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9:1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新形势下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新形势下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农机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我们农机部门的执法地位,同时也对我们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机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法律措施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规定了农机管理部门行使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权,却没有赋予道路执法监督权。执法区域被限定在法定道路外,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使农机管理部门依法管机的力度减弱,从而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造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机执法的良好氛围,致使部分领导对农机执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群众、农机手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的把我们的正常依法管理,说成是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从而造成农机执法开展难的现象。

三是农机执法的对象是农机手、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农村,面大量广,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公路运输;既能行驶国道、省道,又能行驶乡村、田间,作业场所分散且复杂,增加了农机执法的难度。

四是农机执法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农机执法程序、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做好农机执法工作,须从以下做起:

一是要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宣传。一是认真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二是要加强对农机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广大机手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的意识。三是通过宣传领导、宣传群众,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机执法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都来关心支持农机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农机执法机构建设。一是应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改善农机执法装备和工作条件,使之适应农机执法工作的需要;二是要解决农机部门无上路检查权的问题,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模式,把农机执法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是强化农机执法手段,加大农机执法力度,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机执法力量,加大对农机违法行为的查处,把农机管理纳入法制管理。同时,要特别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克服法律法规对农机执法的限定,确保农机执法的顺利开展。

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机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原有执法依据、程序进行梳理完善,做到执法依据、程序合法,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五是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执法队伍。要重点加强对农机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执法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要以开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活动来推动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工作中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使广大农机执法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树立好农机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依法行政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依法行政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的立足之本,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本职做好依法行政工作。

所谓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行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和程序来执行,所有的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作为我们农机部门主要是依法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规规章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农机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我们农机部门的执法地位,同时也对我们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农机部门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我们在依法行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法律措施不足。从现有的法律来看,农机管理部门执法监督的法律措施比较笼统,难以实施。如《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规定了农机管理部门行使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权,却没有赋予道路执法监督权。从现有的地方法规来看,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虽然有一定的执法监督的内容,对诸如拖拉机及驾驶员牌证管理事项也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内容,但执法区域被限定在法定道路外,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对上道路行驶的违章拖拉机进行执法检查,使农机管理部门依法管机的力度减弱了,从而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造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机执法的良好氛围,致使部分领导对农机执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群众、农机手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的把我们的正常依法管理,说成是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从而造成农机执法开展难的现象。

三是农机执法的对象是农机手、拖拉机,全市23万多台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农村,面大量广,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公路运输;既能行驶国道、省道,又能行驶乡村、田间,作业场所分散且复杂,增加了农机执法的难度。

四是农机执法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全市市、县两级专职农机执法人员仅有60人;每个区县仅有2-3辆小面包车作为工作用车,但还不能专用;同公安交警、交通部门相比,可以说农机执法的人员、设施装备与承担的农机执法的任务很不适应。特别是县级农机执法队伍的性质与行政执法的职能不相适应,全市4个区县农机监理站3个站是差额事业单位、1个站还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的性质对公正、严肃执法有一定的影响。五是农机执法程序、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机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机执法工作,须做好以下工作:

1、要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宣传。一是认真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二是要加强对农机手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广大机手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的意识。三是通过宣传领导、宣传群众,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机执法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都来关心支持农机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2、强化农机执法机构建设。一是应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将农机执法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增加人员编制,使农机执法名副其实;二是应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改善农机执法装备和工作条件,使之适应农机执法工作的需要;三是要解决农机部门无上路检查权的问题,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或建立“农机警务室”、“农机巡回法庭”等执法模式,把农机执法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强化农机执法手段,加大农机执法力度,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机执法力量,加大对农机违法行为的查处,把农机管理纳入法制管理。同时,要特别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克服法律法规对农机执法的限定,确保农机执法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完善农机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原有执法依据、程序进行梳理完善,做到执法依据、程序合法,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5、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执法队伍。要重点加强对农机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执法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要以开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活动来推动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工作中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使广大农机执法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树立好农机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浅析依法行政工作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析依法行政工作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

随着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灵魂地位的确立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我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普法宣传、教育培训、规范性文件审查、征管查互动、税收执法自动考核、内部监督等多项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了税收工作重心由收入型向法治导向型的转移,全市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当前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各级税务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当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对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地税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外部执法环境、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税收立法层次、干部队伍素质等方面。

(一)外部法制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

1、税收计划管理方式与新时期依法治税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组织收入工作必须与依法治税的总体要求相适应,是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者已经形成的共识。然而,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税务系统多年来形成的较强的任务观念难以转变,完成计划仍是税务部门的首要目标,围绕税收计划的“依法治税”,阻碍了税务系统依法行政、执法治税工作的推进。

