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的思考
对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的思考
姓名:王翀班级:老服0831班学号:10号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得开放化、先进化。因此,在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快的环境下,许多老年人逐渐从“老在家中”“养儿防老”的旧思想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加入到养老院养老这一大家庭中。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养老院老人的心理问题。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不单单指日常照护、生理照护,老年人的心理照护也是不可小视的。因此,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养老院老人的个案与分析,来引伸出我对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养老院老人的心理特点措施养老院老人的特殊心理需求
个案案例
基本资料。案主,李奶奶,籍贯山东莱阳,1930年生,曾从事过的工作有:武警干事,快递员,小学教师(退休前当教师);丈夫于1989年因病去世,有两子一女,一个孙子、两个孙女、一个外孙;子女几人家庭条件均不富裕,李奶奶于2007年6月住进福利院。
背景资料。李奶奶的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居住,身患心脏病、高血压、喉咙肿痛、视力稍模糊,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因子女不放心其一人居住且无时间照顾,经再三劝说后,将其送入福利院。李奶奶内心极不情愿,刚到福利院的几天,天天以泪洗,整日以泪洗面,认为自己被子女抛弃了。李奶奶很爱干净,但同寝老人患有严重痴呆,经常随地大小便,因此李奶奶常与其陪护发生冲突。李奶奶性格较孤僻,与其他老人和不来,平时独来独往。子女周末和节假日会时常来看望老人,孙子女也来看望老人,但李奶奶入住机构后常处与孤单、寂寞、被抛弃中。
分析
针对李奶奶的各种行为,不难看出,李奶奶并不习惯福利院的生活,渴望
亲情的照顾,与同寝老人以及福利院内其他老人关系处理不良,严重的无价值感,孤独寂寞,没有玩伴,轻度抑郁。这些都表现出老人在入住福利院后的一些心理变化,而这些心理问题正是社会上其他老人所不会经历的,李奶奶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是因为她在生活中自己一个人习惯了,不希望有人介入,并且在入住福利院后,有许多生活习惯和自己在家时完全不一样,因此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要想解决李奶奶的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了解养老院老人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求都有哪些。
随着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已是现代社会老年人们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院的老年人与社会上其他老年人一样,在步入老年期后,有着一般老年人所共有的生理需要。而在养老院这一特殊环境中,老年人还会具有社会上其他老年人所没有的特殊心理体验和需求。为了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养老院的管理工作者和护理人员更应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养老院老人的心理特点及解决措施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躯体的病理变化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入住养老院后,缺少了亲人们的即时关心与体贴,都可能影响老年人精神状态、感知觉及性格方面的一些变化。因此,养老院的老年人在心理上会有以下特点。
针对其特点,我仅提出个人的解决措施。
1、感知觉衰退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感知觉器官也逐步退化。视力、听力的减退以及其他感知觉的衰退,使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变慢,适应能力下降,控制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产生情绪烦躁、易怒的情绪变化。久而久之,老年人会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变得孤独、淡漠。这样,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状态。
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应多注意老人的情绪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多与老人沟通,减少其孤独感,帮助老人慢慢的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让老人对周围环境逐渐产生一种掌握感,这样老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减少老人此心理问题的产生。案例中的李奶奶也存在视力模糊这一点,在护理中也要重视李奶奶的这一点。
2、精神萎靡
老年人经常表现出精神萎靡,记忆减退,注意力很难集中,反应迟钝等。因此,在养老院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明明手里拿着东西却在到处找,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状态就是老年人,尤其是养老院老年人精神状态的主要表现。
对于这一点,我建议养老院多组织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的注意力,减少其精神萎靡的状态。并可以让老人们互相讲自己近期发生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其记忆加强,还可以提高老人们的兴趣,改善精神状态。
3、情绪消极
老年人情绪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一般事物趋向冷漠,不易表现其真实情绪,对外界情绪反应强度降低,使人感到冷漠;另一方面是当遭到重大刺激时,反应极其强烈,难以抑制,且容易出现消极和怀旧情绪。这些情绪变化,对于养老院的老人来说,更加明显。
