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写作方法论[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8:3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用写作方法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用写作方法论》。

第一篇:实用写作方法论

实用写作遵循着一切文章共同的写作规律,但在采集——运思——行文——修改的基本写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内容,如动机问题、调查采集材料问题、验证并梳理材料问题、研究并处理材料问题等等。面对这些命题该如何解决,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具体内容。

一、需要与动机的转换

写作动机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动

力,写作动机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支持的写作是一种自主的写作,外部动机引发的写作则属于受命的写作,实用写作多数情况应视为受命写作。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虽仍为“需要”所激发,但这种写作“需要”是外力施加的,并非写作行为中写作主体自发的缺乏状态。

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主要表现为受“他人意志”支配和为“功利目的”驱使这两种形态。受他人意志支配包括接受领导布置任务、师长规定要求、朋友委托求助等等。凡出于他人意愿的写作动机下发生的写作行为都是受命写作,广义的公文就是最典型的领导或领导机关意志的产物。而奉命进行某个课题研究,最后撰写科研报告,这种写作“需要”也是外力施加的,但是由于受命者和授命者的固有关系,写作者原先的非写作的“需要”都转变成了写作动机。为功利目的驱使的写作动机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文章被作为特殊商品或特殊评价依据(如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后带来的客观现象。

虽然实用写作就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用写作目的的功利化实际上就是实用写作的“实用化”,但是,发起并支持主体写作行为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写作主体的内部动机。于是实用写作面临着一个主体动机转换的问题,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领导布置的、工作需要的、同事委托的等等,这些外在的原因都要转换成写作主体内在的一种需要,也就是主体内心有一个“别人要我写”到“我自己要写”的转变过程。只有真正完成了这种动机的转换,属于写作内部动机的特有心理品质才有可能在实用写作的行为过程中出现,如写作冲动、写作欲望、写作激情、写作心境乃至持久维持写作行为的写作热情等等。由此可见写作动机的转换,是实用写作心理的内在规律,是维持写作行为并为其不断增力,确保实用写作质量的需要。

二、材料的采集与验证

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因而对写作材料的基本类型有着多种认识。从材料的来源看,有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之分;从材料的性质看,有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之别;从材料的存在空间看,有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之异;从材料的存在形态看,有个别材料与综合材料之辨。然而从实用写作对材料特征把握的需要看,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和情报资料这3类是最常见的。

“事实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在实用写作中人名、地点、事件、数字等都是常用的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就是观念性材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验证的观点,如科学的原理、定义、定律,生活中流传的警句、格言、俗语等等。在实用写作中最为常用的理论材料,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二是相关的时政动态、思想见解和学术观点。“情报资料”是有关工作人员根据事实、数据而编制的信息资料,它包括报表、统计资料、简报、文摘、索引等,这些也是实用写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材料。

获取材料的办法多种多样,实用写作采集材料的主要手段是调查,不同的调查方式与方法又是实用写作区别于文学写作聚材、选材的基本途径。调查的方式主要有:典型调查、专题调查、系列调查、追踪调查、随机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

既然材料有直接与间接、正面与反面、历史与现实、个别与综合之别,那么材料就有一个真与伪、虚与实之分。生活中的材料或者素材,是需要经过核实、鉴别等验证才能写入文章的,只有鉴别验证确认的材料,才能成为文章中证明和支撑观点的材料。

核实、鉴别材料时须验证的主要内容是:一是辨真伪,指文章使用的材料不但要准确无误,而且要贴切恰当,经得起推敲核查;二是查缺漏,指文章该使用的材料应完整,决不能遗漏,要利用一切机会弥补并完善;三是求典型,指文章应使用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体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要发掘和利用材料在文章中该起到的作用,实现材料对体现写作意图的意义。

三、思维的类化与序化

实用文章写作中多数文本以条款格式为主,标序及分条分款的文章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思维逻辑层次的外化。在一篇文章中,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的思维是通过材料组合排列体现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材料的类化与序化是思维类化与序化的必然。

“类化”是写作主体对材料归类、归项的思维过程,它贯

第二篇:实用写作方法论

实用写作遵循着一切文章共同的写作规律,但在采集——运思——行文——修改的基本写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内容,如动机问题、调查采集材料问题、验证并梳理材料问题、研究并处理材料问题等等。面对这些命题该如何解决,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具体内容。

一、需要与动机的转换

写作动机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动力,写作动机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支持的写作是一种自主的写作,外部动机引发的写作则属于受命的写作,实用写作多数情况应视为受命写作。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虽仍为“需要”所激发,但这种写作“需要”是外力施加的,并非写作行为中写作主体自发的缺乏状态。

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主要表现为受“他人意志”支配和为“功利目的”驱使这两种形态。受他人意志支配包括接受领导布置任务、师长规定要求、朋友委托求助等等。凡出于他人意愿的写作动机下发生的写作行为都是受命写作,广义的公文就是最典型的领导或领导机关意志的产物。而奉命进行某个课题研究,最后撰写科研报告,这种写作“需要”也是外力施加的,但是由于受命者和授命者的固有关系,写作者原先的非写作的“需要”都转变成了写作动机。为功利目的驱使的写作动机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文章被作为特殊商品或特殊评价依据(如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后带来的客观现象。

虽然实用写作就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用写作目的的功利化实际上就是实用写作的“实用化”,但是,发起并支持主体写作行为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写作主体的内部动机。于是实用写作面临着一个主体动机转换的问题,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领导布置的、工作需要的、同事委托的等等,这些外在的原因都要转换成写作主体内在的一种需要,也就是主体内心有一个“别人要我写”到“我自己要写”的转变过程。只有真正完成了这种动机的转换,属于写作内部动机的特有心理品质才有可能在实用写作的行为过程中出现,如写作冲动、写作欲望、写作激情、写作心境乃至持久维持写作行为的写作热情等等。由此可见写作动机的转换,是实用写作心理的内在规律,是维持写作行为并为其不断增力,确保实用写作质量的需要。

二、材料的采集与验证

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因而对写作材料的基本类型有着多种认识。从材料的来源看,有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之分;从材料的性质看,有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之别;从材料的存在空间看,有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之异;从材料的存在形态看,有个别材料与综合材料之辨。然而从实用写作对材料特征把握的需要看,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和情报资料这3类是最常见的。

