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0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产品告别了长期短缺,但又出现一些新问题:一些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尤其是低质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产不增收;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工企业对原料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那么,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呢?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困难、问题呢?笔者就此对地处浙江南部山区的象溪镇进行了调查。

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转载网络]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是镇里的支柱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象溪镇就开始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实施“生态立镇,绿色兴镇”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板栗、脐橙、名优茶等主导产业,并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建立高效示范基地。全镇共发展板栗1.30万亩,脐橙0.8万亩,成为“浙南板栗之乡”、“浙江脐橙之乡”,香菇、蚕豌豆、蔬菜、西瓜等效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象溪镇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比例已达到了6:4,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当前来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1.农民自身对农业结构调整应当“怎么调、调什么”很难把握。

面对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面对农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广大农民都认识到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都想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在“怎么调、调什么”的问题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农民长期受指令性计划的束缚,依赖思想较为严重,面对调整结构的问题,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农户都有一种不现实的想法,他们不仅希望政府帮他们解决种什么的问题,更希望政府能把种出来的产品保收购。同时,由于农民素质不高,也使得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很难把握市场。在全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到6%,而且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素质好的劳动力已脱离了农业生产,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和妇女居多,这必然影响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制约着效益的提高。

2.政府“急功近利”,往往作用适得其反。

政府强调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但以政府号召或命令式的调整仍给一部分农民蒙上阴影,以致有“政府号召的千万别去种”的说法,给指导和引导结构调整、形成规模效应带来困难。形成一个产业,需要较长时间,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期望短期内调出一个新兴产业。新产品的开发,新基地的扩张,往往因一季的失败,一年的失败,就被认为没有效益,而没有从提高科技含量、开拓市场、深度开发、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加以思考。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多数村集体没有有效的收入来源。农业产业调整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所需要的经费从农户中收取一般难度比较大。因此,村集体普遍缺钱也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例如,象溪镇35个行政村,200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仅1个村,收入在5至10万元的4个村,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有30个村,占到总村数的85.7%。这样的村集体经济力量难以承受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不到改善,也制约着结构调整。

4.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农业科技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技术推广的加快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是目前,随着农业完全市场化,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众多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生产经营体制与农技推广体制存在矛盾。农民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农业生产经营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技术推广部门与经济主体的利益不挂钩,因此科技人员推广农业技术缺乏积极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慢、成效差。二是农技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不少是七八十年代的农科员、农机员、农经员、畜牧兽医员,他们年龄比较大,对于大综农产品的技术服务工作比较熟悉,对新兴产业和名、特、优产品难以提供有效服务。而年轻的、有较高学历的农技推广人员,则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于农技人员的办公经费为包干使用,难以参加各类知识培训,缺少考察参观的机会,自身素质难以提高,在结构调整中,农技员难以为农民出高招,提不出新办法、新措施。三是农技员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与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矛盾。由于农技推广事业经费包括人头经费都依靠乡镇政府财政补助,致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农技人员吃财政的就应干行政事。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大多数农技人员把行政工作作为重点,而把农技服务作为次要工作,出现“专职不专用”的现象。

5.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

农产品加工增值、市场拓展,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撑点。农产品加工不发达、产品档次低、市场半径狭窄始终制约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仍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加工业比例甚小。农业发达国家初级产品与加工产品在消费中的比例已达2:8,而我国还不到8:2。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总产值的1-2倍,而我国仅为农业总产值的15%—20%。目前许多地方都希望通过农业产业化,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应当说这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但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强大的龙头企业来带动,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农村缺少龙头企业;有的地方即使有龙头企业,但由于企业本身实力有限,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难以起到组织生产的作用,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从政府部门来看,现在仍有不少乡镇干部对农产品销售、加工的作用认识不足,“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根深蒂固。政府几乎没有农产品流通管理机构或组织,农产品运销基本是农民自发进行,缺少流通企业。对农民经纪人的培育和壮大缺乏得力措施,农产品市场中介不健全,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消费需求信息不灵,农产品的“小生产”难以与“大市场”紧密联结。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策思考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科技兴农、典型示范的思路进行。具体地说,调整农业结构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搞好规划。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科学决策和长远规划,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换一个领导就换一个思路。发展一个行业、一个品种,销售某种产品,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熟悉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的变化动态。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防止盲目性,避免趋同性和一哄而上。否则,难免增产不增收,甚至劳民伤财。在搞好市场调查的同时,要对引进品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进行论证和试验。在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理清调整思路,制订村、户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领导、有组织地稳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2.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机制一活天地宽”,要顺利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是完善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机制。主要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根据“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使用权灵活有效地流转,使土地资源的流转向规模开发,向效益大户聚集。二是健全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打破城乡界限、三大产业界限、所有制界限,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特别是鼓励个体运输、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建立并逐步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乡村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体系。三是探索股份合作的市场运作机制。主要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要素聚集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科技与土地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农业项目的开发。四是改革农技推广体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法》,政府财政预算要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确保逐年增长。在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要纠正一些盲目实施农技推广机构与财政脱钩的错误做法。改革现行的农技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做到人员能进行合理流动,不断改善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广大农技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大力发展产后农业

