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调研材料

时间:2019-05-12 19:1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机调研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机调研材料》。

第一篇:农机调研材料

泸州市电子机械学校

开设《农业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可行性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业现代化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充分说明,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四川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农业机械运用及发展现状

(一)农机装备与作业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务工人员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缺乏逐渐显现,农机作业需求逐步增加。通过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农机代耕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农机化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提灌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机械增长优势明显。

(二)农业机械化作用更加凸显。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机电提灌作业设备的增加和使用,增强了农业抗灾夺丰收的能力;机械、半机械收割、脱粒机械的推广使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收割、脱粒作业方式,增强了农业抢种抢收的能力;耕作机械的推广使用,替代了牛耕作业,使原来的养牛户转变为养羊和养猪专业大户,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1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为农业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为适应农机市场化发展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机服务体系体制改革,剥离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健全以乡(镇)服务组织为骨干,村、社农机服务大户主体的农机化服务网络。区(县)农业机械事业局是农机化管理机构,各乡镇农机服务站结合各自的实际,积极开展农机生产、拖拉机修配、农机产品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农机化服务,不仅将农机企业增加了活力,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农机化服务范围,为农业机械化持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农机运输、机耕、机收农机户尤为突出,一些农民自发联合组建机耕服务队,进行跨村、跨县区、跨省作业,进行有偿服务。

(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让农民购机热情空前高涨。一是通过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公告,举行机具现场演试等形式,增强了农民对农机的了解。二是及时做到补贴到位,及时落实购机补贴资金带动农民积极购买农机设备。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补贴机具质量跟踪服务,按“三包”要求及时维修机具,确保了补贴机具的有效使用。补贴政策促使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械、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

二、农业机械使用及维修队伍现状

(一)农机操作专业人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一批先进的、新型的农业机械须要有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操作和运用,才能发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现有的农机操作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绝大部分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

书,技术单一,仅限于操作使用常规农机具,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只能望洋兴叹。

(二)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不断扩大。县区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为三级点和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钣金修理和喷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比较简陋,占地面积不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气泵、台钳、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廖廖无几。

(三)农机维修人才短缺,维修质量差。当前农机维修网点的修理工持证上岗的比例少,持证率低。现有修理工技术原始、粗糙,缺少对新型机械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改造资金,或基于节约成本的心态,很多网点无专用维修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标;从而严重制约了维修质量的提高。

三、农机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

(一)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组织保障体系。农机部门在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切实承担起农机化公共服务和农机化执法与管理双重职能,并将服务和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建设新型服务组织、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与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农机专业户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主体作用。

(二)建立农机科技保障体系,提高农机化对新农村的支撑保障作用。农机部门在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集中人力、财力攻克关键机具、技术研发等难题,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推进农机科技体制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引进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以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示范推广户和农机生产流通企业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机技术示范推广体系。

(三)建立农机运用与维修人才保障体系,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一批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培训范围狭窄,内容单一,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教育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社会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

这些都为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需要以现有农机化培训为基础,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机专业化职业教育体系。

四、我校具备开办《农业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条件

(一)办学基础良好

我校2004年开设与《农业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相关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于2006年专业逐渐成熟,2009年基本达到省级重点专业的标准,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二)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

我校目前已建有较先进的多个实验室:多媒体室、语音室、电脑室、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机械加工等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良好的设备。

(三)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校自建校以来不断发展扩大,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大部分教师已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有在企业工作多年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还将引进更多、更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四)有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能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组织了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认真进行研讨、,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并聘请专家进行仔细审核。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做到了既要保证学生能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时能获取技能证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五)有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已经和泸县农业局、植保站、泸县农机局、农机维修中心、泸县各乡镇农机站、各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相应的合作关系,在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机械的操作与使用、农业机械的修理维护方面得到有效的支持让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取得一线操作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有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实践经验。

我校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承担了省、市、县劳务扶贫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省级劳务品牌培训工作。据统计,我校已完成各级各类劳务培训10800余人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我校多次被市、县人民政府授予劳务培训先进单位。通过培训工作,我们对农村的现状、农民的希望和要求十分了解,通过培训,我们积累了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经验,为我校开设《农业机械制造运用与维护》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快农机教育培训的步伐,是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教育培训部门,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会经营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泸州市电子机械学校涉农专业教研组

