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山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我国山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村初等教育的基本状况
1.农村小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实行了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应该是每一所学校至少都应该开设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了镇中心小学以外,其他小学都不能很好地实施,大多数小学只开设了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计算机课在3所完小勉强都有开设,而在9所单人校中,计算机、英语、艺术和体育都没有开设或形同虚设。一般情况下,在单人校中,几乎不开设除语文、数学外的课程,一个教师在单人校中兼任所有课程(语文和数学)。在农村小学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几乎无人问津。
2.农村小学参加课改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在乡村小学已经开始铺开。但是,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上这次改革来得比较迅猛,学校、家庭与社会都缺少足够的准备。我国师范教育也进行了改革,原来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中师学校都纷纷与高校合并,或者改为高中和职专等,而新时期大学所培养的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还比较少,大多数还没有毕业。而在农村小学中,现有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许多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更是如此。这一矛盾给新课改在农村小学中的推行带来很大的阻力和不便。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大多数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据了解,许多教师都没有参加过地区以上的进修学习,甚至没有到外县或外市听过课,对于新课改的培训,大多数采取学校选派代表参加的形式,由一所学校选派一两名代表到县城参加新课改培训(参加过课改培训的教师仅占24%),这些教师培训后,回校传达培训精神,但是,往往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这就使得新课改的培训没有达到予期的效果。
二、我国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小学布点多,各校生源严重不足
上世纪7O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贯彻实施、逐步深入,近年来,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小学新人学儿童数逐年减少。如福建长汀县馆前镇的9个单人校原本都为完小,随着学生数的减少,逐步转化为单人校,其中一些单人校也逐步被取消。从调查情况看,一是农村小学布点过多的问题相当突出。长汀县馆前镇只有一所中心小学,接收该镇的大部分儿童,其余小学均由一各个小村庄单独办校,除乡镇中心小学规模较大外,其余学校一般规模较小,甚至面临关闭。二是各校生源严重短缺,由于学校太多,造成生源短缺,除了乡镇中心小学外,其余各学校一般设6个年级,每个年级仅一个班,一所学校共有6个班,学生人数在100—150人之间,今后几年各校都将面临学生人数严重不足的状况。乡镇中心小学也是如此。
2.农村小学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比较落后
农村小学由于布点多、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很大。农村小学教学资源贫乏,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目前,农村小学只有极少数学校建有语音室,更不用说有录像机、幻灯机等电教设备。学校电脑也是屈指可数。另外,由于这些学校规模小、经费有限,教师的配备也受到限制,没有专业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师。这些课程一般都是由语、数、外的教师兼职,有一些学校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的教师无人能兼体育、音乐、美术课程,那么在上这些课时就只能让学生自习或自由活动。
3.农村小学复式班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学生人数少,有些学校,特别是单人校,一、二年级学生加起来才十几人,于是便让两个年级的学生坐在一个班上课,让一年级学生上自习,给二年级学生讲课,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学生的素质也无法全面发展。
4.农村小学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师资流失严重,特别是一些骨干教师、年轻教师、有能力的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由于中学教师近几年的缺乏,于是一部分有能力的教师被调到中学任教,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育师资普遍较弱。
5.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调查中了解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 父母均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把儿童寄住在亲戚家或让爷爷、奶奶照顾,儿童常年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接受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或儿童在家无人看管。② 少数孩子成绩欠佳,学不好就逃学。③ 读书无用论有些抬头. 由于学校条件、家庭条件等问题存在,学生读完书后未必考上大学,况且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村中全家人倾尽所有培养出的大学生未必能找到好的工作,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更是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使得儿童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发展我国农村初等教育的几点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对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教育经费,县级政府应在改革后的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地市和各县(市)、区要设立农村教育专项经费,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乡镇政府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市县政府领导应改变观念,加大经费投入。现在的一些领导,还比较重视形象,希望在自己管辖范围之内能有几所各级各类的示范性学校,而这些示范性学校往往就是中心校,所以,常常导致一切保“中心”、经费向“中心”倾斜、师资由“中心” 挑选的做法。其实,作为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中心小学需要发展,一般村级小学更需脱贫。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小学的投资力度,改善教学设备状况。
2.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完小校长队伍
农村小学的办学灵魂是校长,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未来。由于农村条件差,安心于农村教育的教师比较少,安心于农村当完小校长的更少。为此,更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学校长,一方面,要大力表彰安心农村工作的完小校长,在政治上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生活上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在办学条件上、业务指导上、教师培训进修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选拔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乐于农村教育的教师担任小学校长,经常组织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或者组织拜师学艺,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完小校长,逐步提高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
师资分配时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均衡发展,切忌将老弱病残的教师发配到村级
小学去消化。村级小学学生数少,教师编制紧,更要求教师多才多艺、能胜任各类学科的教学任务;鼓励村级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历提高培训班,以提高学历层次;在提高教师文化业务素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师德建设,开展热爱农村教育、热爱农村学生、热爱农村学校的教育活动,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道德素养。
