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养老制度
原标题: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将于5月4日-6日在京召开
国际在线消息(实习记者 刘开义):4月2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举行新闻通报会,通报博览会筹备工作等情况。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陈日发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秘书长冯晓丽,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出席通报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由民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承办,将于5月4日-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同期举办“第三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届时政府主管部门和来自国际的政府部门管理者、专家学者将进一步从理论创新、政策创新角度探讨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听取国际经验介绍。“本届博览会将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企业展示养老服务理论实践发展成果的学习交流平台。”冯晓丽说在通报会上说,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政府部门推荐当地优秀的服务机构和品牌企业参展,将重点展示近年来在养老服务领域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携手推进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成果。深圳、四川、内蒙等省市由养老服务行业组织牵头组展,北京、广东、武汉、河北、海南等地区的民办品牌服务机构将以崭新的形象亮相博览会服务品牌展区,呈现出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业建设的良好态势。
据悉,本届展会将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团积极参展参会,与国内300多家专业单位研讨交流。来自芬兰社会福利部、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老人部、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皇家澳洲颐养服务(RDNS)、日本日医学馆等国外政府机构、知名学府、养老服务品牌企业的专家学者,将在博览会期间推介先进经验、服务模式及品牌展示,并与中国相关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养老服务国际合作品牌。
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全面展示了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的先进理念、服务管理技术和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二篇: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浅谈
日本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按照德国模式发展起来的,与德国不同的是,日本的养老金最早是对军人和官吏的抚恤制度,即恩给制度。真正以大众为适用对象的养老金制度是在1939年侵华战争期间出现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从事一些比较危险的行业,制定了《船员保险法》以及其后的《工人养老保险法》有学说认为,日本养老金制度最初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养老金制度将工人安抚在战备生产的矿井和军需工场中,另一方面是暂时应付由于庞大的军费支出而导致的财政危机。1944年,《工人养老保险法》更名为《厚生年金保险法》,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事务性职员,其中包括女性职员,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使厚生年金名存实亡。
为了保证养老金制度的长期稳定,公共养老金至少每五年就要根据人口结构或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次缴费率核算和相关制度的改革。事实上,日本自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85年的根本性改革和2004年的大改革。1985年的改革建立了日本统一的养老金体系 日本虽然在二战后实现了“全民皆年金”,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至此次改革前并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按受雇者、非受雇者、国营、私营等不同保险形式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制度。1985年日本制定了新的《年金修改法》,并于1986年4月开始在全国实施。进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实现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因此,日本政府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放在统一制度、减轻财政负担、稳定财源、消除差别上。
第一,设立基础养老金,实现统一国民养老金制度。第二,寻求养老金的支付水平与在职一代人收入水平的平衡,以缓解劳动力人口的负担。第三,确立妇女“年金权”,强制公司职工妻子参加养老保险。
