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对的赵树理创作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19:3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对的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对的赵树理创作的影响》。

第一篇: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对的赵树理创作的影响

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对的赵树理创作的影响师范学院B11019号韩倩怡赵树理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叙事是用日常口语,适合农民去阅读,他的小说从来不以一两个英雄人物为中心,而是平铺直叙的展示群体的农民故事,逼真地写出日常生活细节的过程,仿佛是听一个民间说书人在乡场上讲村里的故事,说到哪个人物,那个人物就成为故事的中心,细细节节的过程很真实地被描述出来。但建国后赵树理的作品就受了当代政治生活的很大影响

当代政治生活对赵树理的影响在《锻炼锻炼》与《小二黑结婚》这两部作品中就有着十分鲜明地体现,两者的创作背景不同,究其主要原因则是受到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因而也造成了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十分大的不同,更在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也有着十分大的出入。

《小二黑结婚》创作于1943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阶段,赵树理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事务,对于生活充满了激情,对于创作也是同样,他的作品充满希望,熟悉农村生活,贴近农民,而且通俗易懂,是积极向上、新鲜活泼的,乡土气息浓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结局也是皆大欢喜,他的创作风格在《小二黑结婚》这一作品中有着十分鲜明地体现,这部作品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作品主要讲述了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了,可是遭到了多方的反对。最后小二黑和小芹借着自由之风之先河,有了大团圆结局。作者赋予小二黑和小芹的个性都是很有勇气为自己的谋求幸福的,他们的时代也是可以谋求幸福的,所以哪怕多方反对,小二黑也说“不怕”。讴歌的不单是自由恋爱的胜利,更讴歌了进步战胜落后的真理和农民思想的觉醒,主要描写新旧农民新旧思想的冲突,暗示了中国农民的出路和一个时代的出路。整篇小说详略得当,人物安排和情节描写都驾轻就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为新社会、新政权的胜利谱写了一曲热情的赞歌。也体现了作者对新社会的憧憬。整部作品的几点是喜悦的。

《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期间,与农民血肉相连的赵树理不会不敏锐地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这“天聋地哑”的前期。1958 年农村“大跃进”运动,出于指导思想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各级领导盲目地夸大农业产量,以迎合好大喜功的国家意志,结果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生死攸关的严重破坏但是,当时真实的生活是不允许被反映被揭露的,相反,文艺界一方而积极提倡所谓“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另一方面也相应发起批判“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运动,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创作非但不可能发表,而且还会给作家带来祸害,所以,当时许多歌颂“大跃进”的文学创作和所谓“民歌”,是对现实生活的歪曲性的描写。赵树理就在这时候发表了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小说开篇就用一个大字报上的文章来引入,着重描写了两个落后的“农业社员”、一个外号叫“小腿疼”、一个叫“吃不饱”,这两个外号似乎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合作化以后,农民的土地交了公,劳动也成了集体性的劳动,每天由领导安排具体劳动任务。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不参加劳动的人就会受到严厉批评。小说就从杨副主。小说就从杨副主任如何整治这两个落后农民写起。第一个冲突高潮是杨副主任利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开批判这两个社员,于是引起了“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终于被下部利用法律和政权的力量压服。小说的第二个冲突高潮:因为社员出产率低,查原因是一部分落后的群众嫌工分太低,定额太高,还有就是自私自利思想作怪,只愿意拾“**”,不愿意为社里摘棉花。于是杨副主任又想出一个办法,他头—天晚上开社员大会宣布第二天集中拾**,等到第二天本来不愿出工的妇女都上工了,他突然宣布改为集体摘棉花,并批评那些受骗上当的妇女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才出工的,所以不但必须强迫参加劳动而且还要检讨。小说第三个冲突高潮又回到“小腿疼”等人身上,原来她们以为第二天是拾**,于是就自己单独去拾花,结果变成了“偷棉花”,被当作罪犯接受群众的批斗。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实实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就是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性。他只是想反映农村现状是怎样的,作品在通俗的言语中透漏着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满与失望。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精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语境中生成的理论观念,具有独特的中国意蕴,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达到了新的理论境界。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表达了发展的价值指向,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在当代,科学发展观肩负实现党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集大成的历史重任,它是发展理论的一次质的飞跃,为解决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于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非同小可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理论意义 时代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观点和治国方略所组成、逻辑思维十分严密的科学理论整体。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于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非同小可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语境中生成的理论观念,具有独特的中国意蕴,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达到了新的理论境界。