为了改善老人的消极情绪,我建议养老院应给老人充分表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老年人也总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能够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能够老有所为。“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的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一个人的爱好就是一种精神寄托,老年人全神贯注于某种爱好时,不仅会忘记烦恼与忧愁,而且会变得兴致勃勃、精神矍铄。因此,养老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老人们充分表现自己。而这一点,也正符合案例中的李奶奶,所以应该多鼓励她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4、性格古怪
老年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小心、谨慎、刻板、固执,因此很多人认为老年人性格古怪。但其实,老年人小心谨慎,是表现在老年人正在做某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的准确性,反而不会在意所花时间的长短。故而,年轻人会觉得老年人做事拖拉、不爽快,而老年人则认为年轻人做事不踏实、粗心大意。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看法。
针对于性格古怪这一特点,因为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是很大的,不同性别间也存在着不同,因此在对待老年人性格问题时,养老院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不能盲目的仅用一套定式方案来解决所有老人的疑难。但,主要的思路还
是要以老人的需要及健康为准。李奶奶正是因为刻板固执,才会与同寝老人发生冲突,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多方调节和沟通来达到缓和的目的。
养老院老人的特殊心理需求
养老院是个较为特殊的社会养老机构,住着各种各样的老年人,有的是社会孤寡老人,有的是离退休老年人,有的是因为家中无人照顾而入院的老年人,有的是因为在家里感到孤独而主动要求入住的,当然其中也有的是被子女送入养老院后不再过问的老年人。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老人们来到养老院的这个集体中,变成了一家人,但这个“家”毕竟与一般意义上的家有着一定的区别。虽然养老院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养老院生活环境良好,同时具有较完备的娱乐、医疗和护理设施,老年人在养老院可以得到周到细致的服务,可以与其他老年人聊天、娱乐,但是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后,脱离了原来已经习惯多年的家庭范围,离开了子孙,亲情远了,原来的天伦之乐改变了,这些心理上的需要与寄托一时间得不到满足,而且也绝不是物质条件所能弥补的。总的来看,在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与社会上其他老年人除了所共有的一些心理需要外,还有以下一些特殊的心理需求和特点。1、2、3、4、渴望亲情的需要 维护自尊心的需要 满足好胜心的需要 排除苦闷与自卑的需要
而以上四点正体现出老年人心理脆弱的一面。老年人动作迟缓、体弱多病,在家里时可以直接得到子女的照顾与慰藉,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而在养老院中,环境发生改变,缺少家庭亲情。周围环境都是已近暮年的老人,气氛与原来相比缺少活力,生活也变得沉闷,所以格外渴望亲情;养老院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原来有着极大的反差,必然会引发老而无用感,并使老人产生被社会和子女抛弃的感觉。所以,刚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尤其是在别人有意无意的提及其家庭状况时,老人会掩饰或极力称赞自己的子女孝顺,而否认一些不利事实,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老年人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会出现“第二个童年”,有“返老还童”的表现,因此有些老人就会显得比较任
性、好玩、好斗、孩子气等。这些老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和性格反而会越来越幼稚,时常表现出与他们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言语和行为,在养老院这个庞大的系统中,老年人的这种特性就体现得更明显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与老人之间经常会互相较劲儿,已显示出自己仍然年轻充满活力和不服输的特点;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他们必须要面对与社会上其他老人不必要面对的现实,就是眼看着身边与自己年纪相仿的老人死去,这对活着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联想到自己的将来,从而对前途失去信心。身处于养老院中的老人,远离社会以及家庭,他们不能直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家庭的温馨,因此,在精神上容易产生抑郁和苦闷,出现一定的自卑心理。以上这几点,将案例中李奶奶的心理需求充分具体的描述出来,这些特殊需求,是每位养老院老人的内心写实。