日本1985 年对《国民年金法》进行大幅度修改,它的意义在于:对分立的保险制度进行整合,实行国民养老金的一元化管理;调整各个保险机构之间由于老年人所占比例不平衡而引起的负担比例的不平等,缩小制度之间在缴纳和支付标准之间的差距;使养老金支付水平与在职人员收入水平相对平衡,缓解第二、第三代人的负担;改革要求参加养老金保险者的配偶也必须加入“国民年金”保险,确立了妇女的“年金权”,保障她们老年后的经济基础。1985 年的改革确立了目前日本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此后日本的养老金改革也并没有停止。
2004年的改革保证了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1985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日本一直在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2004年恰逢日本每五年对养老金制度进行重新评估的年份,关于这次养老金改革的工作早在2003年已着手进行。根据政府、企业、个人的负担增大,代际间的不公平加重,养老金制度空洞化等情况,这次养老金改革的方向是抑制养老金支付额增长过快,引入国民养老金保费的强制征收等。改革的目标是要恢复国民对养老金制度的信任,打消人们对养老金制度是否可以持续的疑虑,维持经济活力,构筑稳定、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
第一,提高个人负担的“国民年金”保险费用,在当时每月13600日元的基础上,从2005年4月开始每年提高230日元,直至2017年达到16900日元。以后将固定在这个水平上,不再提高。
第二,到2009年,将“国民年金”(基础年金)中国家负担的部分由现在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
第三,对现在实行的“厚生年金”保险费率进行调整,从2004年10月起在当时13.85%的基础上,每年提高0.354%,逐渐提高到2017年的18.3%。企业和个人各负担一半。2017年以后不再提高保险费率,永久固定在这个水平上。
改革后的养老金制度提高了“国民年金”保险费用和“厚生年金”的保险费率,看起来是增加了投保人的负担,但实际上是抑制了保险费用的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在2017年以前分阶段提高保险费率,增加了养老金制度的稳定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人们对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同时,这种做法还减轻了养老金制度改革上的政治风险,有利于稳定养老金财政。
当前,日本养老保险金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国民养老金,日本法律规定凡处于法定年龄段的国民均须加入国民养老金;二是与收入关联的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在参加国民养老金的基础上,企业雇员和公务员等依据身份不同分别加入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三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养老金和商业,企业与个人可自由选择加入,属于私人养老金。强制性的国民养老金
日本政府在1961年建立了基础养老金(也称国民养老金、国民年金)制度,规定20岁以上的国民都有义务加入基础养老金,做到国民都能够享有养老金。国民养老金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也是覆盖范围最大的公共养老保障制度。在日本居住的所有年龄在20~60岁的居民(包括外国人)都必须加入国民养老金。国民养老金参保人分为三类: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等自营业者被称为第一类参与人,其缴费实行定额制;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的参与人被称为第二类参与人,其费实现定率制,由相关部门每月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第二类参与人的被抚养配偶被称为第三类参与人,其保险费从其配偶的工资中一并扣除。凡入保25年以上,且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均可领取国民养老保险金。政府主导的雇员养老金计划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日本政府又在国民养老金的基础上设立了以企业在职人员为对象的厚生养老金和以公务员为对象的共济养老金。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也被称为雇员养老金。厚生养老金保险的对象是正式雇员在5人以上企业单位的雇员,是一种政府强制、受益与收入挂钩的养老计划。加入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的同时,也就自动加入了国民养老金。厚生养老金的保险缴费,按参与人的月标准工资和奖金乘上保险费率来计算,由企业和雇员各负担50%。公共和私人部门雇员及其家属是通过向厚生养老金及共济养老金的强制性交费来参加国民养老金,而不是直接向国民养老金缴纳。企业雇员参与私人养老金
私人养老金主要包括国民养老金、厚生养老金基金、合格退休养老金等养老计划,私人养老金都享有一定的政府税收优惠。国民养老金基金制度于 1969年开始筹划,以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等自营业主为对象;退休离职津贴制度将津贴额与工作年限和收入相联系,由雇主公司在雇员退休离职时一次性支付(通常相当于38个月的收入)。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从一次性支出的退休离职津贴计划转向养老金支出性质的养老金计划。2013年国民养老基金的对象的年龄进一步扩大到已满60周未满65岁的老年人。按照日本法律,厚生养老金基金主要面向500人以上的大企业职工,合格退休养老金则面向中小企业雇员。2000年以来,缴费确定型、收益确定型和个人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在日本得到了发展。
