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丽。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用硬笔写楷书,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7-9年级在用硬笔熟练地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用毛笔临摹名字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总之,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第一学段是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关键期,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学段的识字量非常大,写字有助于学生巩固已经学会的生字,是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的好方法。
《棉花姑娘》(一年级下册)写字教学片段:在本节课结束前5分钟,教师出示“请”“帮”二字:
师:“请”和“帮”在咱们生活中多重要啊,下面我们就要学着来写一写。这2个字笔画比较多,有没有信心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
指导书写“请”字。
师:先看“请”字,是什么结构的?左右结构的字要做到“左窄右
宽”,“请”字右上部分的笔顺比较容易写错,看老师写。
指导书写“帮”字。
师:“帮”是什么结构?上半部分又有左右两个部分,写的时候这3个部件要挨得稍紧一些。(师范写)上半部分左边这的三横,笔顺和“请”不一样,应该是横横横撇。上半部分的右边是一个右双耳,这个笔画共有2笔,先写横撇弯勾,再写一竖,下面这个“巾”字的一竖是在竖中线上。
师:请小朋友们把“请”字和“帮”字各写两个。写得快的同学写好这2个字后可以尝试在书本旁边用“请和帮”这2个字写一个句子;写得不够快的同学,写好这2个字后可以用“请和帮”说一个句子,说给自己听。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精心选择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两个字“请”“帮”,这样的写字指导既和课文内容相关,又突出难写字的指导,同时,这两个字也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指导时很细腻,做得很扎实,长期坚持,学生的书写习惯自然会好。
《识字七》(一年级下册)写字教学片段:在本节课结束前8分钟,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本P.115要求写的6个字:短、对、冷、淡、热、情,说一说发现什么规律?
生:5个左右结构,1个上下结构。
师:你发现了它们的结构不同。
生:“淡”右边的两个“火”写法不一样。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生:“冷”的最后一点不要忘记。
师:看老师写上下结构“热”,下面的四点要写漂亮。左右结构的5个字你们挑选一个我来写。(教师板书)
学生练习,每个字描一个,写二个。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学生作业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写字练习很自主。一年级下册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发现写字要领,这样学生更有成功感。教师根据本课要求写6个字的特点:1个上下结构,5个左右结构,各重点指导一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难点处给予点拨、示范,突破难点。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自我评价、集体展评,提高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在落实写字任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难写的字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提高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就一节语文课的学习进程看,教师一般喜欢把写字安排在课结束前的5-8分钟里,这样不会中断
师生的阅读情境。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课文都这样安排,写字可以安排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只要结合得巧妙即可。一般建议在第一学段的语文课中,每节课能安排5分钟以上的写字时间,一次抄写生字遍数不宜太多,一般在3个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第二篇: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识字,只有识字的基础打好了,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接触过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历历在目,但是把这些相关的识字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新课程改革已经例行多年,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但是从识字教学现状看,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很多学生能够用创编儿歌的方法识记汉字,表面看来识字效率在逐步提高,实际上缺少科学的依据,这种识字方法只是对汉字的字形有了初步认识,缺乏对汉字的音和义的识记。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是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本身也蕴涵着无尽的文化学宝藏。识字教学既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文字工具的功能,也追求着传承祖国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文化意识,积淀文化知识的目的。
要实现识字教学的科学化,一方面要对识字教学有科学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以科学的汉字学理论为指导才能巩固学生学过的汉字,并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形规律,提高识字能力。因此识字教学必须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入手,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还原应该属于识字教学的“文化”。
识字教学走向科学化,还要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它要不断打破经验性教学的陈规,使识字教学的每一个程序都有科学的依据。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都要遵循汉字构形与运用的规律,遵循儿童学习汉字的心理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自觉运用汉字学的基础理论来指导汉字的识字教学,这一科学观念目前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识字教学的改革中日益显示出了它的巨大作用。
一、教师要具备汉字学理论知识——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识字教学是在小学低年级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汉字数量多,形体繁,要让儿童在短期内掌握足够使用的汉字,并非易事,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识字教学及其研究是低水平或低层次的。汉字的构形是有规律的,适当地利用汉字的构形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能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目前,文字学界对汉字的构形规律有很多深入的研究,社会上广泛应用的还是传统文字学的“六书”理论。“六书”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的汉字学家许慎最早在《说文解字·叙》中为六书下了定义:“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这表明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的,正所谓汉字字字有理。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不难看出也是按照六书的理论编写的。教材运用直观的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让学生见形知义,牢记于心,把他们从繁重的机械抄写、识记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小学语文老师不同于汉字学专家,能了解一些汉字学知识,懂得一些汉字字理,确实对识字教学大有益处。如果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汉字学知识,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就会有新的突破。
二、帮助学生理解字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低年级语文学期总课时量少了,课文数量却多了,课文篇幅也长了,识字量更是增加了不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为了赶进度或挤出时间进行“阅读感悟”,生字教学像是走过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或干脆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后机械抄写,久而久之导致识字效益下降,学生造句、作文错别字连篇。语文老师怨声载道,却不知因为自己忽视识字教学导致而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抽出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字理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语文课会变得生动。
