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立足实际推进岑巩县农村防火“五改”建设工作
浅谈如何立足实际推进岑巩县农村防火“五改”建设工作
胡宗万
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大门,全县面积1486.5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辖11乡(镇)129个村,1622个村民组。地处湘黔交界结合部,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正在建设的玉凯高速公路、舞阳河均沿城区而过,有汉、侗、土家、苗、布依、水、瑶等族居住,属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的低中山丘陵地带。
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情况
黔东南地区的农村火灾在全国,乃至全省都十分突出,一谈起黔东南的农村火灾,各级领导都深有体会,岑巩县位居该地区的“西八县”,与火灾较为严重的“东八县”相比,有其共同点,又有其相对特殊性。农村50户以上居住的村寨较多,且居住相对集中,村民房屋木房比例达85%以上,加之农村防火能力较弱,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火烧连营”,农村防火的任务还很艰巨。据统计,全县每年农村发生火灾平均在5起以上,受灾15户以上,损失折款15万元以上,虽然没有年年发生烧毁30户以上的重特大火灾,但是,发生烧毁30户以上的重特大火灾隐患在农村依然存在,稍有不慎,容易引发农村大火。经过近年来在全县农村推行标本兼治的 “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大改造”、“八个落实”等农村防火工作经验和措施,农村的防火条件有所改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取得的成绩有:一是加强了农村消防规划建设,开展农村防火有了目标和措施。二是认真落实消防工作“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单位负责、消防监督、全民参与”的管理机制,使农村火灾有所减少,确保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州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全县着力抓好以责任制为龙头的社会消防管理工作,制订了以农村消防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消防工作责任制,县人民政府分别与11个乡镇、2个管委会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乡镇政府按照责任制要求抓了落实,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任期的消防工作政绩,同时将农村防火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各级各部门按照“包保” 责任制,采取分片包干,乡(镇)干部包村寨的办法,形成自上而下的农村消防管理网络,使农村消防工作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防火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四是召开会议研究农村防火工作。全县农村防火工作有其特殊性,也有紧迫性,县政府逢会必讲农村防火工作,同时结合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移民搬迁工程、渴望工程和旅游村寨建设,抓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五是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秋收和冬春火灾多发时节,定期开展农村防火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六是结合农村实际,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有关部门经常利用开展农村防火检查之机,注重引导,帮助农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防火公约》、《柴草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规定》、《用火用电管理规定》、《义务消防队管理办法》、等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规范了村民防火安全行为。七是消防大队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县广播电视台的宣传作用和各乡(镇)赶集日,以发表电视讲话、播放火灾警示光碟、散发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消防宣传活动,向各村寨、各农户发放农村防火安全的资料。为推动消防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八是大力加强农村 50户以上自然寨建立了一支有统一组织领导、人员分工明确并配备有一定数量器材装备的义务消防队或者护村护寨队,指导义务消防队开展防火检查,督促落实家庭防火措施,基本形成了农村防火工作自防自救、群防群治的格局。
然而,我县农村火灾情况也有不容乐观一面,形势依然严峻,农村消防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推广农村防火工作的经验和措施力度还不够,农村火灾隐患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各级政府纷纷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书。但在一些地方,责任书的内容只停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应付检查的多,工作停留在部署上,对责任书落实工作要求不严,督促不力,部分乡(镇)政府没有按照责任书的要求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制度、措施的落实,尤其是对基层村民委员会消防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和组织发动不力。部分村民委员会没有组织开展消防工作,导致部分农村村寨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有的虽然开展了,但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二是部分村寨没有建立消防组织、消防工作制度和防火公约,从而导致没有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没有定期对村民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没有落实防火巡查及巡逻喊寨制度,没有落实儿童及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监管措施,一些用火、用电、柴草堆放等方面存在的火灾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违章用火、用电以及儿童和精神病人放火等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极易酿成火灾事故。三是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群众对火灾的高发性,易发性认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柴草乱堆乱放,电气线路装得不规范,乱拉乱接,生产生活用火无人看管,对火柴、打火机等物品管理不严,这些都给火灾的发生留下了可趁之机。四是有的农村义务消防组织形同虚设,发生火灾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扑救。一方面,一些农村在建立义务消防队时,把着眼点放在应付上级检查上,没有考虑扑救农村村寨火灾的实际需要,发生火灾时,义务消防队员不能快速集结和到位,不能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外出打工现象很多,义务消防队没有及时根据人员外出情况,对队员进行调整和补充,造成义务消防队员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名存实亡。五是农村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寨抵御火灾的能力十分薄弱。主要是消防水源不足,部分30户以上自然村寨既无天然水源,也没有修建消防水池,消防用水得不到保障,大部分村寨没有设置消火栓,配置水枪水带和手抬机动泵,有的设置了,但发挥不了作用。发生火灾时,仅靠肩挑手提,往往杯水车薪,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六是监督部门对农村检查认识不够,对30户以上自然村寨开展检查时,只停留在检查上,没有落实到督促整改上。
