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农电体制改革观察与思考
2009农电体制改革观察与思考
2010-1-25 13:03:34【来源】 冯义军
本文关键字
2009农电体制改革观察与思考 ■本报记者 冯义军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电体制改革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2009年,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意见》(国发[1999]2号文)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一年,农村电力体制像是经历着“十年之痒”一样,悄然酝酿着一些变局。
上划悄然进行
“上划”可谓是2009年农电体制改革的热词。
在国家电网公司区域,2009年12月,随着丹东供电公司所属农电企业完成机构整合,辽宁省农电企业国有产权整体无偿划转移交接收整合管理工作第二阶段内容按计划全面完成,辽宁79家农电完成整体上划。另外,其他省份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浙江舟山电力局上划。华北网3家农电上划。河北南大港供电局上划。四川阆中农电上划。
在南方电网公司区域,2009年12月31日,广东电网与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澄海区供电局签署接管协议。至此,历时5年的广东50个县级供电企业“代管”改“直管”任务全部完成,广东50家农电完成整体上划。在其他省份,贵州都匀10家农电完成整体上划,凯里15家农电完成整体上划。另外,广西33家和云南12家农电实现上划。
其实,早在十年前,上划工作就早已摆兵布阵。国发[1999]2号文规定: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原则上应上划由省(区、市)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暂时不能上划的,可以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省(区、市)电力公司代管,或者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逐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之前,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对辽宁电力进行审计调查,上报给审计署的报告提出,农电代管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股份制试点由于出资无法真正到位,没有从根本上理顺该省的农电管理体制,形成多方利益纠葛。建议在明确农网改造后的增量资产权属的基础上,对农村电网地方所属国有资产权益及农网改造中地方出资形成的资产,上划国家电网公司。这促成了辽宁农电的上划。针对上划,原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发展局局长杨鸿义表示,“上划应该是解决我国农电问题的方向。从全国来看,有1000个左右的县是趸售县,这些趸售县长期处于代管阶段,不直接承担改革发展的责任;地方政府又以为给了电网公司。因此,把农电上划给电网公司统一管理,应该是一个方向。从农电角度来讲,可以解决农电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等问题,对确保地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要真正做到上划,其中有一系列问题必须解决好:首先,是农电资产的管理问题,要真正做到把农电资产和电网系统的资产一样真正管理起来。另外,还有农电系统员工的问题。上划后,农电工同工同酬问题将会更加突出,要彻底解决可能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目前,按照农电企业国有产权整体无偿划转移交接收整合管理工作要求,辽宁公司农电整体划转工作已进入到第三阶段,即专业管理完善提高阶段。届时,在全面完成接收整合工作后,辽宁电力公司将全面实现集团化运作、一体化专业管理。
上划后的农电企业基本上演变为网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还是独立法人代表。目前,他们正在进行新一轮工作的谋篇布局。国家层面应该加强对农电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明确政策,强力推进。做到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代管或将终结
代管———这一农电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是一定历史时期和背景下的过渡形式。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7〕19号文)提出,“要在明晰县级供电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改变企业代管状态”。
代管对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和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实现了对县局人、财、物的全面代管,管理模式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促进了县级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十年来,深化农电体制改革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相结合,同网同价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电气化工作深入推进。
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代管模式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已不能适应农电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县级农电企业体制改革尚没有全面展开,农电企业没有改变企业代管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的购售电主体,制约着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张占宇曾对深化农电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目前的代管模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代管县局与直管县局在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和农网资产的投入上没有太大差别,由于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属不同的主体,投资建设时会有所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县级供电企业的协调发展。2009年的农电工作会上,国网公司就要求,“在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对地方控股和代管农电企业的资金投入,要明确资产管理关系和收益关系”。
代管多年来出现的问题在大多网省电力公司有所体现。“农电企业的产权不明晰、资产关系不顺,造成了省公司对县公司不能进行
有效的管理,农电企业投融资渠道补偿,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河南省电力公司在给国网公司的报告中指出,现行农电代管体制,已经不适应农电发展需要。
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入,代管体制存在的弊端逐步显现。自1999年以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91个趸售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趸售县供电企业代管协议》。代管后,十年来,县供电企业发展较快,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相关资料显示,“省公司对代管县供电企业的投资渠道不畅,管理难以深入,直供、趸售市场交叉,人员难以优化配置等,这些问题均不同程度影响了企业发展”。
长期代管积聚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阻碍农电企业发展和农电管理方面的工作。甘肃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员表示:甘肃省农电企业中,76个为代管企业,十年来,在体制不顺、多头管理的情况下,农电企业的干部思想、职工收入及福利待遇、住房和子女就业、工作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今后,他们将采取积极稳妥的改制办法,在3~5年内完成农电体制改革任务,计划具体采取上划和股份制两种形式。
对于代管企业,在中央电网企业结束农电企业代管状态后,农电企业可以有两种改革方向:一是农电企业通过无偿上划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二是通过省级电网企业参股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据可靠消息,多个网省公司正在酝酿改变代管状态,进一步提升农电管理水平。
