年的7000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3290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1994年的7.7%下降到3.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2.4 多元化扶贫(2001~20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减贫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2001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要在2001~2010年内解决剩余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巩固现有的扶贫成果。
为了探索扶贫开发的新举措,针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200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印发了《关于异地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这个试点工程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搬迁对象为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2004年全国开始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以下特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农民和政府共同筹资。同年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指出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计划是直接针对特困户,有助于减轻特困户的经济负担,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粮食补贴,粮补的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和稻谷,补贴直接发给农民。2005年,中共中央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此举加快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水平,稳定了当地社会的好局面。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减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政策举措,要求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 7 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为加强对贫困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全国,这一举措惠及全国1.5亿学生。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降低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孔祥智,2008)。2001~200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01年的2927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01年的3.2%下降到1.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由此看出,中国的反贫困工作进行的非常的成功。经验借鉴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扶贫的形势依然严峻,扶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了更有成效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既需要坚持自己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持之以恒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又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扶贫减困方面的好做法,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中国应该从其他国家的扶贫模式中吸取有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为中国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黄爱军等(2010)通过对美国扶贫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五条完善我国扶贫政策的意见:(1)探索建立起更能准确瞄准贫困群体需求的机制;(2)进一步完善贫困救助的网络体系;(3)建立多元化的贫困救助资金来源渠道;(4)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5)扎实推进扶贫立法进程。
孙志祥(2007)提出要从美国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出:(1)采取更加积极的福利政策;(2)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补救型”的社会救助政策;(3)加大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4)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
何慧超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进行比较,总结出其对中国的启示。包括:(1)把实行扩大的就业政策作为反贫困的治本之策;(2)建立健全完善的社 8 会保障机制;(3)高度重视城市贫困群里可能能力的培养。
王俊文(2008)以美国反贫困为例,阐述了美国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几点我国制定反贫困对策、措施的意见:(1)区域开发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证;(2)有明确的区域政策发展目标;(3)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方式上,政府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区域发展的差异性;(4)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5)在发展战略上,通过培育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发展;(6)在资金筹措上,除增加政府财政拨款及补助外,地方政府还应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招商引资政策。
而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研究后,王俊文(2009)指出了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措施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文章以发展中国家巴西反贫困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巴西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通过对巴西反贫困政策的研究,文章认为,在面对我国反贫困政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具体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反贫困模式、路径;(2)逐渐加大反贫困资金投入;(3)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社会服务;(4)充分认识反贫困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辛的历史发展过程;(5)成功的反贫困政策、措施必须直接面对穷人,使真正的穷人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卓.中国贫困人口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9—72.[2] 王俊文.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J].农业考察, 2009,03:209-213.[3] 尚玥佟.巴西贫困与反贫困政策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 2001,03:47-51.[4] 吴金光.墨西哥扶贫[J].中华民族,1996,07:59.[5] 杨文武.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1997,03:58-68.[6] 黄爱军,朱奎.美国扶贫艰困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江西农村经济,2010,08:68-70 [7] 陆涌华.谈谈美国的扶贫方式[J].湖南经济,1996,10:48-49 [8] 林乘东.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2:124-127.[9] 王俊文.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03:104-107 [10] 何超慧.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民政,2008,09:18-19 [11] 蒋凯峰.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12] 何承金、杨顺成、赵学董.80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政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13]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 阳小明.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15] 严瑞珍.50年来中国减轻农村贫困措施与成就[J].世界农业,1999,09 [16]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7] 孔祥智主编.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孔志祥.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3:94-97.
