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如何参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规划。按照该决定的规划部署,首先是市场竞争主体的更加多元化。该决定重申了农行、农发行、邮政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开放了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有的已成制为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信社和农合行)竞争对手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特点。另外,《决定》直接提出“综合运营财税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的规定,本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各类金融组织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农村金融市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即将来临。
摆在农信社(农合行)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农信社(农合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地位受到威胁,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以前是“三农”主动选择农信社(农合行),现在转变为“三农”有了更多选择金融服务对象的余地。显然,农信社(农合行)曾经的主导优势不复存在。另外,随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农信社(农合行)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了。
呼和浩特地区现有国有四大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22家之多,还不算雨后春笋般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组织。显然,市场还是那么大,谁的份额占有最多,谁的蛋糕分得最大。那么,农信社(农合行)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农信社(农合行)农村主力军地位不能动摇
“立足社区、面向三农、服务中小”是农信社(农合行)的市场定位,对于“三农”的扶持,永远是农信社(农合行)发展的主旋律。农信社(农合行)出生于这片土地,成长于这片土地。多少年来,农信社(农合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这一观念已根植于“三农”的心中,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永远是农信社(农合行)发展的动力。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要继续强力打造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巩固农村阵地。
面对时代和市场新的变化,农信社(农合行)应找准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由于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三农”的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农信社(农合行)的思路应紧跟时代的思路,跳出农业的圈子看“三农”。
二、对原有产品更新、再造升华,创新出适应当前市场的产品
继续做好并且大力推广小额农贷和农户联保的同时,不断创新农户贷款的品种。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一旦遇上雪灾、冰雹、洪水、养殖业疫情等灾害,农民便陷入困境,甚至威胁到生存,偿还贷款便无从谈起。
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弱势农户量身定做一款专门针对农业生产的保险产品,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灾害对农户造成的打击与损失,同时也为支持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农信社(农合行)提供了贷款安全回收的保障。探索、借鉴一种“信贷+保险+担保”的金融服务新产品,以分散农业信贷风险,减少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的损失。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会赢得更多的客户,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只能是停滞不前。
小额农户信贷品牌已成为农信社(农合行)的代表产品。该产品凸显了“灵活快捷、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品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被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农民自己的银行”形象和小额信贷品牌意识已根植于广大农村及千家万户,这是任何其他金融机构都无法做到的。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农信社(农合行)应加大小额信贷品牌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开发适销对路的,被市场接受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根据经济环境、地域、经营状况划分三等区域:农村农民区域、城乡半农区域、城市市民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实行分类调控,分类管理,有针对地打造特色产品;可以根据目前城乡一体化现状,拓展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将小额信贷移入城镇社区及中小企业。对市民和中小企业分为:一般、较好、优良、优秀四个等级,按级授信,采取“一次核定、守信守约、随用随贷”的政策;增强和完善银行卡功能,将客户的评级授信,小额信贷的借还、结算、汇兑等综合需求融入银行卡功能,真正做到“凭卡借贷,一卡多能”,增加小额信贷品牌的科技含量。
三、研发新产品,满足不断发展市场要求,按照个性化服务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已成为目前农信社(农合行)亟待需解决的问题。银行品牌是银行产品个性化的体现,也是此银行不同于彼银行的重要标志。在这个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竞争时代,没有本行品牌产品也就没有形象、没有竞争力,不能给客户留有深刻印象。可以说,农信社(农合行)还没有形成自己过硬的品牌产品。
四、服务创新,打造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
创建学习型企业,大力倡导全员学习风气,强化内功的修炼,培养知识型员工,把企业理念、网点外观、员工素质、规范管理等有机结合,推进社会形象的全面提升,凸显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将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提高客户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农信社(农合行)应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强化团体意识,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寓教于乐,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农信社(农合行)企业文化的熏陶。
把员工培训作为一种长效机制,一种福利制度。培训不是只针对某一项知识和技能,也不是只针对某一特定时期,而是全方位的、与事业一起共存的全过程。临柜人员有一张笑脸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流的服务技能,能为客户手头资金找到最大的投资组合,而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训。
总之,市场不相信眼泪,农信社(农合行)只有从原来的基础上快速转型,摒弃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大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真正实现由“形似”到“神似”的转变,从而把农信社(农合行)全力打造成农民的银行、市民的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银行。
第二篇:参与农村金融 发展合作事业
2012年全国供销财会工作 会 议 典 型 发 言 材 料
参与农村金融 发展合作事业
贵州省供销社努力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路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历尽了三十载风雨,但现有的金融体制依然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对于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的供销合作社来说,我们感受甚为深刻。近年来,国家为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逐步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组织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提供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微型金融服务。在自身发展需要资金的驱使和国家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开放的鼓动下,供销合作社应该凭借我们在参与农村金融合作和金融创新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到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的进程中去,这对于供销社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机遇。
