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材料
青海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材料汇编
2001年,青海将本着”态度积极、步子稳妥”的原则,以”事企分开、精简机构、培育市场、量化养护”为目标,大力推进公路养管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新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实行养管分离。在完成施工企业、养护生产单位和其他服务性、经营性单位剥离后,省公路局、名公路总段转化为单纯的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核定养护工程量,确定投资费用,进行招投标工作和合同管理、路产管理以及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
导、提供服务、检查监督、指标考核。各公路段作为总段的派出机构,主要行使对公路路产路权的管理和维护;对公路路况、交通量、自然灾害的调查统计;公路小修保养、大中修、减灾工程建议计划的编制;公路养护定额的实地考测;对公路养护工程的现场业主管理等5项职能。
培育和发展养护工程市场。各总段的工程队(路桥公司)和各公路段的养护生产队伍,由总段组织成立公路工程建设养护公司,暂由总段管理,并向正式的企业化公司过渡。各级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三产等服务性单位与管理机构分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进入市场。对原有的道班、工区进行合并、重组、扩大规模,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养护企业。同时,发展股份合作等所有制形式的施工、养护企业、路况检测中心、养护机械检测中心、养护工程监理中心,使其进入养护市场,促使养护市场规范
化运作。
推行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养护工程采用先内部竞标的方式,过渡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用养护企业;并根据工程完成情况支付工程费用。新建公路再不设固定的养护队伍,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单位的管理,从行政管理变为合同管理。
公路养护生产企业不再套用事业行政级别,可自主根据生产岗位的不同特点决定用工数量、形式和条件,并以合同形式管理。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实行定岗定员,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分流到公路工程建设养护企业的职工,5年内保留原事业人员牌价不变;合制职工的各项劳动保障基金由原单位按规定缴纳,固定职工按有关规定转入社会保障体系。落聘人员按内部退养、承包养护工程劳务、参加各类培训或按下岗对待安置,也可出于本人自愿一次性买断工龄。
建立起一套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
价办法和检查制度,其中包括养护工程招投标办法、养护合同管理办法、养护定额编制办法、养质量检查制度、评价标准、市场准入规定、养护资质资信评定规定、合同文件的规范等。
对现有国有资产,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鉴定,凡各工程队战胜、使用的房屋、土地、机械、设备,划拨各养护分公司。鼓励各公司、分公司以筹集股金、使用公积金的方式购买划拨的国有资产,向民营制企业转化。
《青海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材料汇编》
青海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材料汇编
第二篇:青海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材料
2001年,青海将本着“态度积极、步子稳妥”的原则,以“事企分开、精简机构、培育市场、量化养护”为目标,大力推进公路养管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新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实行养管分离。在完成施工企业、养护生产单位和其他服务性、经营性单位剥离后,省公路局、名公路总段转化为单纯的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核定养护工程量,确定投资费用,进行招投标工作和合同管理、路产管理以及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提供服务、检查监督、指标考核。各公路段作为总段的派出机构,主要行使对公路路产路权的管理和维护;对公路路况、交通量、自然灾害的调查统计;公路小修保养、大中修、减灾工程建议计划的编制;公路养护定额的实地考测;对公路养护工程的现场业主管理等5项职能。
培育和发展养护工程市场。各总段的工程队(路桥公司)和各公路段的养护生产队伍,由总段组织成立公路工程建设养护公司,暂由总段管理,并向正式的企业化公司过渡。各级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三产等服务性单位与管理机构分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进入市场。对原有的道班、工区进行合并、重组、扩大规模,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养护企业。同时,发展股份合作等所有制形式的施工、养护企业、路况检测中心、养护机械检测中心、养护工程监理中心,使其进入养护市场,促使养护市场规范化运作。
推行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养护工程采用先内部竞标的方式,过渡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用养护企业;并根据工程完成情况支付工程费用。新建公路再不设固定的养护队伍,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单位的管理,从行政管理变为合同管理。
公路养护生产企业不再套用事业行政级别,可自主根据生产岗位的不同特点决定用工数量、形式和条件,并以合同形式管理。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实行定岗定员,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分流到公路工程建设养护企业的职工,5年内保留原事业人员牌价不变;合制职工的各项劳动保障基金由原单位按规定缴纳,固定职工按有关规定转入社会保障体系。落聘人员按内部退养、承包养护工程劳务、参加各类培训或按下岗对待安置,也可出于本人自愿一次性买断工龄。
建立起一套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和检查制度,其中包括养护工程招投标办法、养护合同管理办法、养护定额编制办法、养质量检查制度、评价标准、市场准入规定、养护资质资信评定规定、合同文件的规范等。
对现有国有资产,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鉴定,凡各工程队战胜、使用的房屋、土地、机械、设备,划拨各养护分公司。鼓励各公司、分公司以筹集股金、使用公积金的方式购买划拨的国有资产,向民营制企业转化。
《青海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材料汇编》
第三篇: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默认分类
公路管理体制改革默认分类2009-12—03 15:34:28
一.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改革的力度与被改革者承受度的关系
