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时间:2019-05-12 19: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第一篇: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我国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农村服务业为农业的生产化社会化经营、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提高附加值创造条件,而制造业、农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但目前我国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并未形成联动机制。目前我国服务业许多领域,由于体制和政策约束仍处于国家垄断较多、政府管制较严的状态,市场在这些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服务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也处于效率低下能力偏低的状态。本文就我国农村服务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下手对如何提高农村服务业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国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

3、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

4、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国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国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 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宏观方面的对策:

1.培养要素环境。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1元的研发经费可增加30.26元的服务业产值。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2450亿元,占GDP的1.34%,与发达国家2%的比重还存在差距。增加研发投入,一方面需继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措施,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

地投入科技研发。重视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是累积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除了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外,还需要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增加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并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资格标准体系。

2.创造需求环境。从目前来看,大力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信贷,有助于在短期内增加对服务的消费需求;而从长远看要实现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还应在加快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专业分工,并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将刺激产生对生产服务的更大需求。

3. 培育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市场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垄断性服务行业和公营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依据市场准入原则,逐步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与入世承诺,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高行业中各类企业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4.完善制度环境。设立服务业全国性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实施具体管理并加强协调配合。

(二)微观方面的对策

1、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国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

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4、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国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5、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国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6、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

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7、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 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 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一、服务业的基本特点

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亦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也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与其他行业相比,服务业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

(一)、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一般情况下,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服务在生产的同时,消费也即发生,两者的介入性与互动性较强。而制造业产品其生产与使用的过程是分离的,并且能够进入库存和进行多次交换。也正是由于服务业比制造业更为直接地面对客户消费,因此服务业受市场消费需求的波动较为敏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迅速。

(二)、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

服务业满足的是非实物形态的消费需求,如教育、文娱、医疗、体育服务、公共服务,或是必须经由服务的传递才能实现的消费,如商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这些服务本身都不可能形成库存。服务的一般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服务产品的即时消费,因此一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产业群、相对收入水平高和购买力强的消费人群是左右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服务业的个性差异化

服务业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产业,服务过程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型消费,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以及契合程度,因此服务的质量水平很难用规范、划一的行业标准去计量或评定,容易形成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优质服务和低质服务共存的局面。

(四)、服务业的收益递增特性

服务业的发展特性是形成一定的投资规模后,其收益呈现平稳增长。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来讲,中间投入的物质材料消耗比重较低,而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比重较高。在经营过程中,随着服务网络逐步拓展,服务对象逐渐规模化,服务业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增值会带来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呈现递增发

二、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9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美国为 71. 7%,日本为 59. 9%,欧洲主要国家也都超过了60%,亚洲的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也分别达到了 50石%、52%、49. 9%和 44.5%,以后数年此比重还不断增长。而到199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增长到33%,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来看,1992年到 1998年间,中国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以上,这个水平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但与韩国以及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相比,仍有落后。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之后,从1998年起第三产业对国家GDP的增长率贡献都有所提高,美国甚至也达到了2%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后列。

(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同时也落后于其它国家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本国经济的其它领域,和其它国家相比也处于不利地位。1998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32%,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美国是70%)。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结果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中国的人均GDP收入还比美国低(1998年,按购实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平均GDP收入是3320美元)。与穷国相比,富国的服务业比重通常都比较高,因为随着平均收入增长,对服务业的需求也会增长。但是,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低比重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欠发达,因为即使和很多平均收入相近或比中国还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比它们还低。以1998年为例,约旦、牙买加、摩洛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的服务业比重都要比中国高,分别是:约旦(平均国民收入3130美元)50%、牙买加(3210美元)58%、摩洛哥(3120美元)54%、菲律宾(3540美元)52%、印度尼西亚(2790美元)41%以及印度(1700美元)45%。

