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9:0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

农市发[200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二)推进农业品牌化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品种、质量、安全、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农业品牌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多样化、优质化消费为目标,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产品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资源优势向质量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变,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通过推进农业品牌化,重点培育和打造农业名牌,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牌农产品。

(四)推进农业品牌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品牌是无形资产,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大力发展名牌农产品,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消费,促进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明确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方针,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整合、保护农业品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

(二)工作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品牌化的工作重点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加大营销推介,强化监督管理等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品牌上市率,培育、做强做大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促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化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夯实农业品牌化基础。质量是品牌农产品的根本,是品牌农业不可动摇的根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要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规范生产过程,开展全程质量控制。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建设科技示范场、优粮工程基地和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等与推进农业品牌化有机结合起来。要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打牢农业品牌发展的基础。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各地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维护信誉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要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要遵循国际通行规则,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健康发展。

(四)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要特别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防止商标的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在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树立品牌信誉和形象。名牌农产品认定工作是现阶段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和保护知名品牌的重要措施。我部将在各地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各地要切实推进省级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工作中要遵循无偿、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程序,明确资格条件和要求,努力提高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要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切实解决“多、乱、杂、弱、小、散”的现状,要通过评选认定,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市场影响力。品牌的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部门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各地要积极主动,通过展示、展销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要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增强市场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名牌农产品专销柜、专业市场建设。

(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业品牌化工作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业品牌化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者要及时曝光,依法惩处,对恪守信用者要表彰奖励。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四、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重要内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明确工作机构,改善工作条件,把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二)强化责任,完善机制。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科学规范品牌经营。要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鼓励。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发改(计划)、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各种社会力量,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双招双引”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双招双引”工作意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办发[2019]号)等工作要求,为完成全市农业新增投入的目标任务,现就进一步推进农业“双招双引”提出如下工作意见。一、总体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发展目标,继续开展“双招双引年、品质服务年”活动,加快以农业“大好高”项目的谋划、招引、建设来推动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农业先进技术模式、创新人才和现代农业设施、加工设备项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引进相关主体,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生态教育精品点和精品线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9年,以xx农业经济开发区、长安国际花卉产业园为招商主平台,全市完成农业“双招双引”签约项目16个以上,合同金额8亿元以上;

项目实际新增投入金额2亿元以上。二、工作措施(一)突出重点,实行精准招商。各镇(街道)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围绕重点产业及与二三产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开展招商。其中长安、许村重点围绕花卉园艺、蔬菜产业招商,黄湾、袁花、马桥重点围绕瓜蔬、水果、食用菌产业招商,黄湾、丁桥重点围绕休闲观光农业进行招商,海昌重点围绕粮食种子种苗工程、现代种植业开展招商;

其他各镇(街道)根据各自产业特点选定1-2个重点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各镇(街道)要把具有引领性、标志性、投资强度大的项目作为农业“双招双引”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二)立足实际,挖掘招商优势。一是编制招商项目,各镇(街道)要结合产业定位、地域交通、流转土地等自身资源,根据市场需求整合编制优质农业招商项目,并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是深入推进招商主平台建设,加快xx农业经济开发区和长安国际花卉产业园建设,为引进“大好高”农业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其中长安国际花卉产业园应重点引进外资进驻我市。三是结合土地全域整治工作,加强土地流转服务,鼓励土地整村流转,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要素资本化运作。四是加强以商引商,充分发挥已入驻客商、返乡客商的人脉和资源优势,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客商投资信息,提高招商成功率。(三)拓宽思路,创新招商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招商活动,吸引更多客商前来考察投资。利用世界花园大会、农业招商推介会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做好农业招商项目推介;

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休闲农业以及其它涉农展会,加强与市外参展企业和客商的联系;

主动对接,通过拜访、邀请等形式,向意向客商展示农业投资成功项目、优质招商项目等,加强意向主体交流,全方位捕捉招商信息。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中介组织、产业协会等开展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招商、顾问招商、“互联网+”招商积极作用,实现精准招商。(四)聚力人才,加强招才引智。落实我市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参加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开辟与高等院校、市内外农业专家的交流和联系新渠道,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投身我市农业经济建设,提高我市农业企业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对接,利用“长三角乡村振兴服务团”等智力优势,吸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专利)转化项目落地,带动优秀农业人才为我市服务。积极培育本土农业专业人才,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年轻村干部等投入现代农业建设。(五)完善机制,优化招商服务。进一步提升引进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专人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提高建设质量。一是充分利用政策资源,结合我市招商引资政策,运用好省、市有关农业扶持政策等,做好项目申报、立项、资金兑现等工作。二是做好项目服务。继续规范项目引进、规划、审批等各阶段的流程,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简化项目办理程序。对于有意向投资的客商,在了解需求后要主动联系,协助解决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于已落地项目,要加强后续管理和服务。三是针对重大农业招商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制度和“一站式”审批,确保项目留得住、落得地。三、工作保障(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推进全市农业“双招双引”工作;