2、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相关执法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交流不畅、协作不力。一些部门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税收执法的配合协作往往加以推诿和拒绝。比如在与工商部门的沟通协作上,根据新《征管法》规定,工商机关应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供设立、变更、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等信息,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税务登记未注销,工商登记已经注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

(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1、思想认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基层单位对税务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推行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执行上”,虽然下发了不少文件,但贯彻落实得不够。

2、改革后的农村征管模式有待完善。地税系统近几年来大力推行基层建设,不断整合农村征管资源,实行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政策,使得基层征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3、法制人员力量薄弱且机构设置不科学。基层地税机关未设专职法制机构,一般设在综合管理部门并指定专职人员。但由于综合管理部门业务多,人手少,往往冲淡了税收法制工作。

4、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完善。首先是岗责体系设置还不能完全实现权力监督制衡要求,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等现象大量存在。缺乏统一的税收执法质量考核标准。另外,税收执法监督的手段仍难以跟上发展的需要。

(三)税收立法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税需要一个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而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是通过税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因此税收立法是依法治税非常重要的一环。税制改革以来,税收立法不断加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完善的对策

(一)优化税收执法环境,营造依法行政和谐氛围。

1、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税法宣传。一是全面抓好普法工作。二是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学习。三是围绕重点内容及任务抓落实。

2、优化纳税服务,树立良好执法形象。一是推广税源“一户式”管理和“一窗式”纳税服务制度。二是规范言谈举止。三是简化行政审批。

3、注重部门协调,构建和谐执法环境。一是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由政府出面协调工商、审计、财政、公安、银行、房管、土地等部门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协税、护税网络,加强税源管理。二是要认真做好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增强政府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与科学性,减少政府对税收执法的不适当干预。

(二)建立依法行政机制,改进依法行政方式。

1、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2、规范税收制度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三)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质量。

1、强化税源管理,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和协税护税机制。

2、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原则。

(四)强化“两权”监督制约,确保依法行政良性运转。

1、强化内部监督,完善税收执法监督机制。

2、强化外部监督,公开执法行为。

第四篇:县乡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乡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乡(镇)两级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最基础环节,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并需要基层政府处理和化解。科学发展观为新时代推进依法行政赋予的新内涵。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的县乡(镇)两级政府其依法行政存在哪些问题?对策有哪些?对此,我办结合我县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一)对依法行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必须把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市县政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和协调机制。要把加强依法行政摆上重要位置,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把加强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认真扎实地加以推进。但从现状看,首先在省市政府的考核体系中,从去年才把依法行政作为独立指标进行考核,而县政府对乡镇、部门并未把依法行政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因此县乡政府不能对依法行政产生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政府对依法行政的推进。其次在现行的政府管理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级政府对“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行政权力的喜好还远远没有消除。基层政府在处理矛盾、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时偏好行政权力,而不重视依法行政。最后基层领导干部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也往往使他们认识不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导致在基层依法行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依法行政意识淡薄。《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强调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中,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依法行政还多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借口,制定土政策、土办法,不严格依法行政;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法律手段重个别处理,轻制度管理重协调解决,遇到问题拍脑袋,决策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导致决策失误;有的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功能,导致依法行政水平不高。

(三)广大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经过几十年的普法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广大基层政府工作人员、领导干部中学法、用法的意识不浓,使普法学习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基层行政人员和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缺乏依法行政的基础。有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不主动学法,不掌握业务知识,硬着头皮,顶风执法,执法行为和水平都不高,影响我县执法队伍的形象。行政执法人员队伍作为基层执法的主体,承担着很多执法任务,人员庞大。目前我县共有行政执法人员637人,从执法人员的学历构成看,其中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占64%,本科以上占8%,第一学历大专以上仅占23%,而法律专业人员占的比例更少,不到5%。执法人员来源的不统一,素质的差异,已严重制约着基层依法行政的推进。

