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时间:2019-05-12 18:2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第一篇: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文化养老”成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新养老模式。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时,推动“文化养老”模式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使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文化养老”依旧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对实现“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养老;实现意义;形式;途径

1引言

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经过10年,我国老年人人数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3%。2011年,我国老龄化进程迅速加快。据预测,“十二五”时期,老年人将由1.78亿提高到2.2亿,未来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精神生活依旧贫困。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中,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逐渐受到重视。实行“文化养老”,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文化养老的含义及意义

2.1文化养老的含义

“文化养老”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体现了当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宽容。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推动社会各方加强引导,使老人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还为老人构建了良好的交流、娱乐、学习的平台,使老人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发展。

2.2实现文化养老的意义

据预测,2015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2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刻不容缓。文化养老模式,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关注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养老模式不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更全面地满足了老人各方面的需要。

(1)文化养老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养老尊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孟子曾提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意思为,侍奉父母最重要,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可以看出古人重视侍奉长者。在能够侍奉长者的基础上,古人亦提出了“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重长者,是侍奉长者的最高级别。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尊重老人,继而其满足精神需求。文化不能从养老中分离出来,文化与养老联系紧密。

(2)文化养老融入了新时代新元素

文化养老以促进思想交流,发展身心健康,享受生活,增添精神娱乐为目的,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社会发展迅速,老年人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坚持逢年过节登门拜访等形式的文化关怀,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潮流,从享受生活、增添精神乐趣出发,对他们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关怀。要实现从传统文化关怀到新时代的关怀的转变,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分析老年人的真正的需求,使老年人更好的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

(3)文化养老使老人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开展“夕阳红”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老人放松身心,树立积极价值观,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并且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充实,更激发了老人对新生活和自我价值的重新追求。通过文化养老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矛盾,实现全新向上的老龄化。

(4)文化养老使老人重新融入社会,真正享受生活

由于退休等原因,老年人减少了与社会伙伴联系的途径。而社会大力推广文化养老,正是通过

一系列活动,使得老年人与其他伙伴重新加强联系,精神上得到慰藉。良好的文化娱乐环境,促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更加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进而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同时,养老模式使得老年人有地方可以发挥个人余力。人性化的文化养老模式,让老人在感受大家庭的温馨的同时,更实现了自我价值,有效降低老年人产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的频率。

3.实现文化养老的形式

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一挑战,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应对。老年工作服务者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接受服务团队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及文化修养;老人方面,应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积极走入“文化养老”模式中,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政府方面,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文化养老切实可行;社会方面,积极参与文化养老模式的推广,宽容对待出行在外的老人。

4.实现文化养老的途径

(1)老年服务工作者

老年服务工作者是“文化养老”的先行者。老年服务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养,如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积极学习。在接受老年工作前,需接受工作单位的相关培训,并且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如书法绘画、种花养鱼、欣赏戏曲等等,有利于更容易的与老人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培养兴趣,娱乐生活。当然,服务者还需要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特点开展文化活动,开辟“文化养老”新途径。在招聘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服务主力后,我们还可以面向社会招收服务志愿者。在他们参加志愿服务后,予以记录发证,使他们在自己年老后可以免费享受相应的养老服务。相信这个举措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加入。

(2)老年人自身

老年人是加入文化养老的主体。老年人积极参加文化养老,是推广文化养老模式的关键。老年人必须建立崭新的人生观。第一,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第二,相信自己有能力丰富晚年生活。抛弃失落感和被遗弃感,积极融入社会;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愉悦身心;积极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服务,感受新的人生价值。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政府

政府应从思想层面上充分认识文化养老的重要性,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等。第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一个人有意识想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必须身体健康,他才会对这方面进行考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实现文化养老的基础。政府可加大老年人医疗保险金额,减轻资金负担;可组织相关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为老人提供便利;政府可定期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使他们健康生活;政府可增加卫生服务站点···第二,建造老年大学,开设不同的课程。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开设多元化的文化课程。老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对课程的需求也不同。开展多方面的课程,可吸引老年人积极报名老年大学,使老年人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减少空余时间。第三,加大对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让老年人有更过活动的空间,更多活动的方式。文化活动形式得到丰富,老人的积极参与度也得到提高,使得老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