我省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探索试验始于1995年。当时供销社的经营资金完全依赖于国家的贷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供销社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一度出现经营业务萎缩、经济效益下滑,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为此停止了对供销社的贷款业务。我省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业的自然依赖性和市场风险比较大,加上农民除了土地、自住的房子外,很难有其它可用于贷款的抵押物,这就与商业银行资 金追求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相悖,也与商业信贷服务的标准化要求不合,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我省的第一个社员股金服务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建立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对达不到金融机构信贷条件的社员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农村困难户融资难的问题,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目前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家(其中市级公司1家,县级公司7家),正常运转的社员股金服务部19家,投资担保公司1家。
一、我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的模式(一)引导农村资金互助
这种模式是由供销社引导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合作社为依托开展资金互助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供销社成立社员股金服务部,农户、城镇居民、职工社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入股。社员股金服务部有关责任人员为社员提供担保贷款。如1995年成立的我省金沙县供销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部。从社员股金服务部正式挂牌到现在,该县 9个基层供销社共办有社员股金服务部18 家,从事社员股金专(兼)职管理人员128人。从成立当初的28万元社员股金垫底,到截止2012年3月,共有入股社员21005户(其中农民社员17098户),入股股金36693万元,成立至今累计调剂股金12.03亿元,支付入股社员股息和红利6807万元,实现利润3068万元,累计上缴国家税收1019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种是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的资金互助。如我省麻江县农资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6月恢复的社员股金业务。该专业合作社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愿则,在合作社 社员之间开展小额的资金互助。
(一)组建小额贷款公司
这种模式是由供销社牵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具体的运作方式是:小额贷款公司采取“只贷不存”的运行机制,不吸收公众存款,主要利用自身资本金经营小额贷款业务。贷款方式多样化,以信用贷款为主,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为辅,主要向农户和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提供短期信贷服务,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由协商。2011年由贵州省农资公司牵头,总社中合联投资有限公司、贵阳开元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的都匀市永鑫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以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由于它的“低门槛、短流程、高效率”,给“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带来很多方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2011年,公司累计发放贷款36笔,共计3763.5万元,回收贷款2606万元,营业收入259万元,实现净利润112.2万元。
(三)组建投资担保公司
这种模式是由供销社牵头成立投资担保公司,通过与银行合作,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从银行取得贷款提供担保。2009年由贵州省副食果品公司为主、自然人3家股东共同出资成立了贵州黔社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组建是有效解决我省供销社在服务“三农”方面资金瓶颈的大胆尝试,有效缓解了部分农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截止2012年3月,该公司已提供担保业务20笔,担保金额 400万元。
二、我省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对于供销社来说,发展农村金融是一个新课题。面对金融这个陌生的行业领域,我们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而探索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供销社能否建立起长期自我发展的金融新机制,关系到能否搭建出为农服务的新平台。为此,我们本着“稳妥发展、加强监管、大胆创新”的原则,促使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规范运行。
(一)利用供销社优势,积极参与农村金融组织创新 供销合作社长期服务于“三农”,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基层供销社作为一种具有为农服务天然使命的组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资源。供销合作社经过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已甩掉了包袱,卸掉了债务,经营不断扩大,网点逐步增多,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完全有条件参与金融组织体系的再次改革。如2011年金沙县供销社在利用自身网络优势持续发展社员股金的同时,还与县农业银行携手在该县各乡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便民服务网点50个,承办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存发放等服务业务,成为连接城乡金融市场的重要网络。麻江县供销社也于2011年6月恢复了已停止多年的股金业务。截止2012年3月,该农资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入股社员320户,吸收社员股金560余万元。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业务规范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 业所认识,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涉足农村金融这个高风险经营业态的供销社来说,制度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如都匀市永鑫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构建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体现了有限责任、多元投资、内生动力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内部管理,在积极拓展业务的同时,先后制定了《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管理办法》、《风险管理制度》等,使公司的每一项经营活动都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运行,为公司业务正常、安全运转提供了保障。
金沙县供销社作为我省较早涉足农村金融业务的单位,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一是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社员股金的吸收、管理和使用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如制订《社员股金管理办法》、《社员股金管理实施细则》、《社员股金服务部会计核算办法》等,对社员入股、账务核算、股金借出、凭证账簿以及现金等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各股金服务部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制度实施;二是实行备付金和坏帐准备金制度,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规定各服务部必须预留不少于所吸收股金的15%作为备付金(其中5%上交县联社),备付金实行有偿使用,月占用费率为9%,并只能用于服务部抗风险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三)初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努力保障资金安全