谈到农电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杨鸿义表示,要紧紧依靠两大电网公司的管理优势、科技优势,向电网企业靠拢。大电网有效的管理方式向电力企业延伸,建立起标准化管理体系,县电力企业要在两大电网公司现代化建设中同步统筹进行,提高整体素质。管控纵深推进
2009年,在农电体制改革方面,还有对代管农电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以及股份制公司谋求进一步融入直管的动向。
虽然没有改变多年来的代管状态,但多数网省公司对代管企业的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2009年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农电工作会议上,总经理韩君提出“淡化 ‘代’字,强化‘管’字”的农电管理新理念,力求思想上有新提高、发展上有新突破、管理上有新举措,整体工作上新水平。
针对代管状态下,由于网省公司与代管企业没有资本纽带关系,资产资金不能无偿调拨使用的实际,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代管农电企业资金管理按照“三级账户”结构设置管控体系,其中省、市公司为一、二级,均虚设一个银行账户,专门用于在线管理控制,不发生资金收付业务,不产生相关费用。县公司为三级,设置三个实体账户。省、市公司实时在线查看县公司每笔资金的流向、用途、对方单位及账号。这一做法去年已在绥化供电区启动试点,2010年计划在代管的136个农电企业继续推广试点。
在其他方面,代管企业也逐步融入网省公司的集中管理。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趸售县供电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改革,这是继规范趸售县供电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之后,该公司在规范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改革中,他们要求妥善处理好工资总额和成本空间的矛盾问题。甘肃省电力公司针对代管农电企业在财务资产、劳动人事、市场营销、主业与多经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76个代管农电企业中部署开展了以整顿资产管理关系、人员管理关系和市场营销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三整顿”工作。
目前,农电企业体制模式除了上划、代管,还有股份制。2002年的国务院5号文规定:“在一县范围内营业区交叉的多家供电企业,应以各方现有配电网资产的比例为基础,组建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多年前已经完成农电股份制改革的江西电力公司在去年向上级建议:根据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等因素,分期分批对股份制县公司中县(市、区)政府持有的股份进行上划或收购,使之成为省公司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由省公司直接延伸管理。
安徽省电力公司也在推广亳州县公司改制经验,积极促进控股县公司改制工作,逐步将所有控股县公司改制成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他们优先将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控股县公司改制为全资子公司,促进县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
有农电专家分析认为,对县级供电企业进行省公司独资子公司的改制,由省公司直接管理,至少有三大益处:一是直接管理县供电企业,能解决多年来存在的省电网经营企业向趸售地区农村电网投资的体制障碍,促进农村电网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直接管理县供电企业,省电网经营企业可以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优化电网规划,合理确定电网布局,保证了在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间、主电网与配电网间、区域内农村电网间的统一管理,避免了重复建设,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三是直接管理县供电企业,选择全资子公司经营模式,财税关系仍保留在地方,可以调动电网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农电体制改革应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围绕电力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以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村电气化、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使我国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县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的事迹材料
县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的事迹材料
“农电体改”是一种单独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单独行为,“农电体改”只须从个体面临的困境和谋求出路的层面上来理解。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局限于个别行为将会导致认识上的迷误。社会现象自有其社会原因,自有其历史根源。原野在呼唤
--**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走笔
年
减少收入3000多万,富余了1/3的人员,历史和现实的撞击呼唤着改革
历史常常留给人们以困惑。
6年前,勤劳善良的益电人为改善农村用电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电网的改造之中。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耗费自己无数金钱和心血的工程在造福于民的同时,也给自己背上了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沉重包袱,**农电举步维艰。
公元2003年8月,摆在**电业局局长青志文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数据:根据测算,实施“城乡照明用电同价”后,全局农电直接经费收入每年将减少3000多万元(含照明、动力、农排电价下调及表损等),经补贴后仍将减收1000多万元;为降低成本,维持运转,需减少约三分之一的农电工。
有着“洞庭明珠”美誉的**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122个乡镇3543个行政村114万农户349.75万农业人口,从西南向东北依次分部在延绵的高山、丘陵和冲击平原上。**农电占全市90的地域,80的业务,1/4的电量。于是,山区的灌溉、丘陵的抗旱、湖区的防汛,无不将**农电人的身影定格在乡村茫茫的原野上。据统计,近5年来,**农排平均每年排出渍水321亿立方米,灌溉打水10.9亿立方米,使320多万亩农田免于干旱水淹,为农民增收近3亿元。同时“村村通”工程、“网改”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用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仅“同网同价”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3300万元左右。
这就是历史,就是不容置疑的历史!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农电而言,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结束和农电工作的发展,原来占突显位置的农村供电质量问题、电价偏高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同网同价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为维护农电工作的正常开展,**农电人从加强管理入手,降损增效,创出了特色;使近年来农电在艰难条件下仍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管理上的加强弥补不了体制上的缺陷,体制不顺引发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次浮出水面。
