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研究与分析

时间:2019-05-12 19: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研究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研究与分析》。

第一篇: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研究与分析

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

(1990年9月21日辽宁省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发包与承包

第三章 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四章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第五章 违反合同的责任

第六章 合同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以下简称农业承包合同)管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是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为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我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订立的土地及其他生产经营项目的承包合同。

第四条 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政策和计划的要求;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贯彻自愿互利、诚实信用、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五条 农业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第六条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包权及其成员的承包权,受法律保护,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乡(含镇,下同)人民政府是农业承包合同的主管机关。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做好农业承包合同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发包与承包

第八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和集体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国有资源,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在权属单位范围内发包。尚未建立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可由村民委员会发包。

第九条 发包的项目、方式及承包形式、指标、期限、分配方法等,应当经资源、资产权属单位的成员(村民)大会或者代表会议充分协商、讨论,民主决定。

第十条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项目,资源、资产权属单位的成员有权承包。资源、资产充裕的,非权属单位的成员也可以承包,但必须经权属单位的成员(村民)大会或者代表会议民主讨论决定。

专业承包应当实行公开招标。

第十一条 承包期限,应当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调动承包者积极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保护自然资源、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确定。

承包方在承包期间,信守合同、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的,合同期满后,享有接续承包的优先权。

第十二条 承包方对所承包的资源、资产,只有使用权,不准出租、出卖和抵押,不准改变合同约定的用途。

第十三条 发包方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政策,维护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保证国家分配到村的物资、贷款的兑现以及国家给予的减免、救济和优惠政策的落实;根据需要与可能为承包方提供生产经营服务。

第十四条 承包方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政策,维护集体经济利益;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和集体统一规划;保证对承包项目的必要投入;缴纳税金;上交村提留款、乡统筹费;承担义务工、劳动积累工;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产品定购任务。

第三章 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十五条 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必须手续完备,并以标准文本的书面合同明确下列内容:

(一)承包项目(资源的名称、品种、数量、地址、用途或资产的名称、规格、牌号、数量、质量、价格、用途等);

(二)合同的起止时间;

(三)承包方应当交付的联产承包金;

(四)双方依据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议定的事项;

(五)承包收益的分配办法以及国家税收、价格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调整收益分配的办法;

(六)违约责任和奖罚办法;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合同约定。

第十六条 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或者其代表人签字(盖章)。委托他人订立承包合同的,必须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十七条 农业承包合同一式三份。发包方、承包方和乡农业承包合同主管机关各存一份。

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要求鉴证的,由乡农业承包合同主管机关给予鉴证,按规定收取鉴证费。

第十八条 发包单位分立或者同其他单位合并,以及法定代表人变更,农业承包合同仍然有效。发包方的权利、义务由分立、合并后的单位行使和履行。第十九条 农业承包合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无效合同: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

(二)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采取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签订的;

(四)发包方无权发包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

(五)承包方私自转包、转让承包项目或者转包渔利的。

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归农业承包合同主管机关和人民法院。

第二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尚未履行的,应当立即停止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当根据有利于生产和避免损失扩大的原则,合理确定停止履行的时间。对无效合同造成的财产后果,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四章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第二十一条 农业承包合同在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允许变更或者解除:

(一)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合同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

(二)承包的土地等自然资源被国家依法征用或者国家收回使用权的;

(三)因生产、经营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承包方无力经营的;

(四)承包方退出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和现役义务兵除外);

(五)当事人协商一致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

(六)因集体公益建设、发展生产等需要必须调整,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对公办教师农转非的子女承包的项目,在其就业前不得因其农转非解除合同。

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协议,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并报乡农业承包合同主管机关备案。

因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使对方遭受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但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对方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十天内必须答复,除当事人另有书面约定外,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三条 农业承包合同在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允许承包方转包、转让:

(一)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户和经商做工户平均分得而无力承包经营的耕地、果树等农业生产项目;

(二)承包方已经治理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草场、水面、沼泽、滩涂。第二十四条 转包、转让的项目必须经发包方同意。转包的、转包条件由双方协商,订立协议,转包方不放弃经营权,应当和发包方继续履行原农业承包合同;转让的,转让方放弃经营权,应当办理转让过户手续,由接包方和发包方继续履行原农业承包合同。