对于现行的公路管理与养护体制,一部分人主张改,一部分人主张不改。应该说他们站在咯吱的立场看问题,出现这些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正常的。改与不改争论的背后是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博弈,是改革者与被改革者之间的博弈。那么改与不改的平衡点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平衡点就是正确处理好“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代表最广大任命的根本利益”的辩证关系。毫无疑问,现行公路管理体制不是最先进的,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又必须考虑被改革者的承受力,不能用权利威胁和武断的方式对待改革者,这样做既不利于改革和稳定,也不符合“三个代表”精神。
有人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有改革政策,不管有多么广泛的讨论,都是既得利益的强势集团,最终的利益倾斜都与弱势无缘。中国的农村改革就是这样,农民不仅没有从改革中获利,而是在改革中牺牲了许多利益,面对这样的情况,但有人说:“农民兄弟们请你们要有耐心,现在还顾不了你们。等过了20年,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你们的问题就会解决。“可是SARS等不得20年,话音未落,他就来了,而且一旦蔓延到农村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中国农民,也
将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那些让农民等20年的人现在突然发现,切一块蛋糕给农民,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因此,公路体制的改革不能变成强势集团对弱势集团的剥夺。我非常赞成一位领导人说的一句话“:我们不能用枪炮压着倒班工人去市场,我们的改革要使大多数人获得利益。”
二、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公路管理和养护生产效率
对于公路体制改革的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市场化,有人说是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我认为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效率,提高公路管理效率和养护生产效率。事业企业分开、管养分离和养护生产市场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那么提高效率的手段既可以是市场竞争也可以是管理。什么时候采用市场手段,什么时候采用行政手段,那就要看什么手段的成本最低。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认为:企业内部管理有管理成本,企业之间的交易有交易成本(包括搜集的成本、合同谈判的成本、解决合同纠纷成本等等);并认
为,企业与市场是不同的交易机制,市场机制以价格配置资源,企业机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企业与市场可以相互替代,当市场交易费用高于企业内部交易费(管理成本)时,为减少交易费用,企业可以“内化”市场交易,用业行政管理行为代替市场交易行为,此时政管理行为比市场交易行为更有效率;企业又不可能完全取代市场,因为企业不可能无
限扩大,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费就越高,当扩大企业内化市场交易节省的费用恰好等于管理费用的增长时,企业规模达到了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就应该用市场交易替代企业的行政管理。
因此,在改革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时,不能片面的认为市场竞争的效率一定比行政(计划)管理的效率高。因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要审视市场环境条件,不能搞一刀切,该实行市场机制运作的,要坚决按市场规律办,该实行计划管理的要切实加强管理
三、弓路养护管理效率不高的主要症结在于用工和分配机制不活
公路养护管理效率不高其表现在事业管理体制,根源在于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公路行业一直实行的是终生用工制,一个人只要进这个行业就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生老病死不愁;分配制度实行的是“按时分配”只要上了一天半,工资奖金一分不能少,至于干了多少活,由于考核不到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上述表现不仅在事业单位是普遍现象,而且在国有企业同样是普遍现象。因此,效率不高于单位性质有联系,但主要是用工和分配制度造成的。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对人的改革,放在用工和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当前,国家正在推行事业单位改革,人事部提出:“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聘用制度的正常化、规范化。”并将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竞聘上岗、考核、申述控告、奖惩、培训、实行聘用制度后有关退休问题的处理、工资待遇、人事监督、争议仲裁以及职工解除聘用合同后养老保险处理方法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规定。因此,对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应该先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进行改革,在在此基础上探索其他改革方式。这样做既符合国家的改革部署,也能达到改革的目的,由此引起的震动和改革成本也会小一些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改革走一步是先进,走三步 是先烈”我们不能因操之过急而使改革受到影响。
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于科学赋予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责
应该说,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责在(公路法)和一些省政府的文件中规定的比较明确,为什么落实不了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究其原因是部分人在贯彻法律和上级文件精神时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态度
1、
第四篇:浅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浅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公路的修建、管理和使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具有促进作用,也具有制约作用。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管理部门向公路使用者提供的维护服务,主要以保证公路使用质量为目的,兼顾公路用地的水土保持与绿化等工作。已建成通车的公路在自然气候变化和运营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毁坏,也会时常因汽车正常行驶的磨损或交通事故的破坏而受到人为毁坏,同时,修建过程中隐藏的种种缺陷也会渐渐降低公路的使用质量。因此,及时采取公路养护措施,修复出现损坏的部分路段,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防止因公路受损导致的事故损失。
