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以农机化网络作用提升信息宣传水平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而信息与网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农民机手对于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为适应这一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农机系统就必须加快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强农机网络化服务意识。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不断推进
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把农机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农机化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畅通信息通道,扩大信息来源,广泛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全市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
在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各个领域的今天,能否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宁波农机以至全国农机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工作,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机信息化建设要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总体目标,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作为指导思想。
二、深化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快信息化建设,绝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的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和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拨出财力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定负责的工作部门,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踏踏实实把信息工作搞好。
层层落实责任是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运行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措施。(1)成立农机化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农机化办主任任组长,成员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农机专家等组成,负责农机化信息和信息网络的建设;(2)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各区县农机管理部门由分管领导负责,并落实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利用本地区农业信息网平台建立和完善农机化信息网络,鉴于人力、财力等因素农机信息网站开发及日常维护委托农委信息中心,以实现农机管理信息化,为领导在经济发展、应急事务处理等方面提供适时数据查询,从而辅助领导决策。因此,完成市农机化信息网站的建设及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启动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发布信息,同时建成农机化办内部工作局域网,重点开发、建设政策法规、统计信息、科教信息、市场信息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担负系统的数据查寻工作,实现各级办公自动化和业务网络化。
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强管理、营造机制的作用,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为不断优化农机结构,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延伸,提供详实的信息。
四、明确工作目标,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
建立起以农机化信息网络为支撑,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多层次、人机结合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开发信息资源,经济、有效、及时、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搞好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加强各级信息工作队伍和人员培训;实现市、区县级农机管理部门信息化同步发展,形成全省农机信息化网络,实现农机信息的实时采集、汇总,并对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加工处理。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引导农机化健康发展,制订农机化宏观决策服务,为农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逐步向农机信息化、产业化过渡。
(一)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为了保证农机化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对农机化信息网的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用户进行培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素质。使网络管理维护人员能够处理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用户能够熟练地访问、使用农机化信息网,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具备查找、传递各种信息的能力。培训内容
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互联网络应用、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信息资源的管理、计算机安全、保密等方面的知识。
(二)进一步发挥农机化信息网络的作用
通过完善省级农机化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加大对上级决策的参考和对基层的指导作用。省级农机化信息体系网络是承上启下连接中央和地方网络的枢纽。今后,要逐步完善省级农机
化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在有关市、县要设立信息采集站,建立农机化生产、经营服务、科技、政务、市场等信息采集系统。要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频次。实现信息发布渠道系列化、适时适用化。有条件的市要建设覆盖全市的广域网。为早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打下基础;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网的作用。
(三)在信息的实效性、有效性上力求有所突破
为提高信息质量,规范信息收集、审核、发布程序,在农机化信息网建成后,要通过抓窗口、抓资源、抓延伸、抓队伍,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因此要求各区县农机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立信息部门和信息员,要以农村基层为信息采集点,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情况,进行农机化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并提供给市农机化信息网,以便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信息,发挥信息网超越时空的信息集聚效应,做到信息服务多出成果。
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
