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李善君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方公里,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认真履行综治维稳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稳粮增收为目标,强化惠农支农政策兑现,着力减轻农民群众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
一、基本做法
一是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重点,着力减轻农民负担,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39元,比上年增加115元,同比增长14%。一是督促相关部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民工培训补贴,以及移民后期扶持、退耕还林、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救灾救济等各项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户、落实到人。二是坚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项目资金整合优化工作,强化农业项目资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项目工作的指导。一季度,全市争取国家、省农业项目26个,其中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均已完成。三是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管理,进一步规范涉农收费行为,对农民生产性收费项目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
二是全力做好农民工工作,维护农民权益。今年以来,为克服金融危机对农
民工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巴中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工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力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年初,市委、市政府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十佳明星”进行了隆重表彰,并组织到农民工集中地进行走访慰问,向农民工发出慰问信。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帮助,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扶持范围。研究制定与农民工创业阶段相适应的特惠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工创业。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建立市、县、乡农民工失业返乡统计监测、输入输出地联动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一季度,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3万人,比去年同期略为增长,其中市外劳务输出9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94元,共培训农民工4.1万人。同时,认真做好劳务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利益。一季度,我办先后受理民工维权求助事件46起,委派专人到山西、山东、江苏、陕西、浙江等省帮助农民工维权13次,为民工挽回经济损失460多万元,得到广大农民工的一致好评,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扎实抓好移民安置工作,确保库区稳定。认真传达了省移民安置工作有关政策文件,先后多次深入到平昌、通江等县区的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移民工作的调查研究,积极向上争取移民扶持资金,及时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今年全市已下达2009年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到村项目资金计划,并在巴中日报等新闻媒体公示,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发挥项目资金效益,确保移民库区、安置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全市没有出现因移民安置问题而引起群访群集的突发事件。2009年全市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到村项目共涉及移民库区、安置区10个乡镇34个村,资金总额248.4万元。
四是积极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创建平安机关。坚持把强化综治维稳工作作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充分履行职能,全面推进综治维稳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着力创建平安和谐机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年初,针对我办领导及部分干部职工工作调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市委农办维稳综治防邪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本单位综治工作各项制度,坚持治安防范登记制、定期排查制、责任追究制、节假日值班制度。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建立健全排查调处不稳定因素工作制度,坚持每月向市综治办报送情况和报表。三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做好登记、承办转办、跟踪督办、处理回复、结案上报和立卷归档,将所反映情况认真记载,依照政策回复处理,确保了无群体性上访和闹事事件发生。四是强化单位职工素质教育。坚持把维稳、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干部职工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教育,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的好风气,不断丰富职工健康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优美工作环境,确保单位治安良好、安全稳定。
二、存在问题
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懂法守法意识较弱,遇到问题还不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二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普遍,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群防群治的能力较弱。三是一些农民工集中地缺乏的劳务服务组织,农民工权益一旦受到侵犯,不能及时得到救助。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切实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强化农民群众守法意识,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落实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健全各项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靠制度落实、以制度促发展,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协调督查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移民安置、劳务维权、农村政策落实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扎实。五是加
强内部管理,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律教育,规范职工行为,使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到综治维稳工作中来,努力创建平安和谐型机关。
通联:中共巴中市委农办
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市局文件)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第15期
邯郸市公安局 2012年8月3日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馆陶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魏江海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辖区治安形势,先后开展了命案侦破、严打整治、社会治安整治、清网追逃等多项专项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农村刑事犯罪活动,积极推进了农村警务室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虽然我们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社会治安问题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面,笔者结合馆陶县2011年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一、馆陶县基本情况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地,全县总面积456.3平房公里,人口34万,有8个乡镇、277个行政村,其中,有7个农村乡镇,263个农村村庄,2011年农村人口27.5万人、流动人口2780人、农村平均收入5747元。馆陶是邯郸市的东大门,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隔卫运河相望,西距邯郸市75公里,东距山东省聊城市65公里,南距河南省濮阳市95公里,106、309两条国道交汇于此,邯济铁路横贯东西,青兰高速穿境而过,交通特别便利,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馆陶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新型化工、机械制造、轴承加工、蛋鸡养殖等产业以来,使人、财、物流通急速增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给农村治安形势也带来了严峻考验。
