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时间:2019-05-12 19: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第一篇: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金融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离不开制度性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应积极发挥税收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体系更快更好建设。

一、农村金融业务适用的现行税收政策

(一)关于农村信用社。

为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

1.从2004年1月1日起至2006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关于农业保险。

根据现行营业税法规规定,对农牧保险,即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免征营业税。

二、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适用税收政策的初步设想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由于商业银行近年来上收信贷决策权,只有具备抵押、担保条件的少数农村企业才能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主要定位于粮棉油收购,在直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的作用并不充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但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

为推动农村金融业务规范开展,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说,在农村设有网点的商业银行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农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产品,大力发展农村保险、租赁、期货、银行卡、理财以及代收代付等业务,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

在了解上述背景情况基础上,本文探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

1.关于实行统一的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目前,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只适用于试点地区,而且中西部试点地区与其他试点地区还有所不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区域主要限于当地,对跨区域金融服务影响小,而且农村信用社的资本构成主要来源于当地,因此,笔者意见,一是应将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推行到全国;二是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其他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税收政策上的差异。

2.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所得税优惠政策。现行政策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规定,执行期限是2006年底,已经到期。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应使该政策的执行时间进一步延续。

3.关于研究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整个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为此,应研究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首先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的办法,即允许按照存贷款利息差额征收营业税,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为完善金融业征税政策积累经验。

4.关于享受优惠政策的主体和业务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农村金融不能只盯大户,乡镇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需要支持,农民的小额贷款更需要予以满足。根据国外经验,农民违约的比例并不高。应当学习和借鉴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支农作用,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即按照主体确定减免税政策。但是,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转制后变成了农村银行,这样就无法继续享受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为此,可以按照业务内容划分适用税收政策,即对于支农信贷业务,可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方法理论上准确,而且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支农贷款,但是在税收征收管理中涉及贷款项目审核,操作难度和成本较高。

5.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适用营业税政策。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前,银行与邮政采取利差方式结算手续费,即邮政局按储蓄存款的统一利率支付储户利息,银行按高于储蓄存款的利率支付邮局利息。两个利息的差额就是邮局的邮政储蓄收入。对邮政储蓄业务,考虑到其经营与行业的特殊性,以往对其利差收入未视同金融业收入,而是一直按照邮电通信业项目征收营业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经营范围将涉及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业零售

第二篇: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推荐)

金融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离不开制度性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应积极发挥税收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体系更快更好建设。

一、农村金融业务适用的现行税收政策

(一)关于农村信用社。

为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地进行,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

1.从2004年1月1日起至2006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关于农业保险。

根据现行营业税法规规定,对农牧保险,即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免征营业税。

二、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适用税收政策的初步设想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由于商业银行近年来上收信贷决策权,只有具备抵押、担保条件的少数农村企业才能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主要定位于粮棉油收购,在直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的作用并不充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但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

为推动农村金融业务规范开展,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说,在农村设有网点的商业银行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农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产品,大力发展农村保险、租赁、期货、银行卡、理财以及代收代付等业务,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

在了解上述背景情况基础上,本文探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

1.关于实行统一的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目前,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只适用于试点地区,而且中西部试点地区与其他试点地区还有所不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区域主要限于当地,对跨区域金融服务影响小,而且农村信用社的资本构成主要来源于当地,因此,笔者意见,一是应将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推行到全国;二是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其他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税收政策上的差异。

2.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所得税优惠政策。现行政策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规定,执行期限是2006年底,已经到期。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应使该政策的执行时间进一步延续。

3.关于研究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整个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为此,应研究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首先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的办法,即允许按照存贷款利息差额征收营业税,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为完善金融业征税政策积累经验。

4.关于享受优惠政策的主体和业务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农村金融不能只盯大户,乡镇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需要支持,农民的小额贷款更需要予以满足。根据国外经验,农民违约的比例并不高。应当学习和借鉴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支农作用,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即按照主体确定减免税政策。但是,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转制后变成了农村银行,这样就无法继续享受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为此,可以按照业务内容划分适用税收政策,即对于支农信贷业务,可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方法理论上准确,而且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支农贷款,但是在税收征收管理中涉及贷款项目审核,操作难度和成本较高。