产后农业,就是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中,突出抓好保鲜、贮运、加工、营销等产后环节,并以此为“龙头”,拉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产品多层次利用和增值增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资金问题、技术问题、市场问题。要审慎从事,稳步发展。要鼓励、引导和发动国有、集体、个私企业、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科研单位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储藏、保鲜、运销、包装业、加工鲜活农产品,经过冷藏保鲜,放到淡季出售,既可成倍增值,又能均衡上市,满足消费者需要。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各涉农部门和供销、商业等部门都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围绕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副产品营销信息服务组织和市场分析咨询机构,延伸到经营服务和物化服务一条龙的形式,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防止发生农业结构趋同现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市场行情、生产决策、购销等服务,确保为农民提供各类不同层次的实用信息,推动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鼓励农技人员创办、领办或参与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去,直接服务于农民。

4.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在结构调整中,必须把农业科技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以科技创新启动结构调整。一是启动种子种苗产业。种子科技含量提高,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的关键。要像重视抓工业新产品开发一样,重视并花大力气抓好“种子工程”,把种子作为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二是技术更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要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推广新型高效农作制度和轻型简化、省工节本、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水平。三是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按照确定的主导产业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在农村职业学校以传统专业为基础,增设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专业,立足于培训应用型、技艺型人才,打破专业界限,坚持系列化、多专业培训四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篇: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农业发展的目标、条件与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过去的资源约束为主转向以需求和资源双重约束为主;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开始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宜而形成的结构问题和“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要注重有效配置农业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合同定购制度,使合同定购数量与价格的确定能切实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挥价格杠杆对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激励和诱导作用,除了反映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方面外,还集中反映在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流通环节进行合作,构造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弱小的农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

对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规划,一方面围绕区域比较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开辟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特别是培育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验和创新农业生产的新的机制,新的组织形式,在农产品品质一致性、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优秀农产品推广、农业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的目的。为适应农产品国际竞争要求,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应用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目标,加大农业固定成本的积累和农业投资力度,逐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的步伐,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增长。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的突出表现是技术壁垒,而农产品是对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农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遭到破坏性的影响,因此保持或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品质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农产品的生产必须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投入的化肥、农药标准与投放数量符合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的要求,生产过程符合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要求。国家也需要统一制定农产品分级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要注重优化整合农产品

优化整合农产品,首先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产品品质质量是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是增大农产品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空间,促进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农产品的层次化、专用化发展为农产品品种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市场开发引进不同品种,开辟新的国际农产品市场,通过产品差异占据市场,避开通过激烈的价格竞争争夺市场。中国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尽管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的要求,中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已经从过去的追求数量为主的“增产”战略转向了以追求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增收”战略,中国农业生产确实达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但这是以土地超负荷使用,土壤有机元素靠外来补充的情况下实现的,土壤板结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休

