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时俱进变观念不断创新促发展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成为农业部门扬帆进取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局根据市场农业特点,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展创新,建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功能齐全,左右辐射”的农技推广网络,实现了生产指挥型朝市场流通型的跨越。2002年我市尽管遭遇多
种自然灾害,主要农产品却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较上年增加3000万元,上升6.12,农民人平可元支配性收入2566元,比上年增加58元.我市位于长江中游,湖北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区过渡地带,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全市辖10个乡(镇)、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占75,共有耕地29.6万亩,人均0.76亩。机构改革后的宜都市农业局是宜都市政府下设的部门职能局,担负着对农业的行政和业务管理重任。农业局分管农机、能源办两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局机关设有1个党组,1个党委,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拥有165名中共党员。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下设办公室、政工人事科、计财审计科、农政科、生产科、科教科等6个科室,有29个二级单位。全局在职总人数3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名,有8名高级农艺师,89名中级农艺师,62名初级人员。1994年以来,全局干部职工通过改革,在过去财政供给制度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技物”结合的农技推广之路,增强了服务功能。目前,农技、特产中心、农广校、种子公司、宜隆果业公司、原种场、果茶研究所、蔬菜公司、菜办、示范场、绿色植保公司等单位,年经营总额达到3000多万元,毛利500多万元.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非常重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观念转变离不开改革。我局内部改革是从1994年开始的,当时以“打破干职工的身份,打破档案工资”为重点,对各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按大类进行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随着全国各地农业部门“技物”结合服务方式的展开,我们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引进民营机制,依靠技术优势,走产业化路子,找市场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并推进了“用人机制、分配办法”两项改革,开展了“机制、科技、方式”三个创新,为全市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用“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农业局系统全体干职工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统一了对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在解放思想上,我们对照“十六大”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克服障碍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消除在“公”与“私”问题上的误区。在更新观念上,认准发展这一硬道理,全局干职工通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树立了新的服务观和功过是非观。去年年底,局党委作出了“关于深化内部改革放活科技人员的决定”。在全面放活科技人员上,一是允许事业单位干职工停薪留职、离职退养及买断工龄。对停薪留职的工人,由所在单位承担其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对停薪留职科技人员,个人身份不变,单位保留编制,工龄连续计算,档案工资按国家调资政策相应晋职晋级,在评定职称时,着重考核其社会价值,所在单位除负责其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外,另发20的基本工资。二是允许机关干部离岗分流创办农业企业。凡从事个体私营或到民营企业就业,与原单位脱钩,一次性发补本人8—10年基本工资。鼓励机关干部保留公职到民营企业工作或外出打工,3年内发50的基本工资,3年后可留在民营企业工作,也可回原单位工作,工龄连续计算,行政级别不变。三是允许机关干部和在岗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和从事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职业,允许以参股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已有6人停薪留职,3人离职,8人领办企业,12人兼职,16人参股,都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合适位置。
(二)转变职能,不断开拓创新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业部门职能仍在职工的脑海中烙印很深,习惯于催耕催种摸情况,报进度,耍嘴皮,没有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去年以来,我们结合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调研,解剖典型,认真分析,找到了在变革时期农业部门的工作重点,集中开展了8个方面的探索。
1、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一是制定生产标准。2001年我局印制柑桔、茶叶、蔬菜《生产技术规范》计25万
册,发到农户,让他们按要求进行生产。二是实施沃土工程。开展测土配肥技术,近三年累计完成沃土工程面积12万亩,其中,柑桔8万亩,茶叶2万亩,蔬菜2万亩。三是加强农资市场整顿,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肥料的使用,确保农产品不受污染。四是建立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2.4万亩,其中柑桔1.5万亩,茶叶5000亩,蔬菜4000亩
。五是正在筹备开展优质农产品的认定认证工作。今年计划申报两个产品。
2、狠抓农产品的出口创汇。柑桔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现有面积13万亩,总产12万吨。为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我们以宜隆果业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行产后加工处理,近3年已出口蜜柑6.4万吨,远销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市有17家水果加工企业,24家生产线,季节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同时,这些企业还建立了2万亩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 市场”的模式。
3、积极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实施了“兴机富民”计划,组织好机械化作业和加工,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作强度。去年完成跨地区机械收割5.2万亩,机械修剪茶叶1.5万亩,在柑桔产区推广了节水灌溉、植保等技术。
4、大力加强农民培训。近几年以农广校为阵地,对专业大户、村干部及营销专业户进行了培训。一是在内容上立足于实用技术、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学历5个重点;二是培训形式多样,有长期的,短期的,函授的,田头学校;三是办好科技示范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的实际效果。近几年颁发“绿证”5700份,提供劳力就业156人,培训村干部249人,农民18万人次。