第一,“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合目的性,是对传统发展观“以物为本”和“科技为本”价值理性的否定。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具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特定内涵。它提升了发展的境界,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性以及人作为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内在地包含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双重含义。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不仅关心人的现实生活,而且关注人的未来发展;不仅关注人的共性需要,而且关注人的个性实现;不仅树立人的责任意识,而且树立人的权利意识。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现了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科学发展观构建并完善了发展的思路,体现了发展模式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发展思路上,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宏观布局、内在协调、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和质量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而且重视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指标而且重视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不仅关注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而且关注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这使其在发展思路上达到了新的境界,使得构成发展的各种要素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展示并发挥其功效。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表达了发展的价值指向。

第一,发展模式的转换与发展道路的价值指向。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或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或是以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面对发展的未来,中国需要作出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在此方面,科学发展观从理论的价值指向上提出怎样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其一,中国是资源紧缺的国家,不能走向自然资源高消耗的道路。其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生活资料的消耗巨大,不应该通过生活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两方面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悖的。我们在现有的发展状态下,只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外延扩大轻内涵提高的发展模式。切实改变当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内涵提高的发展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二,和谐社会的价值指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依据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和谐因素。当下人类的发展困境基本上是由不和谐或失衡所致,因此,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回归和谐。这包括人与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协调发展的思想,从价值理性高度强调发展的机制在于实现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地解决各阶级阶层在利益分配与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重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要素间的和谐;加强制度化与结构性缺陷的调整;实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国内与国外的和谐发展。“五个统筹”就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举措。

第三,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指向。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仍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是“赶超英美战略”,曾使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却呈现出不切实际的现代化发展追求;第二阶段为“非平衡发展战略”,从国家整体发展看,虽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却出现了地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等发展的严重失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代化发展应该采取协调发展战略,应当坚持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原则,这既是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也是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诉求。为此,我们必须确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的根本转换。

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何为发展、为何发展、如何发展等关于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进行的全面总结和系统概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它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从而使我们党在建设、改革、发展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当代中国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同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联系起来,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对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三,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指导作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能源资源矛盾加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和风险增多,等等。我们只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应对和解决发展道路上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看,我国发展正面临由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变;从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水平来看,我国发展正面临着由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向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转变;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我国发展正面临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对外开放的水平看,我国发展正面临由选择性、低水平的开放向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转变。这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就在于,它肩负实现党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集大成的历史重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大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

(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一次质的飞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有关发展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但之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次质的飞跃,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改变了对“发展”本身的看法,把很大程度上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把实际上是以速度为中心的和落脚点的发展,转变为增长速度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发展,把高速增长寓于多个统筹兼顾之中。具体看来: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是对长期以来全党和经济理论界关于“发展”的种种片面的、不科学的认识的系统反省和纠正。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理论认识进一步升华,将对客观规律的系统认识概括为新的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一次质的飞跃。(二)为解决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科学分析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的产物,也是为适应这些阶段性特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上的新的阐述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最新阐述,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但提出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新的理论依据。正如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所说: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

1、贺先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实事求是》,2008年第1期。

2、赵继伦:《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语境与理论诉求》,《理论前沿》,2008年第2期。

3、王丽薇:《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及时代价值》,《管理科学》2008年第1期。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第三篇:赵树理和老舍创作的民族风格

试析赵树理和老舍创作的民族风格

摘 要: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带有民族色彩,其中,赵树理和老舍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

