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范文

时间:2019-05-12 19:0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范文》。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村土地承包法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是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种子法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中城市郊区要有基本的菜地面积和生鲜食品供给能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壮大农作物种业,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加固河流堤岸,搞好清淤疏浚,消除水库隐患,扩大防洪库容。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

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油料、生猪调出大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扩大奖励补助规模和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幅增加奖补资金规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年底前,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

第三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到2005年,全省农业初步实现产品优质化、布局合理化、商品品牌化、经营一体化,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56.6:27.4:16.0调整到43.0:36.7:20.3。到2010年,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林牧业基地。

1.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要重视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立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四大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技术,抓好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加快种子、植保、沃土、优质、节水等技术体系的创新和提高,完善全省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加强农业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动植物保护等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广、普及农业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高度重视农业市场信息网络和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全省择优择强培育建设10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推广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开展农业标准化及推广工作,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项服务。

2.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供给能力。要把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稳定和保护基本农田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品质,保证全省粮食的有效供给、合理储备。

3.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到2005年,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基础上,把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到3500万亩(加上复种共41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万吨左右;粮经饲种植结构由2000年68.9∶26.2∶4.9调整到66.6∶27.7∶5.7;农产品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到30%,其中优质粮的种植面积达到35%左右。在区域布局上,河西地区要充分发挥灌溉农业的优势,重点发展优质商品粮、酒用原料、优质蔬菜、优质牧草、对外制种及沙产业;中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加工型马铃薯、花卉、蔬菜、优质林果;南部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恢复植被,加快发展药材、油橄榄等特色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生产。

4.大力发展草产业,积极发展畜牧业。要充分发挥我省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特殊优势,把畜牧业发展成我省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草场改良、人工种草、优化畜群品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和转变养殖方式,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业,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到2005年,全省草地保留面积达到3800万亩左右,年加工草产品30万吨;牛羊猪存栏达到2700万头(只)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78万吨,畜产品商品率达到68%以上。同时,要继续抓好牧区示范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草地资源。下大力气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畜产品质量。

5.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要选好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尽快培育一批包括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流通中介组织在内的上规模、上档次、能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紧紧围绕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促进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转化增值,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立足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着重发展精深加工和规模生产,大力开发新产品,培育和发展优质名牌产品。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提高我省农副产品的加工水平。要推动乡镇企业积极兴办以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为主的龙头企业,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要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鼓励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第四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我乡经济发展

同志们:

这次全乡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我乡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下面我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分析当前农村形势,努力保持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2004年,我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局农村经济发展,我乡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工作势头:一是全乡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中央一免两补政策的落实,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全乡全部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三项资金共81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8元,广大农民精神振奋,出现了争包耕地,学习科技、购买农具,增加投入的热潮;二是沙棘产业不断壮大。我乡积极响应上级“沙棘立县”的号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好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本着“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开发”的原则,向重点村,重点户的倾斜,大力推广连片种植,2004年主要在泉山村和双山村推广种植大果沙棘,2003年起截止目前全乡种植沙棘3300亩,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沙棘立县奠定了基础;三是全力扶持和培育牧业经济,实现了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提出的“主辅换位”的经济发展战略,依据资源优势,构筑牧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发展态势,2002年这前,全乡牧业萧条,几年来,乡里采取了一系优惠政策及措施,积极向上争取牧业发展资金,2004年县信用联社对我乡给予了大力扶持,全乡发放牧业贷款250万元,现在全乡共有山绵羊11262只,黄牛3079头,养羊专业户35户,2004年全乡牧业增加值274.5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19.7%;四是做大马铃薯产业。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2004年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12000亩,每公顷产马铃薯50000斤,每公顷可收入都在 1

5000元以上,对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更新,引进了克新12,克新14等几个品种,马铃薯已经成为我乡的立乡产业;五劳动力转移出现新突破。通过媒体宣传及政府提供信息,2004年全乡向外输出劳务达475人,建立劳动力资源库,通过一年来的在外工作,共创收185万元;六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坚持推行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推广了深松整地技术,加大良种化工程实施力度,种植业优质品种率达95%,推广了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17600亩,畜禽改良引进繁育推广速度加快,推广应用了黄牛冻配技术,冻配改良黄牛80头;七,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完成了乡镇机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解决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尽管去年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在工作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弱,农业投入能力低,中低产田面积大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农业综合开发能力不强,财力不足,压力很大,任务艰巨。其次增加农民收入的因素不稳定,表现在农民种粮效益低,农民增收渠道有限,不能建立长效机制,农业新技术难推广,推广慢,农业科技含量难以提高,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政策资金的给予大力支持,但生产资料价格仍在逐年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农民增收,第三,社会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切部门全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社会多部门的关注与支持,为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形势,克服困难努力把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好。