4.建立一套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
对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要与城镇学校区分开来,标准制定得太高,许多农村小学做不到,就会使完小校长和教师丧失信心,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去,制定的评估标准要切合农村小学的实际,通过努力.可以逐步达到,能激发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加强对每所农村小学进行定期评估,进行校与校之问的比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先进的农村小学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5.对农村小学实行多校合并
当前,农村小学学校布点太多、校均学生人数太少、硬件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使农村小学教育越来越完善,撤点并校成为必然趋势。撤点并校后,可节约教师资源。并校后,师生比增加,可通过培训使一些有潜力的教师转教美术、音乐、体育,以解决音体美教师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剩余的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安置,对合并撤销的学校校舍也要合理利用,不能使之闲置。
6.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创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农村教育面广、交通不便,不宜组织大规模的课改教研活动,可构建若干个实验协作区以开展活动,聘请优秀教师为兼职的教研员,负责本协作区实验工作的指导。另外,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强化课改舆论宣传,邀请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召开课改专题座谈会、听课等,引导他们参与、支持课程改革实验。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大势所趋,不能坐以观望,应该在课改过程中,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新课程对教学的客观条件要求比较高,而农村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不可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对于教具、学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随时制作。
第二篇:农村初等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农村初等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班级:09级软件开发与应用
姓名:武雯雯
学号:0915258 因为在外上学的缘故,已经有四年没有回家了。今年放暑假终于回家了一趟,每天在家看书,听歌,上网倒也过得舒服。只是有一天闲来无事听大人们闲聊,得知我的母校——高镇小学和高镇初中越来越收不到学生,越来越不景气了。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母校的现状变成这样,我决定好好调查一下。
首先,我来到了四年都没见的高镇初中,一进校门我就有点傻眼了,原来在我印象中还算漂亮的校园现在已经变得很破旧了,因为正处于放假期间,更显得荒凉。
接下来的几天,我通过到学生家了解情况以及采访了母校的老师,渐渐了解了明白了为什么母校学生会大量流失,这和我们农村目前的初等教育现状有很大关系。经过分析,我现在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学校建设
以高镇初中为例,学校环境差,绿化面积小,建筑物破旧。学校虽设置了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机室,但由于相关设备器材数量不足,实际上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从未开放过。而微机室电脑配置落后,且损毁严重,仅有20台可用,根本没有达到可供授课的规模。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常年不更新,且由于管理方法落后,经常发生图书失踪,目前已关闭一年多。学生宿舍严重不足,一间18平方米的房子放置了21张床,而且两名学生挤在一张床上。
学校操场面积小,除了两个篮球架外无其他运动器械,且位于校外,与学校校区之间相隔一条马路,给学生上课造成极大不方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学校想要改善无奈政府拨款有限,尚有外债未还,有心无力。
二、师资建设
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农村老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特别是班主任,虽然每个月只有15元的班主任津贴,仍起早贪黑,无怨无悔地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教师的这些可贵品质仍无法掩盖农村老师总体水平偏低的现状。经调查,高镇初中共有教师25名,其中学历为中专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15人,本科学历4人。而且学历为本科的4名均为年轻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教师学历的参差不齐,教师本身专业与该学科所需教师数量并不完全相符,致使部分教师任教非自身专业学科。有的教师直到退休都从未教过本专业学科,有的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经常变换任教学科,如一位数学专业出身的老师,服从学校安排从事物理、化学、语文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严重制约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教师整体水平偏低的另一个重要是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机会很少。做好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选送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
送意识不强。同时,教师人数有限,外出会影响教学进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
三、资源分配不公平
此处的资源分配不公平,不仅仅指城乡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还有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
在走访调查中,我问到“如果有机会到城市学校去教书,您会怎么样”,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说愿意。原因有的说城市里的生活方便,有的说城市里的学校教学资源多,学生素质高。这说明城乡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城市学校资源更多,乡村学校资源更少。这些年不断有优秀的教师通过考录进入城市学校工作。
另外,在调查中我也了解到,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也让大部分老师对教育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例如,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分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反观之,教育资源却很有限,而这有限的教育资源等到分配给农村学校时就更是少之又少,远远无法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在农村中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黄泥地既是篮球场又是足球场,教室破烂陈旧,有很多被定为国家危房,却不得不继续使用。
这样的资源分配不公,使农村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农村少年的发展。
四、学生素质以及家庭情况
农村孩子在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成长,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因此,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淳朴善良、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然而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整体素质比城市孩子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很大关系:
1.基础薄弱。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紧缺,有不少教师是只有初中学历的民办教师,且结构老化严重,造成学生升入初中后的基础太薄弱。
2.优秀学生流失。这与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很大关系,家庭情况好一点、家长对孩子学习关注度高的或成绩稍微好点的学生,家长都会选择将孩子送往城市去读书,毕竟那里的条件对孩子学习更有利。久而久之,农村学校里就只剩下那些对学生完全没有兴趣且家中无人管教的孩子,这也降低了教师教学的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学生家长教育意识不强。在剩下来的学生中,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低且家庭收入不高。