“事实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在实用写作中人名、地点、事件、数字等都是常用的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就是观念性材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验证的观点,如科学的原理、定义、定律,生活中流传的警句、格言、俗语等等。在实用写作中最为常用的理论材料,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二是相关的时政动态、思想见解和学术观点。“情报资料”是有关工作人员根据事实、数据而编制的信息资料,它包括报表、统计资料、简报、文摘、索引等,这些也是实用写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材料。

获取材料的办法多种多样,实用写作采集材料的主要手段是调查,不同的调查方式与方法又是实用写作区别于文学写作聚材、选材的基本途径。调查的方式主要有:典型调查、专题调查、系列调查、追踪调查、随机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

既然材料有直接与间接、正面与反面、历史与现实、个别与综合之别,那么材料就有一个真与伪、虚与实之分。生活中的材料或者素材,是需要经过核实、鉴别等验证才能写入文章的,只有鉴别验证确认的材料,才能成为文章中证明和支撑观点的材料。

核实、鉴别材料时须验证的主要内容是:一是辨真伪,指文章使用的材料不但要准确无误,而且要贴切恰当,经得起推敲核查;二是查缺漏,指文章该使用的材料应完整,决不能遗漏,要利用一切机会弥补并完善;三是求典型,指文章应使用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体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要发掘和利用材料在文章中该起到的作用,实现材料对体现写作意图的意义。

三、思维的类化与序化

实用文章写作中多数文本以条款格式为主,标序及分条分款的文章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思维逻辑层次的外化。在一篇文章中,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的思维是通过材料组合排列体现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材料的类化与序化是思维类化与序化的必然。

“类化”是写作主体对材料归类、归项的思维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人类思维的“类化”功能使作者能够从容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写作材料,经过条分缕析的梳理之后,材料才分门别类出现在文章的各个部位,并按照预期的写作意图,表达观点、阐述意见、传递信息,以实现写作目的。所以“类化”是写作材料逻辑化的过程,也是作者思维条理化的过程,更是为文章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思维类化直接作用于材料类化,材料类化表现在文章里就形成了章节——层次——段落等成网络状结构的各种形式。材料类化的结果,不管单元多小,其位置处于材料网络系统的末端,但它都是相对独立的逻辑单位,担负着相应的表意责任。

归类和归项是类化的两种重要形式。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属性,把具象的事物从一个大类分解为若干个小类,或是将若干个小类归纳为一个大类的梳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归项则是把抽象的事物从一个整体分解成几个不同方面,或是从几个不同方面归纳出一个整体的梳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

归类、归项的材料类化过程必须遵循通常的逻辑规则,这就是分解或归纳都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不能使用双重标准。同时还要做到:各类、各项在分解之后应是自成单元的逻辑单位,相互间性质必须互不包容,内容也不能重叠交*;各类、各项在归纳后小类或分项应具有大类或整体的属性,它们与大类或整体间应具有明确的种属、种差的从属关系。

在实用文章写作中,写作主体对材料归类、归项的类化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它可能是反复的、双向的、循环的,因为思维总是要在反复比较、试误中才能逐步清晰起来,直到最后定型的。思维类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并且是在大脑的“黑箱”里进行,但其最终结果要外化为文章的表现形式,成为“可视”的精神产品。于是就牵涉到了文章的表述,即如何将思维类化的成果通过思维的序化,有条理地写出来,成为具体的文章,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以下要讨论的话题。

思维的类化为实用文章写作中将写作内容作分类、分项表述提供了前提,因为惟有思路、材料梳理清晰了,大小间的关系及主次间的位置明确了,文章才能顺利布局,才能条理分明,文章各个方面的展开才能有张有弛。因此思维的序化必须建立在思维的类化基础之上,有合理的归类分类,才有恰当的编序排序。

将写作内容作分类、分项表述是实用文章写作中极为常用的方式,法规文书中“章下有条,条下有款,款下有项,项下有目”的列序及“章断条连”、“条连款不连”、“条贯到底”等等术语,正是这种表述方式的集中反映。在实用文章写作中,主要采用或基本采用条款式列序写法的文体除法规文书、契约文书以外,多数的计划类文种,如规划、方案、要点、安排、意见、设想等都采用了此法。像其他的事务文书或行政公文、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等,虽不一定全用条款列序形式,但根据内容的分类、分项,以大小标题统领全篇的方式,也比比皆是。

从思维的序化到材料的序化,再到文章列条列款的序化,这应该是“序化”的标准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有了约定俗成的对于结构层次序数的“规定”:第一级为“

一、”,第二级为“

(一)”,第三级为“1?郾”,第四级为“(1)”。当然在同一“级”里也常见更为简明的标序方法,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等。

序号排列的内在机制是思维的序化功能,然而序化不仅仅是一个标序的问题,分章列条、序数排列只是文章条理化外在形式的一种。实用文章写作中,大小标题的设置,主次概念的使用,各种材料的分布,实质都包含着一个思维序化的问题。所以要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必须让作者的思维缜密完整、合乎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调查研究、正确认识事物上下功夫。因为写作主体正确的思维序化是文章内在因素作用和事物内在联系的必然,所谓的文气相通、文脉相联,也正是思维序化合乎认识规律而带来的文通句顺的结果。

四、规律的抽象与概括

尽管需要陈述事实、交待背景,但实用文章写作最终指向的总是结论、意见、措施、办法、规定、要求等抽象性、根据性的思想成果。因此实用文章中有相当的文种是以归纳要点、抽象本质、概括规律为最高追求的。其中较典型的文种就有总结,总结的内容是回顾、检查以往的实践工作;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分析、评价来找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的实践。虽说总结要对已完成工作做全面系统的回顾,但并非具体详尽地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情况就是一篇好的总结。总结三分式结构内容就说明了仅仅回顾基本情况和介绍主要成绩与做法是远远不够的,总结还要对基本经验或教训作出概括,要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最后的结尾中还要写上存在的问题或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对调研报告也有同样的写作要求。调研报告是对客观事物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反映所获信息、情况和结论,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书面报告。各种类型调研报告的规范或主体内容几乎都被要求回答“结论、建议、本质、规律”等。如“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中的“对策”;“提供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中的“推广经验的建议”;“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中的“处理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问题与预测趋势的调研报告”中的“建议或设想”等等。