家,他们创作中的民族风格也最为突出。

关键词:民族风格;创作;赵树理;老舍

一切文学作品都属于一定的民族,但不等于一切文学作品都带有民族风格。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中,几乎没有一部是不带有民族色彩的,只是有程度的差别。其中,赵树理和老舍创作中的民族风格尤为突出。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尽管他们的写作对象不同,但从内容到形式都继承并发扬了我国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民族风格在创作内容上的体现

民族风格在赵树理和老舍的作品中是通过很多方面反映出来的。如时代气息、民族性格以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

一部作品所描绘的具体生活画面越是与民族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将越反映出民族生活的历史特点、时代精神,就越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本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展示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摆脱封建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李有才板话》表现了农民如何逐渐站立起来,打倒恶霸地主、彻底翻身的过程,而《李家庄的变迁》更进一步描写出农民们由觉醒到斗争直到打倒地主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赵树理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抗日战争,但有力地起到了配合抗日战争的作用。以后的《三里湾》、《登记》等作品,也都和时代紧密联系,充分表现了时代精神。老舍从1925年开始正式进行创作。最初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写的都是中国一般市民的遭遇、梦想、挣扎和相互的倾轧。作品透过这些市民生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到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老舍没有去写那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没有直接去写上层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如何残害人民,而是揭开他所最熟悉的城市下层社会的一角,真实地反映了那个黑暗社会的整个面貌,让人们亲眼去看血淋淋的生活现实,《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月牙儿》就是这样的作品。老舍把对危害人民的旧势力、旧制度的批判同唤起民众自身的苏醒联系在一起。到了抗战时期,他把抗击日寇的侵略同唤醒民众从封建的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因袭思想中求得解脱联系了起来。这就是他给抗战后第一部长篇小说题名为《蜕》的原因。老舍一生的创作都是出于一个作家的爱国之心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戏剧创作,都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文学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的题材有着密切关系,但仅仅有了民族题材,也还不能使作品成为真正民族的东西。这就是说,当作家的创作表现了民族性格特征时,那么民族的风格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赵树理的作品突出地表现出了处于民主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的性格特征。他们是敢于反抗邪恶、心地善良、富有韧性和乐观精神的英雄。小二黑在强大的封建势力迫害下,毫不示弱,充满信心,并喊出“送到那里也不犯法”的话。《李有才板话》中“小字辈”人物,在恶霸地主面前,也表现出他们的机智、勇敢和胆略。这些人物倔强不屈的性格,藐视权贵、敢做敢为的精神,使农民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社会发展了,人物的性格也在变化着,《三里湾》中的人物已不同于小二黑、铁锁和小顺了。金生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在领导群众秋收、扩社、整党、开渠等中心工作中充分表现出他的工作才能和高贵品质。玉生认真钻研、虚心学习,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就更突出。老舍笔下的劳苦人民,写得大多是可爱的。他们都是善良的,具有忍让和宽容的美德。他们没有受到书本上那些陈腐思想的毒害,显得单纯、朴素;他们也承袭了民族传统的文化教养,即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道德信念:讲义气,守信用,保持节操,扶困济危,这些都是构成他们信念的基础。像李四爷、祥子、常二爷、刘棚匠、小福子、长顺、三等巡警等,老舍对这些人物的深刻理解,使他多次在作品里赞美这些朴实的劳动者,但他也看出了他们的种种性格弱点,即旧势力对他们精神上的损害和扭曲,并且深刻地指出这些弱点形成的社会原因,力图揭示特定时期市民性格的变化趋势。

