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风险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村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方式推广小额农贷业务,为支持“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经营状况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额农贷在支持“三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内乡监管办近期对内乡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调查情况看,小额农贷的风险状况不容乐观:
一、内乡县小额农贷发放的基本情况
内乡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29个乡镇、办事处,578个行政村,156万人口,38万农户。至2005年底,内乡县农村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余额111934万元,其中农村小额贷款52827万元,占全部贷款的47%,涉贷农户65000户,占全县农业人口38万户的17%。虽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小额农贷发放上,制定了“六包”、“五示一追究”责任制等内控措施,而且在贷款发放中,以“守信卡”贷款、联保贷款为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小额农贷的不良率仍然较高。从调查情况看,小额农贷到期还本付息的人数所占比重很小,延期、换约的人居多。据贷款台账显示,2005年底,内乡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不良率为28%,不良贷款总额达14980万元。若考虑换约因素,不良贷款的比例将更高。
二、小额农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控机制不健全,贷款管理不到位。一是部分信用社内部管理松弛,信贷管理中的“三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注重业务总量扩张,忽视业务质量提高,在贷款质量的监控上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二是相当一部分不良贷款的责任难以确定。近年来,部分社为完成不良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贷款盘活任务,换约频繁,使新老贷款界限不清,加之人员调整,使贷款责任难以落实到人,从而不能使决策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造成信贷决策权力和责任不对等,责任制实质上处于一种缺位状态。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特别是个别信贷人员道德素质低下,以贷谋私、违规放贷行为时有发生,而责任追究上没有真正落实,造成违规成本较低,无形中纵容了违规放贷行为。
(二)农户信用评级不规范,小额农贷征信机制亟待完善。自2001年起,内乡农村信用联社开始评定“守信户”活动,推行“守信卡”制度,采取“一次核定,限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方式,方便了农户贷款。农户持“守信卡”可随时贷款、随时还款,实现了贷款、提现“一卡通”。据统计,2005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已发放农户“守信卡”5.8万户。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户“守信卡”评定及授信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户资信评定缺乏科学的统一标准;二是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部分失真;三是评级授信把关不严,等级比例失调。部分农信社为完成评定目标,放松了信用等级评定条件和标准,导致评级授信不严。以上问题造成部分信用户不守信用,到期不能按时还款、“转借信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外出打工农民增多,导致贷款催收困难。内乡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0万,有的贷户举家外出,有的家中只剩老人、小孩,导致信用社催贷无门,形成不良贷款;还有部分贷户借外出之机故意拖欠、逃避债务。另外由于自然灾害,造成部分贷户无力还款,有的虽诉诸法律,但赢了官司还是赔了钱。据调查统计,以上几种因素形成的呆账贷款就达1380万元。
(四)冒名顶替贷款多,贷款垒大户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在调查中发现冒名顶替贷款、单户垒大户在相当一部分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是由于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只凭“守信卡”、身份证、印章简易手续就可取得核定限额内的信用贷款,一些信用户难以拒绝亲朋好友的面子和纠缠,被迫帮贷,形成了冒名贷款,隐匿了贷款风险。二是个人贷款村组集体使用。近二年由于村组集体贷款风险状况的恶化和有关政策要求,信用社停止对村组发放新的贷款,部分村组钻政策和信用社内部审贷不严的空子,以个人名义贷款集体使用,这部分贷款实际上从开始发放就已注定形成不良。据不完全统计,内乡县农村信用社此类贷款高达2800万元。三是由于信用社内部管理的不到位,贷前调查不深入,部分贷户跨区使用多名贷款,形成了贷款垒大户。如刘集乡后桥村刘金虎、胡鲁营村张春才利用多人在刘集多个信用站贷款20多笔,金额超过20万元,目前贷款都已形成呆滞。
三、加强小额农贷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小额农贷管理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改进管理的措施,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尽可能将责任落实到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督促责任人收回贷款;对新发放贷款造成损失的要在严格追究行政责任的同时,追究经济赔赏责任,以有效遏制贷款质量的继续劣变。