总结与调研报告是这般的情形,对法规文书、行政公文、诉讼文书、经济文书等也同样有这样的要求。可以说实用写作所生成的这些文书或文件,不仅仅是秩序与管理的需要,更是经验与教训的集成,是现阶段个人、单位、机关、团体、国家机器对社会、对现实的一种规律性认识。

从以上文体倾向可知,实用文章写作的表达方式看重的是分析与综合。在具体的写作中,分析就是把材料和写作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过程,并分别加以梳理和研究,使其成为提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思维方法。

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从纵向的角度看,就是探究事物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将对象分成若干现象,逐阶段进行考察的分析方法。如渊源分析法(原因——现状);预测分析法(过去——现在——将来);进程分析法(低级——中级——高级);动态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等。从横向角度看,则是通过事物的内外联系,分析对象各个方面及它在整体中的比重,来把握事物特点的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对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正面与反面、内容与形式、个别与一般、主流与支流等所作的辩证分析。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则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一种揭示事物规定性的分析法,在奖惩类决定等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诉讼文书中,经常涉及给事物定性,甚至文章本身就有专门的“定性”段落。定量分析是根据数据统计,把握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分析方法。当下在追求“惟一性”的“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的社会思维时尚下,定量分析的科学因素也越来越多地为实用文章写作所应用。

有分析必有综合,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写作对象的各个部分和方面及各种因果关系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就综合的类型或方式来说,感性认识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就有知觉的综合。写作中归类、归项的思维过程及对主题、概念的归纳,则属于形式逻辑的简单综合;辩证逻辑层面的综合,则表现为对事物、对写作对象的本质抽象和规律概括,而这几乎是所有实用文章写作的根本目标。

第三篇:汇报材料写作方法论

汇报材料写作方法论

汇报稿,属于机关非正式文种。座谈汇报在机关是常有的事,给领导准备汇报稿也是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因而,写汇报稿可以说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

一、讲一讲汇报稿的种类

汇报稿的种类有哪些,查了手头的有关资料,没有专门的说明。根据自己接触过的,按照内容和形式区分,常用的大体有这么四种:

1、综合型汇报稿。上级机关到本单位了解全面建设情况,这时准备的汇报稿往往是综合型的,一般要讲清总体情况、主要工作、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2、专题型汇报稿。就某项具体工作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一般都是专题型的,这种汇报稿具有单一性、专一性的特点,汇报内容要力求挖得深一点、写得细一点、语言实一点。像开展主题教育、文明创建、党建工作等情况汇报,都属于这一类。

3、经验型汇报稿。本单位某项工作做得很有成效、某个典型具有推广价值,上级机关拟论证、总结、推广,这时的汇报稿就属于经验型汇报稿,一般要写清价值在哪里、特点有哪些、下步怎么办。它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典型性,论证材料要翔实充分。

4、研究型汇报稿。上级机关就某个问题、某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这时的汇报稿就属于这一类。它要求汇报者站在上级领导机关的高度同位思考,突出矛盾问题的梳理,突出对策措施的研究,总体上要把握一个“新”字,突出一个“深”字。

以上四种类型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很多时候都有交叉的成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把握。

二、讲一讲汇报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汇报稿的写作没有固定模式,但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有些东西也是可以把握的。根据这些年的实践,我觉得应该把握好五个方面:

第一,开头要自然,防止“硬”。一份完整的汇报稿,全文和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有一个“帽段”,作为正文的铺垫,引入正题,因而也可以称为“引题”。引题可长可短,可繁可简,但不能没有。过渡自然、铺垫到位,能起到引起关注、引发兴趣的效果。引题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全文的引题一般都要讲点欢迎感谢的话、赞扬肯定的话、概括内容的话;每一部分开头的引题,一般都很简短,都要讲点说明观点的话、引出下文的话,以达到承上启下的目的。

具体要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寒暄要适度。

这是写全文的引题时需要把握的。要尽量避免说吹捧过度的话、过分谦虚的话,让人感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反感。像XX汇报的开头,分寸就把握得很好,也很有个性特点,他讲:“XX书记对我们单位建设一直很关心,去年9月专程到我部视察,这次又在百忙之中到我部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我们感到很温暖、很高兴。”这个寒暄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让人感到很亲切。

二是目的要明确。

引题是为正文服务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整个论述,都要注意围绕主题展开,无关的话尽量少说或者不说。比如,干部教育管理情况汇报稿,第一部分讲的是“几个数字”,引题是这样写的:XX党委认为,经济发展讲精确指标,干部教育管理也应讲精确控制,靠数字说话。据此,我们12、13年重点抓“减中理顺、减中优化”;14、15年重点抓“任务牵引、配齐配强”;16、17年重点抓“岗位量化、整体提高”。这样,盯着目标抓,年年抓深化,干部教育管理的主要指标得到较好落实。接着,他从四个方面具体汇报了工作成效。短短六行字,包容了大量的信息,既说明了抓干部教育管理的主要方法——精确控制,又说明了干部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还说明了这样抓的好处,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应该说,这个引题是非常精彩的。

三是论述要简明。

引题作为铺垫,不论是全文的引题,还是每一部分的引题,都不能太长,要尽量用最简短的话把问题讲清楚,使听者有一种“开门见山、推窗见月”的感觉。比如,年初起草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汇报材料,围绕“怎么看、怎么训、怎么用、怎么管”分了四个部分,其引题分别是:认识决定摆位,看法决定办法,解决好“怎么看”的问题,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知识不等于能力,关键在于转化,解决好“怎么训”的问题,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使用也是培养,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培养,解决好“怎么用”的问题,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严格管理出效益,从严治官出人才,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保证。这些引题,虽然文字很简短,但集中表达了每一部分的定位问题,起到了说明主题、承接下文的作用,而且总体风格用的是排比格式,前后具有统一性,能够强化人的印象。

第二,主题要鲜明,防止“跑”。就是抓题扣题要准,既符合上级的意图,又符合主讲领导的思想,还要符合单位的实际。汇报稿从哪里进入,顺着一条什么样的主线展开,是汇报能否成功的关键。

主题怎么定,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依据上级意图“悟”。

上级意图是我们准备汇报稿的“定盘星”。领导机关下基层听汇报都有明确的意图。只有先把上级领导机关的意图搞清楚了,才能不偏主题、不失方向。否则,上级想听的没有写,不想听的搞了一大堆,只能适得其反。一般来讲,领导机关下来,事先都要发一个通知。通知虽然很短,但包含了上级的意图和有关要求,只有逐字逐句地去领悟,才能避免盲目性。有时上级的通知很简单,不是很明确,这时就要打电话去询问,特别要注意询问领导的随行人员,以便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为选定主题服务。

