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域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金坛市为例专题
本文从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角度出发,以金坛市为例,对县域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1、美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走在了全球前列,以市场为导向的精确农业发展颇具特色;日本以农协为主体十分注重农业科技与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利用;欧洲发达国家依托现代智能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印度通过农村知识中心、计算机信息亭、农民机等方式,推进数字农业与农村建设。这些国家在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各具特色与优势,对于我国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我国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扎实推进,但农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仍只为
3.68台(2007),至2009年6月30日农村网民尚未达1亿,城乡与东西部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江苏省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关键难点在于农村宽带普及率与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江苏以重点打造农业商务网和特色网站、推广应用“农业一线通”语音智能电话系统为抓手,积极推介农业企业产品和提供双向信息服务,收到良好的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信息资源分散,缺乏综合资源数据库,数据与信息挖掘不足等问题。常州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农务通”业务已正式开通,目前仍处试点探索阶段。
3、金坛市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尤其是“农技110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致福工程”建设等领域已成为该市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举措与打造特色和优势的突破口。但也存在“重电子、轻政务”、宽带化普及率依然较低、缺乏统一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民购电脑与上网查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素质不强等问题。
4、金坛市在本地电话、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用户指标方面,整体处于全省上游水平、苏南中下游水平,并整体超过同隶属常州市的溧阳市。但2006年末金坛市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电脑拥有数为5.7台,尚不足常州市平均数的一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坛市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薄弱环节所在,“电脑下乡”比较紧迫,“宽带化”目标首先遭遇电脑硬件制约。农村居民较少的电脑拥有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金坛市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5、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金坛市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强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服务能力与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信息咨询与培训体系、加快以ns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在农业与农村诸领域的深入应用、以人为本地做好农业与农村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多方位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等。
第二篇:湖北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湖北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正朝着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商品经济到知识经济,从现代科技到信息科技,从现代农业到信息农业的转变,并逐步经历着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核心、灵魂和主导,它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将决定它在21世纪的实力和地位。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大力开发数字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正在促进农业管理、生产、销售及农业科技、教育发生巨大变化,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给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带来严峻的挑战。
本文结合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实际,对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问题谈一些看法。
1、湖北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1 各级政府重视、广大干部群众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首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和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湖北省“十五”信息化发展计划》将农村信息化列为“十五”湖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提出要加快建设湖北农村科技信息网。2001年5月,政协湖北省委员会组织专班对全省农村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决议。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行动,制定了加快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湖北省科技厅始终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列为农村科技工作的重点。“九五”期间,仅湖北省科技厅及十堰、荆门、黄冈三市政府,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费就达3000万元。“湖北省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湖北省'十五'科技发展纲要”将农村信息化列为“科技兴农工程”的重要内容,2001年6月,湖北省政府发布实施的“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计划”,又将农村信息化工作列为政府支持的重点。
科技部启动的“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专项计划,再一次成为湖北省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化的一次契机。为了加快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湖北省成立了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领导小组。十堰、荆门、黄冈等示范市及参与建设的县热情高,行动积极,纷纷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承诺从资金和项目上对这一行动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全力支持农村信息化
建设的局面已经形成。
1.2 农村科技信息示范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在科技部“星火计划”的重点支持下,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结合各个科研机构的优势,科技资源互补,为农村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成果、人才、技术、设备和服务保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形成“一个中心,3个示范点”的农村信息化示范网络体系。
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网络体系建设主要是突出应用,集成分散的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网络系统平台和服务平台。按照“集成”原则,湖北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服务平台设计为“一个平台、三个子网、五大系统、六大板块”。一个平台,即以长江技术经济信息网为核心,联合省农业厅、华中农大、湖北农学院、湖北农科院等单位,建成集成式、虚拟式湖北农村科技信息网主网站。三个子网,就是建立十堰、荆门、黄冈三个农村信息化网络应用示范子网,三市应用示范子网共由9个县(区)、27个乡镇、54家企业、135个农户组成。五个系统,即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及发布系统、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服务系统、农业科技信息加工提供系统、企业信息化支持系统、湖北省星火计划管理与服务自动化系统。六大板块,即特色农业板块、农产品加工板块、市场信息及电子商务板块、专家系统板块、基础数据与灾害预报系统、农村社会生活。
1.3 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初露端倪
开展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以来,信息网络触角开始向农村基层延伸,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目前,农村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波已经引起了农村各界的注意,信息网络的应用开始在全省农村星星点点地进行,农村信息化资源给他们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
