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着重从制度和体制、机制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一,把思想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是要创新学习观念。当下,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市场风云的瞬息万变,高科技带来的产业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都要求我们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精确把握理论,及时更新理念。否则,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出色的业绩,因而也就不具备担任领路人的资格。二是创新培训方式。要积极运用信息化、全方位和开放式的培训方式方法,广开渠道,大力培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岗位专业技能。再次是学习方法创新。提倡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鼓励农村干部带着问题学,为了解决问题学,做到思想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把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要建立健全和严格遵守学习制度,落实检查监督措施,杜绝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第二,调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布局。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管党员,要真正担负起组织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关怀党员的功能,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等内在动力,从而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改革领导和管理方式,把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交给村委会和村民会议决定与管理,而基层党组织则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村民自治制度落实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力。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整合作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担负起关怀农村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和保障农村社会的功能。支持共青团、妇联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各种农民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它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功能。
第三,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
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随着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使得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形式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完善“支部+协会”运作机制。并且,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现代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努力寻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联结点。二是创新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树立全新的用人观念,坚持选拔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威信高、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热心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
记。推行“能人治村”,扩大选人、用人渠道,落实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围绕思想品质好、创新水平高、致富能力强等基本条件,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企业骨干中选拔领路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优秀人才的基地。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干部运行机制、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和科学的干部考评与奖励机制。三是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对村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等应当向群众公开的必须公开,维护群众知情权,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群众“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国家项目投入资金等使用情况必须全面公开,落实群众的监督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机构,继续推行村账乡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
第二篇: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既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一要求,以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努力实现“待遇制度化、经费保障化、工作专职化、服务常态化”的目标,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从而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事实证明,党的基层组织富有活力,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在增强活力上下功夫。
抓好村级党员后备干部培养,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重要前提
当前农村社会人员流动性大,人们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多样性、多变性特点以及农村党员队伍的老龄化日趋明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党员干部培养相应变得日益突出,能否建立村级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直接关系到村级
党组织的发展和活力。为此,我镇把储备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党员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明确在现有村“两委”成员、、高校返乡毕业生、复退军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返乡的优秀青年中吸纳。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结对培养”方式,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采取多岗位任职、强化锻炼的“压担子培养”方式,把“双强”党员后备干部培养成村干部;采取引路子、搭梯子、加椅子、让位子等办法,为村级党员后备干部上岗创造条件,从而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活水源头。
着力提升村干部素质,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村干部是村民群众开展公共事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服务者。村干部服务意识的强弱、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村级领导班子作用的发挥。为此,我镇把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素质能力作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后,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切实增强村级领导班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我镇把村“两委”干部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整体规划,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开展学历教育与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村干部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必然要求
事实充分证明,制度建设更带根本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激发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归根到底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建立科学有效的村干部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既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为此,我镇结合现行的村级干部绩效量化考评实施意见,加强村级干部监督管理和考核,注重突出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将其与绩效待遇、激励奖惩、选拔任用相挂钩,激发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工作活力。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和健康上关心爱护农村干部队伍,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使他们真正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干头、退职后有靠头。
第三篇: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点思考
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点思考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是两型社会建设攻坚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山阳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全县党务工作会议精神,2009年天桥乡的组织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大力实施组织工作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天桥乡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打造一个好班子
谚语云:一头羊领导的一群狮子斗不过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羊!这个事例说明领导的核心作用非常重要,现实也证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就有好的“领头雁”,才能为队伍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在战斗中百战百胜。对于乡镇来讲,打造一个好领导班子既包括乡党政领导班子,也包括基层村级支部班子的建设。我们应该按照市、县“四好”领导班子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四好领导班子。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坚持党员每月上一次党课,党委中心学习组每月集体学习一次,党委成员分别到各自联点村讲党课,坚持做到每月一次;二是着力于提高能力建设不放松,通过学习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班子建设。
