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发展经验 探索发展模式
第十六期
大同市建设社会主义 2006年8月10日
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
总结发展经验
探索发展模式
市委副书记马福山深入左云农村调研
8月9日,市委副书记马福山带领市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左云县鹊儿山镇丁家村、店湾镇西沟村、水窑乡兴隆沟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马书记每到一村,都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详细了解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三个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有的已经搬迁,有的准备搬迁建新村的实际,马书记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是要求像左云这样有工矿企业的村,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率先、全面、高标准的要求推进。率先就是加快发展,起示范带头作用;全面就是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从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地发展;高标准就是从高标准规划入手,用超前的思维,建设一流的新农村。
二是要求左云有煤炭企业的村,建设新农村要更多地考虑搬迁,向县城周围集中。要利用现有乡村两级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整合资金在县城办几个大的企业,这样既解决了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职工的住宿问题。搬迁后的旧村,除了可以充分挖掘地下的煤炭外,还可以通过治理,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扩大城镇,推进城镇化进程。左云县城现有2万多人,如果通过搬迁能达到7万人,全县城市化率就能达到50%。
三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就要下决心培育新农民。要从教育入手,培育出更多的大中专学生,实现劳动力转移;要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自觉抵制黄赌毒;学习科技知识,去除愚昧落后。从长远来看,这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舍得投资下本钱。
(郭万连)
报: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市人大、市政协,郭良孝书记、丰立祥市长、马福山副书记、郝月生副市长
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组成员单位
发:各县(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
———————————————————————————
第二篇: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作者:■袁华江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274
近年来,孝南区始终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形成了“春晖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等领导对“春晖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农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对“春晖模式”的作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内蒙古、山东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组团学习考察“春晖模式”的经验。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将孝南区列为全省10个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联系点之一,要求借鉴“春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解
决新形势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
动因:面临三个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孝南区和全省许多地方一样,土地经营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存在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种田的矛盾,主要面临三个困境。一是不想种田。由于从事非农产业收益远远高于种田收益,许多农民认为种田不划 1
算,不如打工来钱;一部分农民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加之农业生产成本高,灌溉用水难,由于机械作业的农田少,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大,因此不想种田。二是不会种田。在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以后,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人员体力不够,干不得重活;一些新生代农民虽然在农村长大,却没有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往往是读完书就去打工,因此不会种田。三是没有田种。一些社会资本进军农业领域,需要大量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但很多农民“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观念根深蒂固,担心流转土地收不回,惠农资金领不到,因此一批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想扩大规模却又没有田种。如何解决“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田种”的矛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改革创新,及时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探索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春晖模式”。
探索:实行三种形式
2010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孝南区引进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孝感市伟业春晖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三汊镇龙岗等4个村,开展以“土地流转股份化、农企联姻产业化、经营管理职业化、生产种植规模化、政府服务全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探索了三种形式,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一是土地流转三制并行。采