各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农业“双招双引”工作的主体责任和具体责任,统筹所在行政区域内农业“双招双引”工作,把农业“双招双引”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早部署、早谋划、早落实,定期研究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双招双引”实绩。(二)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各镇街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理念,为农业“双招双引”营造良好环境。要进一步结合实际,用足用好及细化优惠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农业“双招双引”中的问题,推动项目快落地、早开工、见实效。要经常主动了解企业和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各方面实际困难,增强投资者信心,推进有效投资及农业重大项目建设。(三)进一步强化督查跟踪。全市建立年初建账、月度报账、季度对账、年底交账的工作推进机制。各镇街每月要对农业“双招双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工作动态及相关统计表(见附表)于每月10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每季度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营造全市比学赶超农业招商氛围,确保工作进度和成效。农业“双招双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2019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内容。相关上报材料请送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联系人:,联系电话:。xx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2019年4月12日印发

第三篇:共同关注农业品牌化

共同关注农业品牌化

一、企业自身的工作

制定和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是企业,这里所说的“企业”包 括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一切有志于在农副产品上注册和使用商标的法人或自然人。

企业在商标战略与策略上采取的任何一个举动,包括企业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应视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无论是商标题材的选定还是注册、使用、包装装潢、宣传、广告等具体策略,都关系到商标战略的成败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景:但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老企业并非如此,教训非常深刻。

(一)要将“使用”作为商标战略、策略来对待

我们多次强调“使用”在商标战略策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用相当多篇幅介绍这方面的问题,如“纽扣商标”问题、“其它标志”问题,并举了不少近年来在农副产品商标使用上发现的类似问题,说明当前农副产品商标使用上仍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二)要突出地宣传企业的产品商标

不仅要在包装装潢上突出宣传企业的产品商标,而且在其他形式的宣传、广告上,同样要突出宣传产品商标和与企业形象有关的形象载体(企业的商号、司徽),而不要突出宣传不受知识产权法规保护的成分(如:产品通用名称、产品的图形)或不属于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如:绿色食品、地理标志)。

为此,在企业的宣传、广告和营销活动等方面,同样应当建立和

健全相应的决策机制,制定出符合企业商标战略意图的规章产业化发展》;有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如工商局),还专门出台相应的措施(包括保护措施),鼓励或奖励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注册和使用涉农商标;有的地区还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种引导和支持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创立名牌的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各地农副产品商标工作 的深入与发展。

(三)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和鼓励下,各地都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公司+农户+商标”模式、“龙头企业+商标”模式等,特别是在“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等集体性商标的注册、保护和使用方面,创造出了一些新鲜经验。

例如:北京市平谷区注册和使用“证明商标”一一“平谷”(大 桃)的经验,就很有价值:北京市平谷区是著名的桃乡,在区政府领导和市、区工商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平谷区农产品产销服务中心的名义.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大桃证明商标“平谷”注册申请并取得了商标专用权一

为确保《平谷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平谷证明商际使用保护管理办法》能够得到实施,平谷区委、区政府专门组建了由平谷区农委、平谷区果品办、平谷区工商局、平谷区技术质量监督局、平谷区农产销眼务中心参加的“平谷”证明商标联合监管机构,对“平谷”证明商标实施严格的统一管理.即统一使用“平谷”证明商标:统一商标、包装的设计制作;统一商品质量标准;统一分级包装、分级

销售等。

区政府明文规定不是平谷本地生产的桃、不是精品桃、达不到安全食用标准的桃,不许使用“平谷”证明商标。区政府还在广大果农及销售组织中开展了广泛的商标法规教育和使用商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了广大果农和销售组织维护“平谷”证明商标声誉的意识。

(四)建议政府改变支持和鼓励企业的方式

上面所归纳的三个方面,难以慨括政府部门工作的全貌,所举的例子难免挂一漏万。事实上,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为涉农商标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功不可没在这里我们再提出两条建议:

1.政府别再评名牌

“农副产品品牌化”工作刚刚开始,在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支持与鼓励的各种政策和促进措施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换句话说,还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问,如:各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在推动涉农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创立名牌时,除了制定相关的鼓励、奖励政策和指导措施外,“评选名牌”那样的活动也很多.各地争相推出一批批不同级别的、由地方政『苻评出的、面以区域名称的“名牌”或“著名品牌”等等

评名牌活动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说:在“农副产品品牌化”工作刚刚开始的阶段,开展这佯的“评选”活动,也许对于调动有关企业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界的商标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消极面也决不可低估.总体上讲,上述“评选”活动并不可取,更不宜鼓

