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交通委关于北京市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6〕7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市交通委制订的《北京市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北京市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市交通委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六日)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有关精神,加强本市乡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乡村公路是全市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
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近年来,本市乡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2003年开始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并到2005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本市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向自然村延伸。到2005年底,全市乡村公路新增近2000公里,总里程已达到1.25万公里。其中,乡道里程为7500公里,村道里程为5000公里。
随着本市乡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管理养护滞后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缺少稳定的资金渠道,投入严重不足;管理养护水平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乡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
市有关部门和各远郊区县及乡镇政府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重建轻管、重建轻养的观念,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共同做好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乡村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道路交通保障。
二、落实责任,健全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建立市、区县、乡镇政府各负其责的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具体职责如下:
(一)市交通主管部门作为全市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全市乡村公路发展规划和管理养护技术标准,指导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与市财政部门配合统筹安排乡村公路养路费和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审核下达乡村公路资金补助计划并监督检查计划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
(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公路发展规划,制订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批准和下达年度乡村公路养护计划,筹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公路管理机构可接受区县政府委托,拟订乡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实施技术指导,检查、监督乡镇和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协调乡镇政府做好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乡镇政府是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落实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组织实施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和路况,保证乡村公路完好和畅通。
三、建立机制,提高管理养护水平和工作实效
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作业采取招聘沿线村民组建养路队的模式,负责乡村公路的日常巡视和养护作业,原则上按每3公里1人的标准设置养路作业人员,用工形式及待遇等问题由区县政府确定。乡镇政府要积极投入力量,统筹解决乡村公路管理站的机构和人员,做好乡
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乡村公路的大修工程原则上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委托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大修工程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定专业化的养护工程施工单位。
按照职责建立对乡村公路管养状况的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乡镇政府要按月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市路政局区县公路分局要按季对各乡镇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区县政府要组织对本区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的年度检查和考核。
四、加大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养护资金保障渠道建立稳定的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市、区两级财政要加大对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乡村公路的正常管理和养护。
(一)市级财政统筹安排每年公路养路费用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补助资金,按用途区分为日常维护费(含小修)和大修工程费(含桥涵大修)两大类,具体为:
1.日常维护费。依据养护定额测算(乡道每年每公里57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4500元),市级具体补助标准为:乡道每年每公里4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
2.大修工程费。依据全市平均测算标准(乡道每公里50万元,村道每公里40万元),山区乡村公路按照80%进行补助,平原乡村公路按照50%进行补助。
(二)区县政府要按照事权、财权统一的原则,加大对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日常维护资金投入不得低于养护定额测算标准的20%;大修工程山区乡村公路资金投入不得低于全市平均测算标准的20%,平原乡村公路资金投入不得低于全市平均测算标准的50%,并确保资金按计划及时到位。现有投入乡村公路的资金不能减少,保证乡村公路的正常养护。
(三)日常维护资金主要用于日常养护、小修维护工程费、乡镇公路管理机构及养护人员的费用等;大修工程资金主要用于工程设计和建设改造费用。
(四)区县政府和市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管理职责,加强对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专项专用的原则,接受财政、发展改革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五、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抓好组织实施
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要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市交通、发展改革和财政等部门要研究制订《乡村公路管养资金监管办法》,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专项专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抓紧制订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养护质量标准、养护操作规程、检查评定方法和工程验收标准等,建立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促进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逐步提高。
区县及乡镇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区域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将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尽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的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要制订《乡村公路管养检查考核办法》,进行目标考核,确保管养质量,实现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0日 实施日期:2006年12月20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浅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浅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公路的修建、管理和使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具有促进作用,也具有制约作用。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管理部门向公路使用者提供的维护服务,主要以保证公路使用质量为目的,兼顾公路用地的水土保持与绿化等工作。已建成通车的公路在自然气候变化和运营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毁坏,也会时常因汽车正常行驶的磨损或交通事故的破坏而受到人为毁坏,同时,修建过程中隐藏的种种缺陷也会渐渐降低公路的使用质量。因此,及时采取公路养护措施,修复出现损坏的部分路段,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防止因公路受损导致的事故损失。