一、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根据四级公路行政等级和四级公路技术指标,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分别确定养护资金,由各省市制定公路养护管理指标计划,并严格按既定的资金计划和养护计划进行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公路的建设管理投入,使全国范围内的公路在里程、等级方面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旧有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再适合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管理现状,各方对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便拉开了帷幕。2003年,交通部颁布实施了《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和《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投标招标管理暂行规定》,将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养护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范畴。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公路税费改革,从2009年1月1日起,以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并逐步按计划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项目。这一系列改革尤其是税费改革对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影响是巨大的,需要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深入运用科学发展观,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并积极通过技术革新改变传统的公路养护方式,提高养护施工水平和作业效率,保障公路养护工作的科学、良性发展。
二、税费制度改革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影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道、省道的养护管理主体为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或公路经营企业,县道、乡道的养护管理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具体的养护管理工作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依职权或经授权负责。而在此次公路税费制度改革中,国务院并未对公路养护主体做出调整,也没有涉及公路养护工作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的调整。因此,公路养护管理仍是养护管理主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程等的规定和要求,为保护公路资源,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方便公路使用者,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公路运营过程中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的保养、维修、管理等工作。
而当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改为燃油税之后,公路养护管理主体长久以来形成的相对独立的资金管理运行体制被打破,公路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由自收自支转变为国家统一征收,经由中央财政预算及省财政预算管理,再按照省财政批准的公路养护管理预算拨付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使用。公路养护计划的审批部门在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了省级财政部门,由单一审批主体转变为联合审批主体。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渠道也从原来的经由省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机构)拨付到具体养护施工单位,转变为经由省市级财政部门拨付到具体养护施工单位。从整体上来看,税费改革后的资金分配方式和资金拨付渠道,能使养护资金收、支渠道分离,适于建立专款专用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也有利于财政资金在一定行政区域或全国范围内的平衡管理;而从局部来看,税费改革后施行的资金分配方式和资金拨付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路养护管理主体的财权,可能会影响到某些具体的养护施工项目。
由此可知,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方式也需要根据上述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要做好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避免盲目追求投资规模,尽量提高养护工程中的资金运用效率。其次,要摒弃旧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主动按照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管理公路养护工程项目,遵照工程合同的约定进行养护施工,遵照工程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额支付工程款项。因此,调整后的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应力求严谨、细致,按照市场规则协调处理相关的经营管理事项。
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前景展望
2010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探索与实践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能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的公路管理事业更上一层楼。
1.使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与公路养护施工单位分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是制定相关规划,进行执法监督,为公路交通运输市场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将公路养护施工单位推向市场,目的是使养护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逐渐成为独立经营发展的企业法人,使公路养护行业走上规模经营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并使国家修路、企业养护的经营管理方法形成模式,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发展。