二、当前农村存在的治安主要问题
(一)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增多。随着农村利益格局的完善和调整,社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上,如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环境污染、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已从对话协商向越级上访甚至围门堵路转化。这些事件起因复杂,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反复性大,对抗性强,解决难度相当大,稍有不慎都将激化矛盾,往往引发群体上访、堵塞交通、暴力抗法、哄抢甚至围堵党政机关等违法行为。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虽然没有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但因各种因素引起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5起,占全县涉法涉诉总数的85%;发生非正常访18起,占全县非正常访的90%,这些上访案件的处理非常棘手,牵扯了很多精力。
(二)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农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影响不和谐的因素增多。从命案发生的情况归纳分析看,由邻里土地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因家庭矛盾激化、情感问题引发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恶性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绝大部分命案发生在农村。2011年农村地区刑事案件389起,占全县刑事案件42%;农村八类严重暴力案件87起,占全县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的59%,这些案件的发生为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考验。
(三)侵财型案件居高不下。主要为盗窃和诈骗案件,对象是现金、家电、金银手饰、摩托车等便于携带和价值较高的物品,尤其是盗窃电动车、摩托车案件较多。同时,电信诈骗、以婚骗财、利用封建迷信手段骗取钱财等诈骗案件较前几年也有所上升。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两抢一盗案件272起,占全县两抢一盗案件37%,这些案件的发生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四)民间纠纷及引起的伤害案件仍然较突出。当前农村邻里、乡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因田边地角、宅基林木、瓜果青苗、鸡鸭猪犬等小事纷争和家庭积怨、婚恋纠葛、经济纠纷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而且量大面广。而为此引发的打架斗殴、恶性伤害案件的暴力程度也在不断加剧,与过去“拳头加木棍”伤害方式相比,犯罪手段更为凶狠残忍,动辄使用菜刀、铁锹、锄头、斧头、尖刀等杀伤性工具,伤人不计后果。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共发生治安案件424起,占全县治安案件的43%;农村矛盾纠纷136起,占全县矛盾纠纷的51%,民转刑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五)农村留守人群逐步成为问题人群的现象日益凸显。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流,农村留下了大批老人、妇女和未成年人,成为“留守人群”。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生活负担沉重、家庭功能失衡、情感缺失、自我保护防范应对能力弱、大多数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等原因,“留守人群”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强奸、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在农村时有发生。这样的弱势群体,在违法犯罪案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直接危及了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造成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农村警务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农村治安防范工作面广、量大、线长、分散,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与农村面临的复杂治安形势相比,农村警务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警力少,民警沉不下去,警务信息上不来,警民关系还不够融洽,实施治安管理还处于被动状态。我局现有编制141人,实有在职在编民警110人;农村派出所7个,农村辖区刑警中队3个,共有警力39人,占农村总人口的万分之一点四二,占全县总警力的36%。由于警力紧缺,不能完全通过定点、定人、定时入户走访、召开民情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反馈有价值信息,派出所行使打击、管理、防范、服务等职能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措施未能完全落实到位。目前,基层乡镇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上,对如何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基层乡镇党委政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匮乏,甚至还存在社会治安就是公安机关一家抓的思想认识误区,对治安工作停留在表面上,贯彻落实在会议文件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措施未能充分落实到位。
三是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治安防控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村政权组织对群众干预和控制能力大为减弱,村干部失去了以往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村级财务收入没有保障,导致有的村功能组织处于不健全或半瘫痪状态,群众干预和控制能力弱化,凝聚力和公信力减弱,民调组织工作力度不够,许多民事纠纷调解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同时,少数农村干部作风漂浮,群众基础差,工作方法简单,对一些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是一些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较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村个体地位得到极大突显,集体主义思想在一些村民头脑中逐渐丧失,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较严重,群众参与治安活动的积极性差,自我防范意识又不强,物防、技防更是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男女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这个群体自我防范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较差,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五是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滞后,一些群众法律知识淡薄。由于农村普法工作落后,以前的普法工作又不深入、不到位,大多数群众的法律水平还谈不上“有法必依”,导致一些群众遇事冲动、意气行事,受到不法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手段解决,往往采取报复、伤害、闹事等过激行为,而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群众受到不法侵害后,不及时报案,甚至私了,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少数文化素质偏低、又不知法、辨别是非能力差的群众,容易受人挑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公安机关针对农村治安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大力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农村派出所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县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最为重要、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下大力气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农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做出成效。