总体来看,公共养老金在日本养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政府强制性的养老计划。首先,它由政府强制公民加入,并由政府统一管理运营;其次,日本中央政府不仅负担国民养老金全部的行政管理费用,还负担全部养老金支出的1/2,中央政府还提供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的全部行政管理费用;再次,公共养老金都是现收现付制和收益确定型计划,即用当前参保人的缴费来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退休金给付水平由参保年限和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等因素决定。
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自建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改革,这是因为制度的建设总是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变化。日本的养老金制度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少子化和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财政困难
日本目前已是世界发达国家中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国家。老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已经使养老金财政日益困难。日本的总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减少,导致年轻人群体大幅度减少,承担老年人生活的担子日益加重。如果不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若干年后整个养老金制度将陷于瘫痪,无法维持下去。另一方面,日本新生儿数量不断减少,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下降。老年人增多和年轻人的减少,一方面意味着国家财政将日益紧张,另一方面意味着今后年轻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却得不到更多的回报。领取养老金的人在增加,保险费剧增,代际间负担义务不平衡。保险费滞纳问题严重,国民养老金空洞化
由于人口结构变化而引起的日本养老金体系中的代际不公,使很多日本人丧失了对养老金制度的信任,他们或拒绝加入“国民年金”或滞纳保险费。日本社会保险厅发表的统计表明,2005年“国民年金”的缴费率停留在67.1%,而在1990年缴费率还维持在85%左右。滞纳或者拒纳保险费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将来拿不到养老金或只能拿到最低限额养老金人数的绝对增加,相当一部分人将自动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支撑当代老年人养老经济负担的基础出现了倾斜。“国民年金”空洞化是日本政府较长时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解决国民对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增加人们对养老金制度的信心
代际间付出与回报的不公,社会保险厅的违规操作,政治家和官僚们滞纳养老金保险费,养老金窗口服务的不亲切、不热情等,都导致人们对日本养老金制度丧失了信心。由于日本国民加入的养老金种类繁多,因此一个人可能拥有多个养老金账号。在1997年1月开始实施基础年金账号制度过程中,因为姓名读音、住址变更、婚姻状况改变等原因,有些人的养老金账号没有统一起来。最近发现,竟有5000万份记录资料不知道属于谁,在社会保险厅无法查证。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有许多人没有或者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养老金,人们更加失去了对养老金制度的信心。如何彻底消除人们对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是日本政府长期的课题。
回过头来看,日本实施全民覆盖的“国民皆年金”制度已逾半个世纪(1961年投入实施),虽然支取年龄从61岁推迟到65岁,但未出现大的问题,基本保障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如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国民的生老病死的另一个重要保险——医保(即“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早在制定之初的1938年,便率先以农山渔村的居民为保险对象,1958年对象范围扩大至不从属于政府官厅或企业的无保障人群,最终在1961年实现了全民覆盖(所谓“国民皆保险”制度)一样,“国民皆年金”制度也是从“低端”起步,逐渐完善成全民覆盖的退休金福利制度。这种“从下至上”,而不是“从上至下”的制度设计,有效地避免了社会贫困,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亦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范本。
朱光明. 日本公务员制度改革述评 吕学静.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
王 伟
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评析 刘柠
日本的养老金制度
第三篇: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来源:中国养老金网 日期: 2010-11-02 日本从1942年开始推行养老保险制度,1961年建立了基础养老金(也称国民养老金)制度,规定20岁以上的国民都有义务加入基础养老金,日本从此实现了“全民皆有养老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日本又在国民养老金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企业薪职人员为对象的厚生养老金和以公务员为对象的共济养老金。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国民养老金和厚生养老金保险费的征收是强制性的,国民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于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国家财政预算,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的资金由个人和企业对半分担,国民养老金和厚生养老金采用“后代人扶养前代人”的社会保险方式,由国家统一管理,所以又称为公共养老金。