(二)因情施策、多措并举,盘活不良贷款。一是要根据贷款的不同形态,制定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员工情收,鼓励贷户还款。二是要抓住南水北调移民土地赔偿、南邓高速公路征地等机遇,及时掌握信息,搞好协调,清偿部分农户欠款。三是要克服传统的春节不要账的观念,利用务工人员节日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信贷人员打好集中盘活小额农贷的攻坚战,对有能力还款的要采取多种措施追要欠款,对没能力还款的也要签订还款协议,确保不丧失债权。四是要对赖债户、钉子户依法起诉,起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加强农村小额农贷县场的信用环境建设。一是全面规范评级授信行为。在评定信用户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乡村组织的作用,又要注意维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要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对信用户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农户生产经营动态,真实地反映农户信用程度。二是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执行不同档次的利率,使高等级农户真正得到实惠,以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建立贷款联保机制,在开展守信卡贷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广联保小组贷款,使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四是各级政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创造坚实的诚信基础,使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自身债权得到维护,真正实现信农“双赢”。
(四)健全小额农贷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地方政府和有关涉农部门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为农信社发展小额农贷业务提供宽松的环境。一是各级财政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农贷成本高、收益较低,具有政策性支农的性质,对开展小额农贷业务形成的亏损给予一定补贴;税务部门对农信社经营小额农贷所获得的利息给予减免营业税,降低所得税等政策措施,以鼓励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投入。二是人民银行要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将发放支农再贷款的数额与农信社的小额农贷适度挂钩,同时延长再贷款期限,鼓励农信社积极发放小额农贷。三是要尽快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对自然灾害组成的损失给农户适当补偿,提高农户经营和信用社贷款的安全系数。
(五)切实加强对小额农贷的监管。银监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小额农贷管理机制,杜绝各种违规贷款、人情贷款和以贷谋私行为。对在贷款发放中的违规行为,要充分发挥再监督作用,督促农村信用社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取消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二篇:完善小额农贷风险补偿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国家补偿机制。第一,建立国家农业信贷投资保护法,严禁行政干预银行信贷投向和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第二,建立国家农业信贷投资风险补偿基金,由国家财政部按照每年农业信贷投入总量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基金,用于补偿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产业政策导向诱发的风险和国际市场非理性行为、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第三,减免农业贷款所得
利息收入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二、建立地方财政补偿机制。第一,建立地方扶贫基金,按照各地每年财政总收入的1~2%的比例提取,主要用于保障低收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开支,从而提高低收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还贷还息率;第二,建立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的农业项目技术水平和对市场动态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减少小额农贷的市场风险;第三,建立地方财政对小额农贷业务的直补制度,对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机构按进行财政补贴。
三、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在目前县域金融架构下,农业保险可由政策性银行经营,分备耕、种植、管理、销售四个阶段投保,险种以“全额保险”、“分段保险”为主,保险范围以生产成本为上限。农民可根据不同年份、生产条件和农作物,选择相应的投保项目。签订保险合同时,农民必须与农业技术部门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接受技术指导,以确保农业收成,减少风险。
四、建立利率补偿机制。允许银行部门根据资金市场供应情况扩大小额农贷的利率浮动幅度,适当提高对小额农贷利率水平,使开办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
五、建立呆坏帐补偿机制。允许开办小额农贷的金融机构按小额农贷年末余额提取高于规定比例1~2个百分点的呆账准备金,对已形成的小额信用贷款应收未利息部分,适当提高几个百分点的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增强开办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篇:创新小额农贷促可持续发展
创新小额农贷管理 促成可持续发展
1983年,“穷人银行家”尤努斯创立格莱珉银行,专注向孟加拉最贫困人提供小额贷款,帮助穷人解决生计问题、实现个体创业。如今,由他倡导的小额信贷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发展小额农贷同样利国利民。
一、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矛盾