(4)社会

推广文化养老模式,需要每个人的参与。社会应该对老年人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老年人的一些想法必定会有与年轻人不同的地方,我们无需与他们争吵,倾听就好。老年人拥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和精力,社会有能力者可以组织老年人旅游活动,既让老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陶冶情操,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区方面,相关负责人可以积极组织丰富的老年文化活动。针对不同年龄的老人,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教育程度,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比赛,激发老年人的斗志。

5.结束语

总之,推动“文化养老”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构建文化养老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实行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养老机制,更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培养人才,不断完善“文化养老”。提高文化养老服务质量,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方法。既满足老人实现自我价值,丰富老人养老生活,也为老人及家属提供了便利。因而,文化养老模式将是我国未来重点推广的养老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钟春洋:《社区文化养老的发展路径探析》,《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第1期

[2]唐晓英:《传统文化视域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第6期 [3]丁秋玲:《论当代孝文化的实践生成和具体展开》,《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第二篇: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同时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文化养老”旨在鼓励老干部们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多渠道、多层次地让老同志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养老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将“文化养老”之风吹进老干部群体、不断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市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是“三名一优”(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近年来,**市利用文化优势,着重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理念的引导,在满足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使他们成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开展“文化养老”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基层党组织,深化“文化养老”理念

**市共有离退休干部党员14164名,建有老干部党组织(总支、支部)520个,在职党员联系党组织97个。为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作用和教育作用,我们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进党校培训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举办一次读书会,并定期组织老同志进行时事政治学习,同时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座谈会、政治学习会、形势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将“文化养老”的理念传递给老同志,帮助广大老同志转变养老观念。

(二)依托阵地建设,丰富“文化养老”内容

为满足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摄影协会等涉老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文化养老”活动,使老干部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成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市老干部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培养出了一大批情操高尚、品学兼优、健康有为的老年人才,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在坚持办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努力丰富第二课堂,扩展第三课堂,目前开办教学班50多个,在校学员千余人。**市是中国书法名城,省级、国家级书法会员众多,书画文化根基深厚,拥有众多的书法绘画爱好者。根据这一实际,市委老干部局专门在老干部大学开设书法绘画特色教学班,通过学习,有150名学员被省级以上专业协会吸收为会员。几年来,学员们的书法、国画、摄影、文学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为全市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活动场所,舞蹈、戏曲、门球、象棋、健身、书画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吸引近500名老同志到中心活动。除定期开展活动外,老干部活动中心还多次举办大型老年门球赛、乒乓球邀请赛、象棋邀请赛,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欢乐周末广场文艺演出、“重阳节”汇演活动,展示全市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不断创新笔会形式,邀请书画名家举办大型书画讲座,结合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书画笔会,组织学员开展义卖,为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奉献爱心;与周边地市建立书画交流机制,定期举办书画交流展;结集出版《金秋翰墨》书画集5卷,发展会员1200多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提升了老同志的文化素养,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使广大老同志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依托社区资源,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社区127个,城区离退休干部33739名,随着社区“四就近”工作的开展,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迫切需要。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将“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重视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满足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愿望,调动老同志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积极性,丰富和充实老同志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区都建有老干部活动室,并设立了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为社区开展老年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多个社区建立了基层党校,自开学以来,共开课40多次,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社区还成立有书画协会、合唱团、腰鼓队、中老年模特表演队、盘鼓队、戏曲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自中社区还被评为我市唯一的群众艺术培训基地。民心社区的老干部文化宣传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走向街头、走出社区与其它单位联合互动,进行文艺宣传巡回演出。五夷社区红枫老年模特队和官坊社区夕阳红秧歌队分别在全市首届老年人才艺大赛中获奖。苹南社区每年中秋节都将老干部请到老年活动站品尝精美的月饼和水果,并请养生专家为老干部们讲解怎样科学膳食、正确养生,引导老干部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中社区除定期为老干部放映电影及远程教育讲座、录像外,还多次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电脑、乐理、安全、集邮、手工编织等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深受社区老干部们的好评。