湖北洪森集团以科技为本,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通过网络开拓市场,“洪森”牌绿色农产品畅销中南地区,远销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成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黄冈市英山县农民安自启在今年6月“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他将自己及本村农民种植的药材――桔梗的供货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被韩国客商发现,双方建立起合作关系,第一次就向韩国出口了50吨,创造了“深山农民玩出口”的典范。
麻城市宋埠镇农民王细久,巧用互联网信息,专门种植市场上稀有紧俏农产品,自己一年纯收入过3万元,并带动当地21个村种植连片大棚蔬菜2万亩,实现系列作物收入4000
万元。
黄州区堵城镇蔬菜种植大户吴志祥老板,建有基地3000多亩,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开展网上销售,仅土豆一项就销往上海150万公斤;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预计土豆产量可达425万公斤。黄湖农场等土豆种植户慕名前来,请求吴老板帮助销售土豆。罗田县利用互联网牵线搭桥,在推介自己的同时,注重招商引资。大崎乡,通过网上牵线找到了外籍老板投资承包500亩水面养河蟹,形成了养蟹基地,三里畈形成了蔬菜和食用菌基地,还有九资河的药材基地,凤山镇、大河岸的板栗基地,白莲的水果基地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如龙际凤,势头冲天。
1.4 农业信息系统开发进展顺利
近年来,湖北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全省广播电视、电话实现了“村村通”,数字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覆盖了大部分乡镇,依托网络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发展迅猛。有关政府部门、涉农单位已建立了多个涉农网站,建设了较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如: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建设了“星火计划网湖北站”和 “农业科技专家库”;省农业厅建设了“湖北农业信息网”;华中农业大学建设了“华中农业信息网”。黄冈、荆门、荆州、十堰等地还分别建设了黄冈农业信息网、荆州农业信息网、十堰农业信息网等。同时,有关单位还开发了系列农业信息化应用产品和系统,如:荆门的 “土壤资源信息数据库”、“病虫害防治电视预报信息系统”,省地质勘探局的 “湖北省环境地质数据库”,省农科院的 “棉花生产专家系统”,原科技部管理学院的 “星火计划网络管理系统”、“粮食产量综合预报系统”,省气象局和水文局的 “防汛信息系统”等等。推进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湖北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共识,农业信息系统开发进展顺利。
2、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21世纪将是信息农业的时代,农村信息技术将成为实现农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首位。“因此,在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要求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使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就全省农村信息化来讲,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2.1 健全完善农村信息网络
目前,我省农村信息化示范网络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个示范地区发挥了比较好的示范作用。湖北也已建成多家涉农网站,可以说,全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热情高,基础好,决心大。
但是,从全省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统一领导,随着我省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散、弱、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散”就是涉农网站分布分散,信息资源分散,用户群分散;“弱”就是农村信息化协调力度弱,农民培训力度弱;“小”就是网站规模小,农村网络服务影响程度小。以上问题的存在使网络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闲置。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为我省优化配置现有丰富资源,通力协作,优化集成,实现湖北农业信息化质的飞跃提供了大好机遇。我们设想,以建立湖北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为纽带,依托现有网络基础,按照“集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完善农村科技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和传播系统,建设一个上下贯通,左右互联,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力争使湖北成为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基地。
今后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机遇,加大力度,继续完善全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确保市(县)以上各级能实现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让信息网络在决策参考、指导参谋等方面发挥作用;其次,要大力实施信息网络乡村普及工程,提高基层干群网络应用水平。
2.2 强化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信息已成为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农村信息资源成了科教兴农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由于湖北省农村信息化起步较晚,各种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还很缺乏,然而网络建设若没有各种数据库的支撑,这个网络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投入,配齐相关人员、办公设备,加强各种农业实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其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及科研成果等方面,以此充分发挥全省农村信息网络的作用。
2.3 开发应用计算机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计算机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是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可包括不同的服务层次,如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等。据报道,云南、北京、安徽、吉林等地农民发展起来的”电脑农业“就是一种计算机专家系统。这种”电脑农业“就是把农业专家的科学种田知识和农民长期积累的种田经验编为程序输入电脑,对土壤、气象、作物品种等十几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由计算机给出种田的最佳方案,农民可按电脑给出的方案播种、施肥、进行田间管理。现在仅云南一省,就已有92.2万农户在电脑的指导下种田。就
湖北省的实际而言,今后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适合湖北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以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等为对象的生产全程科学管理和实用技术系统,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利用。
2.4 以企业为骨干,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随着网络的逐步完善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建立由涉农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首先参与,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这种先进的技术而言,由涉农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参与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设资金,相应的技术、产品通过网络的方式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决策得当等特点,是新时期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先进手段。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技术,农民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阅。这样既可节约大量的推广应用经费,亦可以让农民有目的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增加其主动性、自觉性,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又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文化素质。
2.5 逐步探索农产品网上交易形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必将得到逐步推广,农产品网上交易也完全可以成为可能。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向全球发布本地农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本地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让人们了解湖北优质农产品(如绿色食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另一方面,要将我省农产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开设网上农产品超市,逐步实现网上交易;同时要通过发布供求形势预测信息,进行期货交易,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放心、放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3、加快我省农村信息化进程的措施