自2002年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始在龙游联社推广,当时以其随到随办、方便快捷的方式赢得了农户的欢迎,推广小额农贷的热情也一路高涨,曾多次受上级单位表彰,然而与此相反的是目前小额农贷却呈萎缩现象。自2005年始小额农贷在农业贷款中的占比平均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而兄弟联社的发展势头远超过我们。但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户贷款供需矛盾突出,信用社和农户出现“两难”局面。通过深入调查,掌握了小额农贷发展面临困境的成因。
1、支农服务弱化
在支农实践中,原信用代办站发挥着“当地人办当地事”的特色服务优势,而这服务优势也随着 2008年7月份全县信用代办站全面清理完毕宣告结束,造成信用社延伸农村的触角被斩断,给农户带来诸多不便。此外,邮政储蓄、民间借贷的普遍存在也分流了一部分农户的信贷需求。同时信贷员的力量严重不足,人员少与工作量大的矛盾突出,严重地弱化了支农服务。
2、产品“缺陷”
今年来联社对农户小额授信额度有所增加,同时新增了种养殖大户及个体工商户授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生活 与消费的资金需求,但还不能满足农民创业所带来的资金缺陷。二是贷款手续的繁琐和利率偏高。一些有实力的农户容易把目光转向手续更为简便、且因付息而不需欠人情的民间借贷。三是贷款期限不能同步于农业生产周期。
3、农户观念落后
一是农民发展意识薄弱,较为保守。二是信用观念陈旧,容易随意改变借款用途,借冒名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信息渠道不畅。贷款的安全性和农业生产的风险性相冲突,导致信贷员出现惧贷现象和农民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二者的矛盾,意识上造成了农户信贷“两难”境地。
二、以战略眼光,不断创新小额农贷的经营与管理
1、扩大信用社支农政策的宣传和影响。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小额农贷的政策、贷款条件、申请手续、办理程序,让广大农户全面了解小额农贷的品种和流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支农信息员及村两委的力量,结合信贷员的下村调研,做到固定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文字宣传与音像宣传相结合,消除农民对贷款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2、改进支农服务。在做深做细农户的信用等级复评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户电子信息库,通过对“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结合农户复评资料,对农户信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统一输入,集中、动态管理,实现全县系统内农户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联社将逐步实现信贷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操作,使贷款变得更加便捷,管理得到强化。从源头减缓信贷管理压力,提高服务水平。
3、创新支农产品。一是结合农村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改进、优化小额农贷。主要是放宽小额农贷期限,根据生产周期、灵活决定贷款期限;加大授信额度,如对信誉好、能 带动他人致富的优质种养殖大户、农副产品畈销户可给予最高10万至20万不等的授信。二是大胆探索支农新品种。积极推广 “惠捷通” 惠农贷款,实现小额信用贷款“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到随办”的便利服务,在这基础上,为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继续深入推广农户联保、林权抵押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满足农户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问题。根据目前农村新区建房热情况,有条件的网点可以尝试农村建房安居贷款,主要是解决农村旧村改造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困难,由规划局和发改办批复,当地政府审核通过,以村经济合作社国有土地作抵押或企业担保,对该经济合作社发放的贷款,而购买这些安居房者,我们可推出相应的贷款配套机制,经村经济合作社担保,向购买者提供房屋按揭贷款,这样有利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深化信用工程创建。在格莱珉银行,穷人如果按约还款和存款,就能得到更多的贷款额度,激励借款人信守合约,贷款偿还率高达98%。我们要以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为抓手,实行信用奖惩机制,采取“信用激励、信用预警、信用惩诫及信用淘汰”四种形式对农户实施动态管理,助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二是与政府、法院密切合作,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保护债权,建立农村信用新秩序。
5、改进小额农贷管理。一是强化小额农贷风险防范,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实行贷款回访制,贷款发放后,要坚持常检查,勤回访,了解农户贷款的使用情况。二是允许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率。小额农户信贷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农户资产少、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直接相关,但一般农户均能做到诚实守信、勤勉经营,通过履行信贷流程、分散贷款风险可以做到总体风险可控。对确定因为天灾人祸、市场变化等客观原因造成不良贷款的农户,可以实行“放水养鱼”的办法,并提供以信息、技术援助,尽快帮助他们改善经济状况,激活原有不良贷款。
