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性文献资源共享与河北省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
第19卷第3期
2006年5月河北科技图苑Hebei Sci-Tech Library JournalVol.19,No.3May,2006
文章编号:1006-9925(2006)03-0004-03收稿日期:2005-06-14
区域性文献资源共享与河北省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
〔河北省保定市071003〕谢 红* 孔庆勤**
摘要:目前,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区域性共建共享体 系的建设必须有两个以上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图书馆作为建设的核心,有所在区域政府 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建设成果能使成员馆获得较大效益。根据现状,河北省应进一 步加强对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扶持,同时在同层次高校密集的城市,建立书刊资源 共建共享体系。
关键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区域性;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馆际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
近十年来贯串我国图书馆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近
年来,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之所以发展迅速:
一是源自信息社会,人们的信息需求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强烈,由此产生的图书馆信息提供能力的有限
性和人们信息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促使图书馆
积极探索延伸馆藏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二是
得益于我国网络环境的极大改善,计算机技术、网络
技术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
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公众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今,我国已基本构建起全国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
系框架,区域性的共享建设也初见成效。但是,这主
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国内仍有大量资源和资
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也有很多读者需求得不到满
足。因此,有必要对适合地方特点的、区域性的共建
共享道路作进一步探索。
一、建立区域性共建共享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遍布全国的各类型图书馆数量
庞大。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共
图书馆有430个。据2005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
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7月,我国的普通高校达517所,其中不少高校有多个校区,并且有相对独
立的图书馆,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数量实际上超出1
517个。此外,还有大量地市级以下公共图书馆、科
研院所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目前,成立一个全
国性的资源共享中心,吸纳如此众多的图书馆作为
成员馆是不现实的,现有的网络技术和服务手段也
不具备为如此多的用户提供服务条件。
关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协调采购、联机编目、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
献传递、数据库建设等。其中,有一些项目并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协调采购、联合编目。作为国
家级资源共享中心,可以选择各地区具有鲜明资源
优势和特色的馆作为成员馆,但并不是加入者越多
越好。而馆际互借这样的资源共享服务,应该有网络
文献传递系统或快速的协作专车传递系统作支持。
由于我国目前的设施条件、资金状况和管理机制限
制,大范围的互借速度慢、效率低、周期长,导致用户
缺乏认同感,除非万不得已,不会考虑馆际互借。如
国家图书馆,1997~1999年三年的馆际互借总量仅
为1 485册,而日本国会图书馆1998年一年的馆际
互借量即高达14 022册。我国馆际互借量如此之
*谢 红 2003年12月评为研究馆员。获原电力部电力科技信
息成果奖1项,合编教材1种,已发表论文21篇。办公电话:(0312)7522285(简介已刊于本刊1999年第3期第68页,此为作者新信息 ——编者)。
**孔庆勤 现任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电话:(0312)7522284(简介已刊于本刊1998年第3期第69页,此为作者新信 息——编者)。
·4·小,虽有读者需求低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服务的效 率低造成的。而与此同时,我国江苏、广州等地的馆
际互借却办得越来越兴旺,说明越是小范围内的馆
际互借越容易实现,因为读者不需要图书馆提供文
献传递手段就可以进行互借。比如,一些学校的多个
校区之间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小范围、小规
模的馆际互借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看,馆际
互借仍比较适合在较小的区域内开展,如在一个中
小城市或大城市的某一个区域内,在服务手段和工
作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目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已基本树立,主
要的困惑是从何入手、如何建设,尤其是经济欠发达
地区,更迫切需要找到建设的方法。我国普通高等学
校分布及加入CALIS的情况,可以初步反映出各地
区加入全国性共享体系的状况,即:(1)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信息渠道宽的地
区,加入CALIS的高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
CALIS地区中心馆所在的地区,加入CALIS的高校
数量均位居前列,中心馆对所在地区的其他馆起到
了较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在CALIS的223个成员
馆中,高校馆为188个(根据CALIS网站2004年3月
公布的情况统计,不计各校分馆),仅占全国高校图
书馆总数的12.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
仍游离于这一全国性共享体系之外。所以,有必要建
立区域性共建共享体系,使各个区域,尤其是高校较 密集区域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图 书馆对文献资源共享的渴望。
二、建立区域性共建共享体系的必备条件
(一)有两个以上图书馆作为建设的核心。根据 全国性共享体系的建设经验,区域性共建共享体系 的建设必须有建设的核心。作为核心馆必须有数量 丰富和鲜明学科特色的文献资源,有较强的技术力 量和经济实力,有独立承担某方面文献信息资源建 设任务的能力。核心馆可以是高校图书馆,也可以是 公共图书馆或其他类型图书馆,只要几个图书馆之 间能够优势互补,构成一个能覆盖某一区域内专业 学科需求的体系即可。核心馆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 雄厚的技术力量为支撑,起到领头羊的作用,通过开 展符合本区域实际需求的共建共享项目,逐步吸引、带动周边更多的馆加入其中。