第四篇:国内外P2P的发展模式及方向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国内外P2P的发展模式及方向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P2P的英文全称是: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的意思)P2P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2007年,P2P引入中国。2013年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P2P在国内快速成长。2014年8月,P2P行业平台超过1500余家,日交易额超过10亿。
P2P网贷的产生及在英国的发展路径
P2P网贷产生于英国,2005年3月理查德·杜瓦等4位年轻人共同创办了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在伦敦正式上线运营,为有资金需求和有闲置资金的个人及小型企业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在ZOPA平台内,出借人报出期望的贷款利率,参与竞标,利率低者胜出。借款人可借入1000至15000英镑的借款,借款资金均是按月偿还。根据ZOPA的统计数据,去年,出借人平均净收益率为5.4%,借款人平均支付利率6.6%。出借人获得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借款人的成本则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平台利润来自向客户收取佣金--向借款人收取100镑的手续费,向出借人收取总借出金额的1%的服务费。ZOPA平台已拥有至少50万会员,截至2013年3月末,ZOPA共发出贷款2.9亿英镑。如今ZOPA的业务已扩至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平均每天线上投资额达200多万英镑。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P2P网贷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实现强力逆势增长。自助的操作模式、双赢的利率、低廉的费率和差异化的定价机制是ZOPA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被效仿的主要原因。
英国网贷平台产业发展的政策路径,一是成立非官方、非营利性的行业协会英国P2P金融协会,规范业内公司、促进市场发展;二是BIS官方报告将P2P视为未来的金融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三是2012年12月财政部对网贷行业表示认可,宣布将进行监管,鼓励人们信任这个行业;四是推进立法进程,到2014年英国有望实现相关立法,P2P网贷机构将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牌金融机构。从英国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网贷行业在英国正逐步形成规范的行业,获得政府的认可。与此同时,也获得很多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纷纷获得注资。
美国Lending Club网贷平台的发展模式
2006年美国成立了Lending Club,旨在帮助贷款者无需通过银行,直接通过平台获得比银行贷款利息更低的小额贷款,而借款者又可以在借款后获得比银行存款利息更高的借款利息。几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以经营线上P2P贷款撮合业务闻名的网站,总撮合交易额突破了5.8亿美元,在美国在线P2P行业排第一位,占据了美国P2P借贷市场近80%的份额,Lending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Club总计帮助8万名借贷者还清了贷款,投资者数量45000名,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6%-13%,Lending club在P2P 交易方式上与竞争对手不同,显示其更注重对交易流程的控制。它不采用P2P网站通行的一对一竞标方式,而在对不同用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后,由网站规定相对应的固定利率和固定期限,以提高交易撮合成功的机会,也让贷款打包设计为固定收益产品,大大简化了对接外部财富管理市场的过程。Lending club开发了自己的风险识别系统lending match(一种基于客户的家庭不动产情况、贷款期限、过往记录的风险计算方式)。为了控制信用风险,Lending club拒绝了90%以上的申请者,这使得迄今为止的不良贷款维持在2.7%的低水平,个人贷款数额已超过10亿美元。由于贷款发放和服务带来的营收增长,Lending Club已开始正式盈利。Lending club是第一个完成在SEC注册,拥有投资咨询资格的P2P网站,逐渐从一家科技网站向一家金融公司进行转型。Lending club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网络低成本收集小额借款者,将其贷款打包成为固定收益产品,卖给平均规模更大的有钱人,用这种方式打破传统银行设立网点吸收存款的模式。
网贷平台在中国的发展和政策环境
P2P网贷平台2006年来到中国,201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进入爆发期。目前国内的P2P网贷平台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有担保线上模式、线下交易模式和无担保线上模式。第一类是承诺保障本金的P2P网站,保本垫付模式。目前市场上以此种模式运营的P2P网站占绝大多数。以深圳的“红岭创投”为代表,投资者对贷款者的坏账风险转移到平台身上。第二类是线下交易模式,网站仅提供交易信息,P2P信贷机构和客户面对面完成具体的交易手续、交易程序。“宜信”、“证大e贷”和“陆金所”都是此种模式。第三类是不承诺保障本金的P2P网站,是纯中介形式的信用借贷,以“拍拍贷”为代表。借贷双方发布信息,自主成交,网站仅充当撮合平台,没有审贷环节,不对单笔贷款提供担保。当贷款发生违约风险时,平台不垫付本金。
网贷平台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但这些平台并不具备金融中介机构所应有的金融许可证,多数网贷平台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是“咨询类公司”。从政策环境看,对于此类公司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网贷平台投入运营门槛很低。只需10万元注册资本金即可成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再花2-3万元购买一套通用的网贷系统,便可以开展网贷业务。网贷平台存在的问题较多,发生率较高。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问题平台占到了平台总数的30%到50%。问题主要包括平台负责人携款潜逃、借新还旧、发虚假标、平台自有资本无法覆盖其融资及担保资金,贷款损失无法追回、借款人融资综合成本过高等。对网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定性分类,主要分为平台诈骗的道德风险、平台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的管理风险、因市场变动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的市场风险以及平台不被法律政策承认的法律风险等。
网贷融资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
从借款需求来看,中等规模以上、业务稳定、有抵押担保物的企业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利率集中在6%-10%之间。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人只能得到民间贷款或小额贷款,利率在20%以上。中间10%-20%的借贷市场尚属空白,资金需求旺盛;另外,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国民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现有国民能够投资的渠道较少,国债、银行理财等投资渠道收益率较低,股票、基金等投资渠道综合收益率不确定性很大,资金供给也很旺盛,供需两旺。虽然目前网贷平台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但从长期看,网贷平台行业最终会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网络平台的融资成本如果能像英国ZOPA和美国lending club那样控制在低于同期银行贷款的平均水平,网贷平台的融资需求将大大增加,甚至形成对传统融资中介商业银行造成冲击的新的融资中介。适当的金融监管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众对新融资形式的信心。