5、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一是成立了执法大队,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保证执法人员素质,我们实行了竞争上岗,建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并理顺了农业执法的层级管辖关系,落实了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近几年查处违法案件24起,处理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1347吨,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6、组织农民抓流通。现有柑、茶、桑、渔、畜牧等各种协会8个,除了常规的生产技术指导外,已抽除128人负责开拓农产品市场。
7、构建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农业局去年投资32万元,开通了局域网和因特网,与有关企业和各乡(镇)进行了链接,并申请注册了实名和域名,为农民从事市场农业铺垫了一条快车道。
8、加强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农村能源,办起了一批生态家园试点,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转变作风,强调狠抓落实新阶段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再是农业部门所垄断的工作,已经出现了农技推广队伍多元化的格局。为了克服过去因作风飘浮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具体做了四项工作:一是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各二级单位实行“四定”,即定岗、定员、定责、定酬,因事设岗,按岗定责,按责取酬,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增强了干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全局通过引进民营机制,全部推行了民营化管理。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对一切适宜承包、租赁的单位、项目、资产都实行承包、租赁,使各单位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服务实体。三是实行“双百分”考核责任制。每年农业局对各单位的面上业务工作及经济指标,用双百分分项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年前与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年终结账兑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全局上下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农技人员干事业,支持农技人员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鼓励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各二级单位降低固定基础工资分配比例,提高资本、业绩等要素分配比例,杜绝了新的“大锅饭”,使那些作风不实的人既得不到好处,又受到惩罚。
(四)转变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过去,我们在改革中,尽管对一些条条框框有很大的冲破,但在具体农技推广中,常常因“公”和“私”的问题徘徊、犹豫、观望。有些同志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一套工作方式,围绕领导转,整天忙碌碌,对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贡献。然而,有一些农技人员成天到处跑,与农民贴得很近,经常骑着摩托、自行车为农民送种子、送肥料、送农药、送资料被认为是在搞“私”事。一段时期议论纷纷。在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中,我们组织全局干职工认真讨论,消除了这方面的误区。在过去“技物”结合的基础上,我局全面放开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一是农技人员依法经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只要有2万元以上的周转金和固定门面,农业局优惠办证,放手让他们经营。二是鼓励局属干职工走出机关,开展了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户的活动。三是创造性的探索了包种子、包技术、包示范田产量、协助产品销售的“三包一协”,带队伍、带接穗、带技术、包嫁接成活的“三带一包”,示范场、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技服务质量,目前,全局共有89人开展了上述的各项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各级领导的好评。改革无止境,发展无限量。目前,宜都市农业局全体干职工正充满信心,振奋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与时俱进变观念不断创新促发展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成为农业部门扬帆进取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局根据市场农业特点,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展创新,建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功能齐全,左右辐射”的农技推广网络,实现了生产指挥型朝市场流通型的跨越。2002年我市尽管遭遇多种自然灾害,主要农产品却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较上年增加3000万元,上升6.12%,农民人平可元支配性收入2566元,比上年增加58元.我市位于长江中游,湖北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区过渡地带,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全市辖10个乡(镇)、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占75%,共有耕地29.6万亩,人均0.76亩。机构改革后的宜都市农业局是宜都市政府下设的部门职能局,担负着对农业的行政和业务管理重任。农业局分管农机、能源办两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局机关设有1个党组,1个党委,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拥有165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下设办公室、政工人事科、计财审计科、农政科、生产科、科教科等6个科室,有29个二级单位。全局在职总人数3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名,有8名高级农艺师,89名中级农艺师,62名初级人员。1994年以来,全局干部职工通过改革,在过去财政供给制度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技物”结合的农技推广之路,增强了服务功能。目前,农技、特产中心、农广校、种子公司、宜隆果业公司、原种场、果茶研究所、蔬菜公司、菜办、示范场、绿色植保公司等单位,年经营总额达到3000多万元,毛利500多万元.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非常重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观念转变离不开改革。我局内部改革是从1994年开始的,当时以“打破干职工的身份,打破档案工资”为重点,对各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按大类进行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随着全国各地农业部门“技物”结合服务方式的展开,我们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引进民营机制,依靠技术优势,走产业化路子,找市场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并推进了“用人机制、分配办法”两项改革,开展了“机制、科技、方式”三个创新,为全市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用“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农业局系统全体干职工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统一了对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在解放思想上,我们对照“十六大”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克服障碍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消除在“公”与“私”问题上的误区。