上述这些特殊需求和特点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养老院老人的心理是如何的不安和脆弱,因此在日常照护和帮助中,我建议养老院的管理工作者和护理人员应首先做到,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念和服务理念,要知道老年人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稳定社会的基石,而不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对待老人要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三心是老服人员的基本工作中心,因此,要把老人照顾好就要做到任劳任怨、细心耐心,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养老院中的老人,要有一种换位思考的理念;在工作中更要全身心的投入,要有一种奉献精神,要以平凡、勤劳为荣,以解老人烦恼为乐,尽量将自己融入到养老院中;每一位老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因此尊重每一位老人也是每个老服人员必须要做到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们,做到对每一位老人一视同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然,在工作中会遇到不同情况的老人,服务人员应因人而异,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要想使每个老人都能满足,安享晚年,服务人员就应多关注老人,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服务人员应多鼓励和帮助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让老人适当的参加文体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保持良好的心境,使老人达到身心健康的标准;在达到这一些标准后,老服人员还应注重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修养,要不断进取,为自己工作质量的提高做保障,从而可以更好地为老人服务。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几点,老人们的晚年幸福生活就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样,老年人就可以放心、踏实的住进养老院,更不必再为自己的晚年担忧。
对上述的养老院老人的心理特点、特殊需求及相关解决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相信李奶奶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也期待李奶奶在福利院中的晚年生活会健康幸福。
通过养老院老人的心理问题,我深刻的了解到我们即将面对的人群是一个多么需要被关注和帮助的人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深刻的表达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能作且必须要做的,是尽自己可能的多去为他们做一些事,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的健康幸福多做出一份努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这样不仅是对老人以及其家属有个交代,更是对自己的专业精神和社会以及培养自己多年的老师、学校和父母有个良好交代。
参考文献:
【1】张理义.老年心理保健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王晓秋.老年心理护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08.8
【3】李映兰.卢桂珍.老年健康照护.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3
【4】百度文库.【5】豆丁网.
第二篇:走进养老院关爱老人.
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关爱空巢老人
(七年级三班)
2012年3月9日,我们带着对老人们的敬重,和一份关爱来到了和布克赛尔县敬老院,我们帮老人打扫院子,擦桌子,擦窗台,整理床铺,给老爷爷按摩等,他们都很开心,有一位老爷爷说道“孩子们,不用打扫了,陪我们聊聊就好了······”,顿时,我们觉得心酸,我们止住内心的酸楚,强迫自己微笑着与老人交谈,老爷爷给我们说了好多他们的故事。
随后我们给老人们表演了节目,虽然在表演时有些小失误,但老人们都给我们最热烈的掌声,还有一位老爷爷还给我们表演了节目,这天过的很愉快,当我们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时,我们决定以后经常来看他们,陪他们聊聊天,还要多和父母在一起,尽自己所能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好好学习,让父母以我们为豪。
回到学校,我们在给班里同学讲的时候,有一些同学也讲了一些有关老人的故事,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一个:有一对老夫妇,家里很穷,膝下无儿无女。两个人都在一家饭店打工,每天从7点干到20点,工钱加到一起不过25元钱,日子虽然清苦,却也怡然自得,还乐于助人。然而,一个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他们的一切。一天,夫妇二人在上班的路上,在小溪里看到了一个竹篮,竹篮里竟然是一个可爱的小婴儿。夫妇二人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是被狠心的爹娘抛弃的,看着这个孩子夫妇二人不知所措。如果抚养这个孩子将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贫穷,而他们却不忍看到这个无辜的孩子冻死或饿死在这里,他们的心里矛盾极了,最终慈悲心战胜了自己。他们抱起了孩子决定抚养她。在夫妇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了,夫妇二人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献过血,延长了工作时间,省吃俭用,为孩子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许多年后,丈夫瘦弱多了,白发苍苍。妻子因为过渡的劳累营养不良而身患重病。临死之前妻子问丈夫:“你后悔我们做得这件事吗?”“不后悔!因为我们过得幸福!”丈夫坚定的回答,听完丈夫的话妻子的脸上露出一片灿烂的笑容便与世长辞了,多么好的老人呀!她的一生艰辛、平凡,却是伟大的。孩子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才。神州大地有多少这样可敬可爱的老人,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正是有了这些平凡的老人,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
尊敬的老人!
你们年轻时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老了却还在尽你们的最大努力来支持、帮助、呵护我们。
可爱的老人!