一、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根据四级公路行政等级和四级公路技术指标,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分别确定养护资金,由各省市制定公路养护管理指标计划,并严格按既定的资金计划和养护计划进行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公路的建设管理投入,使全国范围内的公路在里程、等级方面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旧有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再适合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管理现状,各方对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便拉开了帷幕。2003年,交通部颁布实施了《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和《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投标招标管理暂行规定》,将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养护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范畴。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公路税费改革,从2009年1月1日起,以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并逐步按计划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项目。这一系列改革尤其是税费改革对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影响是巨大的,需要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深入运用科学发展观,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并积极通过技术革新改变传统的公路养护方式,提高养护施工水平和作业效率,保障公路养护工作的科学、良性发展。
二、税费制度改革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影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道、省道的养护管理主体为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或公路经营企业,县道、乡道的养护管理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具体的养护管理工作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依职权或经授权负责。而在此次公路税费制度改革中,国务院并未对公路养护主体做出调整,也没有涉及公路养护工作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的调整。因此,公路养护管理仍是养护管理主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程等的规定和要求,为保护公路资源,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方便公路使用者,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公路运营过程中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的保养、维修、管理等工作。
而当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改为燃油税之后,公路养护管理主体长久以来形成的相对独立的资金管理运行体制被打破,公路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由自收自支转变为国家统一征收,经由中央财政预算及省财政预算管理,再按照省财政批准的公路养护管理预算拨付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使用。公路养护计划的审批部门在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了省级财政部门,由单一审批主体转变为联合审批主体。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渠道也从原来的经由省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机构)拨付到具体养护施工单位,转变为经由省市级财政部门拨付到具体养护施工单位。从整体上来看,税费改革后的资金分配方式和资金拨付渠道,能使养护资金收、支渠道分离,适于建立专款专用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也有利于财政资金在一定行政区域或全国范围内的平衡管理;而从局部来看,税费改革后施行的资金分配方式和资金拨付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路养护管理主体的财权,可能会影响到某些具体的养护施工项目。
由此可知,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方式也需要根据上述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要做好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避免盲目追求投资规模,尽量提高养护工程中的资金运用效率。其次,要摒弃旧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主动按照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管理公路养护工程项目,遵照工程合同的约定进行养护施工,遵照工程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额支付工程款项。因此,调整后的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应力求严谨、细致,按照市场规则协调处理相关的经营管理事项。
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前景展望
2010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探索与实践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能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的公路管理事业更上一层楼。
1.使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与公路养护施工单位分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是制定相关规划,进行执法监督,为公路交通运输市场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将公路养护施工单位推向市场,目的是使养护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逐渐成为独立经营发展的企业法人,使公路养护行业走上规模经营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并使国家修路、企业养护的经营管理方法形成模式,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发展。
2.建立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按照交通部的有关规定,公路养护企业须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发给养护企业资质,并依该资质参与相应等级的公路养护市场竞争,在公平的环境中通过公开的招投标过程竞争各种规模的公路养护工程,并自觉接受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对该工程开展的监督管理。
3.提升公路养护企业的专业水平。在公路养护企业内部进行合理分工,依据施工人员的技术特长组建专业化的路面养护施工小队、桥梁养护施工小队、绿化养护施工小队、公路附属设施养护施工小队等专业化队伍,有计划地对公路、桥梁进行维修、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病害和隐患,保障交通顺畅、环境舒适。同时,明确各养护施工小队的责任范围,抽调技术过硬的施工人员组成质量监察工作组,定期对各养护施工小队的责任公路展开检查验收,奖励工作成绩优秀的小队,树立工作标兵样板,并对未达到责任要求的小队进行相应的处罚。
4.升级公路养护技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有一些传统的公路养护方法在能源、资源消耗上以及养护效率上已经落伍,不能与目前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要求相适应,故各公路养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资金使用情况,淘汰部分与工作实际脱节的落后技术,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打造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分批、分期引进先进的机械化养护设备,学习并推广节能、环保的养护技术,以求提高本企业的养护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