农村家庭一般有两个孩子,供应孩子上学经济负担重,且是一种长期投入,短时期内没有回报,这样就使家长相信了“读书无用论”,勉强让子女读完初中,有了毕业证,就让他们出去打工了。
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比较普通,多数家长认为女孩子读书浪费钱,导致很多女孩子中途辍学,甚至还有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女生被迫辍学。
受文化程度影响,有些家长想管孩子的学习,但由于不认识字,很容易被孩子蒙混过关,还以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很用功。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达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学校资金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更加完善。
2.政策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针对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问题,建议为长期扎根农村的教师,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待遇,职称、评奖名额适当增加,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
3.进一步完善支教体制。多派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助农村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4.建立农村家长学校。以镇或村为单位,成立家长培训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子女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
改善农村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教育人的努力,而我的调查可能有很多问题,但做这些事情是我作为一个从农村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的责任。
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农村的教育现状能有所改善,母校能一天比一天好。
武雯雯 2010.8.05
第三篇: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
摘要: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前途是光明的,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农村现状农民和农村问题惠农政策发展
一、引言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跟随芳草社二团到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下乡活动。开始,我对滁州的印象是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而来的,“环滁皆山也”,脑海中就是茫茫的一片山,雾气缭绕,我怀着十分好奇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滁州半塔这片热土。当我们坐着车在一座一座的山上环绕时,我们远眺这里的景色,小山上雾气腾腾,村落在山间若隐若现。偶尔可见羊儿在路边吃草,水牛在小河中享受着他们的自由自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犬吠声在村落间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说老实话,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我是由衷地喜欢。
在这几天对农村的参观过程中,我是真正看到了农村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在镇上,许多人家都住上了崭新的楼房,而且柏油路是通到了基本上村里的每条主干道上,农民们都很朴实热情。新农村建设的土地置换政策给这个小村子带来了切实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把住房统一集中到一起,把以前的住地变成耕地,从而使得农民的平均耕地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篮球架、桌球台等公共设施也都迅速建设起来。我切身感受到农村在渐渐变得富裕,农民的生活渐渐幸福起来。
同时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农村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比如说,留守老人的问题,许多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外面打工,甚至过年都难得回来一次,老人孤独地守在家里,辛勤地耕耘好几亩地。更加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子女根本不关心老人的生活,老人在物质上,精神上,心理上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有许多小青年很早就放弃上学而选择出外打工,而且这在当地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由其对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他们退学打工的年龄更加的早,可以说这对当地的长期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重中之重
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已被我党领导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道路所证实,可以说,这已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识。但是,在工业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大中城市日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这一科学论断,集中地反映了一个伟大真理:广大的农村是我国稳定的基础,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而无农不稳,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稳定。
三、现阶段农村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劳动力总量较大,特别是农村待转移劳动力数量众多、转移情况复杂。从1990年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以及从业劳动人数一直在增加,到2004年底,农村劳动力总数达49695.3万人,比2003年同比增长2.1%。与此相对应的是,农业生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据专家测算,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 1.7亿,占现有农业劳动力的31%,即我国目前还有约69%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从劳动力质量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2001年在我国4.82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7.8%,高中程度的占9.7%,中专程度的占2.0%,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0.5%。此外,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
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现状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东、中、西部的空间差
异性;转移渠道单
一、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务工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体力型、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环境条件差、安全保障系数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高,如农民进城务工至少需要“六证”:暂住证、就业证、务工证、健康证、消防证、婚育证等,合计每人每年要缴费600-1000元。
究其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素质低下及对城市外来劳动力行业限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坚持“适度转移、机构优化、合理布局、效益互补”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拓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空间,以循序渐进方式逐步缓解农村就业的压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飞跃。
具体说来,有如下的解决对策: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进一步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农民本地就业机会。