第二十五条 农机、车辆、副业项目和专业承包的耕地、林木、果树、蚕场、桑园等不准转包。

第五章 违反合同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承包方未履行农业承包合同义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发包方可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直至报请经乡农业承包合同主管机关批准收回承包项目:

(一)对承包的耕地、林木、果树等农业生产项目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进行掠夺式经营或者撂荒弃管的;

(二)对承包的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不按规定维修保养造成机具损坏的;

(三)不按规定交纳税金和承包金,不执行承包收益分配办法的;

(四)利用转包、转让承包项目牟取非法收入或者给发包方造成损失的;

(五)私自改变合同约定用途的;

(六)未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的。

第二十七条 发包方未履行农业承包合同义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乡农业承包合同主管机关可以强制其履行合同,责令赔偿对方经济损失,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二百元以下的经济处罚:

(一)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

(二)不按合同约定提供生产条件和服务项目的;

(三)非法干预承包方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经济损失的。

第二十八条 由于领导机关或者业务主管部门的过错,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领导机关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六章 合同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第二十九条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组织是村农业承包合同调解小组,仲裁机构是乡、县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

调解小组由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仲裁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其办事机构,分别设在乡人民政府、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村调解小组调解。调解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所在乡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仲裁。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仲裁做出裁决的,应当制作仲裁决定书。调解达成协议或者对仲裁决定没有异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县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县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特殊原因可以顺延一个月。对县仲裁委员会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期满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的,仲裁决定书、复议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拒绝执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不再受理。

第三十一条 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对仲裁决定或者复议决定不服的,在复议、诉讼期间,原仲裁决定、复议决定不能执行。因仲裁决定、复议决定不能执行影响生产的,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可以裁定当事人采取临时补救措施。第三十二条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农业承包合同主管机关举报。

第三十三条 为解决合同纠纷所发生的仲裁和其他正当费用,由责任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承担。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应当连同合同纠纷一并做出裁决。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跨地区农业承包合同,参照本条例执行。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独立企业的承包经营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农牧业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福建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

福建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

(1995年2月24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集体经济的承包合同,维护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将其拥有所有权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方面的生产资料,经营项目和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国家资源(以下统称生产经营项目),发包给法人、公民承包经营时,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的承包合同的订立和管理。

第三条 订立承包合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公开公正的原则,禁止仗权压价和垄断承包。

第四条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将生产经营项目发包后,其所有权不变,承包方只享有承包合同规定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是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以下简称承包合同)的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林业站、水产站、农机站负责。

承包合同主管部门的职责是指导承包合同的签订,办理承包合同的鉴证,检查监督承包合同的履行,查处承包合同双方的违约、违法行为,调解、仲裁承包合同纠纷,管理承包合同档案。

第二章 发包和承包

第六条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将生产经营项目发包时,应当经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同意后,方可由本组织成员及组织外法人、公民承包;在同等条件下,本组织成员有权优先承包。

专业承包(指非人均承包),发包方要求担保的,承包方须提供财产担保或有相应财产的保证人,保证人负连带责任。组织外的法人、公民要求承包的,必须提供有效证件。

第七条 生产经营项目发包前,应进行评估。评估工作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推选组成的评估委员会或评估小组负责。

发包生产经营项目的方式、期限和条件,应在评估的基础上,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决定,由其法定代表人具体实施。

专业承包生产经营项目应当实行公开招标、设标。招标、投标方案经承包合同主管部门核准后,在招标前15天张榜公布。

第八条 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具有生产经营项目的发包权,并依法行使所有权和监督管理权;

(二)制止承包方在生产经营中的违约、违法行为;

(三)按承包合同的规定向承包方收取承包金或产品;

(四)承包方弃耕抛荒的,有权收回承包生产经营项目;

(五)按承包合同的规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条件和其他服务;

(六)及时将国家扶持农林牧渔业和农机生产的物资、贷款额度分配给承包方;

(七)依法保障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

第九条 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行使承包合同规定的经营自主权;

(二)有优先享受国家扶持农林牧渔业和农机生产的物资、贷款额度的权利;