取“股份制+租赁制+托管制”的模式,扩大流转规模,集约经营土地。股份制就是组建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由三汊镇龙岗村、同昶村、东桥村、彭桥村的村集体、农民和伟业春晖米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组建,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实体。村集体以机动地经营权折资入股、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春晖米业公司以农机具折资入股。组建过程中,村集体、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合同》,春晖米业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农机具折资入股合同》,经营期限截止到2028年12月31日。合作社现有社员(股民)669人,总资产1062.02万元,总股份11773.73股。其中,村集体和农民入股土地6004.6亩,每亩折1股,亩均折资902.02元,共折股6004.6股,折资541.63万元。租赁制就是春晖米业公司租赁经营孝南区三汊、肖港、朋兴、卧龙、朱湖等乡镇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托管制就是采取委托经营和发展订单农业,向孝南以外县市扩大经营面积。二是生产种植三社合作。采取“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香稻合作社”的模式,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土地合作社主要是提供集中连片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建立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农机合作社主要是从机耕、机插、机播、机防、机收等环节上,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并对外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香稻合作社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效益。三是经营销售三业连锁。采取“生产种植业+收储加工业+物流营销业”的模式,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
链条。生产种植业就是以种植香稻和糯稻为主,为收储加工业提供最安全、最优质的粮源。收储加工业就是代国家储备粮食,并对粮食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目前拥有“朱湖”牌珍珠糯米、“孝丰”牌大米、“黄香”牌大米等5个农产品商标使用权。物流营销业就是通过建立春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型农产品超市,实行物资集中配送、农超对接,直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效:实现了三方共赢
“春晖模式”运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赢。从国家层面看,主要是解决了抛荒现象,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春晖模式”通过土地整理、迁村腾地等方式较好解决了抛荒和耕地不足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以龙岗村为例,在开展土地股份经营之前,每年都有大量的抛荒田;土地股份经营实行后,全村没有一块抛荒田。而且,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中整理后,消除田埂,开发边角余料,重新丈量土地,土地面积增加了10%。从企业层面看,2011年,春晖米业公司在承包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流转土地后,实现水稻总产719万斤,单产1200斤,比上年提高50斤,经营收入达到781.68万元。按股份结构,春晖米业公司分红23.56万元。从个人层面看,农
民获得了“四金”收入,即保底租金、粮补资金、分红红金、打工薪金,总收入比土地流转前明显增加。2011年,入股农民亩平纯收入达到568元,其中保底租金360斤中稻谷折款385元,国家“三补”资金142元,合作社分红“红金”41元。
第三篇:总结办会经验 探索发展路子
总结办会经验 探索发展路子
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棉协会成立于2000年7月,是全市最早成立的 一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2年来棉协会在上级党政和市科协的宏观引导下,理事会一班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以邓小平“三个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会员收入为目的,以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体为手段,坚持明主办会为原则,使棉协不断发展壮大。
一、棉协的基本情况
最初组建时,有会员23名,其中团体会员2名,时至今日有会员40多名,团体会员6名,会员遍布全镇28个行政村。多个农场方圆三十公里,以种植棉花为主.会员中还有农资.农药销售个人和集体,棉协加工厂和种子公司,种植面积4万多亩,种植多者万亩以上,少者100—200亩不等。
40多名会员中有40名购买了手机和安装了电话,有30名购买了小车,有25名会员在城里和内地购买了商品住宅楼,家住农村会员大多修建了或正在修建新房,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取代了低矮的土块房,一些会员还安装了卫星数字接收器,可以随时看到国内外最新消息,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小康生活正悄悄临近。
二、协会工作的重要经验
(一)认真抓好党建工作
棉协成立之初,经广大会员和分散的党员多次要求,并得到上级党支部的同意,于2004年9月成立了棉协党支部,这是二届理事会工作期间协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协会党支部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党对棉协会的领导,为棉协工作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目前理事会班子和党支部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机制,党组织融入法人治理机构之中,参与协会重大问题决策和协会管理工作,有效地发挥着保证监督作用。棉协党支部成立之后,加强了对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学习制度.支部党员与“两会”班子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每月学习一次(每月10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党章,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增长知识才干,使分散的多名党员重新找到了党组织,聆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并发展了致富能力强.无私,会员奉献的4名党员.会员申请加入党组织的氛围日益浓厚.同时党组织十分重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协会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棉协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协会的自身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解决了思想问题和发展方向,还必须有一批政治上强,作风上正,致富带富能力强,具有广才实学的能人进入理事会领导班子。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理事会成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乐于善于为会员做事,自觉遵守协会章程,团结广大会员。在当地民汉族中都具有一定威信,特别是和当地名族干部相处十分融洽,也是当前发家致富,生产技术比较拔尖的人物.这样的人是我们棉协的宝贵财富.将这样的人选拔进理事会领导班子,可以把所有的会员全部带动起来,完成棉协的各项任务,将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最后将理事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形成棉协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使棉协的工作干劲长盛不衰,也不愁棉协的工作无人干、无人问、无人管,这就是我们对理事会组建的设想的落实。有这样好的理事会领导班子,然后根据本人的才能、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分管棉协不同的工作,放手让他施展才华、干出成绩。定期奖励,干不出成绩,轮岗或进行适当的处罚,并尊重各分管负责人的工作建议,定期向理事会和会员大会汇报。理事会下设科技组.农资采购组、财务组、监事3名,会计、出纳每月二号定期在会员大会上提供财务报表,监事会认真核查每笔款项的来龙去脉,按会员大会集体通过的财务制度严格执行,其中有一项规定:在棉协,开支500元以下由理事会审批签字,500元以上要经理事会全体成员通过方可有效。