2、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形势严峻
我国由于人口较多,教育底子薄弱,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加紧建设的重点。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是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也落后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儿童教育、女童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难点。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师资队伍较为薄弱。代课教师尚占一定比例,教师负担较重,师生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升学,许多地区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人为的留级、变相的体罚、分数至上、升学第一的思想十分普遍,使得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从而导致留级率高,辍学率高、普及义务教育步伐缓慢。另外,为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有所改观,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城市、农村教师交流及支援,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克服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对于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应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及教学环境。我国的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就导致教育经费十分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低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而这有限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没有投入到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之中。
(3)、加强农村女童教育,提高农村未来科技人才数量。在我国农村地区,女孩失学问题还十分严重。以广西隆林县的某些乡镇为例,04年女孩不入学率和辍学率达55%。分析根本原因,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反正将来是嫁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少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女孩子加入到了打工妹的行列。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及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中间要通过国家资金投入的加大、教师进修机会、教育资源支援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步伐。同时还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上去了,农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加大投入。
3、现阶段我国农村还存在的问题有:留守老人较多,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部分耕地、农田闲置,无人耕种;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等。
四、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
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建设意义。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2、国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企业用工增加较多,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紧缺,给春耕生产特别是春季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带来较大困难。另外,从支撑农业的条件看,一些“三农”学者认为,6年来全国粮食面积恢复增加了1.44亿亩,继续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基础脆弱、科技薄弱、后劲不足的问题凸显。由于这些原因,国家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从2003年至今是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创新时期。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农业税制。
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农业补贴,而且额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化初期,由于工业落后,比如一个农民可以生产100单位的粮食,他可以用10单位来换一辆自行车。那
么他还有90单位的粮食,所以农民相对比较富裕。工业生产率由于是指数化的增长,30年前,生产一辆自行车的人工,现在可以生产5辆摩托车,但是农业生产可不会亩产万斤的,一亩地的粮食产量没多大增长,而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增长,那么农民需要用90单位的粮食,才能换回一辆摩托车,也就是说农民需要90单位的粮食,才能过30年前相对地位的生活水平。所以,越发展,农民就会越贫穷,这就叫《悲惨性增长》。所以,没有内需,摩托车也卖不出去,农民也不愿意再种田了,就需要粮食进口,没有消费,工业也不能发展,摩托车也不生产了,你想会是什么后果?就是经济崩溃,饿殍遍野,国家垮台。
3、新农保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新农保”的概念,并明确规定了基本原则和筹资结构。直到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
建立新农保制度意义深远:第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新农保制度的条件,以使亿万老年农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让广大农民群众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第二,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农保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迫切任务。第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推动农村减贫的客观要求。200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1.67亿,占人口总数比重达12.5%,农村约占三分之二,而且农村老年贫困化的现象日益突出。4000多万农村低保人口中,老年人占28.8%。建立新农保制度,是解决农村老年贫困化和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之策。第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解除农民养老等后顾之忧,是扩大农村需求的前提。
建立普惠与激励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使8亿农民有了养老保障,是我国继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直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社会和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一大德政。
五、结束语
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才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次调研中,农民群众各有各的观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感受到祖国的进步,自己的日子正过得越来越好。我爱我的祖国,爱她的一草一木,爱她的一山一水,爱她勤劳的人民。祖国有进步,我们欢欣鼓舞;社会有问题,咱们勇敢面对,认真解决。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栋梁,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起着顶梁柱的作用。我们将会以这次三下乡的收获作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周总理说过一句话:“我爱我的祖国,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我们将会以这种自信的力量面对挑战,绝不退缩,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我坚信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也必将越来越富强,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 赵馨蕾,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M].西南教育出版社,2000,6.