目前,全县农村落实“五改”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水改”大部分村寨已基本落实上人饮工程,消防配套设施建设已在部分“水改”中有所体现,但覆盖面和施工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灭火的需要。“房改”只是从发动村民进行自行改造,进度比较慢,“灶改”每年都进行了沼气建设的规划和落实建设任务,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000余口。“电改”已基本完成了一户一表改造。寨改工作在全县基本上没有得到落实。从全县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县有50户至99户以上的村寨115个,100户至199户的12个,200户以上的村寨3个。就这些村寨的寨改工作而言,只是在修建通村公路或进行村寨的规划时有所体现,但都不能满足防火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实施我县农村防火的“五改工程”中的寨改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寨改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各级各部门对寨改工作的认识不够。我县农村少数民族相对较少,且村民的居住相对“东八县”又有所分散,房屋与房屋之间的距离又有所差别,认为发生“火烧连营”的可能性不大,存在侥幸心理。
二、资金缺少,没有保障。目前,全县农村寨改工作的资金是由农民以修建公路自筹或其它方式自筹的资金,从政府和有关部门专门落实或上级补助的方式的资金根本没有。为此,实施寨改资金无着落。
三、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从目前全县的实际来看,对落实农村寨改工作各有关部门基本无任何优惠政策,寨改进展慢,工作被动。
四、各项配套措施未到位。
开展农村寨改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落实农村寨改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乡镇以上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对落实农村“寨改”工作十分重视,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迫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对落实农村“五改”投入有限实际,改变安排布置的多,投入的少的实际。同时群众又指望上级帮助和支持,让自身出资来抓农村“五改”又十分有限,且从认识上不到位,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是被动的。要全面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
二、各级各部门全面实施寨改消防规划。乡镇、村和有关部门联合编制规划,按照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在进行村镇规划时,要严格按照《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划和设计,把民宅及企业的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之中。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缺乏、道路不畅和间距不足等问题,以提高防火救灾能力。如乡镇街道和村寨铺设自来水管网时,要同步安装消火栓,天然水源旁要设有停车位置,便于消防车吸水;要拓宽乡村间道路,使消防车畅通无阻;建房要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饲草、柴垛、麦场最好存放在村外或远离住房,取暖、做饭用的炉灶烟囱应加高,大风天应禁火;要积极改造和更换电器线路,消除电气火险隐患。
三、寨改工作可走两条路进行。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老百姓对大村寨开辟防火线实施寨改是比较积极,为了整体利益出发,都是支持这项系统工程。但是对于搬迁,没有必要的补助,无法做好工作。为此,要抓好全县50户以上村寨的寨改工作,一方面,要以发动村民为主,充分让群众认识到实施寨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村民自觉地投入到落实此项工作之中来,使工作得到积极的落实。另一面,各级政府要加强引导,相关部门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从资金和项目中“搭车”进行建设。同时,村级组织要发动群众自筹部分资金,以上级适当补助,群众出力,适当出资的方式来落实好寨改工作。从调查的情况来分析,在1个50户以上的村寨要落实寨改,需要搬迁1至3户,如果采取群众出力负责搬迁和平整地基,只需要投入2000至4000元的搬迁费就可以解决,如直接补助,需要5000元左右就可以让群众自己搬迁。从全县130个50户以上的村寨来计算,大约需要搬迁300户人家,合计投入150万元就可以解决寨改搬迁工程。所以只要各部门联合行动,扎实工作,此项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
四、农村寨改要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农村消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安、建设、工商、民政、教育、文化、农业、广电等诸多部门,必须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不断探索治理农村火灾的新路子,使农村消防工作与城镇、农村规划建设、扶贫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群众就会大力支持和协作。在实施扶贫计划的过程中,由公安机关牵头,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配合民政、扶贫、水利、建设等部门一并考虑建设,重点加强相关消防设施的配套建设。
五、合理布置,分步实施,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群众路线,这也是抓好农村寨改工作的群众和思想路线。抓农村寨改工作,归根结底是群众得到实惠,这要让群众充分明白这个道理,各级干部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群众宣传这个观点,同时,也要在实施工作中分步实施,量力而行,要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完成,不能一概而论,同步进行。
只要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齐心协力,协同配合,将农村寨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全县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坚信我县农村寨改工作一定能够完成,农村火灾就会得到有效遏制,就会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安全、舒适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二篇:立足实际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立足实际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近日,重庆市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江津区召开,全市40个区县共150余人参会,黔江区档案局局长梁霄带领分管领导及信息技术科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重庆市档案局局长况由志提出:紧抓数字档案馆建设契机,努力开创“十二五”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新局面。并指出,数字档案馆作为档案领域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对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谋篇布局的重要意义。建设数字档案馆,构建与之相配套的“十二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格局,已成为新时期全市档案工作的破题之举。对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问题,况由志局长强调: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理清思路、夯实基础、做好准备、培养人才,同时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和专业公司的技术支撑,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局深刻学习了本次会议精神,并认真领会况由志局长的发言内涵。立足实际,认识到我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几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快脚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统筹规划,认真准备,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二是分期实施,科学配置,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培养数字信息化管理人才,以适