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属于高风险经营,风险防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金沙县供销社在风险防范上一是坚持 “面向农村、小额调剂、手续完备、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按照“谁发放股金、谁负责安全收回”的原则,指导社员股金管理;二是按照规范发展、注重效益、控制规模的原则,撤消作用不大,服务能力弱,效益差的股金服务部;对本社职工调剂或担保股金的,如到期不能收回本金和占用费,一律采取双停(即停止工作、停发工资);三是完善股金调剂中的担保、抵押、登记手续,严格股金调剂的审批,对股金调剂实行调剂人终生负责制。采取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信息库。社员调剂股金时必须本人提出申请,填制调剂股金合同书,提供有效证件。担保人在为借款人担保时,必须作为借款人签字盖章,同时对股金调剂的审批权也进行了严格规定。四是逐年降低吸收和调剂社员股金的占用费率,吸收股金年占用费率从开办初期的10.98%降到现在的4%,股金调剂月占用费率从开办初期16.5‰降到现在的10‰,降低了吸收和使用的风险。五是县联社成立“股金(资金)稽查小组”,监督和完善内控制度,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股金服务部股金的吸收、使用等进行全面稽查、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提出改正意见,情节严重的给予重处。
(四)取得的成效
1、创新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手段,提升了供销社的形象。供销社通过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不仅缓解了部分农户的融资难题,而且增强了供销社对广大农民的吸引力,扩大了供销社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影响,提升了在党委、政府中的形象和地位。现在金沙县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民几乎没有不 知道金沙县供销社股金服务部的。在2010年金沙县机构改革职责调整“三定”方案中,明确该县供销社的主要职责包括“加强社员股金健康发展与安全运营管理,参与农村金融改革,提高新型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这为供销社发展、指导、协调、监督、管理社员股金业务、参与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股金服务部作为毕节市的亮点工程,被毕节市改革创新调研组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承诺将为其向村镇银行转型搭建平台。
2、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助农增收。供销社探索农村金融创新,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它在目前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退,农村信用社覆盖面低,门槛高的情况下,充分起到弥补作用,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如金沙县安洛供销社股金服务部调剂股金550万元支持金竹矿业技改工程,现已还清了调剂的股金,企业健康发展,还赚了300多万元的净利润;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安洛供销社股金服务部累计调剂股金1420万元支持其所服务的三个乡(镇)范围内6户煤矿企业,为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城关镇张家湾村的李利军调剂社员股金5万元,发展养殖业,现年出栏肥猪60头,同时还搞起了粮食的收购、加工,化肥经营等,现在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
3、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
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既是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有益尝试,也是供销合作事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综观日本、韩国、台湾等的农协的金融业务既是其为农服务的支柱,更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通过参与农村金融业务的实践,我省供销社企业的自身经济实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如金沙县供销社利用社员股金支持“新网工程”建设。现有农资经营网点268个,配送中心1个,商品零售超市17个,农家店200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利用社员股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了社办工业7个,使金沙县供销社成为我省85个县级社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社。金沙县安洛供销社利用社员股金600多万元与县农资公司联办的熊洞煤矿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15万吨,开采周期可达30年,年利润可达500万元以上,年上缴国家税费达1100万元,还为社会创造300多个就业岗位。该社连续两次获总社“利润百强基层社”。
三、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思考
尽管我省供销社在探索农村金融创新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国家也对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对于长期以来以传统业务服务“三农”的供销社而言,要想在农村金融这个还较陌生的领域取得成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合法资格。我省供销社系统的股金服务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立的,由于没有获得银监局的批准,不能办理营业执照,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面对很多难题。一是股金服务部业务面较窄,只能向社员吸收和调剂使用社员股金,而不能向其他金融机构那样办理其他金融业务;二是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如果出现债务纠纷诉诸法律,结果一般都是“股金服务 部未取得从事金融业务的主体资格而向被告发放贷款,其行为违反了国家金融法律规定”,使合作社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期待国家能够健全政策法规,使我们的股金服务部能够成功转型为国家法律保护的规范的农村金融组织。
(二)大力介入小额贷款公司,提高融资能力。吸收社员股金有一定难度,资金成本较同行业高,导致企业利润低,发展速度慢。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金融创新的有益补充,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目前我省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年资金利润率平均在6%左右。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供销社参与其中,按市场准入条件创办或入股小额贷款公司,使剩余资金能够发挥作用,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增强供销社的经济实力。通过良好运作,逐渐向村镇银行转化,那样就可以通过吸收存款来开辟融资渠道。
(三)坚持积极审慎的原则发展社员股金服务,严格加强风险控制。发展社员股金,要有积极的态度,更要坚持审慎的原则。开办股金业务必须要具备应有的基础条件,同时股金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审慎稳妥。要吸取过去股金**的教训,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才能在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作用的同时又保护好自身的利益。
(四)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要有所成效,还有一个关键在于人才。从目前情况看,我省供销社系统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还存在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金融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必须形成一支供销社自己的金融人才队伍,才能为推动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三篇: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提要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为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定位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本文从分析供销合作社自身存在的优势出发,结合临沂市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情况以及现行金融政策,提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模式选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产生了积极影响。供销合作社也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对其职能进行了科学定位,参与到农村新型金融服务体系的创建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优势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于农村,活跃在城乡之间,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供销合作社,尤其是基层供销社作为一种具有为农服务天然使命的组织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现实价值。