-----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反差。自2003年3月实施城乡照明同价以来,每千瓦时电量售电均价由以前的六、七毛,降至现在五毛四分八,仅此一项全市年减少收入1700多万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电所设置偏多,农电员工队伍庞大。全市现有农村供电所115个,农电员工2323人。农电员工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确、待遇未落实,人心不稳、效率低下。同时,巨额的维护和折旧费用没有来源,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未网改村巨大的投入和收费困难的反差。
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后,全市仍有635个村没有实行农网改造,这部分村要求进行网改,也同意集资进行户表改造,但由于已经没有农村电网改造的投资项目,无法安排,于是,出现了拒交电费的现象。同时,有的农户交费进行户表改造后虽然同价了,但因主线未改而电压质量不高,仍然拒交电费。电力企业因此面临两难的境地。
-----安全责任范围加大和法律规定不明确的反差。过去农电部门主要只负责到台区,而现在除用户表计以外的部分都由农电部门负责。安全责任的范围明显增大。虽然农村电网的安全水平提高了,但农民的安全用电思想仍然淡漠,各种非农电部门责任的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法院常常要求电力部门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电力部门迫于保稳定的压力而被迫赔偿。
-----用电秩序混乱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反差。窃电现象严重,抗旱排渍任意挂钩用电、临时用电不进电表,更为严重的是存在农户损坏电表和绕接电表的窃电行为,造成大量电能流失。此外,盗窃电力设施现象屡禁不止。第一轮体制改革后,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电力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明显不如过去,监督的部门多了,理解的部门少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搞地方保护主义,使电力部门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无法维持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诸如上述问题,不一而足。因此,要维护农电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现实是严峻的。
可农电体制改革的路,怎样才能走好?
电业人在求索、在沉思。
6个业内率先,4项举措推新,**农电体制的改革大刀阔斧
行业在生存空间方面的竞争远远没有结束,更不会停止。对于不断创新的行业来说,它的空间会逐步扩大;有着改革光荣传统的**农电人,在新时期将创新完美的继承和强化。
因此,在城乡用电同价实施后,居安思危的**农电人就已经着手改
第三篇:县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的事迹材料
县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的事迹材料
县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的事迹材料
“农电体改”是一种单独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单独行为,“农电体改”只须从个体面临的困境和谋求出路的层面上来理解。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局限于个别行为将会导致认识上的迷误。社会现象自有其社会原因,自有其历史根源。
原野在呼唤
--××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走笔
年减少收入3000多万,富余了1/3的人员,历史和现实的撞击呼唤着改革
历史常常留给人们以困惑。
6年前,勤劳善良的益电人为改善农村用电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电网的改造之中。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耗费自己无数金钱和心血的工程在造福于民的同时,也给自己背上了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沉重包袱,××农电举步维艰。
[本文转载自公元2003年8月,摆在××电业局局长青志文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数据:根据测算,实施“城乡照明用电同价”后,全局农电直接经费收入每年将减少3000多万元(含照明、动力、农排电价下调及表损等),经补贴后仍将减收1000多万元;为降低成本,维持运转,需减少约三分之一的农电工。
有着“洞庭明珠”美誉的××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122个乡镇3543个行政村114万农户349.75万农业人口,从西南向东北依次分部在延绵的高山、丘陵和冲击平原上。××农电占全市90的地域,80的业务,1/4的电量。于是,山区的灌溉、丘陵的抗旱、湖区的防汛,无不将××农电人的身影定格在乡村茫茫的原野上。据统计,近5年来,××农排平均每年排出渍水321亿立方米,灌溉打水10.9亿立方米,使320多万亩农田免于干旱水淹,为农民增收近3亿元。同时“村村通”工程、“网改”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用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仅“同网同价”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3300万元左右。
这就是历史,就是不容置疑的历史!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农电而言,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结束和农电工作的发展,原来占突显位置的农村供电质量问题、电价偏高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同网同价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为维护农电工作的正常开展,××农电人从加强管理入手,降损增效,创出了特色;使近年来农电在艰难条件下仍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管理上的加强弥补不了体制上的缺陷,体制不顺引发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次浮出水面。
-----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反差。自2003年3月实施城乡照明同价以来,每千瓦时电量售电均价由以前的六、七毛,降至现在五毛四分八,仅此一项全市年减少收入1700多万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电所设置偏多,农电员工队伍庞大。全市现有农村供电所115个,农电员工2323人。农电员工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确、待遇未落实,人心不稳、效率低下。同时,巨额的维护和折旧费用没有来源,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未网改村巨大的投入和收费困难的反差。
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后,全市仍有635个村没有实行农网改造,这部分村要求进行网改,也同意集资进行户表改造,但由于已经没有农村电网改造的投资项目,无法安排,于是,出现了拒交电费的现象。同时,有的农户交费进行户表改造后虽然同价了,但因主线未改而电压质量不高,仍然拒交电费。电力企业因此面临两难的境地。
-----安全责任范围加大和法律规定不明确的反差。过去农电部门主要只负责到台区,而现在除用户表计以外的部分都由农电部门负责。安全责任的范围明显增大。虽然农村电网的安全水平提高了,但农民的安全用电思想仍然淡漠,各种非农电部门责任的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法院常常要求电力部门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电力部门迫于保稳定的压力而被迫赔偿。
-----用电秩序混乱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反差。窃电现象严重,抗旱排渍任意挂钩用电、临时用电不进电表,更为严重的是存在农户损坏电表和绕接电表的窃电行为,造成大量电能流失。此外,盗窃电力设施现象屡禁不止。第一轮体制改革后,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电力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明显不如过去,监督的部门多了,理解的部门少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搞地方保护主义,使电力部门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无法维持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诸如上述问题,不一而足。因此,要维护农电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现实是严峻的。
可农电体制改革的路,怎样才能走好?