2.建立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按照交通部的有关规定,公路养护企业须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发给养护企业资质,并依该资质参与相应等级的公路养护市场竞争,在公平的环境中通过公开的招投标过程竞争各种规模的公路养护工程,并自觉接受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对该工程开展的监督管理。
3.提升公路养护企业的专业水平。在公路养护企业内部进行合理分工,依据施工人员的技术特长组建专业化的路面养护施工小队、桥梁养护施工小队、绿化养护施工小队、公路附属设施养护施工小队等专业化队伍,有计划地对公路、桥梁进行维修、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病害和隐患,保障交通顺畅、环境舒适。同时,明确各养护施工小队的责任范围,抽调技术过硬的施工人员组成质量监察工作组,定期对各养护施工小队的责任公路展开检查验收,奖励工作成绩优秀的小队,树立工作标兵样板,并对未达到责任要求的小队进行相应的处罚。
4.升级公路养护技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有一些传统的公路养护方法在能源、资源消耗上以及养护效率上已经落伍,不能与目前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要求相适应,故各公路养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资金使用情况,淘汰部分与工作实际脱节的落后技术,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打造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分批、分期引进先进的机械化养护设备,学习并推广节能、环保的养护技术,以求提高本企业的养护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
5.在养护企业内部加强岗位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养护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企业内部加强岗位培训教育,能够有效地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使公路养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综上,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应以交通事业整体为基础,以党的先进理论思想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探索中逐步完成,以求适应及满足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五篇:青海省高等级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实施细则
青海省高等级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隧道养护管理工作,保证公路畅通和桥隧运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全省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 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原则,保证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正常维护以安全运营。
第四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级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隧道养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隧道养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管养单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对所管辖的公路隧道及时组织实施检查、检测和养护维修,确保公路畅通和隧道安全。
第五条 隧道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要实行专职养护制度。隧道养护技术人员及其他有关技术人员应分别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全面掌握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技术状况,保障桥隧安全运行。
第六条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负责高等级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的监管工作。各高等级公路养护单位负责隧道的具体养护、结构安全检查等工作。
监控分中心、隧道监控所负责隧道机电具体监控及养护。
第二章 管理责任
第七条 全省高等级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的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及其工作
职责按照“责权一致、责任清晰”的原则确定。
第八条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的管养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公路桥隧养护管理任务的有关公路管理机构、专门的隧道养护管理单位。
第九条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监管单位是指依照有关规定,主管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交通主管部门和承担监管职责的公路管理机构。
第十条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的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为管养单位为经营管理单位,监管单位为省高管局。
第十一条 公路隧道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必须分别明确负责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分管行政领导和具体技术人员,保证隧道养护管理的各项职责得以贯彻落实。
第三章 隧道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第十二条 高等级公路管理机构和隧道养护管理单位,应设置专职隧道养护人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并保持其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三条 隧道管养单位的隧道养护人员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主持隧道土建结构及各类设施的检查与评定,上报检查报告;根据检查结果编制并上报养护维修建议计划;提出须中断交通进行检查的隧道申请报告;组织编制隧道土建结构及各类设施的清洁维护、养护检查、保养维修、病害处治的对策措施。