会议制度方面:实行严格的旷会保证金制度,每年每人预交600元,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每人每年预交1200元,会员不到会每次罚款50元,领导不到会罚款100元/次。
棉协有6名会员享受镇政府津贴,任片区组长或场长,实行政府、棉协交叉任职。使承包户与党和政府充分联系,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保一方平安,繁荣一方经济。
(三)坚持依靠技术进步,走科技兴棉之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棉协始终站在棉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把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作为棉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抓好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棉协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参观先进典型、观看电教片与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9年来先是邀请市内外专家30余人,举办各种技术培训80余期,培训会员1000余人次。同时棉协还成立了有经验、懂技术的会员组成的科技小组,负责引进新技术,组织培训,开展技术交流,进行试验示范等。从而使棉协的生产技术方面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在全镇处于领先地位,能赶上周边农垦团场的种植水平。
2、实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抗病高产优质良种,良种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农民最愿意接受的增产措施。我们棉协这几年花大力气抓了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2003年经市种子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种子160吨,2004年供会员使用,质量优于市场上的种子而价格低廉,受到会员好评。2005年棉协大胆引进107新品种(即新海21号),平均单产皮棉120公斤以上,经理事会和科技组多次讨论,多次收集信息。把新海21号定为棉协的主栽品种。2006经农一师浓科所推荐,又引进了193良种(107的姊妹系)80吨,它的纯度高,使用代数少,棉花品质好,为我们棉花高产提供了可靠保证。另外还引进了一些细绒棉新品种如:新陆中-36号、中棉-40号、杂交棉等新品种,为我们棉花高产提供了可靠保证。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方面,我们做到嘴里含着一个、手里拿到一个、眼里盯着一个、心里想着一个,不断有新品种、新技术问世,不断推进科技进步。
3、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技术近年来化肥价格暴涨,而按传统的施肥方法,化肥利用率只有35%。有65%被白白浪费掉,而发达国家施肥像“吃盐”一样精细,化肥利用率达80%。这些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全国掀起了一场”肥料革命”大力展开测土配方工程,推动我国农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棉协会员对推广这项新技术认识到位,积极性很高,在农一师农科所指导下,于2005年11月有二十多名会员参加,测土面积8000亩,历时一个星期,共取土样61个,通过化验分析,0-25CM土层平均有机质含量1.424%(属中等水品)水解氮73.97PPM(属中等),有效磷22.21PPM(属高磷)、速效钾129PPM(属偏低),根据测量结果,为每位会员提供配方施肥建议,然后根据各自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施肥特点,按平衡施肥技术要求,实施科学合理施肥,从而由高投入、高消费施肥变为平衡施肥,以达到节支增收的目地。由于这项技术比较复杂,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协会带头,会员出资,统一测土,分户实施,平衡施肥,增收节资”。据初测算,推广此项技术每亩提高增效在25元以上。棉协会是全市第一个大面积按技术程序要求推广这项新技术的单位,我们要认真进行总结,不断扩大面积,起好示范作用,让这项技术尽快进村入户。
4、大力推广膜下滴灌、精量播种
棉花种植经过三次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由人工点播发展到机械化播种;第二次技术革命由常规大田种植改为铺膜种植(称为白色革命);第三次革命由大水漫灌改为膜下滴灌、精量播种“灌水一滴滴数、棉种一粒粒下”。三届理事会班子大力宣传滴灌的好处,广泛发动会员。(1)节水显著。如棉花全生育期灌水6次,每亩灌水量平均为40M左右,每亩灌溉定额240—250M,常规滴灌定额491M,每亩可节水30—50%。一是苗齐苗壮。宜可干播湿出,可人为控制出苗时间,有利于出全苗,出苗率可达98%,为棉花丰产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改良土壤。微管滴灌在45CM半径内形成一个低盐区,为棉花根部生长提供良好的小环境。由于滴灌水由上而下湿润,盐分向下运动,加之地膜覆盖,水蒸发甚微,避免地下水位上升,遏制土壤次生盐碱化。三是生育期提前,微管灌能人为适时适量浇水,提高地温,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可实现棉花“四月苗、五月蕾、六月花、七月桃、八月摘棉花”经实测棉花生育期可以提前五天以上。改善棉花品质。四是增强抗灾能力。微管灌供水及时,均匀、土地透气性好、保湿性优、棉花生长发育好,抗灾能力强。五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微管灌不需要修渠梗,可种至地头,使有效种植面积提高5-7%;六是提高棉花产量。微管滴灌增产显著,高产田增产20%、中产田增产30—40%。低产田增产50—60%,平均增产30—50%.七是提高管理定额,增加农民收入,由以前的25亩∕人增加到80亩∕人,减少机耕作业、节省能力、降低劳动强度。八是肥力利用率高。由于微管滴灌使用的是可溶性滴灌肥随水施放,集中分布在植物根系范围,有利于棉花吸收利用,肥力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约肥料30%以上。九是会员先思想上打消顾虑,然后带领会员到周边团产观摩,个别会员先试点,现已发展滴灌、精量播种三万多亩。
333精量播种比常规每亩节约种子2—3公斤,每亩节约用种开支20—30元,并且苗强、苗壮、减少工人工作量。发展精量播种、膜下滴灌,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三、坚持为会员谋利益,努力解决会员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棉协理事会一班人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导,始终保持勤政为民,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把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做为自己的光荣职责,平时外出,为协会办事、耽误生产、出车耗油、通讯联络都是自己掏腰包,甚至有时招待客人也是自费,这种奉献精神使理事会一班人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使广大会员对协会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近年来农资价格飞速上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势必增加会员的增收难度。理事会一班人急会员所急,帮会员所需,把搞好农资供应做为为会员办事、办实事的首选目标,每年冬春都早做准备、提前安排、发挥棉协的集体优势,加大集团采购力度,及时与厂家和经营商恰谈,并以优惠价格签订供货合同,让会员得实惠。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购进地膜304吨,节省开支30余万元,购进棉种140吨,节省开支20余万元,自繁良种160吨,每公斤比市场价低两元卖给会员,让利30余万元采购化肥3000多吨,节省开支30多万元。以上几项合计开支110多万元,为棉花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棉花销售过程中,协会组织义务售棉小组为会员提供流通服务,组织会员以集体优势售棉,使会员每公斤售价比其他棉农多0.1—0.2元,并获得商家好评,使会员与商家实现了互利双赢,打开了协会棉花销售渠道。
