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移分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9:2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移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第一篇: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要素供给或需求条件变化,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同时又是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方式。可以这样说:只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就会发生产业转移。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要加快我国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发挥比较优势,以吸纳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为抓手,通过推进工业化、加快欠发达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首先我们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意义

(1)实现要素合理分配,夯实产业发展基地。

在当前产业转移的浪潮下,通过推选一批经济实力强的以农产品加工或经销为主的企业,使其进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参与“三农”工作的整体开发,可以实现要素的合理分配。事实上,只有立足新农村建设实际,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夯实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快速发展的基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基础和依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2)尽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利农民当地就业,解决诸多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和战略贡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工就业压力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上述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农民工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相关行业主渠道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仍然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事实上,长期以来,虽然农村部分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但大批农民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外地就业,既不利于“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又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诸多问题。例如,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无力打理农田,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无人组织管理、修缮,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留守儿童”教育困难等。因此,应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这既有助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又能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增大。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慢,另一方面,农民工回流返乡数量增加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从战略高度真正重视并采取有效措

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效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很低,农村人口比重大,地区差别也较大,存在着大量尚未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已触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提高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涌现新型农民

欠发达地区农村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能够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先进适用技术,并带动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大大提高,进而整体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从而促使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最终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4)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例如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但省内区域经济不平衡很大,江苏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在江苏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就非常有利于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推进产业和谐转移与促进前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的部分优势

(1)土地人力价廉,市场空间很大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土地价格便宜。

(2)自然资源丰富

我国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风景秀丽,或依山傍水,或滨临海湾。总体来看,农村生态环境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有利于发展环保产业、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农村旅游业。

(3)劳动成本优势

与其他地方相比,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主要居住在本地,因此,生活成本更低,员工队伍比较稳定、与投资地各方面的沟通更便利。

(4)基础设施使用成本的优势

与其他地区相比,发达地区在用水、电等市政配套设施使用价格上更低;

(5)政策环境宽松的优势

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企业较小,谈判能力较低。因此大多提供了比发达地区更多更优惠的条件和服务一吸引外来投资。,三、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也存在着的部分劣势

(1)相关产业重视不足,思维定势影响转移

由于部分涉农企业受到地域、季节等的限制而影响生产周期,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致使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部分人对其引进的积极性不高。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有人认为这些行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往往关注不够。

(2)一些成本明显偏高,降低产业转移效率

受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等影响,一些地方政府的实际行为与招商引资宗旨相悖,办事机制不灵活,导致企业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偏高,这必然影响到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

(3)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例如,在 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江苏省区域间人口文盲率最高的是苏北地区,达9.79%,而苏南地区为4.59%,相差了一倍以上。经济的落后,使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富余和高素质人才的短缺现象同时存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偏少,外向型人才不足,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外流也很严重。

(4)相对优势并不明显,面临严峻区域竞争

虽然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并不明显。并且,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根据产业布局的要求综合考虑、逐步实现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区域经济的竞相发展特别是发达地区在农村建设方面的飞速发展,使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严峻的区域竞争。

四、推进产业转移与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部分建议

(1)优化软环境软实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1、构建全国联网的产业信息库,发布各地区待转产业信息,同时积极宣传江苏农村资源和产业优势、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投资政策等,通过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速度慢的问题,使投资商清晰地了解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等程序。

2、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和更多的资源,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机制,着力为引进企业排忧解难,完善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资金融通、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简化手续,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3、政府要认真兑现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承诺的政策和措施,树立政府的诚信形象。现今我国不少地方在基层设立了“人大代表之家”,作为县(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帮助选民解决问题的窗口,增加了选民的信任感。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在制度、体制、观念等“软实力”的建设,才能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2)重视劳动密集产业,推动农村建设发展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在技术基础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差距较大,产业基础弱,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因此总体上应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为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创造就近转移的务工环境,既增加农民收入,又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当前一是要发挥资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在财税、信贷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让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得以健康、和谐发展。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着重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产业化扩大了对农村经济的物质、资金、技术等投入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使农业延伸到第二、三产业,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和服务等联系在一起,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让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江苏欠发达地区农村应立足独特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保持工农业协调发展;调整种植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农林牧副渔结构;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吸引高校毕业学子