地方色彩有时会透露出民族气魄,而民俗是最能透露广大人民的历史生活的。赵树理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老舍出身于北京城的贫苦市民家庭。他们尝受过痛苦生活和艰辛的滋味。他们长期生活在底层社会中间,就是其中的一员。正因为赵树理和老舍对农村和市井,对农民和底层市民的一切了解得非常深透,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地方色彩渲染得也非常自然、生动。欣赏赵树理和老舍的作品,很容易使我们嗅到山西山区的乡土气味,听到醇厚的京腔京韵。民族风格是渗透于整个文学创作之中的内在因素,作品中如果能描绘出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写出地方的山光水色、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等,无疑会突出作品的民族色彩。表现民俗,在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的创造中起着重要的和显著的作用。《登记》里的罗汉钱、玩龙灯、说媒、走娘家等等,这些民间习俗是通过他所反映的生活和他所创造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可以说,离开了赵树理所创作的生活图画和人物形象就无所谓民俗,反过来说,离开了民俗,赵树理也就难以说他的故事和创造他的形象。没有阴阳八卦、黄道黑道的描写就没有二诸葛,没有摆香案、头顶红布装扮天神的描写就没有三仙姑,没有罗汉钱就串连不起来小飞蛾和艾艾的故事,没有端着碗出来吃饭的描写,《李有才板话》和《“锻炼锻炼”》的情节就得重新安排。赵树理对于民俗的描写是自然而巧妙的,民俗对于赵树理小说生活化、形象化、群众化、民族化的作用是显著而重大的。而京味是老舍市井题材小说的独特风格。老舍笔下的北京城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都用真名,共有240多个。北海是写得次数最多的一个地方。京味不仅是北京的风景气候,更是红墙绿瓦包围着的城池中北京人特有的情态风味,以及人们所感受到的京城的文化意味。老舍长于描绘在北京独有的大杂院、茶摊、庙会、书场、车厂子、白房子、商行里发生的人与人的纠葛,善于从一包红枣,一小盒杏仁粉,一尊兔儿爷,一碗酸豆汁中去体味北京人特殊的文化心态。老舍精心找寻的是生活于北京市井之间满汉相兼的“老”北京人的气质,他将景物、风俗与活动于其中的北京市民的心态联系起来。仅从中秋节送来送去的那包早已过期的食品中,便可窥见北京小市民在谦恭礼让背后的敷衍和虚伪。而那些旗人后代在逛鸟、品茶、唱戏的闲情中所显现的耗财买脸、盛气凌人,更足以说明北京人“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死要面子的臭毛病。老舍的许多作品从各个侧面逼真而

又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小市民在文化古城的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情态及其性格趋势,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现代北京的“清明上河图”。赵树理和老舍作品中这些民俗和细节的描写,使我们觉得非常亲切、真实,透过它看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祖国的自然风光,从而激起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