2009年4月15日

第二篇:农机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农机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化水平

区政协

近年来随着全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和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自XX年国家实行农机补贴以来,在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全区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的热情逐年高涨,五年间全区使用国家和本市农机补贴资金1643万元,年均递增23.5%,XX年6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首批100个农机化示范区之一。今年全区使用国家和本市农机补贴资金620万元。五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共补贴农机具2553台套,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全区农机化装备水平。目前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2860台,与之配套的农机具 4290台套,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 104.3万千瓦,百亩耕地拥有机械动力达到77.6千瓦。如何把这些机械有序地组织好、利用好,使其更有组织、更快捷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对此我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认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这种民间服务组织整合农机资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一、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农机服务组织大致分两个形式:

一是以户为主体的服务组织:①一般农机户:是指拥有1-2台拖拉机及相应配套的农机具,农机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下,能够在满足自有农田作业需求的基础上,为周围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他们大多以提供单项作业服务为主,目前全区有一般农机户9907个,这些农机户拥有的农机是占全区总量的 78.2%。②农机大户:是从一般农机户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经营个体,他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过购买多种农业机械,雇佣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耕、耙、播、收、运输等农机作业服务,其农机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上,目前我区共有这样的农机大户125户,这些农机大户拥有的农机具占全区总量的15.6%。

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区目前共有7个,分为两种类型:①农机户入股合营型:这类合作社以农机大户为主,吸纳多个农机专业户以劳力、技术、资金和农业机械等入股而形成。他们是学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维春农机专业合作社、远拓农机专业合作社、孝联农机专业合作社、凤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如大良镇学兵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机大户唐学兵为龙头,联合周边四个村的农机户,以农机具入股组建的股份制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农机固定资产达到232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台,联合收割机10台,秸秆还田机15台,播种机10台,旋耕机 12台,激光平地机1台,“三夏”、“三 秋”雇佣15名机手进行作业,年作业面积可达到2万亩以上,主要为周边乡镇提供粮食生产一条龙作业服务,年纯收入28万元。②村户联合型,是由村委会牵头,依托村集体原有服务队,将全体村民组织起来成立的股份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村集体以农机具、资金、房产等入股,村民以土地或自有农机具入股而形成。这种形式发挥了集体与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区域化种植的实现,同时通过为村民在耕、种、收等几个主要环节上提供服务,增强了集体服务功能,改善了干群关系。如石各庄镇敖南村的德民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统一管理,将全村326户农民吸收为社员,实现了全村4000多亩土地作物品种的机械化作业统一管理。

这些农机服务组织活跃于田间地头,形成了农户生产经营离不开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服务既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又是新技术的使用者、传播者,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一是缓解了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生产后顾之忧。随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和城区二三产业转移,这就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的开展扩大了我区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范围,使他们能够用较少的费用、时间和精力打理所承包的土地,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 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矛盾。

二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精量播种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激光平地技术等,使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玉米收获机从无到有,近两年迅速增加,目前玉米收获机保有量155台,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5%,夏玉米免耕覆盖精量播种57.2万亩,机械化水平达95%,全区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5万亩,占粮耕地面积的40%。

三是扩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带动了农机流通和销售、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户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机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软低层次,滞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其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在全区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中,个体经营的农机户较多,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的状态,且多数农机具严重老化,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的 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

二是作业服务领域有限。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区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仍局限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根据XX年的抽样调查,100个农机户中,均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环节的服务,缺少向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而且大多数农机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

三是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由于我区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三、几点建议

提升全区农机化服务的组织水平,是农民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而提升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从体制上、机制上改变农业服务小而散服务能力不高的关键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07年7月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们要依法推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

1、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纳入到全区新农村建设内容中,各级领导要重视,乡镇政府有人抓,职能部门加强指导。

2、要切实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现实 问题:一是区财政要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特别是要在农民亟需的设施农业机械方面,提高补贴比例。二是有关部门要开展农民购机小额贷款、贴息等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上给予支持。

3、要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定各项作业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依标作业、健康发展。

第三篇:西峰区农机培训调研报告(修订)