针对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占有量偏少的状况,今后应加大教育力度,尤其是对当地富余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就业服务和职业技术教育力度,以尽快培育承接产业急需的高素质队伍。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根本举措在于发展职业教育,它不仅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重要贡献,而且还能够培养造就数量庞大的新型农民,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国“两会”热议的议题之一,2008年11月,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赞许“大学生村官精神”,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对于农村大学生就业,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带领农民一起创业,参与到伟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

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来说,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培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程,没有日积月累的努力,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但是只要培育出较好的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力,则产业转移战略有望、农村特色产的发展有望、“三农”问题缓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望。

参考文献:

(1)童生明、魏晓卓、吴君民 《新农村建设》;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2)庄晋财、徐志耀:《产业转移承接力培育与西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来源:国乡村发现网

(3)王周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

(4)洪凯《推进产业转移、加速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范文

一、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指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5.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占5.8%,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04%,且青壮年农民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低、素质差,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这一状况,已经影响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农村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的进步,使得农业经营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同时,由于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赶不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造成大量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和培训程度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为5.8%;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为14.01%;小学文化程度的为42.1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8.04%。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79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为19.06%。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差距很大。

2.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

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薄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人力资源健康水平提高缓慢。一是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还很高,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二是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难以保证,一些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停滞,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加大。三是农村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四是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许多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单一,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低,机制不活,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五是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面临许多困难,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严重萎缩或解体,农民基本上都是靠自费医疗,许多家庭靠变卖家产和借债来支付医疗费。

3.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大。

一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难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由于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滑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受到限制。三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仍然存在城乡居民两种身份、两种社会形态和两大利益集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农村劳动力资源质量、结构与非农产业的要求存在矛盾。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劳动力就业受到限制。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区县没有统一的劳务开发管理机构,没有系统的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工作政策和办法,劳动者权益保护、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4.缺乏系统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组织体系。

我国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认识,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全面研究,更缺乏紧迫感、主动性和自觉性。人才培训无计划、盲目性以及人才使用脱节广泛存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加强教育和培训。

一是进一步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二是完善地方法规,实现依法治教。我国要从实际出发,用立法的方式,把教育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保护起来,连续实施。同时,要建立一

套检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进程的评估制度和普及不同年限或阶段义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育督导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四是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五是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六是强化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再培训。

2.建立和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和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二是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三是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农村卫生机构经费和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四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五是依法加强农村医药卫生和药品监管。六是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落实有关部门责任。

3.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一是尽快出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方案。二是加强农村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将农民流动进城就业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及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四是最大限度实现农业内部充分就业,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五是抓好外出民工回乡创业工作。

4.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是转变观念,把优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基本战略。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三篇: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析(本站推荐)

1.引言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或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是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伴随一系列财政税收领域改革的实施逐步形成的。转移支付制度目标不清晰,结构不合理,发挥财力均等化功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小,加剧地区间财力不平衡的税收返还等比重则仍然很大,转移支付功能不健全,因此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对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税收返还的设计合理与否决定了整个制度的合理程度。但是,我国的税收返还仍以维护地方既得利益的基数法进行分配,体现了对收入能力较强地区的倾斜原则,维护了较富裕地区的既得利益,与缩小地区间差距的主旨背道而驰。并且,税收返还虽然在名义上是中央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地方财政对这部分资金具有最终决定权。2.2财力性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是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财力性转移支付是缩小地区财政差距的重要手段,应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2006年中央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提高了,但实际比重仍然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专项用途,易与专项转移支付混淆,也与其本身的均等化作用相悖。2.3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各类事关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地方财政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在三种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的问题是最多的。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其分配方式的不规范。现行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方法没有按照因素和公式来 计算 拨款额和配套率,而是凭主观臆断或地方配套资金的高低来确定补助地区和拨款额,直接造成款项的分配过程不透明、项目设置交叉重复、资金投入零星分散,多头申请、重复要钱的状况时有发生。其次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除了扶贫款、救灾款等少数几项之外,拖延、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的现象非常普遍。产生上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 法律 保障和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法制化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基础,健全的法规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有力保证。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以法律形式、甚至通过宪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出明确规定。相较之下,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立法层次较低。从1995年财政部制订了《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直到2002年改为《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以来,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的主要是政府规章,并没有专门的或者相关的法律,不仅如此,我国没有专门机构对转移支付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人大和审计部门对转移支付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审计、绩效评价机制,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

第四篇: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性分析

摘要:本文立足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情况,从生产、加工、贸易三方面深入分析,挖掘其中潜藏的危机,并试图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豆产业;生产;加工;贸易;危机;政策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23-0