电业人在求索、在沉思。
6个业内率先,4项举措推新,××农电体制的改革大刀阔斧
行业在生存空间方面的竞争远远没有结束,更不会停止。对于不断创新的行业来说
第四篇:加强农电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与思考
加强农电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与思考
农村供电所肩负着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使命,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淮安供电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农村供电所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了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助力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供电所的党风廉政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公司系统所属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1、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农电系统共有员工3926人,其中党员1031人,占26.3 %。各县(区)公司、本部市郊均成立了农电党总支,配备专职书记,各供电所设立了党支部,一般由所长兼任支部书记,组织建设的基本框架已经建成。党务管理系统延伸到供电所,各供电所建立党员活动室,开辟了党支部园地,做到上情下达,党支部建设逐步走上正轨。
2、专业管理有序推进
2008年,农电系统按照省公司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将原有的162个供电所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整合为现在的128个,外设31个营业厅。打破按区域设置人员统管所有业务的管理模式,按专业分工组建3个班组,改变了过去由农电工对台区抄、核、收、维护、抢修、业扩全面负责的做法,基本实现了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3、同业对标成效明显
自2005开始公司在全省率先将同业对标全面导入供电所各项管理之中,开发了农村供电所同业对标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用指标评价供电所”的工作要求将供电所管理纳入持续发展、阶梯上升的创一流同业对标管理模式。累计建成16个电气化乡、178个电气化村,农村配网低压线损下降了25.18%,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
4、所务公开常抓常新 2002年,盱眙公司所务公开做法被省公司推广后,公司完善了《农村供电所阳光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阳光网站、公开栏,明确了所务公开的28条具体内容、时间要求和公开范围。部分供电所采用所务会讨论重大事项以及公开内容由班组到全所的做法,所务公开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
5、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建立健全以95598为中心的客户服务体系,完善行风督查、明查暗访和第三方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规范服务行为。128个供电所被省公司授予“规范化服务达标农村供电所”,建成14个国网公司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在全市基层站所行风测评中,82%的供电所进入地方先进前列。
6、农电队伍总体稳定
始终把队伍稳定、员工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市、县(区)公司建立了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下访沟通,主动宣讲政策,努力为农电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公开选聘供电所管理人员的做法,激发了农电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农电职工持证上岗率达97.8%。农电工会的成立,使农电员工的民主权得到尊重,有力促进队伍的和谐稳定。
二、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廉政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不健全
部分供电所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生产经营和绩效考核是“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是“软任务”,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手硬,一手软。少数所长“一岗双责”意识不强,“重业务”、“轻廉政”的倾向还较为明显。有的所长对出现的问题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错误做法,即使发现或被查处到违规违纪问题,也不能严肃责任追究,多数以罚代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和考核办法。
2、制度体系建设系统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范围内的农电规章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县(区)公司农电管理标准不一,在施工管理、工程接洽、废旧物资、费用开支等领域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口径,有些制度和规定细化和量化不够,特别是与经营管理相配套的反腐倡廉制度还不健全,对农电人员的约束力不大。特别是出现问题,往往无处理依据,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更不可能做到执章必严。
3、经营管理存在漏洞和死角
公司对农电财务实行统管,从而堵塞了违规开支和滥支的渠道。但是,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能实行严格的程序及流程管控,加大了廉政风险。如:一些员工滥用职权,利用用户电量的定比、工商业照明与生活照明混同,人为放大线损等方式,与一些个体工商户串通一起,想方设法钻管理上的漏洞。更有甚者,搞所谓的模糊管理,规避工程剩余物资管理规定,致使材料损耗过大。
4、员工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不强
从近年来信访件查处来看:农电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淡薄。部分供电所还存在私接用户工程现象,甚至用在农网改造拆换下来的材料做人情。接受用户的吃请现象还时有发生。
5、对所长和重要岗位员工缺乏有效监督
供电所现设置一名所长,党支部书记一般都由所长兼职,从体制上助长了一人说了算。违规违章用电罚款数额、内部考核罚款去向等也是所长裁量拍板。有的员工视人情大于规定和制度,损集体之利,谋个人之私。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党支部监督作用,推行农村供电所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势在必行。
产生上述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但是,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主要原因是:
(1)对党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到位
有些单位没有把供电所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所长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以及构建农村供电所惩防体系等思考不多。即便是开展廉政教育,也是照本宣科,简单应付,其党风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也随之淡化。考核内容虚,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没有突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没有形成一套精而管用、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致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供电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专业化管理及制度体系尚未完善
实行农电专业化管理,要求主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主动延伸至供电所。但目前基本上还是营销(农电)部在“单打独斗”,相关职能部门对农电专业管理的介入还未完全到位,导致供电所营销管理、服务水平、工作作风等与主业差距较大。有关农电的专业管理规章制度看似较多,但有的不完善,有的难操作,有的缺少刚性奖惩考核。特别是针对供电所的监督制约制度不多不细,整个制度体系尚未配套。
(3)全方位、全覆盖的内控机制还不健全