(一)供销合作社拥有多年形成的经营网络资源,以及 1
与之相配套的场地和设施等物质资产。供销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是领导机构,在省、市、县有合作社的各级联合社。截至2005年末,全国供销社系统有省级社31个,市级社342个,县级社2,366个;在乡镇有2.6万个基层社。在这个组织体系中还包含着数量居多的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积累,还拥有一定的物质资产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二)供销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弥补了农民自身存在的缺陷。供销合作社具有一定数量擅长流通、营销和管理的人才。他们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络资源平台,能够收集到大量的、丰富的市场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反馈到农民手中,使交易渠道畅通,并拓宽了市场空间,减少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农民在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市场营销以及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不足。
(三)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品牌优势。供销合作社的职工长期工作在农村,有较熟悉的地缘、血缘和人缘关系;供销合作社职工有丰富的采购、加工储运、管理等经验,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和农民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也为供销合作社创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二、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情况
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初步形成了当地
农村资金互助网络体系。该体系利用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具备投资资格和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条件,发展社员入股开展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资金互助业务,目前已发展社员1,016户,募集互助资金2,575万元,发放助农增收互助金508万元。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由传统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了产业化发展。这主要依赖于两个平台的建设:
第一,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的设立。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由河东区供销社发起,联合会成员参股、系统内干部职工入股成立,设立业务部、财务部、管理资产部和行政部,注册资本3,0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2,000多万元。2007年担保投资3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公司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会员提供信用担保投资服务,指导和监督全区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作、吸纳专业合作社富余互助资金,在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资金调剂使用。公司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投资规程,采取事前调查评估、事中跟踪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担保公司的投资经营业务与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资金调剂有机结合,发挥了蓄水池、调节器的作用,初步形成了资金互助网络体系,增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信用合作带动生产经营合作,促进了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生产经营的合作,又支撑了信用合作体系建设。
第二,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是对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生产、加工、种植、养殖等缺乏发展资金给予扶持与调剂。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除农民社员入股外,河东区供销社参股进行指导管理,山东亿嘉担保有限公司入股参与经营和监督管理。(图1)
专业合作社社员有股东社员和普通社员两种。股东社员不得退社,承担经营风险,享受经营成果;普通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不参与分红,只领取股息。入社资金用于专业合作社经营业务自用和向社员发放助农增收互助金,每户社员可享受限额5万元的互助金,贷款手续简便,利率与信用社相同。专业合作社的富余资金,由亿嘉担保公司在合作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调剂使用,风险由担保公司承担,专业合作社获取固定收益,确保合作社的稳步发展。目前,7个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16户,募集互助资金2,575万元,发放助农增收互助金508万元。
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内部资金互助,既满足了专业经营发展需要,方便了入社社员的资金需求,又解决了担保公司调剂资金不足的问题,担保公司的经营业务与合作社资金互助、资金调剂有机地结合,初步形成了资金互助网络体系,同时也增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模式选择
(一)组建投资担保公司。这种模式与河东区供销社采取的模式基本相同,由供销社牵头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具体的运作方式是:担保公司把注册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银行,并以此为担保金,获得信用社或其他银行的贷款,信用社或其他银行对担保公司推荐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解决部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该模式在全国试点省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系统共成立农信担保公司38家,注册资本金4.5亿元,其中供销社入股比例占49.6%,为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担保业务5,213笔,担保额约18.3亿元。
(二)引导农村资金互助。这种模式是由供销社引导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合作社为依托开展资金互助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的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社员利用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季节差异,在会员之间办理短期的小额资金互助。山东临沂市河东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资金互助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另一种方式就是由供销社成立资金互助社,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入股。资金互助社为社员提供担保贷款,根据贷款的额度大小确定由多少社员为贷款提供担保,按期偿还贷款的,给予担保人一定的奖励。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姚子店镇供销社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成立以来,已经为社员提供22笔资金互助业务,累计互助金额83.7万元。
(三)农民合作组织+供销社+农村信用社的“三位一体”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依靠三者各自的优势和三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融资需求。农村合作组织依靠农业信息和技术进