[2]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6 [3] 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民出版社,2009.5
第四篇: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 本文以安徽省长丰县“鸿路钢杯”运动会为背景,浅析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积极发展我国现代化农村体育事业的途径,以期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农村体育事业提供动力。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发展现状 浅析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e on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Status in Our Country
――Take the “Honglu Steel Structure Cup” Sports Meeting in Changfeng Country as An Example
WU Huilin
(Changfeng No.1 Middle School, Hefei, Anhui 231300)
AbstractWith “Hong lu gang gou Cup” Game in Changfeng country, Anhui province as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about developing sports in our rural areas.Actively explored the means for develop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sports, in order to provide pow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sports of China’s rural.Key wordsrural sports;development status;analysis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积极发展我国现代化农村体育事业也是我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现社会公平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曾题词说:“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①因此,本文拟以安徽省长丰县“鸿路钢杯”运动会为背景,浅析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积极发展我国现代化农村体育事业的途径,以期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农村体育事业提供动力。从安徽省长丰县“鸿路钢构杯”全民运动会分析发展现代农村体育的意义
2009年9月20日上午,“鸿路钢构杯”长丰县首届运动会在长丰县一中隆重开幕。本次运动会把广大农民也分组纳入其中,且设置了许多与农民日常生活劳动相关的比赛项目,同时又设置了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现代化的科学体育运动项目,这就将现代科学的体育运动与农村传统的体育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了。首先,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农村体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其次,也反映出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已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的发展状况不仅可以反映群众体育发展的整体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整体的体育实力;最后,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卞志良在2010年3月3号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我国农村体育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各级政府对我国农村体育活动的观念有待更新。②这就说明虽然我国农村体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了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农村体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在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地区差别较大。长丰县属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应的农村体育发展比较迅速。但在中西部贫困山区,类似于参加体育活动等休闲方式则几乎没有,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就导致大多农民在闲暇时感到精神空虚,这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精神文明的提高形成了突出矛盾。
2.2 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体育人口偏低
从参与长丰县“鸿路钢构杯”运动会的农民代表队来看,其参赛人员都是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且很少参加科学化、专业化的体育训练。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农民们没有时间、金钱和精力参加专业化的体育锻炼。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乡村居民高出24.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是乡村的2.7倍。③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人口偏少,农村体育人口比例偏低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年人背井离乡涌入城市,以追求经济上的富裕来提高生活质量。这样不仅使农村的主体生产力量流失,也使得(下转第206页)(上接第184页)农村“空巢”家庭增多。长期留在家里的往往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这些群体能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从而导致农村体育运动开展受到阻碍。
2.3 农村体育的筹资渠道单一,体育设施缺乏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有关投资方式和原则规定: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在器材配置上予以支持。④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体育基础薄弱,农民体育意识差,农村体育产业化进程缓慢。目前,农村体育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体育组织经费自筹能力很低。由于大多农村体育的筹资渠道单一,筹资力量薄弱,再加上我国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致使农村体育设施更是严重缺乏。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拥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但乡(镇)村只有66446个,仅占总数的8.18%。⑤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
2.4 农民体育运动缺乏专业的指导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前我国乡镇体育人才相当匮乏,根本留不住也请不来专业的体育教练员。没有专业性的体育人才指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健身,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无法让农民树立正确的强身健体观念,农民仍将停留在“劳动即锻炼”、“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上。促进农村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及对策
3.1 多方筹资,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
体育设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面对当前农村体育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各地体育部门在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及广大社会组织投资农村体育事业。最关键的还是要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3.2 充实农村体育队伍,扩大农村体育人口