5.在养护企业内部加强岗位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养护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企业内部加强岗位培训教育,能够有效地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使公路养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综上,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应以交通事业整体为基础,以党的先进理论思想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探索中逐步完成,以求适应及满足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篇:关于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浙交〔2009〕94号
各市人民政府:
为切实提高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根据《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48号)和《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浙政办发〔2008〕4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有关法规制度
《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是我省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法规制度基础。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学习、加强宣传、准确领会并认真贯彻,重点把握好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养护责任主体是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原则,县级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辖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筹措和落实养护资金,明确和落实本级政府有关部门、乡级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二)加强部门联动。相关部门配合联动是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部门作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的监管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三)保障资金投入。保障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建立由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以下简称“中央燃油税返还收入”)、财政一般预算以及其它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机制。
(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是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实现途径。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兄弟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作用,探索建立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五)落实机构人员。落实机构人员是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我省农村公路里程多、分布广、管养任务重,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和乡级政府应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落实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保证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
二、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两大部分。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主要由中央燃油税返还收入(原省级汽车养路费部分)、市县财政一般预算以及其它资金组成,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养护工程省补资金标准为:县道年公里15000元、乡道年公里8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养护工程省补资金纳入预算安排,养护工程项目预算与省补资金差额部分由市县地方财政配套解决。实际执行中如有结余,滚存使用。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由各级财政一般预算投入以及其它资金组成。具体如下:
(一)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投入全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标准为县、乡、村道年公里1000元。
(二)县级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标准不低于:县道年公里4000元、乡道年公里2000元、村道年公里500元。市级财政应对所辖区进行适当补助,确保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区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标准不低于县级标准。县级中央燃油税返还收入(原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部分)应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三)乡级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标准不低于:乡道年公里1000元、村道年公里500元。县级财政应对无独立财政的乡镇按此标准进行补助。
(四)村级组织要积极筹措村道日常养护资金和投工投劳,保证村道日常养护的基本需求。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应在每年4月底前筹措落实,并及时拨付至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具体实施单位(乡级政府、村级组织或县级公路管理机构)。
各地现行实际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标准(无论其来源渠道)高于上述规定的仍执行现行标准,不得降低。各地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投入,应随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逐步增长。
宁波市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宁波市自行承担。
三、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择优选择专业养护单位实施养护作业。乡道日常养护由乡级政府组织实施,村道日常养护由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共同组织实施。
村道日常养护应按照“行业指导、村委负责、村民自养、以奖代补”的原则,采用个人分段承包养护、委托养护等灵活的村道日常养护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相对固定的专业或半专业养护作业队伍实施统一养护,切实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专业化水平。
个人分段承包养护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模式,一般根据路段技术等级、路面宽度、交通流量、路况质量和沿线设施等因素合理确定一定里程的路段承包给农民个人,明确养护任务和养护经费,并签订承包养护协议或合同。
委托养护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模式,一般由乡级政府将一定里程的养护路段,以总价包干的形式委托给村级组织(协会、企业或个人)实施养护,养护任务要求和养护经费由双方协商确定,并签订委托养护协议或合同。
日常养护经费可以根据各乡镇和村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质量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考核情况,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养护资金补助。
四、落实农村公路基层管理机构和人员
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应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具体方案由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机构编制、财政部门研究提出。乡级政府应根据县级政府确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具体职责,落实工作机构(以下简称“乡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和必要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乡级政府应加强乡村道养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乡村道养护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