小额农贷是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的一个缩影,推进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既是一项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工作,又是农信社贷款强社的一个重要品牌。我们要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积极创新服务与品种,把小额农贷推向农村广阔的市场,有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信用联社小额农贷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信用社至6月底各项贷款余额6844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606万元,占比96.5%。社下辖49个村,辖区人口4万余人,贷户约7000户,现有客户经理6人,人平管村8个,管理贷款1100多户,余额1100万元。现在农村里80%以上的农户外出务工,点多、面广、线长的贷款结构给农村社的客户经理管理贷款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摆在每一位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我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从思想源头入手,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是管好贷款的思想保证。信用社撤销联络员这支队伍后彻底改变了客户经理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如何在这转型换位的关键时刻让客户经理定好位至关重要。首先是让客户经理认识到撤销联络员是大势所趋,不要寄予任何希望能重建或变相重建联络员队伍,迅速接手管理原联络员经手发放的贷款是每个客户经理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是让客户经理牢固树立函证、清收好每笔联络员经手发放的贷款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今后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证。客户经理要有保资产质量就是保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感,保资产质量和真实性就是保自我生存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两个观念,客户经理就会有危机感进而迸发工作的动力。
二、认真分析现有贷款结构和质量,合理分配各项任务是管好贷款的首要前提。初,我社有贷款户5800多户,余额5007万元,其中,原联络员经手发放的贷款有5100多户余额达3900多万元,当时仅有的6个客户经理,面对这千家万户的贷款如何进行管理确实感到迷茫和力不从心。为处理好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认真清理联络员发放的贷款,搞好帐据的核对,并分村打印好清册,同时在清册上要求注明借款人现住地址和联系电话。归集好每村9月30日起息的贷款户(9月30日原联络员能收息的贷款说明资产质量较好)。然后,要求所有客户经理以村为单位到原联络员那了解贷款户情况,包括:借款人现在情况,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全部记录在清册上,联络员不配合的找村支两委干部了解情况,为接管、函证、清收贷款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合理搭配客户经理分片管理的贷款,做到贷款余额、户数、质量基本一致,使客户经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无攀比思想可言。
三、按月分配任务,严格绩效考核是管好贷款的主要措施。工作要有目标和思路,同时也要有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有努力发展的方向。我社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联社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全部按月分配到每一个员工并经常督促,员工有了工作任务受到督促就有了工作压力,会千方百计缩小与任务的差距。二是按月公布每一位员工的业绩,认真对比,找形成差距的客观和主观的主要原因,促使先进者想方设法保持先进,落后者知耻而后勇,千方百计搞好工作早点摘下后进的帽子。三是严格绩效考核,坚决执行按量计酬、多劳多得、不劳无得的考核制度,改变了员工等客上门的工作习惯,使其学会主动出击,寻找亮点和突破口。
四、把握思想动态,适时交流、指导工作方法是管好贷款的重要手段。小额农贷笔数、户数多,熟悉、清收、管理难度大。当客户经理走弯路时不见成效进而失去信心和斗志时,适时开展领导班子与员工间的交流,并指导工作方法,为其鼓劲加油打气,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我社主要有以下一些作法:一是以发放联系卡的方式拉近与农户的距离,要求所有客户经理对所管村农户不论是否是贷款户都必需上户发放联系卡,主要是宣传信用社的贷款方式、撤销联络员以后的贷款管理办法和金融政策,要达到农户借款知道找谁和怎么找的效果;要达到客户经理下乡农户基本都认识的效果;要达到客户经理对所辖村的地理位置、人情世故、经济发展、诚信程度都基本熟悉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我社客户经理共计发放了业务联系卡2800多张,收效良好。二是要求每个客户经理在半年内最少到每个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组长家花一天时间交流,主要是宣传政策、了解所辖村、组贷户情况,包括贷户活动情况、新的联系方式等并记录在清册上以便催收。三是由客户经理实时记录贷款户的还本、还息、新借贷款和农户的联系电话更改情况,加深客户经理对贷户的印象,达到贷款清册上基本要有农户的联系电话,达到随便说到哪一户客户经理都要有大概印象的效果。四是实行电话催收并逐渐形成制度,减少工作量和风险隐患。在今年6月份客户经理利用短信息通知客户打款的方式共计收回本息120多笔金额达40多万元,其中利息有19万多元。
五、定期总结、分析情况是积累贷款管理经验提高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良机。
第五篇:浅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浅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