5.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适用营业税政策。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前,银行与邮政采取利差方式结算手续费,即邮政局按储蓄存款的统一利率支付储户利息,银行按高于储蓄存款的利率支付邮局利息。两个利息的差额就是邮局的邮政储蓄收入。对邮政储蓄业务,考虑到其经营与行业的特殊性,以往对其利差收入未视同金融业收入,而是一直按照邮电通信业项目征收营业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经营范围将涉及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业零售

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因此,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得的金融服务收入,应按照现行统一营业税政策执行。考虑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成本,及其与农村信用社的共同支农作用,或可研究邮政储蓄银行的具体情况,在税收政策方面,考察一定的过渡性税收政策。

6.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原则上应给予一定的税收扶持政策。在不少情况下,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即可以适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

7.关于农村居民人寿保险项目。与农业保险不同,农村人身保险是指以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生育、失去土地、意外事故等可保风险保障需求为对象的商业保险。目前,新型涉农人身保险项目不断出现,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综合保险等。对于这些新出现的险种,应研究确定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对符合规定的,给予配套税收政策,为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人身保险业务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8.关于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券。按照银行业管理部门的设想,利用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机会,财政部门或银行管理当局可以向商业银行发行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券,筹集的资金由政策性银行投向农村,由农村信用社代理,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贫困县种植业、养殖业的资金需求。对上述支农资金收入,可以研究避免重复征税的营业税政策。

9.关于农村金融机构重组改制。随着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将会面临机构重组和改制的问题。为体现税收作用,在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中可以作出统一规定,对农村银行机构重组改制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行为,免于征收营业税。同时,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行为,免于征收营业税。

10.关于农业担保收入。为了增加农村发展资金的供给,可以采用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方法。对于农业担保基金或农业担保机构开展农业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应给予免征营业税的政策。

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因此,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得的金融服务收入,应按照现行统一营业税政策执行。考虑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成本,及其与农村信用社的共同支农作用,或可研究邮政储蓄银行的具体情况,在税收政策方面,考察一定的过渡性税收政策。

6.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原则上应给予一定的税收扶持政策。在不少情况下,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即可以适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

7.关于农村居民人寿保险项目。与农业保险不同,农村人身保险是指以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生育、失去土地、意外事故等可保风险保障需求为对象的商业保险。目前,新型涉农人身保险项目不断出现,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综合保险等。对于这些新出现的险种,应研究确定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对符合规定的,给予配套税收政策,为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人身保险业务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8.关于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券。按照银行业管理部门的设想,利用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机会,财政部门或银行管理当局可以向商业银行发行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券,筹集的资金由政策性银行投向农村,由农村信用社代理,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贫困县种植业、养殖业的资金需求。对上述支农资金收入,可以研究避免重复征税的营业税政策。

9.关于农村金融机构重组改制。随着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将会面临机构重组和改制的问题。为体现税收作用,在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中可以作出统一规定,对农村银行机构重组改制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行为,免于征收营业税。同时,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行为,免于征收营业税。

10.关于农业担保收入。为了增加农村发展资金的供给,可以采用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方法。对于农业担保基金或农业担保机构开展农业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应给予免征营业税的政策。

第三篇: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金融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离不开制度性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应积极发挥税收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体系更快更好建设。

一、农村金融业务适用的现行税收政策

(一)关于农村信用社。

为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

1.从2004年1月1日起至2006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关于农业保险。

根据现行营业税法规规定,对农牧保险,即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免征营业税。

二、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适用税收政策的初步设想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由于商业银行近年来上收信贷决策权,只有具备抵押、担保条件的少数农村企业才能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主要定位于粮棉油收购,在直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的作用并不充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但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

为推动农村金融业务规范开展,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说,在农村设有网点的商业银行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农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产品,大力发展农村保险、租赁、期货、银行卡、理财以及代收代付等业务,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