你们好像春天的和风一样温暖,夏天的阳光一样灿烂,秋天的枫叶一样火红,冬天的雪花一样纯洁。
老人!永不熄灭的火焰!
第三篇: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
摘要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老人们的权益在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否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呢?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有什么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人开始对城镇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刻意识到这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享受自己生活现状的同时也同样期待社会的更多关怀!
关键词
尊老 养老院老人 生活现状 社会关怀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以“了解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关爱老人,呼吁社会关爱”为主题,以小区敬老院为调研对象,展开本次的调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为了统计调研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对老人进行采访。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与老人沟通了解的情况
老人们会有人进行全面的健身、康复计划。为他们提供温馨、科学健康的养护服务,定期对他们体验、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室内设施也出人意料的好,简直就是星级敬老院,俱乐部式的休闲,大型综合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休闲场馆。沙壶球运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厅、影视大厅、台球厅、舞蹈厅、棋牌室、健身房、羽毛球馆、KTV、书画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温泉等等。我们听着老人们的事迹以及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感觉精神很好,他们甚至有的家人选在这里一起过春节等重要节日,显然他们在这里已经适应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是这样。
这儿的老人大多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我们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非常激动。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们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到不久,一位奶奶就拉着我们去她那儿吃水果,每个老人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让我们激动不已。从院长那里我们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几批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
(二)老人们生活条件的调查
我们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要为老人们包水饺。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是我到餐厅看了一下,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十分安详。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多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采访院长了解情况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十分痛心。
但是不少老人还是反应在精神上有些许的失落和空虚。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尽管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但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3.1,当前,一床难求和养老公寓空置率较高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内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对高端的养老公寓却入住率偏低,经营状况欠佳。一位民营敬老院负责人谈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全都无法为继。
3.2虽然大部分的敬老院设施相对完善,但仍有不少敬老院寝室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供暖问题,有时候会不及时。还有部分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一栋楼只有六七个灭火器,而且老人们大都不懂如何使用,且防火防灾意识较弱,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认为敬老院里的大厅应该切实利用起来,对老人进行简单的知识普及。或许在保障老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之前,首先应该解决安全保障的问题。
3.3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因为有的敬老院大多是老的筒子楼,很多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虽然目前很多敬老院已经设置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但毕竟还不够普及,价格也相对过高,所以合理根据老人们自身情况安排寝室很有必要。
3.4敬老院护理人员略显不足,我们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一个较大的缺陷。虽然有的老人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并不能得到专门的照看,大多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养老护理人员约需要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职工仅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规划,一些专业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
3.5虽然总体来看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有些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虽然大多老人们室内的居住条件已经相对较好,然而大多敬老院的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还不尽完善,同时一些公共设施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所以希望能在保证老人们入住成本不很高的前提下,多建设一下各种娱乐设施,安排一些娱乐活动。
四、调查心得与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这次实践让我受益良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肩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多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但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改变了总结的看法。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且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更能让他们感到夕阳无限好。这些经过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毫无疑问,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了弱势群体。从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的空间,提供维护。作为当代大学生,传达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活动主题,了解敬老院运营的问题及困难,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并对空巢老人社区进行走访,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我们实践的主旨。