发挥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他们活跃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网吧义务监督、帮教助困、校外教育等岗位上,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宣讲员、辅导员和监督员。老同志们还自发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活动室服务员,每天值班义务为群众服务。有的老同志还自发组成义务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巡逻值班,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卫生建设、邻里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工作,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四)依托社会老年团体,将“文化养老”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积极组建各类涉老文化团体,重视发挥以老干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在建立新型老年价值观、树立“文化养老”理念、促进全社会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主力军作用。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各类老年群众文化组织和文体队伍作用,培育文体骨干,引导离退休干部身体力行奉献余热,把有特长、会组织、善发动的老同志吸收到骨干队伍中来。**市现有老年体育协会,门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自行车协会、摄影协会、老艺术家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诗词协会等30多个老年文化团体。此外,所属的五县五区也成立有众多的老年戏曲、舞蹈、门球、书画等文化团体,各个老年文化团体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是把服务社会放在重要位置。每年春节前夕,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都会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组织书画家到农村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们还举行了书画笔会,将创作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义卖,所得款项通过民政部门捐向玉树灾区。市老年摄影协会发展会员900余人,先后举办“祖国颂建国60周年”、“辉煌礼赞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60周年”、喜迎“十八大”等大型摄影展,编印《**揽胜》、《菊韵》、《魅力**》、《菊花菊城》等摄影画册5部,并在市重要文化活动窗口——金明广场开辟光影长廊,不定期举办展览,社会宣传效果显著。****诗社经常举办讲座,开展吟诗、赛诗活动,出版《**诗词》32期,编辑出版诗词合集《汴水流韵》,并多次在**碑林举办诗词书画展览,举办宋词朗诵演唱会8场,进行社区文化演出32场。老年骑协的老同志们行程遍及全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将**的文化和形象宣传到全国各个地方。这些老年文化团体在活跃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文化养老”是一项大工程,在实践中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目前我市虽然有所成绩,但离“让文化惠及全体离退休干部、辐射到广泛的老年人群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文化养老”经费不足。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开展都需经费保障,用在“文化养老”上的财政经费明显不足。二是内容、形式有待创新。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年龄较轻。离休干部不愿出门、希望“静态”养老,退休干部则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离退休干部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反差越来越大。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架构需要进一步设计。三是活动阵地、场所偏少。尤其是偏远地区,限于经济情况、发展理念、重视程度等原因,没有老同志固定的活动学习场所。四是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不够。“文化养老”不是一家单位就能圆满推进的,需要民政、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三、进一步提升“文化养老”工作的建议

“文化养老”,让老同志物质精神都富有、安度幸福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一)落实经费保障

将“文化养老”专项预算纳入老干部活动、教育经费进行统筹,加大投入,确保经费有保障。筹集社会公益基金,用于老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开展。针对目前社区、农村文化场所较少的问题,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积极推动财政支持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倾斜。

(二)与时俱进,创新服务

老年教育、活动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引领并满足老干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老同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问题,积极发挥各类老年团体、老年协会的辐射组织功能,突出个性化、多元化。

(三)加强各部门协作

一要加强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之间的协作,统一思想。二要加强与民政、社保、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联系,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使其追求“文化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继续推进社区“四就近”工作,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三要加强与教育、宣传部门的联系,定期组织老干部读书会、学习会,开辟老干部活动学习专栏,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要扩大优秀老干部的典型宣传,激励老同志“老有所为”。四要加强与企事业、公益基金会的协作,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养老”工程。

(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一是注重培养“文化养老”的新理念,让更多老同志有意识、更主动地走出家门、参与活动。二是畅通内外交流的渠道,通过老干部工作网站、《老人春秋》、《老干部工作简报》等,及时传播信息,提高“文化养老”工作的关注度。三是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老助老氛围,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老年文化的发展。四是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谢筱勐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如何解决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为此,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农村养老状况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储蓄养老等几中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慰籍。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93.8%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由子女或家庭赡养,未能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这一比例,在我县高达99%。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以及传统文化摸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集体养老。集体养老主要是针对极少数无子女县城无继养子女家庭,是由集体出资请专人照顾老人生活的方式。2009年,我县共有25所敬老院,共收养3903个老人,还有由集体给予供养分散的678个老人。