锻造一支好队伍
天桥乡的党建工作重点是要打造好机关干部、村干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三类队伍。他们分别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在推动天桥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各类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我认为:一是要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和各种激励措施,对机关干部要合理管理、充分引导,提升创业干事激情,全面形成镇党委领导下的强大工作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全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打造一支好的村干部队伍对于增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动力,提高农村工作效率是关键的一环。我觉得应该在党委把好关的同时,要搞好各类培训并实施跟踪培养计划工作,形成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良好用人机制,以精良的村干部班子带领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务实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我乡农村正缺少此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健全帮扶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配套培训机构,制定落实全乡党员、干部、群众教育规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集中进行培训,培育出新时期新型带领群众致富能手。
完善一套好机制
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农村党建工作非常重要,2009年天桥乡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应着重于支持帮助各支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固定办公地点,加大党员阵地建设力度,不断创新非公党建设置,使党建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整合党群部门优势,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注意在联动中发挥整体效能。结合“两型社会”建设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深入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应该着眼于把党建工作引向长效,而最可靠的长效就是建立健全的机制。由此,工作的重点应该着重于突出抓好
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党员干部分类管理机制、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月报机制。通过强化责任制,健全党员岗位职责考核,实施设岗定责机制,根据每个党员基本素质、年龄结构和自身特长,结合经济发展、民主监督、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设立不同岗位,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实施科学分类管理,细化工作职责,督促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根据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将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资源库中,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
培育一个新亮点
紧贴全乡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力度,每个基层支部都要将培育一个党建工作新亮点并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为此我认为上级党委必须进行科学分类,正确引导,有序运转,有效监督。2008年天桥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有新的气象: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部门纳入优秀党员4名;年初圆满完成了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天桥村“大党建”工作格局取得重要成果,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广泛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经济组织建设”活动;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基本制度,夯实党建基层基础,从基础抓规范,抓深入,抓民主,确保了管党工作基本制度的落实。
2009年,天桥乡将继续大力实施巩固党建创新工作,同时将进一步积极培育新的党建创新工作,在今后的组织工作中,还将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群众每月评星”活动,计划开展“党员为民服务代理制”、“群众动口,干部动手”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将组织工作服务“两型社会”建设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为推进天桥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
思
考
陈庄乡党委组宣统委员 李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十六届五中会会对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和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切实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期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乡党建工作实际,对当前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理清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思路。现将自己的一点感受和体会简要总结如下: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及党员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的深入了解,感到其主流是好的,尤其是经过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得到了加强,农村党员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少数基层组织领导不得力、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要求还不适应,甚至还存在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给新农村建设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党员队伍上也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治信念不够坚定。有些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关心,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缺乏敏锐性,对党的方针政策不重视、不宣传,执行不到位,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确,何谈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好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参与赌博等违法违纪活动,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是理论基础薄弱。农村多数党员政治理论素质不高,对党的理论学习不重视、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没有时间参加政治学习;也有一部分党员,不看报不读书,对诸如“三讲”、“三个代表”知之甚少;三是政治组织观念变得淡薄。有些党员退休后,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有的党员只满足于参加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对组织上交给的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的任务不那么积极,不那么热心,甚至有的对周围群众的困难和疾苦视而不见,臵若罔闻。四是政策纪律观念不强。有些党员不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消极抵制;也有一些党员热衷于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对群众的一些不正确的言论不但不加以制止,甚至参与其中。五是作风华而不实,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党员严重脱离群众,欺上瞒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党员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把“三大作风”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极个别党员甚至为谋取个人利益,做些违法的事等。六是服务意识有所淡化。个 别党员有时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员,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农村为自己服务,而对农村建设漠不关心,不能把自己融入农村大家庭之中。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我们又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一是放松学习,降低要求,思想工作不相适应。农村党员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意识的增强,学习意识逐渐淡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二是体制转换,被动消积,组织上不相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市场经济影响,党组织建设弱化,凝聚力战斗力降低,个别党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三是管理教育不到位,工作上不适应。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对党员的教育存在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缺乏针对性,使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四是党员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由于农村党支部书记大多文化水平素质不太高,又忙于日常事务和个人经济发展,对农村党员教育上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很少能针对党员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引 导方法;五是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组织缺乏活力。在农村基层党工作组织中,年龄超过50岁的占60%以上,党组织对中青年骨干力量引导教育不够,党组织中缺少“双强”型党员干部。
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思路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切实加强农村“五支”队伍和农村“五个一”工程建设,“抓素质促队伍,抓奖惩促管理,抓硬件促软件”,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
四、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是新形势下树立党员队伍新形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根本,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加速器和助推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为此,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