2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大豆原产国,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大豆种植历史。曾经,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产业进一步放开,“洋大豆”作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我国大豆市场。现如今,我国大豆消费量占世界的21.0%.进口量占世界的40.6%,进口依存度已超过70.0%。然而,大豆消费的快速增长不仅没有带动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反而导致我国本土大豆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1、大豆生产情况

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它们的大豆种植面积之和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82%,产量之和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8%。但是,与其他大豆主产国相比我国大豆产量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下表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四大大豆主产国近年来大豆产量的变化以及我国大豆产量在世界中的份额。

表12000—2007年四大大豆主产国大豆产量及所占比例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农业部数据库

造成我国大豆产量停滞不前,占比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与转基因大豆相比,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低。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22%,而国产大豆一般为17%—18%。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国产大豆必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第二,种植大豆与种植玉米等谷物相比,收益少且不稳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因而放弃种植大豆转种植玉米等作物。

2、大豆加工情况

2004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洗牌。因为2002和2003两年是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黄金时期,当时每吨大豆的加工利润高达四五百元,举个形象的例子:一家日加工能力在1000吨左右的企业,年利润可以达到1.5亿元。在如此高利润率的吸引下,大量资本涌入压榨行业,行业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大豆原料开始出现紧缺的迹象。2004年初,一些压榨企业成立采购团到美

国采购大豆,以增加话语权。然而,大豆价格的飞涨和剧跌却同这些企业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采购团在市价391美元/吨的时候签下巨额采购合同,不久后大豆期货价格却暴跌至261美元/吨。这些企业损失惨重,规模较小的一夜之间倒闭,生存下来的元气大伤。就在这时,控制着全世界80%粮食交易量的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开始“雪中送炭”,以转让股权的条件帮助濒临破产的中国压榨企业继续运营下去。借机收购、控股了一大批中国压榨企业,由此完成了在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产业布局。

目前,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我国大豆70%的实际加工能力,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控股或参股,知名品牌如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等均有外资控股或参股。(史芹,2009)。

3、大豆贸易情况

追溯我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1995年是一个转折点。此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豆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但国产大豆的总产量却停滞不前,导致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下表反映了我国2000—2008年以来大豆进出口量的变动情况。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已超过了70%!

表2:中国大豆贸易量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单位:%)

数据来源:FAO和历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二、大豆市场面临的危机

1、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国内粮食市场深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之害

随着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连连攀升,大豆市场早已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由于外资粮商控制着国际市场的大豆供给,我国虽然身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却不具有大豆的定价权。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粮商实际上控制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豆价波动严重威胁着我国豆农和压榨企业,还会影响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植物油作为我国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对CPI的影响很大,因此豆价波动还会加剧通胀压力。

2、跨国粮商高度垄断大豆产业链,获取暴利的同时危害国家安全

跨国粮商首先通过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上倾销转基因大豆,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此后,通过“贸易参与—合资合作—购买股权—独资设厂”的方式,逐步控制我国压榨行业,并由此获得选择大豆进口渠道的权利,进一步控制上游的种植业,同时也控制了下游的豆粕环节。现在,国际大豆产业五大巨头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丰益控制着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其旗下的企业压

榨能力已占国内总能力的70%以上,国内大豆市场已被外企牢牢垄断。(郑小梅,2010)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跨国粮商故意抬高进料成本,打击竞争对手。因为部分利润已经留在国外,即使国内账面亏损实际上也是净赚不赔的,更达到了占领市场的目的。它们的贸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口价格,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逐步加强垄断,获取暴利。如果这种垄断趋势继续发展,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定。

3、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存在不确定性

转基因大豆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改变传统大豆的基因,使得改进后的品种具有更强的抗除草剂性能,自1996年起投入商品化生产销售,至今不过15年的时间。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15年的时间是无法证明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广受争议,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历来持怀疑和抵制态度,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新毒素和过敏源等不良后果。

然而,目前国内各大超市销售的大豆油,其原料均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我国居民长期以来食用了大量转基因植物油以及用转基因豆粕作为饲料养殖的肉类产品,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为,一旦转基因食品暴露出问题,很可能就会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