养老金的支付除了基础部分之外,还要考虑物价和工资的增长。也就是说,在养老金支付额中还包括随工资上升而增加的“工资滑动”部分和随物价上涨而上浮的“物价滑动”部分。目前,一对老年夫妇只要他们在退休前缴足了公共养老金保险费,就能每月领到金额为23万日元养老金,相当于在职人员平均实际月收入的80%。在有自己住宅的前提下,生活费、衣着费、医疗费、交通费以及通信费和娱乐费都能得到基本保证。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尤其是泡沫经济破裂以来,由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失业者迅速增加,在职人员收入减少,而且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少子化”和“高龄化”以超过预料的速度发展。缴保险费的人及其所缴的保险费额在不断减少,而依靠养老金生活的人却在迅速增加。据厚生省的估计,1999年在职人员缴纳的保险费在其工资收入中所占比率需由去年的17.35%提高到19.5%,以后每5年要再提高5%,到2025年人口高龄化进入高峰时将达到34.3%。保险费在工资收入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不仅将挫伤在职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必将扼杀经济再生的活力。因此,改革现行的以“后代人扶养前代人”为特征的养老金制度,降低保险费收费标准已成为日本在职人员的共同呼声。
经过长期的缴烈争论,日本厚生省已经制定了《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方方面面的人士和机构也提出了各种改革设想。综合起来,比较一致的有以下几点:1. 增加财政对国民养老金的投入。先将财政承担的国民养老金比例由现行的1/3提高到2/3,将来逐步实现财政全额承担。这样,不仅能减轻因保险费不断增加而给在职人员带来的经济压力,而且也有助于消除种种不公平感,从而避免国民养老金日益走向“空心化”。财政用于国民养老金的支出可通过提高消费或其他税种填补。
2. 控制养老金的支付额。为此,拟将养老金开始支付的年龄统一定为65岁;养老金支付额不再随平均工资的增加而上浮,但随物价上涨而增加;仍在工作的65岁到70岁老人,其收入如果超过平均工资,不仅不对其支付养老金,还要让其继续缴纳保险费。
3. 开拓“积累式”新型养老金业务,将现行“后代人扶养前代人”的“义务式”厚生养老金改为以“自我努力”和“自我负责”为前提的“积累式”。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作者:张久松发布时间:2008-07-07 11:22:15 随着经济、医疗和社会的发展,综观世界,人口老年化已成为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日本面临人口老年化的问题。为此,日本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多层次、多部门、多基础的特点,比较复杂。养老金制度属于公共年金范畴,是一种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日本养老金的经费由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除了养老金制度外,日本还有老年福利年金,领取这种年金者不需要交纳保险费,年金额为18万日元,月金额为1.5万日元。这种福利金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所以,有严格的收入限制,如6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876万日元,才可领取。二战结束时的日本经济处于混乱状态。急剧的通货膨胀,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愈加贫困,支付保险费也愈加困难。随着养老保险积累金的贬值,未来年金给付的财源也面临严重问题。因而,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很低,覆盖面也很小,其功能十分有限。50年代初期,随着日本经济的全面恢复,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要求,为了重建厚生养老保险制度,1954年,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颁布了《厚生年金法(新法)》。把过去只是报酬比例制的养老金,改为定额部分加报酬比例部分的双层次的养老金。养老金给付的开始年龄,也由55岁分阶段地提高到60岁。此外,为了避免保险费负担的急剧增加,还设定了比平均保险费还低的保险费率。此次改革,奠定了日本现行厚生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体系。1959年颁布《国民年金法》,1985年建立双层养老保险制度,即第一层次覆盖所有公民的国民年金制度(又称基础年金),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参加。第二层次是与就业收入相关联的雇员年金制度,按照加入者职业的不同又可称为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其中5人以上私营企业
职工的年金称为厚生年金;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公营企业职工、农林鱼团体雇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工各有专门的年金,统称为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领取者的待遇由统一标准的基础年金部分和与收入关联的报酬年金部分组成。因此,加入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这两种年金的职工自然加入国民年金,其基础年金部分实际上就是国民年金,报酬年金部分则按照加入者保险费缴纳的多寡来决定保险金数