应形势发展需要;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
第三篇:中华街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事迹材料立足实际学以致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中华街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事迹材料---立足实际学以致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党的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中华街道党工委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党的建设,提升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创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街道党工委,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党委建设总体规划,深入研究,主抓落实,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建成了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履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对其所在社区、单位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全程负责,特别是对学习的实际效果负责。
(二)周密部署,分类指导,不断创新,保障学习取得实效。
街道党工委根据自身、社区、两新组织的不同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创建特色学习的平台,指导各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和愿景目标,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采取了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中心发言、专家讲座、调查研究、学习讨论等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强化了学习效果。如东市场社区党委、育英社区党支部分别结合自身网络信息平台完善和“双拥社区”优势在抓好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去部队考察参观学习、观看专题录像、邀请专家讲座,在qq群进行信息发布,与部队交流创建经验等学习形式。学习内容方面街道力求丰富,除党的政治理论、创新理论、政策法规文件外,还包括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和街道各分管工作的相关业务知识,外延加入一些生保健活常识,科学知识等相关内容。丰富的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中心组成员在轻松愉快中参与学习,提升了理论素养。
(三)领导以身作则,发挥带动作用,全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街道、社区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强学习,成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和自觉实践者。街道坚持每半月集中学习研讨一次,每周进行一次内容零活的分管工作知识学习,适时邀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全年每个领导干部至少保证带头讲一次辅导课,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社区、单位形成“人人爱学习,处处讲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立足实际、学以致用,以工作成果体现学习成效。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要体现在推动实际工作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在学习、贵在实践。街道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把社区服务年的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中,用学习指导工作,促进实践,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推动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果。
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是进一步促进了思想问题的解决,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统一。通过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能够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个人自学和调研,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对解决问题有了初步的想法和措施。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集体意识不断增强,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进一步促进了实践问题的解决,强化了社区服务理念,推动了社区服务年工作的的深化开展。通过学习,街居各级领导对社区服务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在想问题、作决策、干事业的过程中,更能够抢抓机遇。如,东市场社区正在创建全省首家省级示范性安全社区标兵,通过找项目,促提升、求发展,促进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街道、社区、各级两新组织党委(党组)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区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特色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等,进一步强化了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中华街道党工委将从更深的战略意义、更高的目标追求认识中央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进一步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确立科学先进的学习理念,培育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探索管用有效的学习办法,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中华街道党工委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立足实际 把握重点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立足实际 把握重点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李新水
2006年第7期 ——新农村建设