3、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指90年代初由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行建立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积累式养老保险。2006

年,我县只有1所社会福利院,共收养52位老人。

4、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方,家庭养老始终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起着主导地位。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它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家庭养老方式,一直在农村的养老制度中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像我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面临的问题就更多。具体来讲,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养老功能薄弱化。家庭养老主要是老人有子女,且子女赡养能力,或者是虽无子女,但其有比较好的亲属关系,能够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生活上可以不依靠社会救济或社会救助,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养老。这部分老人中,有劳动能力且能够为自己的子女贡献一份光和发一份热的情况尚好,基本上与子女同吃、同住。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大都会被子女视为负担,应分摊的粮款不能按时付给老人,导致这部分老人的生活比较困难,只能勉强解决温饱。

有些老年人虽有子女,但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所谓“你养老我也养老,你不养老我也不养老”。还有些子女借故财产分配不公或以老人“偏心”为由拒绝赡养老人。因此,这部分老人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点:

(1)、计划生育带来的子女数减少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的推行在规模和结构上使家庭发生变化,从规模上家庭人口和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家庭收入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在结构上家庭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不论是家庭收入,还是夫妻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导致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在经济上虽能接济老人,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会受较大影响。

(3)、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所引起的。调查表明,农村子女对老人不孝的比例逐步上升。俗话说:“生儿育女防备老”。但目前兄弟几个不养老的现象比较普遍,就是一个儿子,不养老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在变化。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老年人的独立意识也在增强,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来生活,也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给老人心理上带来很大寂寞。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成为趋势。从事农业的低回报率使得外出打工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途径,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在生活上的空间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会变得松驰,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产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敬老、爱老的传统教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美德的丧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堕落。因此,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赡养老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经常性的宣传计划。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孝顺父母的予以表彰,加强舆论监督,对那些不愿赡养父母的人,以公开栏,曝光台等形式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尊老敬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政府应要采取一定措施,给赡养老人的子女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在物质、精神上给予支

持和鼓励。比如对赡养老年的低收入家庭,应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对赡养高龄老人的农户,如住房紧张,要优先划拨宅基地,当地企业招工优先让他们进厂上班等。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随着县乡财政的增加加大资金投入。每个乡的“三无”老年人都应该在敬老院里颐养天年。同时,政府机构的富足人员也可以分流到敬老院里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使养老逐步形成一种产业,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设施的完善不断吸收有子有女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有偿入住,增加敬老院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以养老事业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3、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各项制度,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伦理走向法制。二是要考虑将农村养老问题纳入人口管理范畴,列入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引起县、乡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是政府在相关政策上也要出台一些得力措施,促进农村养老保障的不断完善。比如:在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下,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纯女户的重要性和典型性,养老金来源的社会化部分就要相应额外给予一定的补助,如奖励扶助,免除她们因少子女而有的后顾之忧,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少生快富行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生育。

4、在经济上得到有效支持。政府要从改善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着手,切实提高农民养老的经济负担的能力。一是要加快落实各项农村优惠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应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为建立理想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提供财力支持。三是由政府出面开拓其它筹资渠道,比如政府出面开展的募捐,发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彩票等,用其所得支助贫困地区,保障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4、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的两个方面。一方的削弱以另一方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供养力下降、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形势下,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应及时增加对农村养老工作的财力支持,优先解决无子无女老人的生活保障,照顾独生子女老人的生活,有计划,适时地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基于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大三岔村的调查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以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大三岔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访问的方法对大三岔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从五个方面对大三岔村养老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解决本村养老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变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中国的面前,那就是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最新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总数接近

1.6亿,每年还以3.2%速度增长。

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较多的关注城镇居民的养老,对经常耕作在土地上的广大农村老年人缺乏应有的关注。农村老年人步入晚年时,由于经济收入低、身体素质差和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晚年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子女之间相互推诿,这些新情况都使得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面临种种困难。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大三岔村为例,通过结构式访问等方法,对该村的养老情况进行调查,探讨破解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途径,为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养老的模式提供一些参考。农村言老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1.罗秀镇大三岔村当前养老状况