(三)承包期满,在同等条件下,承包方对原承包的生产经营项目有优先承包的权利;

(四)经发包方书面同意,有权转包或转让承包合同;

(五)承包人在承包合同规定的承包期内死亡、失踪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其继承人有继续承包的权利;承包单位被依法撤消,终止的,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有继续承包的权利;

(六)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按时缴纳承包金或产品;

(七)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保护资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得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经营;不得弃耕抛荒;不得擅自在承包耕地上取土、烧砖、挖沙、采石、开矿、建房、葬坟;不得未经批准建筑非农业设施;不得乱伐树木和毁坏果园、林地、草场、水面。

第三章 承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第十条 承包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当事人双方签字并盖章后即告成立。承包合同签订后,发包方应向本组织成员公布,并接受监督。

属于发包方法定代表人承包的,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推荐若干人代表发包方签名,并加盖公章。

第十一条 承包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

(一)承包生产经营项目的名称、数量、地点、生产经营方式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二)承包的起止日期;

(三)发包方应提供的生产经营条件和服务内容,以及对承包方增添设备等投入可给予的补偿和奖励的方式及标准;

(四)对承包方所承包生产资料的利用、改良、维护的要求及其奖惩规定;

(五)承包方应交付的承包金或产品的数量、质量、期限和办法;

(六)承包前和承包合同期满后债权、债务的处理办法;

(七)承包合同终止后的财产移交和清算办法;

(八)违约责任、风险责任及其处理办法;

(九)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纠纷处理办法;

(十)当事人双方认为必须明确的其他事项。

联户承包或个人合伙承包的,承包合同应附联户承包或个人合伙承包协议。

第十二条 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必须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第四章 无效承包合同的确认和处理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无效承包合同: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

(二)侵犯,损害国家和集体、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

(三)违背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公开公正原则的;

(四)发包的生产经营项目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属于发包方的;

(五)采取欺诈、胁迫、仗权压价、垄断承包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签订的;

(六)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

第十四条 无效承包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承包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无效承包合同,由承包合同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

第十五条

承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承包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章 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承包合同主管部门确认,可以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的;

(三)订立承包合同时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承包的土地等被依法征用或国家收回使用权的;

(五)经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同意调整承包土地的;

(六)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死亡、失踪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承包合同无法履行,或者承包单位被依法撤消、终止的;

(七)承包方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经营,经发包方劝阻无效的;

(八)当事人一方违约,另一方要求终止承包合同履行的。

承包合同不得因发包方法定代表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

第十七条

除当事人双方另有约定外,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对方,对方应当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书面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视为默认。

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方能生效。专业承包合同的变更或解除,需经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同意后方可进行。

经过鉴证的承包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应报原鉴证机关审查备案。

第十八条 因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使合同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外,应当由责任方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

第十九条

在承包合同期内,承包方经发包方书面同意,将承包项目的全部成都分转包给他人时,原承包合同仍然有效,原承包方应与第三方签订转包合同。转包合同不得违背原承包合同的规定。

第六章 违反承包合同的责任

第二十条 因当事人过错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应在承包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的,违约方还应支付赔偿金。对方要求继续履行承包合同的,违约方应当继续履行。

违约金、赔偿金应在明确责任后十五天内付清。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不能履行承包合同的,应当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承包合同的理由,在取得有关证明并经承包合同主管部门确认后,可以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者全部免子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并经承包合同主管部门确认,承包方应负责在承包合同期内修复或赔偿:

(一)对承包土地使用不当,或者擅自调整农业土地用途,造成土地荒芜或破坏的;

(二)对承包的生产设备和机具使用,管理不当,造成损坏或丢失的;

(三)对承包的林木、果树或水面管理不当,造成毁坏或减少的。

第二十三条

承包方在承包期内改变原承包合同规定的耕地用途,需经发包方书面同意。未经同意,擅自在承包耕地上挖渔塘,种果树等,经发包方劝阻无效,可收回承包生产经营项目,并追究承包方的违约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七项规定的,由承包合同主管部门会同有共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并由发包方收回承包生产经营项目。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负责赔偿。