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全省上上下下的共同认识、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从长远看,新农村建设伴随整个现代化的全过程,是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不是权宜之计,不能一阵子热,要抓住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放松;从当前看,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不要好高骛远,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急躁冒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坚持以“农”为本,就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涵盖了“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其中,发展生产是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生产发展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不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提高,农村经济繁荣不了。农业不受重视,农田产出率低,有的甚至荒芜,楼房盖得再漂亮,算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现在之所以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因为有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如果农业不发展,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不能保证有效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上到下主要精力要去抓吃饭、保供给,哪有精力抓新农村建设,哪有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农”为本,就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多方面去努力,但必须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落后的农业谈不上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
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建设为前提。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产业基础,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没有现代农业建设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农”为本,就要稳住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活宽裕必须建立在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上。农民持续增收,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比重,这一增长点必须紧紧抓住。但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逐渐转向以非农产业为主要来源的工资性收入,但农业收入仍然占我省农民收入的大头。2005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为66.12%、第一产业纯收入比重为59.23%。来自农业或家庭经营的收入虽然不能作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主要增长点,但却是稳定收入的支撑。一旦农业这一大头减收,就需要非农产业更多地增收来弥补。稳住了农业收入这个大头,也就稳住了持续增收的基础;在工资性收入增长门路不宽的现实情况下,促进农业增收,也就减轻了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压力。
坚持以“农”为本,必须把重农强农措施落到实处。从湖北来讲,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排灌设施的维修改造,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产出能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循环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关心农民疾苦,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必须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为关心、最为紧迫的突出问题,在改善农民生存、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下功夫,让农民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从湖北实际出发,当前最紧迫的应当优先解决的是安全饮水、排灌设施维修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要实行财力倾斜,领导精力倾斜,工作力量倾斜,加大力度,加紧实施,加快解决。比如,安全饮水问题就是关系到农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大事。讲以人为本,首先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来抓。要本着宜快不宜慢的方针,精心规划,周密组织,采取省里统一融资,财政贴息,争取国家增加专项经费用来逐步偿还贷款本金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和工程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农民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这充分说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需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农民自己作主,政府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二是要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落实民主制度,村内重大事项要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让农民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三是基层干部要掌握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学会与群众商量办
事,按民主决策程序办事,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办法,团结、带领、动员和组织群众建设新农村。要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四是要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村内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向村民公开,“给群众以明白”。五是开展普法教育。使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使农民权益保护机制更加健全。■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第五篇:立足农村初中实际开展艺术教育(3改)
立足农村初中实际开展艺术教育
商南县赵川镇初级中学
李军
电话:***
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在赵川镇初级中学开展教学研讨的时候,省教科所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王霞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在于艺术教育,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村学校普遍不够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就是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因而就造成了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差距一步步拉大,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综合一比较就显得特别的‘土’”。王霞教授一句话道破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作为农村初中,如何突破艺术教育瓶颈,开好艺术教育课程,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个需要结合农村实际认真探索的校本研究课题。赵川镇初级中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创新、总结、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初中艺术教育实际的路子。
一、结合地域特征开展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研究
艺术教育应当接地气、接人气,在新常态下以地方特色为主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艺术教育,只有这样,艺术教育才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1、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开发德语校本教材。1946年7月19日,李先念、郑位