二是围绕本级领导思路“想”。

领导的思路是我们准备汇报稿的“主心骨”。依据上级的意图,究竟要讲些什么,一般领导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动笔之前,要用心去掏一掏领导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把准主题,又有利于使自己准备的汇报稿在领导那里好通过。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法。一种是“抛砖引玉”式。自己先准备一套简要思路,向领导汇报,看领导有什么想法。一种是“相互切磋”式。时间比较紧,来不及事先准备,这时可以讲明情况,让领导带着自己一道梳理思路。一种是“调查研究”式。汇报的内容很重要,时间又允许,可以建议组织一些调研座谈,集中大家的智慧。

三是着眼实际情况“抠”。

实际情况是我们准备汇报稿的根本点,脱离实际是最大的离题。起草汇报稿时,必须关注全局、研究实际,围绕上级关注的重要问题、全面建设的真实情况、单位工作的特色优势,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挖出一些有份量的东西。比如,某单位关于如何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汇报材料,就是根据这次教育的特点,围绕整合优势教育资源这个主题进行分析梳理的,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打算:发挥优良传统的特殊育人功能,夯实党员认知根基;激活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功能,促进党员消化内化;利用正反典型的激励警示功能,校正党员价值追求;用好生动实践的感知深化功能,增强党员践行动力。应该说,这个材料对每一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挖掘是比较深的,提炼也比较准确,符合这次主题教育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第三,条理要清晰,防止“乱”。汇报稿的主题选定后,接下来就要区分层次,理清脉络,搭起结构严谨的框架。条理不清,脉络不明,往往影响汇报效果,使听者感到缺乏逻辑、没有章法。

层次的区分,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纵向式,一种是横向式。所谓纵向式,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展开。这样的层次结构简单,条理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容易被人接受。

比如,去年省里组织深化“两学一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研讨会,一位领导围绕党员队伍党员意识弱化、党性观念弱化、组织功能弱化“三个弱化”问题作了专题汇报,先是摆出了“三个弱化”的五种表现,接着分析了影响“三个弱化”的六个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三个弱化”的五条措施。

再比如,某单位迎接省委综合考核的汇报材料,共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几个数字”,汇报的是工作成效;第二个问题“几条做法”,汇报的是工作经验;第三个问题“几点思考”,汇报的是今后打算。这些都是典型的纵向式结构。所谓横向式,就是截取座谈内容的横断面,从它内在的组成要素上去扒拉观点,破开层次。

①破内容。就是把汇报内容一一拆开,每个小内容提炼出一个观点。比如,有位领导在汇报干部教育管理情况时,就把所做的工作分了五个层次:抓教育启迪、抓培养提高、抓管理监督、抓关怀凝聚、抓奖惩激励。这“五抓”,实际上就是干部教育管理的五大要素。再比如,XX写的《拷问权力观》一文,提了五个问题:一问手中权力姓什么,认清权力的人民性;二问权力本质是什么,认清权力的责任性;三问获得权力靠什么,认清受权的正当性;四问失去权力为什么,认清权力的两重性;五问树立权威靠什么,认清权力的有限性。破内涵也可以说是破内容的一种出题方式。这五个方面,都是权力的内涵所在。

②破要求。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内在的要求,把核心的要求逐条梳理出来,每一条就是一个观点。比如,前年“三严三实”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某领导具体提了五条要求:要把深化思想认识贯穿始终;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始终;要把着力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要把提高能力素质贯穿始终;要把加强组织领导贯穿始终。这“五个贯穿始终”就是破要求。这虽然是一个领导讲话材料,但作为汇报材料的观点也是可以的,只要把语气转换一下就可以了,能够反映我们是怎么抓教育整顿活动的。

③破特点。就是围绕汇报的主题把主要特点找出来,每一个特点作为一个层次。比如,XX部队写了个“急难险重任务中政治工作”的书面汇报,主要讲了四个问题,即:急难险重任务政治性敏感性强,政治工作必须着力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急难险重任务突发性紧迫性强,政治工作必须着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急难险重任务艰巨性危险性强,政治工作必须着力激发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急难险重任务多样性复杂性强,政治工作必须着力拓宽领域创新方法。这就是从分析特点入手的。

④破问题。就是针对问题梳理层次,每个问题就是一个观点。这方面,一般有三种出题方式:一种是问题对策式。比如,有位领导在汇报“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就是这样出题的,具体讲了五个方面,即:解决学用脱节问题,把学风搞端正;解决观念滞后问题,把思维搞科学;解决思路不清问题,把路数搞对头;解决统筹不力问题,把秩序搞正规;解决上行不够问题,把导向搞端正。一种是正反结合式。像有位领导汇报党建文化工作现状时,讲的“五有五缺”,即“有认识缺高度、有活动缺经常、有形式缺新意、有设施缺配套、有队伍缺骨干”,就是这种类型。一种是单点问题式。就是把问题梳理出来,每个问题作为一个观点来汇报。比如,一篇“如何保持干部充实稳定”的经验汇报材料,分了三个层次:把住影响“充实稳定”的重要关口,解决“岗位有人”的问题;突破制约“充实稳定”的能力瓶颈,解决“岗位称职”的问题;打牢保证“充实稳定”的动力基础,解决“岗位尽心”的问题。还有一个“关于加强XX干部培养”的汇报材料,也是这样破问题的: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在更新观念中校正认识偏差;解决“怎么训”的问题,在固强补弱中抓好知识转化;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在科学配备中搭建干事舞台;解决“怎么管”的问题,在从严治官中促进健康成长。

⑤破矛盾。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矛盾性,把这些矛盾关系找出来,区分层次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型的调研汇报。比如,有位领导在汇报XX技术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时,就列摆了四对矛盾,即:知识技能与任务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编制结构与工作实际不太相符的矛盾;知识更新与后续教育衔接不紧的矛盾;组织稳定与思想稳定难以统一的矛盾。由于矛盾挑得很具体、很实在,给听者打下了较深的烙印。