额。国民年金的资金来源于从雇员年金缴费中转出的部分和政府的补助,其中政府的补助约占国民年金开支的三分之一,主要来自财税收入。雇员年金的资金来源于雇员和雇主(或政府)的缴费。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而相应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对我国养老保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大幅修改养老保险制度 2004年05月13日11:10 云南日报
日本“养老保险金改革相关法案”在经过朝野一番激烈较量并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后,于11日在国会众议院获得通过。然而,由于该法案的重点在于逐步提高养老保险费,并逐年
减少养老保险金的支付额,因此遭到了广大日本国民的强烈反对。失去国民信任的日本养老
保险制度今后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非常复杂,分别由“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公务员共济年
金”等几个方面组成。这些养老保险金的保险费也由不同方面分别交纳。“国民年金”主要
由个体工商户、农民、自由职业者等零散人员加入。目前,每位被保险者每月交纳1.33万日
元。“厚生年金”是由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的养老保险。“公务员共济年金”是由公务员参
加的养老保险。这两种养老保险的保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交纳,总额为职工工资的13.8%,双方各交一半,从工资中直接扣除。另外,日本政府每年还从财政预算中拨出资金,构成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一部分。目前,日本政府每年负担的金额约为6万亿日元。
在领取养老金时,参加“国民年金”的被保险者每人每月领取6.6万日元。加入“厚生
年金”和“公务员共济年金”的,原则是根据每人交纳保费的多寡来领取保险金。目前,平
均每人每月为23.3万日元,相当于目前日本职工平均实得工资的59.3%。
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社会负担越来
越重。因此,日本各方面都担心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今后难以为继。为了解决老有所养的问
题,减轻国民对未来的担忧,日本政府决定修改“养老保险相关法案”,通过加大政府财政
拨款、提高被保险者必须交纳的养老保险金额、减少养老保险金的支付额等措施,努力确保
养老保险的“财源”,稳定养老保险体系。
这次通过的法案规定,将从2004年10月开始逐年提高被保险者养老保险费,到2017财年,将“厚生年金”和“公务员共济年金”的保险费提高到占职工工资的18.3%,并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为此,每位年收入为800万日元的职工平均每年要比现在多支付18.88万日元的保险费。“国民年金”的保险费将从现在的每月1.33万日元逐年提高到2017财年的1.69万
日元。与此同时,向被保险者支付的保险金额将被逐年降低,“厚生年金”和“公务员共济
年金”的支付额将从现在相当于职工平均实得收入的59.3%逐年降低到2023财年的50.2%。
养老保险制度是日本法律规定的一种强制性制度。但是,许多日本年轻人对将来能否拿
到养老金十分悲观,因此拒绝交纳养老保险费。根据日本政府有关方面的统计,在“国民年
金”中,有37%的人没有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交纳保险费,这成了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不
稳定因素,并很有可能动摇养老保险制度的根基。
为了解决部分人拒交保险费的问题,日本政府已经决定采取查封银行存款、冻结个人资
产等非常手段,强迫被保险人交纳养老保险费。然而,最近却相继传出日本政府7名高官以及
多名在野党领导人和国会议员没有交纳养老保险费的丑闻,最后导致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
和民主党最高负责人菅直人被迫引咎辞职。这一事件无疑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形象,加大了征
收养老保险费的难度。
第四篇:日本怎么开发养老地产的
日本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多为政府补贴,民营公司开发。只要符合政府规定,就补助该建筑建设费的十分之一及改造费的三分之一,还可享受税收优惠。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先于中国2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在老年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同样,日本的养老地产也十分突出。
如果说台湾的养老地产多是由医疗机构主导的集中式老年人社区,那日本却恰恰相反。不仅如此,日本的老人住宅多为独栋存在,未形成规模化的小区。究其原因,台湾走的是美国式养老道路(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而日本却和北欧国家一样,注重老年人生活的常态化及其独立性的保持。
在老龄化越发严重的中国,我们的养老地产却多为旅游项目改造,重硬件轻服务。专家认为,在结合中国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将尊重老年人的生活及保持其生活常态化的观念融入其中,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规定——老人住宅要无障碍,至少25平方米大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先于中国2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在老年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同样,日本的养老地产也十分突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的“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并于2011年在《老年人居住法》中增加了相关规定。