三、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原因分析

中国服务业的特点是垄断经营,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服务业呈现“滞胀”的景象。这十年里,服务业一方面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另一方面,许多服务行业的价格却急遽上升,远远高于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升幅。结果在过去十年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了17%,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16.8%)也两倍于总体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速度(7.5%)。1998、1999两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总需求的增长速度放慢,但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却每年都以10%增长。服务业有能力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仍然可以提高价格,这种能力使服务业业主比工业同行出得起更高的工资,即使前者所雇佣人员的生产力远远低于后者。这种能力同样可以使服务业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这些经济指数说明,服务业的运营从整体上可定义为垄断。因为垄断行为的典型表现就是高价格、有限供给以及低质量。

四、入世对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入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入世意味着中国服务市场的开放度必将大大提高,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对于尚处于幼稚阶段、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势必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国内消费结构转换和一、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将会减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拉动效应可能转移出去,成为国外第三产业的扩张机遇。由于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对第三产业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处于快速上升期,同时,一、二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些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这种需求的扩张既可以由国内的服务供给来满足,也可以由国外服务供给来满足。在市场准入放松的情况下,外资服务公司会以其先进的营销手段与优良的服务占领市场,以赚取丰厚的利润,而这对我们国内第三产业的增长的拉动效应则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一、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对生产性服务产生强烈需求,但国内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而近年来国外的生产性服务获得飞速发展,中国市场服务供给的短缺正好为他们的进一步扩张提供机会。

2、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从1993年以来,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状况实际上是由一国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我国服务市场扩大开放之后,由于我国国内服务供给相对短缺,服务进口会有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太弱,而且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即我们是以附加价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承包、运输、旅游等服务出口去换取发达国家高附加价值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处理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进口,因此,我们服务出口额的扩大会大大低于服务进口额的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超过目前的水平。

3、人才的竞争和流失,将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受到严重影响。人才是当代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与内资企业争夺市场,还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他们以高薪、出国培训以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外资银行沙P资保险公司已挖走国内银行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在信息服务等其他行业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入世后,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公司的业务拓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由于它们在人才竞争中更具优势,将导致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的进一步加重。

(二)、入世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机遇

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贸易而取得收益,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的条款,对提高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水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安排,这将为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发展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1、通过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及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服务业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资金与技术的缺乏是主要的障碍因素,而现代服务业的很多部门则越来越成为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如金融、电信、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要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入世后,我国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放松,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同时会带来很多我们所缺乏的技术和设备,这不仅带动服务业的总量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与知识含量。

2、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新领域。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低,产业门类也不齐全,在WTO提出的140多种服务门类中,我们只能提供40多种。通过服务市场开放,可以引进我国目前薄弱和急需发展的部门,改善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3、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全面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可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也为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1医务业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在旅游服务、外贸运命、对外工程承包、卫星发射等领域都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对旅游L来说,市场的开放,中国与世界在商品、人员、金融等方面的流动巨加方便,将为我国的旅游市场创造更多的需求。

4、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手垄断经营。我国一些重要服务部门的服务都带有很强的官商气息,消费者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对电信、民航、铁路等部门的服务质量的投诉几乎天天见诸报端,但很多问题都是诉而未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外资企业的进入,对打破垄断经营,改变市场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在生存竞争中,会迫使内资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五、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

(一)、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二)、优化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

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

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具有交通、商贸、旅游等特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他地区和农村,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行业。

(四)、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

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和扩大对外开放。除少数企业外,要通过各种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责任公司。

(五)、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以各种方式进入。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

(六)、推进部分服务领域产业化

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将各类事业单位划分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营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七)、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上述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

(八)、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

(九)、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李广卿

学号:0385080 资。

(十)、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

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

(十一)、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服务业竞争力:一个理论以及对服务贸易与零售业的研究》 王小平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如何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外经贸部 经济贸易网 2003年3月21日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经济信息网 2005年3月5日

第三篇: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李广卿学号:0385080

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分析

一、服务业的基本特点

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亦称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也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务业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

(一)、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一般情况下,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服务在生产的同时,消费也即发生,两者的介入性与互动性较强。而制造业产品其生产与使用的过程是分离的,并且能够进入库存和进行多次交换。也正是由于服务业比制造业更为直接地面对客户消费,因此服务业受市场消费需求的波动较为敏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迅速。

