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广播影视事业
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广播影视事业
民族文化学院09编辑出版学李根林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调整城乡关系从战略思路到战略措施的具体化过程。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才能确保当前新农村建设能够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之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世纪工程,成为惠及全社会的民心工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很多,农村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处于首要位置。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确定了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广播影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占领农村宣传文化活动阵地,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把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工作作为广电为“三农”服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与城市相比,农村幅员辽阔,农民人口多,农村文化、广播影视等事业基础差、底子薄,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需求更加紧迫,农村精神文化、舆论宣传阵地建设、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广大农民对看电影、看电视和听广播的需求还没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工作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电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度重视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广播影视业的意义和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 1
期。因此,云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必须抢抓机遇,加快步伐,使云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为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广播影视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使广播影视造福农民群众。进一步加强云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国家和云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
关于云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云县广播电视局的设想是: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大力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覆盖农户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广播影视管理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农村广播影视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广播影视在农村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看电影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并且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思想阵地,使广播影视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入研究和着力解决如何建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如何进行云县广播电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如何加强云县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如何进一步创新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如何贴近“三农”实际;如何促进城乡广播电视的协调发展、如何开展农村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以及“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与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的关系等。
二、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播影视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1.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巩固全省已经建设的行政村广播电视站室覆盖范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维护队伍,落实维护经费,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运行维护,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长通久通机制。做到自然村中已通电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扩大入户率,增加节目套数,提高节目收视质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长期通水平。进一步利用现
有无线、有线、卫星、微波等多种方式扩大云县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
2.深入推进农村电影放映,继续更新和改善电影放映设备,推进云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基本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在全县所有乡镇和约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设固定放映点,逐步开展售票放映。加快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基层国有电影单位特别是县级电影公司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农村电影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推进农村电影的跨地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搞活放映市场。坚持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农村电影发行机制,进一步畅通发行渠道,提供更加丰富的片源,推进放映设施设备数字化,加快农村影院、放映厅数字化改造,争取到形成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转变,逐步实现县或人口集中的乡镇建成数字放映厅,覆盖全县乡镇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网络体系,保证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快捷的数字电影服务。
3.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进程中,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结合“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加大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改变云县农村广播影视发射、传输、收看、放映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局面。把乡镇广播电视站进一步向村一级延伸,在不断巩固完善的基础上,新建、拓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室、电影固定放映场所等广播影视服务场所,落实人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无线发射为主,以有线电视联网、多路微波、卫星接收、小功率转发、小片网分配等多种技术手段为辅,扩大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光纤改造步伐,最大限度地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
4.加快推进网络改造步伐,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对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动县、乡、村广播电视垂直管理,逐步实现广电网络的全程、全网统一管理,建立利益共享的经营管理体制。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广电网络建设。同时,继续加快网络业务发展速度,逐步搭建起项目完整、内容丰富、上下贯通的政务信息、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信息等公共信息咨询平台,真正使农村享受到广播电视网络体系的公共服务,并通过逐步培育,使广播电视网络成为全县广播影
视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建立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增加为农村群众服务的节目内容,基本满足农村群众对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科技培训、生活信息的普遍要求;巩固行政村“村村通”成果,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并逐步向“户户通”迈进,扩大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深入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每月一场电影的目标;建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落实经费保障、技术保障和政策支持。广电局和乡镇广播电视站加挂“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中心”牌子;选聘管护人员,负责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工作。建立起“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制定政策和规划,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将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经费向“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6.加强县级广播电视的作用,县级广播电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党委政府的宣传阵地,广大人民群众的舆论喉舌,处于对农宣传的最前沿,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纽带和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办好、办活、办精广播电视对农宣传节目,意义更大,影响更深。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单位,面对的受众主要是生活在广阔农村天地里的辛勤朴实的农民。立足农村,面向农民办节目,把节目定位在为农民服务上,这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办节目解决贴近问题的立足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忽视了这一点,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就失去了针对性和吸引力,也就失去了广播电视台的生命力。