(二)有所在区域的政府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现有的已初见成效的共建共享系统,无论是全 国性的CALIS、NSTL,还是江苏、天津等地方性的, 都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及高校图工 委的强力支持。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上给予资助, 支持的力度基本上决定着共建共享的建设规模和建 设层次。力度大、投资多、起点高,不但能使文献信息 资源的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迅速推动当 地的文化教育事业。高校图工委应该在共建共享建 设中起到重要的规划、指导、协调作用,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着当地共建共享工作的进程和建设水平。
(三)建设成果能使成员馆获得较大效益。共建 共享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者能够互惠互利、互补 余缺、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如果仅有人力、物力的投 入,却在较长时间内没有效益,参加者就会失去积极 性,也不可能吸纳更多的馆加入,最终导致建设项目 的夭折。如保定市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展过“发放通用 借书证,在保定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间通借通阅” 的馆际互借活动,但运行几年后就自行消亡了,虽有 一些馆的馆长变动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文献互补
性不强、管理脱节、收效不大,使各馆失去了积极性。
三、河北省建立文献资源共建
共享体系的思路
(一)河北省目前高校状况。(1)高校数量较多,但国内知名的高层次院校少。截至2003年7月,全国 1 517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教育部所属院校为72所, 国防科工委院校7所,“211”院校96所。河北省的高 校数量为83所,在全国位居第三,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47%。其中,教育部部属院校和“211”院校各1 所,分别占总数的1.25%和1.04%,而且分布在保定 市和天津市。因此,河北省暂时难以形成一个高层次 的高校群。(2)办学层次较高的院校分散。河北省的 高校分布在石家庄、保定、天津、唐山、秦皇岛、邯郸 等12个城市,只有石家庄市和保定市高校相对较 多。学校驻地的分散使河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 建设难度加大。(3)加入CALIS的图书馆数量少。CALIS现有高校成员馆共188个,而河北省加入的 仅有5所,占河北省高校总数的6.02%,占CALIS成 员馆的2.6%,比例偏低。CALIS是一个开放性的文 献资源保障系统,加入其中并没有太高的条件,需要 的是共享意识和自身需求。(4)有共建共享的愿望和 良好开端。建立在燕山大学的河北省高校数字图书 馆在运作之初就得到了省内各高校图书馆的积极响 应,现有成员馆50多个。虽然目前只开展了商业性 数据库的共享,但已明显起到降低成员馆软件和硬 件建设费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目前, WSN、Springer-Link数据库的成员馆均达12家,说 明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共享形式。
(二)共建共享体系的思路。区域性文献资源共
建共享体系可以是跨行业、跨系统的,但高校馆是其 中不可缺少的核心。根据上述特点,河北省共建共享 建设的重点可以放在两个方向上:(1)加大对以燕山
·5·大学图书馆为核心的河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工 作的扶持,包括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保证其 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重点围绕已经起 步的商业数据库集团采购和共享。增加数据库种类, 以扩大可利用资源的学科范围,吸纳更多的成员馆, 以降低运行成本。(2)在高校较密集的城市,如石家 庄市、保定市等建立能实现馆际互借功能的书刊资 源共建共享示范体系,获得一定经验后再向其他城 市推广。如驻保高校正在实施的期刊资源共建共享 计划,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将为其他地区的建设 提供经验。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应保证资金的投入。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 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如天津 市教委投入1亿元人民币进行天津市联合书目资源 共享系统的建设,建设中,18所市属高校图书馆联 合引进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 Consortia系统, 从而降低了共建共享的技术难度,形成了一个无缝 链接的联合书目资源检索系统。如果没有上级主管 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共建共
享体系的建设则较为困难。
(二)应利用已有的成果。目前,无论是CALIS
还是NSTL,均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NSTL 文献数量大、学术性强,其提供的文献传递与原文索 取服务,使用户馆的文献保障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有 效缓解了图书馆资金紧缺、外文文献不足的问题。由 此,各区域没有必要进行重复性建设,而是应考虑做 一些全国性共享体系做不到的事情。
(三)应有长远打算。目前,有参与共建共享体系 意向的图书馆大多数都拥有不同的文献集成管理系 统,其中有的系统不兼容Z39.50协议,有的图书馆 自动化系统才更换不久,再申请资金购买新系统比 较困难。所以,建立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就应该 尽早立项,确定成员馆,并且要求成员馆选择相同的 自动化管理系统,以互相兼容,避免不必要的资金 浪费。
五、结论
目前,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已
初见成效,无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区性的,均为后来 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建立区域性共建共享体 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海南省和黑龙江省等许多省都 在积极考虑本省的共建共享体系建设问题。河北省 高校数量较多,又紧邻北京、天津,占有天时和地利 的优势,应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对高校的资源进 行协调和组织,尽快开展共建共享工作。