耕”以实现耕地恢复肥力也将是农业资源整合的又一个新的内容。农业“休耕”必须有总量供给平衡的保证,因此,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可从三个层次全面优化整合农产品。(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层次的结构,根据自然资源、市场情况和相关产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的产业构成,扩大市场需求大的产业的生产规模,缩小市场需求萎缩的产业的生产,并使各产业间相互协调、联动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业资源、市场规模和相关产业相协调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地域有农产品进出口的条件,应该有限发展出口量大的产业,摆脱国内市场需求约束,发挥产品出口对地方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2)调整优化产品层次的结构,协调生产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部门内部产品结构,使产品既符合地区资源优势,又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比如吉林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玉米种植业,形成玉米产业等。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考虑资源、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单一因素造成市场风险。(3)调整优化产品品质层次的结构,即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调整某一中产品内部品质层次的资源配置,实现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协调一致。随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主要追求数量上的满足和保障逐渐转变为转向追求品质的满足,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的生产必然在结构上突出品质和质量,把提高品质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结构灵魂。农业生产对品质质量的追求和农业主管部门对产品品质质量标准的规范,使农产品在品质质量上分为多个层次,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一方面,细分了农产品市场,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为农产品生产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培育了农产品的市场信誉,为农产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作好了准备。在以市场竞争为目的的经济生活中,特殊品质的农产品具有专门的应用途径,在产品品质多样化、优质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专用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要注意利用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

在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我国可以在有限度地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前提下,对国内农业实施适度的保护政策。所谓有限度就是只开放部分农产品市场。这部分市场的开放,一是不能冲击国内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二是开放的目的主要是调剂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余缺,支持农业生产结构的转换。所谓适度保护政策是指在不违背关贸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体系有关农产品贸易协定的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和财政实力,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给予必要的保护,并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要分别确立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由于“绿箱”措施以政府提供一般性服务、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主旨,免于削减义务,用好“绿箱”措施是政府长期战略。当前,中国在部分“绿箱”措施的实施领域还不具备载体,如缺少行业组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箱”措施的应用。另外,短期内国家财政收入的预算约束,也不足以支持“绿箱”措施的深度实施。从中国现阶段看,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黄箱”措施以补贴和价格支持为主,对国内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更大,更直接,短期内农业政策,以“黄箱”措施为主导

第三篇: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目前,##镇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全镇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就是要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向知识和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效益、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转移,争取在短时期内使

比较效益较高的畜牧业和经济作物的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从各种不同因素看,##镇这次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关系到今后全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镇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一)、##镇自然状况

##镇,距安宁37公里,镇辖面积205.18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2°17′~102°27′北纬24°35′~26°46′之间,##小河河谷盆地中部,东西最宽18公里,南北最长20公里,位于滇中高原中部,东、西分别与晋宁县、易门县接壤,南、北分别与本市一六街乡、鸣矣河乡毗邻,海拔高度1900米~2400米之间。全镇地势东西边缘高,向中部逐步倾斜,境内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晴干,属滇中地区中亚热带山原温凉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8℃,年日照数可达2054小时。镇域内共有大小河流4条,年径流量每平方公里20万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约850毫米。全镇耕地面积27997亩,人均1.3亩,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主产稻谷、蚕豆、小麦、玉米等,是安宁主要粮食和农副产品产区。素有“南部食品柜”之称,是安宁市的“农业型大镇”。

(二)、社会经济状况

##镇属农业型乡镇。##镇现有过境省道2条,镇域内交通便利,下辖12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67个村民小组及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耕地总面积1884.94公顷,其中水田1028.26公顷,旱地856.68公顷。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磷矿、硅矿等;传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烤烟、浅水藕、茭瓜等。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30880人,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3987人,非农业人口6893人。财政收入1330万元,农业总产值1.89亿元,非农业总产值1.47亿元,人均纯收入2646元。2002年程控电话装机总数为1869门;手机拥有量1368部,占全镇总人口数的4.6,现已有11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达到电话普及村,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39.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8.9万元,电讯业务30.7万元。沼气、秸杆气化、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全镇60的村实现沼气化。2003年##镇农业从业人员为11922人,出售农产品总收入7769万元,人均6516.52元,扣除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投入,实际人均来自农业纯收入为1500元左右。