为改变农村乡(镇)缺乏专业体育教练的现状,各县级体育部门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应聘请专业教练,以各大学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各行业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青年农民体育爱好者为主要对象,利用农闲时间开设培训班,对广大农民进行专业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农民群众参加专业化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从而逐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
3.3 加大农村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体育文化意识
当前大多农民对体育锻炼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在地里干农活即体育锻炼。对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细致、持久地宣传,将体育锻炼的好处告诉广大农民群众,普及体育知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同时,发挥农村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作用,宣传科学健身方法,带动农民群众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结语
通过对安徽省长丰县“鸿路钢构杯”运动会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农村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受到诸多阻碍。因此,为了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扶持力度,社会媒介加大体育科学宣传力度,转变农民的体育观念,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注释
①陈洪澜.论工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43.②张传龙.体育下乡对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社会纵横,2010(8):49.③⑤韩军,王斌,马红宇.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6).④张传龙.体育下乡对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社会纵横,2010(8):50.
第五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摘要:电子商务的实现包括了对信息流、商流、资金链和物流的整合运作。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的物流模式带来深刻的变革,同时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系统的的落后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物流配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政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物流模式
一、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rnet的不断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呈现着一种跳跃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不仅是一次伟大的商业变革,也对传统的物流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逼传统的商业模式对物流的要求更高,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更加依赖物流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能否以高效率,低沉本和低错发率地实现物流配送是电子是否能够很好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如何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不断地优化电子商务系统,创建先进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使之与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现适应,使双方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物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状
(一)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物流的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许多,主要表现在运输成本和仓库成本。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是西方的许多发达国家的3倍,而且汽车的空速率高达37%。由于电子商务的特点比较特殊,因此决定了它的客户群十分广泛,从而决定了在进行物流配送的物都比较分散,造成单件商品的运输成本太高,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运输成本。具体表现在:物流的基础建设的布局很不对称,大多数的物流基础设施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因此造成了跨区域货运,从而提高了运输的成本。另外我国的物流的仓库成本的费用也十分的高。据商务部数据分析显示,2008年我国库存商品及闲置物资的价值总量远远的超过了10万亿元,约占GDP的近30%,而国际上公认的库存商品和GDP的比例是发达国家不超过1%,而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对市场需求不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测,造成需求市场上信息的牛鞭效应,从而产生大量的库存成本或是缺货成本,在仓储量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货运的空载率却是居高不 1
下,仓库的利用率十分的低,从而带来的电子商务物流的成本大幅的增加。
(二)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发展水平低。现代化物流是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关键,因此物流基础设施是其重要保证。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网络通信的基础设施等等。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
物流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是较为落后的,其配套性、兼容性、协调性都还比较的差,还有运输工具、装卸
工具、包装工具等基础设备都还不够先进,无法实现一体自动化,从而无法从根本上
提高效率,在运输方式上,国家运输系统和地方运输系统没有一个很好的枢纽进行连接。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强大的后台来支持系统和来响应对方即时的服务请求。然而目前,市场根本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基
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 资费过高,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设备不够普及如:
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从而造成了我国信息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客服要
求,信息时效性差,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障碍。
(三)物流管理机制存在障碍,相关政策不完善。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投资融资、产业的政策、运输与税收标准等各方面,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但各个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并不统一,缺乏有机的协调思想。各个部门对物流的规格的标准也不统一。另外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还处在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中,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制度还有待完善。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还处于
起步阶段,与企业的发展有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市场准入制度
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度与法规的缺陷也
很大程度的阻碍了企业在改善物流效率时对物流资源进行再分配。
(四)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的理念。当今的物流管理理论和实际都已