参考文献谢春枝.我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地区性网络建设现状分 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3):34~38.马仁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与发展——兼论 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J].河北科技图苑,2003, 16(2):44~46.高波.中国日本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之比较[J].图书与情 报,2003,(1):26~28.黄雪梅,史永强,王南.天津市高校图书馆书目资源共享 系统的模式与功能[J].河北科技图苑,2003,16(6):12~ 13,37.淑云,陈能华.论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23(1):1~3,12.何锐鹰.高校图书馆校区合作与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构建 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4,17(5):37~39,50.(上接第30页)书馆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从而促进 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91~192.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问答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15.王惠君,荀昌荣.图书馆文化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 社,2004:182~183.贺培燕.论图书馆文化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4,17
(4):18~20.何少红.图书馆与人文精神[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 31(4):94~96.吴江梅.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思考[J].河北 科技图苑,2005,18(6):59~60.陈万寅,赵晨洁.论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的运用[J].新世纪图书馆,2005,(3):8~11.方胜华.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人文精神的营造[J].河北 科技图苑,2005,18(6):35~36,26.·6·
第二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简报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简报
第6期
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编印2006年5月22日
本期目录
● 文化部召开“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交流会”
●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召开2005—2006年年会
● 浙江省开通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新疆8所大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将“联网”
● 临沂师院图书馆向市民免费开放
文化部召开“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交流会”
2006年4月27—28日,文化部在广东省东莞市图书馆召开了“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交流会”,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领导、广东省文化厅领导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图书馆的负责人、专家及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
会议探讨了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共同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信息资源集散中心,在传播
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交流、协作、共享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同样,图书馆事业要繁荣,必须走整体化协同发展的道路。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进入网络、数字时代,为图书馆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打破时空、地域限制,提供了极好的技术环境。如何推进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东莞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选择了一条区域集群化管理的道路, 通过“中心引领基
层,城市带动农村”的方式,以技术为支撑,研发了“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总分馆联合服务的技术问题。东莞图书馆的研究项目“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开发与研究” 于2005年5月通过了文化部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区域性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馆以创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机制,2005年底已建成以1个中心馆,10个分馆,100个图书流动服务站的总分馆体系,并在体系内实现了文献资料通借通还、电子资源总分馆共享的联合服务方式。这种将“图书馆之城”、东莞数字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有机的结合于一体,以有形和无形的图书馆网络覆盖和服务全地区;通过总分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实现技术的突破和管理的创新,以中心引领基层,城区带动农村,促进区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协同发展;树立大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实现图书馆由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由一馆独立到多馆联动的有益实践,有效带动城市基层图书馆的整体提升。
(东莞图书馆)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召开2005—2006年年会
2006年4月21日—22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在武汉召开了2005—2006年年会。
会议总结了2005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工作,讨论了2006年工作计划,向与会代表通报了编目工作最新发展动态,并对编目工作进行了交流。来自42个成员馆以及各方面的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主任顾犇,湖北省文化厅文化处处长徐永胜,湖北省图书馆馆
长万群华,副馆长张冀明,国家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张艳霞,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检索语言组研究馆员卜书庆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会议由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仲岩主持,徐永胜处长和万群华馆长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词,顾犇主任做了2005—2006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工作报告。