在了解上述背景情况基础上,本文探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

1.关于实行统一的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目前,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只适用于试点地区,而且中西部试点地区与其他试点地区还有所不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区域主要限于当地,对跨区域金融服务影响小,而且农村信用社的资本构成主要来源于当地,因此,笔者意见,一是应将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推行到全国;二是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其他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税收政策上的差异。

2.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所得税优惠政策。现行政策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规定,执行期限是2006年底,已经到期。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应使该政策的执行时间进一步延续。

3.关于研究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整个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为此,应研究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首先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的办法,即允许按照存贷款利息差额征收营业税,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为完善金融业征税政策积累经验。

4.关于享受优惠政策的主体和业务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农村金融不能只盯大户,乡镇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需要支持,农民的小额贷款更需要予以满足。根据国外经验,农民违约的比例并不高。应当学习和借鉴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支农作用,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即按照主体确定减免税政策。但是,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转制后变成了农村银行,这样就无法继续享受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为此,可以按照业务内容划分适用税收政策,即对于支农信贷业务,可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方法理论上准确,而且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支农贷款,但是在税收征收管理中涉及贷款项目审核,操作难度和成本较高。

5.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适用营业税政策。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前,银行与邮政采取利差方式结算手续费,即邮政局按储蓄存款的统一利率支付储户利息,银行按高于储蓄存款的利率支付邮局利息。两个利息的差额就是邮局的邮政储蓄收入。对邮政储蓄业务,考虑到其经营与行业的特殊性,以往对其利差收入未视同金融业收入,而是一直按照邮电通信业项目征收营业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经营范围将涉及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业零售业

务和中间业务等。因此,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得的金融服务收入,应按照现行统一营业税政策执行。考虑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成本,及其与农村信用社的共同支农作用,或可研究邮政储蓄银行的具体情况,在税收政策方面,考察一定的过渡性税收政策。

6.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原则上应给予一定的税收扶持政策。在不少情况下,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即可以适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村保险试点业务。

7.关于农村居民人寿保险项目。与农业保险不同,农村人身保险是指以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生育、失去土地、意外事故等可保风险保障需求为对象的商业保险。目前,新型涉农人身保险项目不断出现,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综合保险等。对于这些新出现的险种,应研究确定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对符合规定的,给予配套税收政策,为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人身保险业务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8.关于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券。按照银行业管理部门的设想,利用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机会,财政部门或银行管理当局可以向商业银行发行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券,筹集的资金由政策性银行投向农村,由农村信用社代理,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贫困县种植业、养殖业的资金需求。对上述支农资金收入,可以研究避免重复征税的营业税政策。

9.关于农村金融机构重组改制。随着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将会面临机构重组和改制的问题。为体现税收作用,在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中可以作出统一规定,对农村银行机构重组改制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行为,免于征收营业税。同时,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行为,免于征收营业税。

10.关于农业担保收入。为了增加农村发展资金的供给,可以采用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方法。对于农业担保基金或农业担保机构开展农业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应给予免征营业税的政策。

第四篇:参与农村金融体系机制建设,加快供销社发展

参与农村金融体系机制建设,促进供销社发展

冯安华

一、发挥供销社自身优势,参与农村金融建设机制创新

近年来,由于金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农村地区,缺乏大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对接机制,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高难以在农村开展信贷业务。出于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考虑,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向城市收缩并上收贷款权限,导致乡镇金融服务网点锐减。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就使人想起供销社与商业部门的“三分三合”。从历史上看,供销社与商业行政部门有过三分三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表面上看,是供销社与商业行政部门的职责交叉、权责不清造成的,实质上,即使在计划经济强势的情况下,由于成本等因素影响,商业行政部门也无力把触角伸到县以下的农村,并最终规定县级及下的商业流通主要业务由供销社负责,这也反面证明了供销社在农村商业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社更有优势发展壮大。

对于农村金融实际也存在这种情况,金融企业实际也相当于在出售货币来赚钱的企业,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它的客户特殊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离开了与供销社及合作社的合作,由于运 作的成本高,再加上金融风险大,它也无力能像在城市一样,在农村开展正常的金融业务,特别是县及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