西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庆阳市农机推广站:

按照你站《关于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站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准确”的原则,深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机户,全面了解区乡农机推广人员、农机驾驶人员、农机操作人员、农机合作社员、农民等对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掌握了西峰区近年来农机培训方面的工作成效、培训需求、存在问题以及意见建议,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为今后开展好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整体情况

西峰区共有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9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4.27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31.2万千瓦,拥有拖拉机6320台,联合收割机123台,配套农机具19177台(部);农机专业合作社14个(其中部级示范社2个),农机服务组织92个,农机户5348户,农机销售企业20户,农机制造企业2户,农机从业人员8869人。

2013年以来,西峰区农机培训工作,按照《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市、区农机主管部门的具体安排部署,按照“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以农机驾驶员培训、农机操作手培训、劳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机队伍,为全区农机化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5746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856人。联合农机企业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9次,举办农机新机具现场演示会27场(次),发放《卷帘机安全知识读本》、《农机驾驶员知识读本》、《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问答》、《新型农机驾驶员培训读本》、《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小型农机具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农机安全生产挂图》等培训资料3.2万份。

(一)、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扩大培训影响、巩固培训效果,我们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三下乡”活动等途径,深入宣传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农民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积极联系陇东报社、区委宣传部、区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等单位,对培训情况进行宣传报道。三年来,《陇东报》、《今日西峰》、西峰电视台、西峰网等媒体对农机培训工作报道15次,西峰电视台《希 望的田野》栏目对油菜机械化收获、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演示培训制作了专题节目。通过以上多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报道,及时播报工作进展,扩大培训影响,营造了推动农机化培训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极大的调动和激发了农民群众学习应用农机化技术知识的热情,促进了农机化培训工作的开展。

2、扩展培训平台。加强同农口相关单位、农机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农口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农机合作社的场地、机具优势以及农机企业的人才优势、技术力量,综合利用教育培训平台和资源,大力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机大户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先后在什社乡三姓果业合作社建立了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基地,在彭原镇鄢旗坳养殖小区建立了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培训基地,在后官寨镇金麦穗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基地,与区瓜菜办共同在肖金镇万亩蔬菜基地联建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培训基地,与庆阳常林、民耕农机公司共同开展了微耕机等“五小”农业机械操作使用培训,针对不同需求,侧重施教,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农机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展。

3、创新培训形式。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企业观摩的方式,使培训内容实例化、趣味化、实用化,激发了农民学习兴趣。

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全体培训教员,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针对群众农机化知识需求,制作了《西峰区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微耕机的操作与使用》、《常用畜牧养殖机械的操作与使用》、《拖拉机安全使用常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旱作农业技术》等理论培训课件,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保证了学员愿意学,乐于接受。

二是操作演示实地化。培训过程中,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协同区内农机销售企业,携带新型农机具,将课堂办在农家场院,将机械开到田间地头,现场讲授如何操作和使用新型机械,技术人员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培训人员与参训学员互动,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使学员学有所得。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农机手进行了现场交流,谈心得、讲技巧,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直观性,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很受群众欢迎。

三是学练结合现代化。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经验交流为主的新型培训办法,即:理论知识由专业人员讲解,实地操作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经验做法由农机手相互交流。组织受训农民到庆阳前进机械制造公司,庆阳昊丰、常林、民耕等销售企业实地观摩,强化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二)、工作成效

一是农机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我们整合利用各类农机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同农口相关部门配合,加大与企业、农机合作社的协作,不断创新培训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范围逐年加大,培训人数逐年递增,2013年完成培训1826人次,2014年完成培训1940人,2015年完成培训1980人,均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培训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丰富实用。

紧紧围绕全区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机具开展了丰富实用的教育培训活动。第一加强了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农民正确使用农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第二加强了农机化新技术的培训,针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畜牧养殖、果业、设施农业、玉米机收、油菜机收等等一系列培训活动。第三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同果业、农技、畜牧、瓜菜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在培训农机化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大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丰富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内容,拓宽了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是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明显增强。

