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
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成因与解决措施
平坝学校王兴忠
内容提要: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国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巨大差别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三农”之外的制度设计。农民因贫穷无法供养子女读书只是少数,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等也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农民子女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缺乏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
关键词: 初中生 辍学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初中生辍学原因:
1、学生基础太差,对学习毫无信心和兴趣是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家长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感到读书不划算,干脆让孩子辍学去打工。另外,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有的学生上学要走十几里的路,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
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其辍学的原因很多。但如果把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仅仅归结于贫穷、成绩差而厌学、升学无望等,似乎把现象当成了原因。我认为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国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巨大差别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三农”之外的制度设计;农民因贫穷无法供养子女读书只是少数,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等也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农民子女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缺乏公平公
正的国民待遇。
1.城乡教育反差巨大。
农村教育水平低是导致大量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公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政府优先满足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而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使千百万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目前的水平也仅仅是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农村教师待遇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的相差悬殊,教师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挫伤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普遍出现骨干教师向大中城市流失现象,使本来就稀缺的优秀师资更加稀缺。又由于教育基建费和公用经费不足,农村中学经费上捉襟见肘,无法按标准配齐基本的教学器材、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更不用说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了。造成与城市的教学质量差距越拉越大。
2.农村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很难适应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农村初中生辍学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表明,不是某个地区的教育出了问题,而是整个农村教育自身存在问题。
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标的基础教育脱离了农村社会的现实。在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农村学生走上了应试的道路。由于
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这种以不断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使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大量的农村孩子无法顺利通过升学考试,实现挤进城市的梦想。
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当前农村整体经济和文化背景极不匹配。比如,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城市中心的取向,就让很多农村学校难以适应。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离农村孩子现实生活太远,自然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农村初中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缺少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和专门的就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使那些考不上学、回乡务农或打工的学生对生产技术基本上一无所知,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劳动中派不上用场,他们也就只能选择辍学。农村教育忽视了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忽视了一大批升不上学的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
3.农村中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农村中学教师的现状是,专业教育程度不高,学历达标率低。由于难以补充到合格教师,一些偏远地区中学还存在着对教师层层拔高使用和聘请代课教师任教的情况,教师整体水平难以保证。农村一部分教师业务能力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难以适应学习,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以至辍学。
二、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这个顽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
1.加大投入,改革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重心应该上移,进一步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责任和地位,增加中央和省、市财政对义务教育投入的份额,特别是要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调整各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扭转目前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严重地区差异。中央政府承担的份额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省和地市两级是就各自管辖的行政区域整体而言,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而不能单纯“以县为主”。目前实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可能缓解一县之内教育上“贫富不均”的情况,但却难改变一个市或地区内部、一个省区内部、以及全国范围内教育上的“贫富不均”的局面,无法消解城乡之间教育的天壤之别。为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应制订义务教育投入条例。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对义务教育投入在整个教育投入中应占有的比例,重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侧重对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支持。
省、市、县、乡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义务教育责任状》,把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考核项目。
2.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的—适应性,—拓宽农村初中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余地
农村教育要结合农村特点进行改革,建立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相适应的低重心、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要确立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基础
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问题。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关键是让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有一个满意的“归宿”。农村教育既要有保证农村青年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升学教育;也要有满足农村青年进入城市打工需要和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城市化的教育;同时,还要有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立足农村的教育。农村中学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试行初中分流等多种办学模式,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面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的浪潮,为农民适应这种转移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各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融合和衔接。只有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把农村教育和农业、农村、农民统筹起来考虑,农村教育才能走出与农村社会现实情况相脱离的困境。