1.1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从本次调查中得知,本村老年人总体的身体壮不是很好,只有10%左右的身体状况良好,其余的或是有慢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呼吸衰竭等),或是由于过度劳作造成身体功能衰退。同时,由于村里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国家医疗保障水平低,致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成本较高。所以,许多老年人平时是小病不去医,大病尽量拖,这也是造成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

1.2 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文化娱乐水平,这是从本次调查中得出的结论。大山岔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村里只有一个篮球场作为公共娱乐场地,没有老年人的娱乐休闲场所,养老服务水平比较低。

在调查中发现,村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赌博等。男性老人以赌博为主,女性老人以看电视为主。还有一些终日耕作的老年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由于缺乏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导致部分老人孤独感和失落感增强,精神压力大甚至失常。更有甚者,还有老人离家出走的。村里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堪忧。

1.3 老年人的经济来源

据调查可知,村里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呈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子女提供和劳动所得以外,还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五保户”生活补助以及退休金。此外,还有一些老人依靠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领取农业补助来生活。在各种收入来源中,由子女提供的部分占到总数的50%以上,自己劳动所得也占较高比例。由此看来,“养儿防老”和“土地养老”功能虽然弱化,但是还是村里主要的养老模式。

1.4 老年人的家庭关系

在社会经济文化已经深刻变革的今天,传统的道德体系和孝道文化正在逐渐瓦解。经过调查发现,村里劳动能力较强的老人,或是有退休金的老人(以前的公社大队干部)受到较多的尊重,与家人和邻居的关系比较好。而那些年老体衰的老人,除了少部分子女比较孝顺外,大多受到子女嫌弃,有的甚至被驱赶至偏房中居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位男性老年人被子女相互排挤,只好到老旧的泥房中居住,还时常受到子女责骂。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农村,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已经减弱,村里老人的家庭关系趋于恶化。

1.5 本村的社会保障

从调查中得知,大三岔村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主要有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前者每月50元人民币,后者每月150元人民币。此外,还有一位老年人以一次性购买的方式获得国家养老保险。独生子女户的老年人,60岁以后每月获得1200元人民币补贴(目前尚无人获得)。“五保户”老年人还可以申请去乡镇养老院。

本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自2006年以来,物价上涨非常快,享受到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自2009年开始的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尚未涉及本村。综上所述,大三岔村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层次还是比较低,养老服务水平比较差。

2.大三岔村养老困境的成因

2.1 个人原因---老年人身体素质差,精神压力大

人到老年,身体素质下降,身体机能减退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村里的老年人操劳一生,步入老年时身体虚弱,加上没有相应的医疗保健措施,所以身体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部分家庭不理解老年人的处境,觉得老年人不能再为家庭创造价值,是家庭的负担,所以排挤老年人。同时,村里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观念保守,正当利益被侵害是往往忍气吞声,不向国家和社会求助,“家丑不外扬”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家长的悲剧之一是很多家长是为子女而活,或者再深刻一点,是为了传宗接代、光耀先祖而活。一些老人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为了子孙过得更好,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维护家庭的发展和完整。

2.2 家庭原因---子女推卸赡养责任

在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和“土地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两道坚固的防线。在市场经济文化的冲击下,老人由于经济收入低下而导致家庭地位下降,这两道防线正在瓦解。子女之间赡养观念落后,相互推诿,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比比皆是。一些子女成家后离开老人居住,只提供老人的生活费,使得老人的生活缺乏相应的家庭照顾,传统农村的宗族社会已经名存实亡。此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土地的产值逐渐下降,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减轻,仅仅依靠土地已经越来越难以支付快速上涨的生活成本。

2.3 国家和社会原因---社会保障水平低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的思维惯性在中国广泛存在。国家和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是城镇居民养老,对农村居民养老关注较少。城镇老年人普遍都有退休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还可以享受到众多的养老服务,比如老年人娱乐中心、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国家和社会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城镇居民养老中,给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提供了良好的规划。农村养老一直是民生短板,同样劳苦功高的农民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逐步推行新农合、新农保。然而,新农合的保障水平比较低,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新农保政策则是在2009年11月开始试点,以当前国家的财政水平,保障水平比较低,由试点到全面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破解大三岔村养老困境的思路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深远影响。