三、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播影视业建设人员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工作重点和方向。地方广播电视事业的单位,更应该不辱使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到创新思维、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应有的力量。一是媒体工作的记者编辑要真诚的热爱这个行业,融入这个行业,拥有扎实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等。二是要能对行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优势有充分的认识。三是媒体工作的记者编辑,要有关于这个行业的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知识结构,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能够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够用自己的笔为这个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四是要坚持出版方针,如:“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重要方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间,是云县广播影视业重大发展期。云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和发展任务艰巨,我们相信,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云县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在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发挥重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2006年上半年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灵台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2006年上半年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局事业建设,牢固树立“第一要务”的思想,积极推进广电事业建设,壮大发展广电事业。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一个重点,即:事业建设以扩大覆盖、提高传输质量为重点;强化“二项管理”,即:强化网络管理、行业管理;推进“三个建设”,即: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络项目建设、局(台)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工程建设,使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思路,强化项目载体,着力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总投资130万元的“灵台会堂”改扩建项目列入全县先进典型抓建之一。该项目按照“新颖庄重、简约大方、美观实用”的原则要求,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3月底完成了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案;4月中旬完成了工程招投标工作;4月底完成了设计图纸、施工单位资质等相关手续的审批并开工建设。至目前,该项目完成投资35万元。工程建设完成了观众厅装修钢结焊接和天棚防火面板安装;前厅轻钢龙骨吊顶安装、防火面板安装和正立面铝塑干挂工程钢结焊接、玻璃幕墙框架的安装;观众厅连排座椅、灯
—1— 具、音响、幕布等材料经考察,已签订供货合同,现正在加工制作。至目前,整体工程完成50%建设任务。
二是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着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按照县上的要求,结合我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制定了2006年新农村小康家园示范点建设通达广播电视规划,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计划建设乡村,现场定点选址。至目前,已完成梁原横渠、邵寨白崖、西屯店子等6处新农村小康示范点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共入户126户。
三是强化领导,加强协作,积极推动农村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一手抓乡级分配主干网的完善工作,一手抓有线电视入户工作,配合全省“村村通”工程验收和全市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灵台)现场会,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乡级分配网主干线工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改进。目前,网络运行正常,收视效果良好。止目前,全县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光缆延伸2公里,有线电视累计入户395户。
二00六年六月十四日
—2—
第三篇: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股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人员紧缺、资金馈乏的现实中不等不靠,积极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强化措施,夯实任务,拼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各项任务。
一、2010年工作情况总结
1、文化站建设紧张开展
今年我局在做好去年已建的乾佑、营盘和柴庄3个文化站的后期工作,积极做好今年省市下达我县的瓦房口、九间房、丰北河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协调,制定计划,下发文件,落实任务,将建设任务层层落实到位。二是与各乡镇签订建设责任书,确保建设任务达标如期完成。三是积极协助各乡镇办理土管、住建、发改、环保等前期手续。四是积极协调省市局,争取下拨资金尽快到位,并将资金进行专户管理。目前,三个建设单位的前期保健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毕,即将开工建设。
2、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经过我局不断努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于今年8月中旬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了对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9月下旬开始,省市配备我县8个乡镇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施设备已陆续到位,目前正在进行安装准备工作。
3、积极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我县已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40个,存书6万余册,杂志1200余份,光碟4000余盘,今年又新增加农家书屋85个,存书150930册,报刊杂志2000余份,光碟6500余盘。为了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一是积极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要求县图书馆制定相应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借书、看书,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帮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阵地。二是加强对农家书屋的跟踪管理,定期下乡巡回检查,保证每个农家书屋月服务群众不少于20天。三是注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要求图书馆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台帐,使农家书屋借阅经常化、管理规范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4、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效显着
经过我局积极努力和争取,今年省级下达我县的365套9256户村村通设备于3月份陆续运抵我县,为将这些村村通设备尽快发放到偏远山区群众手中,我局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录入设备信息,以最快速度将设备发放完毕,并培训乡镇文广中心技术人员,成立16个设备安装小组进村入户,为群众精心安装调试设备,使村村通设备安装任务提前完成,我县未出现乱收费及倒卖、盗卖村村通设备的情况,也无群众的举报和上访事件发生,受到来柞检查的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我局积极做好以往村村通设备的维修服务工作,一年来,我们尽量做到当天送来的设备当天修好拿走,使群众放心、顺心,我们也安心。一年来共维修村村通设备220多台。在维修过程中,我们还注意积累经验,将每个机器的故障现象及损坏的元件都详细登记,便于进行同类机型的比对,从中找到了好多型号机器的共性问题,从而极大地加快了维修速度。
5、积极建设村级广播室
今年省市分配给我县的广播室设备64套,在接到货后,我局工作人员立即通知各乡镇文广中心负责人到局事业股办理各项手续,当场组织培训技术人员,夯实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并在11月底全部安装到村组。由于省市分配给我县的设备数量有限,原已建村广播室设备较为落后,许多村组要求更新设备或重建,为缓解此矛盾,我局通过研究,已向省市打报告,争取更多的村广播室设备,继续完善村广播室建设工作,力争在2011年,让各乡镇村级广播室达到98%以上。
6、高度重视,做好了**梁发射台和**山调频发射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由于人员退休,**梁广播电视发射台和**山调频发射台人员不足,使两台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我局及时从乡镇抽调人员补充空缺,保证了两台广播电视发射正常运转,我局还积极组织两台的工作人员学习广播电视发射台设备的管理条例,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我局即时组织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维修维护。**山调频发射台值机室的修建工作也正在筹备中。
7、高度重视安全播出工作
为了确保我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我局在上海世博会、亚运会、重大节庆日、五·