第四,文法要对路,防止“偏”。俗话讲:“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份成功的汇报稿,也少不了投其所需、投其所好。因此,在准备汇报稿时,必须先看座谈汇报的对象、用意和类型。

通常要做到三看:

一看召集。领导召集的座谈会与机关召集的座谈会,特点和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关主要是想听闪光的思想、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写材料时好用。而领导则有所不同,注意力往往在工作的思路、决策的执行、当前的问题、今后的对策和建议上,对思想性、针对性要求很高,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喜欢实实在在的干货。

二看类型。前面把汇报稿的类型区分为四种,每种汇报稿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要求。综合型汇报稿,一般要按照“好坏两面分,今后怎么办”的思路,把主要的做法和成效反映好,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说清楚,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讲明了。经验型汇报稿,如果是到本单位来具体了解情况,要注重列出几点做法、几点变化、几点启示等等,所做工作既可以单列、也可以揉到经验里面写,然后再说些不足、谈些打算;如果是大会交流的经验汇报材料,就要把主要经验作为标题挑出来。研究型汇报稿,需要把矛盾问题挑得很尖,讲矛盾、摆困惑、说扣子,可以系统地说出几个不一样、几个不适应、几个差异、几个弱化、几个倾向、几个误区,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对策。

三看主讲。汇报稿是为谁准备的,事先必须搞清楚。因为每个领导的讲话风格都不尽相同,有的喜欢文一点,有的喜欢新一点,有的喜欢有思想的,有的喜欢有事例的。只有把领导的讲话风格研究透了、把握准了,才能对路用文,投其所好。否则,自己感觉再好,领导也不一定满意。这方面,需要我们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注意研究领导的思想风格,把握领导的语言特色。

第五,素材要翔实,防止“空”。《写作》一书中指出:文章的结构是人体的“骨骼”,事例则是人体的“肌肉”,肌肉干瘪,骨架再好,也只能是干瘦如柴、面容憔悴。一篇让人觉得很厚实的汇报稿,必须事理丰满、以事说理,这样汇报起来才能有血有肉,听起来才会感到有滋有味。

这方面,应注意把握三点:

一个是,尽量用典型的事例说明道理。毛主席著名的演讲《愚公移山》,就是借用“愚公移山”这个历史典故,说明了“只要团结一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这个道理,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

一个是,尽量用深刻的感悟说明道理。比如:常讲的“想得清楚,才能干得明白”、“既要累身子,更要苦脑子”、“只要设身处地,就有千方百计”、“管住自己,天下无敌”;“提拔年轻干部要有热情,抢救踏实肯干、年龄偏大的干部要动真情,处理违规违纪的干部要不留情”,“带机关要带风气,带家庭要带和气,带孩子要带志气”,等等。简短有力,富有哲理,听后让人难忘。

一个是,尽量用具体的数字说明道理。数字虽然简单,但很直观,很有说服力,能够把文字难以表达的意思说明白。比如,有一年“两会”期间,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就讲:“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就有力地批驳了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还比如,有位领导为了帮助大家看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就讲到现在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有230多个,其中高度发达的有20多个,相对发达的有20多个,富裕但不发达的也有20多个,其它170多个仍然很贫穷。简单的5个数字,就很好地说明了资本主义既有少数富国之富、更有多数穷国之穷的道理。

三、讲一讲汇报稿写作的素养要求

撰写汇报稿,大家虽然都不陌生,但要写好,拿出高质量的精品来,也是很不容易的。提高这方面的素养,我的感受有三句话:

第一句是:起步在学习。汇报稿作为一种文体,在写作上有其内在的要求,学习和掌握一般的写作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多研读一些范文,范文研读多了,就能掌握出题的套路,掌握具体的写作技巧。如果写的过程中感觉不顺畅,特别是一些承上启下的转折句,还可以参考一些范文的写法,借鉴吸收其有益的成份。

第二句是:功夫在平时。写汇报稿需要掌握大量的情况,特别是综合型汇报稿,对情况的掌握要更多一些、更全一些。如果仅靠临阵磨枪,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平时就要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做个情况通;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做个资料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个思想者。尤其是第三点非常重要。一篇好的汇报稿,情况、思想、语言都很重要,但绝对不能缺少好的思想观点。而思想深刻不深刻、打人不打人,关键取决于思考的深度。

第三句是:精品在修改。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所有的精品材料,都是在反复修改中成就的,绝对没有一遍成功、一炮打响的事。大家都要有这样的意识,这就是:材料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第四篇:公文写作方法论

初阶篇

适应对象:领导经常跟你说:你带脑子在写稿子吗/你不要拿随随便便的东西来敷衍我,写材料要用心/我找了个人给你改了一下稿子。然后领导最后用的稿子除了标题是你写的,其余你都没见过。

重点解决问题:行文逻辑结构

1、把你所在部门/单位/岗位近五年来所有的材料全部搜集找出来建个文件夹放进去,然后一篇篇打印出来看,对这些稿子进行一个整理分类,根据材料种类不同,分出汇报材料、调研材料、讲话材料、发言材料,以上四种基本上是最常见的公文材料类型,你仔细阅读分类,如果你的前辈公文写作能力足够出色你是很容易分清这些材料的类型的,因为他们特征太明显了,分清这些材料的行文风格,是写好公文材料的第一步,受众是对上还是对下,对大群体还是小范围,是宏观还是微观,是顶层设计还是细化工作,当你了解了这些,你就不会写出文不对题的材料。整理也能帮助你学习,当你需要写一个新的材料时,你可以从这些材料里吸取精华,有时候只要数据更更新,润润色,你就不至于因为写出学生气太浓的假大空材料而被领导鄙视。

2、正确使用互联网。前辈云:天下文章一大抄。当你在初级阶段时,你肯定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写出一篇牛气哄哄的大作,所以你要正确使用互联网进行助攻。什么叫正确?我看见过直接把领导交代的文章标题直接输入搜索网站的,一搜啥都没有,然后急哭,完全不知道材料如何下手。这是绝对错误的,你是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黄金模版给你用的,要不然那些代写公文的写手喝西北风吗?你要搜索的是理解题目的主题、中心、主旨后的细化、分项的关键词,再来罗列文章。举个例子:你参加一个新进干部座谈会,要发言,你搜新进干部座谈会发言材料,一出来都是哗啦啦大空套话表决心,你想与众不同,那么你可以搜什么?你是个新进干部,你是个新进的乡镇干部,你是个新进的负责办公室工作的乡镇干部,你是个新进的有专业特长的负责办公室工作的乡镇干部!那么你就搜如何当好一名基层干部?搜如何做好乡镇办公室工作?如何在基层发挥好某特长?学会“借鉴”别人就要先学会对得到的题目发散思维,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跟别人同抄了一篇稿子和千篇一律言之无物的尴尬。一个小锦囊:网上那些好的有价值的材料往往都要金币啥的,毕竟也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你其实可以去马云家买个账号去下载,省时省力省心。