2001年针对目前棉花流通领域的大力改革,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棉花价格的不稳定,给我们的植棉户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我们棉协几位领导经过充分酝酿,想要赢得市场,建立自己的棉花加工厂,走产供销一条龙才是唯一出路。说干就干,协会成员在短短时间内自筹资金200万元,于2001年9月2号破土动工,仅仅两个月时间,加工厂就建成投产了。加工厂的建成,不但让协会会员2001棉花卖了好价钱,同时也带动了喀拉塔勒镇经济发展。2001年我们棉花通过了自己加工销售,每公斤籽棉增收0.3元钱。
四、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棉协会十分重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把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求会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尊重民族同志的风俗习惯,积极学习民族语言,每年5月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我们都开展联谊活动,为民族同志办好事,帮助民族同志发展生产,在春播期间,很多汉族会员为周围一些贫困的民族同志犁地、播种,有的还无偿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形成民汉兄弟相互支持、携手共进的新局面。
2006年4月棉协副理事长薛明成同志被市委、政府授予“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曹明志、朱坤、任勇、陈国华、李国平、朱清宏等12人荣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11月,棉协得知镇派出所警员少,管辖范围大、警车破旧、影响办案,为保一方平安,营造一个农牧民安心生产致富奔小康的社会环境,采取自愿的原则捐赠6万元为镇派出所购买一辆新车。2004年和2005年协会先后为全镇平困党员捐款捐物1.85万元。2005年5月为镇汉校改善办学条件捐资5000元,11月又为镇派出所赞助1.5万元,12月为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协会主动为镇政府排忧解难,捐赠柴油达三万多元。2006年11月为民族同志抗震安居工程捐款二十多万元,期盼民族同志早日住上安居房。2008.5.12大地震,向延烈、徐朝林、龚刚、李国平、王浩与其他棉协会员共捐款五万多元。共捐资合计:40.27万元。棉协会党支部书记向延烈为镇派出所捐赠213越野车一辆,一届副理事长陈章淑为镇派出所捐赠摩托车一辆,2008年中秋节三届副理事长朱清宏为镇派出所捐现金三千元,理事长薛明成捐慰问品3000多元。棉协会员向本会会员捐款一万元。
通过以上公益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棉协会的社会地位,赢得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高度赞誉,让会员体验到棉协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了开展“扶贫帮困“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
棉协成立9年来理事会在协会党支部、监事会指导、帮助和监督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理事会按照协会章程赋予的职责,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协会先后荣获地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阿克苏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阿克苏市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并于2002年5月9日因成绩突出参加了自治区科协举办的第六次代表大会。2004年加入了中国棉花协会。部分会员还荣获了“致富能手”的荣誉称号。
第四篇:探索新中国发展模式
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辉煌的模式都有灵魂。承建灵魂的基础是思想家们的创新思想,而创新思想一经非凡领导团队组织的革命或者改革实践活动的检验,融会贯通的伟大思想必然造就出一个辉煌盛世,此时,一个新模式的灵魂就腾空而出,它横跨国界、纵穿历史、响彻云霄。
一、中华民族首次辉煌的灵魂
在历史上被尊
为思想家的,大都是在他们去世之后,由后来掌权者或者新夺取政权者领导的非凡团队,对理念共鸣的思想融会贯通的进行二次思想创新,从而呈现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思想。比如,秦始皇进一步融会贯通商鞅的创新思想,把秦国本土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思想贯彻落实到统一后前六国的新辖地,汉武帝进一步融会贯通孔子、老子的创新思想,等等,这些使中国法家、儒家、道家以及引进的佛教等思想汇合,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力量,成为贯通一期期辉煌盛世的民族文化,成为横跨国界、纵穿历史、响彻云霄的灵魂。
可以看出,中华民族首次辉煌的灵魂,至少由两拨、四位灵魂人物组成,思想家一拨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二次创新非凡领导团队一拨的代表人物是秦皇、汉武。
上述“中国模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首度辉煌的灵魂,它虽然已经成为历史,却蕴藏着可借鉴的再度辉煌的经验。
二、共和国成立以来实践对思想的检验
任何思想的正确与否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比如,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体制改革的实践活动,以及大踏步追赶时代潮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已经基本停步了,有的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被领导团队筛选、吸收的思想,有零星与系统之分,有错误与正确之分,有普通与伟大之分。然而,一般筛选、吸收了思想者创新思想的新政策在刚出台时往往十分看好,但是经过实践检验后,支撑制订政策的思想就被一分为二了,部分思想创造出政绩,而部分思想却引发出弊端。
就社会体制改革的实践活动而言,若一分为二地看待毛泽东团队从基层发现和掀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其亮点之一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之二是以“劳动主权”替代“土地主权”,人们初步尝到了集体力量的威力和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滋味;其缺陷是由于没有破解通过科学制度来涌现引领人的难题,使在人民公社核心岗位上的干部普遍缺乏引领人的资质,出现“放卫星”随风倒的局面;另外,“一刀切”地搞运动之方式方法不科学。
就大踏步追赶时代潮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实践活动而言,邓小平团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胆借鉴西方成功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等实事求是的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成就。若一分为二地看待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促使经济腾飞,其亮点之一是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之二是企业的核心岗位上经过大浪淘沙涌现出引领人即职业经理人,人们初步尝到物质丰厚的滋味和引领人们不再被选用干部的简单指标拒之门外的苦楚;其缺陷是没能找到产生腐败的源头,只能被动地惩处腐败;另外,能够根除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政治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就政治体制改革而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取向是中华民族的社会精英们一直以来梦寐以求希望能够掌握的“大道”,但是,目前它只是处在体系化制度创新的前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个腾飞的新试点。