信息和知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资源要素,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层次上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与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市场需求的制约和加入wto后的冲击给农机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和合作,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支持。因此,农机化信息网的建设费、数据库软件的开发费及将来网络运行维护费等资金应能列入年度财政专项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形成政府“塔台”,多方响应“唱戏”的格局,以促进农机信息化的建设。
第二篇: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综合处
为全面掌握我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2010年4月份,综合处根据省办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就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宣传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的中心任务,把信息宣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着力加强了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
(一)经费保障及设备装备情况。省办及各市县农机部门十分重视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分别成立了农机化信息宣传领导小组,部分市设立了信息宣传科室,专门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并实行了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大部分市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宣传工作。目前,省办及17个市级农机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49个县级农机部门也建有自己的网站,其中有独立服务器网站达18个。全省用于信息宣传工作设备的固定资产总值达453万元,其中,电脑453台,数码照相机205台,摄像机70台。目前,山东农机化信息网设置栏目90多个,年编发信息近万条,日点击量达2.5多次左右。全省已初步建成了以省农机化信息网为核心、各市农机化信息网为纽带、各县农机化信息网为基础,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
(二)人员队伍情况。全省从事农机化信息宣传的人员达1161人,其中专职人员218人。这些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632人,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51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的文化程度的18人;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分别为277人、308人、83人。各地注重加强对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大部分市每年都召开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举办业务培训班,邀请当地党委、政府宣传部门和系统信息宣传工作的专家作报告、搞培训,使信息宣传人员掌握信息宣传工作的特点、方法和处理技巧。2009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各类信息宣传培训达972人次。
(三)制度建设情况。为推动信息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信息宣传工作水平,省办和大部分市农机部门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形成了推进农机化信息宣传全面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一是实行了信息发布制度。凡涉及农机化重要事件、重大活动,各级农机部门及时、准确地做好农机化信息发布工作。省办和各地农机部门定期通报信息宣传工作要点。三夏、三秋前,省办和一些市县农机部门都召开农机化宣传新闻媒体通报会,提前通报农机化重大活动安排,便于新闻单位有重点地搞好宣传报道;二是建立了信息通报
制度。省办与各市农机部门对信息上报采用数量定期进行通报,年终进行总排名,并进行通报;三是建立了考核考评制度。省办制定出台了《农机化信息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大部分市县都把信息宣传列入全年农机化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制定了考核办法,加大了信息宣传考核力度和信息宣传工作所占的分值;四是制定了奖励表彰制度。省市县普遍制定了信息宣传工作奖励政策,对信息采编和撰稿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了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省和部分市县农机部门设立了农机化宣传奖励专项资金,对在有关报刊、杂志发表的稿件,实行奖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在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息宣传队伍亟待加强。目前,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从事信息宣传的专职人员仅有218人,占信息宣传人员的18.7%,其中市级农机部门专职人员27人,平均每个市级农机部门专职人员仅为1.6人。部分县级农机部门不仅没有专职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甚至连兼职人员也没有明确。工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信息宣传工作无人具体抓。另外,各市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掌握网络管理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二是信息宣传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从事信息宣传的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18人,占总人数的1.5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511人,占总人数的44%;具高级职称的83人,占总人数的7.1%。特别是县级农机部门从事信息宣传的人员素质明显偏低,在全部1028人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0.39%、40.9%、6.0%。同时,信息宣传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2009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参加信息宣传培训的人次达972次,平均每人每年还不到1人次,尤其是县级农机部门人员参加各种信息宣传培训的机会更少,每年仅为0.6人次。
三是对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小。各级农机部门基本上没有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专项投入,国家对农业信息方面实施的“金农工程”等项目也没有农机化信息宣传的份额。2009年,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总额为201万多元,其中信息宣传奖励经费63.7万元、网站运管经费44.4万元、设备购置经费73.2万元,平均每个县级农机部门的信息宣传工作保障经费仅为1.3万元。
四是信息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的网站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信息宣传设备和手段较落后,与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全省用于信息宣传方面的固定资产达438.8万元,笔记本电脑仅有35台。71家各级农机化网站
中,有独立服务器的网站仅为18家。由于多数网站没有独立的服务器,因而出现信息发布和更新不及时、数据库维护和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五是对信息宣传各项制度落实的力度和措施不到位。从全省来看,各级农机部门在制定信息宣传各项规章制度方面,做得都比较全面,但是还有个别单位信息宣传工作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和机制;一些单位还存在着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落实力度不够、不按制度办事等现象,使各项制度放在那当摆式,不利于调动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六是各地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从信息宣传数量上看,市与市之间差别很大。有的市每年被省农机化网采用的信息多达400多条,而有的市仅为50余条;从信息宣传质量上看,有的市、县报送的信息时效性强、角度新颖、内容全面、形式多样,而有的市、县的信息形式单
