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研分析(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研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研分析》。

第一篇:对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研分析

农民收入问题可以说是农业与农村问题的集中反映,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事关全局。为此,近年来的中央相关文件反复强调,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区农民人均

纯收入2020年将达到23184元,平均每年递增5.94%,而在今年的区人代会上,我区已明确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的目标任务。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深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通过近期调研,本文拟对近年来我区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分析,找出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实现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农民收入结构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农民收入从总体上看增长较快,每年增幅都在2位数以上,尤其是2008年农民的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基本保持平衡。2008年我区农业收入51430.8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3.53%,分别比前两年的9.5%、8.7%增加4到5个百分点;农业的净收入15552.72万元,按全区农村87282个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收入1782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92元的15.37%,虽然收入的比重分别比前两年的17.33%、19.30%下降2到4个百分点,但绝对增加值基本上与前两年的1764元、1771元持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区农业占整个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是很高,但农业净收入的稳定增长,对于实现农民增收仍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二)财产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强化。随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外地务工经商人员进入我区,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区外来人口已超过25.4万人,暂住登记人口19.6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区的城乡结合部,其中甬江、庄桥、洪塘要占总数的67%以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农民空余房屋出租,提升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明显增长。2008年我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达13378.66万元,人均1533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22%。分别比前两年的12.27%、9.11%增加1到4个百分点,绝对增加值分别比前两年的1248元、836元增加285元和697元。由于农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已由2005年的590元增加到1533元,三年内翻了1.5番,可以说财产性收入已快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转移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我区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股份分红、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金和国家政策性直接补贴等部分。现以股份分红为例,2008年我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资金达8397.27万元,人均96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3%,分别比前两年的7.18%、3.84%增加1和4个百分点,绝对增加值分别比前两年的731元、352元增加231元和610元。如再加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金等收入,其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要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1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四)非农产业占农民收入的主导地位。根据以上相关数据的分析,我区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在7110元左右,占农民纯收入的61.37%。虽然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来源的主导地位将不会削弱,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其非农产业收入的主导地位会不断巩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将呈现趋势性增强。

二、农民收入面临的突出性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农民人均收入将会继续呈现增长的态势,但实现稳定增长的难度和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将会明显加大,增长的幅度在年度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极有可能出现下滑的趋势。就目前来看,农民收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两点:

(一)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萎缩趋向。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降低。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区部分企业,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停产停业,并由此造成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外来务工人员的返乡,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房屋出租收入的减少。据对一些村的调查,当前农民房屋的出租率要去年减少20%左右。如以此测算,今年我区农民以房屋出租为主的财产性收入将减少2675万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农民人均收入要减

第二篇:新时期农民持续增收情况调研思考

农民收入问题可以说是农业与农村问题的集中反映,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事关全局。为此,近年来的中央相关文件反复强调,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区农民人均

纯收入2020年将达到23184元,平均每年递增5.94%,而在今年的区人代会上,我区已明确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的目标任务。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深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通过近期调研,本文拟对近年来我区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分析,找出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实现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农民收入结构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农民收入从总体上看增长较快,每年增幅都在2位数以上,尤其是2008年农民的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基本保持平衡。2008年我区农业收入51430.8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3.53%,分别比前两年的9.5%、8.7%增加4到5个百分点;农业的净收入15552.72万元,按全区农村87282个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收入1782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92元的15.37%,虽然收入的比重分别比前两年的17.33%、19.30%下降2到4个百分点,但绝对增加值基本上与前两年的1764元、1771元持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区农业占整个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是很高,但农业净收入的稳定增长,对于实现农民增收仍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二)财产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强化。随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外地务工经商人员进入我区,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区外来人口已超过25.4万人,暂住登记人口19.6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区的城乡结合部,其中甬江、庄桥、洪塘要占总数的67%以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农民空余房屋出租,提升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明显增长。2008年我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达13378.66万元,人均1533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22%。分别比前两年的12.27%、9.11%增加1到4个百分点,绝对增加值分别比前两年的1248元、836元增加285元和697元。由于农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已由2005年的590元增加到1533元,三年内翻了1.5番,可以说财产性收入已快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转移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我区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股份分红、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金和国家政策性直接补贴等部分。现以股份分红为例,2008年我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资金达8397.27万元,人均96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3%,分别比前两年的7.18%、3.84%增加1和4个百分点,绝对增加值分别比前两年的731元、352元增加231元和610元。如再加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金等收入,其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要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1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四)非农产业占农民收入的主导地位。根据以上相关数据的分析,我区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在7110元左右,占农民纯收入的61.37%。虽然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来源的主导地位将不会削弱,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其非农产业收入的主导地位会不断巩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将呈现趋势性增强。