(二)主持隧道土建结构及各类设施的清洁维护、养护检查、保养维修、病害处治和抗灾抢险工作,制定应对突发险情的抢险方案,考核隧道养护质量,并及时上报辖区内隧道受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损坏的情况;负责组织实施超限运输车辆和运送危险品的车辆通过隧道的有关技术工作。
(三)组织并参与隧道保养维修、病害处治和抗灾抢险的中间检查和交(竣)工验收。
(四)负责所管辖隧道技术档案的补充、完善和保密工作,定期对辖区内隧道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负责隧道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系统维护、系统运行以及隧道养护报告编写等工作。
(五)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隧道消防与救援演习。
第十四条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监管单位的隧道养护人员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隧道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和隧道技术档案管理,监督检查管养单位隧道养护工程师职责履行情况。
(二)组织审查辖区内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监督隧道各项检查工作,并按一定时段对检查报告进行抽查;复核土建结构特别检查、专项检查,机电设施定期检修、分解性检修、应急检修、照明设施定期检修,通风设施定期检修、分解性检修,消防与救援设施的定期检修的检查检修评定结果。
(四)参与制定重要土建结构病害处治、其他重要方案和对策措施,并组织审验其科学合理性。
(五)监督并协助管养单位开展隧道消防与救援演习工作。
(六)组织受其监管单位的隧道养护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技术业务培训。
第十五条 公路隧道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应按专业设置隧道养护人员。
高等级公路隧道管养单位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或公路隧道专业)、机电工程专业具有三年以上从事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师或以上技
术职称的养护人员不得少于2名。
第十六条 隧道养护人员实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省高管局每两年组织对全省高等级公路隧道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经厅审查后,按专业核发上岗证。隧道养护管理技术人员经培训并参加考核合格后,才可持证上岗。其中,供配电设施等特殊工种上岗前应作专门培训,并按当地劳动部门规定,经考核持证上岗。
第四章 隧道检查与检修 第十七条 公路隧道检查与检修根据土建结构、机电设施的内容而不同。检查与检修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执行。
第十八条 土建结构的检查工作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专项检查四项。
日常检查是对土建结构的外观状况进行的日常巡视检查。检查频度应不少于1次/月,高速公路隧道应不少于1次/周。
定期检查是按规定周期对土建结构的基本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频度应不少于1次/年。新建隧道应在交付使用1年时进行首次定期检查。
特别检查是在隧道遭遇自然灾害、发生交通事故或出现其他异常事件后,对遭受影响的结构立即进行的详细检查。
专项检查是根据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的结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判断需要进一步查明某些破损或病害的详细情况而进行的更深入的专门检测。
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的结果分为S、B、A三类。其中,S类为情况正常;B类为存在异常情况,但不明确,应作进一步检查或观测以确定对
策;A类为异常情况显著,危及行人、行车安全,应采取处治措施或特别对策。
专项检查的结果分为B、1A、2A、3A四类。其中,B类为结构存在轻微破 损,现阶段对行人、行车不会有影响,但应进行监视或观测;1A类为结构存在破坏,可能会危及行人、行车安全,应准备采取对策措施;2A类为结构存在较严重破坏,将会危及行人、行车安全,应尽早采取对策措施;3A为结构存在严重破坏,已危及行人、行车安全,必须立即采取紧急对策措施。
对专项检查结果达到1A类的破坏,管养单位要将检查结果上报监管单位,并由监管单位对检查结果进行复核。对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结果达到A类,专项检查达到2A类以上的破坏,管养单位应及时报告监管单位并由监管单位报厅;监管单位对检查结果进行复核后,再将复核结果报厅。
管养单位应将“定期检查记录表”、“特殊检查记录表”、“专项检查记录表”和相应的检查报告提交监管单位;“监管单位每年应至少对管养单位的“日常检查记录表”、“定期检查记录表”、“特殊检查记录表”进行一次大检查,监督管养单位的检查频率和检查深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并将督查报告报厅。
第十九条 机电设施主要指为隧道营运服务的相关机电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消防及救援设施、监控设施等。机电设施的养护维修分为日常检查、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分解性检修和应急检查。其中,供配电设施的养护维修主要有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和分解性检修;照明设施的养护维修主要有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通风设施的养护维修主要有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和分解性检修;消防及救援设施的养护维修主要有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监控设施的养护维修主要有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
日常检查是指在巡视车上或通过步行目测对机电设施外观和运行状态进
行的一般巡视检查,高速公路隧道应不小于1次/日,其他各级公路可按1次/1~3日进行。
经常性检修是指通过步行目测或使用简单工具,对设施仪表计数、运转状态或损伤情况进行的检查,可按1次/1~3月进行;对破损零部件应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定期检修是指通过检测仪器对仪表进行的标定,和对连接及装配状态等机电设施运转情况和性能进行的较全面检查的维修,可按1次/年进行。
分解性检修是指通过对设备分解拆卸而进行的重点检修,可按1次/3~5年进行。
应急检查是指公路隧道内或相邻处发生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后对机电设施进行的检查,没有固定周期,可配合土建检查一起进行。
机电设施养护应按月制订养护计划,设施故障应按月填报故障记录月报表。
机电养护具体办法按照监控分中心及隧道监控所自行制定的相关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环保设施、房屋设施等其他工程设施应经常保持完好、齐全;有特殊要求的其他工程设施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养护。