针对目前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信息化潮流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系统,加强农村信息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大农村信息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成立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的工作,牢固树立信息观念,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产力。只有掌握信息,实现农村信息化,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切实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各级领导要把推进农村信息化当作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来抓,踏踏实实地做好农村信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3.2 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开发与使用、推广结合起来
要解决好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研究与使用、推广的关系问题。切实解决目前多数网站访问量不大,应用软件在网上开放运行而送到农民手中的却不多的现象,进一步扩大网络的开放程度,实现网络信息共享,使网络真正运作起来,研究出成果能推广出去,加快农村信息化的普及,提高农村信息应用水平,变成现实生产力。
3.3 解决好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从乡级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首先在乡级成立信息中心或信息室,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价值的信息,然后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例如中国星火计划网湖北站与《科技信息快报》共同编辑、整理的农村科技实用信息,通过村里的专兼职信息员,将信息传递到村,定期或不定期由信息员把收到的信息张贴在村里的信息栏,农民可随时查阅,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高科技的事业,未来的发展靠人才,未来的竞争靠人才,人才的短缺是最大的、最长远的制约因素。农业信息化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一方面农业科技和经济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必须从现在起加速培养适应农业信息化各方面需要的各层次的专业人才。建议在大专院校设置农业信息化专业,选择重点单位设置硕士、博士学位点,加大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尽快弥补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的短缺,同时注意选派科技骨干出国考察、进修、合作研究、参加学术会议等,学习国外先进农业信息技术,开扩视野。建立人才竞争、流动激励机制,要吸引国外信息科技人才回国工作。
4、结束语
农村信息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育和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科技信息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农村信息化事业定会有一个蓬勃、繁荣的未来。实现农村信息化是21世纪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让我们踏着时代的步伐,乘风破浪,为完成这个伟大使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是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动力之一,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乡是个贫困乡,发展好基础教育,对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我乡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近期,通过深入学校、农户,调查、走访、座谈,对我乡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我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但是我乡作为贫困乡,农村基础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还略显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失学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师队伍还有些令人担忧,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居住分散,学校基础设施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艰苦,待遇还比较低,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现将这次调研情况分析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xxxx,东接xxx,西和西北连xxx,南和西南与交城县毗 邻,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全乡辖xxx个村委会、xxx个自然村,人口xxx人。
小学方面:我乡现有完全小学xx所,教学点x个,学生总数xxx人,教职工xxx人,其中35岁以下xx人,36-50岁xxx人,51岁以上x人。师资学历方面:大专毕业xx人,本科毕业x人,中师毕业xxx7人。校园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xxx平方米,全乡小学拥有计算机xx台,图书xxxx册。
中学方面:我乡现有九年制学校x 所,学生总数xxx人。教师xxx人,其中35岁以下xxx人,36-50岁xx人,51岁以上xx人。师资学历方面:大专毕业xxx人,本科毕业x人,中师毕业xxx人。校园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xxxx平方米,学校拥有计算机60台,图书500册。
(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端正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并实施对教育的政策倾斜,在我乡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普九”取得重大进展,“两基”工作扎实推进。我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比97年同期增长(下称比增)5个百分点;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比增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1.75%,比97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中等教育完成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 率0%。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初步形成。从1996年起,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乡中小学积极响应号召,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着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氛围。三是“科教兴乡”战略得到贯彻落实。我乡始终把“科教兴乡”战略摆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2006年通过了市里验收,2007年通过了省里验收。四是创办特色学校。我乡所辖学校各有特色,各有发展:关头学校寄宿制办学模式,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效明显;麻会学校书法、绘画很有特色,成绩显著,师生参赛获奖很多。九年制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五是我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我乡从2002年以来,全面发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在全乡掀起了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规模办学的热潮。如;xxx学校投资13万元,硬化了校园,新建升旗台;xxx投资3.7万元对厕所蹲位进行了改造,教学用房进行了翻新重建;xxx村委会投资2万元对麻会小学的教学楼顶进行维修(烫顶),对校舍进行彻底翻新和完成厕所的改建和校园的硬化工程。上级投资120余万元为九年制学校新建起了三层师生宿舍楼,2007年,九年制学校硬化了校园,2008年新建了学生餐厅,配备了餐桌。xxx学校投资3万元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硬化,xxx村新建了一所幼儿园;xxx学校还配置了跳高架、体操垫、单双杠等大型体育设施和大量体育用品,基本实现了我乡学校建设标准化。与此同时,各中心校配置了实验室、图书室及活动室。2004年,我乡全面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5年春季开始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保学金制度,主要是对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及补助寄宿困难生生活费,“两免一补”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孩子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我乡积极响应号召,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了我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巩固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加大了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力度,扩大了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覆盖范围,集中对更大范围内的生源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我乡中小学办学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明显提高了教育水平。