二、农民收入面临的突出性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农民人均收入将会继续呈现增长的态势,但实现稳定增长的难度和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将会明显加大,增长的幅度在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极有可能出现下滑的趋势。就目前来看,农民收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两点:

(一)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萎缩趋向。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降低。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区部分企业,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停产停业,并由此造成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外来务工人员的返乡,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房屋出租收入的减少。据对一些村的调查,当前农民房屋的出租率要去年减少20%左右。如以此测算,今年我区农民以房屋出租为主的财产性收入将减少2675万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农民人均收入要减

少306元,比2008年下降2.64%。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下滑,影响农民再分配收入。调查中不少村反映,今年的村级标准厂房出租形势不容乐观,空置的面积将会有所提高,尤其是新建的标准厂房难以招商,这是造成村级可用收入下滑的关键因素。村级经济的下滑,势必影响到当年农民股红的分配和集体收益的分配提高。据调查估算,今年村级标准厂房的空

置率将在8-10%左右,减少出租收入约1177万元。如以减少收入的60%对农民进行股权分红推算,这就标志着农民收入将从集体收益中减少80元左右,比去年的人均收入下降0.69%。三是农民务工收入有所减少。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区农民务工收入的减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开工不足,工作日缩短,月工资收入减少300-500元左右,报酬相对降低,但这类人员的比例较小,影响不大。另一种是企业停产息业,在家待命。目前务工在家息业人员约占5%左右。根据上述两种情况,我们以务工人员息业率5%,年工资报酬1.8万元测算,农民约减少收入2586万元,人均减少收入296元,比去年下降2.55%。综上所述,今年我区农民收入面临下降的可能性不容忽视,据我们调查预测,其下降幅度在5-6%左右。

(二)农民收入不平衡。根据有关资料报表分析,除了我区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差异(2.157:1)之外,我区农民之间的人均收入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东西部,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差异。2008年我区农民人均收入11592元,如以村为单位,有40个村的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占全区行政村的36.36%。在这40个村中,其中慈城镇有7个村,占该镇41个行政村的17.07%;而甬江街道15个村,村村超过全区人均收入水平,达100%,相比之下,甬江街道要高于慈城镇83个百分点,反映出区域性农民收入的差别。在村与村之间,人均收入最高的村达18442元,高于全区人均收入水平的59.09%,而收入低的村,人均收入仅9061元,这占全区人均收入水平的78.17%,二者相比,高者是低者的1 倍。从区、镇(街道)两级304户农经记账户人均收入情况看,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29户,占9.54%,这也就是说我区有近10%的农户,其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全区人均收入水平。

此外,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也包括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就业技能、资源和市场约束、发展空间等问题。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应该说,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奋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年农民增收形势更为严峻。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今年人均收入增长8%的目标,我们在分析农民增收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以“产业结构调整+非农产业发展+城乡一体推进”是增加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一)以农为本,挖掘农业增效潜力