二、民族风格在创作形式上的体现

一个民族的群众语言总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大众风格,赵树理和老舍的文学语言都是经过锤炼加工的人民大众的口语。他们作品的民族风格,首先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赵树理以劳动人民的口语为基本成份,吸收了说书人口中一些活的词汇和现代汉语的一些新词汇,把它们熔于一炉,炼出非常纯粹的群众语言,这就是他自己的独特风格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不但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如此,就是作者的叙述、描写也是如此。它们是从劳动人民的口语中提炼出来的,非常平易、朴素,而且纯洁、生动,毫无知识分子的腔调。另外,赵树理的语言非常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横生。这种特色我们在群众聊天时可以听到,在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中也屡见不鲜。如《传家宝》中小娥的丈夫对小娥说:“你不用和稀泥!”这里的“和稀泥”既通俗又形象,意思也表达得透彻。《老定额》中写大家在公共食堂吃饭,喜欢“自由碰座”,既确切又简练。人民群众的口语,经过赵树理的提炼,无论是描情写景,还是绘影传神,都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他很少使用方言、俏皮话、歇后语等,只凭那些平实朴素的语言却能把思想传达得十分精确,把形象描绘得非常逼真。而老舍则巧妙地运用市井流传的京腔土语来创造他的小说中独特的京味。他精选那些形象性强又朗朗上口的方言土语,如“差不离”、“套近乎”、“吃不了兜着走”、“扯闲盘”、“喝猫尿”、“阴死巴活”、“贫嘴恶舌”等以增加文学语言的生动、幽默。选择适当的歇后语如“吊死鬼说媒,白饶舌”,“蛤蟆垫桌腿,死挨”等,使小说文字更加活泼。此外,他还选用了北京地区特有的儿话音如“叫真儿”、“抠门儿”、“事由儿”、“压根儿没完”等表现北京市民口语的圆润和油滑。老舍的语言妙语连珠,变幻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京味。正是这种京味儿语言塑造了活生生的京味儿人物,体现了老舍语言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的形式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在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和老舍也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特色。赵树理作品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从传统小说、评书的结构方法中演化出来的。具体地说,他的小说总是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连贯,有头有尾,有的只有一个小故事,有的通篇是个完整的大故事,中间又包含着若干小故事。无论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还是《三里湾》都是如此。在情节的发展中,赵树理还运用了《话本》和《评书》等古典小说中常用的“扣子”和“惊人笔”等手段,深深抓住读者的心灵。老舍则是一位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营养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对于我国的民族文艺和民间文艺非常熟悉,也非常热爱,对传统戏曲和曲艺有独到的见解。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创作了许多“抗战京戏”和宣传抗日的鼓词、坠子、相声和拉洋片词。北京的曲剧这一剧种的产生就和老舍有密切关系。在话剧创作上,他有意识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的表现方法。中国传统戏曲认为舞台就是演戏的场地,不存在“几堵墙”的观念,让观众被剧情所吸引、所打动,和剧中人物同哭同笑,不完全依靠写实的布景装置,而是依靠了剧情的逼真和表演者的真情实感。他的剧作尽可能在简练的剧情里,表现出复杂纷纭的生活面貌。《茶馆》的“散文式结构”中,无法找到仿制的痕

迹,充分发挥了作家自己的独创精神。我们从老舍的剧本中就可以看出他在话剧创作上大量溶化了戏曲艺术的许多特点,他不受西方话剧三一律、四堵墙的限制,而把话剧舞台同样看作是“演戏”的场地,对于话剧的形式和技巧,他都是从戏剧的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的要求出发来考虑的,因此,他的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是多种多样的,他的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他的戏剧观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主张相一致的。所以我们无论读他的小说还是剧本,都感到十分亲切,这不仅是他写的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艺术上他同样表现了十分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中国传统戏曲历来讲求舞台和表演的形式美,强调艺术的欣赏性。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同样吸取了戏曲的这种特点。《茶馆》的布景,就比旧北京的大茶馆要漂亮得多,观众既接受了思想内容的陶冶,又得到了美的享受。舞台人物的衣服色彩也讲究协调。他还要求戏剧语言有节奏感,有韵味,讲究平仄。看老舍的话剧节奏感很强,听他的台词,像欣赏一首好听的音乐。这也是受中国戏曲讲究声韵节奏的影响。

赵树理和老舍是我国杰出的现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以新颖独创的民族风格,充满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也给我们留下了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遗产。

第四篇:日本动漫流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日本动漫流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姓名:邢增果

学号:201424030146

日本动漫(漫画、动画)我想,对我们大到大学生,小到幼儿园的小孩,都是极有诱惑力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最喜爱的日本动画是《犬夜叉》和《名侦探柯南》,每次放学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它们的播放,每天都有所期待。日本漫画我是高中才开始看的,但只是零零碎碎的看。上大学后我是看的最疯狂的,基本把视频里能播的全看了一遍,有些甚至看了三四遍。不得不说日本漫画就是有一种魔力,能够在无形中吸引着你。有时候看完了,会让你思考,会让你有所启发、感悟,影响着你的思想。日本动漫对我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挺大的。所以我想,日本动漫的流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小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探讨日本动漫流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日本动漫的发展史