三、创造符合规律性的伟大思想
规律性的东西不是人们祈求就可以创造出来的,它只能是被人们去发现和去运用;思想家的创新思想中有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有“社会进化规律”、“体制进化规律”和“行政权力下移规律”等。
1.社会进化规律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讲到:“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由发展的时代和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同样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社会进化规律”;而列宁、毛泽东等领导的革命运动顺应了这个规律才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假如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团队没有通透马克思主义中的规律性东西,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没有的正确实践活动,可能转化为农民起义,也可能转化为资(中)产阶级革命,而不是“后无产阶级化”的、落实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劳动主权”革命。
2.体制进化规律
◎畜牧业产业革命:奴隶主领导社会革命~建立奴隶私有制体制。
◎农业产业革命初期:奴隶解放~新生农民建立土地
私有制体制。
◎农业产业革命中期:封建主领导社会革命~建立土地分封制体制。
◎农业产业革命后期:帝王进行体制改革~建立封建帝国体制(天下之滨,莫非王土)。
◎工业产业革命初期:资产阶级领导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建立起资本私有制体制。
◎工业产业革命中期:①资本主义社会进行
体制改革~建立起两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资本股份制体制;②无产阶级领导社会革命~建立起资本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工业产业革命后期:①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资本帝国体制;②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体制改革~建立以资本国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体制。
◎信息产业革命初期:①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资本与期权混合的所有制体制;②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体制改革~建立劳动力私有制体制。
我们从以上历史事实中发现了“体制进化规律”,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
(1)每一个生产力要素的私有性质,不可能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就能够一次性地全部转化成为公有性质的,而是经过一次次不同的产业革命逐次转化成为非私有性质的。只有到了信息产业革命的后期即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劳动力的私有性质才能转化为公有性质的。
(2)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是互动的,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科学技术的积累爆发产业革命,不同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所建立的不同所有制体制,是为了维护产业革命的成果及本统治阶级的利益。人类不同国家发展的总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其社会进步的历史阶段及其统治特质不同而已。
假如没有通透“体制进化规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实践活动。
3.行政权力下移规律
◎农业产业革命,通过武力争夺具有垄断性质的皇权(没有民主)。
◎工业产业革命,通过民选来竞争最高核心岗位的执政权(追求民主)。
◎信息产业革命,通过有序竞争使“引领人”服务于市、县、企事业等基层核心岗位的执政权(分享民主)。
到了信息时代,推动人类发展及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已经从上层最高的核心岗位,即垄断的皇权、竞选的执政权,下移到基层的一个个核心岗位上。以人为本,人民要求民主,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行政权力下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是世界万物之首,引领人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之统领;对引领人的科学配置,是民主化之精髓;以市、县、企业、事业等基层核心岗位为基础,对引领人实行组织化管理,在有序竞争中凝聚引领人、淘汰落伍者。各单位的“劳动主权”、行政管理权和中介权,在各单位党组织的政治纲领统帅下,形成了目标一致、利益与共,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自动制衡态势;原先的腐败、贫富两极分化和失业等问题,会因抓住了引领人配置这个核心统领之纲都全部迎刃而解了;从而营造出一个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假如没有通透“行政权力下移规律”进行党内及社会民主化建设,就不可能有主次、有分寸的领导人民依序完成民主化的进程,只能往返于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仿民主的徒劳中。
四、中华民族再度辉煌的灵魂
信息时代的到来,卓尔不群的人们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信息产业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现代化和群众化的思想创新,从而产生出新一轮“诸子百家”即思想者及思想家群。
中华民族再度辉煌所产生共和国的灵魂人物是谁?
参照历史经验,思想家的灵魂人物至少有两位,一位是工业产业革命中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即马克思,另一位是信息产业革命中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正在涌现;二次创新非凡领导团队的灵魂人物至少有三位,两位是工业产业革命中非凡领导团队的代表人物即毛泽东、邓小平,另一位是信息产业革命中非凡领导团队的代表人物,他组织的体制改革正在通过实践检验造就辉煌盛世;思想家与非凡领导团队二次创新的思想融会贯通,必然成为“中国模式”的新灵魂,这个新灵魂将腾空而出横跨国界、纵穿历史、响彻云霄。
灵魂,像美酒一样飘香万里;而思想,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作者:冯克安;中共党员;《和谐中国网》高级研究员;发表过《体制进化论》、《钱学森在社会科学领域最撼人的创新理论》、《马列主义理论“短板”之研究》、《开创劳动力所有制时代》、《论“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等文章,获得过多个全国征文大奖赛奖金及证书。
第五篇: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借鉴