从目前的实践看,供电所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还不平衡,需要有一个完善、规范、深化的过程。传统的供电所管理模式和陈旧思想观念依然制约着农电企业的发展,个别供电所管理相对滞后,没有从多年来形成的重效益轻管理、重考核轻过程的局面中完全走出来。有的供电所认为,线损达到上级规定的指标,电费不发生拖欠、故障报修不发生投诉就行,根本没有意识到规范化管理工作必须落实到常态的制度管理上。
(4)有效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不多
监督措施跟不上,对农村供电所和农电人员的约束不大。党员群众的主动监督少,被动监督多,有些农电员工怕报复、怕伤和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上级监督由于存在时空上的原因,监督的及时性和监督的力度较差,对远离城市的农村供电所很难管到边、管到位,从而出现了“看不见、管不到”的软化状况。供电所长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以致一些所长钻了监督不畅的空子,成了无人监督的特殊人。
三、加强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强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供电所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内控机制和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我们要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把加强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与深化农电改革发展大政方针结合起来,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和保障发展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以新的理念、新要求来引领我们的工作。
1、党建标准化,队伍建设强
紧密围绕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和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结合农村电网建设、优质服务以及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主业党支部与农电党支部“结对创先”活动,以互动互学、共创共进为途径,强基固本,全面提升农电党建工作水平。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党支部的基本任务,抓好党支部自身的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发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党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落实好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有关规定,确立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党的建设。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健全党建目标管理机制,抓好党建工作责任、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支部学习、“创先争优”、党员民主评议、廉政建设等七项制度的建设,加强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是提升队伍素质。通过学习和遵守党章,结对找差、创先争优和建立党小组责任区、党员联系群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进农电党员队伍思想作风、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四是落实廉政责任。要把落实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建立和完善以农村供电所所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并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一级的责任体系,可结合实际通过签订责任书、纳入业绩考核等形式,落实好各项保证措施,努力夯实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础。使党支部的战斗力、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程建设、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和业绩提升的内在动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2、管理标准化,业绩考核强
坚持从严治企,从健全制度、抓好落实入手,突出解决农村供电所管理中的“松、散”等问题。一是建立与专业化管理相配套的制度流程。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注重实体性制度建设,又注重程序性制度建设,并使制度便于操作、利于执行,从根本上解决现行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制度不系统、不配套和对针性不强的问题。突出抓好包括营销管理、物资管理、业扩工程、经营、线损、所务、廉政建设、优质服务、业绩考核等在内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控制程序,以制度流程规范管理和约束农电人员的行为,使供电所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二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反违章”专项工作,抓好现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加强农村供电所财务的整顿,对其费用开支实行定额管理,对所列支的发票严格审核,并推行农电财务的审计制度,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落实防范措施,把财务管理纳入严管实管的轨道。加强对供电所备品备件和废旧物资的管理,定期检查,杜绝管理漏洞。三是加大监管力度。要将监督融入管理,在管理中强化监督,在监督中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主动介入到农电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要在涉及“人、财、物”的各项管理中实行管理监督一体化。
3、从业标准化,廉洁自律强
狠抓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观念、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纪律观,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执行制度,带头接受监督。一是加强廉政教育。深入开展“思廉、倡廉、践廉”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加强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促使供电所长、重点岗位人员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增强拒腐防变和遵章守纪的能力。二是规范从业行为。开展供电所长学廉、诺廉、述廉、考廉工作,在农电系统人员中广泛开展廉洁从业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提升农电组织解决自我问题的能力。突出抓好供电所长集中轮训,建立供电所所长廉政档案,并结合岗位职责,适时出台廉洁从业标准,以《岗位禁令》促进廉洁从业。三是营造廉洁氛围。坚持正面典型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不仅要深刻剖析反面典型,使农电人员从中引以为戒,更要大力宣传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使他们学有榜样,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持续深化廉洁文化进供电所创建活动,选树一批“四进”典型和勤廉标兵,形成“干事、干净”的良好风尚。四是加大惩处力度。对出现的问题做到违纪必查,违纪必纠,把教育同惩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4、服务标准化,行风建设强 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服务体制,在农村地区全面导入城市供电优质服务的标准规范,着力解决好农村中低压网架薄弱、可靠性低、服务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超前规划和布局农村电网。积极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县、乡、村建设,在解决好农网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同时,做好必要的项目储备。同时要积极协调政府部门,解决好线路走廊、政策处理等工作,保证电网发展的连续性。二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为基础,管好电网。随着农民对供电安全性能、可靠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电网的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管理。三是提升服务技能。加强农电培训工作,缓解人才短缺和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建立农电工队伍的激励机制,对获得各级劳动模范、岗位能手称号的优秀农电人才实行特别奖励,鼓励农电员工立足岗位成才。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缓解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矛盾。四是建好农电系统标准化服务体系,完善行风督查、明查暗访和第三方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行风和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管理。加强营销基础管理,规范农村供电所供电营业区域的用电秩序,以此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从供电优质服务中得实惠。开展主业党支部与供电所党支部“结对”活动,大力推广“亲情服务法”,严格执行“三个十条”和供电服务各项规定,参与地方组织的基层站所行风评议活动,定期组织客户走访和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强化社会监督。