3、认真对待被修改过的材料。稿子交给领导前,可以找前辈、分管领导给你改改稿子,不要怕改的面目全非,初期这是常态。我分管领导最开始总是把我的稿子改的结构全部打乱,但是到最后她都只改几个词语、标点啥的意思一下。你要认真对待每一篇出自你的手但是仿佛跟你一点关系的都没有的稿子,它的结构是怎样调整,语句是怎么措辞的,行文是怎么转变的,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觉得交了完成任务了没我事了。这样你永远不可能进步。

初阶无非就是借鉴学习借鉴学习借鉴再学习,主要看文章的行文结构,私下多专研思考,当你的基本行文结构不再被改的面目全非,一篇文章马马虎虎能用上了,恭喜你就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中阶篇:

适用对象:领导经常跟你说:你这个稿子太平淡/内容不够充实/放哪个地方都适用。重点解决问题:公文内容

1、写公文前跟交代任务的领导探讨,看他对这个稿子有什么想法。我为什么把这个步骤放在中阶篇用,是因为你在初阶篇用,一定收效甚微,一是领导说的想法你刚入行不一定懂,二是领导会觉得怎么一开始交代个任务,你就来问我怎么搞,是你做事还是我做事,对你印象不好。中阶篇用这一招,一是你熟悉近五年的材料后对自己的单位岗位至少有一个粗浅的理解,你更能听懂领导的想法;二是领导已经看到了你的进步,这时候他会觉得你来问他是在探讨而不是一开始撂挑子,他会更愿意跟你讲。为什么要知道领导的想法,是因为领导之所以是领导,他阅历更多,想法更成熟,他给出他的想法会让你的稿子更贴近实际,更有内容。当然,按照他的想法写出的稿子也一定更符合他的口味。

2、学会用数据说话。调研材料需要数据毋庸置疑,在汇报材料里我也很少遇见不喜欢提数据的领导。做了多少工作,数据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有人就说我没数据资料啊,怎么办?去问啊,去其他部门问,去找老同志问,你说材料用,他们至少会根据情况提供一些推断数据给你,领导看见数据一定会问,你数据哪里来的,你就说谁谁谁或者哪个哪个部门提供我的,这样材料才会有说服力,也更能体现成绩。

3、学会结合当地实际发散思维。怎样使内容充实,就是肯定不能只在表面转悠一圈不深入论证进去。要结合实际,把适应于这个题目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再提取精华部分成文,举个例子:你拿到一个题目,领导说我要去个座谈会发言,会议主题是针对制定全区的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有人就会去搜十三五规划意见/全市十三五规划意见/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材料。可能一搜就懵逼,出来的全是大框架大理论大决策。这时候你要迅速抓住中心:

1、座谈会发言;

2、全区十三五规划。领导肯定是要去提建议的,但是为什么是邀请我们单位去提建议?我们单位在全区的定位是什么?十三五我们能做什么?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逻辑主线,抽丝剥茧写文章才不至于浮于表面,言之无物。

公文写作岗位上混几年,大家基本都在中阶篇徘徊,内容质量有了保障,基本就算一篇合格的公文了,再根据领导喜好,用上长短一致的排比,书生气浓的领导用上几句“古人云”,市井气浓的领导写上几句“俚语说的好”,基本都皆大欢喜。中阶篇还有一个难点大概是长短一致的排比写不出,一个小锦囊就是,你拿个小本子把你见过的好排比全抄下来,你要再是个强迫症,多总结几次基本就学会了。

高阶篇

适用对象:领导经常跟你说:我觉得你这个材料没亮点/没有紧跟中央决策/站的高度还不够。

重点解决问题:公文思想

公文归根结底还是一项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参考的资料。一篇公文佳作除了行文结构好、内容充实饱满,还应该有一定高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有写作者的灵魂。

1、多读党报党刊。这个属于老生常经验。党报党刊是反映中央决策层的思想理论,是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到的问题。你的公文里偶尔运用一些党报党刊新思想点睛,其实非常出彩。

一个小锦囊:我作为一个年轻妹子其实对党报党刊阅读提不起兴趣,虽然知道要读但是奈何读不进去,但是不读肯定材料就上不了台阶。我就走了个捷径,想办法跟一些上级政研室的笔杆子们搭上线,过段时间就问他们要一些最近大领导们的讲话稿件啥的。政研室的笔杆子基本都是千锤百炼成精的人,他们的稿子总是有上层最新思想动态,我就注意看这些提炼的精华,结合实际用到自己的稿子写作里。紧跟中央动态,想不出彩都难。

2、学会举一反三。既然已经到了高阶篇,不可能写稿子还找不出亮点,如果太平淡,稿子自然不能脱颖而出。要学会把一段时间内政界及社会的关键词举一反三用到你的材料中去。与紧跟中央思想动态不同,这就要求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举一反三,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想法。举个例子:有段时间“互联网+”的关键词在社会上热议,当时又正好赶上基层党建如火如荼地开展,于是“基层党建+”这个概念就应运而生,如同“互联网+”思维,在写党建汇报材料时就以“基层党建+村级治理”“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为结构,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3、学会提建议意见。好的公文材料是一定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的,提建议又是一门政治性很高的工作。你肯定是针对问题来提建议,那么这个问题能不能在材料中写,会不会触到领导逆鳞就变的很重要,他会找问题也会提建议,这个靠自己的悟性。有人说我没有意见建议怎么办?那么去找你同级相同优秀单位的经验材料来读,他们的经验就是你们单位要努力改进变优秀的方向。