行标准化生产,供销社发挥其流通网络优势提供优质的销售服务,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合作组织成员提供融资支持。
(四)参与村镇银行建设。供销社参与村镇银行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融资服务,还为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供销社长期扎根于农村地区,熟悉农村和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自身具备的优势同组建的村镇银行形成互补关系。目前,供销社系统参与组建的村镇银行有2家。
(五)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供销合作社可以抓住机遇参与到其中。在产权方面,供销合作社可以出资入股;在经营方面,推广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农户“四位一体”的模式。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也体现了党及其领导人改变旧农业、农村、农民的决心。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从筹建设立时起,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肩负着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信贷机构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作为在农村发展最迅速、从业人员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虽然农村信用合作社具有较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新形势新局面,它也面临极其严酷的竞争。优胜略态,适者生存,这就要求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自身出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现状
目前正在从事和曾经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小额信贷机构。但是,改革以后的中国农业银行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太大而收益又相对偏低,出于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中国农业银行已经对县以下的机构实行了撤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对象和范围有相当的局限性,仅仅限于粮食收储贷款业务,急需资金的一方不可能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邮政储蓄在农村基层网点众多,吸收了很多农村存款,但是目前还没有贷款功能。在这种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90%的农村贷款来自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产业是农业,服务地域是农村,宗旨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成立多年来,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目前的发展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良贷款消化难、多年来的亏损包袱沉重、面对其他银行的竞争压力吸收存款能力受限等多方面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危机,曾一度陷入困境。我国农村信用社历史上也带有很重的政府色彩。从现阶段来说,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逐步从县城及以下地区的撤退,农村信用社日益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主要的金融机构。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作用分析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实行承包责任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少数地区除外),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单干”模式不可能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其回报率非常低,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再生产。如果没有贷款的支持,农民即使遇到很好的市场机会,很难获得资金来上马新项目或者扩大再生产。因此,农信社贷款能够通过互惠性交易,从微观上促进扩大再生产。
(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或者叫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也包括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和服务技术(或者叫社会科学技术)进步。通常我们把只包括前者的技术进步称为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二者都包括在内的技术进步称为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表现为农业技术(如机械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水平)研究与创新水平的提高和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又表现为管理技术、决策水平、经营技术、智力水平等的提高(如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资源的合理配置、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的激发)及其用于生产过程。本文研究中提到的技术进步指广义的技术进步。很显然,农民要应用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技术和方法,首先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采用新技术和沿用旧技术的时候,需要在现有的各种约束条件下,权衡成本、收益和风险,做出最优决策。这些约束就包括现金约束。在现金约束有效的情况下,农信社贷款通过解除这种约束限制,会促进新技术的采用、模仿和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
(三)优化资源配置
农信社贷款将资金从资金富余者手中转移到资金匮乏者手中,优化了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不仅如此,由于资金代表对所有经济物品(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购买力,农信社贷款帮助农民取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发展有优良的赢利前景的项目,从而间接地优化了其它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总体效率的提高。
(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的收入问题,决不是单纯的农业和农村问题,而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目前,占总人口近80%的农民,在社会消费品的购买份额中却占不足40%,这是制约我国国内市场扩大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农民的收入上不去,农民的购买力提不高,农村的市场就打不开,就必然影响“扩大内需”方针的顺利实现。农信社贷款对新项目和扩大再生产项目的融资,使农民可以抓住市场机遇,利用新型生产技术手段牟取利润,从而增加净收入。目标客户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涉及缓解贫困、提高收入、改善福利等社会发展目标。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优化信贷运作,提升信贷服务,推行“公议授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农民群众的积极肯定。尤其是农信社针对农户发放的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助推器。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是将农村金融服务扩展到低收入和贫困家庭,即为穷人服务的金融体系。
三、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农村信用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网点逐步退出农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
目前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只有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银行也只在部分规模较大的集镇设有营业网点,并且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各乡镇都设有分支机构,随着传统业务发展壮大,新业务不断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主力军的地位逐步体现,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
(二)长期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管理经验。