3.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体制性问题,因此加快体制创新,建立符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师工资发放和人事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前提。要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工资待遇,实施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加快农村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和交流制度,通过调整、流动、进出、上下等途径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特别是向农村地区流动;逐步优
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保证农村学校都有合格教师。
加强师范教育改革,建立符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体系,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全体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更应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国在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必须进行配套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农民投资教育的成本和风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教育的适用性,也只有这样农村义务教育才能走出困境。
第二篇:17所农村初中调查显示 初二学生辍学率超过40
17所农村初中调查显示 初二学生辍学率超过40%
(2004-06-14)
记者最近就农村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时,不少老师反映,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一些地区,实际辍学率高达40%。这些地区并非特别贫困,学生流失多半因为厌学。“30%~40%的辍学率是下面公认的。上面一检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学生再找回来,顶个名,谎报辍学率。”吉林省双辽市某偏远村庄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据他了解,农村偏远
一点的学校,辍学率得有50%;离城近的,怎么也有20%~30%;平均下来有40%。
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当过6年班主任的老师,以本校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初一入学人数有110人左右,到了初二上学期,还能有100人,而初二结束时,就剩60人左右了;中考前,只剩30人。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县,为了降低统计报表中的辍学率,将升学有望的学生单独组成班级,其余的组成职业技术班,其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毕业证。”参与调查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老师们普遍反映,初二学生流失最多,因为在这个时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见眉目。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面对成绩,认为孩子升学没希望,不如回家种地,或者学点手艺,打工挣钱。
“主要是厌学的太多。10个流失生中,也就1个是家长不让念的,其余9个,都是孩子学不进去,家长也没招儿。”双辽市某校一位张姓教师表示,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法》无能为力。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辍学学生中,有53%是因为厌学。“从学校方面讲,应试教育压力太大。素质教育在会上、材料上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落实。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课程学生不愿意学,感觉偏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很少。同时,音体美活动少,学生被限制,丧失很多乐趣。”一位姓韩的农村老师说。
双辽市某村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设施不那么齐全,光靠老师一张嘴,很难吸引学生。“像我校,语音室没有;图书室倒是有,但不对学生开放;试验室太小,老师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进行操作,学生亲
自演练的机会少;全校没有一台像样的微机,只有二三十台城里中学淘汰的286、386,老师连像样的课件都做不了。”
第三篇:5年内将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
5年内将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
为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1月23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就我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下发了实施意见。根据意见,我省将主要面向农村,立足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兼顾解决城市和县镇义务教育资源短缺和大班额问题。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成长“起点”。
根据意见中的实施范围和主要目标,我省将以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为主,兼顾其他29个县(市、区);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兼顾城市和县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从2014年开始,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
在师资方面,将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省级教师培训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倾斜。
第四篇:张承芬 要切实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初中辍学率上升问题
张承芬:要切实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初中辍学率上升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固然多种,但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民致富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但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其中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较为突出。我们曾就一些地区的农村初中辍学状况作过调查,平均辍学率接近40%,大大高出全国公布数字的平均水平。在辍学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1:19;辍学的学生中约有16.7%外出打工;48.3%在家务农或从事当地的经济活动。辍学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以往一般认为农村辍学根源在于教育经费短缺,很多农村孩子上不起学。但据我们的调查来看,辍学现象不仅发生在贫困农户,同样也发生在一些非贫困农户。教育经费不足虽然是一个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目前农村辍学率回升的首要原因,孩子不愿上学,家长对孩子上学积极性不高,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几方面:
一是学生厌学,且日趋严重,这是目前农村辍学率上升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我们所调查的辍学生的65.3%)。厌学是农村学生最普遍的心理障碍,有的调查表明,在农村中小学中有厌学情绪的约有90%,甚至更多。由于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低,课程设置和教材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而且内容多、难度大,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歧视后进学生,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结果就使很多农村学生即使上的起学也不愿意上。
二是农村初中教育的出口狭窄,家长供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占我们所调查的家长的51.7%)。当前由于农村教育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农村社会环境等诸种因素使农民对教育的需求趋于弱化。农村教育质量下滑,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关联不大,许多农民认为,供孩子上学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让孩子干活挣钱。不管务农还是外出打工,比那些不上学、上学少的孩子并无多大优势。即使考上大学,几年的大学学费又是一笔很重的负担,而且如今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孩子考上大学不等于有了“铁饭碗”,更何况这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有所回头,致使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长也不愿供。在务实的农民看来,还不如早挣钱早得利,然后盖房子、娶媳妇,成家立业,反而能把日子过得安稳殷实。
三是经济困难。家庭经济困难仍然是农村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占我们所调查的辍学学生的家庭的12.5%)。随着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多数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家庭致富无术、无门,靠几亩地生活拮据;有些家庭子女多或家庭成员病残等原因确实存在困难,致使孩子被迫离校。在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发现,经济搞得比较活、赚钱机会较多的地区,辍学率反而比较高。如有些地区庭院经济的兴起,劳动收益可观,许多家长就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又不愿学,还不如早回家挣钱实惠”。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不严,也是造成辍学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对“普九”成果缺乏有效巩固和提高的措施,政府、教育部门包括学校对辍学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辍学学生缺乏及时补救措施。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6.7%的辍学学生没有人对他们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即使所谓的措施也不过是班主任例行公事地进行一次家访而已。眼下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有些学校为了争取升学率甚至动员后进学生退学,成为辍学的助力。然后又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