二、我乡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乡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乡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乡基础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经费投入还略显不足
我乡基础教育投入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这些改善相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相对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期望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仪器为普九时的旧二类设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我乡学校计划2010年建成局域网,实现校校通网上资源共享,全部学校多媒体进教室,还需要约200万元左右,一切所需资金的到位确实是一个实际问题。
我乡是一个贫困乡,不仅农村人口数量众多,而且农村地域也相当广泛,相应地,农村基础教育也就面广点多,需要的经费也就更多。但基 础教育的经费总投入本身就有限,投入到这里基础教育中的经费也就不多。同时,由于缺乏教育投资法,使得教育投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也使得正常的教育经费,特别是农村专项基础教育经费不能完整及时地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致使相当一部分学校难以维持现有水平和规模,一些学校甚至连日常运转都成困难,更不要说扩大教育发展规模,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了。
(二)基础教育阶段失学现象不容忽视
我乡初中还存在着少量的辍学人口,尤以贫困户表现最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近年来,由于学习费用大幅度上涨,给学生家庭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由于农村长期的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恶劣,形成了农民“一切以生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读书哪能当饭吃”是其既现实又短视的写照,他们对教育功能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潜在性,对知识蕴涵的增值价值自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环节旨在构建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以往社会普遍形成的人才观和评价方式,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形成了“唯分”心理和思维定式,这与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相抵触,无形中加大了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难度。
当前我乡基础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价值;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过多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教师队伍还有些令人担忧
1.教师数量不足。由于现行“城乡倒挂”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我乡教师编制短缺,如音、体、美、劳等学科专职教师严重短缺。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乡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的待遇。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这就使得这里基础教育不仅无法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就连自己培养的教师也无法留住,教师出现流失现象。4.教师素质偏低。一方面,现在我乡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受专业教育,其中还有一些非师范教育培养的人员,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进入学校从事基础教育活动。他们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令人担忧,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主要表现在:第一,备课潦草,只写几条提纲,根本谈不上钻研课本和根据教学理论精心设计教案。第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一律照抄教案。第三,不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第四,作业批改不认真,打骂学生,歧视学生,对学生家长态度恶劣等。
5.“教非所学”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师不配套,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老师教数学,语文老师教历史,一个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有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师资力量不能保障,课表形同虚设。
三、我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人的早期发展,并为人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乡村兴旺发达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与实践中,在学习与借鉴中,在批评与反思中,积极探索符合我乡基础教育特点的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我乡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 改革和完善我乡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我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
1.通过省市加大投入、地方配套供给、多渠道积极筹措、鼓励民办教育、压缩行政开支、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对于一些地方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
2.乡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地争取一些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来改变我乡学校的现状。国际上有很多基金会都是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其中有很多直接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只要政府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走出去,找到好的项目,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我乡的办学条件。
3.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市委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及各种民间组织和个人资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4.要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立法,而且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执法力度,决不允许任何机构、任何部门、任何个人以任何名义截留克扣农村基础教育资金,一经发现应严惩不贷。
(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
根据前面分析的我乡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全乡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乡政府、人民群众都要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认清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教育才能长足发展。
2.对我乡的教育,市委应当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对这里的教师,要从政治、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照顾,解除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扎根乡村,为当地教育事业多做贡献;采取特殊的招生政策,照顾我乡地区考生:乡里的教育部门、各所学校,也应当从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入手,扩大交流,引进和接受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调动家长送子女入学和学生求学的积极性。
3.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办学。要使《义务教育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农村群众依法送子女上学的意识,让更多学龄儿童受到应有的教育。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改变评价过多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和侧重于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的现状。