汉字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字,对于一个汉字来说,它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看到图像太阳,就可以联想的汉字日,也就自然地理解了日的本义。建立了音形义的联系,学习汉字也就变成了一件趣事。再如:和日有关的生字晴、暖、旦、明„„不用一一细细解释,大家也都能理解字的意义了。汉字的构成就像树状图,枝枝相连。我们在教学中掌握了这一规律,在教学中逐步渗透给每一个孩子,那么学习生字也就不会是简单的笔画的堆积,枯燥量化的记忆。每一个汉字,就是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结构,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识字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文化传授的过程。而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在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将字理教授给学生,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掌握字理,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在近几年的识字教学实践中,培养孩子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识字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秋天,第一课是《秋天到》课文中有一句“秋收忙”,“收”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对于学过的反文旁的生字学生总数出现错误,我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课上我特别强调了“反文旁”是由“攴 ”(pō)字变化而来。从“攴”字的构字部件来看,可看到手形“又”,上面的竖横表示手里拿的某种劳动工具,“攴”字的意思是手拿工具做事、劳动。因此“反文旁”与做事、行为等有关,如“做”、“改”、“牧”和今天学的“收”。接着,我又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温习了和“手”有关的几个部件,如“扌”、“又”;在学习《火红的枫叶》一课时对寻找的寻字做了补充和手有关的还有“寸”。我想通过这样的讨论、讲解,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一定会加深对带有“反文旁”“提手旁”字的理解,体会到汉字的奇妙之处。
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指导学生字理识字,把一个个让人看起来只是简单笔画的堆积组合,让人记得头昏脑胀的方块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提高了识字效率。
四、掌握字理,追溯本源,弥补认知缺憾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规律,初步了解了基本字的构字规律。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对某一类字的理解产生了质疑。还是二年级《秋天地》一课中提到“天转凉,风变爽”在理解这句意思的时候学生提出了有关两点水旁和三点水旁的字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对两点水的字和三点水的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三点水旁的字和水有关系,江、河、湖、海、潮、湿等;两点水旁的字大多数都和温度联系在一起,冷、凉、冰、冻等;还有一些两点水旁的字冲、准、减、决,和温度没有关系怎么回事?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识字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冫”读音bīnɡ,古时候表示冰,因此冷、凉、冰、冻等都和冰冻有关系;冲、净、减、决都和水有关,原本是氵旁,后改为冫。如决本写作決,氵为形,夬guài为声兼表意,表示与分开的意义有关。决的本义表示打开口子,疏导水流。
一年级下册主题单元雨主体课文《美丽的彩虹》教学中,“虹”字的识记方法,学生用很多识记方法,但是都与“虹”本义没有关系我给孩子们解释了“虹”字的虫字旁的由来。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此时,学生个个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相信学生再也不会把“彩虹”的“虹”的虫字旁写成绞丝旁了。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诸如学生不了解“王字旁”原本表示与玉有关,也叫“斜玉旁”;四点底表示火,如“热、煎”,还可以表示尾巴,如“熊、燕”。太多的“不了解”给我们的识字教学留下了许多缺憾,我们很有必要在识字教学中更多的把这些知识告诉给学生,使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再有缺憾。识字教学中掌握字理追溯本源,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很好的做到有效识字教学,弥补了识字教学中的缺憾。
也许正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才造成了汉字“难学、难记、难认”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字理识字教学法是提高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的良策。但是还有一些老师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只是把识字教学只是当作一件苦差事来做,学生只能把识字当作一件乏味的事情来完成,全然享受不到其中的乐趣,更谈不上感受汉字的魅力、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依据规律而行则兴,违逆规律而为则衰。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因此,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来看,字理教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小学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主要可以归纳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这两种。而这两种教学思想的区别就在于对完成识字和发展语言两项任务的侧重点不同。集中识字强调汉字规律,主张在识字过程中发展儿童的语言;分散识字强调语言规律,主张在发展语言过程中识字。总观全局,以上诸种识字教学方法各有优势,但也有自己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基本上能够掌握见到木字旁的字就会想到和植物有关;见到走之旁字头的字就会想到与走、跑有关系„„这就是我们的汉字。
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让我们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真正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越走越好。
第三篇:汉字与识字教学
选择这个话题原因是暑假期间有个很火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有三十二只参赛队伍,获得冠亚军的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白岩森调侃说:“原先以为自己的英语学得不好,汉语还不错,看了汉字听写大会,才知道自己的汉语也学得不怎么样。”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很多词,别说写了,听都没听过。真的很佩服这群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参赛队伍是银川代表队,白银种田中学——唯一的一所乡级中学,勤奋的孩子,朴实的校长。跟她们同台竞技的大多是省市重点中学,有的甚至是国家级重点中学,比如北京101中学。安徽的合肥五十五中学表现也不错,进入了半决赛。可以说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一股学习汉字热。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是当今世界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国人的文化的根基,中国人的自豪。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千年前的半坡文化,那些陶器上的刻画。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仓颉造字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这样的记载,源于八卦说,郭沫若先生认为文字是语言的表象。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它决不是一人一时的产物。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记载了毛公衷心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1965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建成,稀世瑰宝毛公鼎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换的展品。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鼎通体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馆。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并一直存于国家博物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楷体字是现在广泛应用的印刷体,小学语文的课文,生字都使用楷体字印刷,它最接近手写体,可以用作生字书写楷模。
从1952年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是收集在群众中流行的简体字进行研究,到1955年文改会就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年公务员批准了《汉字简化方案》。