对于日本动漫的了解,只要是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是工作中的人们,大部分人应该都能说出几部日本动画吧!《新世纪福音战士》,《灌篮高手》,《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这些应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吧!1946年,手冢治虫的《新宝岛》问世,大受欢迎,迈出了成为现代主流映像漫画的第一步。长谷川町子的《海螺》从1946年4月起开始在名古屋、札幌、福冈的三家地方报纸上连载,这些作品揭开了战后日本漫画的帷幕。他们两人在战后昭和漫画史上都是拔尖的高手,地位极为崇高。尤其是手冢治虫对日本之外的漫画界也影响深远,他利用电影运镜手法,使漫画映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手冢的漫画大大超越二战前的故事漫画,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的漫画画面构成具有显著的特征,即运用电影的拍摄技巧。他制作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拍摄一样,有变焦、广角、俯视……变幻无穷,令读者爱不释手。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画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不但风靡日本本土,就是越洋过海来到中国大陆也一样受欢迎.他的《再见萤火虫》更是成功登陆欧美,风靡世界,让世界多少人为之落泪。它所重视的不是面相的可爱,服装的漂亮,也不是单纯的逗笑,而是给人更深层次的感受,在小孩眼里,它是一种趣味,给你希望与梦想,告诉你成长的道路,而在成年人眼里,它则是一种回忆,让你拾回失去的童真,想起那被遗忘的过去……而且在画面上对场景的细致刻画,气氛描写,人物动作,内心的感触,表情的讲究,分镜的运用还有配乐等等,都能让你置身于童话世界。

二、日本动漫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积极的影响

在动漫迷大军中,青少年的阵容最强大。青少年自然就是漫画读物最忠实也最基础的消费群。那么,赶潮流的青少年喜欢哪些漫画呢?据一次随机调查显示,男生喜欢看战斗科幻类漫画,女生则钟爱少女漫画(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女的比较喜欢看战斗科幻漫画)。对此,问卷调查表明,其中,喜欢《火影忍者》者居多,达65.48%。《网球王子》、《海贼王》、《灌篮高手》次之。另外《犬夜叉》,《浪客剑心》,《名侦探柯南》的受欢迎程度大概在34%-47%之间。最为普遍的一个原因是日本漫画的搞笑,幽默,轻松吸引了青少年的视线。调查显示,平均每20个青少年中便有18个觉得日本漫画搞笑,幽默,使人觉得轻松愉快。由此可见,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大部分青少年以轻松搞笑,具有幽默感的漫画和有积极向上意义的漫画作为调节剂。大部分日本漫画营造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人放松心神,调节身心。同时还能起到缓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青少年的个性的张扬, 增加参与意识。

二、消极的影响

动漫作品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但也有网上流行的动画内容参差不齐, 其中不乏充斥了暴力,色情, 迷信, 反动的东西, 有些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受到了精神的毒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是多样的, 其心理特征是动态多变的。在动漫的世界里, 他们出现逃避现实, 游戏人生, 意志消沉等等不良现象。从而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言行。首先,容易导致了青少年对人生的认识肤浅。动漫作品轻松诙谐, 很有趣, 动漫的题材本身也很轻松, 再加上在动漫作品里很少涉及严肃的内容, 一切为了观者的享受出发, 在教育性上有着很大的缺失, 这些都让青少年误以为追求享乐是人生的目的, 把世俗的观念当作人生价值的真谛, 在失去了根本方向之后无法区分或者不愿意区分哪些流行文化是社会生活必需、哪些仅仅是休闲娱乐, 只是盲目地跟在流行文化后面跑,更多地关注外表的时尚而忽视文化内涵的提高,追求感官享受而不是美的陶冶。其次,观看动漫过多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动漫的虚拟性, 行为心理幼稚化从青少年迷恋动漫中还可看出部分青少年脱离现实, 社会情感建立不健全, 迷恋虚幻世界,不愿面对现实世界。他们宁愿沉浸在动漫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拔, 也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这反映了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有很多困扰他们的东西。多疑、害羞、闭锁、社交恐惧使得他们惧怕人际交往。同时沉迷于网络和动漫又加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紧张情况, 形成了恶性循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动漫对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代青年的影响可谓褒贬皆有,从总体上来看,相比于国产动漫而言日本动漫有其优秀之处。日本动漫额写实风格和原创性无疑是日本动漫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国产动漫还是日本动漫我们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在动漫如此发达的今天,日本动漫依然以稳健的脚步不断发展着,不断超越着,在各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日本动漫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却从未停下过,一只在寻找进步。现在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日本动漫也早已充斥着中国市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地思考中国的动漫产业为什么一蹶不振。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着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佳品。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璀璨文化为什么今天会发展成这个样子?我们不仅没有走出中国市场,却被日本动漫抢占了本土市场。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日本的动漫产业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着,并推动着全球的动漫业,深深影响着世界。中国可以从日本动漫中获取去多有益的借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发展壮大本国动漫使其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袁建文,论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J],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王攸然,从动画看日本神鬼文化[J], 长江大学学报2012,2 [3]徐菲,浅析动漫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J], 池州学院学报2007,12 [4] 董雪静,卡通化生存:日本动漫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M],电影文学2011,8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难可能造成社会影响