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目标,切实把“能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民警选拔到派出所领导位置上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派出所长。通过苦练基本功,使农村派出所民警真正达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会网上作战。切实加强对农村派出所的保障,努力解决派出所硬件建设和办公办案经费等问题,为派出所配备必要的武器装备、防护器材和办公设施。通过夯实基层基础,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切实筑牢以派出所为主体的农村治安第一道防线,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
(二)以排查调处纠纷为出发点,及时消除农村不安定因素。在当前因征地、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众性上访事件增多的情况下,做为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维护农村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农村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做到信息快、预案早、慎行动。各派出所要大力发挥治安管理员作用,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农村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做到耳聪目明,及时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严防酿成民转刑案件及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当前农村中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可能发生,做为公安机关要及早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在人、财、物、车上做好充分准备。一旦遇有上访事件,要及时处置,并按照“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讲究策略,把握时机,科学处置,防止因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警民关系。坚持慎用警力,警械、武警和强制措施的原则,对一般不明真相的群众要采取说明、教育、劝解的方法,冷静稳妥地处置。对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的群体性事件,采取断然措施,依法严惩。
(三)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认识,在开展经常性严打的同时,要抓住影响稳定大局的“敏感点”,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把社会治安控制在群众可以承受的常态水平之内,从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精心组织因地施策。农村派出所要针对本辖区一段时期以来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要按照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行动,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关注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公安机关必须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和严打专项行动,将影响农民安全感和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侵农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快侦快破,严厉打击盗窃机动车、破坏电力设备、通讯设施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坚决打击农村涉黑涉恶犯罪,严厉打击关系农民切实利益和破坏生产经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坑农、害农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关注农村中存在的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专项治理。要针对当前农村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采取查源头,抓现行,捣窝点,除危害的方法,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的路边店、旅店等公共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净化农村社会空气。
(四)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突破点,不断改进和加强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农村派出所要针对农村中安全事故多发的现象,及时搞好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落实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危爆物品的管理,减少和杜绝治安灾害的发生。我县现有涉爆单位馆陶县喜庆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涉剧毒及化学品单位瑞森药业和信德有限公司,虽然这些单位没有发生过大的涉爆涉毒治安案(事)件,但仍存在治安隐患苗头和漏洞。治安大队和派出所要加强对危险爆炸物的销售、使用的每一个环节的检查督促工作,对使用危爆物品的要严格掌握,并落实责任,做到万无一失,坚决遏制涉枪涉爆案件和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加强消防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共发生火灾事故24起,占全县的46%,并呈明显上升趋势。消防大队和派出所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及时加强对农贸市场、农民居住区和农资、农产品仓库的消防管理,要帮助农民组建业务消防队,并进行防火、灭火知识教育,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管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2011年底,我县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2.6万余辆,占全县的66%;农村地区发生交通事故22起,占全县的68%。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会越来越多,而随之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会越来越多,交警大队和派出所要经常对广大农民开展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维护好农村道路交通秩序,坚决制止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发生,并要管住农村的车辆,制止无牌无证摩托车在乡村道路上行驶。
(五)发挥治安管理员作用,使其成为维护农村地区稳定的“桥头堡”。2011年12月份,我县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每村一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一名治安管理员”的标准,在全县27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高标准的警务室,落实了治安管理员,为他们全部配备了警用电动自行车、笔记本电脑、执法记录仪等装备,并通过岗前培训、跟踪指导、“轮值轮训”等形式,使治安管理员明白了“干什么、怎么干”,使其真正的发挥了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基层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成为工作的“明白人”。通过对治安管理员的业务知识和“轮值轮训”培训,切实提高他们业务基础知识和实战应用能力,使他们尽快成工作中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的“勤务兵”。通过他们掌握辖区社情民意、摸排化解矛盾纠纷、搞好治安防范,并开展救济、优抚、代办户口等各项便民服务,增强警民鱼水情,提高群众满意度。当好群众的“守护神
”。治安管理员工作在农村社区一线,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还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当好矛盾纠纷的“化解人”。治安管理员在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采取预警在先、控制得当、回访及时等有效方法,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做好法制教育的“宣传员”。广大治安管理员要结合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防火、防盗、防诈骗等知识,提醒群众注意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使他们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制的途径解决问题。
