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五加强开强化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搞活加工流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的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业工作的行动纲领。随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以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县农业迎来了
“大改革,大调整,大提高”的机遇期。我们认为,应以“五加强”促进全县农业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粮油生产,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自给。世界“粮荒”和去冬今春的全国大面积持续严重干旱,预示着今后粮油安全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我县要努力提高粮油自给率,降低对县外产品的依赖度,一是要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条件的水稻产区要大力推行“稻—稻—油”模式,减少“单季稻”面积,杜绝土地“抛荒”现象,全县水稻要恢复到45万亩以上,油菜要恢复到42万亩以上,保住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油菜优势产业区域县的地位。二是要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结合种粮直补、水稻玉米油菜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及水利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扶持政策,大力推广超级稻、优质稻、“双低”油菜等优良品种和轻简省力低耗先进适用技术,适应国家粮油产业政策改革新形势,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总之,要做到“手中有粮油,心中不发慌”,为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稳定稳步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国家粮油安全做贡献。
二、加强橘茶生产,推进产业富民活市强县进程。一是基本稳定生产规模,柑橘控制在45万亩以内,茶叶保持在12万亩左右。二是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模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名优化生产,培养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三是全面普及标准化生产,柑橘要一律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努力建设有机食品基地,茶叶要以有机产品为发展重点。四是要继续办好柑橘节和茶文化活动,整合和叫响“**柑橘”与“**银峰”茶叶地理证明商标品牌,重点培植骨干龙头企业,以中高档市场和国外出口市场为主攻方向。五是狠抓精深加工业,努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就业机会和对县域经济贡献率,力争实现柑橘产果100万吨、出口20万吨、加工10万吨、产值20亿元和利税8亿,茶叶干茶1.2万吨、出口2000吨、加工3000吨、产值10亿元和利税3亿元的“大基地、大产业、大效益”目标。
三、加强科技推广,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效益。一是健全县乡村农技服务网络,支持全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公办农技”与“民办农技”相结合。二是通过电视、网络、电信等渠道,开办农业电视频道(栏目)和热线咨询电话,传播先进技术,介绍致富典型,采用现代化手段抓推广。三是兴建农业科技园区,引进推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开展试验示范,赶超国内先进水平,促进“科技兴农”。四是借助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每年补助培训16-45周岁的知识型农民3000人以上,引导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改变农民技能结构和开创新的致富门路。
四、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产品安全增强农业实力。一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提倡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无害化物资与方法,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资的生产销售和应用,保证“放心食品”和“安全食品”生产。二是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保护土壤、大气、水等农业生产环境,严控农业危险性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实现农产品“从田间——篮子——柜台——餐桌”的全程产销监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掌握市场动向,调整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政策,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保证货畅其流,实现效益最大化。
五、加强招商引资,采用现代工商手段建设农业。一是“启动民资,唤醒民智,吸引民力”投身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营销业,围绕农业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饮料、饲料加工供应基地,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二是抓住国家大力投入农业和拉动内需的机遇,力争每年从国家、省、市争取1亿元左右资金投入我县农业,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升级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总结
以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农业建设新
局面总结
在贯彻落实中共**县委“经济强县,生态**,和谐乡村”战略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实现现代农业建设新跨越。
一、布局,立足发展二字。今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17个主要农产品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我县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马铃薯、牲猪、山羊8大农产品入选。我们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争取国家重点投入,赶上“产地集中,产品集中,投入集中,发展集中”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快车。稳定粮油产业,粮食保持80万亩面积和
32万吨总产规模,发挥好水稻和旱粮生产优势,油菜达到40万亩面积和5万吨总产规模,为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做贡献。做强橘茶产业,柑橘稳定45万亩规模,茶叶力争15万亩目标,在提产提质上做文章,提高在国内外产业界的竞争地位和市场话语权。
二、产销,突出以人为本。首先,充分发挥62个批次农产品先后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三品”认证,特别是获得瑞士、美国、日本、法国等国际有机或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优势,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与操作规程,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以质量放心取信消费者,以产品安全赢得高效益。其次,要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加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加强土壤、大气、用水等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控防,在生产源头上堵死漏洞;严格控制肥料、农药、种苗、动植物添加剂等
农业投入品的生产流通使用,采用先进、安全、低耗生产技术与设施,在种养环节中把好关口;尽快建立产销档案、标识包装和信用质量可追溯制度,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市场流通渠道严抓重管,维护**农产品的声誉和城乡居民的安全消费权益,树立**农业的良好形象。
三、建设,坚持协调持续。一是以大项目推动大建设,每年争取增加对土、水、路、电、种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保护好全县万亩耕地,努力提高地力,增加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生产基地比例,发展高产农业。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首席专家、顾问、高中低技术人员和智囊团队人才库,发挥“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示范大户的作用,确保良种良法等先进轻简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落实到位,对全县17万农户每户每年至少培训1次以上,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农民的科技素质,降低生产成本,发展高效农
业。三是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沼液还田、重施有机肥和农家肥、生物杀虫、生草免耕等安全生产手段,发展生态农业。四是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农机服务、产品营销等农民专业合作和农业保险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减少生产风险,发展互助农业。
四、部署,着眼统筹兼顾。农业的弱质与低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规模的“小、散、杂”和产品的“低、粗、劣”,致使“优的不多,多的不优”,“一车果不如一车水(饮料)”的尴尬现象发生。今后,一是要大力发展“粮棉油、果蔬茶”等专业村、专业场和专业大户,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一村一品”、“一多一业”的部署,大力提倡土地流转,以规模化抢市场,以专业化产精品,以名优化求效益。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有70%以上的农产品就地加工,“乡乡有工厂,村村有作坊”,延长农业产业链
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以加工促生产,以工业化手段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要大力推行精品名牌战略,以主要农产品基地为依托,重点掊植国家级、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养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品,达到“一业富民,一厂强县”的最佳境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实现效率、效益、效果的最优化和农业产业现代化。