三、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政策

1、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国内大豆产业发展

政府对大豆产业的扶持一定要落实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在种植环节,可以对豆农提供直接的价格补贴,提高豆农的种植积极性,以保证大豆的种植面积,缓解供求矛盾。另外,利用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增加补贴,开发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在加工环节,出台《反垄断法》,成立反垄断机构监测、调控市场中的垄断行为,打破跨国粮商垄断大豆压榨行业的局面。同时,鼓励内资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内资大豆加工企业与跨国粮企抗衡。在流通环节,通过加强仓储、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流、税收支持,降低流通费用,以提高国产大豆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2、开辟新的大豆供给渠道,打破外资垄断格局

“巴西人种大豆,中国人用大豆,美国人倒腾金豆。”是对当今国际大豆市场格局最为形象的描述。要想打破外资企业在中国大豆市场的垄断地位,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同样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为了突破价格垄断,他们在巴西的粮食盛产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农业开发。从收购大豆到修建购买码头,再到自己运输和加工,由此摆脱了跨国粮商的束缚。我国同样可以组织国内有条件、有优势和有能力的企业,集中起来,到南美等盛产大豆的区域进行农业开发,开辟一条全新、直接和稳定的绿色通道。

3、发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绿色自然优势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不确定,给非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很多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有所保留,像欧洲、日本、韩国一向持谨慎态度。澳大利亚一份调查显示:98%的人赞成强制性加贴转基因标识,65%的人不愿意餐桌上出现转基因食品。(庾莉萍,2008)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产大豆天然健康的优势,宣传绿色大豆的概念,提高非转基因大豆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同时建设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非转基因大豆单产,开拓国内外市场。

4、加强期货市场建设,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国内企业一直以来普遍缺乏国际商场风险防范意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的大豆**中很多内资企业因为没有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结果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被外资企业并购。当然,在经历了这一场**以后,许多大豆加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期货市场相比,不论是交易规模还是交易品种乃至交易制度,都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加快期货市场的建设,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品种和套期保值工具,真正发挥期货市场规避农产品交易风险、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

“大豆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各方面必须正视危机、共同应对,才有可能化解这场危机。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彭瑛(1990—),江苏,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08级本科生,专业:贸易经济学。

参考文献:

[1]郑小梅.对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思考.中国经贸.2010.(6).[2]刘翔峰.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安全分析.调研世界.2009.(2).[3]于琳琳,张春河.论我国大豆产业安全问题和对策.价值工

程.2009.28.(2).[4]张光辉,崔瑞娟.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7.(2).[5]李碧芳,肖辉.国家产业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研究(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6]王鹏.透析大豆定价新模式关注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期刊论文)—粮油食品科技.2010.18.(6).

第五篇:我国网球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网球产业发展分析

(一)网球场馆建设状况

1、市场结构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场馆业无疑是其标志性产业,我国体育场馆在政府主导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建越大。由于网球运动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新的发展热潮,网球场馆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实现公益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结合,加速了自身修建和完善,尤其是我国各省省会城市,网球场馆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我国省会城市网球场馆数量的分析得知,A+等级网球场馆占相当大部分比例,这有利于激发网球场馆业的竞争性,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由市场完全主导的体育场馆占比仍然较少,政府仍是投资主体。网球场馆业出现了供给不足与场馆闲置并存的尴尬局面,当前存在的市场结构不利于网球场馆业运营逐步实现全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使得网球场馆业市场集中度降低。产品差异化决定了即使在同一价格下,差异市场的企业市场份额都不一样。从该角度看,网球场馆业产品差异化较大,相对于其他3种场地类型,草地造价最高,而硬地成本最低。以我国4个直辖市网球场馆为例,其场租价格最高可达每小时几百元,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普遍高于中部,西部次之。从内外因素来看,网球场馆业进入壁垒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和资源,引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网球场馆建设出现多元化投融资局面,场馆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序分离。

2、市场行为分析

当前网球场馆在保证满足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逐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随着民营资本的强势介入,各省市的网球场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通常会采用价格策略,降低小时场租费用,以此吸引广大网球爱好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网球场馆业而言,承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其知名度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径。以我国国家网球中心为例,曾多次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事,利用大型赛事效应,提升场馆知名度,成为了中国场馆的象征。

3、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资源配置效率作为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指标,反映着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往,在我国网球场馆业存在供给不足与资源浪费、学校场馆缺失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严重掣肘了网球场馆业健康发展。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虽然我国网球场馆的配套设置越来越完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东部沿海地区场馆资源配置得到良性解决,但在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述问题依旧存在,网球场馆业的发展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对其他运动场馆,市场占有率仍旧不大。

图表 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球场馆数量统计表

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球场馆数量统计表(续)