河南农业科学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借鉴 景丽1,苏永涛2,王爱玲3(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省农村科学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4500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几种典型模式,论述了不同模式对河南省的启示,讨论了河
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68(2008)10—0015—05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
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
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
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科技化、工
业化、社会化、农民知识化、可持续化的农业。笔者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结合实地考查,谈一下国内外 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启示。l 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及经验 1.1 美国模式
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表现为:采用政府干
预和保护下“市场主导”推进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 收稿日期:2008一05—18 作者简介:景丽(1977一),女,河南安阳人,农经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管理研究工作。,· 】5 ·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0期
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为支撑,以机械化、规模化和公
司制农场管理方式为主要途径,走以提高劳动生产
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商品率、经营效益和资 源配置效率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规模化生 产+市场机制+政府保护”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
建立在土地丰富,劳力短缺的资源禀赋特征之上。主要特点是:
(1)生产机械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显著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据统计,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
国一个农民平均拥有设备价值达7万美元,高于当
时产业工人拥有量;目前美国农场中合股农场占私
人农场、合股农场和公司农场总数的90%以上,其 销售量占总量70%以上。(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主
要依靠农民自发组织的民办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
通、初加工、储运等专业化服务,在连接生产和市场 的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3)政府保护和促进政策制度化、系统化和持续
化。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和每隔5年修改出台
《农业法案》计划等调控手段,建立健全了完善配套的农业政策体系。目前,美国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
配置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美国农业以其超乎 寻常的高效率著称于世。1.2 日本模式
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表现为:以政府主导、市场为辅型的机制作用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
“三位一体”(小农地权、农协组织和政府保护)农业 体制为条件,以大量资本投入为前提,通过依靠农业 科学技术引进创新和政府强力干预,走以土地生产
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民收入的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道路,形成“小农经济+农
协组织+政府保护”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土地贫乏的资源禀赋特征之上。主要特点是;
(1)政府强力增加农业资金投入。解决了“资金
从哪里来”的关键问题,制定了多渠道增加农业资金 要素投入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
(2)疏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解决了“人往哪 里去”的重要问题。
(3)通过法律形式,强化政府保护。日本政府对
农业的保护性干预强度超过美国,体现了日本政府 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倾斜和保护。据统计,20世纪 80年代中期日本对农业的平均保护率达到21%(同
期美国和欧共体都在6%左右),同年的农产品补贴 为400亿美元。
.1宅.· ’
(4)日本充分发挥了工业大国的生物化学技术
和机械制造技术上的优势,以引进为主,研究应用先
进农业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和风 险,提高了投入产出率。(3)政府保护政策。政府制定了财政补贴等政
策,建立了农业风险保护机制,农业呈现了农业萎缩与农业现代化同时并存的格
局,但这种情况却反过来促进了台湾农业内部结构 调整和技术进步。
(4)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发展精细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
(5)探索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农
业管理体制——实行“三位一体”(小农地权、农协组 织和政府保护)的农业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弥补资
源不足和小农经济的缺陷,推动日本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1.3 韩国模式
20世纪70年代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韩
国农业保持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态势,并使韩
国一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其发展的持续高速特性,被学术界称誉为“汉江奇迹”。韩国的农业现代化发
展主要得益于以“脱贫、自立、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 标的韩国政府发动的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
动作为农业的革命性运动,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
件和农村环境,加快了韩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韩
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特点是:(1)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基础和起点,以增加
农业投人渠道为切人点。韩国政府通过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支援农村和资金适度倾向等多种渠道,不断 增加农业投入。
(2)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
有效地控制了农业的 生产和社会风险。1.4 台湾模式
台湾农业现代化模式表现为:以小农经济为基
础,依靠科技创新和农民教育,通过适度规模的集约
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分工,提