挖掘农业增效潜力是我区农民,特别是纯农业村农民增加收入的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之一。就当前的农业增效来说,一是增加早稻种植面积。据2008年农作物种植面积测算,2009年我区早稻种植面积还有2万亩潜力可挖,而种植早稻相对省工省本,病虫害轻,一般每亩纯收入在200元左右,2万亩早稻就能增收400万元。再加上按2008年水稻种植补贴及2009年粮食收购价标准计算,又可增收144.8万元。两项合计相当于全区农民人均增收62.6元以上。二是发展高效蔬菜,提高单位效益。据我区蔬菜种植专业户苏元广介绍,2008年他的蔬菜种植面积20亩左右,以大棚栽培为主,种植模式为茄果类―叶菜类三茬轮作,一亩大棚年平均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比一般蔬菜种植户提高5000元左右。在我区现有的1.8万亩蔬菜面积中,如将其中40%的蔬菜面积实施苏元广那种三茬轮作种植模式,当年就能增效3600万元,人均增收就是412元。三是继续推进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发展。目前我区有茶叶、杨梅、竹笋、密梨、葡萄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这些特色产业基地不仅是我区的优势农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渠道。如我区葡萄种植面积0.42万亩,其中2008年已投产面积0.15万亩,而今年的投产面积将比去年增加500亩以上,按每亩收益0.5万元计算,就能增收250万元。再有经改良后的慈荠种杨梅,其售价在15—20元/斤,比荸荠种杨梅高7-10元/斤,按亩产2700斤计算,每亩就可增收1.89—2.7万元。四是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今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要增加到2万亩,因经测土配方施肥的可节约每亩成本40元;新增1万亩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其亩均用药和防治成本可减少15%以上、节省100元。仅此两项就可增收180万元,相当于全区农民人均增收20.7元。

此外,今年的农资价格较往年有所下降,如尿素下降了350元/吨,氯化钾下降了800元/吨,而国家的粮食收购价相对提高,每50公斤提高5-11元。如以去年的33436吨粮食总产量计算,人均增收38-84元,这也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益分配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是不断增强,集体可用收入是不断增加,2008年比2005年增加了5801万元,达18239万元。集体用于农民的分红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08年比2005年增加了6284万元,达8397万元,人均增加720元,正可谓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因此,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益分配是我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一是落实村发展留用地政策。除城市规划重点控制区外,村级发展留用地补偿原则上应以留地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由国土部门根据开发建设情况,尽快落实用地指标;确因客观原因无需落实或无地可落实的,也要尽快予以经济补偿,以提高集体经济的再扩大生产能力。二是制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村集体物业租赁所缴的房产税、营业税以及土地使用税等,包括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工程所征的有关税费,区和镇、街道财政应根据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程度,在安排转移支付时予以统筹考虑,补助或奖励村级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鼓励村级集体开展招商引资。为缓解标准厂房的空置,凡村级集体新引进的注册地和经营地都在本村范围内的企业,3年内其上缴的企业所得税中的区本级留成部分,由区财政全额返还给村,专项用于集体经济的建设。四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所得收入中定向用于结对村社会事业的资金可按有关程序办理税前列支。五是充分发挥集体货币资金的投入效应。目前村级集体拥有货币资产达9.39亿元。因此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村级集体通过强强联合、村企联合、产业提升、异地开发、固定回报等方式,投资风险小,收益大的项目,如服务业、物流业等,实现货币效益最大化。如以现有货币资产的40%用于投入,按增值10%测算,农民人均收入就能增加430元。

通过政策的扶持,再加上绝大多数村在年终考核时,都不同程度的预留了一部分资金用于来年的以丰补歉,或用于来年的收益分配与分红,因此从总体上来讲,今年农民从村级集体中获得的再分配不会低于去年,在较大程度上极有可能超过去年,预计增幅在8-10%左右,人均提高收入77元以上。

(三)坚持培训转移就业,促进“薪金”收入增长

坚持培训转移就业,提高转移就业和创业发展能力,是促进我区农民提高收入主要途径之一。在调研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几年来我区针对农民实际情况开展的技术培训,对促进农民的就业转移,提高农民的收入增长确实起到了极大作用。因此在下一步的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中:一是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各街道、镇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将培训与就业全面挂钩,可开设农副产品经纪人培训班、水果销售员培训班以及农民较为感兴趣的电工、电焊等特色培训专业。同时要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开办技术含量高、市场紧俏工种的中高级技能培训班,实现从短班向中长班,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的转变,切实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扶持措施。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形势,对现有的农村就业扶持政策作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如:放宽政策享受对象范围;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政策补助标准;增加公益性岗位数量,加大公益性岗位的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城乡就业一体的政策扶持标准和扶持种类。三是加强城乡一体的失业、就业管理机制。建立区级统筹的农业劳动力失业管理制度,开展农村劳动力失业登记试点工作,将被征地人员和已长期流转承包地的农业劳动力,包括目前在家息业的人员,纳入失业人员管理范围。对长久流出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业劳动力,在就业、培训等方面享受与被征地人员同等的待遇。四是要搭建农民创业的平台。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农民就业专场招聘会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我区创业俱乐部综合服务的平台作用和品牌作用,为农民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我区已创立的股权质押贷款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农民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已取得的人均2万元授信总额,鼓励农民投入到创业之中,人人争当小老板,消除“胆小怕风险”的投资观念,树立投资创业促增收的意识。五是积极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今年要有80%的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切实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促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形成稳定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