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要注重对个人发展独特性的评定,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强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并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强调要实现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移,要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实施终结性评价;强调要注重“质性”评价,改变以往只重视“量化”的倾向,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要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更多地关注课程的发展进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历程、教师素质提高及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要落实评价过程动态化,还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评价的主体、客体及评价的内容不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及反馈方式必然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如对教师评价结果的描述,宜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反馈方式,可采取像“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生成长日记”“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这样的呈现方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师资稳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1)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活化用人机制。(2)政府要给予到我乡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我乡中小学校任教。(3)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我乡中小学教师素质。对我乡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为主,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的培训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活动。坚持专题报告与示范课相结合,有关部门可以邀请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上一些示范课;组织学校间的互相学习,各学 校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互访”制度,通过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网上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鼓励教师自发组织集体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实现自我培训。(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
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我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造成这里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如今越来越严重,形成外面的教师不愿来、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的局面。因此,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各方面待遇,解决教师家庭住房难、子女就业难、求医难等问题,使全乡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确保我乡教师队伍稳定。
3.依托高师院校,提升我乡基础教育水平。师范院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办学,促进地方教育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又是我国师范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一。这就决定了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面向地方,面向基础教育,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而农村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中最关键最薄弱的一环,我乡作为一个贫困乡,其基础教育更为薄弱。因此,高师院校必须以其具有的优势推动我乡基础教育不断前进。同时,乡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院校,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高师院校也要积极加强与我乡各学校的联系,把我乡学校作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积 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并结合各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师院校的教师要与我乡基础教育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教育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我乡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我乡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在与我乡中小学的密切联系中,了解这里基础教育的实际,并根据我乡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发展好基础教育, 办好我乡学校, 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乡“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是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保障。我乡基础教育要切实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安的心理要求, 以建设“学习型”新农村为目标,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 开展多元结合的整体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四篇:快递服务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以圆通快递为例(终稿)
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快递服务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以圆通速递为例
教学形式:
自学考试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娄翰允
指导教师:
2016年
月
目 录
一、引论............................................................2
二、论文相关概念释义.....................................................................................3
(一)快递服务的种类..............................................................................3
(二)快递服务的意义..............................................................................4
(三)圆通速递的意义..............................................................................5
三、圆通速递服务质量现状..............................................................................6
(一)圆通速递发展现状分析...................................................................6
(二)圆通速递政策环境分析...................................................................7
(三)圆通速递服务质量现状分析............................................................8
四、圆通速递服务提升对策..............................................................................8
(一)圆通速递服务标准与其他服务标准的比较.......................................8
(二)圆通速递服务消费者的满意度现状研究..........................................9
(三)圆通速递服务质量提升对策............................................................9
五、总结........................................................................................................10 参考文献........................................................................................................11 快递服务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以圆通速递为例
作者:娄翰允
指导老师: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快递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许多民营快递也如雨后春笑般遍布全国,市场份额与日俱增保持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盈利能力偏低,仍然存在着行业发展粗放、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国际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而且,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在国际快递市场的份额极低,与所处的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的地位不匹配,我国快递业在做大之后的做强之路还很漫长。本文通过对圆通速递这一当今国内快递行业的领军企业的服务质量现状和提升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对全行业的质量提升产生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第二部分,对快递服务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分别从圆通快速的发展现状、政策现状和服务质量现状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将圆通速递服务标准与其他服务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圆通速递服务的消费者满意度现状,最后提出提升服务水平的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圆通速递;快递服务;质量提升