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创新的理论认为,制度创新的动因是市场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取的利润,只能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如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内部化、降低风险和交易费用,潜在利润的存在说明原有的制度有改进的余地。对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也是这样,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只有在农村运用新的运行机制,且这种机制能有效减少风险与控制成本、获取利润,金融机构才能在农村地区生根,才能长久存在,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在农村货款客户的特点是人员复杂,客户多而数额少,期限短,地理距离远、可抵押物少,对贷款流向控制难度大;农村地区的小企业、个体户多,这些企业易倒闭,容易形成呆帐坏帐。金融机构要和分散的农户打交道,人力成本与交易成本是很高的,搜集各种信息的成本和监督成本等。例如,对于农户贷5000元,期限为半年,银行调查、催款的代价可能还不够成本的一半。由于农村贷款客户的复杂性决定了现有框架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的高成本和高风险。

供销社组织的在农村地区拥有其他经济组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决定了它可以在金融制度创新中发挥作用。供销社有为农村与农民服务的传统与经验,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供销社熟悉农民生产过程,这样可以掌握农户的现金流,就容易防范信用风险;还能以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组织来对社员进行担保贷款。农村金融机构与供销社合作,可以利用现有供销社的渠道、网点、人员与设施,极大的节约合作与开发市场的成本。如,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大部分贷款客户都与供销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供销社企业本身就是贷款大户,有的贷款个体户就是供销社的老职工。供销社进入金融领域,能获取融资等多环节的收益,拓展供销社业务,增加农民致富的渠道。同时,供销社也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更好更便捷的融资渠道。

与供销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紧密的联系,减少金融机构运作成本,提供灵活的个性化服务方式,必定是这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否则必将重蹈商业银行在农村萎缩的覆辙。将供销社及所属的专业合作社、协会、资互助社、担保融资机构和银行等金融部门结合在一起,在农村信用机制建设、抵押担保机制建设、保险机制建设、大型金融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资金对接机制建设以及政府支农资金运作机制的等多方面都可以开展有效合作。

中央对农村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供销社拓展经营范围,参与农村金融建设。特别是供销合作社近年来通过“四项改造”与“新网工程”建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与信用程度明显提高,网点逐步增多,完全有条件参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设。

近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是与供销社合作的金融机构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供销社也获得了好的发展。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必将从制度上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供销社参与的 新型农村金融有效的运行机制与体系的已初现端倪。

二、依据金融机构特点,选择适合参与模式

现在金融机构类型多样,功能不同。供销社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农民的贷款的多样化需求,参与农村金融建设要与改进对农民的服务方式结合起来,使农民贷得起、贷得到、贷得方便。要充分发挥小型金融机构的灵活性和县域内的优势,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建设类型不同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的互助社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点。供销社原有的金融机构还有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现据新的政策一并分析。

(一)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造。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是名义上的金融“合作”组织,它和供销社有合作的思想基础,都是合作制体制,网点主要设置在农村,都服务“三农”,有农村金融服务的经验,有完善的网点,供销合作社要想参与农村金融服务,最好参与信用社改造。

从本义上讲,农村信用社就是资金互助社,但是现在有农村信用社社员股金数额很小,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很低而且分散,股东权益得不到保证董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流于形式,内部治理结构是基本无效的,已经基本商业化了,形成了信用社资产质量不高和竞争能力低下的局面。

供销社参与农信社改革,信用社能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了信用社内部治理结构。供销社的参股代表了解经营过程,对贷款投向有 4 较大的发言权,从而能防范风险,增加农民在农信社中的话语权,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实力,能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名至实归”。对供销社不必要重新成立机构,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增加业务收入,持有的银行的股权可以作为流通性极好的质押品,为需要贷款的供销社企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借助于信用社管理经验,增强了获得信贷的能力,增强了实力,改善了形象,提高了信誉。