(四)加快城乡一体发展,不断提高增收效应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必然涉及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建设、发展和完善。今年是我区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建设基础年、保稳促调年,合力攻坚年,也是我区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之年。随着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农民的增收一定会起到乘数效应。就目前来说:一是探索三类养老保险的流转对接。在提高被征地人员养老金的基础上,要研究制订**区建立城乡一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推进体系实施意见,以“全覆盖、一体化、可流转”为目标,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和长期流转承包地的农业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同等化。二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与农民收入增长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筹资增长机制,加大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政府补贴力度,加大城乡弱势群体大病救助的力度,逐步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险种相互衔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同等化。三是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研究制定城乡一体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办法,建立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低保救助标准,逐步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帮扶工作。四是财产置换增加农民收入。在前几年的旧村改造、征地拆迁中,农民原有的房产通过置换都不同程度的获得了“住一套、租一套、卖一套”的财产,其财产增值,少者60-70万元,多者上百万元。今年我区又将拆迁农民房屋2600多户,面积37万多平方米。如按农民每户房产通过产权置换增值60万元计算,其增值就达15.6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全区农民人均增收1.78万元。因此在拆迁过程中,农民一定能够获得极大的财产性转移收入。五是继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制订**区建立城乡一体公共服务推进体系实施意见,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公共服务运行体制不断创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可以说,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必定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使农民真正享受城乡一体化带来的丰硕成果。

(五)多策并举,共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除了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各级政府、部门与单位的共同扶持。因此我们要在切实做好增强农民增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的基础上,一要落实政策促增收。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我们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和服务补贴、公益生态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政策。同时也要认真落实我区已出台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惠农政策,确保政策的促进作用。二要招商引资促增收。今年我区已基本确立了农业招商项目10个以上,合同引进资金1亿元左右的任务目标。下一步要重点研究一批农业招商项目的包装与推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推动农民的增收。三是加工合作促增收。依托我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推进农民的增收。如宁波泰康红豆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我区建立的1000多亩红豆杉基地,其每亩红豆杉的枝叶产量400-5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5元,每亩收入就达2000-2500元。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帮助农民增收。如我区的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08人,基地面积1608亩。该合作社以葡萄产业为依托,发展农家乐、水果、蔬菜套种等多种经营形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了产、销、技术服务的统一。社员裘建刚在社里有20亩土地,仅去年一年,他依靠合作社的技术支持和品牌效应,收入达25万多元。四是依托企业促增收。要在我区积极拯救扶持企业生产发展的大背景下,鼓励企业少减员或不减员,维持员工的稳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利用粮油市场、渔业市场的开张,通过物流、三产的带动,增加人气聚集,以此拉动农民房屋的出租,使农民的出租收入有增而不减。

总之,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要实现2009年农民增收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充满信心,加强部门协作,全社会关注,切切实实地解决农民增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认真真地把各项举措落实到农民增收上来,就一定会实现今年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三篇: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调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现在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面我就从下仓镇的农民收入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几点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当前我镇农民的收入情况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劳动者素质不高。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增收困难。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大路品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

4.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入世后我国农业正承受考验。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而且农产品的上涨属成本推动型,另一方面我国的单位农产品价格已经是连续几年下降,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受到世界市场的低价农产品的压力。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从“强