三、王震等率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突破敌军重重包围,进抵商南县赵川镇,担任前卫任务的我军十五旅四十五团抢占前坡岭战斗毙敌700余人,我军伤亡400余人,四十五团团长、曾任鄂陕第三路游击师师长、红七十四师第六团团长的汪世才同志英勇牺牲。学校充分利用赵川前坡岭革命战斗遗址这一红色革命文化主题,这样一件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代代歌颂、瞻仰的战斗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走访老红军、参观红色文化基地、聘请讲解员讲解红色文化历史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传统教育,形成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探索、整理、归纳,编辑出版了《学会做人-让人生更加靓丽》德语读本,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感召自己,学会做人。
2、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将音乐、爱国主义教育走出教室、深入农村开展音乐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赵川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赵川炮楼、中共中央中原局白鲁础会议遗址等一批红色革命资源影响着一代代老区人民。学校在音乐课程的开设上充分利用这一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课教学。一是组织学生唱红歌。音乐课堂上通过欣赏红色革命歌曲,唱红色革命歌曲,歌颂革命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聘请当地老红军讲解红色革命文化,然后学生在音乐课上将这些革命英雄事迹改编成歌曲、快板、小品、话剧等形式使得音乐课既丰富多彩又切合当地实际,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到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滔河流域通过打扫卫生、扫墓、捡拾滔河垃圾、在纪念碑前植树、清明节祭奠先烈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利用滔河流域环境保护开展美育教育。学校地处滔河流域,滔河是丹江主要支流,近年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退耕还林、丹江水源地治理与保护、滔河流域治理使得滔河水更清了,滔河流域的湿地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滔河流域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将美术课堂搬到户外。组织学生到滔河湿地欣赏湿地美景,观察滔河水面候鸟活动,到滔河两岸开展写生课等。
4、结合当地农村民间社团开展艺术教育。赵川当地有不少民歌爱好者,他们有各自的拿手绝活,如唢呐、笛子、二胡、鼓、锣、笙等乐器样样在行。他们经常利用农闲时节聚集在赵川文化站,用不同的乐器弹奏出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民歌,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欣赏、学习民间艺人的乐器;再如赵川当地剪纸文化和根雕文化资源丰富,在美术课堂上,学校聘请当地老艺人教学生学习剪纸文化、根雕文化,既传承了传统,又结合了实际。
二、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开展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研究。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创设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民间艺术品开展艺术教育。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所赋予的优势。艺术中的许多要素,法则,如色彩、点、线、面、节奏、音乐、对称比例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发现它们的原形,而且许多艺术创作的题材都来源于大自然。在艺术教育中,艺术课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其艺术体验,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2、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就地取材,组织各种艺术活动。比如随处可得的泥土,组织学生拿泥来塑造各种造型,等泥干燥后,再用水粉涂色,泥土造型稳定,水粉色彩鲜艳,深受学生青睐。再如春天带孩子欣赏蝴蝶,观察它飞时的动态,激发他们进行绘画和舞蹈创作;夏天组织幼儿去树林、草地观察蜻蜓,倾听知了的叫声,欣赏七色的彩虹;秋天组织幼儿观察农民伯伯收割,创作丰收的画面;冬天组织幼儿看雪、玩雪、画雪等等。这些活动能引导学生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想这就是农村的优势,农村的孩子虽没昂贵的艺术活动材料,但照样也能感受美,进行美的创作。
3、创设经济、丰富、有教育价值的艺术教育环境。在农村经费严重紧张的情况下,农村初中艺术教育要向城市靠拢,做大量的艺术教材、教具、艺术活动材料等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和现状,量力而行。如因为没有经费使用艺术喷画,美术教师们就用调和漆粉刷出一幅幅靓丽的壁画,鲤鱼跳出水、大象岸上走、恐龙找朋友、飞船飞上天等等,墙面油漆画经济、美观又不易褪色。画面内容不一,能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再如美术老师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学校艺术节、元旦等开展活动中在教室门上粘贴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挂上灯笼,在墙上粘挂学生的剪纸、染纸作品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获得有关民间艺术形式的审美经验。
三、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
1、枯燥的美术欣赏或者美术理论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结合农村学生美育教育知识素养匮乏这一现状,开放教育教学环境,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如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教室黑板报、美术活动室、综合实践教室、宿舍等有限的空间,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绘画作品、手抄报、手工作品、发明作品、泥塑、根雕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阵地,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创新的精神,使得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之下,激发出崭新的思想和对美的感悟。
2、扎实开展好各类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带动农村学生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方面,通过组建绘画兴趣小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等社团,让学生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在社团里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兴趣、提升艺术素养。如学校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美术课还可以开展野外写生、农作物手工艺术制作、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灵活运用各种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手法;如运用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杆等进行工艺制作,并开设相关的美术课。
总之,要提高农村初中艺术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不要一味仿效城市模式。同时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转变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努力寻找一条既符合农村教育实际,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堂教育模式是农村初中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