农村信用社虽经历了多次管理体制的变革,但是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始终没变。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理念,在管理模式、经营思路、内控制度上都作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得到完善和规范。
(三)有一支比较成熟的员工队伍,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人才保证。虽然整体而言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业务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但他们多是农村本地人,与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农民的信赖。他们扎根农村,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对农村各种信息看得准、反应快,为农村信用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把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作为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层层落实化险责任,促进了农村金融稳定。随着全力推进创建信用乡镇和信用村活动,逐步构筑了农村信用社会的根基,这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总之,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要牢牢把握“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市场定位,加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不断适应农村金融服务,全面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合理制定经营目标,尽量实现业务精品化、市场最优化、利润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挥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加快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辜静.探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用社的作用.2010
[2]李东雷.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创新的设想.2008
[3]任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
[4]李德盛,黄立航,黎孟.农信社为新农村建设“加油”.2007
[5]王建,白皓,李镇,刘慧敏.实现社农双赢.2007
第五篇: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
近来年,农村金融体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严重短缺、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较突出,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
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适应农村金融需求,贷
款条件苛刻,贷款品种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贷款额度、期限与农民生产消费实际脱节;农村资金流失严重,信贷投入较少;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通过系统上存、资金拆借等方式将大量资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或非农领域,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较突出;农村金融业务品种单一,服务手段严重滞后,农村支付结算环境落后;农业保险产品发展滞后,农业保险规模小、参保少、理赔难问题较突出。
农村金融市场制度约束不到位。农村金融市场是弱质市场,其规模效益低于城市金融,因而盈利能力偏低。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势必形成农村资金外流,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转变不到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思想观念落后,仍然沿袭“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危机感和客户至上的理念,缺乏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意识,不能积极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大力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金融市场政策扶持不到位。农业是弱质产业,投入多、产出少,周期长,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难以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因此,在扩大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必须依赖外部力量的扶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对农村金融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风险予以合理补偿。
农村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到位。农村金融服务对象是众多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和大量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对象数量多,地域分散,这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户和农村企业信用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花费大量的信息费用搜集农户信息,农村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必然阻碍农村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制度约束和政策引导。依靠法律强制和政策引导推动建立农村信贷稳定增长机制,依托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的特点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金融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则。同时,充分重视财政在激励需求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出台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
完善功能,整合力量,充分发挥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杠杆作用。基层人民银行要通过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完善对农村金融的再贷款支持,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领域。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变农村金融现状,增加低息支农再贷款,加大支农投入量,加强对再贷款投向和使用效果的考核,确保农户贷款稳步增加,支农功能稳步增强。
农村金融机构要转换经营机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三农”服务意识,在加强贷款营销、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业务,创新授信和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制度,提高贷款效率。大力开展住房信贷、教育信贷等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创新开发新业务、新产品,逐步推广农民工银行卡、商业汇票、理财、投资咨询等业务,改进和创新支付结算渠道,加快电子化建设,更大范围的满足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
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信用贷款。针对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现实,应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重视搜集农户信誉、道德品质等信息,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数据库。
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加大对农业保险业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积极发展农村保险,提高农村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在发展政策性保险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商业保险、合作互助保险,充分发挥对农业经济的补偿作用。通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改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提高农村整体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