在更新观念上,认准发展这一硬道理,全局干职工通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树立了新的服务观和功过是非观。去年年底,局党委作出了“关于深化内部改革放活科技人员的决定”。在全面放活科技人员上,一是允许事业单位干职工停薪留职、离职退养及买断工龄。对停薪留职的工人,由所在单位承担其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对停薪留职科技人员,个人身份不变,单位保留编制,工龄连续计算,档案工资按国家调资政策相应晋职晋级,在评定职称时,着重考核其社会价值,所在单位除负责其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外,另发20%的基本工资。二是允许机关干部离岗分流创办农业企业。凡从事个体私营或到民营企业就业,与原单位脱钩,一次性发补本人8—10年基本工资。鼓励机关干部保留公职到民营企业工作或外出打工,3年内发50%的基本工资,3年后可留在民营企业工作,也可回原单位工作,工龄连续计算,行政级别不变。三是允许机关干部和在岗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和从事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职业,允许以参股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已有6人停薪留职,3人离职,8人领办企业,12人兼职,16人参股,都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合
第三篇:与时俱进变观念不断创新促发展
企业还建立了2万亩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市潮的模式。
3、积极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实施了“兴机富民”计划,组织好机械化作业和加工,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作强度。去年完成跨地区机械收割5.2万亩,机械修剪茶叶1.5万亩,在柑桔产区推广了节水灌溉、植保等技术。
4、大力加强农民培训。近几年以农广校为阵地,对专业大户、村干部及营销专业户进行了培训。一是在内容上立足于实用技术、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学历5个重点;二是培训形式多样,有长期的,短期的,函授的,田头学校;三是办好科技示范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的实际效果。近几年颁发“绿证”5700份,提供劳力就业156人,培训村干部249人,农民18万人次。
5、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一是成立了执法大队,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保证执法人员素质,我们实行了竞争上岗,建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并理顺了农业执法的层级管辖关系,落实了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近几年查处违法案件24起,处理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1347吨,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6、组织农民抓流通。现有柑、茶、桑、渔、畜牧等各种协会8个,除了常规的生产技术指导外,已抽除128人负责开拓农产品市常
7、构建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农业局去年投资32万元,开通了局域网和因特网,与有关企业和各乡(镇)进行了链接,并申请注册了实名和域名,为农民从事市场农业铺垫了一条快车道。
8、加强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农村能源,办起了一批生态家园试点,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转变作风,强调狠抓落实
新阶段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再是农业部门所垄断的工作,已经出现了农技推广队伍多元化的格局。为了克服过去因作风飘浮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具体做了四项工作:一是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各二级单位实行“四定”,即定岗、定员、定责、定酬,因事设岗,按岗定责,按责取酬,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增强了干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全局通过引进民营机制,全部推行了民营化管理。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对一切适宜承包、租赁的单位、项目、资产都实行承包、租赁,使各单位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服务实体。三是实行“双百分”考核责任制。每年农业局对各单位的面上业务工作及经济指标,用双百分分项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年前与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年终结账兑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全局上下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农技人员干事业,支持农技人员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鼓励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各二级单位降低固定基础工资分配比例,提高资本、业绩等要素分配比例,杜绝了新的“大锅饭”,使那些作风不实的人既得不到好处,又受到惩罚。
(四)转变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过去,我们在改革中,尽管对一些条条框框有很大的冲破,但在具体农技推广中,常常因“公”和“私”的问题徘徊、犹豫、观望。有些同志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一套工作方式,围绕领导转,整天忙碌碌,对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贡献。然而,有一些农技人员成天到处跑,与农民贴得很近,经常骑着摩托、自行车为农民送种子、送肥料、送农药、送资料被认为是在搞“私”事。一段时期议论纷纷。在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中,我们组织全局干职工认真讨论,消除了这方面的误区。在过去“技物”结合的基础上,我局全面放开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常一是农技人员依法经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只要有2万元以上的周转金和固定门面,农业局优惠办证,放手让他们经营。二是鼓励局属干职工走出机关,开展了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户的活动。三是创造性的探索了包种子、包技术、包示范田产量、协助产品销售的“三包一协”,带队伍、带接穗、带技术、包嫁接成活的“三带一包”,示范尝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技服务质量,目前,全局共有89人开展了上述的各项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限量。目前,宜都市农业局全体干职工正充满信心,振奋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与时俱进变观念 不断创新促发展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成为农业部门扬帆进取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局根据市场农业特点,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展创新,建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功能齐全,左右辐射”的农技推广网络,实现了生产指挥型朝市场流通型的跨越。