一、针对性差、表现手段呆板,有分析、有数据、深层次的信息少;从网站运行和管理上看,有些市县的农机化网站界面清晰、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及时、服务功能强,而有的网站,信息更新慢,经常是一幅老面孔,信息量少、形式单
一、服务功能差,有的甚至处于停摆状态,网站的影响力和作用大大削弱,不仅起不到宣传的效果,而且严重影响农机部门的形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下一步,各级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把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时机,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能力,以信息化来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经费。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把农机化信息网站建设纳入“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和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规划之中。加大对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把农机化信息宣传体系建设纳入农业部“金农工程”项目之中,重点对农机化信息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资源应用、技术交流和培训等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保障信息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充实队伍,提高素质。不断调整充实信息宣传工作人员,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信息宣传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对信息人员的业务培训,锻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情况熟悉、善于捕捉信息的农机化信息宣传队伍。建立健全农机化信息宣传交流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行农机化信息工作交流与培训,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和视野、更新拓宽知识面。
三是完善设施,提升手段。不断健全信息宣传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宣传软硬件建设,改善信息宣传装备,加大信息宣传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力度,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进一步增强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大力开发和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形成以省级农机化信息网为核心,市级农机化信息网为骨干,县级农机化信息网为基础的上下联动、服务高效、覆盖全省的农机化信息网络群。
四是落实措施,促进平衡。在继续完善信息宣传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宣传长效工作机制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既定制度的落实。坚持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通过采取促强扶弱、加强交流等措施,推进全省信息宣传工作平衡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第三篇:全面提升以文辅政水平
全面提升以文辅政水平
在全市党委办公室系统深入开展以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人性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建设活动,是党委办公室系统主动适应“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加快转变服务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是党委办公室系统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党委办公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具体抓手。以文辅政是党委办公室一项重要而基础的职能,是党委办公室参与政务服务的关键环节,也是服务领导决策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党委办公室能否真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文辅政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以文辅政水平,就要认真落实“四化”建设活动的要求,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工夫。
落实规范化要求,努力在创新以文辅政方式方法上狠下工夫。从事文稿服务的同志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国家的大政方针,时刻关注当前一些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思考在前,预测在先,努力掌握服务的主动权。要用创新的精神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努力尝试活泼、流畅、新颖的行文方式,尽可能准确体现领导意图,尽可能让枯燥的问题生动,让深刻的道理通俗。要环环相扣,规范流程,文稿的起草、修改、完善、审核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严格把关。
落实精细化要求,努力在提高以文辅政质量上狠下工夫。高质量的文稿,首先立意要高。要善于从全局出发,主动转变角色,努力使自己的思维与领导思维保持同步、与全局的各项工作保持同步。其次思想要新。要在吃透上级精神、领会领导意图、掌握基层工作动态的基础上,用新思维、新理论、新观点来阐明领导意图。再次文风要实。文稿表述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严谨、朴实,文稿内容要言之有物,论证有力,摆事实清楚明了,讲道理逻辑严谨。最后语言要精。文稿语言力求生动活泼、言简意赅、意到言到、意尽言止,对每一篇文稿都要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力争篇篇办成美文佳作。
落实高效化要求,努力在提升以文辅政效率上狠下工夫。文稿服务的过程就是为领导制定决策、指导工作进行参谋服务的过程,就是贯彻领导意图、提出工作预案的过程。提升这一过程的效率,一是要有大局观念。要牢固树立办公室政务服务“一盘棋”思想,要勇于担当,竭尽全力,尽心尽责地完成任务。二是要有主动意识。要主动思考、主动服务、主动作为,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主动思考并及时归纳整理领导的新观点、新思路,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努力做到与领导所思所想合拍。三是要有时效观念。要注重文稿的时效性,在规定的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对于一些急难文稿,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打好攻坚战。
落实人性化要求,努力在加强以文辅政队伍建设上狠下工夫。一支高素质的文稿服务队伍,是做好文稿服务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办公室要更多地关心文稿起草人员的学习、生活、成长和进步。要多关心同志们的学习,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从文稿写作的研究、分析、讨论入手,让从事文稿服务的同志多交流、多融合、多促进,共同提高水平。要多关心同志们的工作,积极安排文稿起草人员参加会议,跟随领导调研,使大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要多关心同志们的生活,文稿起草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十分辛苦,要时刻关心关怀文稿起草人员的生活,竭尽全力为同志们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多关心