首先根据农机培训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投影仪1套、笔记本电脑2台、课桌椅40套,改造多媒体教室100㎡,硬化了700㎡驾驶员训练考试场地,通过硬件设施 的完善,增强了培训能力。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培训人员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践脱节、掌握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明显落后的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组织职工“走出去”,到庆阳市前进机械制造公司、布谷鸟机械制造公司,庆阳昊丰、长林、恒阳、广盛等农机销售企业,参观机械制造流程、熟悉机械性能结构; “请进来”,邀请市农机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杨汉卿、市农机研究所副所长(副高级工程师)王治斌等农机专家,进行农机知识讲座; “坐下讲”,开展“一月一讲”活动,要求全体教员根据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制作课件,“人人当教员、个个上讲台、全体做评委”,机关学着讲、田间巡回讲。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人员理论素养显著提升,培训能力明显提高,为农机化教育培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创新情况

2013年以来,西峰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在培训资源开发上,优化整合农机企业和农机推广站的培训场所和培训力量;在培训方式方法上,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以会代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安全教育与技术指导相结合,整体联动,力争使农机培训工作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一是培训与安全监理相结合,积极主动与区农机监理站加强协调,协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形成合力,做到监理、培训两不误,同促进。2014年4月,针对全区微耕机等小型农业机械事故频发,安全隐患严重的问题,我站与区农机监理站一起,按照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微耕机等小型农业机械操作培训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精心安排,在全区7个乡镇开展了为期14天的农机实用技术暨安全生产培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培训与推广相结合。结合全区农机化重点工作和重点技术推广项目,通过举办培训班或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多批次、多层次做好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深松、果园机械化管理、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玉米机收、油菜机收等机械化实用技术,搞好培训指导和科技服务,满足农民“耕、种、管、收”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四年来,举办各类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会27场次,达到了较好的“以会代训”的效果。

三是与机具补贴相结合,为了节省群众时间、减少办事环节,我们将驾驶员培训、考证与农机具补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分散办班、随到随学的方式,与区农机监理站联合开展培训,以拖拉机安全驾驶、农机具操作常识、机械使用与维护为培训重点,采取农机专家讲课、播放教学片、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四年来,共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6期,培训农机驾驶员856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需求情况

1、农机推广人员需求情况

经过对区乡两级20名农机推广人员的交流调查,普遍认为,随着近年来新型机械的普及使用,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培训工作的需要,急需学习掌握农机化法律法规知识、国家惠农政策知识、新型农业机械、农机化新技术应用知识。需要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先进地区农机培训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培训模式。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多给基层人员创造一些培训、学习机会,参加省内外农机主管及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需求情况

经过对全区1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农机经营服务组织的交流,普遍需求农机经营管理知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等知识;农机农艺融合知识;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相关政策;希望到国内农机发达省份如黑龙江、山东考察学习。

3、农机从业人员需求情况

经过对69个农机户的询问调查,农机手和农民普遍需要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等知识的培训;需要农机化新技术,如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设施农业机械 化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的培训。

四、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四年来,西峰区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区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机化事业发展,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在提高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和农机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已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农机培训工作自我改革和措施创新势在必行。

(一)、存在问题

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农业机械免费管理的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西峰区农机培训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西峰区农机推广站全年区级预算仅有人头经费3.9万元,只能维持单位正常运转,区级财政未列支一分钱的推广、培训经费,致使农机培训工作难以正产开展。

2、培训内容单一,内容陈旧。

农机培训面较为单一,主要是农业机械的使用、操作,但是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此外,培训注重了驾驶、操作技能,忽视了机具保养、维护、维修以及田间生产实际作业的培训,农 机手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达不到应用的培训效果。培训方式方法不灵活,目前,培训方式依然是召集农民集中课堂培训,口述讲解居多。被培训人员听起来索然无味。同时,培训对象狭窄,仅限于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培训人员也只是照本宣科,起不到培训活动应有的效果。

3、师资力量不足,培训设施简陋。

西峰区农机推广站肩负着全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用推广以及农机培训工作,全站13名工作人员中,取得培训教员资格证的仅有3人,并且由于经费困难,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的机会基本没有,不能及时更新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践脱节,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知识更新跟不上农机化发展,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培训过程中纸上谈兵。掌握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要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发展。由于受资金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陈旧,缺乏先进适用的电教设备、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很多设备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不能满足培训需求。