辍学率上升问题是相当严峻的,已成为农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它严重的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有效地予以解决。为此建议:
1、强化政府职责,加大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强化、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义务教育责任,对辍学实行目标管理,完善政府、教育的双线责任制。把控制学生流失、动员学生复学作为考核县、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坚持依法治教,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要使农民知道拒不履行义务、不及时送辍学子女返校学习是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完成义务教育证书制度”、“禁止使用童工制度”,建立适龄儿童入学管理数据库,对适龄儿童进行追踪调查,还可建立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学生档案交接制度、学生辍学报告制度,从法律的角度约束学校和家长的行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组织协调教育、司法、公安、劳动、民政、工商、宣传部门共同落实,并成立相应的执法协调机构,具体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制止辍学问题。
2、调整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布局进行全面改革。解决农村辍学率上升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改变目前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农村基础教育不能主要着眼于让多少农民子弟考上大学,往城里输送多少人才,而应着眼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此就必须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增加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含量。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开设实用技术培训课程,依托本地支柱产业,自编教材,形成“一乡一品”、“一乡多品”的实用型教学风格。在初二阶段可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适
时分流,实行“绿色证书”制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为农村初中生拓宽立业创业之路,使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到读书和不读书大不一样,读九年与读六年也不一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农村子弟入校读书,让农村义务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真正解决农村毕业生“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窘境。
3、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确保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是防止学生流失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重视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调整师资培养的渠道和层次,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数额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二是出台政策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并采取适当的优惠措施,逐步实行45岁以下城镇中小学教师申报中高级技术职称和特级教师须具备农村学校从教经历的制度。政府建立专项资金,建立城镇教师“支教带教”和农村教师“跟岗学习”制度,促进城乡学校对口交流;三是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学习、工作,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进一步改善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防止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
4、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进一步调整财政体制和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专题报告,并接受监督和检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公告制度,每年由财政、教育、统计部门联合公布各县、区的投入、使用情况。县级政府要按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县级财政结算中心设立“公用经费专户”,实行封闭运作,确保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对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教育经费,县级政府应在改革后的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5、抓好“三类群体”,把好“五个关口”。即在控辍保学工作中注意抓好学习困难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好学生入学关、转学关、新学期开学关、初二分化关和初三提前离校关,以保证在校生的巩固率。学校和教师要切实关心后进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学管理,不能漠然不理和歧视他们,更不能把他们视作“害群之马”,有意无意地迫其退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确实缴不起书、学杂费而辍学的学生应给予资助,完善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减免特困生的杂费、书本费、寄宿费。同时加强收费管理,坚决杜绝乱收费。
只要坚持“防控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强领导和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好,农村辍学问题就会得到有效
控制。
第五篇:目标管理适龄儿童辍学率自查报告
目标管理适龄儿童辍学率自查报告
主要作法: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杜绝歧视学生,不得对任何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讽刺、挖苦,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经发现和查实,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严格处理。
2、改变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静心备课,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乐中学,使学生的心留在课堂,留在学校。
3、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学校作息时间,开齐上足上好规定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严格教辅用书征订,严禁教师私自组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班主任、任课教师协调好每天作业布置量,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4、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学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经常举办法制教育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宣讲法律知识,使广大学生懂得如何学法、守法、护法。学校每学期通过实行学生德育考核和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使学生懂礼仪、守纪律、讲文明、重小节。提高自控能力,养成文明习惯。
5、建立学困生帮教体系。每位教师每学期落实两位帮教对象,部署好具体措施,力争有效果,各班建立学生“一帮一”小组,班主任对相应对象进行督促、跟踪了解,确保有明显效果。
6、坚持以资助学工作。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减免政策,按上级规定要求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习费用,多方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因贫失学。
存在问题:
1、异动手续不齐全。
2、家长与教师沟通渠道单一,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状况。
改进方向:
1、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文件,从法律法规的高度来领会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让所有教师认识到义务教育涉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涉及中华民族的振兴,也涉及我们教师的切身利益。
2、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通过理想与前途教育,激发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勤奋学习,学好文化知识,今后为国家多作贡献。
3、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采取“义务教育宣传月”、“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社会和家庭依法保障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要求班主任对每位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流失生动员工作遇到困难时,年级负责人、班主任要及时主动联系政府、村委,共同做好解释、动员工作。
4、严格执行异动制度,手续齐全方可办理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