(二)、服务产品的不可储存性

服务业满足的是非实物形态的消费需求,如教育、文娱、医疗、体育服务、公共服务,或是必须经由服务的传递才能实现的消费,如商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这些服务本身都不可能形成库存。服务的一般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服务产品的即时消费,因此一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产业群、相对收入水平高和购买力强的消费人群是左右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服务业的个性差异化

服务业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产业,服务过程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型消费,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以及契合程度,因此服务的质量水平很难用规范、划一的行业标准去计量或评定,容易形成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优质服务和低质服务共存的局面。

(四)、服务业的收益递增特性

服务业的发展特性是形成一定的投资规模后,其收益呈现平稳增长。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来讲,中间投入的物质材料消耗比重较低,而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比重较高。在经营过程中,随着服务网络逐步拓展,服务对象逐渐规模化,服务业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增值会带来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呈现递增发

二、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9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美国为 71. 7%,日本为

59. 9%,欧洲主要国家也都超过了60%,亚洲的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也分别达到了 50石%、52%、49. 9%和 44.5%,以后数年此比重还不断增长。而到199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增长到33%,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来看,1992年到 1998年间,中国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以上,这个水平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但与韩国以及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相比,仍有落后。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之后,从1998年起第三产业对国家GDP的增长率贡献都有所提高,美国甚至也达到了2%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后列。

(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同时也落后于其它国家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本国经济的其它领域,和其它国家相比也处于不利地位。1998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32%,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美国是70%)。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结果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中国的人均GDP收入还比美国低(1998年,按购实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平均GDP收入是3320美元)。与穷国相比,富国的服务业比重通常都比较高,因为随着平均收入增长,对服务业的需求也会增长。但是,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低比重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欠发达,因为即使和很多平均收入相近或比中国还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比它们还低。以1998年为例,约旦、牙买加、摩洛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的服务业比重都要比中国高,分别是:约旦(平均国民收入3130美元)50%、牙买加(3210美元)58%、摩洛哥(3120美元)54%、菲律宾(3540美元)52%、印度尼西亚(2790美元)41%以及印度(1700美元)45%。

三、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原因分析

中国服务业的特点是垄断经营,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服务业呈现“滞胀”的景象。这十年里,服务业一方面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其它经济领域,另一方面,许多服务行业的价格却急遽上升,远远高于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升幅。结果在过去十年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了17%,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16.8%)也两倍于总体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速度(7.5%)。1998、1999两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总需求的增长速度放慢,但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却每年都以10%增长。服务业有能力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仍然可以提高价格,这种能力使服务业业主比工业同行出得起更高的工资,即使前者所雇佣人员的生产力远远低于后者。这种能力同样可以使服务业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这些经济指数说明,服务业的运营从整体上可定义为垄断。因为垄断行为的典型表现就是高价格、有限供给以及低质量。

四、入世对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入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入世意味着中国服务市场的开放度必将大大提高,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对于尚处于幼稚阶段、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势必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国内消费结构转换和一、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将会减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拉动效应可能转移出去,成为国外第三产业的扩张机遇。由于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对第三产业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处于快速上升期,同时,一、二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些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这种需求的扩张既可以由国内的服务供给来满足,也可以由国外服务供给来满足。在市场准入放松的情况下,外资服务公司会以其先进的营销手段与优良的服务占领市场,以赚取丰厚的利润,而这对我们国内第三产业的增长的拉动效应则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一、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对生产性服务产生强烈需求,但国内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而近年来国外的生产性服务获得飞速发展,中国市场服务供给的短缺正好为他们的进一步扩张提供机会。

2、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从1993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状况实际上是由一国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我国服务市场扩大开放之后,由于我国国内服务供给相对短缺,服务进口会有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太弱,而且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即我们是以附加价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承包、运输、旅游等服务出口去换取发达国家高附加价值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处理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进口,因此,我们服务出口额的扩大会大大低于服务进口额的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超过目前的水平。