5、公开标准化,民主监督强
推进阳光管理,深化民主监督,确保和谐稳定,增加企业与员工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互信,必须严格办事程序,实行所务公开。一是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重点规范管理工作中的流程制度、线损管理、营销稽查、优质服务、民主评议和考核情况“六公开”。二是坚持两个统一,农村供电所涉及农村供电收费的项目、办事程序、服务和承诺内容等统一向社会公布,要让用户用上放心和明白电;有关供电所建设、招待费使用、奖金分配、农电人员补助等重大事项,一律通过所务会议和公开栏统一进行公示,置所务工作于农电人员的监督之下。三是保障职工知情、参与和决策各项民主权利。对涉及绩效考核、先进评比等涉及农电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自下而上公开,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和合理要求,把参与监督的过程变为发扬民主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过程,变成集中民智发挥员工创造性的过程。四是完善农电工会建设,按时召开农电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的民主决策、选举、评议以及干部聘用、组织生产等各项工作中,要经常地、充分地听取农电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广大职工的智慧,进一步营造公正民主的工作氛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融洽关系。
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发展,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防范,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并积极探索加强农村供电所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新路子,有利于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益阳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走笔
益阳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走笔
“农电体改”是一种单独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单独行为,“农电体改”只须从个体面临的困境和谋求出路的层面上来理解。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局限于个别行为将会导致认识上的迷误。社会现象自有其社会原因,自有其历史根源。
原野在呼唤
--益阳电业局
农电体制改革走笔李志明李从容
年减少收入3000多万,富余了1/3的人员,历史和现实的撞击呼唤着改革
历史常常留给人们以困惑。
6年前,勤劳善良的益电人为改善农村用电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电网的改造之中。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耗费自己无数金钱和心血的工程在造福于民的同时,也给自己背上了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沉重包袱,益阳农电举步维艰。
公元2003年8月,摆在益阳电业局局长青志文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数据:根据测算,实施“城乡照明用电同价”后,全局农电直接经费收入每年将减少3000多万元(含照明、动力、农排电价下调及表损等),经补贴后仍将减收1000多万元;为降低成本,维持运转,需减少约三分之一的农电工。
有着“洞庭明珠”美誉的益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122个乡镇3543个行政村114万农户349.75万农业人口,从西南向东北依次分部在延绵的高山、丘陵和冲击平原上。益阳农电占全市90的地域,80的业务,1/4的电量。于是,山区的灌溉、丘陵的抗旱、湖区的防汛,无不将益阳农电人的身影定格在乡村茫茫的原野上。据统计,近5年来,益阳农排平均每年排出渍水321亿立方米,灌溉打水10.9亿立方米,使320多万亩农田免于干旱水淹,为农民增收近3亿元。同时“村村通”工程、“网改”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用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仅“同网同价”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3300万元左右。
这就是历史,就是不容置疑的历史!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益阳农电而言,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结束和农电工作的发展,原来占突显位置的农村供电质量问题、电价偏高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同网同价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为维护农电工作的正常开展,益阳农电人从加强管理入手,降损增效,创出了特色;使近年来农电在艰难条件下仍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管理上的加强弥补不了体制上的缺陷,体制不顺引发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次浮出水面。
-----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反差。自2003年3月实施城乡照明同价以来,每千瓦时电量售电均价由以前的六、七毛,降至现在五毛四分八,仅此一项全市年减少收入1700多万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电所设置偏多,农电员工队伍庞大。全市现有农村供电所115个,农电员工2323人。农电员工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确、待遇未落实,人心不稳、效率低下。同时,巨额的维护和折旧费用没有来源,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未网改村巨大的投入和收费困难的反差。
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后,全市仍有635个村没有实行农网改造,这部分村要求进行网改,也同意集资进行户表改造,但由于已经没有农村电网改造的投资项目,无法安排,于是,出现了拒交电费的现象。同时,有的农户交费进行户表改造后虽然同价了,但因主线未改而电压质量不高,仍然拒交电费。电力企业因此面临两难的境地。
-----安全责任范围加大和法律规定不明确的反差。过去农电部门主要只负责到台区,而现在除用户表计以外的部分都由农电部门负责。安全责任的范围明显增大。虽然农村电网的安全水平提高了,但农民的安全用电思想仍然淡漠,各种非农电部门责任的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法院常常要求电力部门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电力部门迫于保稳定的压力而被迫赔偿。
-----用电秩序混乱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反差。窃电现象严重,抗旱排渍任意挂钩用电、临时用电不进电表,更为严重的是存在农户损坏电表和绕接电表的窃电行为,造成大量电能流失。此外,盗窃电力设施现象屡禁不止。第一轮体制改革后,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电力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明显不如过去,监督的部门多了,理解的部门少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搞地方保护主义,使电力部门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无法维持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诸如上述问题,不一而足。因此,要维护农电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现实是严峻的。
可农电体制改革的路,怎样才能走好?