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例如,2004年我镇新建成建华页岩砖制品有限公司,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建成了盛资食品有限公司、兴盛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351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从今年开始,我镇将成立农业办公室,抽掉机关和农口的精干人员,全力搞好镇政府的服务职能。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使9亿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县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做出最大的贡献。

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四篇: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增收又是核心的核心。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

一、基本情况

###镇是##县的大镇之一,地处##县最东面,距新县城40公里。历史底蕴深厚,唐王征东传说和蟹桥传说就源于我镇,古三岔关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末举人李龙石名震关东。我镇交通便利,地理位臵优越,沟海铁路横贯东西,盘海公路和建设中的兴于快速干道延长线为全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镇辖11个行政村,6308户,210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1人,总面积7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65亩,其中水田39615亩,旱田10950亩,人均耕地面积2.5亩。2011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100元,高于全县11400元的平均水平。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目前我镇农业产业主要以水稻、棚菜、肉鸡和水产四大块为主,尤以棚菜和肉鸡产业发达。

一是以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棚菜产业是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全镇11个村中有###村、七台子村、岗毗岭村、五台子村、夏家村、蔡家村和夹信子村等七个棚菜专业村,棚菜总面积2.85万亩,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5180栋,从业户数4200多户,从业人员近万人,预计到今年年末全镇棚菜产业总产值可实现3亿元,棚菜产业人均纯收入可实现6900元,在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40.38%,棚菜产业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在大力发展棚菜生产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做好“打品牌”、“建市场”,着力推进无公害蔬菜进程和棚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以兴牧集团为龙头,积极开展肉鸡孵化、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拉动周边农户,建立以养殖大户为主体的协会组织,加强对养殖业产、供、销的协调服务,全面提高市场风险抵抗力。目前全镇已形成种蛋鸡养殖、孵化、肉鸡养殖、肉鸡加工储藏完整的产业结构链。我镇还拥有得信饲料、新达饲料、羽翔种鸡、三鑫孵化等相关企业10余家。预计到年末全镇肉鸡饲养总量将实现1550万只,出栏1300万只,产值41000万元,肉鸡产业人均增收1500元。

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棚菜和肉鸡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也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了镇域经济。产业前向发展带动了蔬菜育苗、农药供应、大棚骨架焊接、桩梁建造、大棚设备、物质供应等相关产业发展;后向发展

带动蔬菜销售、运输、加工和肉鸡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全系列产业链。仅从事大棚设施加工的工商业网点就达50多家,年创产值2500多万元。棚菜和肉鸡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镇的知名度,“古兴”、“辽河湾”、“兴川”、“硒霸”等特色农业品牌已成为我镇响亮的名片,推动###镇走出盘锦,走出辽宁。也正是因为于此,使得众多投资商纷纷看好这里,投资兴业。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季节性短工等全镇就近实现劳动力转移3000多人,工资性收入可达到3600多万元。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奠定农民增收的基础。通过争取兴于快速干道延长线项目,使我镇距市区车程缩短至半小时,提升了###的区位优势;建设中的盘锦生物质能化工产业园区已初见规模,目前已完成园区一纵一横道路建设,对部分区域进行回填平整,宝来生物能源、盘锦畅兴石化、辽宁东锦化工等三家企业已经入驻。二是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投资500多万元对全镇的村村通道路进行新建与维修;投资560万元对1.2公里的镇政府路进行拓宽改造,改造后的道路宽12米,修建暗排,安装路灯60盏;投资28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投资355万元垃圾气化站1座,添臵环卫设施30多套;投资120多万元对村路和棚菜园区进行了绿化治理,这些项目的实施,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既增加了就业又改善了新农村面貌。

四是强化职能,做好农民增收服务保障工作。镇党委、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把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镇长负总责,明确了领导分工负责机制和包村、包项目任务,镇村干部也落实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任务。加强驻村指导员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农民增收的抓促作用。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截止到目前全镇共开展各类农业培训讲座20多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关怀活动,帮助和指导农户促进增收。