(四)法制机构建设薄弱。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要求,健全市县政府法制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政府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充分调动政府法制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中办、国办有关文件的要求,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充实到基层行政机关领导岗位。但在法制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在政府和政府部门设立法制机构非常必要,法制机构的设置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决策能力,改变政府领导凭主观意志拍脑袋决策的习惯,有助于政府部门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合法、合理行政。但从我县实际来看,政府法制机构建设还任重道远。一是对政府法制机构作用认识不够。有的部门、乡镇认为法制机构可有可无,设与不设不会影响工作大局,不愿在法制机构建设上下功夫,花力气。有的认为政府法制机构只会按法律框框办事,缺乏灵活性,不能较好地领会领导意图,是“死脑筋”,视为自己行使权利的障碍,不愿让法制机构人员参与重大决策。有的把法制机构当作收拾残局的工具,决策问题不事先征求法制机构意见,等到出现了问题难以解决,不可收拾时,再交由法制机构处理,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各种条条框框,使法制机构陷入“两难”境地。有的不关心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不关心其政治进步,使一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法制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二是除大的行政执法部门外,在各乡镇、政府各部门中法制机构相当缺乏,尤其是在乡镇政府,法制机构普遍没有建立。全县32个执法部门,单独设立法制科室的仅有1个,而在13个乡镇中没有一个设立单独的法制机构,甚至有的乡镇或部门连分管领导和人员都没有。三是现有政府法制机构的专业人员匮乏。部分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如我县法制办5名工作人员,其中3名是进修学习了法律专业,另外两名工作人员非法律专业,并在其他岗位上拉用或调用,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

(五)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层级监督没有发挥综合监督效能。过去,层级监督存在着监督依据不充分、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保障跟不上等问题,制约着层级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层级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充分。今年元月起实施的《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才为我省基层监督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从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机制很多,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以及行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监督等,但却没有形成整体监督效能。同时,这些监督主要侧重于事后监督,因此,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监督,停留在“救火式”的水平上,其“防微杜渐”的作用难以得到真正发挥,很难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政行为产生。三是行政监督缺威。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违法执法行为,往往是就事论事,对事处理的多,对人处理的少,虽然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而违法执法者却很少受到相应的惩处;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责任追究或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决策人责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七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县乡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依法行政工作,把科学发展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基本价值取向,才能切实保证依法行政的政治方向。要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和基本方式,善于把在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一整套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把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的基础上,使各级各部门主要依靠经验执政向主要依靠法律执政转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坚持把依法行政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依法行政的落实能力。早在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就载入了宪法。2004年,国务院又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8年,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家对依法行政重视可见一斑。但过去,在自上而下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中,依法行政却始终未单独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范围,去年以来,才真正把依法行政列入了考核范围。建议上级政府在修订政府考核体系时,把依法行政作为独立的指标单列出,实施单独考核,把依法行政真正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分值要占至少10%的比例,并对依法行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才可能花时间、花精力去认真抓这项工作,才可能逐步实现建设法治政府这一目标。

(二)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国家普法教育规划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从现实看,基层的的普法教育还远远没有到位,离国家依法行政的目标还相距较远,因此,现阶段加强全民普法尤其必要。作为基层普法教育要抓住两个主体。一要抓住领导干部、政府工作人员普法教育不放松。普法首先要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在发展经济社会事务、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普法还要更新依法行政的观念,教育施政者正确认识依法行政的真实含义,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而不是“依法治民”。其次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市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要求,建立并坚持好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定期对其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并将学习情况和依法行政能力作为年终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提高领导干部、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和法律业务素质,增强他们依法行政的能力,做依法行政的模范,以此来推进全社会的依法行政。二要抓住群众的普法教育不放松。紧紧抓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这个“死角”,加大对法制宣传经费投入,积极改善法制宣传必备的通讯、交通工具,利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依法行政,让群众知法、学法,增强他们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从侧面推进政府的依法行政。

(三)健全法制机构,提高基层政府法制水平。基层依法行政工作要做好,法制机构的建设十分重要,各级领导要重视法制机构建设,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必要条件。一要在县政府各部门及乡镇政府内部设置法制机构,使依法行政工作形成完善的工作网络。同时进一步充实县政府法制机构力量,充实专业法制人员,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为此,建议对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取消“软指标”,制定“硬指标”,确定政府法制机构的人员配备、领导职数设置、经费保障与当地干部总数、财政收入的比例,使各级地方政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与当地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相适应,才能为依法行政构建坚实的组织基础。二要提高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特别是要努力争取解决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岗位津贴问题,与公、检、法、司部门人员一样享受岗位津贴,并关心其政治成长,适时提拔重用优秀的法制工作者,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政府法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当好市县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在推进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作用。三要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目前在依法行政工作应做到,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经济行政事务,都要求法制办负责人列席;凡政府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都应注意听取法制部门的意见;凡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文件,都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凡未经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审核签字,涉法文件一律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在处理涉法事务时,都由法制部门牵头组织处理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四要改变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使政府法制序列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其人事任免、经费保障等直接由上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不再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部门,而是当地政府和部门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的监督实施机构,使政府法制机构彻底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四)加强法制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措施较多,关键是要落到实处。一是创新行政监督机制,逐步形成监察、审计、政府法制监督的有机整体,实现监督的整体效能。试行“各类监督联系会议”、“定期联合办公”、“案件移送”等协调机制,使分散的监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股“监督合力”。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将行政执法监督的对“事”权,扩大到既对“事”又对“人”,将对“人”的“建议权”转变到“直接处理权”,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威。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议考核力度,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重要标准。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分析、论证和决策信息公开制度。凡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事先应由法制机构或委托专家顾问进行法律分析、论证;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尽可能通过公开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向社会予以公布。要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重点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及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行政执法督办制度、申诉和检举等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治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在基层,重任也在基层。虽然基层依法行政难点的解决不是朝夕之间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正确面对问题、剖析问题、循序渐进地逐一解决问题,我们依法行政的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第五篇: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模版)