(一)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的坚定性。一是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要把“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把“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同加强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新农村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二是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农村教育、农村治安、农村环境、农村互助都是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大舞台,要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来。三是广泛开展群众路线的教育。农村党员要切实发挥村“两委”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当好党和政府的宣传员。另一方面要了解群众疾苦,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当好党和政府的信息员。三要积极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当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四是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好。四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重点在党员队伍中做好胡锦涛同志的“八荣八耻”教育,建立新时期的荣誉观,树立正气,提倡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二)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效性。一是要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作用,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农村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和考核工作力度,把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选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位臵上来,并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力度,对一些工作表现平平,问题较多的要及时撤换。三是加强对农村党组织的督促和指导,帮助他们落实党建工作目标,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办法。四是进一步推进“三级联创”和“双强”工程,积极开展“两抓一带”活动,“抓整顿,促后进支部变面貌;抓典型,开展支部达标争创活动;带中间,促二类支部上台阶”。五是加强农村“五支”队伍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现任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历任干部实行 联绩计酬制,对后备干部实行试岗制,对党员实行联片责任制,对村民代表实行十户推举联系制,使“五支”队伍成为新农村这座“大厦”稳定的“支柱”。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的针对性。①要认真分析党员队伍的现状。切实了解党员的所思、所盼、所求,针对党员实际实施分类教育,突出针对性。教育中既要紧贴党员的实际生活,又要大力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宣讲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正视当前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困难;既要大力宣传我们身边的典型人物,又要坚定反对和消除腐败的必胜信心。教育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政治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把解决党员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认真了解掌握农村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因人而异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创业上致富上不断加以引导,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服务农村、奉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③以各类活动为载体,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抓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创业氛围、一套好的扶持政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争创“五好”村党支部、实施“两抓两带育双强”工程、村务公开等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整体推进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努力开创 各方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性。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对没有的制度要尽快制定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制度,对原先有的制度要认真研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农村发展的要求,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确保制定的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如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制度等。对那些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接受组织教育、不服从管理的党员该除名的除名,该清退的清退,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第五篇: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农村党组织作为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和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和社会事业地不断进步,党员群众对农村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农村党组织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了新时期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湟中县在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主要做法
湟中县辖10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380个行政村,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总人口45.87万人。全县有农村党支部380个,党员13775人。共有“三类村”164个,44671户184412人,党员5594人,其中贫困户5452户,17982人。近年来,全县农村党组织以“三基”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加强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基础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班子建设,党组织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一是注重班子选配。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两推一选”“公推直选”运用到村干部经常性选配当中,建立了推选一批、兼任一批、储备一批的“三个一批”
村干部选配机制,着重用制度选能人,用制度配班子。近年来,先后将230余名农村能人推选到了村干部岗位,建立了3400余名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二是强化班子整顿。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采取县级领导联点、相关职能部门联村、派驻工作组、选派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等措施,先后对60个农村后进党组织进行了集中整顿,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班子稳定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党组织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三议一表决”等党内制度,不断规范党组织活动。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层层研究制定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组织开展“说看评”党建、“村干部述职群众质询”等活动,农村党组织书记主业意识、履职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四是注重能力提升。近年来,重点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先后投入资金260余万元,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培训班42期4000余人次。落实资金20余万元,与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设了“村干部大专班”,83名村干部参加,农村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
(二)强化教育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严把党员入口。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注重从返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严把党员质量。近三年来新发展农村党员1285名。二是狠抓教育培训。近三年来,创建市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1个,县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3个,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主阵地和培训基地作用,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分类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各级党组织先后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126期,培训党员干部2.9万多人次。特别是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组织专题讨论、集中学习、党员讲党课等途径,强化党员党性教育,促使党员学习教育经常化。充分发挥“湟中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夏都学习”app、党员远程教育等新媒体方便、快捷等特点,引导党员自主选择学习,参学人员达9.6万人(次),党员队伍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继续深化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星级评定等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引导党员积极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促使党员发挥作用。三是畅通党员出口。深入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失联党员集中排查、党费收缴专项检查等工作,畅通党员出口,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近年来,累计评议出不合格党员147名,其中,限期改正105名,劝退16名,党内除名24名,开除党籍2名,查找失联党员153名,补缴党费29万元。