第二十四条

因发包方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原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由此造成承包方经济损失的,由发包方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赔偿。情节严重的,由承包合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的国家建设和乡(镇)建设项目需征用承包土地的,承包方应按土地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停止在被征用土地上的生产经营活动。因征用土地造成承包方的经济损失,发包方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依法批准而要使用承包土地的,承包方有权拒绝;擅自使用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负责赔偿。

第七章 承包合同纠纷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解决承包合同纠纷,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承包合同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十七条 承包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承包合同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仲裁办法另行规定。

第一十八条 承包合同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河私舞弊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例施行前签订的承包合同,按原承包合同的规定履行。发生纠纷的,可参照本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农业集体企事业单位的农业承包合同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承包合同鉴证、调解、仲裁的收费标准和办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应用解释权属福建省人民政府。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一九八八年二月六日发布的《福建省农业承包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丹东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畜禽生产,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继续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业经济全面平稳发展

2013年,丹东市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农业经济总量持续提高,产值和增加值同步增长。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5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1%。其中:种植业产值85.2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10.0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73.5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75.2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4亿元,增长6.2%。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4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0%,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55.5亿元、6.7亿元、26.0亿元和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4.7%、4.0%和5.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4.1%。

图一

二、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各行业生产稳中有增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95.9万吨,同比增加0.7万吨,增长0.7%,是丹东市粮食总产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其中:水稻总产量达37.1万吨,同比减少1.1万吨,下降2.9%;玉米总产量达55.4万吨,同比增加2.6万吨,增长4.9%;大豆总产量为1.1万吨,同比减少0.3万吨,下降21.4%。

图二

从亩产看,2013年全市粮食综合平均亩产393.3公斤,同比增加9.7公斤,增长2.5%。其中:水稻平均亩产493.7公斤,同比减少1.6公斤,下降0.3%;玉米平均亩产369.1公斤,同比增加21.4公斤,增长6.2%;大豆平均亩产109.2公斤,同比减少34公斤,下降23.7%。

(二)蔬菜、水果生产呈上升趋势

2013年,全市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实用新技术,蔬菜、水果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3年全市蔬菜产量105.5万吨,同比增加7.4万吨,增长6.8%。其中:白菜类50.5万吨,瓜菜类12.7万吨,茄果类15.1万吨;2013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到52.1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增长3%。其中:园林水果产量19.9万吨,瓜果类32.2万吨。

(三)畜牧业生产增速放缓,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4.2万吨,同比增长7.3%,比2012年慢

2.5个百分点。其中:肉总产量35.2万吨,同比增长8.6%;蛋总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5.3%;奶总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3.3%。丹东市畜牧业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

1、育肥猪量增价降。2013年,随着能繁母猪数量增加和新兴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仔猪疫病较少发生,育肥猪数量有所增加。201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82.9万头,同比增长2.5%;全年生猪出栏132.7万头,同比增长3.9%;猪肉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4.7%。2013年活猪收购平均价格14.85元/千克,同比下降2.18%;仔猪平均价格48.15元/千克,同比上涨10.22%。玉米价格回落后趋于平稳,猪粮比价呈现“下降-回升-平稳”趋势,全年猪粮比价平均处于6.62∶1左右,同比增长2.11%,受肉猪价格降低及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养猪盈利明显减少。

图三

2、蛋鸡饲养量平稳,鸡蛋价格略有上涨。2013年末,全市蛋鸡存栏1423.6万只,同比增长4%。鸡蛋价格较上年略有上涨,受节日影响较大,中秋节前后价格最高。全年鸡蛋收购价格平均7.26元/千克,同比上涨4.21%。受养殖成本上升影响,蛋鸡养殖业盈利水平下降。

图四

3、肉鸡价格持续低迷。春秋季是肉鸡销售黄金期,2013年,由于受南方禽流感影响巨大,养殖户数下降,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盈利困难,肉鸡经纪人、肉种鸡场持续亏损,肉鸡养殖业效益下降较大。2013年全市鸡饲养量有所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全市鸡饲养量达14405.2万只,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下降