一、十·一期间,即时启动了我县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做到政令畅通,责任层层落实,消灭了各种不安全因素。网络公司、电台、电视台、各乡镇站**排有专人值带班,网络公司安排了线路巡查人员,特别是加强了机房的值班工作,安全播出领导小组成员手机24小时开机。由于我局在安全播出方面工作到位,措施得力,防范及时,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播出事故。
8、确定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近年来,我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为使我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根据我局十二五规划,经局班子会议多次研究,安排专人认真梳理,最终确定2011年文化广播影视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其中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瓦房口乡、九间房乡、丰北河乡)和数字电影院建设,2011年重大前期项目是: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广播电视演播大厅建设、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建设、剧团排练厅建设、文化图书大楼建设、乡镇文体综合广场建设和民俗文化及文物博览馆建设。
二、2011年工作设想
1、做好瓦房口、九间房、丰北河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工作。
2、积极落实“**广播落地**”工程项目建设。
3、继续做好**梁广播电视发射台和**山调频发射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4、加强对乡镇文广中心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5、继续做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6、做好2011年村村通设备的争取工作。
7、继续扩大广播室建设成果,拟再建村级广播室10个。
8、对**山调频发射台信号线路进行升级改造。
总之,我股在今年的事业建设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局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拼搏创新的干劲,奋力开创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借助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时机,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赢得群众认同和依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只有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才能塑造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要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要善于利用像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场长赵明贵等农村先进典型这类“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继续搞好领导与乡村联系点,形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强配好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教育活动,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时下,少数村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换届选举时,宗族观念作崇,拉帮结派,按姓氏按族派去选举。当选村干部以后,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出现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等无政府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要通过举办民主法制知识培训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对农村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要通过廉政文化“五进”系列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以及科文卫体等单位的作用,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广大农村山区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反腐败工作,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牢些”。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1、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种好“试验田”,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主任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主任或村企业承包董事长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砌上“防火
墙”,切实规范农村干部用钱行为。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村民与村干部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和党群、干群的关系融洽与否。针对现在有些农村存在的换一批干部建一本账,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一手拿钱、一手拿票、白条下账甚至不建账等问题,要积极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
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积极建立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明晰资产产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农村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3、完善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认准“定盘星”,选好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的重要领导力量,因此,在村干部选人用人时,要建立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一是把好选举关。自推行“村官”“海选”制度以来,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的人,他们所想的只能是在当选后充分实践其自我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上对村官的任期作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在政策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规范村官报酬。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拿得太低,则影响村官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
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安装“保险锁”,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利用责任制的工作机制,掌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如农村干部贪污腐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群众反映强烈,而又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等。要把敢不敢抓责任追究,提高到是否具备党性原则的高度来认识,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对因为政不廉而导致农民集体上访,或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恶性事件等问题,要坚决追究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对那些为责任人开脱袒护、说情的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对那些不落实责任制追究规定的也要追究责任。坚决刹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得到落实,抓出明显的成效。
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流于形式,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不够有力,纪检、审计、公安、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特别是村委会干部实行村民自治选举后,非党员的村干部占有一定比例,对这一部分村干部的监督除了批评教育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纪律约束措施,出现了纪检机关无法监督,公安、检察机关又监督不了的局面,存在监督“空档”,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1、强化党内监督,设立“高压线”,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尤其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划和民主决策机制。同时,要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2、强化上级对下级监督,戴好“紧箍咒”,不断提高监督效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着力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强化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尽量提倡党支部书记通过民主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一肩挑”。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以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建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制度,实行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切实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加强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
3、强化民主监督,配备“反光镜”,积极开辟群众监督渠道。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监督;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完善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财务活动的监督。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村委会村务公开工作。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要对农村财务进行定期审计,乡镇审计部门、村委会要定期派员对村委会、村民小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查处。