高资源产出率;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带动的有机结
合,推动农业现代化。主要特点是:
(1)适度规模化。尽管台湾城市化使农业劳动
力数量大大减少,但受“兼业现象”制约,台湾生产的 规模扩大幅度有限。1952年到1991年劳动力人均
经营耕地的规模从0.57hm2增加到0.89hm2,40 年增长了56%。
(2)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专业化的合作
社、农会组织及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把小生产 和大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现代化 结合起来,兼顾国际国内市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万方数据 河南农业科学
(3)受国际市场影响,台湾作为农产品出口地
区,从上个世纪70年代逐步转变为农产品进口地
区,而且贸易逆差逐步增大。尽管贸易逆差使台湾
变化。1952年
与1991年台湾农业产值中农林牧(畜)渔的比例分
别为69:6.5:15.8:9.1和49:0.4:28:25.6,稻谷从58.7%下降到26.2%,水果从3.5%上升到
30.4%,蔬菜从4.8%上升到22.2%。1.5 沿海地区模式 沿海地区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
神的同时,大胆实践,主动探索,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化方式指导
农业,用城市化手段推进农业,创新工作思路,创造 性开展工作,闯出了一条突出“四进”服务,发展现代 农业的新路子。广东、江苏和浙江等沿海地区始终
把开发、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高效模式作 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努力在提升农业科技贡
献率上做文章。通过引导农户“进”组织、组织产品 “进”品牌、打着品牌“进”市场等形式,推进现代 农业。
其中典型代表为厦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厦门市针对农业腹地小、农村城市化程度高、农民居 民化进程快的实际,大力推行“两头在厦,中间在外” 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一
方面,进一步培育
和扶持科技程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
强,进而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引导农产品集约
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另一方面,通过鼓励龙头企 业在原料供应、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与欠
发达地区的协作,有效带动福建中西部地区与沿海 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2 国内外发展农业现代化模式对河南省的启示
(1)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资金、工具、人力和
技术等四大生产要素投入质与量的全面增加。为提
高资源配置质量、效率和效益,进行适应性制度体制
改革,消除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已成必然。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可以看
出,凡是对农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生产工具的投
入越大,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越快;凡是制度创新越
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进程就越快越稳。违
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延缓进程,甚至造成失败。
(2)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政府干预、支持、保护和
调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农业生产
要素质与量的增加过程,又是农业资源合理流动、合理配置的过程和结果,客观上要求农产品质、量和效 益的提高,要求农产品结构优化,适应市场需求,流 通顺畅,流通成本低廉。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
和支持,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离不开政府政策和法 律的保护。
(3)在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下也能够实现农业
现代化。其关键在于能否使农产品流通的服务功能
强大化,适应小农经济分散生产和经营的特点,提高
农产品的商品率。其实现途径可以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形式,也可以探索像日本的农民专业化协 会等组织。
(4)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劳动
者现代化。无论美国还是Et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
史证明,没有强大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单靠资金、耕地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是难以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
(5)当代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
息化和经管管理现代化的结合与均衡发展的结果。如果离开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单靠某个方面的单向突破同样难以实现农业现 代化。
(6)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离不开一定的工业化、城市化基础及其支 撑,否则农业现代化将是一纸空谈。历史已经表明,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实现得越早,发展
速度也越快,这一基本规律在落后国家一样适用。
3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3.1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
件。从理论上讲,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大致有2条途
径:一是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二是靠产业群体内
各经济主体的联合,即通过规模的扩大来实现。就
是从河南省各地的实际出发,把基地建设、生产规模 的扩大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
域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且具有一 定规模的区域经济格局。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农业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农业经营主 体(农户)与农业服务产业是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 · 】7 ‘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0期
2个方面,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主要起“统”的作用。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两翼,缺一不可。社会化服务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而专业化生产则以社会化服务为前提。在经济较发
达的苏南地区,靠社会化服务完成的劳动量占到总