(三)、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

建设全面小康,难点是农村的小康,建设农村的小康,重点是农民经济上的小康。加快调整农业结构,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打牢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科技贡献率、经费投入的增大,以及农业各项政策的落实,##镇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在生产中投入更大的热情,粮食农副产品生产连年丰收,全镇农民解决了温饱,基本上实现了小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农产品卖难,农业效益低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困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一大难题。拿1999年来说虽然粮食总产达17000多吨,全镇粮经丰收,但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扣除乡镇企业产值后,不足1000元,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全镇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要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的观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短缺一过剩一短缺的恶性循环,推动农村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镇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部分基层干部观念因循守旧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大多数农村基层村委会、村(社)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长期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产品品质意识、品牌意识、结构意识和开发市场的意识不强,往往应用“什么赚钱种什么”这种实际滞后的市场信息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没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面积上的加加减减在数量增减上做文章,忽视了质和量的内在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商品意识。一些基层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怕担风险,不敢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规模。

(二)、农产品结构调整步子慢。一部分农民主动性差家庭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是一部分农民心里仍然存在“饿怕了”的心理,加之对不种粮食种什么心里没有底,认为种粮食一时卖不出去还可以保存起来,风险小,因而对农产品结构调整存有余虑,缩手缩脚放不开

步子,采取观望的态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相对缺乏,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农民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进程上,最需要的是市场信息。但是,由于农村市场信息体制建设滞后,农民在产业结构中往往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盲目生产,盲目投资,造成农产品的积压与卖难。另外,由于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老化和机制不够灵活等原因,导致农技推广机构不能较好发挥职能作用,指导服务不足。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虽然不少,但目前只有浅水藕初具规模。结构调整上规模是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没有规模,再好的农产品也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不可能闯出市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销售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两者之间大多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尽管签订了购销合同,但约束力不强,市场一旦发生变化,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吃亏的仍然是农民。

(五)、结构调整的资金准备不足

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镇财力有限,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要加快、加大##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结构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而又扎实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镇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一)、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调整深刻内涵

要充分认识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提出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这种条件下结构调整不是局限于面积的增减和规定比例内部的平面调整,而是依靠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它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我们既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坚持市场导向,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同时又要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要坚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和优势,树立起大农业、大市场的观点,强化市场意识,围绕农民增收这一全局性问题以观念更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强农村市场及质量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搞活产品流通

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加强市场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是农民销售产品并感受市场信息的快捷渠道,目前##镇虽然建有一个农贸市场,但主要是以买卖日常所需蔬菜为主,今年镇政府将在交通要道,一八公路旁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畅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三是以销定价,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同时积极鼓励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进入流通领域,形成多形式流通。要反向思维,为了抓生产,先要抓市场抓流通,镇政府要组织专人跑市场,建立市场网络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安排生产和经营,使市场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

(四)、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产业结构中,要改变单纯追求产量的传统做法,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一是在良种上要有新突破,以种子工程推动农产品品种,品质的提高;二是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推动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三是各级组织在工作中要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加大“绿色证书”工程的普及率,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品种,品质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前提下,农林牧副渔并举,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刺激了全镇农业从单纯的粮食作物生产向多元化的格局转化,从烤烟的发展,果园的更新改造到多种经济作物的发展至浅水藕、水生蔬菜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镇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把提高规模化经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上级上档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1、巩固发展支柱产业烤烟生产,稳定万亩浅水藕基地规模及万亩优质梨基地,作好“烟、藕、梨”这三篇大文章

在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保证粮食总产的前提下,稳住粮经种植比例为3:7。其中:烤烟面积稳定在12000亩,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上等烟的比例,产值达1700万元;充分利用##镇水源林保护区的优势,争取水生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产值达到2000万元;对已经完成高换的12000亩红梨基地加强管护,争取3年后投产,产值达2400万元。

2、坚持因地制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通过优化布局,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良种的改良选育,以及适用科技的推广运用,同时积极引进适合##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项目,切实增加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争取在2003年的基础上全镇生猪存栏达18000头,其中肥猪出栏达28000头,家禽出栏达8.2万只,肉牛出栏达1000条,肉类总产值达2400吨禽蛋产量60吨,在2003年的基础上畜牧业总产值达1800万元。

充分利用##镇水资源保护区的水资源优势,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进渔业技术人才,把现有的水面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开挖鱼塘,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之在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论那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同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镇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公正地处理好双方的利益,使传统农业向“合同农业”、“订单农业”转化,较快地适应市场经济机制。

4、加快集镇建设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推进##小城镇建设,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农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把引导私营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