一、引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快递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快递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接近140亿件,业务收入超过2040亿元,快递业务量也超过了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大快件国。①在这样的发展大势下,国内许多民营快递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笑般遍布全国,这些民营快递公司通过“汽车自行车”的运送模式,为顾客提供极具便利性和实效性的服务,由于行业准入门滥低,短时间内 ① 数据来源:2014年快递业发展10件标志性大事,物流产品网,2015年1月23日 国内就涌现出上千家以“汽车自行车”为运营模式的民营快递公司。我国民营快递的市场份额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均保持了100%以上高速度增长。止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已达上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但是,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盈利能力偏低,“以价换量”的发展模式没有改变,存在着行业发展粗放、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国际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而且,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在国际快递市场的份额极低,与所处的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的地位不匹配,我国快递业在做大之后的做强之路还很漫长。
随着国内快递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始终是其做大做强的根本立足点。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也掀起了对快递服务研究的热潮,并且卓有成效。圆通速递作为国内近十年来崛起的一家民营快递巨头,在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深入研究圆通速递的快递服务质量现状和提升对策,对于国内整个快递行业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圆通速递为例,通过文献检索法、综合调查法、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五部分对其快递服务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部分,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第二部分,对快递服务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分别从圆通快速的发展现状、政策现状和服务质量现状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将圆通速递服务标准与其他服务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圆通速递服务的消费者满意度现状,最后提出提升服务水平的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二、论文相关概念释义
(一)快递服务的种类
快递服务是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的服务。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快递服务具有以为几类:
1、按内件的性质的不同
国内快递服务分为快递信函服务和快递包裹服务两种。
2、按补偿责任的不同
国内快递服务保价快递邮件服务和非保价快递邮件服务两种。
3、按快递服务的范围不同 分为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和同城快递。其中,国际快递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快递、物流业务;国内快递是指在国家特定范围内的经营;同城快递是指一个是指在特定城市内的经营。
4.按照配送方式的不同
国内快递服务分为普通邮寄服务,快递包裹服务,EMS快递服务和快递公司服务。
(二)快递服务的意义
快递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也为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的来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快递服务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和现代流通方式,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时间和效率。快递业的兴起和发展克服了传统邮寄方式的一些弊端,满足了人们对快捷、高效服务的需求,也为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持。网上购物兼具购物成本低,性价比高的特点,“电子商务+快递”模式,既方便百姓生活,又相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快递服务为全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快递业是由包装、装卸、运输、配送、存储、流通加工和处理信息等功能集合而成的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基数大,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快递服务是连结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生产、流通、消费三者之间关系紧密,流通连接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流通效率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消费水平具有重大的作用。快递业作为高效率的物流业,一方面,流通连接生产与生产,高效的流通能大幅度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高效的流通能顺利、快速、经济地实现消费品从企业到消费者。快递业连接社会生产的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维系这些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对提高整个社会的交易效率从而促进国民经 4 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快递服务的发展促进社会化分工
快递网络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高效率的快递业,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体网络的收益,满足不同方面的需求,实现了最大可能的社会化分工。
5、快递服务有效减少企业库存成本
快递高效及时地为企业提供材料与零部件,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不仅如此,快递企业为生产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能有效地降低企 业购买能力,提高企业的交货能力和生产能力,减少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成本。
6、快递服务促进了区域间的交往
快递服务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区域之间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往来,成为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
(三)圆通快递的意义
圆通快递作为一家快递服务公司,它的意义既有整个快递服务行业所具有的意义,同时也有其自身的意义。
1、为人们网购提供极大便利
目前,圆通快递在我国网购市场中具有主导地位,其覆盖范围之广、效率之高,为广大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群众提供了极大的购物便利,也间接地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发展的示范意义
圆通快递在本世纪初与许多快递企业同时起步,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集速递、航空、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目前国内快递服务行业的巨头,对于国内的快递行业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3、对社会的公益意义
圆通快递自成立以来,始终关注、支持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及环保事业,先后用于抗险救灾、捐资办学、帮贫扶困、爱老敬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捐款投入达5000余万元。并于2011年1在上海市青浦区慈善基金会设立500 5 万元的专项慈善基金,用于开展安老、帮困、扶幼、助学等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和见义勇为事迹表彰等。于2012年初启动“低空鹰计划”,即面向社会招聘5000名残疾人,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①对于社会具有较强的公益意义。
三、圆通快递服务质量现状
(一)圆通快递发展现状分析
圆通速递创建于2000年,自企业成立以来,企业始终以“打造‘圆通速递—中国人的快递’,做受人尊重的百年企业,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快递品牌”为发展愿景,形成了以“速度、责任、诚信、共赢”为要素、以“企业文化要领先、战略规划要领先、信息技术要领先、成本管控要领先、营销模式和市场占有率要领先、育才和团队建设要领先”为内涵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客户要求,圆通使命”为服务宗旨,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10年底,成立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圆通向集团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公司在网络覆盖、运营能力、业务总量、公众满意度及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标准化等方面等均走在了行业前列,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名列中国快递行业前三甲。2015年,预计圆通速递全年业务量将达到33亿件,增长57.1%,营业收入达350亿元,市场占有量将跃居行业首位。②