规范的简化汉字公布以后,大大激发了劳动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汉字的热情。周恩来同志在1958年政协会议上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时说:“方案公布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对初学文字的儿童和成人的确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
随着祖国各项事业不断的发展,社会用字又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1981年,为适应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需要,中国发布了《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2312-80。
现在的信息社会汉字的规范更是一个社会管理者重要责任。比如枞阳的欧山镇
汉字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总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识字类课堂的关键问题
一、“想识、愿识”——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要使识字教学得以有效的进行,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关键。因此教室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识、愿识的问题。
我们可以一下几个方面着眼。
1、让识字教学拥有生活化的的真实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由此可见,倘若我们将识字教学寓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构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堂,那么学生必然会有浓厚的识字兴趣。
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真实生活的识字,即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识字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巧设“拟生活”的真实进行识字。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做到“拟生活”的真实。
2、激发无意注意,乐于识字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无意记忆占据着优势。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考虑适当采用通过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是:在校园里可以关注让学生关注同学的名字,这是一个很好的识字契机。在生活中让学生用眼睛去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识字的数量与日俱增。如街头的标牌、广告,村头的墙报告示。家中的日用品的名称、商标,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等等。
3、识字教学课堂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他们乐于游戏和活动,厌倦单一的重复的说教。
4、让教师的语言成为识字课上跳动的音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锤炼教学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尽量做到拥有新奇的导语,巧妙睿智的点拨语和情真实意的评价语。
二、获得“四会”——使识字落到实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掌握它们。因此识字教学教师让学生在每一个字学习中达到“四会”,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所谓汉字学习中的“四会”是指:会认即认清字形,会读即读准字音,会讲即讲解、分析字形结构及其意义,会用即会在阅读、说话、写话中使用。要使“四会”的能力落到实处,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还要做到几个结合,字形义相结合,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认字与写字相结合,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落实“四会”教学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深刻有效的第一次记忆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平常的认知,学生对于第一次进入记忆的事物总是有着深刻的印象。正所谓“先入为主”。倘若第一次记忆是正确的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倘若是错误的记忆,就会花很多的精力去纠正和弥补它。
2、多层次、有梯度地进行识字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常常是记得快但是回生也快,已混淆也是常有的现象,所以识字要经常进行复习巩固。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积累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分析字形,进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用方法外,要大力提倡学生自创识字方法。
4、坚持课内外结合
识字要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一是课外。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几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式: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革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基本字组字,如“禾-火-秋”“门-口-问”,会意字、反义词归类等也常采用。总之,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大多成串地学习,因此便于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够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为了使基本字带字顺利进行,在识字起始阶段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识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三、注音识字
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儿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是“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实验表明,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认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字。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四、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方法。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
五、字理识字
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第四篇:《汉字文化常识与识字教学》作业要求
《汉字文化常识与识字教学》作业要求
一、学习《汉字文化常识与识字教学》课程的所思所感,字数800—1200字,A4纸,正反面写作,一页即可。首行标题居中,第二行居中写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请按格式书写,否则卷面分。
二、以下面的课文(只选一个)为教学内容,结合所学的识字教学方法,设计教案和ppt。要求:首行标题居中;第二行居中写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第三行为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教时安排(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包括引言、阐述、分析、推导、总结等)作业布置(设计思考题、讨论题)和板书。请按格式书写,否则卷面分,不得抄袭。
(一)课文
1.2016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第四课
2.2016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第一课
教案模板
标题(二号宋体加黑)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三号宋体)
教材分析:(标题三号宋体加黑,正文三号宋体,不加黑)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时安排: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板书:
第五篇:学习《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学习《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通过学习《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这门课,我懂得了要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就必须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强化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强化对实践的学习。要培育学生选择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遵循了以下四个原则:引导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和层次性原则。专家的讲座令我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