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合作模式还可以是人员组合。由基层信用社主任或客户经理兼任合作社的独立理事。参加合作社理事会和相关决策的拟定在监督信贷资金使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的同时,为合作社提供财务管理、外部协调、信息支持等个性化服务。这种模式使信用社控制了风险,也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的制约瓶颈,这种“参与式”的金融服务受双方的欢迎。

(二)担保公司。我国农村担保行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为农村经济提供服务的担保机构少,担保业务覆盖面窄,农村企业和农户的担保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撬动银行资金、破解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方”。在金融机构中,供销社开办这类公司时间最早,主要是为解决本系统内供销社系内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种公司业务规模与范围在地域上以县或市为单位最合适。规模再大管理运作成本增大,风险也增大。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适当面向系统外企业。

要进一步扩大其担保范围和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由于它只能放大10到20倍的贷款,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实力小,所以贷款放大能力弱。

担保公司的优势在于能按照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供销社的增信作用。政府或组织可以投入其中作为扶持资金或发展资金,来开展对特定人群或企业的贷款担保,把享受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更多地向涉农贷款担保机构倾斜,创新政府扶农机制,使财政支农资金一次性使用为滚动使用,变政府直接拨款为参与社会融资、共同投入,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形成对专业合作社的长期扶持机制。

供销社系统可以现在行政区划为单位,整合本行政区内的供销社担保公司,建立联保、互保体系,能增强供销社业务的联系。有些由供销社成立的担保公司,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需要向银行贷款的,除实行信用担保外,由乡村干部等合适人员提供保证即可办理,极大的方便了社员。

当前的问题是有些担保机构规模总体偏小,担保的放大和赔付能力不强;有担保机构内部运作制度不够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加强担保后跟踪管理与监督。

(三)村镇银行。通过吸收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资本成立。其首要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且成立要求条件高,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存款,资金来源多样化,但是它的客户则必须限定在某个县域或村镇内,这对于它的赢利是个条件限制。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资本的目标必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经营行为和目 标要受到经营赢利性、安全性等因素制约,普及推广比较慢。

就现有的制度安排而言,村镇银行需要现有银行作为主要发起人并参股20%以上,实践中出现发起银行短缺问题。满足不了供销社和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对金融的需要。

专业合作社的股金可作为担保基金进入村镇银行帐户,一旦某社员贷款出现问题,可以用股金来抵偿村镇银行的损失,这样就解决了单一小农户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

村镇银行的优点能促进区域之间的竞争,使跨区域的资金整合成为可能。供销社系统中实力强的企业可跨区域与行业参与村镇银行建设。这种村镇银行在县域或村镇内,为本区域内的小型客户服务,提供周到、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在向小规模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更具比较优势。规模大的合作社或企业,还可以入股村镇银行,从而使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发生积极的变化。

(四)贷款公司。将从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那里批发的资金再零售给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促成了部分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相对过剩的流动资金进入农村。由于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它的业务仅限于提供贷款服务,因此经济发展潜力大、资金大需求大的县域成立贷款公司最好。供销社出资组建的贷款公司大都为本系统的企业、自然人服务,其经营成本、批发规模、赢利性都有优势,因此,当前供销社贷款公司许多都经营良好。由银行金融机构出资组建的只做纯信贷的贷款公司对客户信用不了解,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它的发展要受到较大限制。

对符合条件的“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组织,银监会允许按照要求,可以将其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并接受银行业监管机构审慎监管。符合条件的供销社的贷款公司能改建成村镇银行,则最好改成村镇银行,这样可以扩大融资渠道与业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

(五)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资金互助社由当地农户或农村小企业投资组建,排除了其他农村居民和单位的参与,实际上是限制了它吸收其他资金的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依托一定的社区、村落和产业,有一定的经验、设施基础,生产过程中资金的使用也了解,以此为基础的金融合作,信用较好。它主要利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对资金需求的季节差在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进行资金调节,政府现在也允许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资金调节,比较适合农民贷款的特点。