励。

其理由有二:

第一、名牌是企业“创”出来的,不是哪一级政府或某机构评出来(或选出来)的。某个农副产品商标能否成为名牌商标,最终要通过市场实践的检验,必须由消费者来认可,而不是由政府机构或某种“评比机构”评出的。

第二、名牌是没有行政区划界限的,甚至没有国界,关键是看它有没有市场竞争力。有道是“矬子里面拔将军”,任何一个地区里面,总能“评”出若干个名牌来,即使是创立名牌工作再落后的地区,也能评出本地区最高“级别”的“名牌”。

这样“评出来的名牌”,作为地方政府,似乎很好看,或者说 可以与政绩相联系;但对于提升本地区农副产品的竞争力和本地 区农副产品商标的知名度来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2.市长带头找市场

近年来,不少地方领导认真学习商标法、农业法,创新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红盾(国家工商局的标志为一面红盾,此处的红盾为工商局的代名词)护农、经济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权益保农、政策惠农、市场助农等活动,走出一条“市长带头找市场”的新路。

例如:甘肃省定西市是中国马铃薯(也叫“土豆”)三大产业区之

一。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把马铃薯生产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区域支柱产业来抓,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逐步形成了

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一改过去“重生产、轻销售”的做法,由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分赴全国各大主要销售地调查了解情况,并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及时组织货源,从而增强了定西马铃薯承载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了定西马铃薯的市场份额。在政府的扶持下下,开通了中国定西马铃薯信息网站.为搜集信息、整理和发布提供快捷准确的平台,增加了市场市场价格的透明度,使“薯贱伤农”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三、政府与民间机构的铺桥搭路

农副产品的名牌之路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这条道路上.“走路”的是争创名牌的相关企业.持别是农业战略中的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而民间机构在为创牌企业”铺路”、“搭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一

(一)要充分发挥民间团钛的作用

相关的民间团体都应立当将支持企业创立名牌商标当作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这里所说的民间团体是与地理标志、商标、专利以及品牌培育等相关的学会或协会。与此相关的,还包括商标方面的咨询机构、中介机构及其行业团体等。特别是商标的中介机构,与百商标业务的企业有着紧密的、直接联系,在推进农副产品专再战略方面,能够而且应当做出各自的贡献:

第一、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可能拥有众多的商标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不弋可能建立自己的专门机构来处理商标事务中非常专业的问题,遇到问题或麻烦,找相关的民间团体或代理、中机

构,是个好办法;

第二、制定企业级或部门级的商标发展战略,上述分会有经验(对相关行业特点及商标注册使用情况有较深入的了解),也有人才上优势,相信分会也会顺应当前形势,将推进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当作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积极主动地农业品牌化事业服务。

(二)积极鼓励注册和使用“集体商标”

“集体商标”产生于19世纪初,那时的许多行业(例如:木制品加工业、纺织业、酿酒业等等)都没有形成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了使某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规模,占有优势具有竞争力,同行业的生产者们联合起来使用同一个商标,一致对外,这时便产生了集体商标。应该看到现在我国种植业、养殖业、纺织业、加工业已经发展到非常适用集体商标的时代。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的凝固剂就是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但是应该有一定的组织帮助他们,将他们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引导他们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十七大文件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文化程度;农业部也提出“农业品牌化”,实际上可以通过地理标志或产品商标来实现:依法组织起一个协会,该协会既是商标的所有者,也是联系政府与农户的桥梁,通过协会把农民带进市场。◆陆穗峰 赵文侠

第四篇:河南省农业厅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

河南省农业厅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

字号:

颁布日期:2006/07/26

实施日期:2006/07/26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发文文号:

颁布单位:地方人民政府

各省辖市及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农业局:

现将《河南省农业厅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省农业厅的部署,深入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贯彻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河南省农业厅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

河南省农业厅

2006-7-26

河南省农业厅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06〕7号)精神,结合我省农业品牌化工作实际,现制定我省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方针,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整合、保护农业品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

二、工作目标

经过“十一五”的工作,认定河南省农业名牌产品1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800个;全省县级以上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要全部建成并通过“双认证”(计量认证、机构认可);省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00个;全省名特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5%,形成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名牌农产品。

三、工作重点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加大营销推介,强化监督管理等工作,提高我省农产品品牌上市率,培育、做强、做大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促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农业标准化工作

到2010年,在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修订农业行业标准

50项,地方标准100项。使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包装、保鲜、贮运等方面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形成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

抓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到2010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10个;创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个。

研究制定《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标准》。到2010年省建设县级质检中心100个,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250个,全省县级以上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要全部建成,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农产品销售标识。2006年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共同制定《进一步加强河南省超市散装食品标签规范化管理试点方案》,规范标签、标识,引导群众消费。2006年11月起,全面落实农业部《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2007年全省农产品标签、标识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2008年达到95%以上,2009年以后达到100%。