1、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容易导致心理挫伤和应激行为

大学生大多都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对自身能力和发展前景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然而,当他们临近毕业,甚至一入校,就开始面临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心理素质较低的学生较容易在心理中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而当这种阴影成为一种‚情结‛的时,无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校园中有5%的大学生情绪不稳定,他们急需‚心理救助‛。当大学文凭和能力不足以成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安身立命的保证时,期望于现实的巨大反差,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本身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一旦受消极外力的触动和激发,难免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如2003年1月,浙江某大学学生怀疑招工公正性竟刺杀公务员事件。又如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2〃23‛恶性凶杀案。这些血的事实都发生在毕业生的身上。

2、冲击公众的教育投资心理和消费心理,可能引发新一轮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

据调查,在我国家庭消费的排序中,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希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占被调查者的89.8%。这种心理在下岗职工家庭中更为强烈。77.6%的父母要求子女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而这其中,56.6%要求子女达到本科或硕士学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对广大家庭的教育投资和消费产生两种不利影响,即一是一些经济宽裕的家庭,会不断加大教育投资,一味追求子女的高学历,而忽视其实用性;二是一些经济相对较差或比较困难的家庭,尤其是广大农村家庭,可能因不堪日益沉重的教育投资而迫使子女失学。如河北一些农村的家庭已经一改往日‚砸锅卖铁资助孩子读大学‛,在经济并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让子女主动失学。

如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吃紧形势继续发展,在‚供过于求‛的职场杠杆作用下,不少求职者很难显示出公平竞争、不卑不亢的气度。为了尽早找到好的工作,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极易使用非正常的方法,如跑关系、找熟人、搞贿赂,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讨好招聘者,甚至还得心甘情愿地‚作践自己‛,直至做出一些超常规的努力。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性、制度性的限制安排,如职场的‚经验准入‛、名额限制等,人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门槛,实际上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隔离‛和社会不公,破坏劳动力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理念和氛围,进一步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被剥夺感,引发反社会的心理与行为。

3、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到高等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发挥

如果‚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持续增加并累积若干年,那将会对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产生冲击和威胁。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批判力较强。人数少或零星状态还不会引起社会注意,一旦人数积累到一定数量,他们将形成一股很大的社会冲击力量;另一方面,城市一旦出现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失业者,社会舆论的压力也将陡然增加。如果说新一代农民工如引导不好、管理不善对城市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主要地将是实体层面的;那么,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对城市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主要地将是思想文化层面的。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背负着个人夙愿和家庭寄托的贫困大学生,逾八成(80.3%)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对于这些过于期望‚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村家庭而言,大学学费成了他们家庭中最大的一笔投资。但就业的压力,‚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却让他们发现自己在‚改变命运‛面前的无力。贫困毕业生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缺乏可依靠的‚人脉‛,面对令人咋舌的就业成本,只能无奈地‚望职兴叹‛。随之而来,由‚就业难‛而引发的‚还贷难‛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后遗症‛之一。据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的统计,大学毕业生未按期还贷率高达56%,其中45%是因为就业困难。大学生还贷情况不佳,无疑加大了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顾虑,贫困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就面临着诚信危机。与此同时,有些高校甚至以不还贷为由扣发毕业证、学位证,使贫困大学生找工作难上加难,更没有办法按时还贷,由此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