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理论和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研究者刚刚接触这些理论,对物流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化,还需要消化和吸收。我大部
分企业对现代物流在如何去提升运输产业的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加经济收益方
面作用的认识不足。观念的落后导致不论是企业管理或国民经济都不重视物流,缺乏系统的规划,投资严重的不足.现有的储运被看成物流的全部内容.把电子商务简单的看成单纯的商流运动,认为电子商务就是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在互联网上进行
订货或者购物.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真正的电子商务还应当包括商品使用价值的实
现,也就是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到推行电子商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我国绝
大部分的物流工作者对现代物流的理念都还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深化的去了解。
(五)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缺失。人才短缺.也是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巨大阻碍。物流人才的短缺,无法为新的物流体系提高足够的人力和智力的支持。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求从事物流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物流知识和实践的经验。国外物流的教育体系和培训非机构都非常的发达.形成了较合理的物流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在大部分的高等学院中都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相关的各专业学生开设相关的物流课程,部分院校还专门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士学位教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各国物流业协会的领导和提倡下.全面开展了物流的职业教育。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物流人才的培育体系,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物流飞速发展的需求。
三、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布局。国家除了要加快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外,各物流企业更应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布局。各地方政府应该统筹规划,正确的引导物流企业布局和建设物流中心,包括配送中心、物流仓库、通信网络基础等等。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物流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配送,覆盖面广的配送范围,较快的反应能力.更加优质的服务水平。物流正在向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和自动化的方向进展。政府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物流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物流业起点比较低,发展速度比较慢.政府应尽早构建顺畅的物流体系.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政策,必要时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的支持,包括政府直接的投资、政府优惠性贷款等等。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消除改革物流体制的障碍.建立政府部门协调机制.颁布相应的物流方面的法规,打破目前的分割状态.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牵头.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参加,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全国性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布局,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
2、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存在着“小、少、弱、散”的特点,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改革所有制的结构。大力促进非国有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经验的,促进外资独资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以促进物流行业的竞争。其次是要优化资本结构。对资本经营和资产存量进行调整,加大物流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力度,使国有物流企业逐步从分散化向规模化、集团化推进,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现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扩大规模经营,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业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化的进程。、现代物流管理中的许多方面应用了电子商务技术,如跨区域的物资仓储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与委托方企业和内部的其他生产计划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结算等。另外,还可以将电子商务计算融合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或供应链管理系统,为物流企业在财务、分销资源计划(DRP)与调配等方面提供各种不同的网络支持与帮助。利用电子商务技术的优势不仅可以给物流业务领域拓展新的经营思路和商机,同时要实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辅佐和完善还需要电子商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四)加强电子商务物流的人才建设。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高等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及物流研究机构或者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基本是分散的,而独立的物流业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研究.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向正轨.为此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组织工作。以大专院校为基地,加大物流管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同时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培养,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另外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物流研讨会,从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物流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石,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我国应该不断加强电子商务物流的建设,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企业进行整合,加快物流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化的进程,不断地普及先进的物流理念,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从而使我国的物流业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海斌.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J].中国商贸,2010,12(2):112-112
[2]方秦盛.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发展策略[J].经营方略,2010,10(29):66-66
[3]倪天林.论电子商务与现在物流的协调发展 [J].企业活力,2010,9(50):35-37
[4]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探讨运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3(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