3、人才的竞争和流失,将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受到严重影响。人才是当代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与内资企业争夺市场,还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他们以高薪、出国培训以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外资银行沙P资保险公司已挖走国内银行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在信息服务等其他行业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入世后,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公司的业务拓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由于它们在人才竞争中更具优势,将导致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的进一步加重。

(二)、入世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提供的机遇

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贸易而取得收益,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的条款,对提高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水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安排,这将为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发展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1、通过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及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服务业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资金与技术的缺乏是主要的障碍因素,而现代服务业的很多部门则越来越成为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如金融、电信、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要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入世后,我国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放松,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同时会带来很多我们所缺乏的技术和设备,这不仅带动服务业的总量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与知识含量。

2、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新领域。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低,产业门类也不齐全,在WTO提出的140多种服务门类中,我们只能提供40多种。通过服务市场开放,可以引进我国目前薄弱和急需发展的部门,改善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3、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全面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可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也为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1医务业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在旅游服务、外贸运命、对外工程承包、卫星发射等领域都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对旅游L来说,市场的开放,中国与世界在商品、人员、金融等方面的流动巨加方便,将为我国的旅游市场创造更多的需求。

4、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手垄断经营。我国一些重要服务部门的服务都带有很强的官商气息,消费者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对电信、民航、铁路等部门的服务质量的投诉几乎天天见诸报端,但很多问题都是诉而未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外资企业的进入,对打破垄断经营,改变市场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在生存竞争中,会迫使内资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五、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

(一)、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二)、优化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

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

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具有交通、商贸、旅游等特定优势的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他地区和农村,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行业。

(四)、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

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和扩大对外开放。除少数企业外,要通过各种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责任公司。

(五)、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以各种方式进入。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

(六)、推进部分服务领域产业化

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将各类事业单位划分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营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七)、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上述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

(八)、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

(九)、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

资。

(十)、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

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

(十一)、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服务业竞争力:一个理论以及对服务贸易与零售业的研究》 王小平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如何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外经贸部经济贸易网 2003年3月21日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经济信息网2005年3月5日

第四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战场,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已经成为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农村经济存在着弱势性的特点,农户分散,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加上农村商业银行本身在软硬件上的不足,面对同业激烈竞争等诸多挑战。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竞争力分析,提出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基础建设、突破区域限制、加快金融创新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现实竞争力;环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8)02-0047-06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化不断推进,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受到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农村金融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将业务延伸到农村,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行”)的主战场,支持“三农”是农商行的历史责任和根本方向,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农商行面临的主要课题。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农商行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就需要农商行对自身的竞争能力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其中的优势,查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有的放矢地提升竞争能力,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在农村市?稣疚冉鸥?,继续保持自身农村金融供给机构主力军的市场地位。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偏高而投资收益率低,同时又受制于规模发展、跨区域经营、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其中传统业务占比较高,银行业务单一化,从业人员素质低,进一步阻碍农商行盈利能力提高。然而,农村商业银行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农村,自身具有网点多、地熟、人熟、产品贴近农村实际等优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农村商业银行环境竞争力分析

(一)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所在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衡量,所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绩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如果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可利用资源增多,需求主体众多,农村商业银行由此可以直接享用当地经济发展成果,银行利润来源点增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市场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通过服务需求多样化的主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网点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网点纷纷升级改造,新开网点不断拓展,自助银行遍地开花,在服务市民和中小企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开始走差异化之路。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差异化不够明显,没有根据服务对象深入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三)监管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金融监管环境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各级政府、银监部门都将深化农信社改革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一步巩固农信社改革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工作,指导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结构化治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上市挂牌规范化优质化经营等。这些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

1.业务发展潜力较大。农村商业银行各项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经营效益得到持续提升,资产规模得到显著提高,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后,资产平均增速屡创新高,并成为资产规模增长潜力大的梯队。

2.机制灵活决策较快。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是一家一级法人银行,但内部层次机构过于简单,组织架构扁平化,信息传递迅速,便于决策,同时其经营机制灵活,可以较快适应环境变化,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广业务捕捉先机能力强,可以拓宽市场范围。