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1、突出重点部位,拍响“惊堂木”,坚决制止各种涉农违规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农村教育、报刊订阅、用水用电、修建道路、计划生育、农民务工经商等方面的乱收费行为,加强对涉农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监督,防止以经营服务性收费为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在乡镇、村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承包等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甚至搞宗族主义,勾结地方黑恶势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点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重点查处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查处各种巧立名目、变换花样乱收费、乱罚款和强行集资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攥紧“铁拳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一是定期召开执纪执法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联席会议。对确实属于违纪违法方面的案件给予及时查处,对属于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由组织部门掌握作为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于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较薄弱,对于复杂或疑难案件难以独立完成。因此,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上级纪委直接指派人下乡指导,协助调查或是组织邻边乡镇纪检干部到案发单位帮助调查。这样,既能提高办案效率,又能保证案件证据充分。三是建立协审会商制度。对于一般案件,调查终结后,要经过审理小组讨论把关,严格按照办案“二十四字”要求进行案件审理。对于大要案、疑难或复杂案件,乡镇纪委把握不准的,要在审理小组讨论后,提交党委政府研究前,将案件材料报上级纪委进行协审会商,力求准确定案。同时要保证协审会商意见的落实,如有变动,必须征得上级纪委审理室同意,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
3、加强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高举“正义旗”,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在积极改进乡镇级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下,要切实加强行政村的纪检监察工作。可试行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解决矛盾,并及时向镇一级反馈党风廉政的信息。村民小组由群众选举产生,聘请党性强、信誉好、有公信力的人担任廉政监督员,加强对村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损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重大决策,是“民心工程”,完成这个工程,实现其目标,必须注意把握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四个关键因素,防止新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促进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 关键因素 政策引导 思想认识 引领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空口号,它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关键。贯彻这一重大决策,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的原则,这是必须把握的大方向。那么,在地方建设实践中,如何按照这个原则与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和把握好四个关键因素。
一、要深入理解并明确所谓“新”的内涵
以小岗村探索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程,社会主要矛盾方面“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即:基本温饱需求――生活质量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尽管由于多种原因使曾经领潮全国的农村,今日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农村居民需求重心相对仍偏重于物质生活质量,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孜孜所求。因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就不能停留在“粮食充足”、“房舍齐整”、“道路硬化”等物质生活方面,必须“与时俱进”,要有新思维、新认识、新理解。所谓“新农村”,应该是:生产水平科技化与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规模化与集约化、吃穿住用行健康化与潮流化、生活环境人文化与自然美化、社会家庭与邻里关系和睦化与和谐化、精神文化生活时尚化与高雅化、乡村管理自主化、民主化,以及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心有所慰。只有准确理解并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内涵,才能目标明确、有的防矢、卓有成效。
二、要有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
党中央已经制定了大目标、大政策,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是让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它是一个包括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的全面目标,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坚持的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地方政府与乡村组织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村民意愿,本着建设与保护,引导与支持,发展与协调的原则,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规划长远的惠民政策、措施、方法方案。而且要落到实处,要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专人指导、跟踪服务。要引导而不干预,支持而不强制,服务而不代替,为惠民而不为面子,帮民而不扰民,有始且有终。防止出现不该出现的现象,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为了惠农惠民、为了社会和谐,而不是为了扰民掠民、制造社会新矛盾,这一点地方政府、乡村组织必须谨记不忘。
三、对政策理解要深入,认识要提高,思想要解放
理解深入了,认识才会提高,思想才会解放,政策才能在自己手里变成实施的方法、手段并产生结果,这有相当难度,对于相当一部分官员如此,对于信息闭塞、认识水平、思想素质相对较低、从众心理较强的村官村民来,更是如此。所以对政策要深入学习、研究、理解。
政府官员要从三个层次上学习、理解和认识:一是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和社会公平、和谐发展上,二是与地方实际结合的政策、部署上,三是宣传、引导村官村民及措施落实上。中央已经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民心工程”,是涵盖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的全面目标,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是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是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新农村建设有九大具体标志:村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它是富民惠民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央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不变:一是不能动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必须遵循。如果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兴建新村庄,看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单纯追求“村容整洁”,甚至搞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则是绝对片面的、要不得的。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上中央已经明确: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地方政府一定要认识透,结合地方实际布好局、引导好。对于村官村民来说,要从两个层次上认识:一是体会党的重视、关怀和社会公平,二是如何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落实于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这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宣传、引导才能达到目的。
四、要有引领、示范的人才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要发展,民族要进步,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强大,事业要成功,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思想解放、没有禁锢,二是有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作为我国思想文化最繁荣时期之一的春秋战国的成果便是证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已经制定了政策,关键是人们如何解放思想,寻得能引领、示范、创新的人才。宣传示范可以使思想解放,人才何以获得?从众多明星村如华西村、小集镇等的发展过程来看,能引领、示范、创新的人才起关键作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获得渠道有五个:一是政策激发,二是政府选派,三是实践造就,四是主动引进如高学历村官,五是进修培训。有了人才既可以宣传好政策,使官民政策入心、认识提高、思想解放,还可以起到创新、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理解这一重大决策与任务、政策的内涵,要把握好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三个关键,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要结合当地实际,让政策入民心,措施落实处,稳步推进。不能片面理解,不能一轰而上,要注意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惠民富民,促进社会和谐公平,不能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扰民掠民,制造新的社会矛盾,败坏党的信誉与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