4、受训农民文化素质低,安全观念淡薄。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民(农机手)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部分群众认为农机培训费时、费力、费钱,积极性不高,不愿接受培训学习,购置农机、农机具后,仅靠经验和供货商的粗略指导,参照产品说明书就上机操作,上路行驶、加工生产,在实用中,不当或者违规操作,造成了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二)、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西峰区农机培训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要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对农机培训的新要求,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现场会、演示会、机具补贴、“三下乡”、科普宣传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机户充分了解农机培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广大农民学农机、讲技术的积极性和安全操作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的必要性,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2、深化培训改革,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资金扶持,按照培训要求,购置必要的教学仪器、电教设备,编写适应当地农业和农机化发展实际的培训教材,努力改善自身条件,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努力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农机培训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首先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丰富的讲授经验,要积极组织人 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改变培训队伍知识老化、技能单一的被动局面,满足农民群众对日益更新的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需求。同时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聘请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充实农机培训队伍。

三是更新培训模式,改变培训方式,提高农民参训积极性。要根据全区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机化发展方向,积极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扩大培训范围,根据农民所使用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和新机械、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在培训方法上,把现代培训手段和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结合起来,运用投影、幻灯等电教设备和模型、机具等实物教具,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在培训方式上,实行“示范推广+培训服务”模式,利用基层管理人员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观摩会、现场会、专题会等展开培训;实行“购机补贴+培训服务”模式,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以农民带机审核为契机,通过现场讲解、解答、直接指导机手操作,散发政策、技术相关资料展开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多利用农闲时节,采取上门办班的方式,解决集中培训时间长、误工多的问题。

总之,近四年来,西峰农机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守规章、重安 全”的农机实用人才。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创新,尽快适应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农机培训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农机化人才。

第四篇:定陶县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定陶县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制订农机合作社发展规划和扶持措施打下基础。定陶县农机局抽调10名技术骨干,成立农机合作社建设调研工作小组,对全县家32农机合作社发展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一、定陶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定陶县现有农用拖拉机1248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00台,机引农机具29505台,联合收获机1540台,农机总动力83.7万千瓦,农机从业人员5.3万人。机耕、机播面积76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合作社社员达270个,注册资金达1900万元,农机具1175台套,其中达到省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市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高,运作模式规范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定陶县农机局党委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多项措施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搞好规划、厂房建设、机具合理购置、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帮助他们工商注册,协调建设用地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县农机局及时成立了由刘敏杰局长为组长,李勇副局长为副组长,管理股、农机校、推广站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管理股,具体负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局党委的要求,结合全县农机工作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到外地学习先进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时进行总结部署合作社建设工作。同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农机大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简化程序,积极引导。根据农村工作的现状,按照“先运作、后规范”的原则,简化工作程序,指派专人负责,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4、全面动员,大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是采取自愿的原则,面对现状,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动员,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积极性较高的农民联合起来组建农机专业合社。

5、抓关键,选好领头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选择办事公正,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威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人,担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同时县农机局每年都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领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交流经验,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平。

6、抓规范化管理,提高疑结力。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二是建立安全生产、财务、机械管理,配件油料供应和维修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完善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7、加大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我们充分利用补贴政策,对农机合作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给予重点补贴,使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二是必要的项目带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新技术推广、科技入户、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引进机具、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农机合作社在发挥农机组织化、市场化的作用中成效明显

一是农民满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解决农民用机难问题,使农民享受了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享受了合理的作业价格,抢时增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社员满意。对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扶持措施,购机补贴政策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加速更新合作社机具品种和类型,提高了技术水平和机具的利用率,拓展了作业范围,增加了会员的收入。

三是企业满意。农机合作社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为企业和机手搭建了互相学习和交流技术的平台,使机手能够正确维护、保养和使用机具,机械故障得到及时排除,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解除了企业的许多后顾之忧。

四是政府满意。合作社协助农机部门,宣传、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农机化的各项法规、政策,还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农机部门,是农机部门的得力助手,更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展农机化的重要组织和实现形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力还不够,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整体水平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一些农户怕担风险,对加入合作组织持观望态度。因此农机合作组织数量不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弱。