3.本土经营优势明显。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都在本地,可以兼顾城市和农村,最大程度地熟悉市场需求实际,同时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活动联系密切,本土经营优势明显。与当地其他银行相比,拥有广大的农民客户群体优势,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可以说具有稳固的业务发展基础,本土经营的地缘、政缘和人缘优势皆已具备。

4.逐步深化战略合作。近年来,随着各类战略投资者不断被引入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与其战略伙伴之间的关系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深化与战略伙伴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金融创新、客户资源共享。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在与战略投资者的深化合作中,决策能力、金融能力、盈利能力、服务能力等都得到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形成。

5.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本地、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的经营理念,因为需求主体数量众多,服务“三农”意识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在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主体中树立了高质量的形象,得到需求方与监管方的一致好评,农村商业银行认可度较高,大大提升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了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所在

1.亟需扩大业务规模。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远远小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市场占有额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同时经营成本提高,不利于提升农商行的影响力。

2.需要调整经营结构。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商业银行目前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占比小,近几年虽然中间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依旧是以信贷为主,其经营模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业务结构明显不合理,不高的存款稳定性、较低的储蓄存款份额、不合理的经营结构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有待转变发展方式。传统的外延、粗放方式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在业务出现雷同的时候,业务发展依赖于扩张贷款规模,寻求较高的存贷利息差收入,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对成本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更是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4.亟待加强风险管理。尽管此前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可控范围,但是市场发展环境瞬息万变,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完善风险监管体系。此外,全员合规管理和合规教育还有较大完善空间,风险管理团队的定价和成本管理能力不强,亟需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团队,准确分析定位农商行所处环境中的特殊风险,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监督管理水平。

5.亟需开发人力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年龄结构合理,但是学历结构有待提升,尽管本科队伍人才占67%,但是有很大部分是通过继续教育提升的学历,这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员工队伍建设工作仍需加强,需要进一步培训发展专业型人才,建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同时留住内部专业人才,拓宽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来源渠道,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改变创新业务、加强监管、产品销售等专业高端人才相对不足的发展现状。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机遇所在

1.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正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丰富的金融业务发展机遇,既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动力,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良好机遇。

2.新兴产业崛起迅速。“十三五”计划期间,我国持续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涉农产业发展势头较大,另外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比例大大提升,为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业务、优化信贷结构、创新科技金融等提供了良好机遇。

3.小微企业支持度大。近年来,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作用不可小觑,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为加快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步伐,围绕服务小微企业,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监管及激励机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质量。今后,小微定向宽松政策或成常态,拓展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业务区间。

4.金融改革逐步推进。“十三五”期间,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框架和宏观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双向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国家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强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综合化、差异化经营带来机遇。

(四)农村商业银行的威胁所在

1.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经济发展形式复杂多变,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国内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期,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面临巨大?毫ΑR虼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频率加大,金融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监管政策收紧明显。立足《巴塞尔协议III》,金融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及市场准入等标准,未来,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的补充压力较大,同时还面临着风险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双重考验,在此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将受到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约束。

3.跨区发展经营受限。基于风险因素考虑,银监会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异地发展监管更加严格,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大减缓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省外跨区经营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省外跨区经营能力,这种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向异地空间拓展业务的能力。

4.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当前金融脱媒问题严重,直接融资不断扩大,市场利率化进程改革推进,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客户保留率、稳定负债率等衡量指标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房地产产业贷款风险需要地方融资平台加强监管力度,避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对于高污染、高耗能资源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银行贷款风险加大,隐形风险增多,威胁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

5.同业竞争日趋恶化。不断介入的外资银行、重心下移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日益壮大的城商行、不断兴起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私募基金等)以及间接融资市场中网络金融的不断介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三、农村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分析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构成。每位主体都以自己职责范围为限,明确自身责任,同时严格以制度规范自己行为,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经验来看,要想大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需要明确农商行自身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二级支行的约束力,准确理解国家相关政策。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1.股权集中度过高。省市政府股权占比较高等问题,虽然利于决策,但是应当引进多元化投资者,以免造成一股独大,不利于农商行的健康发展。