二、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今年,我乡总的工作要求是,落实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的精神,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围绕着农民增收,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施农为平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

健康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优化种植结构,努力提高种植面积效益

今年,我乡种植业发展把重点放在适应市场优化结构,增加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上,一是大豆种植。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重点发展高油大豆,突出主栽品种。确保高油大豆面积占大豆总播面积的40%,同时大力推广亚麻平衡施肥和大豆行间覆膜等生产技术,提高大豆单产,二是发展特色种植。搞好马铃薯种植,采取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位产量。重点在椅山村,清泉村,利用椅山村淀粉厂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定单农业,在全乡大力宣传,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更新马铃薯品种,今年力争种植马铃薯15000亩。另外,岩峰利用好县亚麻厂的优惠政策,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力争种植亚麻突破8000亩。

第二、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推进沙棘产业。进一步研究沙棘种植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大做强沙棘产业,按照速度与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果园管理模式,进一步调动农民经营沙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搞好科技培训,乡林业站积极与县林业造林总站协调,聘请沙棘专业技术人员到我乡指导沙棘种植,使沙棘管理做到抚育、浇水、施肥、修枝规程化,尽快提高结实率,增加经济效益,另外还要抓好其他林产经济,积极引导鼓励发展地栽木耳,大力推广地栽木耳技术,2005年全乡计划生产50万袋,力争创产值50万元。

第三、深入实施“主辅换位”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养殖业。在畜牧业发展上我乡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养殖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增加资金投入规模,大量购入畜禽,利用高新繁殖技术,提高产仔率和成活率,增加畜禽总量,今年黄牛和山绵羊存栏都要比去年增长30%以上;二是在标准化饲养上实现突破,大力推广圈舍饲养技术,培育养殖大户和示范户,进行品种改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乡计划培育牛羊标准化养殖大户15户,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标准化养殖示范户;三是在养殖小区实现新突破。我乡主要抓好肉鹅的饲养,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在全乡各村都有3——5户带动户,发挥养鹅协会作用;四是在饲草种植上实现突破。围绕我乡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人工种草步伐,特别抓好青贮饲料种植,改善饲草结构,今年计划种植饲草600亩,饲料玉米1000亩;五是在畜禽防疫上实现突破。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乡村畜牧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今年计划在全乡4个行政村建立村级兽医院,加强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和依法防疫为主,强化监督,加强动物疫病控制。

第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培养市场急需的产业工人,落实培训项目,今年计划引导性培训300人,技能培训450人,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内地发达地区转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经纪人作用,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务合作对接活动,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第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强农机化建设。按照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乡政府制定大型农机具更新规划,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搞好农机具更新,重点80至100大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加快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农民进行挖沟排水、横山截水,提高农田排涝能力。大力改善人畜饮水的防病改水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利用项目资金,今年计划解决2个村饮水问题。三是加强土壤肥力建设。深入实施“沃土工程”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推广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提供保证

今年,我乡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必须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一、加大支农政策的落实。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继续落实全部免征农业税政策,按国家政策及时兑付粮食直补资金,做到不抽条,不走样,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向上争取对俄土地开发资金补贴给农民。

第二、转变职能搞好服务,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一免两补”政策的落实,我们要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必须转变职能,抓好服务,积极帮助农民解决脱贫致富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帮助农民研究致富路子。要在信息技术项目上为农民服务。

第三、积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对农村影响较大的土地承包问题,农村债务化解,农村矛盾等问题已显现出来,引发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各村要高度重视,有效地化解矛盾,特别解决好土地纠纷问题。创造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四、春季森防工作:

3月21日县里召开了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政府县长刘金恒同志对今年的防火提出了严厉要求;就今年我乡的防火现状,安排部署如下意见:

我们今春森防的工作目标是:严加防范,有效控制森林火警火情的发生,降低森林火灾损失,确保我乡不发生大的火灾。

防火形势:据气象部门预测火险总趋势高于常年和去年,高火险防火期在四月上旬至6月上旬,主要集中在后期,大风天多,气温偏高,另外我乡林区面积大,战线长,交通不便,林农矛盾突出。因此我们不能大意,我们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火责任制。村里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积极与县促农工作队配合。有事勤商量多沟通,认真执行《省关于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加强宣传教育,形成群防群治的防火局面。有针对性开展防火教育,尤其对外来人员人要讲清当地的防火形势。