电业人在求索、在沉思。
6个业内率先,4项举措推新,益阳农电体制的改革大刀阔斧
行业在生存空间方面的竞争远远没有结束,更不会停止。对于不断创新的行业来说,它的空间会逐步扩大;有着改革光荣传统的益阳农
电人,在新时期将创新完美的继承和强化。
因此,在城乡用电同价实施后,居安思危的益阳农电人就已经着手改革,并在系统内创造了6个率先:
率先在县局配备专职农电副局长。
率先推行农排电费收缴模式改革和购电制。
率先推行财务预算管理。
率先对县总站实行季度考核。
率先对供电所开展
评级。
其开发的农电综合信息系统在全省推广。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
正是由于持续不断地走改革之路,不知不觉地涵养了益阳农电人崇尚创新的心理特质,使之具有普遍而不可抵御的潜在的改革动机。
公元2005年3月,对于益阳农电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欢呼的日子---益阳市农电管理委员会成立。益阳农电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其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贸委、物价局、安监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及电业局组成。农电管理委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加强农电安全、农电用工、电力设施保护、农电资产移交和农村电价执行等管理工作,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农电管理的工作关系,维护农电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各县局也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成立农电管理委员会,配合市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农电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强化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对农电的管理职能,为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这场关系到农电的生存、决定着农电的命运的改革一旦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紧接着,农电人在近两年取得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相继推出三项改革:
机构改革----成立中心供电所。该局拟在三年内将现在的115个供电所精减至60个中心所。具体操作是改变一乡一所模式,根据地域分布情况和工作量大小,遵循“不为实体,不改变职能,不增加成本,不降低服务”的原则,通过兼并的形式,建立中心供电所,每个中心所管辖2-3个乡镇,5万人左右,一个县局一般不超过15个所。
劳动人事改革----裁编三分之一与社会化业务委托。在用工方面,该局拟在年内将农电员编制精减1/3,将部分技术含量低,社会化程度高的业务委托给社会上有条件的人承揽,以降低管理成本。农电总站将与所有农电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然后按实际定编经考试考核重新招聘,优先在现有员工中择优选用,对聘用的农电员工实行合同制管理,根据工作岗位和工作表现与员工签定不同工作期限的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同时,从2005年起,每年对全市所有农电员工进行一次专业技能考试,合格者可取得从业资格,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对淘汰的农电员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在劳动报酬上,农电员工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计件工资)、超利奖金组成,其中基本工资与岗位工资为常态工资,与平时工作业绩密切挂钩;超利奖金为超额完成利润后的提成。提高报酬,使所长待遇能达到县局职工水平,农电员连续三年完成工作任务上浮一级工资,同时,开放农电员工上升通道,优秀农电员工可提拔到县局担任相应中层管理职务。
营销模式改革----推行供电所“经营目标责任制”和电费收缴方式改革。在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电力企业按照一定的效益将某一个供电所的经营权整体委托给供电所实行目标管理,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经营模式。为避免“以包代管”的现象,农电总站对实现目标利润的供电所实行“两个授权”:由本所进行利益自主分配;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所长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五个不变:即“营业区域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电价政策不变,规章制度不变、机构名称不变”。同时,必须遵循以下管理规则:经营指标由县局集体确定,初期值应高于当期实现值,以后逐年递增;经营者须支付设备租赁费,并实行购电经营;县总站对该所委派电费专责,控制收费票据和现金流向;目标管理实行“超利提成,亏损自负”的原则:即超目标实现的利润按责任状约定的比例奖励给供电所(比例甚至可以达到100),发生的亏损则由供电所员工全额补偿。
为了强化电费回收责任,减少坏帐风险,该局大力推广预购电的基础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电费座收和购票制收费方式,一律取消走收方式。
年节约人力成本1400多万,节约管理成本200多万,农电体制改革潜力无限
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益阳农电体制改革的效果慢慢显山露水。