第五章 技术档案管理
第二十一条 隧道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公路桥隧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应用公路隧道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隧道技术数据,保证公路隧道技术档案真实完整,实现电子化管理。建立和完善隧道运营期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实现整条线路隧道的综合管理,集成病害信息、养护信息以及设计、施工、勘查信息,实现数据的实时查询,为运营期的管理、病害治理以及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服务。
特别重要的特长隧道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 理系统。
每次检查和养护维修结束后,公路桥隧有关信息要及时更新。第二十二条 公路隧道技术档案应包括隧道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等。隧道基础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隧道设计施工图及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
(二)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及科研资料;
(三)工程事故处理资料;
(四)施工全过程的结构位移或变形测试资料;
(五)观测或监测点(部件)资料;
(六)交(竣)工验收资料。
(七)机电设施竣工系统图、安装图、技术说明书、电缆清册、软件备份资料;机电设施检验报告和验收报告。
对新建桥隧,接养单位应参与交(竣)工验收。桥隧建设单位应向接养单位移交桥梁基础资料,并协同做好接养工作。
第二十三条 隧道管理资料包括隧道管养单位、监管单位,及其分管领导、隧道养护人员等的基本资料。
管理资料中对隧道养护人员除应归档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应归档其业务考核情况和主要工作情况。
第二十四条 隧道检查资料包括隧道各项检查结果、养护对策建议、特
殊检查建议报告、养护建议计划等技术资料,以及检查的时间、实施人员等基本资料。
机电设施养护及故障应真实记录各种设备的检查情况,建立专门的技术 档案。
第二十五条 隧道养护维修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隧道土建结构病害处治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监控(监测)资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交(竣)工验收等技术资料,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控(监测)等各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业绩证明(复印件)及其主要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二)机电设施维护、维修及设备更换记录,更换设备的采购情况、相关技术资料及检测情况等。
第二十六条 隧道特殊情况资料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超限运输、消防与救援等特殊事件的具体情况、损害程度、处治方案等。
第二十七条 基本资料缺失的隧道,应根据历年检查、养护资料,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技术档案。必要时,可专门安排有针对性的检测、试验或特殊检查,补充、完善隧道技术资料。
第二十八条 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根据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向有关交通主管部门或监管单位提供隧道技术档案。
第六章 超限车辆及危险品通过隧道管理
第二十九条 超过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的重载车辆或超过隧道设计净空尺寸的车辆(以下合称“超限车辆”)或运送危险品的车辆确需通过隧道时,由有管辖权的管养单位报监管单位批准。
第三十条 超限车辆或运送危险品的车辆过隧道前,承运单位应事先与 公路养护单位和管理机构取得联系,并报送以下相关材料:
1.货物的基本情况(包括化学成分、可燃性、腐蚀性等性能); 2.运输车辆的平、纵结构(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轴重、总重
等); 3.超限及危险品过桥隧的方案,并附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的研究报告;
4.确保超限车辆安全通过的安全预案。
第三十一条 超限车辆或运送危险品的车辆过隧道批准单位在收到上一条
所述的完整资料后,在7个工作日内会同管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通过隧道的可行性及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并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检测结果作出加固设计。运送危险品的车辆,方案需请当地消防部门参与论证。
第三十二条 在设计单位作出加固设计方案后,批准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会同管养单位,邀请有关专家,对桥梁检测报告、加固设计及通过隧道方案、安全预案进行咨询论证,通过论证后,在5日内予以批准,其中通过特长隧道的要报在备案。经批准的通过隧道方案,由公路管养单位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严禁未经批准的超限车辆及运送危险品的车辆擅自通过隧道。通过期间应由路政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并在管养单位隧道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照经过论证的方案实施,必要时可临时禁止行人和其他车辆通行。
第三十四条 重载通过隧道的所有费用(包括检测、加固设计、设计审查、施工等各项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七章 隧道安全与应急处置管理
第三十五条 隧道的安全管理包括正常营运及养护作业时发生事故时的交通组织和安全防护。隧道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第三十六条 公路隧道管养和监管单位应制定预防和处置隧道坍塌及隧道火灾事故为重点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应急预案应报隧道养护监管单位审查备案,重要隧道、特长隧道要报省交通运输厅备案。
具体的隧道养护管理单位应单独制定针对重要隧道、特长隧道的应急预案,还应分别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交通组织工作井然有序。