5.7个百分点。肉鸡收购平均价格8.97元/公斤,同比下降3.1%。

图五

4、牛羊及鲜乳价格上涨。近年来,全市牛羊价格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且上涨势头较为强劲。据调查,2013年,全市肉牛收购平均价格24元/公斤,同比增长26.52%;羯羊收购平均价格32.17元/公斤,同比增长23.34%;生鲜乳收购平均价格4.46元/公斤,同比增长8.45%。由于价格的提高,带来了养殖利润的上涨,从而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据统计,2013年全市肉牛期末存栏4.4万头,同比增长18.9%,出栏4.4万头,同比增长12.8%;受我省封山禁牧政策影响,肉羊养殖散户的数量逐步减少,自繁自育的肉羊规模场、养殖大户数量增加,目前全市羊规模养殖场(户)数(年出栏200只以上)115家。2013年末全市羊存栏40.8万只,同比下降6.8%,出栏36.5万只,同比下降3.2%。

(四)林业生产平稳,特色林业取得新进展

2013年,丹东市以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为出发点,全面实行青山工程,效果显著,林业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14万亩,更新、改造、补植造林2.7万亩,植树3000万株,退耕、退坡地还林2.94万亩;建设板栗高产示范园10.2万亩,建立板栗立体栽培模式10个,2013年全市板栗产量达9万吨,同比增长3.4%;2013年,全市林下中药材新增10.3万亩,林下野山菜新增10.5万亩,红松果材兼用林新植5.4万亩,核桃、榛子新增1.1万亩;新建林业合作社20个。

(五)渔业生产持续发展,精品渔业产量比重增加

2013年,丹东市坚持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中心,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健康渔业、高效渔业,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2013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60.49万吨,同比增长6.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6.2万吨,同比增加2.75万吨,增长6.3%;淡水产品产量14.29万吨,同比增加0.72万吨,增长5.3%。2013年,丹东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实现浅海滩涂贝类养殖基地面积89万亩,增长2.3%;港湾生态立体养殖基地稳定在12万亩;海水工厂化养殖基地51万平方米,增长6.3%;淡水网箱养殖基地70万平方米,增长16.7%。2013年,丹东市在稳步发展海蜇、虾、蟹、淡水鱼等传统品种养殖的基础上,新引进和开发福瑞鲤和篮子鱼2个名优新品种,“名优新品种”规模化养殖面积

持续扩大。全年预计精品渔业产量44.5万吨,同比增长9%,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1%。

(六)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13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8.9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增长6%;机播面积13.9万公顷,同比增加2万公顷,增长16.8%;机电灌溉面积4.7万公顷,同比增加1.4万公顷,增长42.4%;农业机械总动力199万千瓦,同比增加10.1万千瓦,增长5.3%;拖拉机保有量39942台,同比增长12.2%;水稻插秧机3757台,同比增长29.2%;联合收割机696台,同比增长37%;割晒机527台,同比增长5.6%。

(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8年超过两位数

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丹东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2元,同比增加1394元,增长12.2%,增速连续8年超过两位数。

三、现阶段制约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降低。近年来,随着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人工费用及种子、化肥、柴油、地膜等农资价格的不断提高,使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减少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挤压了有限的利润空间。据调查,目前丹东市玉米种子平均价格在10元/斤左右,比2010年增加4元/斤,年均增长10.8%;水稻种子平均价格在5.5元/斤左右,比2010年增加2.5元/斤,年均增长12.9%;复合肥2500元/吨,比2010年增加100元/吨,年均增长1%。

2、种植业优质产品比重低。由于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生产技术水品很不高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丹东市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仍然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畜牧业发展受阻。受禽流感等疫病以及市场规律影响,丹东市畜牧业发展严重受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畜牧业养殖资金短缺,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二是生产基础设施、品牌意识等相对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三是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大,养殖户难以把握,效益不稳定;四是养殖大户少,产业化程度低;五是养殖疫病风险大,保障机制不完善。

4、新型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现阶段丹东市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农民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比较低,新形势下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不相适应的矛盾难以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此外,丹东市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四、进一步加快丹东市农业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加快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力度的同时,依靠制度的创新,严守耕地红线。一方面可以继续实施土地流转制度,走市场化的路子,鼓励农民将不种的土地继续合理地流转,减少土地抛荒、闲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使土地相对集中,才能更好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当务之急是抓好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三项重点建设。不断提高农田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用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确保2014年粮食稳定增产。