(三)强化基础保障,农村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加大阵地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落实项目资金近5000余万元,对143个“危旧狭小”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升级。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全县380个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了规范布置,村级办公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市财政支持、县财政配套等措施,在全县380个村分批实施“阵地增温”项目,着力解决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冬季取暖问题。全面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和为民服务工作,合理设置了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进一步提高了村级活动阵地利用率,树立了村干部良好形象。二是提高待遇保障。以“三基”建设为契机,严格执行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按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足额落实村干部报酬,并按照大村6万元、中村5万元、小村4万元标准落实村级运转经费。认真落实卸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卸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60元提高了560元。同时,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和选拔力度,3名优秀党组织书记先后考录为公务员,2名优秀党组织书记被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工作激励。建立村干部表彰奖励机制,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优秀村干部”和“最美乡村”评选表彰活动,对62名优秀村干部和30个“最美乡村”进行了表彰奖励,共发放奖金71万元。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村级“家底”薄弱。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底。湟中县有380个行政村,大部分行政村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缓慢,除个别地域条件较好的村有微薄的集体收入外,大部分村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仅靠每年下拨的村级运转经费来勉强完成各项工作。加之近年来农村各项工作任务增多,农村无钱办事的问题日益突出,无法保障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二是村级党员活动场所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县累计对143个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升级。但是仍有部分行政村因资金投入不足、选址条件差等原因,出现了场所狭小、功能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农村党员活动正常开展受到限制。
(二)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活力不足。一是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偏低。2014年村(社区)换届选举以来,全县380个村党组织书记中,35岁以下17人、36岁-45岁111人、46岁-55岁197人、56岁-60岁40人、60岁以上15人;小学学历34人、初中学历258人,中专及高中学历83人、大专学历5人。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大、学历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方法落后,缺乏创新精神,习惯当“传声筒”,“依葫芦画瓢”,工作效果较差。二是党组织书记队伍不稳定。近年来,农村工作任务增多,工作压力逐年增大。同时,作为村党组织书记,要带头执行坐班制,长期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和琐碎事务,无暇顾及家庭,没有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甚至个别村民对村干部工作不
理解、不支持,导致部分村党组织书记人员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断层”。由于党组织书记报酬低、工作任务繁重,加之上升渠道窄、要求高、难度大,且只有连续任职10年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的卸任村主要干部,才能享受每年700余元的补助,致使大多数有学历、有才干的农村能人选择在外施展才华,不愿意当村党组织书记,造成后备干部队伍“断层”,“能者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是流动党员逐年增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收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群众日常开支,大部分农村年轻党员长期外出务工,出现了许多流动党员,党员管理难度加大,无法保证“三会一课”、党员教育培训正常开展。二是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为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大多数青壮年,特别是脑山地区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致使村内无合适的发展对象或者新发展党员年龄偏大,党员队伍素质整体偏低。三是党员带动能力不足。全县13000余名农村党员中,除少数党员有一定的技能外,大多数党员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能力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收入。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开展“领头雁”培育工作。一是做好村党组织书记的选配工作。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调查摸底、意见建议征求等措施,全面掌握现任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对能力较差和威信不高的党组织书记,认真分析原因,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党组织书记工作水平或重新选配村党组织书记。对暂时无法选配村党支书记的村,采取机关下派等方式,配齐村党组织书记。二是狠抓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制定全县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规划,内容应当涵盖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经济发展、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座谈交流、实地观摩、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加强党组织书记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党组织书记交流与谈心谈话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党组织书记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党组织书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着力为村级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协助制定工作计划。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协助新选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制定任期内的工作计划,并定期指导工作开展。着力开展乡镇科级领导干部“一培多”、选派第一书记及党建指导员等工作,协助新选任村党组织书记理顺各项工作,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尽快使党组织书记熟悉精通各项工作。四是设立“乡贤参事会”。今年,我县试点开展“乡贤参事会”
工作,从目前情况看,个别村“乡贤参事会”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到了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应当着力推广这一试点工作,协助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集众人之长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一是认真选树后备干部。要积极开展群众走访工作,深入掌握优秀人才基本情况,必要时通过相关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致富带头人、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加入农村建设当中,及时将优秀人才纳入到后备干部库,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将后备干部纳入到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着力开展定向培养、设岗锻炼等,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打牢基础。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一是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全面实行发展党员“推优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制”,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注重质量、优化结构。继续认真做好失联党员规范管理、口袋党员排查和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开展“四项活动”,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流动党员,要通过微信、qq网络媒介,及时力开展党员思想引导和教育,提升党员向心力和组织凝聚力。积极组织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评比、党员设岗定责、公开
承诺、结对帮扶等各种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切实帮助生活困难党员及老党员等解决实际困难。
(四)强化基础保障。一是逐步增加资金投入。要在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活动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基础上,严格落实村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逐步增加村干部收入。同时,拓宽选人用人机制,适当放宽村干部上升渠道,提高卸任村干部补助,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二是持续开展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以精准扶贫、村企共建等为契机,统筹人、财、物,积极帮助农村党组织谋划产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效解决农村无钱办事的问题。
(五)着力开展典型引领工程。一是认真打造党建品牌。整合资源,加大对党建示范点创建力度。将有基础、有特色、有影响的党建示范点打造好,从而实现创建一个、影响一面、带动一片的实际效果。二是着力打造功能型党委。今年来,我们成功打造了卡阳中心党委,为党建促脱贫工作提供了经验。我们应当在有条件的地区着力打造功能型党委,从而实现党建促经济发展的目标。三是积极选培先进典型。将近年来在农村工作中成绩优秀、群众认可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进行选树培养,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农村带头人向先进典型学习,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