2.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定性指标较差。这主要是针对没有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透明度较差而言,难以在网络上查到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或者相关财务数据,其信息披露制度亟待改进。

(二)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1.业务创新水平较低。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尽如人意。虽然目前金融产品多样化,但是农商行自主研发创新金融产品的能力尚有很大进步空间,这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国内同业的产品类似,缺乏独特创新。所以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结合农村需求主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符合农户特色化需求的金融产品。

2.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大局意识不强,大多基于各自部门利益,导致金融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外加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经营经验,产品规范性不高,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到农商行金融产品营销推广。个性化不足的产品供应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度较弱,各类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更少。此外,农商行新型金融产品占比低,业务发展远未达标,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规划不足。

(三)服务能力较弱,品牌意识淡薄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能力可通过员工学历结构、绩效考核机制、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及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四个定性指标进行一定程度的衡量。

1.员工学历结构不合理。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大多数学历不高,但由于近几年连续招聘大学生、研究生,输入了新鲜血液,员工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总体符合农商行发展要求,但是缺乏专业、高层次人才,对于农商行创新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迫切需要从外引进高端人才。

2.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虽然是小银行,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大企业病,激励约束机制缺乏,整体经营活力不足。对于一级支行的考核指标过多,造成模糊经营现象,无法准确定位分析农商行绩效,对于财务指标以及战略发展目标没有科学规划,差异化竞争优势尚不具备,对于客户经理考核力度不够。其主要核心因素影响衡量指标不够科学,时而对指标进行调整,但对指标调整偏向扣分标准和奖励指标重视程度不够。对此,需要精简基层银行考核指标体系,以解决激励和约束功能竞争力不足问题。

3.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农村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农商行的经营水平高低,甚至经营结果的成败,最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经营管理水平。(1)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大多来自农信系统,由于改制有些领导来自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虽然其不全部来自于合并之前的信用社体系,但农村商业银行的绝大部分高级管理层具有非常深厚的银行从业经验或者银行管理经验。他们本身就是当地人,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深,同时,与当地企业领导人建立友好联系,可以帮助农商行得到当地企业的大力支持。(2)农村商业银行打造了一批具有可贵高尚的勤奋精神和积极进取品质的管理团队。国家改革农商行的初心就是服务“三农”,所以自其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树立“农村金融供给专家”的良好形象,以微笑服务、专业服务、周到服务为标准,着力于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亲和力的发展。

4.内部控制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更加多样化,国家正加大力度制定经济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完善风险监管体系。为了使农商行的业务活动合乎规范化,银行时刻坚持“自我监督、自我防范、自我制约”的原则,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责任追究、业务规范等内部控制机制。但是由于历史问题遗留,仍存在业务运营分散化、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显著问题,亟需通过优化部分业务流程,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效率与质量。

四、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优化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的SWOT分析,农商行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因素制约、公司治理结构与部门设置不合理、系统内部协调性不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由此应有针?π蕴岢鎏嵘?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优化对策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由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必须优化股权结构,重视公司治理工作。

1.优化分散股权。股权结构争取最大优化力度,可通过逐渐减少地方政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不断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持有主体多元化,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得到有效改进。

2.引入战略投资者。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风险防范意识是农村商业银行亟需挖掘的投资主体,他们可利用自身具备的人才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带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以此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达到改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能力的目的。同时加强对风险有效性的识别可避免不良贷款率提高,提升农商行稳定持续经营的能力。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优质战略投资者的引进,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规范引进。