(二)农业产业化工作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00家,形成农产品名牌300个左右,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00个,30%左右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规范化管理,50%左右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

到2010年,建成省级无公害农(水)产品生产基地600个,出口基地1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80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率明显提高。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加大对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制定监测计划,实施定点监测和例行监测,对监测中超标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农产品要坚决取消其认证资格。

制定《河南省农产品生产区域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计划》,并做好大气、土壤、水体的监测工作,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监测。

(四)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

各省辖市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政策,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走出一条“开发一个商标,创出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路子。要特别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防止商标的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在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工作

研究起草《河南省农业名牌产品评选认定办法》,引导品牌农业发展,规范名牌产品认定,推进省级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各省辖市农业局,厅属各单位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机构,改善工作条件,把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二)强化责任,完善机制。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省辖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科学规范品牌经营。要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

业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农业品牌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各省辖市农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发改委、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各种社会力量,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四)宣传推介,提高影响。品牌的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部门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各省辖市要通过展示、展销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

(五)强化监管,维护信誉。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业品牌化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省辖市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者要及时曝光,依法惩处,对恪守信用者要表彰奖励。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第五篇:区县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意见

区县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X〕X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我县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本县情,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在X年X月X日全县统一实行户籍制度“一元化”管理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城镇化建设规划目标,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落户政策,到X年,实现累计X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X%。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新型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二、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创新人口管理

(四)全面放开全县落户限制。在县城区及其他建制镇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一是有合法产权住所;二是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三是合法就业的人员。

(五)来X投资、经商、各类专家人才,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均可申请迁入户口。

(六)创新人口管理

X.完善居住证制度。认真贯彻落实《X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X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落实入户调查制度,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按照“谁招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招租人和用工单位的管理责任,着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按照权责对等、科学合理、渐次发展的原则,以居住证为载体,健全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拓展流动人口在居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不能或不愿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使流动人口共建共享居住地改革发展成果。

X.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按照中省市要求,在健全全县人口、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计、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X.设立集体户地址。设立以社区、居民小区为单位的集体户,建立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及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推进“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及时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管理。采取在社区、居民小区设立集体户地址的方式,为既无自主产权住房,又无法在实际居住地址落户的迁入人员解决落户地址问题。

X.严密户口登记管理。公安机关要加强和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建设,办理户口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密户口登记管理,严肃法纪,杜绝违法违规办理户口,确保公民户口登记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做好户籍制度管理基础性工作。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建设“三个X”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推进我县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完善移民新村和社区配套设施。加大小城镇在教育、卫计、养老、交通、商业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设美丽城镇、适居城镇、文化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旧的生活方式。

四、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八)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原有权益处置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移民搬迁和村组撤并安置用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为依据,户口登记不作为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依据,户口迁移与集体利益收益分配无关。现阶段,鼓励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但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九)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机制。把进城农村居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鼓励农民工及早在城镇参保并连续参保,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灵活就业的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现行政策规定缴费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合理规划并不断调整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布局,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疾病防控范围;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到

X年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制定全县相对统一的社会救助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规范救助范围和流程,覆盖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或其他特殊困难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

(十)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面向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一网两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完善扶持创业措施,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自主创业进城落户,创业资金不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对象条件,可按规定申请小额贷款。

(十一)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把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免除其学杂费。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的通知》要求。就近学区学位已满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将新增学生调剂到相邻或有空缺学位的学区。在流入地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按照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社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执行。继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十二)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机制。进城落户农民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住房需求。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住房保障政策,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情况下可优先安排承租公共租赁房。

(十三)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依据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支出责任,确保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保障到位。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公共服务由接收地财政负责保障,上级财政在测算转移支付时作为因素予以考虑。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可用财力水平。

五、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涉及广大转移人口的切身利益。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全省、全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抓好我县有关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的落实。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户籍登记制度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确保我县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十五)协调统筹推进,完善配套政策。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本单位现有的政策制度,凡与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不相符的各类政策规定,要抓紧进行修改完善,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性质上的各类政策规定,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等制度。

(十六)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宣传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相关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及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宣传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保障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下载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部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最终定稿]

    农业部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 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自1987年开始,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实行总......

    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农农发〔20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农垦厅(委、局),新......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2016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 瞄准五类废弃物 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解读 日前,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

    农业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的意见 (农办发[200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

    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实施农业标准化 推进品牌农业建设近年来,XX市坚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大......

    关于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 浙农科发〔2007〕9号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厅各单位: 《关于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已经厅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进一步加强老年工作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7〕19号二○○七年三月十九日我省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意见

    市供销社党委 关于加强社属各单位工会工作的意见社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市供销社系统工会能力建设,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