文章出处:调研处
文章作者:dyc
Copyright © 2003 邯郸市公安局调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清水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长赵济华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农村的经济逐渐繁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治安形势也日趋严峻,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安定的社会秩序。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是预防和减少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为此,我结合十几年来从事维护治安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强农村的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1、因纠纷引发的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突出。农村因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林木纠纷、资源纠纷、买卖纠纷、相邻纠纷、赡养纠纷、婚姻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开发矿山、修建公路、征地补偿、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
2、赌博及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
3、邪教活动及封建迷信活动频发,尤其是“法论功”“门
徒会”“东方闪电”等邪教组织尤为突出。
4、盗窃和破坏财物犯罪上升。近年来,入室盗窃财物、盗窃电缆等电力设施、盗窃牲畜的案件成为农村最多发的案件,已是社会治安的焦点。
5、流窜犯罪和诈骗犯罪猖獗。以清水河县为例。清水河县位于晋蒙冀交界处,与山西省相邻,流动人口众多,交通发达,这些客观因素为流窜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违法犯罪伎俩辨别能力差,致使一些实施做买卖、文物诈骗、以次充好、以婚诈财的犯罪分子屡屡得手,给群众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造成各种治安问题的原因。
1、群众的防范意识薄弱,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不高。
2、基层政权村委会组织涣散,软弱无力,一些群防群治组织形同虚设,这都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3、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极端不负责任,对百姓的求助推诿搪塞,致使一些很简单的土地纠纷、林木纠纷、宅基地纠纷演变成治安案件或群体性事件。
4、一部分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刺激,喜欢不劳而获;一部分人精神空虚,缺乏信仰,经济困难,医疗疾病没有保障,这些因素导致赌博、卖淫嫖娼活动和打着“真善美”“治病救人”为幌子的邪教活动泛滥成灾。
5、法制不健全,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不力,没有形成威慑力。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范的措施
1、加强农民治安防范意识教育,提高农民自我防范能力。
当前,农民的治安防范意识极为薄弱,善良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防火防盗防破坏的意识和概念都是极为模糊的,这也成了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给农村的社会治安防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向农民宣传防范知识,提高农民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派出所民警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通过不同的形式,广泛宣传治安防范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治安防范,人人有责”的道理,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防范能力,努力在农村形成声势大、气势足、气氛浓的宣传氛围,弘扬正气,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勇气和斗志。
2、切实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
在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下,一个地区如果仅靠派出所的几名民警做工作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积极探索社会治安防范新途径,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尽量多地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农村治保组织建设和对治保主任的培训,使农村的治保主任能够真正负起责任来,充分利用治保主任人熟、地熟、情况
熟的优势开展工作,使治保会能充分发挥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同时,在农村要切实加强联户互保工程建设,把治安防范工作落实到每个村、每个家庭,增强每个人的自我防范能力,构建一个防控严密的“防卫空间”。加强对居民住宅的防控,帮助居民找出宅院防范的薄弱处,指导其加固筑牢自家防范措施,安装落实各种简易便行技防设施,如红外线报警器、电子防盗门等设备。在每个村子组建巡逻队,对乡村易发案区域、时段巡逻,加大巡逻覆盖面,形成多层面、多时空并举的巡逻防范格局,努力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时间,有效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当然,派出所的民警也必须行动起来,与群众一起巡逻,这样可以督促激发群众巡逻的积极性,也可以随时处臵一些百姓发现的难以处理的事情,警民互动,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是相当大的。
3、广建耳目,强化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确保信息畅通。要真正实现公安机关快打击、快处臵、快反应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维护农村的社会治安稳定,最关键的就是派出所掌握信息的多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在农村工作的民警,在各村要广泛建立耳目,拓宽信息来源,形成情报信息网络链。如果在社会上没有耳目,那么我们就会耳不聪目不明,成了瞎子聋子,这对维护社会治安是相当不利的。当然,物色耳目,不仅要与治保主任、治安积极分子保持密切联系,还要在每个村子至
少物色一到两名灰色耳目,以便能随时掌握社情、敌情动态,及时获取预警性、内幕性的情况信息和违法犯罪及不安定因素的线索,从而有效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4、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一项治本措施。一方面,派出所的民警要切实指导治保会等基层组织做好民间纠纷的排查和疏导、化解工作,防止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及上访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比较复杂,派出所与司法所、综治办、民政办、土地所联合起来,对一些棘手的纠纷问题进行调处,效果会更好;再一方面,派出所的民警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要求详细纪录下来,切实做到当场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待条件成熟时解决;切实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挖掘治安防范的良方,杜绝特权思想,克服以管人者自居的错误观念,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集百家之长,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耐心做好群众工作,诚心为群众解决问题。
5、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在足球运动场上有一句名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
句话同样适用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派出所民警必须坚持防范与打击相结合的方针,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对那些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坚持露头就打,决不让其形成气候,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总之,我们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历史机遇下,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积极构建以民警为轴心的巡防网络和帮教、调解网络,大力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继续奋斗!