多年来,圆通速递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主营50公斤以内的小包裹快递业务,围绕客户需求,形成8小时当天件、12小时次晨达、24小时次日达、36小时隔日上午达、48小时隔日达等时效件和到付件业务、代收货款、签单返还、代取件业务、仓配一体等多种增值服务,香港件专递、国际件,以及为客户提供供应链个性化解决方案。已开通港澳台、东南亚、中亚和欧美快递专线,并开展中韩国际电子商务业务,将圆通的服务网络延伸至全球。
圆通在全国已经建立了82个转运中心,遍布全国24000余配送网点,26万名员工,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93%,航空运输通达93个机场,航线覆盖城市103个,开通航线数量高达773个,7架飞机,陆路运送收派车辆3.2万多辆。③
近年来,圆通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全国青年文 ①② 该资料来源于圆通公司网站中“公司概况”一栏
数据来源:圆通:要快递车不要物流车,商用汽车新闻2015年11月第444期 ③ 该资料来源于圆通公司网站中“公司概况”一栏 明号”、“全国快递旺季服务保障先进企业”、“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快运物流示范基地”、“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会员单位”、“中国十大竞争力物流企业”、“上海名牌”、“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公众满意度金榜”、“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五星级诚信创建企业”、“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上海市青浦区行业领军企业”等荣誉称号,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圆通以“企业的发展”和“创造更多就业”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关注、支持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及环保事业,先后用于抗险救灾、捐资办学、帮贫扶困、爱老敬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捐款投入达5000余万元。从2011年1月11日起,圆通在上海市青浦区慈善基金会设立500万元的专项慈善基金,用于开展安老、帮困、扶幼、助学等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和见义勇为事迹表彰等。圆通全网于2012年初启动“低空鹰计划”,即面向社会招聘5000名残疾人,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圆通速递的政策环境分析
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快递企业时指出,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大力促进快递业的发展,标志着快递业在经济社会中影响力日益提升,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预计到2015年底,年服务用户将达到 330亿人次,是2010年的近7倍。未来几年,中国快递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实现转型升级和增效提质发展。
2014年11月,国家颁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的颁布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出台更多支持快递行业发展的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资本投向快递产业,对于以圆通速递为代表的快递服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快递业发展四大内容,提出五项任务、六大举措,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台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快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快递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以圆通速递为代表的快递业迎来了最高的政策支持。
(三)圆通速递服务质量现状分析
近年来,圆通速递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主营的快递业务是 50KG 以内的包裹,围绕客户需求,先后开发了同城当天件、区域当天件、跨省时效件、航空次晨达、航空次日达等速递服务和到付、代收货款、签单返还等增值服务产品,形成了能够满足广大客户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服务产品体系,服务范围涵盖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的专业速递服务,并为客户量身制定速递方案,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在服务流程方面,已经形成了从“货物包转→货物分拣→货物运输→快速配送→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系统,并研发了“圆通物流全程信息监控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快件追踪、手机查询以及在线客服等全程信息服务,确保每一票快件的时效和安全。
特别是2010年1月,圆通速递率先在行业中实行365 天“全年无休”快递服务,为客户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2012 年6 月,圆通速递在快递运输中引入货运飞机,并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实现了首航。随着全货机的投入运营,圆通速递空运能力的再次实现提升,快件时效和服务能级也随之提高,助力圆通速递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快件产品服务。
目前,圆通速递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拥有82个转运中心,24000余个配送网点,26万名员工,覆盖国内93%县级以上城市,7架飞机,航空运输通达93个机场,航线覆盖城市103个,开通航线数量高达773个,陆路运送收派车辆3.2万多辆,形成了立体式的快递服务网络体系,开通了港澳台、东南亚、中亚和欧美快递专线,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优质、快捷的快递服务。
四、圆通速递服务提升对策
(一)圆通速递服务标准与其他服务标准的比较
圆通速递自成立以来,标准化运营作为圆通速递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加快和改善全网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管理等,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2011年,圆通速递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聘请专家制定、审定、修订、印刷、发布各项服务标准,构建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三大板块,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整合,共完成了224项企业标准的制定,初步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方位的企业标准体系。2014年,公司再次对现有制度和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优化,紧 跟行业及公司发展步伐,建立符合快递行业特点和圆通速递企业经营实际的标准体系214项,涵盖基础通用标准、核心营运标准、内部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各个方面。其中,采用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11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133项。2014年,圆通速递被评为国家级服务业(快递服务)标准化试点企业,也成为我国快递行业内首个总部承担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快递企业。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圆通速递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二)圆通速递服务消费者的满意度现状研究
通过对经常使用圆通速递的消费者进行调查走访发现,由于圆通速递拥有行业领先的快递基础设施,受访者对于圆通速递的服务范围、服务效率总体呈满意态度,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满意:
1、快递成本偏高
从受访情况看,当前觉得圆通快递费用偏高的受访者超过6成,相对顾客的需求而言,要真正满足顾客对快递成本的要求,快递费用仍然有需要压缩的空间。
2、单方面追求快递速度的高效性,容易忽略了在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 从受访的情况来看,有半数以上的消费者都对这一情况表示不满。关于货损货差的理赔问题的处理反应速度较慢,经常出现拖款甚至把责任推向顾客一方的现象。
3、服务态度不尽人意
有三成受访者反映,一些时候圆通速递的服务存在者专业化水平不高,综合服务专业化程度还不能满足顾客消费需要,造成了投诉率偏高。
4、快递服务完整性不足,货损货差率高
一些时候圆通速递在对顾客的快递货物的安全性保护方面未尽人意,接近八成的货损率以及理赔处理过程太慢,这也是受访者对圆通速递服务不满意的重要方面。
(三)圆通速递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通过以上对圆通速递发展现状、服务质量满意现状的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对圆通速递服务质量提升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使命和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企业发展的共识 企业的使命及企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企 9 业长期利润最大化。圆通速递作为一个提供快递服务的企业,为顾客提供安全、快捷和高效的快递服务是其赢得市场、在同行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这需要全公司所有员工都要强烈的意识到,并由此形成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同时,企业要有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所有的员工都要严格执行,并且互相监督,奖惩并施,绝不能因为追求短期利益而降低服务质量情况出现,这样也才能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2、加大员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快递服务水平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圆通速递公司存在的。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快递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教育水平不够重视。现阶段的快递业员工,大多是经验比较多,而教育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基层的员工,空有一身力气却不懂得和顾客如何沟通得更融洽。因此,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员工开展培训,把员工的素质提升上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服务水平。