顾犇主任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05-2006年这个,是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由企业体制
转变为事业体制后运作的一年,联合编目中心从上传政策、数据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做了调整,在各分中心、成员馆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止到2006年3月底,国家中心数据用户由2005年4月的940家增加到995家,成员馆由2005年4月的535家增加到590家。在分中心、成员馆的共同努力下,联合编目中文普通图书的数据时时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新书数据的检索命中率也有了较大的增加,从而使数据的网上下载量不断增长,从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网上下载量超过175万条,超出上一近70万条。无论数据用户的增长,还是数据网上下载量的增加,都表明联合编目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和接受,书目数据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共享。
会上,浙江省分中心代表联合编目各个分中心做了工作报告,介绍了工作经验,全国联
合编目中心数据总审校刘小玲总结了本上传数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组长曹玉强就目前国家图书馆的中文编目情况做了报告,大会还专门邀请中国图书分类主题词方面的专家卜书庆介绍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修订情况及电子
版的使用概况。与会代表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交换了意见,实现了互相沟通与直接交流,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年会,不仅各个成员馆和分中心了解了本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发展总体状况,中心与各个分中心也及时沟通了情况,并现场解答了一些实际问题,实现了沟通与互动。与会代表还就图书馆联合编目的发展前景和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国家图书馆)
浙江省开通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2006年4月3日,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开
通。作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体系,首批平台的建立对进一步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改善科技创新条件,满足浙江自主创新对科技资源的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条件不断改善,但科技文献、科学数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重复建设,各自为战、信息不畅,难以共享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调查表明,浙江大多数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在30%,有的只有百分之十几,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次开通的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包括了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和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个平台。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的首批成员单位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省内10家主要科技图书文献信息机构组成。科技文献资源总量已占全省的80%以上,覆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专利标准等各种领域。同时,作为该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还可为用户提供包括外文期刊、中外文学位论文、国外科技报告、中外文会议论文、中外专利文献、中文标准文献、计量监测规程等文献。成员单位和镜像站相互依托,可以满足全省95%以上的科技文献检索、订购和传递需求。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25家单位,汇集了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各种大型分析测试仪器220台,占全省同类仪器设备资源的60%以上,将大大改善浙江各类分析测试的科研条件。
浙江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首批成员单位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浙江中医学院、浙江省药品检验所等9家单位组成,汇集了浙江实验动物学科的主要科研力量、设施和生产能力,可以为浙江新药研发、人类疾病研究和药品食品安全评价等提供支撑条件。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表示,浙江省将进一步扩大这三大平台成员单位的数量,以期实现科技资源的进一步集约利用。
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在讲话中指出,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开放、共享、协作的公共科技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服务,满足创新需求。(浙江新闻网)
新疆8所大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从2006年4月中旬起,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8所院校的大学生及
教职员工可以互借其他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了。
2001年5月,新疆大学图书馆与原新疆工学院图书馆(现新疆大学北校区图书馆)合并,成立了新疆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50950平方米。目前,新疆大学图书馆面积居西北五省之首,总藏书量达183万多册。以前,新疆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只给本校师生借阅,图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让丰富的图书资源能为更多的大学生所共享,2005年6月,新大图书馆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心的帮助下与我区其他几所大学建立了馆际互借制度,即不同大学的师生只需到本校的图书馆领取另外一个大学的馆际互借的借阅证,就可以去与新疆大学开展了馆际互借活动的大学图书馆借阅图书了。现在新疆大学已与伊犁师范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7所院校实现了馆际互借。今后还将与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喀什师范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馆际互借。
新疆大学图书馆还将向社会开放,即便不是大学师生,也可以办理借阅证。目前已有社会各阶层人员近700人在新大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新疆军区某部一名军事研究人员,跑遍了新疆许多图书馆没借到自己需要的书,结果在新疆大学图书馆借到了全套27本的研究书籍,连连说“真没想到!”