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第四篇:老人心理护理
5.2.1养老机构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角色”的变化,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缩小,心理上会发生很多复杂变化。老年人注重的不是奢华的物质生活,而且情感关爱,他们企盼心灵慰籍,希望得到精神赡养,那么如何帮助老年人进行角色转变和心理调适、重新适应新生活,这就是“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是影响老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困难或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痴呆症。据心血管专家介绍,30-40%的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心理行为因素相关。被称为“三大杀手”的心血管、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其致病的因素,心理原因己超过生理原因。同时心理因素还会诱发或加重常见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痴呆症等众多疾病。现代医学已证明,消极情绪是破坏身体免疫系统的凶手,是导致心身疾病的诱因。著名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指出心理平衡对维护健康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心理平衡,生理就平衡,就很少得病,即使得病也好的快。因此说,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养老院中的护理员应该对老人的各种需要细心观察,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养老院中度过快乐的晚年。
而通过调研发现,%的老人感到很孤独%%%%%%%% 5.2.2养老院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
1、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人格上尊重,满足自尊的需求。尊敬老年人,适当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之一。
3、精神上安慰,满足依存的需要。老年人普遍有孤独感,他们希望享受天伦之乐,赢得周围人的亲近、求教与拥戴,这将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
4、生活上关心,满足求助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从心理上非常渴望得到晚辈的主动关心,如果是患病的老人,需要别人关心的愿望就更强烈了。
5、言语上沟通,排遣寂寞的需要。老年人常常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通过言语交流与沟通,可以活跃思维、增长知识、获得经验和各种信息,增强成就感,防止或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通过言语交流与沟通,可以调节情绪、宽阔胸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使生活变的多彩而不单调,以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人生。
6、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常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旅游观光活动和各种小型比赛活动,如书法、绘画、养花、舞蹈、乐器等,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活跃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人身心健
康的目的。
第五篇:养老院改善老人营养膳食
养老院改善老人营养膳食
现在,入住养老机构的人越来越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个性化。比如吃饭这一项,老年人不仅口味不同,而且身体状况不同,饮食的禁忌和偏好就更多。为此,本市民政部门明确要求本市国办养老机构,要对入住老人提供个性化饮食服务,根据老年人的个性需求提供“菜单式”饮食。
老年人的饮食个性化服务,首先需要划定供餐类别。对于身体健康的老人,提供营养普通饮食;对于身体健康但咀嚼有困难的老人,提供软饭;对于咀嚼吞咽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半流质饮食;对于吞咽困难和辅助搭配吸收不好的老人,提供和辅助搭配均浆膳、要素膳;对于不能吞咽的老人,用鼻饲饮食和肠饲饮食的方法导入均浆膳和要素膳。适合的饮食,有利于老人营养的合理吸收。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在答复今年年初孙建琴委员在市政协全会上提交的“养老机构应加强对老年人的膳食营养指导和营养干预”提案时,表示计划年内起对养老机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营养知识相关培训,膳食营养专业要求将纳入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评估指标。
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孙建琴在对本市多家养老院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58%的老年人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营养状况堪忧。为此在提案中建议加强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膳食营养知识技能培训;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对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尽早进行营养干预;把营养工作纳入对养老机构的考核评鉴范围以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等。
市民政局在提案答复中透露,相关行业协会正与华东医院合作编撰一本《养老机构老人膳食营养指导》教材,用于养老机构相关人员培训,预计年内完成,并开展试点教育。此外,今后打算在养老服务行业标准编制、对养老机构运作和服务质量的评估工作中,增加“膳食营养方面的专业要求”等相关指标以改善这方面的工作。
养老院膳食部门为老人精心制作、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做到一周菜品不重样,主食有粗有细,菜肴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对卧床、患病、糖尿病老人,根据医嘱安排伙食,并送餐到床头。
同时,对每一位老人的饮食习惯、疾病禁忌进行统计,给予特殊关注,考虑到老人多年的饮食习惯,在制作中按需满足。天津市养老院膳食科每天要做10顿饭,20余个品种,包括普通饮食、半流质饮食、均浆膳、要素膳、订餐小炒等,分类包括普通饮食、糖尿病饮食、素食、少数民族饮食、特殊禁忌饮食,甚至有些疾病的老人需要提供无盐饮食。这样精细的划分,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实践证明,膳食工作从“以人为本
”入手,引入营养和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对老年人疾病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老年人营养保健知识的普及,膳食服务打破供给配餐制,改为菜单式个性服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为老人提供个性化饮食服务的时候,还应该不断扩大服务的内容。如尝试开辟治疗膳食:对冠心病、高血压和肾病患者,尝试开辟低盐饮食、无盐饮食;对于痛风、肾病、胆囊炎患者,尝试开辟高纤维膳食、低嘌呤膳食、低脂膳食;对贫血老人,添加补血的营养汤羹;结合季节特点,推行符合季节保健要求的药膳,春夏以菜品为主,秋冬以汤粥为主,使肌体营养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