第四篇:关于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关于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维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找准位置,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所以说只有切实抓好农村稳定工作,才能实现农村长治久安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下面,我就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稳定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干部要具备应用的素质
1、要有公心。就是要有一颗甘当公仆、执政为民之心。要少存私心,先公后私,坚持无私奉献做表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是最拥护那些有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心里总想着群众的领头人。要有大局观念,以大局为重,不因一时之利而起贪欲,不因一己之私而失去理智。
2、要有实心。坚持实事求是,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与他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特别是要大力为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排扰解难,切实为他们解决好实际问题。如在发放救灾救济款物、解决低保等问题上给予大力倾斜。同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并告知当事人具体情况。
3、要有恒心。农村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会一劳永逸。只要人与人相处,总会有磕磕碰碰,总会有不同的、新的矛盾出现,所以我们基层干部必须持之以恒,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要常抓不懈。在调处具体矛盾纠纷时,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注意倾听,并且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使矛盾化解。
二、基层干部要讲究做事、调处矛盾的原则
1、要依法办事,不能以权代法。调处矛盾纠纷,必须坚持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事。
2、要依规办事。村务、政务公开要及时、彻底,把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制度落到实处,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突出矛盾和问题。
3、要依民就事。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要高居于群众之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相信群众中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群众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基层干部要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纠纷
1、要宜早不宜迟。就是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存在问题,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对掌握了的不稳定因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调解,坚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这样,矛盾纠纷刚一出现就进行化解,既轻松,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2、要宜细不宜粗。调处矛盾纠纷时,要弄清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不能粗枝大叶,草率了事。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工作。
3、要宜软不宜硬。调处矛盾纠纷要以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工作为主,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能以势压人,更不能高高在上,我行我素,独断专横。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矛盾纠纷,要果断坚决调处,当断则断,不要推,以免矛盾激化,酿成大的祸端。
四、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1、要积极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2、要加强村级组织廉政建设,严惩腐败,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争得群众的信任;
3、要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办事水平,讲究工作方法,做到让群众满意,还干部清白,增强干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防止和减少因工作方法不当而引发和激化矛盾。
4、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裁体,加大对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培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就业新渠道,让农民有事可为,有钱可挣。农民因勤而乐,因富而安,富乐生和谐,从而促进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第五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
农村信访工作更多的是要凭经验、凭知识、凭感情、凭定力。凭经验就是靠经验办事,用经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凭知识就是多学习相关的法律、规章,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提高接访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凭感情就是和信访人搞好关系,在包村过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打好群众基础。凭定力就是不要有埋怨情绪,要按照上级要求,把工作干好、干实。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加以重视:一是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信访工作的沟通交流,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要有一个规范的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排查情况到落实情况逐一汇报交流,逐一分析,研究措施、确定责任人,抓好落实,逐步减少信访案件。另一方面在信访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即群众利益第一,来访群众设定有理,争取多数、孤立少数。要站在群众的一面想问题,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要理性地接待来访群众,公正、公平地处理矛盾纠纷;在一些群体性上访案件中,必须坚持争取大多数上访群众站在党的一面。最后是建立排查制度。排查就是为了排查隐患,对信访案件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尽可能减少非正常访和越级访。排查工作要有办法、开动脑筋想办法,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要积极发挥村级综治联络员的作用,同时在每个村发展1-2名“暗线”,及时掌握重点村、重点户的动向。
二是分口把关。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划分类别,按类别成立专门的对口化访组织,分口把关,分头调度,集中精力攻破重点、难点案件。在分口把关、对口接待中要注重方法的研究,对典型的、先进的、有实效的经验做法要进行及时总结,做好各分口组织间的经验交流,并向全县推广,推动全县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态度问题。解决信访问题,态度很重要。在接访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热情、热心,认真倾听上访群众的苦衷,深入分析案情的原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与上访群众发生冲突,使矛盾有个缓冲,给上访群众满意的答复。四是程序问题。接访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程序,按程序办事。对涉及县直部门的,要及时与县直部门沟通,做到低调沟通。对能拿出书面意见的要给予书面答复,要深入研究答复意见,把案子办成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