(二)网球竞赛开展综况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一些网球比赛,其赛事分别有: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杯赛、城市网球公开赛、公司企业网球比赛;高校校级网球邀请赛等;从各种赛事可以看出,我国近几年举办的网球比赛逐渐增多,但除了专业及国际赛事外,目前,大多城市和地区好多比赛都是随机性的,只有4年一次的各省全运会比赛影响力最大,还有一小部分业余比赛是由网球俱乐部组织举办

(三)网球赛事转播状况

就当下而言,虽然网球运动在我国仍属小众,但恰恰也说明了此项运动的上升空间无限,根据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统计的数据,2013年,在赛事播出比重的对比中,网球暂居第四,排在足球,篮球和台球之后。

虽然网球赛事有不错的播出比重,然而,收视率却普遍偏低,以2013年为例,网球赛事全年的收视率仅为0.18。图表 CCTV5主要赛事收视率

(四)网球项目投资动态

1、金地集团投资2.5亿元 助力天津网球发展

金地集团与天津市体育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2017年3月在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举行。这意味着双方合作基础上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培训基地正式搭建,天津网球队征战赛场也将启用全新的名称——金地集团·天津网球队。

近年来天津网球队在国内外赛场都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奠定了国内网坛的霸主地位:连续15次获得全国团体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女网“全天津队”阵容参加2016里约奥运会、2017年澳网女单正赛,6位入围的球员中有5位来自天津队,天津名将彭帅包揽两届全运会网球项目8枚金牌等等。目前,以张帅、彭帅、王蔷、郑赛赛、段莹莹、徐一幡、刘方舟为代表的天津女网一队组成了国家女子网球队的主力队伍,代表着中国女子网坛的最高水平。

作为中国最早上市并完成全国化布局的房地产企业之一,金地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网球运动的发展。2011年,金地集团全资成立弘金地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全面经营与管理集团旗下的网球产业。5年的时间里,除在深圳、上海、北京、大连等地运营网球俱乐部以外,公司通过前往甘肃定西与河北南宫,选拔两批网球运动发展基金小球员,培养职业网球队伍;签约网坛金花张帅、王蔷,开展职业运动员的经纪业务;连续三年成功运营ATP深圳公开赛,并创造深圳网球赛事中“full house”(满场)盛况,以及开办国际网球学院等方式,布局网球全产业链发展,为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金地集团将在未来5年战略合作期内,累计投资近2.5亿元人民币与天津网球管理中心共同支持中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其中每年赞助天津网球队500万。公司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团队、资金资助国内优秀的女子一线球员建立第一梯队,引进培养16岁至20岁间的具有潜质的优秀运动员形成第二梯队,以13岁至16岁的潜力球员为第三梯队,广泛吸取对网球感兴趣、身体素质较高的少年儿童组建第四梯队。

2、东侨网球中心项目开工

2017年3月24日,市重点项目东侨网球中心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北部新区福宁北路以东,团圆路以北,项目占地面积10亩,建设2片室内赛场,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资3757万元,计划2017年7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项目的建设将为2018年省运会网球赛事提供场地支持,并成为北部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一个先例,有利于推动北部新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据了解,2017年东侨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191.25亿元,其中在建12个,总投资178.55亿元,计划投资54.11亿元;预备项目3个,总投资12.70亿元,计划投资0.9亿元。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东侨对照重点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细化项目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把工程量分解到每月、每旬、每周,并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逐月序时推进。

下载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移分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移分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水电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水电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但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双重原因,开发步伐相对缓慢,开发投资主体比较单一,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

    第二节 产业转移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教学案 2014-9 第二节 产业转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

    产业转移教案

    5.2 产 业 转 移 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

    促进我国产业集群转移与承接(推荐5篇)

    促进我国产业集群转移与承接 产业集群在向西转移的过程中要与产业升级、集群结构完善与升级互动,促进集群在承接地实现健康发展 文/张永贵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的新特点、......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9月20日 17:53:28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东部地区......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及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在阐述了信息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生态系统的几点原则,分析了构建的具体对策。 关......

    我国煤炭产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2012-09-06 09:39:58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2012年08月30日 2002年至2011年,我国煤炭产需规模经历了近10年的较快速扩张,今年,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

    我国乳制品产业的scp分析

    我国乳制品产业的scp分析 刘璐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和金融危机后,我国乳制品产业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稳步复苏。基于最新信息,本文运用scp 模型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