3、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效农业特色村为载体,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等效益较高的高效农业发展,将其与现代农业园区、观光休闲农业相结合,培育品牌,培植市场,拓展功能,提高附加值。

4、积极推广种植业新品种,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优化栽培方式,鼓励农户多种植像良玉88这样的高产密植品种,提高粮食产能;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无污染养殖技术和设备,推进畜牧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鼓励规模养殖的发展,继续加大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对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牲畜品种改良等予以重点扶持。

第四篇:2013年辽宁省本溪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辽宁省本溪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本溪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本溪市农业资源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促进了本溪市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本溪市农村经济整体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实现平稳增长

2013年,本溪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

7.3%。其中:农业产值39.5亿元,增长5.3%;林业产值34.3亿元,增长18%;牧业产值40.7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7.9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6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5.1%;林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0.4%;渔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5.6%。

(二)粮食产量再获丰收

粮食是人民生存的根本,本溪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这一中心环节,从多方面落实粮食增产措施,一是备耕物资准备充足,惠农政策落实到户,粮农直补资金落实的早;二是做好气象预警预报、防灾抗灾工作;三是加强农资监管、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种田意识增强。

全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448公顷(合741720亩),比上年减少481公顷,同比减少1.0%,其中:稻谷播种面积比2012年减少了198公顷;玉米比2012年增加了27公顷。2013年本溪市实现粮食总产量288105吨,比上年增产17966吨,增长6.7%。其中,玉米产量216869吨,增产22403吨,增长11.5%;稻谷种植面积减少,产量54680吨,减产1777吨,下降3.1%。豆类和折粮薯类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减产。粮食作物增产,主要市玉米单产提高,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蔬菜保持稳产增产

“菜篮子”是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始终以民生为根本,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建设,着力调控市场,有效地调动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实现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丰富了市场“菜篮子”,稳定了市场蔬菜价格。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4365公顷,蔬菜产量达21.8万吨,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增产5600余吨;设施蔬菜面积为366.8公顷,产量2.3万吨,增产1670吨,有蔬菜大棚3726个。

(四)畜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由于受畜产品价格波动大、H7N9禽流感疫情、禁止牧养及征地等因素影响,本溪市畜牧业生产下滑。全市生猪饲养量96.9万头,同比下降3.7%,其中,生猪出栏61.7万头,下降3.7%,生猪存栏35.2万头(含可繁母猪存栏3.9万头),下降3.6%;牛饲养量达到18.7万头,同比下降16.6%,其中,牛出栏8.7万头,下降16.3%,牛存栏10万头,下降16%;羊饲养量达到59.1万只,同比下降16.5%,其中,羊出栏28.3万只,下降11%,羊存栏30.8万只,下降21%;禽类饲养量达到3815万只,同比下降7.3%,其中,禽类出栏2598万只,下降2.6%,禽类存栏1217万只,下降15.9%。肉产量达到11.4万吨,同比下降5.8%,其中,猪肉5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牛肉

1.26万吨,同比下降17.1%;羊肉0.44万吨,下降17%;禽肉4.67万吨,同比下降6.8%。禽蛋产量达到5.6万吨,牛奶产量达到0.62万吨,也小幅下降。

(五)林业、渔业生产稳步提高

林业经济勃勃生机,大有文章。全市继续加大青山工程建设,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改善森林质量,加强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资源,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和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402公顷,更新造林面积1491公顷,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221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10353公顷,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面积26190公顷。林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林下参、干坚果、林蛙、中药材、山野菜等生产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开拓了乡村经济发展新门路。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本溪市大力支持渔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不断调整品种结构,加大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力度,加快了

精品渔业开发,渔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市淡水产品产量17133吨,比上年增长3.8%,养殖面积15309公顷。

(六)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服务水平提升

2013年本溪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拖拉机台数1.6万台,比上年增长9.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28台,比上年增长10.9%。拖拉机配套农具达到1.8万部,比上年增长9.2%。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为全市建设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本溪市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本溪市农业经济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亮点也有不足,全市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要有清醒认识。

1、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高

全市农产品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技术支撑能力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性因素仍然存在。加工转化的贡献不大,转化空间还待开发。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一般性产品多,特色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品牌效应低,整体竞争能力不强。