3、村里成立扑火队伍,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组织人扑救。

4、加强火源管理,认真执行大风天严禁用火制度,四级风以上不许用火。

5、派出所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火场,展开火因调查,对纵火者要严肃处理,做到依法治火。

6、按防火责任状的要求逐项落实,乡里三天后到村里检查。

同志们,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我们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创我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三农问题”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三农问题”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Fannylock

内容提要: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本文认为“三农问题”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是指城乡产业发展的差距过大,是由于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发展差距而出现的。“三农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农业产业发展中问题的一个方面内容。因此,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三农问题农业国民经济

一、概念界定

1、什么是“三农问题”

一般而言,“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本文认为“三农问题”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相互关系的问题。(傅晨,《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2008)它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总称。

具体来说,“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贫穷,不是说他们收入没有增加,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发展差距过大;“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弱质,不是说农业没有发展,二是城乡产业发展差距过大;“农村问题”主要是农村落后,不是说农村没有发展,而是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过大。因此,“三农问题”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距过大而呈现的畸形二元结构问题,集中表现为城乡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发展差距过大。(傅晨,《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2008)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以上所描述的严重的“三农问题”。

2、农业是什么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胡噢噢的功能机能,投入人类劳动,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农业的内容是发展变化的,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由于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传统认识和现在认知的农业有所区别,传统认识把农业仅限于农产品直接生产部门,现在农业观则把农业产前、中、后经行服务的部门也归于农业,是农业的概念更宽泛。(傅晨,2010)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农业的贡献和多功能性都被充分的认知认可,并挖掘利用。例如1961年库兹涅茨的分析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又如,现代国内外众多学者认为,农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市场发展、就业增收、劳动力输出、生态保护、生物质能源、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尹成杰,《农业多功能与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本文题目中的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产业概念中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三农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中,“三农问题”是指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并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畸形二元结构问题。在我国,“三农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的表述表达了党中央对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治理“三农问题”从此成为全党全国压倒一致的认识。(傅晨,《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2008)

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中之重”,对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牵制和阻碍作用。

三、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农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和作用只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将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 经济发展长期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农业部门,”(缪尔达尔,1992)“由于农业部门的规模和重要作用, 它必然成为一国经济任何真正持续扩大的基础”(费景汉,1989)。据国外经济学家的经典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主要贡献有: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及外汇贡献。(库兹涅茨,1961)

总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四、“三农问题”与国民经济产业概念中农业的关系

“三农问题”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相互关系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是指城乡产业发展的差距过大,是由于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发展差距而出现的。“三农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农业产业发展中问题的一个方面内容。

“三农问题”的出现是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在社会发展,中由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组相互关系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生产力水平、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因素优化组合的程度。

五、解决“三农问题”,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对策建议

1、坚持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差距过大而呈现的畸形二元结构问题,集中表现为城乡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发展差距过大。在我国由于“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发展战略使得“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由于农业本身的性质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点,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黄守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确认识“三农问题”与农业的发展的关系。

2、统筹城乡发展化解“三农问题”,提升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我过,“三农问题”是由于长期奉行“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累积的恶果,造成了严重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造成严重的城乡发展矛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新发展,提升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坚持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转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实践证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同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其首要任务是必须养活城镇的人口, 其次还要为工业积累一定资金(因为相对农业部门而言, 此时的工业太弱小);否则, 工业化就很容易陷入“李嘉图陷阱”。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随着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和食物需求占消费总支出比重的不断下降, 工业化对农业部门的资金与产品依赖都会逐渐减弱, 相反, 随着工业消费品生产的迅速膨胀, 工业部门内部的需求潜力逐步减弱, 工业化对农业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换句话说, 农业对工业提供资金积累的时间不能过长, 在比例上应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渐减少, 而农业的市场贡献应随工业化的推进而不断增强。在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工业部门已经发展壮大, 并具备了自我积累的能力;农业部门的相对规模越来越小, 而且农业剩余劳动力也不复存在了。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转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4、拓展农业功能的全面发展,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市场发展、就业增收、劳动力输出、生态保护、生物质能源、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农业的多功能进行合理全面的开发、拓展。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应全面地充分地认识和拓展农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傅晨,2008 《广东城乡统筹化解“三农问题”研究》;

2、黄泰岩 王检贵,《工业化新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

3、黄守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拙地位》;

4、尹成杰,《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5、陈文科,《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

6、陈秋珍,《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