同志们的进步,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大胆使用,既要稳定队伍,又要合理流动,使从事文稿起草工作的同志始终安心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始终保持最强的战斗力,全身心地服务好党委的中心工作。
(作者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第四篇:提升履职水平发挥代表作用
提升履职水平发挥代表作用 全力推进XXXXXX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xxxxxxxxxxxxxxxxxxxxx
人大代表不仅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而且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数事实证明,人大代表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县建设大局,努力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经济转型跨越中的作用。我们的一些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培训,提高代表综合素质
提高代表素质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我们认为,尽管人大工作千头万绪,而代表工作始终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主线。我们按照市人大提出的代表工作要“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的工作思路与要求,首先从加强代表队伍建设入手,坚持不懈地强化代表素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优、履职能力强的人大代表队伍。
1、围绕丰富代表知识结构、掌握运用基本法规、提高 自身履职能力这个主题,多种形式抓好代表培训。近几届来,针对换届之后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和新当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比例较大的实际,常委会在换届后坚持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铺开代表培训工作。县人大常委会聘请上级有关专家对我县全体市、县人大代表和部分乡镇人大代表进行了以《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和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履行代表职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培训。同时,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了“县级人大常委会如何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开展工作”的专题培训。各乡镇也分别以乡镇代表活动小组为单位,运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县人大各工委主任分头深入基层代表小组作辅导。逐步形成了每届届初重点培训、每年年初短期培训和不定期举办法制讲座等专题培训的代表培训格局。
2、运用代表中的典型事例,加强对代表的引导教育。针对县乡人大代表分散于各个领域、存在问题情况不一的实际,我们注重运用代表中的典型事例做好对代表的教育工作。通过层层筛选,在全体县人大代表中,评出了10名优秀人大代表作为先进典型,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电视上播放、报纸上刊登,在县人大代表活动中心展示,并印发全体代表,使大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我们还利用发生在本县的个别人大代表因违法违纪被罢免代表资格的教训和组织 收看廉政警示教育专题片,对代表进行警示教育,并组织全体代表进行对照反思,撰写受教育体会。同时,聘请纪检、监察部门同志以案说法讲解党纪政规知识,召开代表座谈会、意见征求会,面对面沟通,征求做好代表工作的意见,使代表们深受教育和震动,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二、搭建平台,创优代表活动条件
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关键。为了保证代表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们积极努力,尽职尽责,为代表活动创优条件。
一是依靠县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在全县基本建立健全了代表活动阵地。先后建起了县级人大代表活动中心1个,乡级代表活动室10个,联村代表活动之家45个,县直单位人大工作联络室89个。每个活动室均实现了“五有一上墙”,即:有桌椅、有学习资料、有电视或电脑、有学习笔记、有履职档案,活动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上墙。同时还印发了代表履职薄,要求各乡镇人大和各代表活动小组将每次代表的学习内容和履职活动情况进行登记,年底检查评比。去年,人大换届后,我们还把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编为52个活动小组,为代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证。
二是认真贯彻县委《决定》精神,充实基层人大力量,扩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多年来,我们坚持贯彻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和《中共芮城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 精神,积极努力,为代表履职创优条件。首先是经过县委同意,为全县10个乡镇人大选配了副主席和秘书,提高了服务代表活动能力。其次是为县乡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为县乡代表订阅《人民代表报》、《中国人大》、《山西人大》等书报杂志;“一府两院”每半年向代表进行一次集中性工作情况通报;县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组织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都抽调县人大代表参加等,多方面多渠道落实代表的知政知情权。与此同时,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努力保证代表活动经费,使县人大代表的活动经费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保证了代表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依托现代新闻媒体资源,加强舆论平台建设。我们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对人大工作和代表工作的宣传促进作用,先后在芮城电视台设立了“人民之声”专题,在《xxxxxxx》报开设了“人民之声”专栏,机关办公室创办了“人民之声”专刊,建立了xxxxxxx人大网站,宣传人大制度,交流工作情况,报道会议内容,展示代表风采,加强理论研讨,扩大人大工作的影响,形成全社会重视人大工作、支持代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机制,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不断完善代表活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保障。我们从四个方面完善和创新相关工作机制。
1、建立代表履职的监督约束机制。首先是每年年初,全体县人大代表都要对全年落实目标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其次是各代表小组都普遍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把代表的学习、参会、视察调研、联系选民、提出建议等情况进行专门记载,提供监督资料。同时,继续推行和引深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通过以上办法,提高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和责任感。