用工量的70%,正是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
用,使苏南农业在乡镇企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基本
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因此,河南省作为经济不发达
地区实行农业现代化,更要加强
双层经营体制中
“统”的环节建设,即加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以提高 农业的规模效益。
3.2工业化理念,一体化发展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第一,有重要的推广应用
价值。这种模式,把较大的集团公司与农民合作经
济组织等中介服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通过 农民自发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层经营,把更多的农 户同大市场联系起来。目前,河南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发展到6 544个,吸纳农户会员578724户,仅占
要借鉴企业效
益至上的理念,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第二,要借鉴 企业广泛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放宽搞
活农业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第三,要借鉴企业注
重科技创新的理念,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第四,要借
鉴企业注重产品营销的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和市场占有率;第五,要借鉴企业讲求社会化协作的理念,加速农业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进
而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切实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 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和农业与
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得千家万户的分散经
营得以较佳的规模组合,也使得种养加、产供销、农 工商形成一体化经营。截止2006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
4万多个,较1997年增长了80%以上。全省农业产
业化经营组织呈现出多种发展格局,主要有:“公司 +农户”型、“公司+基地+农户”型、“公司+中介组
织+农户”型、“公司+农场”型、“公司+园区+基地
+农户”型等多种多样的模式。在这些模式中,“公
司+中介组织+农户”型模式,具
织起来,而且也实现 了农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3.3市场化运营,合作制管理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建立高度市场化农业的过程。商品化和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起点和强
大推动力,因此,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 就是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和健全市场运行机制的过
程。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加快建设适应
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使农产品商品 · 18。
化,而且还必须使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各种生产要 素商品化。
现代农业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社会化农
业。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组织管理农业,将广大农民组织到社会化大生产中去。世界上许多
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广泛存在中小农户的农业现
代化,大都是通过组织专业农业合作社实现的。河
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业经济中千家 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
出,因此,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十分必要。在建立
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合作社应逐步成为完整而相对
独立的自我服务组织,并通过多
全省农户总数的2.9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
量和层次距建设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合作制管理还有
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 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根基”工程,同“科技 富民”工程一样,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3.4标准化生产,科学化推进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
业科学技术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充分反映 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关注与
迫切要求。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和加工
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
显得尤为重要,对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具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农业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化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
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积极发展标准化农
业,严格按食品质量认证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进行标准化生产。
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传统农业转
变为现代农业实质是将农业科学转变为科学农业,也
就是现代科技武装农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
见端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质上就是现代技术尤其 是高新技术改造或替代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特别是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起先锋和主导作用。河南省人多地
少,落后传统农业一直困扰全省经济发展。因此,要 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加快 现代科技提升农民素质、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有效 推进现代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科技进步 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万方数据 河南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