---明确了安全责任,削弱了地方保护。益阳市由农电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成员单位联合发文,出台了颇具分量的两份文件-----《益阳市农村电力安全管理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安全管理实施意见》最大的意义就是从法律上明确了乡村两级对农村安全用电所必须承担的义务,有利于农村电力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安全责任的进一步明晰。赫山区新近发生了一起触电死亡事故,赫山安委通过专业和规范的程序,做出了与电力企业无关的鉴定,摆脱了以往一涉及触电事故,不论电力部门有无责任,都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阴影。再如,在农村业扩收费方面,物价管理部门通过市场调查,下文规范了业扩费用,使过去标准不统一的业扩收费更加合理、合法、统一、规范。此外,对劳资纠纷问题,劳动用工管理部门也进行了更为积极的协调。
---挖掘了经营潜力,增强了改革动力。像供电所“经营目标责任制”,尽管该项改革还在试点阶段。但实践表明,它首先是有改革的内在需求。该局某供电所颇具代表性,此供电所处于某负荷中心,每年售电量在500万千瓦时以上,理论上一年至少应该可实现收入100万元左右,但实际上,由于各种不明原因,该供电所年收入只有30万左右,利润潜力非常巨大。而基本上,每个所都或多或少存在利润空间;其次是存在改革的现实基础。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后,益阳赫山八字哨供电所去年售电量为268万kwh,比2003年增长25.8,农电经费收入(等于销售收入减去购电电费和维护费用)为51.99万元,比2003年增长9.4,线损为14.5,比2003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又如沅江赤山供电所,去年售电量达到650万kwh,农电经费收入达到84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4和18,试点的成功为全面推行供电所“经营目标责任制”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强化了员工的素质,提高了生产效能。从去年年初至今年1月,安化先后完成了马路、乐安、羊角、龙塘四个中心所的建设。从现已建成的4个中心所来看,员工的劳动效率大为提高。通过兼并建立的中心所,无论是所长或是农电员都是优中选优,管理水平也是较好的,这样做的效果是大幅降低了损耗、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龙塘供电所将冷市供电所10kv配电线路龙大线供电区域兼并后,加强了此供电区域的用电管理,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内,基本扭转了此供电区域用电混乱的局面,在线损管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到今年6月线损同比下降了六个百分点,增加售电量6.7万kwh,增加经费收入4.4万元。同时,中心所建立后,还可以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在硬件、软件配置、人员培训及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方面更上一个档次。乐安中心所建设时,被兼并供电所的栗林乡政府及广大农户很不理解,但中心所从所长到员工以热诚的服务赢得栗林乡政府及广大农户的理解和支持。在去年4月特大雷击暴风雨灾害及年底的冰雪灾害时,都是首先抢修栗林乡,保证了栗林乡在受到灾害后能及时恢复供电,其他日常服务工作也将栗林乡放在首位,完全打消了乡政府及广大农户的顾虑。从而,乐安中心所2004年在“湖南省电力公司优质服务窗口流动红旗竞赛活动”中获得红旗单位。事实证明,从该局业已试点的中心所来看,其服务水平不仅都没有降低,反而较以前更好,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有人为该局中心所的建立算了笔帐:目前,全市115个农村供电所中只有30个所的办公条件基本符合要求,有85个所需要重建或改建,以平均每个所50万元计算,大约需要资金4250万元,而建中心所就只需要建30个,以一个中心所80万计算需要资金2400万元,节省硬件投入2100多万元。同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到位后,人员将从现有的2323人减至1600多人,以每人每年所需费用2万计算,节省人力成本1400多万。马路供电所于2004年年初兼并了年售电量分别不到30万kwh的苍场小供电所后,当年分别降低管理成本1.8万元。2005年1月,龙塘供电所兼并冷市供电所后,预计全年可降低日常管理成本2.2万元。预计60个中心所每年可节约管理成本200多万元。
---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方向。实施供电所“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好处在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它改变一种观念,锻炼了一支队伍。过去农电员认为供电所是电力部门的,自己只是打工者,缺乏主人翁意识,现在创造的效益是自己的,农电员把所里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干。从长远看,“经营目标责任制”运作是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的重大举措。以后,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必将实行输配分开、配售分开。现行的改革可以为今后提供一些经验。同时,供电所通过几年“经营目标责任制”运作积累一定经济实力后,供电所的管理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同时,把供电所部分业务和人员同时社会化,这样,既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减轻了人员过多这个最大的包袱。
毋庸讳言,农电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亦不会十全十美,但益阳农电已勇敢跨出一大步,并将坚定走下去。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三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相信农电发展一定会从困境中突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