2、建立代表履职的激励机制。一是对县委安排的重大活动,要求代表主动参与。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县建功立业竞赛活动的安排,发动全体人大代表为生态文明县建设建功立业。要求每一个代表小组每年都要进行两次集中视察,每个代表每年至少都要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二是鼓励代表积极争先创优。为推进代表争先创优活动,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了《关于评选优秀人大代表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每两年对全体人大代表进行一次评比表彰。并把评选出的优秀人大代表事迹,分别在芮城电视台、芮城信息报等媒体上充分宣传展示,有效地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推荐担任代表职务的优秀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近年来,县委几次调整干部,多名身为优秀人大代表的年轻干部得以提职重用,在乡镇和县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3、建立代表建议办理的督办机制。我们把提高代表建 议办理质量作为促进代表履职的重要手段,采取措施促使“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已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文来文往”到“人来人往”的转变。代表的每一件建议,都要由承办单位在答复前及办理后与代表见面,使代表与办理单位互相沟通,取得认同和理解;二是由“独家督办”到“多家督办”的转变。改变以前由人事代表工委一家督办为常委会各工委对口督办,加强了督办力度,提高了办理质量;三是由“一般性办理”到“一般性办理与重点办理相结合”的转变。每次代表大会后转交“一府两院”的代表建议,主任会议都要从中选择若干件事关全县大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转交和督办,并在媒体上公布办理情况。四是由“柔性”到“刚性”的转变。对“一府两院”及有关承办单位提交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要在常委会上进行满意度测评,不满意的责成办理单位重新办理和答复;办理态度不端正的,要受到委员们的询问,甚至质询。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承办单位的责任心,提高了代表建议办理的满意率。近两年我县代表所提议案及建议实现了100%的办结率和98%的满意率。
4、建立代表履职的保障机制。我们先后修订完善了xxxxxxxx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干意见》、《代表议案、建议的提出及办理办法》、《人大代表向 选民述职的实施办法》、《代表视察办法》、《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和先进代表活动小组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了人大代表旁听“两院”重大案件庭审和开展视察调研等制度,编印了《芮城人大代表手册》。为规范代表活动,主任会议决定,每月5日为县乡人大代表活动日,每半年对代表活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总结,从制度上保证了代表工作的开展效果。
四、立足本职,全力推进转型跨越
发展是第一要务,转型跨越是工作中心,人大代表理应当好转型跨越的领头雁和排头兵。目前,我县全体人大代表投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自觉性和在各自的岗位上立足本职、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多做奉献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全面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和努力实施转型跨越中,充分发挥了“四大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通过人大代表转达到权力机关及有关部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人大代表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代表,充分利用下乡住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力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疾苦,进百姓门,知百姓事,解百姓愁,暖百姓心,全面客观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在上情下达,下情上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了参谋智囊作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十五届人大换届以来,代表们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提出了各类建议、批评和意见126件,其中涉及交通城建方面34件,农业方面36件,科教文卫方面15件,财贸方面9件,社会管理方面3件,其它方面13件,这些建议的提出和办理,有力地推动了政府的工作改进,推进了全县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在各自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团结的表率、勤政的表率、优政的表率、廉政的表率、学习的表率,影响和带动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
四是充分发挥了领头雁、排头兵作用。全县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做表率,争先进位,积极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争做经济领域的领军人、带动人、服务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先后涌现出了一批 带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优秀代表。尤其是兼任县招商引资领导组副组长的各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除了完成分管的人大工作外,带领各自分管的招商局,紧盯招商引资项目,多次到上海、广州、太原、西安等地进行项目考察和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工作成绩显著。2011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1亿元,新签项目19个,开工11个,为XXXX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提升农村干部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提升农村干部水平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新时期,农村青壮年人员外出务工量大,农村优秀后备干部的可选性就比较少了,如何提升农村党建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就成了一个新课题。把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健全配套制度,筑巢引凤,吸收优秀人才回流。目前我们正在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经顺利入职开展工作数年了,事实证明这项制度是英明的、正确的。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外来人员,毕竟有其局限性、制约性,吸收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发挥其本地人脉、个人能力,填补大学生村官的空缺。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退伍军人、党员、农村知识分子、种植大户、致富能人等。尤其是在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退休、养老金上下功夫,配套相关年终工资、医保等措施,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让这些特定人群组成村后备干部库,定期或不定期的由县直、乡镇熟知三农业务的人员、领导进村宣讲座谈,加强政治理论、尤其是农村制度、工作方式方法技巧上的学习。让其熟悉村情村务、党情党务,已备在缺少村委干部人员时,能顺利入选、及时开展工作,保证村委正常运转。组织部门要多下基层关心他们、厚待他们,观察考核他们,提高其政治地位或在农村中的社会地位,提升其知名度,让广大群众看到作为农村管理、服务人员政治上有待遇,生活上有照
顾,工作上有奔头,出成绩有前途。明确用人导向,才能夯实党和国家的执政基础,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配备农村公共事业设备,发挥科技手段开展服务。我省的农村书屋和乡镇文化站建设成效斐然,然而在某些地方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果,甚至流于形式。农村公共事业设备作为服务民生的先进科技手段,具备创新形式,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激活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巨大作用。要抽调后备干部中的热心公务的专人进行管理,开放维护农家书屋、农家影院、农家文艺、致富信息以及党建课堂,也可以发挥老党员、农村积极分子的作用,让其充当联络人、组织者,既解决了人员短缺,也避免了佣金问题。
总之,只有创新农村管理理念,加强干部个人能力,服务民众的职业素养,才能改善目前农村所存在的党组织弱化,村委集体涣散,农村工作难开展的局面,才能一扫对农村事务漠不关心的麻木之风,才能壮大党的基层力量,更好的营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