2002年我市尽管遭遇多种自然灾害,主要农产品却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较上年增加3000万元,上升6.12%,农民人平可元支配性收入2566元,比上年增加58元.我市位于长江中游,湖北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区过渡地带,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全市辖10个乡(镇)、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占75%,共有耕地29.6万亩,人均0.76亩。机构改革后的宜都市农业局是宜都市政府下设的部门职能局,担负着对农业的行政和业务管理重任。农业局分管农机、能源办两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局机关设有1个党组,1个党委,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拥有165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下设办公室、政工人事科、计财审计科、农政科、生产科、科教科等6个科室,有29个二级单位。全局在职总人数3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名,有8名高级农艺师,89名中级农艺师,62名初级人员。1994年以来,全局干部职工通过改革,在过去财政供给制度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技物”结合的农技推广之路,增强了服务功能。目前,农技、特产中心、农广校、种子公司、宜隆果业公司、原种场、果茶研究所、蔬菜公司、菜办、示范场、绿色植保公司等单位,年经营总额达到3000多万元,毛利500多万元.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非常重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观念转变离不开改革。我局内部改革是从1994年开始的,当时以“打破干职工的身份,打破档案工资”为重点,对各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按大类进行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随着全国各地农业部门“技物”结合服务方式的展开,我们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引进民营机制,依靠技术优势,走产业化路子,找市场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并推进了“用人机制、分配办法”两项改革,开展了“机制、科技、方式”三个创新,为全市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用“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农业局系统全体干职工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统一了对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在解放思想上,我们对照“十六大”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克服障碍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消除在“公”与“私”问题上的误区。在更新观念上,认准发展这一硬道理,全局干职工通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树立了新的服务观和功过是非观。去年年底,局党委作出了“关于深化内部改革放活科技人员的决定”。在全面放活科技人员上,一是允许事业单位干职工停薪留职、离职退养及买断工龄。对停薪留职的工人,由所在单位承担其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对停薪留职科技人员,个人身份不变,单位保留编制,工龄连续计算,档案工资按国家调资政策相应晋职晋级,在评定职称时,着重考核其社会价值,所在单位除负责其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外,另发20%的基本工资。二是允许机关干部离岗分流创办农业企业。凡从事个体私营或到民营企业就业,与原单位脱钩,一次性发补本人8—10年基本工资。鼓励机关干部保留公职到民营企业工作或外出打工,3年内发50%的基本工资,3年后可留在民营企业工作,也可回原单位工作,工龄连续计算,行政级别不变。三是允许机关干部和在岗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和从事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职业,允许以参股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已有6人停薪留职,3人离职,8人领办企业,12人兼职,16人参股,都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合适位置。
(二)转变职能,不断开拓创新 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业部门职能仍在职工的脑海中烙印很深,习惯于催耕催种摸情况,报进度,耍嘴皮,没有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去年以来,我们结合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调研,解剖典型,认真分析,找到了在变革时期农业部门的工作重点,集中开展了8个方面的探索。
1、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一是制定生产标准。2001年我局印制柑桔、茶叶、蔬菜《生产技术规范》计25万册,发到农户,让他们按要求进行生产。二是实施沃土工程。开展测土配肥技术,近三年累计完成沃土工程面积12万亩,其中,柑桔8万亩,茶叶2万亩,蔬菜2万亩。三是加强农资市场整顿,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肥料的使用,确保农产品不受污染。四是建立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
第五篇: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个人如果一直沉浸在过去,那将永远不会发现未来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一直沉浸在自己过去的小世界中,也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宽广。
著名的大作家郭沫若,一生创作过无数人人知晓的作品,但又有谁知道郭沫若图画,习字的成绩很一般,到是理科成绩反而很不错,但郭沫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匪夷所思地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正是因为郭沫若当时与时俱进,果断选择了文学,才得到了现在令人敬仰的好成绩。
郭沫若的不断创新,得到了现在的佳绩。我们也一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得到更多的发现,得到更多的励练。袁隆平之所以能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袁隆平从最初的种植水稻,一步步的创新,不断从旧的品种中挖掘出更好的品种,随着人们的思想走,一步一步找出各种品种来满足人们的愿望。正是因为袁隆平的不断创新培育出令人满意的品种,才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一致认可,一致好评。
袁隆平一生倾注在水稻上,培育出令人好评的水稻品种,也是因为他的不断创新,没有一直停留在原点,而是积极去发现更新的。我想,我们也是一样,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回忆,而是要望眼未来,寻找更美好的明天。
一只雏鸟,终究会摆脱自己的母亲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而不是一味的只停留在自己的那片小天空,鱼终究会离开小溪,去寻找更广阔的大海,认识更多的朋友,而不是一味的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默默无闻,而我们也应该像雏鸟和鱼一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去寻找自己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