网贷融资平台发展应从行业准入、运营、税收和退出方面进行规范,具体来讲要做到准入标准合理、运营有规范监管、网络技术过硬、风险收益匹配、市场参与主体认可、发展可持续,有规范监管的行业才有可能顺利发展下去。从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看,P2P平台先有借款需求,中介再寻找投资人满足这一需求,属于合法范畴;而先募集投资人资金,再寻找借款需求,则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与其让融资平台在政策真空中摇摆,不如政府设立专门的民间金融监管机构,负责民间金融服务中介的主体和行为监管。一是通过确定监管部门,实行核准制,给网贷融资平台发放金融中介许可证,为民间金融中介机构定位,同时帮助个人投资者提高辨别融资平台真假的能力。二是通过规定合理的注册资金规模,提高融资平台的风险承受能力。三是通过运营资金和投融资资金分离封闭运行,进行网络安全和技术标准的评定,加强对网贷融资中介的日常运营监管,提高对投资人的利益保护。四是完善网贷平台及投资者的税收政策,使投资者的投资利得能有可操作性的交税方式。五是加强数据统计信息监测,建立融资平台风险数据的共享和信息披露机制,支持第三方网贷数据平台发展,加强对借款人和融资平台的媒体和社会监督。
最后总结一下,P2P 的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将来将从千家争鸣走向战国群雄,机构投资者将会入场,银行将会通过资产证券化入场,经营成本和行业政策性危险将成为挑战,行业范围将会变大,行业触及范畴将会变广,从业人数将增长,专业的金融人士为主。P2P行业将来应将重心放在自身风险管理和运营成本控制方面,因为大批投资人的出现,风险管理水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www.xiexiebang.com平的进步,平台的资金将不会是问题。
文章来源:上海长久贷
第五篇: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精)
黔西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以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农产品基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等重点工作为抓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攻坚克难,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发展现状(一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大力培育蔬菜、经果林、茶药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蔬菜基地:目前,全县核心示范基地已建钢架蔬菜育苗及栽种大棚690个共211412平方米,建露地喷灌设施837亩。2014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34万亩,完成以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香菇、白菜、红菜苔、油麦菜及香葱、大蒜、大葱、结球甘蓝、青花菜等品种为主的保供蔬菜基地建设7800亩;完成200亩以上的蔬菜核心示范基地16个共5300亩(金碧镇新富村200亩、五里乡新乐村500亩、谷里镇松林村200亩、谷里镇香山村500亩、钟山镇箐山村500亩、协和镇化甲村200亩、中坪镇洗坪村200亩、洪水镇源水村300亩、洪水镇新桥村200亩、林泉镇新水村500亩、林泉镇营脚村200亩、锦星镇白泥村1000亩、杜鹃办事处乌骡坝社区200亩、莲城办事处老鸹河社区200亩、水西办事处新潭社区200亩、文峰办事处马厂社区200亩;建成锦星镇1000亩蔬菜专业村1个;建成钟山镇箐山
合农业示范园区、黔西县众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黔西县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市级1个(黔西县御庄生态绿色产业示范园区、县级1个(黔西县铁石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全县引进入驻园区企业25家,签约资金共计15.11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亿余元。园区类型有休闲观光型、产业发展型,主导产业(产品有精品水果、名优花卉苗木、蔬菜、食用菌、牛、羊、蛋鸡等。规划建设年限2013-2017年,全部园区建成达产后年效益可达102.81亿元,目前部分园区规划项目已建成达产。
(三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我县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加入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农民组织化经营不断提高,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目前,全县累计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406个,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合作社成员3889个,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0余户。
(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较好地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发展,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县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达1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顺意牧业、精好徕食品、赵老五食品,市级龙头企业13个(台农黔港牧业、志毓牧业、明智牧业、金田农牧等。今年积极组织“贵州金大地肥业有限公司”、“水西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水西徐家食品坊”和“贵州高原蓝梦菇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产品涉及大米、辣椒、茶叶、大葱、生姜等,企业产品品牌逐步建立,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达9685万元,带动基地10万余亩,带动农户6万余户。(五农业基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
加快“三品”认证和开发的步伐,扩大“三品”市场占有率,紧扣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积极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宣传绿色农业理念,引导进行无公害认证,推广无公害标识正确使用。目前已经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21个,获无公害产品认证16个,获QS产品认证13个,获ISO9000、ISO2000质量体系企业认证3个(顺意牧业、亿鑫公司、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由于县财政紧张,财政投入不大,县级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加之园区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贷款极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
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偏低。全县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部分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无法完全满足农产品转化升级的需要,农民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带动。
四、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建设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