需要强调的是以合作社为基础建立的资金互助社,是农村金融中最为有效、成本最低金融机构。资金互助合作必须与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相结合,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以专业合作为基础,以资金互助合作社为纽带,围绕产业组成资金互助社是成功的做法。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不但可更加切身地替农民考虑信贷难题,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本身具有的网络优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农产品卖不出去带来的贷款风险。有人认为生产合作与金融合作融为一体不利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农民互助合作金融形式以方便社员为目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如具有中介、担保、融资、投资和联合增信等功能。例如有的入股农民交售农产品可以不领现金领存单,用钱时随时可以提取。入社农户遇上事情 急需资金,也可到合作社进行小额贷款。还如在抵押品不足的社员向金融机构申请商业贷款时,规范运作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向社员提供担保,以帮助社员获得贷款,有的实行农民贷款贴息的政策。再如,如果单个农户贷款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申请贷款,然后再通过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等关联交易方式,将资金现实地转移给农户使用,或者是转贷给农户使用。考虑到资金互助社的特殊性,不但使用费用低,关键是手续简单,特别方便。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是农民自有的,参股农民有积极性去管好自己的钱。

由于资金互助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金融优惠政策,而担保公司则有些没有,因此,在相同情况下,要减少成立小额担保公司,多参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以此为基础的资金互助社。

资金互助社适合农村,是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金融安排。此外,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将互助社的业务范围定位为乡(镇)或行政村一级的社区,能有效地控制了风险的发生。如果范围再大,则风险不好控制。银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按商业原则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有利于增加资金的来源。要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金融合作。

三、以参与农村金融建设为契机,促进供销社联合发展

供销社加快重组与联合离不开金融合作。从供销社系统看,当前供销社的促使联合发展的方法少,如果参与金融建设,就能从资金方面为 供销社的联合重组提供新的方式和重要条件。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不仅直接满足农户需求,而且能够通过资金作纽带实现更广泛的联合,形成一种稳定的体制和制度,这更符合我国农村市场需求,从制度上也便于国家直接提供帮助和支持,便于金融机构与农户的对接。

供销社系统以金融和资本为纽带,资金在系统内的不同省份之间、在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有了制度保障,能够集中资金培育供销社在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的龙头企业,在加快联合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我国的合作经济发展将拓宽领域,提高层次,丰富内容。

从微观上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社,在社员之间可以调剂资金余缺。从宏观看,实践中出现了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因农产品季节不同而对资金有不同的时间需求,来打时间差,使资金在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调剂,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和多层次合作,可以做单个合作社做不到、做不好的事。

从生产过程看,供销社系统联合发展没有金融制度的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难以联结农户之间关系的,资金链条一断,专业合作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农村资金互助社融入资金,就可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农资的购买联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联合发展。

如山东临沂市各级供销社以资本为纽带,采取财政补助、项目扶持、开拓市场以及帮助销售等方式,同本市8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建立产销关系。

在供销社现有的各类农业协会和专业社的基础上直接改制组建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简便又有实效。专业合作社与资金互助社的人员可以兼职,经验和设施可以互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从实践发展二者相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并有积极效果。例如,浙江瑞安市“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即供销合作社、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单位共同参与,组建了瑞安农村合作经济协会,集生产金融合作与一体,在实践中取得好很好的效果,促进了当地经济与金融的同步发展。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开展资金互助社,应成为供销社系统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主要形式,也是供销社区别其他经济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资金互助社二者融合是农民资金社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将生产与金融相结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也能够控制与防范风险。现阶段,我国有些专家认为,合作金融与经济合作制度应当分开,金融与经济合作制度混在一起不规范。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践中的具体实际情况。

如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搞单纯的资金互助社,以《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的要求,重新组建机构与设施对于注册资本仅有30万元,甚至10万元的乡村微型金融组织而言,特别是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存在组建过程太复杂,组建成本和操作成本太高的问题。

四、服务“新网工程”,建立高效的资金周转体系。完整的“新网工程”应包括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部分,把金融建设作为“新网工程”中的资金流部分,以此为契机,推动供销社内部的资金流体系的建设。