从大三岔村的调查结果来看,要提高大三岔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适合本村的解决方案。

3.1 从老年人自身出发

要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要敢于向国家和社会求助。老年人要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自身的自卑、怯懦心理。同时,老年人要同分利用条件掌握自己的经济收入,保障自己的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保障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

3.2 从家庭出发

家庭成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改变对老年人的看法,认识到人人都有步入老年的时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促进家庭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子女们要认识到,老年人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为了家庭操劳一生,晚年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家庭养老模式子长期内还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必须巩固和完善这一模式。

3.3 从国家和社会出发

国家和社会要加大对农村养老的关注,加强对农村敬老爱老的宣传,提高农村的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大新农合的保障力度。同时,国家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创造条件引入农村养老商业保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广覆盖、多层次,从国家层面上帮助农村养老。

4.结语

本以从大三岔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基点,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娱乐、经济来源和家庭关系等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得知本村老年人的生活不尽人意,亟需提高和改善。

鉴于作者的调查研究水平有限,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大三岔村的养老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田先梅.对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2月,第18卷2期

2.孙鹃娟.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年4月

3.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梁鸿.农村老年人自理能力研究【R】.人口与经济,2002年4月

5.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12月

6.马运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年12月

7.贾海龙,管雷.我国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J】.中国改革论坛,2004年3月

8.袁方.老年学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第五篇:浅谈养老社区文化

浅谈养老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整个社区的核心,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养老社区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达到精神养老、安心养老和快乐养老的目的。实现“成功的老龄化”,养老社区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养老社区文化五花八门,但是老人真正需要的养老文化是什么?

很多养老社区倡导的“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等等之类的“孝”文化,在一个养老社区中,针对老人提出的这样一种社区文化合适吗?住在里面的老人大多都是一些高龄的老人,他们的父母、长辈基本都已经仙逝了,那既然这样,还跟他们倡导这样一种孝文化有什么意义吗?“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一般的居住社区,倡导这样一种文化是先进性的一种表现,但是对于一个全是老人居住的环境而言,倡导这样一种文化就有失妥当了。

“亲情”文化,同样也是各大养老社区的热门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内心孤独,渴望亲情。但是对于入住养老社区的老人而已,在社区能够体会到真正的亲情吗?虽然社区的服务人员对老人照顾有加,有些甚至比自己的子女还照顾的周到一些,但是不管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始终无法满足老人对亲情的渴望。那建立这样一种根本就实现不了的文化,对老人的精神养老、安心养老和快乐养老,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么?

健康、快乐,长寿是每个老人的愿望。有了健康的身体为基础,快乐的精神生活来护航,那么长寿就不再是愿望,而是情理之中。作为一种养老社区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应该以老人的需求为主,老人需要的文化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建立养老社区文化的源泉。满足老人需求的文化,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养老社区文化。

下载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形式和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以人为本”探究(全文5篇)

    新形势下,中职学生“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探究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如何让中职学生“招得来、管得好、送得出”,这是我们每位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

    新形势下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途径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检察工作面临的新的挑战,联系工作实际,对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途径作了初步探讨。关键词服务大局新形势分析途径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

    初中英语阅读文本教学形式探究

    初中英语阅读文本教学形式探究 [摘 要] 英语阅读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

    住宅文化探究

    《住宅文化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一、设计思路与说明住宅是社会基础生活的消费商品,像其它社会商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过更新与换代过程。一幢幢房屋的变迁,是社会进步......

    班主任心理自助途径探究

    班主任心理自助途径探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教育职能要求班主任必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班主任工作却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管理事务......

    新课程作文教学途径探究

    新课程作文教学途径探究 传统作文教学由于没有很好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教师“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中也给教师带来许多“吃力不讨好”的无效劳动。那些传统作文教学......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究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正在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北京市汽南社区作为居家养老的试点,构建了“无围墙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