3、促进信息化水平提高,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信息化技术水平对现代化快递业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它体现了快递企业现代化的程度,能有效地对快递物流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快递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强而有力的关键点,快递公司必须加大投入,尽力改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各个环节发生的差错,缩短送货时间,让消费者享受优质快递服务的同时,也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发展得更好。
4、注重客户关系管理,融洽合作关系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协调好客户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对客户的货负责才能赢来更高的声誉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对于一个服务性的企业来说,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市场,知道客户注重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与客户密切配合,取得客户的信任,才能让客户主动与你合作,也能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
五、总结
本文以圆通速递为例,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快递服务的现状及提升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五部分:首先,分析了开展此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阐述了快递服务的相关理论;再次,对于圆通速递的服务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通 过调查和比较,针对圆通速递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使命和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企业发展的共识;加大员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快递服务水平;促进信息化水平提高,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注重客户关系管理,融洽合作关系等对策。本文虽然对于快递服务质量的现状及提升对策进行研究,但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常佩佩,韩汇.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生存之道[J].企业导报,2009(8).[2]陈世阳.我国快递业现状及对策[J].中国水运,2007(6).[3]李征,赫浒.对中国快递业现状及发展的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7(2).[4]秦晓丽.快递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5]闰景民.面向顾客的快递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6]王璐.探讨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新思路[J].经济论坛,2007(1).[7]叶扬,殷彪.我国快递业的市场拓展与国际经验[J].国际经济合作,2008,(OS): 32-34.[8]赵彩,陈阳.快递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J].物流科技,2005(4).[9]邹建平.快递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0]朱敏.快递企业间协作的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人学,2009.[11]周艳军,黄中鼎.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6(09):50-53.[12]曾志勇.试论我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1).
第五篇:浅议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与对策文献综述
现代信息技术在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的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及对策的研究也大量出现。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农业信息化的时代,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及对策的研究也大量出现。我国很多学者及各级政府基于国情对农业信息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农业信息化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张燕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集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李道南认为农村信息化简单为四个字:程度,就是普及的程度。过程,农村信息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它是若干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中普遍应用的程度和过程。
二、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费东明认为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建设现代农业、标准化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基础。杜青林认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张鸿教授也通过农业经济产出、农村信息化、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资本投入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三、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
虽然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张世忠认为,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农业劳动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比较薄弱,农业现代通讯网络不健全,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建没相对滞后等问题。甘秋萍认为,我国有些地市领导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网站集中度不均匀;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信息发布、传输滞后。
四、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的研究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2010年农业部发表文章中指出开拓创新,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①积极营造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②切实编制好“十二五”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努力做好顶层设计。③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李伟克认为,政府应增加引导性资金投入,将电子政务、金农工程高效地应用于农业信息化中,从而构建农业信息化支撑平台。黄婷婷认为: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②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③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作用⑤加快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⑦增强农民信息意识⑧加速科技、教育和推广的结合。
五、农业信息化路径及对策的研究评述
学习和掌握农业信息化路径及对策,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农业信息化路径及对策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政府的扶持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力保障②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依托;③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和多层次应用体系是构建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通过对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①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改变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增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②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和普及推广。③注意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展。要综合利用农业信息载体,提高信息的发布与传输,扩大采集面以及开放性和共享性,增大信息资源库存量,增强信息的猜测性和前瞻性,加大力度建设发展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发布,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