金融机构优先为供销社经营网点及控股参股企业提供贷款,满足供销社不同层次营销网点的差异性需求,资金流体系滞后影响了“新网工程”的建设。当前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缓慢,电子设备投入严重不足。要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构建农村商品零售渠道电子化结算体系,如结算系统、支付系统的更新换代,实现供销社系统商品流通电子化交易。金融机构在供销社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农贸市场等经营网点安装POS机、信付通、ATM机等金融结算设备,为其提供便利的存、贷、结算服务。而供销社可协调下属的机构网点或控股参股企业在金融网点开立结算账户,由其提供金融服务。

通过合作,对金融机构而言,自身盈利渠道和发展空间得到拓宽,建立起了金融机构和供销社长久合作的良好平台,提高了竞争能力。而对供销社则优化了商品购销渠道、完善了结算网络,使顾客购买商品方便、快捷、安全,供销社改善了形象,增强实力。

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必然产生与此相关的服务需求。供销社要联合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供销社基层网络,进行资信评估、资信审核等,对贷款担保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农户做好贷款担保调查;对申请担保贷款进行实地调查与保后动态跟踪与观察。要逐步开办的标准化的保险、代理、租赁、保管、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业务推 广到农村,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也需要审计服务、法律援助、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服务。

供销社也可制定本系统内的信用标准,并扩大影响使其逐步被金融机构等社会其他机构接受。如可以按评出的“千社千品”合作社标准和按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试行)》评出的专业合作社等,作为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与融资的标准,使“新网工程”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五、各有侧重,逐步推进

我国的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经济的结构、运行特点、金融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差异性很大,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坚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而不要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供销社各级机关与单位,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做好引导组织工作,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由于供销社的涉农企业多、中小企业多。对基层社,由于实力有限,引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来发展资金互助社为主。在此基础上,在村镇内,可引导实力信誉好的资金互助社之间的调剂资金余缺。

(二)对市、县级供销社应积极指导推动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同时,有条件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可参与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设立、农村信用社的改造、组建农村信用担保公司,引导实力 13 强的资金互助社之间进行资金调剂,进行系统内信息交流和分享。市、区供销社可联合组织共同投资组建的市级投资担保公司,整合现有的投资担保公司和各类资金互助社,实现更大范围上的资金余缺调剂,逐步建立起融资规模更大、调剂范围更广、资金利用率更高的,市、县、乡三位一体的金融互助担保体系。从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的角度出发,可多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三)供销社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政府的支持是参与金融建设的重要方面,供销社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契机,争取主动,进一步加强与财政、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联系,密切与金融机构的指导、规范和监督关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金融建设的合力,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促进供销社金融机构在农村新型金融体系中的恰当定位。

积极引领供销社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加强有关培训。建议政府或供销社系统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对供销社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

(四)供销社根据联合发展的需要,全国、省级或市级供销社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可由其牵头参股组建相应级别的大型的担保公司、贷款公司或村镇银行。由总社与省社成立金融企业应主要服务于总社或省社直属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调剂资金余缺。

如果服务基层县级以下专业合作社则中间环节过多,信息失灵,企业的信用情况不易掌握,风险管理难度大,不能体现新型金融企业灵活便捷的特点。

(五)注意防范风险。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建设有很多有利条件,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金融对供销社的来说毕竟是新事物,运作起来,供销社还不能与专业金融机构相比。金融属于虚拟经济,是高风险的行业,与实体经济相比,容易失控,一旦造成损失就会数额大,涉及面广。

参与农村金融改革是供销合作社一项带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可能有恶意欠款的存在,再加有些合作社或资金互助社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不规范,容易形成风险。应吸取供销社系统过去股金**的教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

冯安华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副研究员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15号 邮 编: 100028 联系电话:010-664619577;***

第五篇:农村金融体系

年级:08级

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

班级:工商0801

姓名:周梨梨

学号:08201141 国际企业管理作业-----农村金融体系

一、阅读文章

1、《农村金融体系》

2、《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3、《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二、文章简述