3.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较大提升,需要由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组成的监事会来保障,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日常业务经营的监督频率,确保监督具备独立性。同时,加强治理债权人的管理力度,信息披露不断得到完善,保证经营管理的透明特征,加强外部债权人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评估和监督。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1.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建设。因信用社体制的历史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大部分是以前农信社员工,人才建设成为短板,创新性人才更是缺乏。但是,人才是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换言之,人才得到保障,农村商业银行才能进行金融创新,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支持。为了提高农商行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进高水平人才,发挥人才的创新作用,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吸引人才的方式可以是待遇留人,也可以是感情留人,通过打造具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二是定期培训现有员工,提升现有员工的竞争力。定期培训现有农村商业银行员工,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重点培养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创新绩效考核系统,真正实现员工薪资与银行绩效紧密相连,实现劳动量决定薪酬,通过贡献不同领取不同薪资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服务积极性和创新积极性,同时对于业绩好的员工给予带薪学习、带薪休假等奖励,通过激励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自身的企业文化相对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农商行明确自身定位,建立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企业愿景,找准市场定位。建立符合农商行特色的企业文化,面向三农,面向县域,面向社区,面向小微企业,做“小”、做“散”、做有特色品牌的零售银行。继承和发扬农信“朴实、踏实、务实”的实干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团结一心,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3.利用“互联网+”,建设“网络银行”。未来,网络银行的建设水平代表着银行的竞争能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必须重视网络银行的地位作用,通过建设成高标准、高起点的网络银行,充分发挥“网络银行”优势,将网络银行做大做强,与国内大型银行进行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顾客希望办理业务时间得到缩减,甚至期盼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各项银行业务。所以,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设网络银行。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建立大数据中心,将自己的现在和潜在的客户引入,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为将来大数据营销客户提供基础。二是健全和完善移动支付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业务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依托网络银行完善移动支付业务,逐步打造有自身特色品牌的移动业务。三是要开发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络理财业务,随着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额日益增加,必须通过理财等手段留住优质客户。

(三)突破区域限制,实现规模经济

因有着特殊经济地位,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大多银行一样会通过扩张规模,以实现掌握众多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的目的。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因地域性限制,难以向自己培育起来的大的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随着优质客户金融需求的日益扩大,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更是强烈的想通过扩大规模、突破地域性限制实现利润的突破。农村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只有达到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才能实现在外地开设分行的目标。农商行可以制定未来三年目标,一是在经营区域外开设分行,二是达到新三板上市条件,争取上市。

(四)加快金融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农村地区与外界保持着日趋紧密的联系。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日益优质,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农商银行摒弃以往“坐门等客”的传统思维,积极走出去,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在保持传统个人信贷和企业信贷产品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信用环境,创新担保方式,应推行“家庭金融模式”,以稳妥的家庭成员担保取代他人担保,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针对新三板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时扩大企业股权抵押担保。对于公职人员,根据其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可以推出适度信额的信用贷款。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从业务角度入手,针对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品种少、服务不先进等现状与日益增加的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金融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优势。

(五)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款成本上升;二是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导致利息水平下降;三是不良贷款的产生导致了大量不生息资产。针对以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降低存款成本,提高活期低成本存款的比重,加强同政府企业的联系,吸收活期存款,同时避免与同行在存款市场的低价恶性竞争。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确保合理的高利率水平,避免步入贷款余额上涨、整体收息水平下降的怪圈,区分不同客户和风险程度确定利率水平,对于相对较高风险的贷款执行高利率,对于确实需要执行低利率的客户视其贡献度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三是严格贷款审批流程,严格不良贷款问责,严格执行不良贷款清收激励制度,确保不良贷款维持在最低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注重防范各类风险,加大风险监管力度。具体来讲,一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经营的保障,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管均可通过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得到保证。二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认定、评估以及对应风险的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机制。三是引进或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控制人才,将风险控制举措与员工职责、人员素质相匹配。四是提高农商行资产质量。银行竞争实力提升与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以及安全运营发展能力密切相关,为了巩固农商行的竞争力,不良贷款率等相关指标应在控制的合理范围内?M一步降低,以不断提升农村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张向菁.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4]黄兰.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5]李文军.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6]李镇西.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7]张洪转.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Analysis on Rural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and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Liu Fe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Jinan Rural Commercial Bank,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how to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the rural market has become the main topic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Rural econom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kness,scattered farmers,back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the agricultural business itself,fac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many other challenges.Through SWOT analysis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ownership structure,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break through territorial limitation and quicken financial innovation.Key words: rural commercial bank,competitiveness,realistic competitiveness,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第五篇:殡葬服务业研究