所谓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日本国土交通省是如此定义的:“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是与护理、医疗机构合作,给老年人提供安心服务的无障碍结构性住房。”它是如今日本政府、社会团体、房地产公司共同推进的养老项目,浓缩了日本人对于老人住宅的所有观念,在很多方面都有硬性规定和完善配备,譬如室内专有面积应达到25平方米,各居所里应有浴室、厨房、厕所,以及房间必须有足够的宽度以便轮椅通过,厕所及走廊等地必须设置扶手、地面不能有高低之差等。而在服务方面,则规定了至少白天必须有二级以上的护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在该建筑中坐班,每日必须确认居住在该建筑中的老年人的安全,在老年人有需求时,必须倾听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生活上的烦恼。
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不同,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如一般的租赁房屋一样,老人可以单独出门、无门禁、无会客时间上的限制,而所享有的服务也可根据个人不同进行添加(收取相应费用)。这些自选的服务包括提供饮食、上门医疗、照顾生活各方面等。不仅如此,多数的”服务型高龄住宅“的同一栋楼里都会有居家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诊所等设施。
租金——月租约3800元人民币,比普通房屋贵
除了上述几种模式外,日本政府还鼓励老年人对自己的房屋进行改造,让其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据记者了解,改造一栋房屋所需费用高达1500万日元(约合90万人民币),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负担的。日本同志社大学社会学部的渡边武达教授告诉南都记者,他做了40年的大学教师,妻子做了30多年的公务员,家里才拿得出这笔钱。
若是像一般家庭那样,丈夫是公司职员,妻子是家庭主妇,基本是拿不出这笔改造费的,所以日本老人基本以租住服务型高龄者住宅为主,因为房租相对合理,7万日元(约合4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占70%左右,均价为62828日元(约合3800元人民币)。根据日本全国租赁管理商业协会统计,2014年3月日本全国1LD K(一室一厅一厨的单身小公寓)平均租金是46286日元(约合2800元人民币),即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租金是一般房屋的1.4倍不到。根据去年7月日本发布的”关于自费养老院·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实态调查研究“来看,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平均入住率达到78.2%。不过,日本高龄者住宅研究所的志垣智子研究员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在该制度开始之初,登录的住宅数大幅增长,但今年3月开始有增速放缓的趋势。
究其原因,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有以下两个缺点。其一,选择入住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大多数人是因为无法住进特别养护老人院,才选择该住宅,也就是说入住该住宅的老年人需要护理的居多,对于该类型的住宅的护理功能要求过高。其二,与地方政府的相关机构联系不足,出现了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运营——政府补贴民间建,只租不售
截至2014年3月末,日本政府登录在案的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共4553件,登录住户数为146476户,其中,东京都、大阪府、北海道的占全国的22.6%。而对此进行开发的多是民营资本公司,占到总数的83%。这和由医疗机构主导开发的台湾截然不同。据悉,医疗机构主导的养老地产在日本所占的比例不过14%。日本政府为了推进该住宅的建设,对服务型高龄者住宅有着相应的补 助 政 策。只 要 符 合 日 本 政 府 的 规定,就补助该建筑建设费的十分之一及改修费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日本政府对建造该种住宅的企业所得税·法人税、固定资产税、不动产取得税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免。由于其建设费或改造费等都得到政府资助,因此也限定了这种高龄者住宅不能用于出售盈利,而只能出租。一方面是老人住宅的成本较高,一方面是出租收益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如何去经营养老地产是各民间公司的课题,长期经营住房借贷项目的日本希诺建集团对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就是将该公司空置的旧房屋,改造成”服务型高龄者住宅“后,再以便宜的价格租给老年人,提高房屋使用率。现在该公司还在积极推进”服务型高龄者住宅“的建设,在东京的板桥区已经取得另一个空置的住宅。在谈到护理相关事业的前景时,该公司篠原社长今年4月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始的时候是花了不少成本,但是这一期的入住率增加,我相信(今年)最终会有利润的。“ 专家建议——理想的中国式养老地产三种模式