5、规范政府行为改变以往由政府承揽一切的现状,鼓励农户进入市场,由企业、公司、个体具体运作

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增加农民收入,不论哪种形式,都要积极支持、完善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版权所有

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旺,很难找到一个能够非常直接地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农业结构调整也不是立杆见影的灵丹妙药,如果不充分地认识这一点,而是急功近利地调来调去,只会“欲速则不达”。因此,##镇党委、政府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并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搞好宏观布局规划,促进科技研究与开发,完善市场体系强化服务引导功能等方面下功夫、花力气,积极支持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其它农业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近年来,我们xx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农业的总收入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农民50%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全县烟、茶、菜、药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烟、茶、菜、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止2001年,全县大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烟叶产业在发展初期就配套组建了烟草公司,公司与烟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负责为烟农提供产前扶持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烟叶基地迅速扩张。去年,全县有8个乡镇、156个村、760个组、1.1万户种植烤烟4.9万亩,农民从烟叶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468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途径中,把黄姜作为“蛋糕”来做,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引导寺坪农户试种成功,亩平黄姜的效益是种粮效益的6倍以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开了农民的眼,壮了农民的胆,而今南河两岸的寺坪、过渡湾一带的黄姜走廊已形成规模,面积达到2.5万亩。

2增强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作为市场农业的载体,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在市场风险中,龙头企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当市场疲软的时候,企业通过承诺可以为农民分担一定的损失,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长期与外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在英特网上设置网页,有的参加多种类型的评奖会、博览会,等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龙头笠捣⒄古┎飞罴庸ぃ汛ソ巧煜蛳掠尾返募庸ぜ笆谐〉睦┱胖校黾硬返母郊又担岣卟敌б妫迪中б娴淖畲蠡?盗δв缶塾邢薰荆玻埃埃蹦晖恫鋈鲈拢鸵裕埃梗霸锸展耗в螅担埃岸郑墼断毡尽8霉旧呷看锊螅昕赏掏履в螅福埃埃爸粒保埃埃埃岸郑亟蚰丁?br>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导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在占领市场中以产品质量为动力,以科技更新为羽翼,必然带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推广运用,以此实现双赢目的。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广优质作物良种,促使全县水稻种实现杂交化、优质化。杂交玉米种和油菜种普及率达到99%。今年该公司从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花300万元购买了玉米新组合T38918的制种经营销售权,与北京投资商合作对脱毒马铃薯进行组织培养,不断更新、调优我县农作物种源。

4推进了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了土地流转。截止去年,全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转盘活耕地资源3万亩。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资源向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后,按土地承包面积测算的负担被转移出去,农民负担改由公司或能人负担;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状况下获得收入。三是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干部群众逐步破除了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市场农业、企业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

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惜资”的多,等待观望的多;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孝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2部分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外,其它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基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切实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再加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小马拉不了大车,难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桑蚕业的发展就是如此,全县现有桑蚕面积5500亩,预计3年后可达12000亩,目前仅有2个外贸站收购蚕茧。外贸站也是中介商,打的是游击战,有利就收,无利就退。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去年,虽然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但除了荆元种业有限公司、金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甚至少数企业仍属“官办企业”,政企不分,靠政府行政职能支撑,运转不灵、效益不高。

4部分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企业实力较强外,其它企业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办公条件也不具备,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5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

 

;壮大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的平台。要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龙头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心声。建议各级政府应抓住现有的产业不放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产业链条,只有壮大产业,才能盘活龙头企业,从而固本强根。要在继续坚持一名领导抓一项主导产业、包一个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作用,建议涉农部门的机构设置应围绕产业定,科室围绕产业设,人员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走,形成责任、义务、利益高度统一的运转机制,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改变扶农策略,即由重扶持农户到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并重。每年从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按照“扶优、扶壮、扶强”的原则对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有偿扶持,滚动发展。降低相关政策的门槛,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上,做到先渔而鱼,坚持先发展后收取,有产有收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优惠照顾。同时,应从有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一方面作为风险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风险储备;另一方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要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稳固市常我县的绿生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生”牌商标,荆元种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荆元”牌商标,烟草公司注册了“金峰”牌商标,龙坪泡菜厂注册了“酸嫂”牌商标,虽然这些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市场拼搏中,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总体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市场中叫得响的东西仍然不多。因而,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以质揽胜,大打保康牌,大扬保康名。