2、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数规模小,建社用地不好落实,建社初期投入大,资金困难,运行不畅。

3、土地分散,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作业效率低、作业地块小、农民认识程度低,机械的利用率低,机手作业收入少。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各合作社在机械数量、服务功能、场地建设满足情况、作业项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5、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人员缺乏。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同时积极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力。

2、加大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税收、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建议:(1)各级政府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停车场(库、棚)、维修车间、办公场所等建设用地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所需土地按照设施农业用地征用。(2)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的农田作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科技推广项目,在资金上进行重点扶持,对规模较大、跨区域联合、带动农户较多、运行较规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3)金融部门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社方面,出台优惠信贷政策,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便利。

3、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规模。对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等难以推广应用的机械作业,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行作业补贴政策。

4、加强指导,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模式,及时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邵珠山 董庆启)

第五篇:茌平县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

茌平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茌平县农机局赵春庆

山东省茌平县地处鲁西北地区黄河冲击平原,辖11个乡(镇)和3个办事处,拥有耕地面积80余万亩,201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110万千瓦,农机总值4.2亿元。近几年来,茌平县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新茌平,奋力赶超跨入全国五十强”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例》,全面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新式机具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为全面掌握茌平县农机合作社的现状,为今后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近日,茌平县农机局成立了有主要领导人带队的农机合作社调研组,调研组先后深入茌平县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鸿发农机合作社、茌平县民发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从2008年开始,茌平县农机局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县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5月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胡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至2011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22家,其中茌平三和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省明星合作社,茌平县胡同农机合作社和茌平县利民农机合作社也已通过省级合作社验收。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达238人,合作社拥有拖拉机88台,配套农具312台(套),联合收割机93台,玉米收割机38台,合作社资产总计2800余万元,其中场库棚面积5310平方米。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挥的重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广泛,经营形式灵活,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优先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标准化连片作业,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是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抗旱排涝能力显著增强。经过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化作业后,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作物残茬、落叶和有机肥,培肥了肥力。深松的地块春季冷气散发快,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品质,有效减少了来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三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农机具上统筹考虑,注重实效,避免了重复购置和

闲置等造成的损失浪费,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无序竞争等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具相对集中,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统一机具检修、保养,统一配件、油料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质量,统一安排农田作业和跨区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的优势,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减轻农民负担,达到以机养机,兴机惠农的目的。

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为外出打工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五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茌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二是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茌平县现有耕地80余万亩,全县有农机合作社22个,而且现有的合作社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旋耕机、免耕播种机、小麦和玉米收割机,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三是农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中型机具与日俱增,场库棚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农机具的露天存放。加之农机具的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风吹日晒,冰霜雪冻,使很多机具锈迹斑斑,损坏严重,不但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而且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粗放,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经营的不多,在管理、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管理仍处于自由、自主的初级阶段,缺乏规范和必要的培训。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是受土地承包经营制约,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是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长期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难于开展连片作业,从而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降低了农机使用率,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六是农机合作社重机具使用轻保养维修,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

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是领导重视,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同时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大培训力度。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制定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是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推进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五是建议将农业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计划,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规划合作社用地。

下载农机调研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机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城县民心农机合作社调研(定稿)

    武城县民心农机合作社调研 武城县民心农机合作社坐落于武城县四女寺镇卧虎庄村,由村支部书记赵广军发起,成立于2010年4月19日。现有社员33户,固定资产295万元,占地2450平方米,其......

    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2010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2年底获市......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近年来,**市农机局把发展农机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搞好服务,实现了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机合作经......

    农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农机数量迅速增长,农机道路交通运输、田间作业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管发展不协调,农机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04年11月1日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将发展农机信息网络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部分,使发展农机信息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06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金农”......

    3.农机企业调研提纲

    农机企业 1、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企业规模(人数):_________ 企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

    国内农机企业调研报告

    国内农机企业调研报告 2018年6月 目 录 1 农机行业定义及分类 ............................................................................................................

    鄄城农机维修行业三三制调研

    鄄城农机维修行业“三三制”调研 据统计,到2009年底,鄄城县共有农机维修点134个,农机修理工310人,目前,一个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维修技术等级共同发展,遍布城镇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