4、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每年学费及生活费等各项支出约需1万元,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学生本科毕业,需4万元。绝大多数供养过大学生的农村家庭,均负债累累,出现了经济与教育的反比规律:即一户家庭的孩子书读得越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就越差;供养大学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贫困。以青海省为例:农牧民近年人均纯收入(2001年为1610元,2002年为1710.8

元,2003年为1817.38元,2004年为2004元)计,几乎每个农村籍学生家庭都有沉重的贷款和债务负担。农民家庭不惜举债供孩子读书,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回到农村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有的虽被临时聘用或打短工,但收入极低使贷款无法偿还,家庭长期贫困。这种‘高投入、无回报’的现状让许多家长痛哭流涕。多次发生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自绝于人世的悲剧。

严峻的就业现状使毕业后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农家子弟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部分年轻人年龄大都在25-30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既就不了业,也成不了家,悲观绝望。对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表现出愤愤不平,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厌世心态摧毁了他们的心灵。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产生了一些影响和谐的负面效应,使农民家庭和子女看不到希望。农村学生辍学率升高,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普九‛成果难以巩固,这些问题影响着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1、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提高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帮助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团结稳定。因此,不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形势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和网络媒体及全体民众等社会各界都要形成共识,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通过齐抓共建,资源共享,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实事做好,好事做实。

2、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市场存量与增量的‚比较充分就业‛

经验表明,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展好的国家和地区,就业压力均比较小。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比例已达75%以上,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75%以上。因此,在促进社会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大有潜力可挖。

3、以‚就业优先‛政策目标为指导,积极创造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

国内外经验表明,由政府提供环境保证,创造就业机会,安臵失业人员的成本大大低于给予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障。政府作为扩大就业的第一责任人,应将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考虑,提供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逐步减少和消除由于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差别性、歧视性待遇,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力度。

4、转变青年就业观念,大力发展多元就业形式,从而带动更多毕业生的理性择业

进一步鼓励和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和做法,形成‚大人才观‛、‚大人事观‛的理念和措施。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要求,大力开展市场营销、经济法等毕业生创业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聘请相关的具有教学指导经验、专业政策经验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毕业生创业指导员,对毕业生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咨询、跟踪辅导、开业指导和服务,促进毕业生成功创业。通过各方面尝试和多种措施努力,达到‚一人成功就业,众人理性择业‛、‚一人成功创业,众人顺利就业‛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转变当前青年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

下载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对的赵树理创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对的赵树理创作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当代书法创作的三大因素

    试论书法创作的影响因素 摘要:书法是中国的文化宝物,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成就了许多杰出书法艺术家,并创作出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当下书法艺术传播正面临着时代的挑......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机器应对策略(精选)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极其策略分析 ◆何凡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也随之传播并趋于活跃,这些思潮正试图从指导思想、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同马克思主院 【摘要】 当今世界......

    浅谈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浅谈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时间流逝,五四运动已经是92年前的事情了,我们不能回到历史,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回顾历史,在历史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来完善自己,使得自己能......

    浅论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浅论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人文学部法学院法学121班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时,也对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12461 吕海龙 空想社会主义由于其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导致其必然的不科学性,从而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过程中......

    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摘要:文章从军训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军训中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总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军训前体质差、自我意识强、脆弱和自私等生理和心理的因素。研究总......

    浅谈当代广告对生活的影响

    浅谈当代广告对生活的影响姓名:班级:日期: ___【 内容摘要】当代广告文化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当代广告文化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其二,当代广告文化影......

    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txt生活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网,它把所有激情的水都漏光了。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