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的日常经费在中央燃油税返还收入中安排。乡村道养护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和日常管理经费由乡级政府负责落实。
五、建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
根据《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规定,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切实做好县乡道路政管理和村道路政许可、路政处罚工作。各地应根据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要依托乡级政府、村级组织和乡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专业管理和乡村协管相结合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
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协助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通过订立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规范和引导村民爱路护路。
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管理
各地应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省补资金的标准和总额,仅作为各市、县(市、区)的补助安排分配数,各地在具体编制计划时应根据公路路况、交通流量、路面类型、路面宽度等因素,统筹安排省补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由县级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订,并报省、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备案。各级交通运输、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监督管理。
七、建立检查考核机制
各市、县(市、区)应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进行目标考核。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应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县(市、区)的农村公路管理检查。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应每季度组织一次对乡镇的农村公路管理检查。乡镇应每月组织一次对管养路段的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
检查结果应及时公布,并作为拨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重要依据。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应给予表彰;对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导致路况下降的单位应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
八、逐步完善规章制度
要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必须建立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各地应按照“六个一”的总要求逐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和内业资料管理,具体是:
一个政策:各市、县(市、区)应制订本行政区域有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办法、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一个制度:县级交通运输、财政部门制订“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一个标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标准”。一个职责:乡镇制订“乡村道养护管理职责”。
一个村规民约:乡镇或村级组织制订“农村公路管理保护村规民约”,或者在现有村规民约中增加有关爱路护路的内容。
一套内业台账:乡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建立管养路段的养护内业台账(包括管养路段基本情况、工程技术资料、路政资料、巡查记录、生产记录、考核记录等)。
九、切实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应每年组织一次针对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政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公路管理基础知识、养护概述、路基养护、水泥路面养护、沥青路面养护、桥梁养护、公路绿化、水毁处理、内业资料管理、路政管理等。
十、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文明创建
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深化公路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质量、路容路貌、景观绿化、安全保障、附属设施、精神文明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在本级政府领导下,积极开展以县乡道为重点的农村公路文明创建工作。
第四篇: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
xx镇人民政府
镇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镇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实现“有路必养,养管结合”的目的要求,本着“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城关镇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
第一章管理体制
第一条镇人民政府是本辖区镇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镇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编制镇村公路发展规划和养护计划,筹集和安排镇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镇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第二条镇人民政府设立镇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路政管理工作,拟定镇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负责全镇镇村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标和发包工作,指导、检查、验收和考核村级公路养护质量,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业务、技术接受县交通局指导。
第三条村民委员会要根据管理范围、里程选拔确定工作责任心强的专职养护管理员一至三名,上报镇人民政府审查确定,并由镇人民政府进行培训,合格后发给城关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证,持证上岗,履行职责。
第四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配合支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必需环境保障,做好公路路产的保护工作,筹措必要的养护资金和劳力投入。
第五条各村农村公路硬化、铺垫、路产、路权、绿化的保护,由本村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二章资金筹措及管理
第六条镇村公路资金管理由镇政府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建帐管理,省、市、县补助资金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实行分户记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部门及个人不得擅自挪用或改变其用途。
第七条镇政府根据全镇公路养护下达到各村的计划和实际量化考核,按考核业绩,拨付补助资金,分季度或半年拨付,按决策。
第八条镇政府下拨资金使用情况每月向农村公路管理局呈报帐务报表及考核结果。帐务执行情况接受交通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部门审计。
第九条镇村公路日常维修所需的养护砂石材料,由各村自
筹资金解决。
第三章养护管理
第十条镇人民政府负责全镇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并与各村签定目标责任书,纳入全年工作考核,镇上成立镇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及考核。
第十一条各村根据镇村公路养护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本村镇村公路养护管理措施,由镇政府审核后,各村砌筑永久性标志牌给予公布,公布在显要位置。
第十二条镇村公路养护严格按照交通部门颁布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日常养护及小修应做到及时巡查,确保路面平整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对已绿化的树木,要严加管护,并明确树权,按照要求对行道树进行修剪,防治病虫害,定期刷白,保障行道树正常生长。