第三篇:以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周顺增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的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藉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年来,唐海县抢抓曹妃甸港区建设机遇,以打造临港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以四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公司)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为总揽,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进程,积极向规模化要效益,向专业化要产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工增收。
一、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国有土地“统”的优势,以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各场镇农业公司为平台,加速土地经营权流转,2010年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流转率达到30%,位于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彻底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观念,让更多土地(资源)向规模经营户和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培育优势产业基地。目前,全县有100亩以上的种养殖户510户,200亩以上的种养殖户175户,500亩以上的规模种养殖户67户,1000亩以上的种养殖大户36户,其中有龙头带基地、园区加农户、科技种养加、全程机械化、休闲农家游、农机服务类等十余种基地建设类型,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实施科技管理,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按照“区域设置、综合建站,科技引领、辐射带动”的原则,在全县建成了一、四、八、十、十一农场五个基层区域农技推广站,每个推广站下设农业站、林业站、水产站、农机站、新能源站、土地流转站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站7个专业分站,区域农技推广站建设位于全省前列。我县与河北省农科院合作建设的滨海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面向曹妃甸港区建设需要,大力实施科技攻关,现已培育出耐盐碱苗木、蔬菜、耐旱作物以及水稻优新品种四大类、50余个,通过积极示范推广,达到了一个品种成方
连片经营,一种养殖模式千亩以上示范,全县水稻优新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今年农业部对我县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组织验收,平均亩产达720.52公斤,超额完成国家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田700公斤/亩产量指标。
三、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巩固唐丰米业、三旺食品、京东鸡场等龙头企业基础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狠抓国际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唐山红日畜牧养殖加工等一批新上项目规划开发,以龙头带动基地建设,现已培育出千亩以上的优质稻米种植基地11个,年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园区42个,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园区19个。特别是顺应曹妃甸发展大势,积极引导设施农业纵深发展,九农场依托场内果菜批发市场,带动棚菜种植达10000亩左右,农工年人均增收8000元;唐海镇立足城郊优势,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工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吸纳民间资本6000多万元,吸引种植大户建设千亩设施棚菜种植项目,推动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内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生态餐馆、千方沼气示范区、休闲垂钓区、新型猪场示范区、污水处理示范区、农技培训中心以及花卉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功能区全部投入使用后,将以公司加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机制,建设龙头,带动基地,创建品牌,培育产业。
四、加强农业装备,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围绕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我县每年都要投资数千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发,尤其是抓好水稻规模化经营、高效旱作农业发展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近两年来,我县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机遇,广泛宣传,因势利导,掀起农机购置热潮。全县现有各类农机具2.7万台,累计购置插秧机223台,联合收割机33台,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近两年争取市以上补贴资金1100万元,拉动农工投资4000余万元。四农场、唐海
镇两个场镇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县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60%,机收割达到8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河北省唐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周顺增
第四篇:强化土肥水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强化土肥水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省农业厅副厅长 李志纯
土壤、肥料和水既是农业生产要素,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现有土肥水资源,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不断挖掘土肥水资源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水平,这既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也是今后我省土肥水工作的努力方向。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建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在耕地管理上,要根据《农业法》和《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管理,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意见》和我厅与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以及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加快推进补充耕地、补划基本农田质量评定和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抓紧制定不同生态类型区的耕地质量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加大毁损耕地质量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内,做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在耕地质量建设上,要按照《湖南省耕地保养管理办法》,大力推进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重大项目,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机作业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中低产田类型,以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为中心,统筹考虑土、肥、水、种(即作物),有的放矢搞好项目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质量监督、技术培训、施工指导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切忌把田间工程当成一般的土建工程,确保改造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片。要大力推进耕地地
力提升行动,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为契机,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普及秸秆还田,实行深耕深松、水旱轮作,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促进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不断提高耕地内在质量,逐步实现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五个统一”,即:统一建设规划、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资金调度、统一竣工验收。
加强肥料管理与技术推广。在肥料管理上,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肥料登记管理的系列规章和我厅关于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坚持服务从优、管理从严,既要加强登记前的资料审核和现场考察把关,规范新型肥料试验示范,从源头上把住肥料市场准入关,又要强化登记后的质量监管,通过打假扶优,维护我省肥料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在肥料技术推广上,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田间肥效试验,筛选适合我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修正和完善农作物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为指导农民按方施肥、企业按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和示范县创建,积极探索整村、整乡、整县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模式,强化技术培训到户、配方肥推广到田,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率、入户率和到位率。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通过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教会广大农民掌握不同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减少肥料浪费,防止土壤酸化、养分失衡和水体富营养化,促进农民节本增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推进农田节水工作。我省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80%左右的降水在现有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无法利用,往往前期暴雨成灾,后期季节性干旱十分严重。受比较效益影响,全省农业用水占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农业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我省农