三、农民收入的增减因素

一是由于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呈上涨趋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资价格涨幅平均高出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成本,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我镇的棚菜和肉鸡产业虽然规模很大,但都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附加值不高,致使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棚菜产业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今年夏天,因受到台风“达维”的影响,大辽河水位上涨,致使我镇沿河###、岗毗岭等6个套堤进水,近2000栋蔬菜大棚被淹,农民损失惨重;肉鸡养殖受疫病和价格因素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致富进程。四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有近一半的家庭,打工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50%以上。但近些年来,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对技术工种的要求高,以及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虽然乡镇农业技术和普惠制技能培训有所增加,但培训 的专业性、广度、深度不足,培训后的农民进厂后需二次培训,致使农民对技能培训的热情不高。最终,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打算

农民增收是农村发展的前提,农业增效是农民增收的保证,通过细致的调查,我们深入分析对促进农民增收有以下打算和想法:

1、变粗放为精细,转变经营方式。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目前,我镇棚菜小区中还存在一部分老式棚、低矮棚,每年也和别的大棚一起扣、一起栽、一起收,可是一年下来,人工、肥料等成本一分不比人家少,收入不及新式棚的一半,大伙戏称为“窖混子”,因此必须对这部分大棚进行改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也是硬道理,先进的农业机械化必然带来高产出,目前我镇棚菜机械化中的微滴灌、测土施肥、秸杆发酵技术、沼气技术等应用率不是很高,上述技术推广普及后,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使一大批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上去,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2、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以一产为主的状况,我们要大力将他们引向二、三产业,来激发农村经

济活力,多业并举增收。最近几年,我们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建立了生物质能产业园区,像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新建以来,就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县华鑫工艺品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用工灵活,在农忙时节,企业工人只有20人左右,而在农闲时节企业工人有100多人,灵活的用人方式,不仅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促进了农民的增收。通过不断的摸索,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夏初季节,陆地蔬菜陆续上市,大棚中的黄瓜难卖,我镇建成了松柏酱菜厂,将菜农的黄瓜收购后腌成酱菜,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

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我们鼓励更多的农民从事农产品收购、运输、经销工作,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经纪人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强就业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普惠制就业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

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

4、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三是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在农村的执政之本。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平衡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镇的全面发展而奋进。

第五篇: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关于牧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海浪村党支部副书记才让

海浪村是个人口大村,畜牧业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该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如何促进牧民增收的问题。我在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牧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牧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

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牧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牧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牧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牧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牧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牧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牧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牧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牧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牧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当。因此,牧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上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牧业

增效,牧民增收,但由于牧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畜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牧区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牧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牧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牧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牧民不好治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牧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牧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牧区文盲半文盲的牧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牧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牧区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牧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牧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特色产业制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畜产品,如祁连藏系羊,总量还很小,且种群还不够纯等现象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牧区经济的主导和牧民增收的主体。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牧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牧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牧区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牧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牧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牧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牧区和牧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牧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牧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治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牧户信息不灵。改革把牧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牧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地把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

言,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牧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牧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牧民的情绪,关系到牧区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牧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牧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牧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牧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牧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牧区。这是我们广大牧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通过此次调研,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促进牧民增收工作。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非凡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非凡是促进牧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果

断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牧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牧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心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非凡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牧民的实惠真正落到牧民手中。

(三)帮助牧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畜牧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重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

(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牧区,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牧民,用于能够增加牧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

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牧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五)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牧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牧区人少地多,草原环境日益恶化,要想致富,必须鼓励牧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牧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牧区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当,信贷资金不足成为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牧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下载对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研分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研分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持续增收难原因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面对的重大课题。就这一课题,笔者做了一些调研,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谈几点个人看法和建议。一、对农民收入现......

    农民增收问题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民增收问题的分析 作者:石俊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6期 摘 要:近年来,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调研报告(L)

    对清平社区农民万元增收工程的调研报告清平社区村官刘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是我市的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的关键年,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中共汉台区委党校 代永琦 为了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为汉台区率先发展献计献策,我校调研组于三月中下旬深入我区“三镇两办四村”(铺镇......

    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乡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凉州户镇经管站 张晓红今年9月以来,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座谈,通过组织村委会成员、党员、村......

    ——**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

    ——**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范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

    ——**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农民增收——**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2005年3月29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