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乡(镇)两级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基础环节,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的县乡(镇)两级政府其依法行政存在哪些问题?对策有哪些?对此,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层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各地方、各部门的行政首长作为本地方、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但从现状看,首先在省市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始终未把依法行政作为独立指标进行考核,由此使各级政府不能对依法行政产生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政府对依法行政的推进。其次中国是世界上经历封建社会最长的国家,长期封建人治思想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很深,在政府管理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建国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行政权力“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至今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也经过了二十几年,但各级政府对行政权利的喜好还远远没有消除,基层政府在处理矛盾、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时偏好行政权力,而不重视依法行政。最后基层领导干部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也往往使他们认识不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导致在基层依法行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依法行政还多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借口,制定土政策、土办法,不严格依法行政;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法律手段重个别处理,轻制度管理重协调解决,遇到问题拍脑袋,决策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导致决策失误;有的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功能,导致依法行政水平不高。

(三)政府工作人员法制素质有待提高。虽然我国推行普法教育多年,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基层政府工作人员、领导干部中学法、用法的意识不浓,使普法学习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基层行政人员和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缺乏依法行政的基础。加之,行政执法部门作为基层执法的主体,部门编制复杂,有行政机关单位,有事业单位,还有企业单位;经费来源复杂,有财政核拨的,有财政拨补的,还有自收自支的。执法机构编制和经费来源的复杂性,造成进人渠道多,把关不严,影响了整个执法队伍的素质。据统计,在我国有百分之八十多的法律都依赖行政机关协助执行,而基层行政机关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机构庞大、数量众多,行政执法人员队伍作为基层执法的主体,承担着很多执法任务,人员庞大。以留坝县为例,全县共有行政执法人员515人,从执法人员的学历构成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0.4%,本科以上占21%,第一学历大专以上仅占18%,而法律专业人员占的比例更少,仅占8.9%。执法人员来源的不统一,素质的差异,已严重制约着基层依法行政的推进。

(四)法制机构建设薄弱。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政府法制工作队伍,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领导做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在法制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在政府和政府部门设立法制机构非常必要,法制机构的设臵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决策能力,改变政府领导凭主观意志拍脑袋决策的习惯,有助于政府部门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合法、合理行政。但基层政府法制机构建设还任重道远。一是对政府法制机构作用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法制机构可有可无,设与不设不会影响工作大局,不愿在法制机构建设上下功夫,花力气。有的认为政府法制机构只会按法律框框办事,缺乏灵活性,不会领会领导意图,是“死脑筋”,视为自己行使权利的障碍,不愿让法制机构人员参与重大决策。有的把法制机构当作收拾残局的工具,决策问题不事先征求法制机构意见,等到问题难以解决,不可收拾时,再交由法制机构处理,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各种条条框框,使法制机构陷入“两难”境地。有的不关心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不关心其政治进步,使一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法制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二是除大的行政执法部门外,在政府各部门中法制机构相当缺乏,尤其是在乡(镇)级政府,法制机构普遍缺乏。如留坝县有执法部门40个,单独设立法制科室的有4个,仅占执法部门的10%,而在9个乡镇中,没有一个设立单独的法制机构。三是现有政府法制机构的专业人员匮乏。部分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

(五)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层级监督没有发挥综合监督效能。从目前来看,层级监督存在着监督依据不充分、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保障跟不上等问题,制约着层级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层级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充分。现行法律、法规缺少对监督主体、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监督程序以及监督结果运用的规定,造成了监督上的许多盲点和空白。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上下迎合的多,打不开情面。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从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机制很多,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以及行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监督等,但却没有形成整体监督效能。同时,这些监督主要侧重于事后监督,因此,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监督,停留在“救火式”的水平上,其“防微杜渐”的作用难以得到真正发挥,很难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政行为产生。三是行政监督缺威。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违法执法行为,往往是就事论事,对事处理的多,对人处理的少,虽然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而违法执法者却很少受到相应的惩处;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责任追究或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决策人责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对策及建议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而这项任务工作的重心又在县、乡两级政府。全面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依法行政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依法行政的落实能力。早在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就载入了宪法。2004年,国务院又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家对依法行政重视可见一斑。但在自上而下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中,依法行政却始终未单独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范围。鉴于此,建议上级政府在修订政府考核体系时,把依法行政作为独立的指标单列出,实施单独考核,把依法行政真正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分值要占至少10%的比例,并对依法行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才可能花时间、花精力去认真抓这项工作,才可能逐步实现建设法治政府这一目标。