(一)、《农村金融体系》

这篇文章将简要介绍下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1、美国农村金融体系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为了适应本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欧美国家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有“4+1”需求功能型的美国模式、“4+1”国家控制型的法国模式、“5+1”分类对口型的墨西哥模式等。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村金融组织是从需求的角度来构建的。该模式由“4+1”即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系统、政府农贷机构、政策性农村金融和保险机构等组成。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属于一种复合信用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在金融组织体系上,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A、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

经过近30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此外,还有自然发育成长 的民间借贷组织,即所说的非正规金融组织,构筑了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

B、现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

1基层金融网点数量较少,覆盖率较低 ○2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 ○3农业保险难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 ○C、对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构筑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 ○2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 ○3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4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 ○5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放开对民间金融的过度管制 ○

(二)、《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这篇文章首先讲述了“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否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则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一个关键,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持续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提出了我过现阶段城乡差距大的现实问题,强调了在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1、文章从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方面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况

2、文章列述了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体系的不足与问题 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不足之处(1)整个金融组织体系尚待健全(2)现有机构组织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1农业发展银行难当政策性金融的重任 ○2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趋于弱化 ○3农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4邮政储蓄抽走农村资金,削弱了金融支农力度 ○(3)民间金融依然活跃,且缺乏必要的规范 B、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不足之处

(1)资金供求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未确立,影响资金的优化配置。(2)存在明显的供给短缺,局部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3)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同业拆借市场范围较小、农村信用社的上网拆借资格有限,跨区域性的网下拆借困难、民间自由借贷市场依然相当活跃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正规金融体系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C、金融监管体系的问题

(1)对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缺乏长远规划。

(2)合作金融监管上的制度设计本身难以本能适应监管和发展的要求(3)农村金融监管力量有限,难以适应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监管要求

3、创新中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1)统筹考虑,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明确职能,合理分工,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3)充分发挥民间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进一步办好农村信用社,重点在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社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

(5))创新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6)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植力度,主要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

(7)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尽早实现对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和行业管理的分设。

(三)《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1、文章首先讲述了金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原因,总共提到以下三点:

(1)商业性金融不愿涉足农村建设(1)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3)农村信用社支农乏力

(4)邮政储蓄分流 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失衡

2、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缓慢的原因(1)农村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对(2)农业投资风险管理滞后(3)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不到位

3、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体制的设想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重构农村金融体制,针对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战略性重构.(1)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强化其政策支农功能,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是政策性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依据,(2)规范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性质, 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3)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要担负一定的支农责任 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总量 要建立金融机构社区服务的机制 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义务(4)加大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外流局面(5)合理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 在加快现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 应打破垄断 允许民营性质的金融组织进入农村 形成一个竞争型 多样化的生机勃勃的农村金融市场

(6)构建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 分散 转移支农贷款的风险和损失

下载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发挥税收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选派选聘作用 服务农村发展(精选)

    发挥选派选聘选聘作用 服务农村发展 xx县xx镇地处安徽东向发展的前沿,东临南京,西接xx,104国道、南洛、滁马高速穿境而过,是xx县南部中心集镇、xx市经济强镇和扩权强镇试点镇。......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加快税源经济发展

    国税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把科学发展观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国税事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国税工作各环节......

    探索构筑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经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行流转,农村的小型金融机构也将被允许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等,这些都将给农村金融发展带来全新......

    发挥税收作用 服务和谐社会(推荐5篇)

    发挥税收作用 服务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调节分......

    发挥税收作用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国税部门既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主力军,也是落实有关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应当坚持执法和服务并举,发挥税收的职能和作用,在促进县域......

    浅议发挥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作用

    浅议发挥"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作用 促进税收征管质量提高 税收征管质量评价是衡量一定时期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水平、税收征管效率、税收管理规范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对税收征管质......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国家惠农政策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社区金融机构问题研究 社区金融小额贷款问题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国家惠农政策对中国农村金融的影响 农村产......

    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投稿)(大全)

    发挥实用人才作用 促进农村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第一要素。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活跃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的新型农民,凭借着自身在种养、加工、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