第十三条加强镇村公路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的检查、保养、维修与加固工作,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农村公路畅通,对未硬化道路每年铺垫砂石2次。
第十四条各村应及时向镇政府报送镇村公路养护质量汇总表、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记录表、公路养护质量季报表、水毁工程日报表等,由镇政府汇总后按时上报交通部门。
第十五条因修建桥梁、渡槽或设埋管线、增设交通标志及其它工程建设必用,利用挖掘公路或使公路改线的应及时汇报镇政府,由镇政府联系县交通主管部门一同解决。
第十六条严禁在公路两侧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杂物或进行其它损害,污染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一经发现处以200—500元罚款并令其改正。
第十七条在镇村公路两修建永久性工程设施的,其新的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沟堰不少于10米。放线时应邀请镇农村公路办公室人员参加,按技术规范实施。
第十八条对因组织领导不力或失误,管理养护措施不落实,造成镇村公路及附属设施损坏严重的村,镇政府将发出通报,予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扣当年的补助资金,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对损坏镇村公路的行为人,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目标管理与考核
第十九条镇政府负责对全镇镇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检查评定、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机构健全,养护管理人员资金补助落实到位。(10分)
2、制度健全,年初与养护管理人员签定责任书。(10分)
3、路面清洁,在镇政府每月检查中评为优良得10分,较好得6分,差为0分,评为差的村限期改正并写出整改措施报镇政府备查。
4、无乱堆放杂物、垃圾、建筑材料,影响交通、路边排水沟
畅通无阻。(10分)
5、按时完成任务,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及报表,做到每次开会不缺度。(10分)
6、路基完整无损,及时处理损坏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责任人。(10分)
7、农村公路两旁绿化树木做到完整无缺,保障行道树正常生长40分,每缺一棵扣2分。对缺少、损坏树木必须当年实植,年终检查、评定业绩。
第二十条镇政府按责任书目标任务每月进行定期检查,并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对检查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以考核考评定补助资金。对于镇村公路养护管理不力,综合考评在70分以下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60分以下的养护管理责任人劝其离开岗位。对其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村停止该村公路养护补助经费。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实施细则由镇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实施细则自2007年10月10日起实施。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豫政〔2004〕5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率,结合实际,就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提出如下改革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事企分开、改企转制、管养分离、权责统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强化监管、保障通畅”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进我省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二)改革目标
实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机构、运行机制、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管理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省、市、县公路养护分级负责、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管理模式;现有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与主管单位全部脱钩,依法组建企业法人实体,独立经营,实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全面提高我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率。
二、改革的范围和内容
(一)养护管理模式改革
实行在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的省、市、县按行政区域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养护管理模式。
省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公路养护的行业管理,制订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规划和标准,指导监督检查公路养护目标的实施。
市级公路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和大、中修工程的组织实施;县级公路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和小修保养工程的组织实施。
(二)养护管理机构改革公路管理部门和公路养护队伍实行事企分离。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所属的工程处(队)、厂、场、站、库、室、院、所等事业单位全部整建制转为企业,依法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实现与公路管理部门人、财、物彻底脱钩。积极推行股份制,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参与或组建公路养护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幅度精简公路管理部门人员,重新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省、市、县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编制人数,由各级编制管理部门会同本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研究确定。
(三)养护运行机制改革
实行公路管理与养护分离,建立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开公平竞争的公路养护市场运行机制。打破区域和系统界限,大、中修养护按项目,小修保养按路段对养护企业、养护技术咨询监理公司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
实行养护市场准入制度。按照交通部有关规定,养护企业须向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养护企业资质,并依据核批的养护企业资质等级参与公路养护市场竞争。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建立养护企业,参与公路养护。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施工监理制的要求,对辖区内的养护工程实行管理和监督。
(四)养护资金管理改革
非收费公路的管养费用列入政府部门预算;收费还贷公路的管养费用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统贷统还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1〕81号)规定的比例,由财政部门拨付交通公路部门,省、市公路管理部门应检查、监督通行费收入如数按期上解省财政部门设在各市的财政汇缴专户;经营性收费公路的管养费用由经营公司承担。
非收费干线公路养护经费和管理经费实行切块包干管理方式,包干基数5年不变,并根据每年养路费收入增长幅度确定各市的增长系数。按照各市管养的非收费路段公路里程,并适当考虑路况、交通量、材料价格和汽车养路费收缴等因素,分四类确定不同基数和比例切块包干给各市公路管理部门,节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超支不补,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解决。郑州为一类,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为二类,开封、濮阳、三门峡为三类,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为四类。具体包干基数和增长系数由省交通和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测算后确定。
养护经费和管理经费由省财政部门拨付给各市财政部门。省公路管理部门与各市公路管理部门签订养护经费切块包干合同,对资金总量、养护项目、养护生产指标和通行能力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行业监管;市公路管理部门对切块包干费用、养护项目、养护质量、进度负总责。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在市公路管理部门领导下对小修经费使用负责。