2、畜牧业生产形势堪忧

2013年下半年开始,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饲料价格高居不下,生猪饲养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亏本。受H7N9禽流感疫情,禁止牧养及征地等因素影响,本溪市畜牧业整体形势生产下滑,规模养殖户忧心忡忡,这对今后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3、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劳动力素质偏低,且大多数青壮劳力热衷于外去打工,部分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是中老年和妇女,不利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中小型规模农户因资金短缺而影响发展的问题还较为突出,难有作为。四是农技推广保障能力低,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越来越有限,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保证有限耕地资源不被侵占。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土地用途,禁止私自变更耕地用途,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要不断加强耕地的土壤保护,建立完备的土壤成分信息库,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高土地的产能,减少农药、化肥对土壤的伤害。

2、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不动摇,把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抗灾防灾能力。加大对水库、渠沟、路及排灌设备建设的投入,并加强对各种设施的维护和养护工作,改善农业硬件环境,提高抗旱、防汛等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机械播种、机械收割等农机新技术,扶持农机大户,鼓励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大幅度提高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3、推进标准化养殖,稳定畜牧业生产

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鼓励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打造畜牧业知名品牌。大力发展肉制品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强畜牧业市场预测,及时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正确引导养殖户合理生产,避免盲目养殖。

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转变,改善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符合本溪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坚持走“一乡(村)一品”的精品农业之路。增强品牌意识,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的生产模式,不断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以工扶农力度,加快乡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5、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

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强繁育基地建设,推广良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保障农业科技投入,配齐配强农科、畜牧、林业、农机等涉农站所的科技力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技指导,实现科技进村入户;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广播、电台、宣传版、宣传站等方式,为农民提供适时信息服务。

第五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该文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结合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现状,从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存在的内容“小散浅”、重复严重、标准化和简约化程度低、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入手,总结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五化”概念,即“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为将来农业科技成果的凝练与创新提供了参考目标,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05-03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ao Jihan et al.(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ow transforma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n china,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combin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From its inherent problems,such as the contents of achievements were small,scattered and superficial,some achievements were repeated seriously,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implification,and some achievements were separated from actual production,we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five concepts of Maturation,Standardization,Intensification,Simplification,Intellectua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its transformation.The five concept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cise,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Key word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Countermeasure

农业科技成果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每年大约产生6 000~7 000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1]。究其原因,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原因,也有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接受成果能力不足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迅速推广转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成果本身是否对农业生产者具有吸引力,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自然更易受到农业生产者的青睐,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广利用,是决定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五化”同步,将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复杂的生产过程,它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因此,与其他行业的科技成果相比,农业科技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

1.1 区域适应性 农业生产易受气候环境、立地条件以及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同,光、热、水、土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甚大,形成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类型和农耕习俗,因此,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研制出的农业科技成果,只能在相同或相近的生态区域推广使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适应性。

1.2 综合相关性 农业科技成果往往是集成多个单项技术措施配套组装而成的综合技术,各项技术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表现出复杂的相关性和互作效应,其综合效果一般高于各单项技术效果的简单累加。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只有良种配良法,科学运用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肥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新成果,良种内在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自然开放性 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多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且必须在田间条件下示范,这就导致农业科技成果一般难以保密,一些技术和方法很容易被效仿和复制,因此,农业科技成果具有自然开放性,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当前农业科技成果的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在农业基础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真正运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却很少。这固然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但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质量比较高,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低水平或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科技成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成果内容“小、散、浅”,熟化程度不够 每年我国通过验收、鉴定以及评价的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这些成果大多数比较小或由小成果简单拼凑而成,内容形式比较散乱,研究内容比较浅显,有的只是理论推测,没有物化支持,有的只有技术方法而缺乏理论支撑。研究成果仅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获得,没有经过区域性的试验与示范,研究成果熟化程度不够。主要是因为一些科技人员急功近利,科学研究以评奖为目的、以追求数量为目标,不考虑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3]。