三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常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第五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2007-02-10 16:50:29

近年来,我们保康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农业的总收入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农民50%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全县烟、茶、菜、药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烟、茶、菜、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止2001年,全县大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烟叶产业在发展初期就配套组建了烟草公司,公司与烟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负责为烟农提供产前扶持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烟叶基地迅速扩张。去年,全县有8个乡镇、156个村、760个组、1.1万户种植烤烟4.9万亩,农民从烟叶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468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途径中,把黄姜作为蛋糕来做,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引导寺坪农户试种成功,亩平黄姜的效益是种粮效益的6倍以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开了农民的眼,壮了农民的胆,而今南河两岸的寺坪、过渡湾一带的黄姜走廊已形成规

模,面积达到2.5万亩。

2增强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作为市场农业的载体,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在市场风险中,龙头企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当市场疲软的时候,企业通过承诺可以为农民分担一定的损失,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长期与外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在英特网上设置网页,有的参加多种类型的评奖会、博览会,等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把触角伸向下游产品的加工及市场的扩张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康力魔芋精粉有限公司2001年投产仅三个月,就以0.90元

/公斤收购魔芋500吨,生产精粉远销日本。该公司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年可吞吐魔芋8000至10000吨,带动基地近万亩。

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导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在占领市场中以产品质量为动力,以科技更新为羽翼,必然带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推广运用,以此实现双赢目的。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广优质作物良种,促使全县水稻种实现杂交化、优质化。杂交玉米种和油菜种普及率达到99%。今年该公司从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花300万元购买了玉米新组合T38918的制种经营销售权,与北京投资商合作对脱毒马铃薯进行组织培养,不断更新、调优我县农作物种源。

4推进了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了土地流转。截止去年,全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转盘活耕地资源3万亩。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资源

向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后,按土地承包面积测算的负担被转移出去,农民负担改由公司或能人负担;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状况下获得收入。三是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干部群众逐步破除了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市场农业、企业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

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惜资的多,等待观望的多;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2部分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

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外,其它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基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切实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再加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小马拉不了大车,难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桑蚕业的发展就是如此,全县现有桑蚕面积5500亩,预计3年后可达12000亩,目前仅有2个外贸站收购蚕茧。外贸站也是中介商,打的是游击战,有利就收,无利就退。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去年,虽然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但除了荆元种业有限公司、金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甚至少数企业仍属官办企业,政企不分,靠政府行政职能

支撑,运转不灵、效益不高。

4部分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企业实力较强外,其它企业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办公条件也不具备,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5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

壮大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的平台。要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离不开

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龙头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心声。建议各级政府应抓住现有的产业不放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产业链条,只有壮大产业,才能盘活龙头企业,从而固本强根。要在继续坚持一名领导抓一项主导产业、包一个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作用,建议涉农部门的机构设置应围绕产业定,科室围绕产业设,人员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走,形成责任、义务、利益高度统一的运转机制,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改变扶农策略,即由重扶持农户到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并重。每年从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按照扶优、扶壮、扶强的原则对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有偿扶持,滚动发展。降低相关政策的门槛,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上,做到先渔而鱼,坚持先发展后收取,有产有收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优惠

照顾。同时,应从有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一方面作为风险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风险储备;另一方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要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稳固市场。我县的绿生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生牌商标,荆元种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荆元牌商标,烟草公司注册了金峰牌商标,龙坪泡菜厂注册了酸嫂牌商标,虽然这些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市场拼搏中,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总体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市场中叫得响的东西仍然不多。因而,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以质揽胜,大打保康牌,大扬保康名。

三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

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

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下载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普定县白岩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白岩镇位于安顺市北面,普定县东南面,是普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小城镇。全镇总面积74.8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91个村民组,居住着汉、白、......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

    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吴建良(绍兴县农业局) 根据绍兴县的经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形成......

    关于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彭志军

    乡镇领导调研关于谭家山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谭家山镇副镇长彭志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加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

    对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查与思考 陈俊 岳朝友 农业承包合同又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就集体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

    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2009年11月5日)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