业生产的影响,充分吸取西南五省区特大干旱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加强调查研究与墒情监测,全面掌握全省各地的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大力推广集雨补灌、秸秆覆盖、节水灌溉、避旱种植等工程、农艺和生物节水措施,促进雨养农业与灌溉农业同步发展,把我省农田节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南县发改委 钟泽灵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及特点
1、以骨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形成了蔬菜、优质稻和生猪养殖为重点产业的生产格局。2009年6月底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110亩,早中稻播种面积达到81790亩,生猪出栏59247头.据全县7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2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平期内现金收入733.65元,比去年681.17元增加了52.48元,同比增长7.70%,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其中:转移性收入中的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现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人平15.2元增长为今年的人平40.35元,增加了25.15元,增长了1倍多;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家庭经营收入中增幅较大的是农业现金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
2、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架金桥。近几年来,我县把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对申请从事个体和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组织简化办证手续,并免收部分的规费。为引导农村经纪人做强做大,全县各地鼓励扶持发展高山蔬菜、蚕桑、瓜果、药材等当地优质产业,注重在打造特色农业、壮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依托优势产业,组建规范运作的农村经纪组织,并引导区域、行业经纪人按照“自愿组合、专业协作”的原则,组建经纪人协会、专业销售协会和产供销一体化协会,走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经纪人队伍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合作型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为全县的农产品流通架起了产销金桥,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纪组织131个,执业经纪人员1000多人。今年1—8月,全县经纪活动成交额2.37亿元。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3、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来,以乡村为单位,着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项目建设,全县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3万亩,优质水稻推广项目8万亩,标准化高山蔬菜示范区项目10万亩,无公害绿色瓜果食品基地项目6万亩。这些农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环境优势,以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领域。由广东客商投资300多万元在龙源坝镇的全南虹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蔬菜种植500多亩,辐射带动200多农户参与种植无公害蔬菜。
今年以来,共实施国家级农业投资项目4个,省市农业科技项目8个,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0多个。一至七月份,全县新增农业增加值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8%。
4、标准体系建设完备,树立了自有品牌。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效果明显,全面达标。
我县“国家级高山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是2005年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五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示范区规模已由2005年的600多亩发展到11250亩,示范农户达到3800多户,单产由2004年的每亩2300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每亩2619公斤,增长了13.9%。通过示范带动使全县蔬菜产业得到提升,85%的蔬菜销往珠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南农村经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我县“全南高山蔬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考核验收。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南县农业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如数量简单扩张问题、粗放生产问题、小农生产问题、综合产能问题等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极不协调。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主体数量减少素质低下。我县普教极为发达,全县上下非常重视普教教育,加之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好,家长往往全身心倾注于子女的教育上学。因此,我县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很少,再者这些回乡青年基本都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后又被转移出去,也就是说,我县近年来,农林牧渔业基本没有新增劳动力。我县农业种植业劳动者目前不仅年龄大、素质低,而且将后继无人。可以说年龄较青、文化较高的能转移的基本都已转移,留下来的基本是年龄大、能力差、素质低,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根本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很难适应新技术的推广。
二是产业化有待加强。大部分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三是市场供求信息不灵。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一些地方创办的龙头企业大多属于生产型和示范型企业,只能向农户提供一些良种、农资、技术、管理等产前、产中方面的服务,提供不了或很少提供产后服务。产品基本是随行就市,即使已经形成订单,但由于政策支持不够、签约合同不规范、合同履约率不高等原因,吃亏的仍然是农产品生产者。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他们就显得极为被动,缺乏抗风险能力,在一波又一波的涨跌大潮中,那些无市场分析能力的人也势必会被淘汰。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现代农业建设,核心是借助现代手段和方式方法促进生产发展,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实施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从改进、改善农业产业化要素形成的条件入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突出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并做强做大蔬菜、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以骨干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推进。按适度、适宜、相对集中的原则,抓好产业规划布局。促使产业布局合理,增效增值能力增强,产、加、销衔接完整,全面提高产业效益和水平。
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降低农民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经济主体,意味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可以告别了过去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形式,成为合作社里的产业工人。这样能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发展品牌农业。以农产品质量为中心,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农民。一要鼓励农民回乡创业。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立足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二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等进农村活动,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强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对专业农户、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加强科研及科技应用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以公共科技机构、企业研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全完善的科技体系。加强科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及示范、推广应用速度,使重点产业的科技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公职人员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培养、营销企业国际国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各级各类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养。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推进该项工程的实施,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化经营的长久机制问题。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建设,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更大实效,造福全县广大农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