据了解,新疆大学正准备迎接今年9月国家教育部对新疆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届时,新疆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将达到200万册以上,馆藏将会更加丰富。(新疆大学图书馆)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将“联网”
近日,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透露,由湖北省教育厅和武汉大学组织的湖北教育
网络图书馆建设项目已经启动,今年年底投入运行。
据介绍,湖北省85所高校图书馆(含高职院校在内)共有纸质藏书100万种、约5000
万册,每年购书经费超过1.5亿元。教育网络图书馆将对全省高校图书馆实行“联网”,届时湖北省内高校的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可通过网络共享120万种图书资源,不仅各大学图书馆节约了购书成本,而且实现了各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湖北新闻网)
临沂师院图书馆向市民免费开放
近日,为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日前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的倡议,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所有的图书文献资料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目前,师院图书馆由五处校区图书馆以及各系院资料室组成,馆舍总面积达到23008平方米,馆藏总量约为270万册(件),现刊4545种,临沂地方文献资料4000册,古籍特藏近2万册,电子文献光盘22300片,磁带6400盒;拥有光盘及网络数据库22个,累计数据量达5000万条;计算机528台,信息接点555个,宽带接 入已经独享100兆带宽。
近年来,临沂师院每年有1000万元图书经费的投入,使在校大学生人均图书居山东省高校第一位,图书、网络等配臵超过了国家设学标准。在大学新校区,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的图书馆正在建设中。(临沂师院图书馆)
——————————————————————————————————
责任编辑:汤更生发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副省级本期编辑:胡京波计划单列市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分支机构
校对:尹岚宁(总第42期)
第三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
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情报人的世纪梦想,也是图书情报事业和图书情报工作达到最高境界的标志,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图书情报界矢志不渝地为着这个理想而努力奋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出台,及其全国和各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建立,直到1987年文化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等15个部委联合成立的全国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以及开展的学科文献布局、系统文献资源布局、地域文献资源布局等全国文献资源布局模式的研究和对全国研究级文献的大规模调研,等等,无不浸透着各级政府和图书情报界同仁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视及执着追求。然而,由于技术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始终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现在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束缚共建共享的坚冰已经开始消融,社会大环境正朝着有利于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政府对图书情报事业愈益重视,用于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逐年加大,文献数量不断增加,电子信息资源增长尤为快速。基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文献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大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______图书馆、______大学图书馆、______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为推进全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率先在一些领域达成共建共享协议,并向全省图书情报界发出倡议,共同推进全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一、______图书馆、______大学图书馆、______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全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专业图书馆中的有代表性的大型文献收藏单位,应当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起到表率作用。为推进全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______图书馆、______大学图书馆、______省科技信息所联合成立______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这是一个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协作组织,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二、______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以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宗旨,优化文献资源配置,提高文献利用率,节约经费开支,充分发挥全省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优势、信息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提高______省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可获知能力、可获得能力,促进______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全面协调发展。
三、成立______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工作委员会,其职能是组织、领导和协调协作网开展工作。设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管理协作网日常工作。
四、协作网成员单位文献资源建设,要在充分考虑各自文献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分工,相互补充,保持特色。大部头工具书、外文文献和文献数据库的采购可以开展分工采购、集团采购的方式,要提升文献资源的共建规模,逐步建立各馆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和全省整体化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
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协作网成员单位在互联网上共同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站,并在网站上开放本单位的书目查询系统。
六、协作网成员单位须设立馆际资源服务岗位,担负为各协作网成员单位读者的参考咨询服务,并向协作网成员单位的持证读者开放阅览室,读者可以查阅各单位收藏纸本文献和全文数据库。
七、各签约机构须向协作网成员单位的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执行协作网制定的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协作网组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八、协作网的组织、发展与管理工作按照《______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章程》执行。省内其他图书情报单位如果同意《______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章程》,可以提出申请,加入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九、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具体工作程序遵照“工作细则”执行。
______图书馆______大学图书馆 ______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签名: 签名:签名:
__年___月__日__年___月__日__年___月__日
第四篇:坚持共建共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文章标题:坚持共建共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坚持共建共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最近,全区干部职工都在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书记提出的“共建共享”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活动。通过深入学习“共建共享”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建共享”,必须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而农业经济则是基础中的基础。xiexiebang.com没有农业经济的发展则不会有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稳固之基。坚持共建共享讲话精神,对于建设阎良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阎良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航空基地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今天,我在这里谈谈我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建共享”讲话精神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批评意见。