2.2 成果内容重复性严重,推广转化效率不高 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科技项目多头立项、重复立项等问题,从而导致科技成果的复制和重复现象严重。这与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和主管部门的导向性有很大关系,有些科技人员为了晋升职称而组装、拼凑、复制成果,这些简单重复、缺乏创新的科技成果自然没有高的推广利用价值,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2.3 成果技术内容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 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农业是个技术重复性很强的产业。根据农业区域性特征,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农业,虽然针对这些传统和特色农业的科技成果很多,但这些科技成果技术内容缺乏规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讲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很难达到技术统一,标准化程度低,结果导致农业生产者不知如何选择。

2.4 成果片面追求“高大上”,脱离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 国情决定了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同样农情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耕制度。一些学者、专家不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大上”,全盘引进西化的农耕技术,不计投入、不计成本地高标准、高规格进行试验与示范,一些好看不实用的科技成果不乏有之,严重脱离了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也违背了农业科技成果区域适宜性的特点。

2.5 成果程序复杂、赘述繁琐,简约化程度不够 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通过农户来转化,从而提高农业产出的效益。不经农户使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是没有使用价值的[4]。我国的农业主要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我国农村人口中劳动力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仅有1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居民比例不超过5%[5],对于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就不易掌握。而我国目前的一些农业科技成果程序复杂、赘述繁琐,简约化程度不够,一些技术和方法甚至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进行,农户根本难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转化和推广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五化”同步,推动成果快速转化

3.1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完熟化 完熟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多年多次重复观察、试验,并通过不同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下的验证,形成的具有重演性和应用价值的理论或技术,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物化的成果支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完熟化,不仅可以减少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失败对农业产业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者对科技成果的信任与认可,有利于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示范与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3.2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标准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是检测科技成果熟化程度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标准化的科技成果必须是完熟化的,既要符合农业行业标准与规范,又要与其他技术和地方政策配套。现代农业生产强调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配套、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协调、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等等,这些都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应用由模糊转变为精确化、数量化,因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就成为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6]。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通过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标准组织生产,不仅加快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的步伐,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3.3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集约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集约化不是将科技成果的简单累加,而是将完熟化、标准化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机集成和系统融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例如,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中心任务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研究的科技成果汇集到以首席专家为首的体系中,通过区域试验,进行成果的集成与融合,最后形成适合区域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的科技成果,再由国家进行导向性的示范与推广,自然易被农业生产者所接受,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下转13页)

(上接6页)3.4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简约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简约化程度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是影响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对那些一看就懂、一学即会,操作简便,便于使用的“傻瓜型”科技成果,极易完成转化。而对一些原理深奥、投资水平很高、操作环节复杂,实施条件要求十分刻薄,甚至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创新成果,很难被农业生产者所接受。例如,甜樱桃产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栽培面积由2005年的1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0多万hm2,产量达60万t[7],面积增长了10倍,这得益于我国甜樱桃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和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等科技成果由繁到简的转变,以前苗木繁育和栽培技术是看不懂、摸不透,但现在通过参观与示范指导,农户很容易就能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并且很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樱桃好吃树难栽”已经成为历史。

3.5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智能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随着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的出现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而省力高效的机械化生产和智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8]。要建设以机械化为主的智慧农业,就要依托现代的栽培模式和物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多功能、智能化、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科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智能化,满足现代农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发展,根本目的就是将深奥的科学研究转变成为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标准规范、操作简单、适应生产需要和经济价值高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农业生产力。“五化”作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凝练与创新、自身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维生.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2]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30-233.[3]闫湘.农业科技成果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5:1012.[4]关占良,程高峰,李永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主体关系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71-1072,1210.[5]张淑辉,郝玉宾.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探讨[J].理论探索,2014,1:98-101.[6]陈和明,焦春生,贾荣生.强化农业标准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156-164.[7]王田利.中国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J].山西果树,2014,2:45-47.[8]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责编:张长青)

下载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研究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研究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谚与农业生产关系研究

    农谚与农业生产关系研究 摘 要 农谚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朵奇葩, 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的结晶,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

    天津市设施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市设施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l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1基本态势1.1.1政府、企业、农户投入设施农业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设施农业是......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对全市村级......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创先争优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我们对村级集......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经验......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

    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小编整理]

    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丹东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畜禽生产,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继续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

    2021年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分析范文大全

    2021年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分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为切实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保护环境,相关农业部门在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