第三十七条 隧道洞口周围100m范围内,未经隧道养护机构许可,不得挖沙、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隧道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在隧道内进行养护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 养护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和作业规程训练。2 隧道结构状况及有害气体等影响作业安全时,应先处理后作业。养护施工中应对养护机械、台架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应在机械上设置明显的反光标志,在台架周围设置防眩灯,以反映作业现场的轮廓。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经划定后不得随意变更。5 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路段外活动或将任何施工机具、材料置于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以外。养护施工路段内的照明应满足要求。对电力设施等有特别要求的设备进行维护,应按有关部门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第三十九条 高速公路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及其他公路的特长隧道,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消防救援实地演习。
第四十条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按消防预案进行救助。第四十一条 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应通知并配合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到现场处理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应尽快清理现场,排除路障,恢复通道正常行车,并登记相关损失。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恢复或改善隧道的防灾能力。
第四十二条 公路隧道管养单位要建立隧道营运预警制度。在特殊异常气候情况下,要建立、健全公路隧道的巡查工作制度,加大巡查频率,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对可能因山洪暴发、坍方、泥石流、凝冻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危及隧道安全的,要制订相应的抢险应急方案,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四十三条 一旦发现隧道出现险情,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及时设置限载、限速等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应对人员进行分流,暂停隧道的使用,并向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协调好各方关系,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第四十四条 病危隧道在进行加固处理前,要密切监视隧道状况,严防发生隧道垮塌造成恶性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十五条 接获危险物品泄露等公路桥隧突发信息后,养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处置工作。应急处
置过程中,要按相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续报有关情况。
第四十六条 发生以下突发事件,隧道管养单位应在接获有关信息后立即报省交通运输厅,并由省交通运输厅根据事故严重性立即上报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
(一)隧道口边仰坡塌方堵塞、隧道内塌方中断交通的;
(二)特长隧道出现严重病害危及桥梁安全的;
(三)隧道发生火灾及危险品、化学品泄漏,危害行车或行人安全的。
第四十七条 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单位、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隧道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隧道管养单位、监管单位应自觉接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对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深入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现场,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检测手段,不得流于形式。监督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
(二)人员、经费的落实情况;
(三)隧道检查、评定工作的开展情况;
(四)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工程管理情况;
(五)隧道技术档案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情况;
(六)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七)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监督检查项目。
第五十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发
现的问题,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改正。监督检查结束后,应向有关单位反 馈书面意见。
第九章 责任追究
第五十一条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由于管养单位疏于养护管理,不按相关规定准确掌握隧道技术状况,或未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而导致桥隧发生安全事故的;
(二)对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薄弱、技术状况评定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以致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编制隧道养护计划,对所管辖范围内桥隧日常养护不及时,造成隧道出现病害或损坏的;
(四)所编制的隧道维修加固计划、方案未经批准擅自实施的;
(五)挪用隧道维修加固专项资金,或配套资金不落实,延误隧道病害处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不按要求对所管辖范围隧道进行检查,不建立隧道养护档案或档案管理混乱的;
(七)不履行检查职责,或检查观测不到位,检查记录不认真、不及时、不准确,出现问题未及时报告的;
(八)未按照规定制定隧道的安全抢险应急方案,发现问题不按照应急方案采取措施或应急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对隧道加固、维修、改造工程监管不力,导致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
(十)对超限及运送危险品的车辆未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报批,随意放 行的;
(十一)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以上情况,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 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细则由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