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留取全省公路养护费的5%,用于突发性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特殊小型项目和省公路管理部门管理经费。
省、市、县财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根据编制情况,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核定各级公路主管部门的管理经费,不准挪用养护经费用于管理经费开支。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公路养护经费和管理经费使用的监督。
(五)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在市、县公路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中,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将历年来省交通规费投入形成的国有资产按账面原值划转各省辖市政府管理。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各市政府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办理划转手续,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各省辖市政府要本着有利于公路事业发展的原则,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涉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豫发〔2003〕6号)和原省经贸委等12部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豫经贸企改〔2003〕372号)及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六)强化监管,落实质量责任制
坚持“科学养护、全面养护和及时养护”的方针,落实责任制。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省公路管理部门养护管理工作和全省干线公路养护计划、资金使用、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市级公路管理部门制订辖区内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计划,由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制订辖区内干线公路小修保养计划,报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对于下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的公路养护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不符合资金使用方向和规定的计划,在备案审查中要及时予以纠正。对无法纠正的,由交通公路部门商财政部门在核拨养护经费中予以扣除。
干线公路养护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省公路管理部门要将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质量标准、工期、主管责任人、具体责任人在省重要新闻媒体公布,市级公路管理部门要将干线公路养护质量标准、工期、主管责任人、具体责任人在本地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养护计划的监督执行。
省、市两级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收费公路经营企业的行业管理,督促其按公路养护规范进行养护,确保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出现大面积病害,连续三个月好路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及时维修养护,限期达到标准。逾期仍未达到标准的,由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成市级公路管理部门组织维修,所需费用由收费公路经营企业支付。经营企业拒不支付所发生费用的,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交通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豫政〔2003〕10号)规定,责令其暂停收取公路通行费,并指定公路所在市公路管理部门代收公路通行费,用于该公路的养护维修费用。代收时限以达到应支付的养护维修费用为止。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依法终止其经营权,并将其经营权及时公开拍卖,以确保公路正常养护和通行。
三、改革的配套政策
(一)富余人员安置
各地政府要切实做好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并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优惠政策。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机关改革分流人员到企业工作的享受国家、省相应优惠政策。
(二)离退休和养老保险政策
1.从2004年10月1日起,改制后企业所属人员纳入当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004年10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改制为企业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原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改制前离退休人员按规定标准核定的离退休费由当地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足额发放,所需费用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3.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前的原在编正式职工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小于5年(含5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本人自愿申请,经批准,在改制时可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仍按原事业单位标准核定退休费。提前1年以上退休的,可增加一个档次的职务工资作为计发退休费基数。提前退休人员自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领取的养老金,由公路管理部门从养护管理经费中支付,划拨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从事养护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人员法定退休年龄,按原劳动人事部《关于交通部提前退休的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的复函》(劳人护〔1982〕14号)规定执行。
4.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前参加工作、改制为企业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为保证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对在2009年10月1日(不含)前退休人员,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如低于按原事业单位职工计发的,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由当地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月足额发放。补贴基数为2004年9月当地企业基本养老金平均标准与本人2004年9月按事业单位办法计算的退休费差额。补贴基数一次核定后不再变动。补贴办法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河南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3〕110号)有关政策执行。
改制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执行本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鼓励有条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三)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政策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其人员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税收政策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要及时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有关税收政策比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河南省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3〕110号)精神执行。
四、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省辖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推进,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抓紧制定本系统、本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改革。
(三)各地、各有关部门改革任务要在今年底前完成。
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八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