(二)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国家普法教育规划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从现实看,基层的的普法教育还远远没有到位,离国家依法行政的目标还相距较远,因此,现阶段加强全民普法尤其必要。作为基层普法教育要抓住两个主体。一要抓住领导干部、政府工作人员普法教育不放松。普法首先要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在发展经济社会事务、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普法还要更新依法行政的观念,教育施政者正确认识依法行政的真实含义,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而不是“依法治民”。其次要建立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定期对其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并将学习情况和依法行政能力作为年终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提高领导干部、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和法律业务素质,增强他们依法行政的能力,做依法行政的模范,以此来推进全社会的依法行政。二要抓住群众的普法教育不放松。利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依法行政,让群众知法、学法,增强他们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从侧面推进政府的依法行政。

(三)健全法制机构,提高基层政府法制水平。基层依法行政工作要做好,法制机构的建设十分重要,各级政府领导同志要重视法制机构建设,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必要条件。一要在县政府各部门及乡镇政府设臵政府法制机构,使依法行政工作形成完善的工作网络。同时进一步加强地市级以下政府法制机构力量,充实专业法制人员,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为此,建议对政府法制机构的设臵取消“软指标”,制定“硬指标”,即由国务院科学地制定出一个量化标准,确定政府法制机构的人员配备、领导职数设臵、经费保障与当地干部总数、财政收入的比例,使各级地方政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法制机构的设臵与当地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相适应,才能为依法行政构建坚实的组织基础。二要提高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特别是要努力争取解决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岗位津贴问题,与公、检、法、司部门人员一样享受岗位津贴,并关心其政治成长,适时提拔重用优秀的法制工作者,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要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目前在依法行政工作应做到,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经济行政事务,都要求法制办负责人列席;凡政府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都应注意听取法制部门的意见;凡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文件,都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凡未经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审核签字,涉法文件一律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在处理涉法事务时,都由法制部门牵头组织处理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四要改变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使政府法制序列从国务院到地方实行垂直领导,其人事任免、经费保障等直接由上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不再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部门,而是当地政府和部门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的监督实施机构,使政府法制机构彻底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四)加强法制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措施较多,关键是要落到实处。一是创新行政监督机制,逐步形成监察、审计、政府法制监督的有机整体,实现监督的整体效能。要改变监督机关“位低、权微,手段弱”而不能实施有效监督,以及人多势众却监督无力的现状,试行“各类监督联系会议”、“定期联合办公”、“案件移送”等协调机制,使分散的监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股“监督合力”。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将行政执法监督的对“事”权,扩大到既对“事”又对“人”,将对“人”的“建议权”转变到“直接处理权”,以提高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威。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议考核力度,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重要标准。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分析、论证和决策信息公开制度。凡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事先应由法制机构或委托专家顾问进行法律分析、论证;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尽可能通过公开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向社会予以公布。要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政府法制监督。政府法制监督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强制性的特征,监督的内容是全部的行政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范围包括行政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但当前政府法制监督及监督结果的运用缺乏法律依据,具体实施比较困难,因此要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是加强政府法制监督的当务之急。同时县级政府要重点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及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行政执法督办制度、申诉和检举等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治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在基层,重任也在基层。虽然基层依法行政难点的解决不是朝夕之间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正确面对问题、剖析问题、循序渐进地逐一解决问题,我们依法行政的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

下载浅析新形势下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新形势下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形势下汶上县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汶上县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我国是......

    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保驾护航作用。近几年,各级农机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不断加大农机......

    农机信息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机信息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有句话说得好“光埋头工作不宣传,好比肉埋在碗底吃掉了”。农机信息宣传是上级了解农机化工作的窗口,是兄弟单位学习经验的真实记录,是引导群......

    浅谈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德育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国防教育......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区的服务对象、工作 内容、组织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社区党组织必......

    基层乡镇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基层乡镇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 突出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依法行政是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要依法治国,建设主义法治......

    当前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5篇材料)

    当前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依法行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根本途径。......

    浅谈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则范文

    浅谈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所带来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农业机械的运用,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