及其防范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推广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其贷款风险的不断聚积,妨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进一步推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果,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农业生产本身引发的风险。农户贷款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种养业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业受自然和市场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农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产、减收,还贷能力减弱。这些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一旦出现,农户贷款就难以清收或难以到期归还,这些风险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二)农村金融环境差引发的风险。首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信用发放的贷款,贷款本身从借款人方面就潜在着“信用风险”。加之农村金融整体环境比较落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
(三)农业保险不健全引发的风险。农业抗风险能力弱,政府部门只重于对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要求,一旦贷款放出后,便少于配合管理。农村金融市场风险保障措施没有建立,商业保险取向“效益最大化”,肯介入风险较大的“三农”领域的很少,农业政策性保险尚未建立完善,这些因素也都导致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产生。
(四)管理不完善引发的风险。管理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款人,另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即使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符合市场需要,产品适销,所依托的公司技术先进、经营得当,但如果农户自身管理不善,出现意外因素影响,也会造成贷款不能按期归还。信用社信贷人员管理小额信用贷款面对千家万户,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不一,如果在信用等级的评定过程中缺乏详细认真的资信调查,授信额度偏高和农户使用过程监督管理不细,也会造成贷款本息难以按期收回。
(五)法律和制度不健全引发的风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没有统一的、完善的、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及工作程序,制度本身不够严谨完善,导致操作过程难以把握,其风险度难以控制,致使预期回收率就更难以实现。同时对农户评级是否被社会承认,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全面建立农户资信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农户信用档案及经营咨询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及时、准确、真实地搜集、反映农户相关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府指导与服务力度,把维护当地正常的金融经济秩序纳入政策管理目标。建立农村信用贷款担保基金,降低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要积极采取减免信用社支农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建立利息支出补偿机制和对支农资金进行专项补偿等方式。
(二)健全信用社内控机制。信用社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要做到严把“五道关”:一是严把调查关。信用社信贷人员应对农户的家庭人口、承包面积、劳力、年家庭收入、支出、资信状况等进行认真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严把评信关。对农户评级结果达成一致后,由评信小组成员签字确认,明确责任,并联责清收。三是严把公示关。对农户评级结果应在村公务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严把发证关。在发证过程中,应由信贷员送证到农户家中,严禁将农户贷款证交由村干部或农户代表代送,以防止涂改、乱收费等现象。五是搞好贷后检查关,严禁贷款挪作他用,推行农户贷款证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管理程序,监督监测农户贷款风险。
(三)规范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操作机制。农村信用社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制度,其中:包括农户信息收集制度、信用评定制度、便利的贷款操作制度,完善对农户贷款激励机制和信贷人员激励机制。对生产性贷款期限应符合农业的生产周期,切不可按主观意愿确定贷款期限,造成贷款逾期加重农户贷款利息负担。
(四)完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发放环境。一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行政组织要利用媒体加大诚信宣传,引导农民自主贷款按期归还;司法部门对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要从重从快打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农民作为承贷的主体要诚实守信,共同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农民自愿申请,自主使用,自觉还款的“绿色通道”。二是争取人民银行适当调整支农再贷款利率,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调低再贷款利率,使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有利可图;三是对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形成的政策性亏损由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贴,增强信用社支农后劲和实力。
(五)拓展农村信贷发展机制。充分运用信贷杠杆,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种植品种、品质结构的改善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和农副产品商品转化率,增加农户创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