你肯定遇见过那种特牛的笔杆子,就是领导只放心把材料交给他,不改不提前看,拿了他的材料就去汇报也很安心,这就是已经完全吃透了领导意思的高阶笔杆子。一些高阶笔杆子可能换个单位也要从中阶开始,因为每个领导有每个领导喜欢的行文风格,有人朴实无华注重事实说话,有人华美精致爱好排比,高阶很多时候还是看悟性。至于公文材料写作中的老生常谈“多看多写多思考”之类的普遍性经验和行文格式、语言词藻就不多说了,反正不努力勤钻研多写作都是纸上谈兵。

第五篇: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

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

我说写法学论文有两个条件,一是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二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需要。第一个是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这通常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或自学来获利的。第二个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你形成的东西怎么能叫前提呢?这是因为我说的是写出好文章,写出好文章才算你会写。象我这个水平就不算能写出好文章的,只是为写好文章作准备。你要写好文章,系统的法学知识是很重要的。我前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山东的检察官,其实也不算真正的检察官,他是做司法警察的,通过自学电大出来。他讲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他说我最近有个很重要的题目,很想写。他说我发现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起诉都没有附带民事诉讼,都应该附带的。我说为什么要附带呢?他说官员的职务犯罪等于是为国家代理,履行职务。而他职务犯罪了,等于没有履行好这个代理义务,所以他就不应该享受犯罪期间得到的工资待遇,要他赔偿。我觉得这个问题一提,他觉得他很新颖。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直接回答的话觉得是打击他了。我说你考虑一下,一个是刑法的处刑是什么意义,刑法的罚金刑是什么意思,刑法的刑事优先原则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刑事处罚里是不是包含着这些内容。我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但这个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下。这就表明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什么是刑事优先原则,刑事关系与民事关系是什么关系。刑事法律关系里实际上是已经包含一定程序的民事关系。附带民事诉讼是谁提出的,要谁赔。那么另一个是研究的能力问题。这是一个很动态的问题。我们现在也讲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当时我曾经在英文著作中看到一个词,就是讲到了能力建设,我当时不知道怎么翻译。能力怎么可以建设的呢?能力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我当时就不知道怎么翻译。后来在上海的一个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就提出了能力建设。现在我们也讲了。其实这个能力是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提高的。能力是可以建设的。我们的写作也是这个问题。你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付出一定的努力,都是可以办到的事情。我有时候对我的学生说,象我这样笨的人都可以混成一个学者,你们比我聪明,也应该可以混成比我出色的学者。他们说你怎么混的呢?我说我主要是勤奋。我每天工作到很晚,我看别人的著作,翻译英文的著作,别人的论文我都看。这个就是能力建设的问题。其实我今天上午讲的也是能力建设。

法学论文写作的过程与其他论文也是一样的。我看了一些著作也都说写作可以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研究阶段,二是行文阶段。我琢磨了一下也有不妥,我对照自己的写作,觉得也不是把研究与行文这么完全分开的。我大多数情况下是边研究边写,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行文的过程也是思想逻辑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想清楚和表述清楚的过程,就是两个过程是统一了。但我又想,人家几千年来都这么分的,也是有道理的,就是便于把我们的道理讲

清楚,就是分阶段地讲,如果你不分开讲很多问题讲不清楚,所以这个分类法也是有道理的。后面我们讲方法论时讲思维的方法论与写作的方法论,它又是结合在一起的。

研究的过程进一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四个环节。第一是提出选提,二是搜集资料,三是分析研究,四是形成观点。这是研究的四个环节。行文也有四个环节,第一是提炼主旨。把你文章的核心的观点中心的思想提炼出来。二是谋篇布局。三是执笔行文。四是修改润色。我曾经碰到一个中青年法学家,他说他一个晚上写一篇文章,他说就够 了。当然不是指每天晚上写一篇。但我觉得很有兴趣,我说我几乎都要写一个月,于是向他请教,你怎么能够一晚上写出来?我曾经一晚上翻译一万多字,这是因为我不需要自己多想谋篇布局等等,只要翻译就行了。他说我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想到什么程度呢?想到从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话怎么写。我写之前先躺在床上不动,动脑筋,要改时也想好怎么改。然后我穿上衣服,一下子就写出来了。我想我的脑袋没这么大,但里面的方法还是有用的,就是你先想清楚了再写。你要把你的文章中涉及到的问题想清楚。想清楚一个问题,再写清楚一个问题。这个方法我想对一般的同志是有借鉴意义的。

前面是随便说说,算是序论吧。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昨天晚上我讲这个布置给我的课题还真是一个问题,有空时我想写一个小册子。上面是绪论。下面分上篇与下篇。上篇是选题与立论。

选题里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选题的机遇。选什么题这不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这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给定的。这个历史条件给定的东西虽然是客观的,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反映的灵敏度不一样,但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这个机遇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是选题机遇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是“只要多跑多转,狗也能遇上好运”。当然这个说法不是大雅,但说得也深刻,是一个日本学者说的。所以这里第一个是要有理论修养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的老师说过,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的学生超过老师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博大精深的,越学越觉得自己不足。我的体会也是这样。我有时看两千年前的书,就觉得自己这么渺小,人家两千年前讲得这么深刻,我自己还达不到。就是中国很多古典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昨天与马贵翔教授谈时,他也讲感觉到现在研究刑诉法时,感到不研究哲学问题不行。人家几百年前讲的东西,比我们想的好得多。当然这个问题我从消极的角度去总结,我与同学说社会科学是挺可悲的,你看看现代的政治学与古代的政治学比较一下,只不过是概念不同而已,名词不同而已,更完整系统而已,到底有多少创新啊?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所以我觉得社会科学这个东西,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明显的发展阶段。这里讲的是理论知识的准备非常重要。你不准备历史知识,不准备理论知识,你就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定位,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我最近与一个教授谈高检的一个理论课题,他水平不错。他说我以前写文章都是反对法律监督的,我现在不能因为写课题就把自己以前写的推翻了,这样对不起我自己。我又不能对他不尊重,我就说人类的知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也是发展的,不要不敢于去修正自己的错误或者完善自己的理论,你不要把完善修正自己的理论当作一个错误。我们的党就是在不断的完善修正中进步,我们个人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你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修正了以前的观点,不就是进步了吗?我没好意思说其实是我给你一个进步的机会。我看到过一本日本的书,是叫创造性论文的写作。他说一个人的理论修养好比是一个橱柜,你的问题好比是衣物,你要把衣物放在什么地方,这就是理论背景的重要性。怎么学习理论呢?我还是前面说的一句话,勤奋。这个勤奋我有一个教训,勤奋不是死用功、瞎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我理解勤奋就是你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你的精力去研究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后面我还要讲怎么从学习的角度思考。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搞清楚人家写出来的文章和书是什么。然后要搞清楚这个东西这个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他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我在大学时老师告诉我要看经典。我看不懂啊。我觉得经典的小说也不好看啊。那我就先去买,当时商务出版社出