一、在坚持共建共享讲话精神指导下,正确认识阎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几年来,我区农业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在这几年的农业发展中,我们坚持用转变、拓展与提升战略,先后实施了农业的“1125”、两河三路产业带、“5个10”和今年的“6825”工程,使我区的农业迈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绿色无公害化的发展之路。已基本形成了以阎关路为主的甜瓜、以郭靳路为主的蔬菜、两河一塬为主的优质杂果、以东部两镇为主的奶牛养殖基地的农业产业集群,和以甜瓜套种棉花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以“瓜、菜、奶、果、棉”为主的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使全区目前蔬菜面积达到6.0万亩,甜瓜(西瓜)面积达到5.5万亩,奶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量连续四年处在全市13区县的前列。但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还依然没有摆脱其为弱势产业的地位,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大批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不足;三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够健全;四是在市场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与模式不够完善,相对滞后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五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的生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些都是制约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增长,也从根本上影响着现代农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只有建设好现代农业、发展好现代农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才能很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二、坚持用共建共享的讲话精神,着力解决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就我区现代农业发展而言,要坚持以市场和以共建共享为指导,大力实施农业“6825”工程。在6个产业带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组织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受益面广、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以项目带动农产品优质基地、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推进特色块状农业,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规模和质量档次,努力把我区农业建设成渭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的示范地、集散地,加工地,成为西安市农业的特色板块产业。为此,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同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做好科研成果、技术优势的共享,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市科研机构联系合作,依托已建立的30多个甜瓜、蔬菜示范实验园区和基地,努力解决好农民渴求解决的种子种苗,节水、节肥,种养设施栽培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技术和农业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积极在阎关瓜果产业带、新兴蔬菜产业带、郭靳路蔬菜产业带、西域高速路果蔬产业带和关中环线107省道经济产业带等6个产业带内,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实施范围,努力在品种优质化、种养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管理科学化上有新的突破,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做好产业带中的园区示范建设、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努力使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此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2)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指导,努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在培育新型农民上,要按照“政府主导组织,多元主体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市场辐射调节”的办法,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抓手,充分依托农村科技文化大院,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会的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出农技110、电子农务和远程网络视频教学的“多位一体”的技术服务模式,积
极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搭建好市场信息平台。鼓励有一定资金和市场经济头脑,热爱农业的人领办农业合作社,努力使这一组织成为引领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运行机制和模式。积极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也使更多地农民成为农业作务技术水平强,有农业发展眼光,敢闯经济市场,为农民群众服务意识强的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农民。
(3)、做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信息网络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同科技局、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和广电企业合作,在健全巩固和拓展全区现有农业电子农务、农技110和农村30各基层信息服务点等信息网络的同时,进一步外延西宁、武汉、南昌、上海等20个外地市场信息点,扩大农业信网络的覆盖面和联系范围,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依托全区19个协会、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区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队伍,规范和优化我区农产品售销环境,促进农产品的售销,积极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难问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到区外搞种植,拓展农业新的发展空间,弥补资源的不足,创造新的发展天地,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扶强企、育新企”的方针,大力扶持发展佰耀、亚宏、晶晶、航城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营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引导生产、联接市场、塑造品牌、指导服务”农民合作社的作用,提升现有的新兴蔬菜协会、关山甜瓜协会、北屯奶牛协会等协会的服务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协会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租赁等形式,引导和规范西禹高速果蔬产业带、107省道产业带等农业用地的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5)加大农村和农业生产环境治理,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绿化工作,配合有关单位部门村庄的绿化美化,利用农村实施沼气能源建设工程,做好畜禽粪便的净化处理,积极推广畜禽健康清洁养殖,有效治理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利用综合开发项目,做好农业生产的水渠、生产道路和产田改良;三是要按照绿色生态和质量安全的理念,积极做好我区5.0万亩农产品基地的认证和建设工作,积极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促进清洁生产,减轻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建设优美的生活环境,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二〇〇七年五月九日《坚持共建共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坚持共建共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第五篇: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作者:未知 发布日期:2011-5-11 点击率: 96 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远通联发[2006]1号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发[2007]14号)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际,就建立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机结合、合作共建机制,大力提高两项工程的建设速度、建成效益,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层党务工作与文化工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点建设、资源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各自优势,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扩大适合农牧民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信息传播,逐步缩小区内城乡之间