日本的老人住宅有其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多为独栋式的房屋,未形成小区规模。在日本新瀉大学取得工科博士学位的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文洁曾参与制定中国《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他告诉南都记者,这其实跟日本政府对于老人住宅的一个核心观念有关,那就是让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保持一个常态化,周围有不同年龄层的人群。
不仅如此,日本还有较完善的护理制度,”维护老人的自立与尊严也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林文洁表示,这具体表现在尽可能让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日本的护理人员会帮助老年人行走,尽量不使用轮椅,但在中国轮椅通行往往成为一个卖点。
林文洁认为,日本对于老人住宅的核心观念值得学习,让老年人居住在一个有着不同年龄层的小区,保持他们原有的生活状态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国大部分的老人住宅都是集中式的住宅小区,生活环境里见到的都是老年人。如今,中国的家庭观念发生改变,子女不与老人共住,却也不想离老人太远。
根据林文洁的研究,子女与老人居住在步行10分钟以内的距离是最好的。因此,一个小区里散落几栋老人住宅或是一栋楼里的几个单元做成老人住宅的形式是最为理想的。不过,林文洁也认为,国内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分散式的管理无法高效率地提供服务。此外,在国家没有相应政策辅助的情况下,此种操作方式的成本较高,回收时间长,投资风险较大,开发商不愿去做这个项目。所以林文洁认为理想中的中国养老地产应该有三种模式:
◎面向高收入人群:养老社区是理想的,因为其服务相对完善,但价格也更高。◎对于大量中等收入群体:建议在居住区中配建适量老人住宅、老年公寓。同时可根据社区规模配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型养老院,以实现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可持续居住。
◎对于低收入老年人:应当在政府保障性住房中配建适量的老人住宅或公寓。当然,以上三种模式都需要高规格的服务,所以,培养专业护理型人才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第五篇: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作者:张久松发布时间:2008-07-07 11:22:1
5随着经济、医疗和社会的发展,综观世界,人口老年化已成为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日本面临人口老年化的问题。为此,日本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多层次、多部门、多基础的特点,比较复杂。养老金制度属于公共年金范畴,是一种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日本养老金的经费由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除了养老金制度外,日本还有老年福利年金,领取这种年金者不需要交纳保险费,年金额为18万日元,月金额为1.5万日元。这种福利金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所以,有严格的收入限制,如6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876万日元,才可领取。
二战结束时的日本经济处于混乱状态。急剧的通货膨胀,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愈加贫困,支付保险费也愈加困难。随着养老保险积累金的贬值,未来年金给付的财源也面临严重问题。因而,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很低,覆盖面也很小,其功能十分有限。50年代初期,随着日本经济的全面恢复,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要求,为了重建厚生养老保险制度,1954年,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颁布了《厚生年金法(新法)》。把过去只是报酬比例制的养老金,改为定额部分加报酬比例部分的双层次的养老金。养老金给付的开始年龄,也由55岁分阶段地提高到60岁。此外,为了避免保险费负担的急剧增加,还设定了比平均保险费还低的保险费率。此次改革,奠定了日本现行厚生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体系。
1959年颁布《国民年金法》,1985年建立双层养老保险制度,即第一层次覆盖所有公民的国民年金制度(又称基础年金),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参加。第二层次是与就业收入相关联的雇员年金制度,按照加入者职业的不同又可称为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其中5人以上私营企业职工的年金称为厚生年金;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公营企业职工、农林鱼团体雇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工各有专门的年金,统称为共济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领取者的待遇由统一标准的基础年金部分和与收入关联的报酬年金部分组成。因此,加入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这两种年金的职工自然加入国民年金,其基础年金部分实际上就是国民年金,报酬年金部分则按照加入者保险费缴纳的多寡来决定保险金数额。
国民年金的资金来源于从雇员年金缴费中转出的部分和政府的补助,其中政府的补助约占国民年金开支的三分之一,主要来自财税收入。雇员年金的资金来源于雇员和雇主(或政府)的缴费。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而相应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对我国养老保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