了好多经典,小说也有好多出了经典。法国的巴尔扎克的小说,看不进去啊,真不好看,废话连篇。这就相当于我的接收天线不行啊,人家是数字化的信号,我这个接收天线还是模拟的啊。当时我硬着头皮看了几本小说。商务版的那套我还硬着头皮看了几十本。困难在于我不知道他怎么说,他的意义何在,不知道怎么与现实联系起来。真正看懂了就是要能够与你的现实联系起来,只有联系起来了,才变成你的东西了。否则你只是收到了一个信息了。现在我老婆推荐我再看一遍《红楼梦》,我说我没时间,其实我以前只是硬着头皮看过一篇,真没劲啊。《三国演义》我倒看过两遍。看不懂的原因当然是我自己的水平不行,就是没有能看到与现实的结合。毛泽东就推荐看《红楼梦》,就是与现实结合的看法。外国人说“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你要有所准备。那么你怎么去准备抓住机遇呢?除了要不断的学习外,就是要关注、思考本身的工作。你要常怀改进工作之心啊。创造性来自哪里呢?来自你对问题的发现,来自你对问题思考的解决之道。你经常思考问题,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你就会发现问题,就会创新。有些检察院比较先进,有些比较落后,为什么?我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这个检察长善于思考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经常思考问题,这样的检察院就是先进的检察长。当然还有别的一些政治因素,这就不说了。当然从我们学者的角度讲,从我一个学者来说,就是要常怀追求真理的志向,这是我的动力。而检察长就是要把检察工作做得更好啊。第三个准备工作是你要随时迎接挑战。挑战实际上我们是经常面对的,比方说高检的征文,课题申报,社会科学界的征文、课题,我们要积极地参与,这就是一种挑战,一个征文就是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个写论文的挑战。你象卢梭的成名之作《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就是一个征文,是法国科学院的征文,他得了一等奖,就一举成名。我发现我们高检的年会也是一个培养发现人才过程。有些人跟我讲,我们检察长之所以发现了我,就是因为我的文章一次两次地在年会上获奖啊。我说我只是客观公正地评选文章。当然我水平有限,有时候评得也不好。所以有时候评得不太准你不要伤心,不要气馁,今年没评上,明年再写,明年也许你遇上一个水平比我高的人,你就能评上了。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来自于你单位工作系统内的挑战,领导你给一个任务,有时候是他觉得你能胜任,也有的时候是他也实在没办法,挑不到人了。你不能说我不会,我不写。我也说过这个话,这样领导就认为你这个人不行,不服从领导。所以我现在还是在当处长。但就算是从写论文的角度我反思一下这样,我这样做也不对。因为这是一个挑战啊,让你系统地研究一个问题,你研究出来不就是提高了吗?这是对自己的挑战,哪怕是很困难的任务,你也要去承担起来。现在我当小小的处长,我的部下我也教育他,要这样做。谁也不是天才啊。我们理论所涉及到很多学科。我是学法理的,就还必须要懂刑法、其他部门法、政治理论、党的政策等等。这都要懂啊。如果说领导参加党校培训,说你给我写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心得体会,这我不懂啊,去学啊。或者假如说领导要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写一个材料,我不懂啊,赶快去学啊。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例如物权法,张所长让我提意见。虽然我当时学的民法还不错的,但我那时的民法与现在的民法不是一回事了,我说这个不是我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能学得通的了,我说这个我只能提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建议请高检的民法学方面的专家提。但所长说人家也是要做的,这个是让你做的。我就只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把这个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学习。因为早期的文件起草高检的我也参与很多的,这样你就知道领导起草时是怎么想的,通过批判了文件的草稿,就象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领导者的思想,他所关注的东西,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不懂的东西要去学。当然也要有个度,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自己短期内实在无法承担的东西。要学自己经过努力能做到的东西。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把理论的眼光与现实的眼光结合起来,焦距要对准。我们书呆子可能从理论角度看问题多一些。一些实务部门的同志可能现实眼光多一些,那么他可能理论的角度对不准,这样你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就写出游离于法学理论之外的东西了。所以我说两个眼光要对准。解决的办法是实务工作者要更多地主动地有意识地用理论的眼光来看这一个问题。象我这样的书呆子就要尽可能地用现实的眼光去调查研究以后来看这个问题。这就是换位思考,才能把两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选一个好题目来做。选出真正的问题来写。上面讲的是选题的机遇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选题的策略。第一个是跟潮流,第二个是引导潮流。

下载实用写作方法论[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用写作方法论[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1

    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1构思 构思的过程是兴趣点形成的过程。这有赖于阅读面的大小。在广泛的阅读前提之下,自然会形成一些交叉,从而产生兴趣点。这些交叉,往往会是名家之间......

    对于写论文的自己的写作方法论

    对于写论文的自己的写作方法论 阅读提示:读者对象是我最敬爱的马老师,希望您在阅读该文之后能够对学生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谨受教。 前两天我还和几个英语专业的同学抱怨,怎么上了......

    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后者又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方法。方法,在古希腊语中,即“通向正确的道路”之......

    管理学方法论

    课堂作业:练习一:构建理论与形成假设研究“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比其他公司更好?”这一问题(1)提出与此研究问题有关的概念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的目的,信息系统......

    方法论 心得

    关于聆听方法论讲座心得 今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有幸聆听了学校纪检书记肖书记的讲座,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映像。要求我们写讲座的心得,我今天要写的并不是方法论的心得,只是......

    法律方法论

    书名:法律方法论/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作者:葛洪义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入库时间:2013-8-5 定价:28......

    法学方法论

    论李天一案的反思 【摘要】:9月26日,李某某等5人涉嫌强奸案宣判,意味着全民围观半年之久的李天一等人涉嫌轮奸案庭审已经结束,然而舆论热度并未减退,除了因轮奸、星二代等热门标......

    方法论总结

    1、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控制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方法称科学观察( ) 2、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法的目的都在于比较,故它们属于比较的方法( ) 3、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实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