殡葬服务业行业研究

一、殡葬服务产业链

目前,中国的殡葬服务业主要分为殡仪服务、火化服务、葬礼服务。其中,火化服务由政府机构提供,定价收到严格控制。殡仪服务包括遗体处理、搬运及化妆、灵堂出租等业务。葬礼服务包括墓地和纪念碑销售等。中国虽然没有严文规定殡仪馆不可以民营,但目前为止,殡仪馆基本以国营为主,特别是附带火化设施的殡仪馆。公墓市场虽然相对开放,经营者只要是合规取得土地,而且有资金与能力,就可以建造公墓,但目前公墓超过半数为国家经营。

二、收入增长前景可期

来自于Euromonitor 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殡葬市场金额估计已经达到 530 亿元。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收入增长而且墓地供应不足等因素推动下,2013-2017 年中国殡葬市场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17%。其中葬礼服务是殡葬价值链中最大的一部分,2012 年市场规模为 262亿元,占据 56.2%的市场份额。2008年至 2012 年,墓地服务复合增长率为 14%,预计未来五年,墓地服务将按照 17.9%复合增长率更快增长,2017 年将占据行业的 58.7%。殡仪服务子行业增长仅次于墓地服务,2012 年市场规模为 69 亿元,占 2012 年总产值的 14.9%,2008 至 2012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12.9%。

三、行业严格管制,进入壁垒高

国内殡葬行业受到民政部的严格管制。实施牌照制度、土地供应有限使得殡葬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另外,土地供应有限加上对地面墓址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剧了墓价的高涨,且预期墓价将继续上涨。

牌照制度:殡仪服务市场主要由与政府有关的机构所垄断,与存在政府背景的殡仪机构相比,私有企业在获得政府批准和注册方面的程序更为复杂。

土地供应有限:用于墓地的土地供应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使用申请必须得到多个政府部门、尤其是民政部的批准。

四、重庆市场需求较高,但准入竞争更为激烈

重庆在殡仪服务分部方面是最发达的区域市场之一,2012年市场规模为2.6亿元。该地区有守灵三天的传统,与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对告别仪式服务及灵堂租赁的需求较高。

重庆市政府拟进一步开放市场,引进更多私营公司进入该行业,以增加竞争、推动规范化市场及提升服务质量。因此,私有企业在准入方面竞争将更激烈化。此外,由于墓地的土地供应限制,同时殡葬业市场分散,《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也规定就近治丧,所以区域性特征明显。在墓地建成后,外部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五、政策法规

《殡葬管理条例》由中国国务院颁布,于1997年7月21日生效。于2012年11月9日作出部分修订,包括:国务院民政部负责全国的殡葬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民政局负责其各自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指定机关事先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殡仪服务单位应当加强对殡仪服务设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陈旧的火化设备,防止污染环境等。《殡葬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而制定的条例。

《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由民政部于1992年8月25日颁布并执行,建立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由建墓单位持批准文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方可正式营业。

《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主要包括:在城区办理丧事,应就近到殡仪馆、殡仪服务站或指定的地点进行。本市行政区域殡葬设施的数量、布局规划,由市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建设殡仪馆、社会公共墓地、骨灰堂由市民政部门审批;建设殡仪服务站,由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

下载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力提升农村服务业

    全力提升农村服务业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是规范发展流通网络。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完善交通、信息、产地集配、冷链等设施,积极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和农产品......

    xxx行业竞争力研究

    第一章 xxx行业竞争力研究:以XX公司的竞争力分析为例:核心竞争 力、五力模型、竞争战略 第一节 XX公司概述 一、 XX公司简介 二、 二、XX公司基本战略及商业模式概述 第二节xx......

    中部农业竞争力研究比较

    文章标题:中部农业竞争力研究比较摘要:本文对“十五”末期的中部农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定量分析了**农业优势行业竞争力和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水平和特点,提出了持续稳定和提......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众所周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有关统计资料......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摘要:在现代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势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在全球日益开放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4: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