和与内地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满足全区各族党员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村级(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全面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结合。按照中央关于“文化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行政村服务站点建设同步推进”的要求,到2008年底共同完成全区所有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使其成为党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科技普及、信息交流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阵地。
三、共建重点
(一)基层站点建设方面。各级文化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组织部门沟通,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要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筹措资金,紧紧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切实做到“一站两牌、一站多能”,综合利用,共建共享。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我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自治区文化厅与自治区远程办密切协作,用两年的时间(2007年-2008年)共同完成我区9636个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
(二)资源建设方面。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需要,把握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大量的思想先进、内容丰富的文化教学课件,做到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学以致用,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真正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实惠。在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开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栏目,定时播出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信息精品资源。同时文化共享工程要积极主动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加大乡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制定文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积极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乡土文化教学资源,不断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积极探索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材的制作和译制,作为文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建立健全制作部门、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文化教学资源的总体质量和政治安全。
(三)管理服务方面。地州、县市、乡镇(场)文化部门要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职管理人员,建制村、农牧场村队可单独或依托远程教育管理员、操作员设置文化共享工程专(兼)职信息员。同时,本着“宜专则专、宜兼则兼、专兼结合”的原则,抓好教学管理、站点操作、技术服务和文化服务辅导四支骨干队伍建设。各地州市、县市文化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学用辅导组,到村队进行实地辅导;与远程教育工作相结合,共同制定学用计划,根据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要,做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合理安排收看学用时间,为基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好节目预告,每周公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节目计划,并结合资源内容,利用农闲、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四、建设任务
结合《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行捆绑,2007年共同完成5076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剩余4560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按照“共同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终端接收站建设的基础上,由文化部门为每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增加和完善远程教育设施,使其具备更加完善的服务功能。
五、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公益性文化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落实经费、大力推进工程的实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网络建设和资源加工整合。各级文化部门要与远程教育部门密切联系,切实加强领导和工
作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建设规划。要把文化共享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目标考核体系和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必要的评估条件,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文化行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好牵头作用。上级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文化部门工作的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级文化部门工作责任制,分级负责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文化厅负责对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宏观指导,协助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方案,编制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规划,开发文化特色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提供文化资源,负责对地州市、县市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各地州市、县市区文化部门,协助当地远程教育部门,负责本地州市、县市区文化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乡土文化教材”的开发制作、乡村两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当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提供文化教学资源;乡镇(场)文化站负责文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督促检查。建制村、国有农牧场村(队)文化信息员重点做好播放收看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及信息反馈工作。
(三)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经费到位。资金投入总的原则是以中央投入为主,自治区适当给予补贴。主要办法是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多部门、多单位共建。自治区文化厅负责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统筹规划,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地州市、县市区文化部门要积极向当地财政争取资金,用于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培训、系统运行维护和村级文化信息员(管理员或操作员)的工作补贴。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中央、自治区关于实施两项工程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