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化推广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本站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机化推广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作者:苏芝忠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持续性的工作,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为加快地方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发展不平衡,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以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不断深化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机推广新模式。要把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改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二、密切合作,大力推进农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要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推协作,依靠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强化技术优化集成,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要加强与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协调,充分利用农机鉴定、检测和质量调查结果,促进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强农机农艺相结合,通过先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充分挖掘农业生产中增收、增效、节能、环保各个方面的潜能,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机技术与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结合当地特点和区域优势,不断拓展农机推广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广机制。
三、以市场促发展,大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
农机推广机构要在深化改革中求稳定,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既要强化公益性职能,又要搞活经营服务。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农民需要和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结合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推广,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通过提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四、以点带面,加大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
要按照《农业部关于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通知》的要求,加大各类耕种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畜牧机械、设施农业机械、产后处理和加工机械等先进机具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和农机节能技术等农机化重点技术。农机推广机构要将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适于本地区推广的技术,准确理解和把握农机化重点技术的要点和内容,加快推广普及,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积极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五、与时俱进,加快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
农机推广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改造推广理念、提升推广手段,通过信息采集发布、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应用等,既加强了宣传,使得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机推广工作更加了解、重视和支持;又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使农机推广内涵丰富、外延拓展;同时也帮助广大机手、农户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信息,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强农机化推广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注重信息质量,增强权威性。要加强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为农机化技术的普及推广提供支持。
六、提升技术素质,积极推动农机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配备,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加强能力素质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农机推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应用靠推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农机化科技成果的普及与转化应用,努力开创农机推广工作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
第二篇:推行农业机械化 发展农机化组织
推行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化组织
摘要:农机合作社是农村劳作必不可少的生产经营主体,是按照法律法规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介绍梅河口市山城镇河南村金正焕农机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道路及其成长历程,阐述了发展农机生产合作社在解决粮食生产效益、促进农机化水平提升、水稻生产季节性用工难、加速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等农业生产中起到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6.07.013
0 引言
农机生产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成立的以农机生产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服务成员为宗旨,遵循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为合作社成员和其他个人或团体提供服务的组织。
梅河口市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座落在山城镇河南村,其前身为梅河口市正焕水稻绿优米种植专业合作社,2008年6月,金正焕在市工商局重新注册成立“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拥有入社会员近400户,大中型拖拉机及农机具200余台(套),全社统一耕种水稻面积达6000亩,生产销售水稻3000多t,年创造经济收入1100多万元,合作社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在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
1.1 合作经营,集约化生产
金正焕所在的梅河口市山城镇河南村,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朝鲜族村,全村共有110户,人口430人,耕种面积1500亩,全部为水田,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生产村。过去,全村一直靠耕种人均3.2亩水田维持生活,生活水平偏低,增收致富步伐缓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们陆续去韩国外出打工,劳动力占去140人,部分在国内打工人员有133人,外出打工人员占劳动力90%以上。劳动力出去务工了,可土地不能荒着,需要有人耕种管理。在外打工的金正焕看到数不清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挣钱,又了解到这些农民家里的耕地大多闲置,这让他想起本村也有好多这样的情况,使他有一个很大的想法,人人都进城打工,我能不能不和他们同行而返乡呢,于是,他便返回家乡,承包了村里一部分出国劳务农户的120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创业路程。
水稻的种植,品种是关键。金正焕一开始就把水稻种植品种放在第一位,种植绿优水稻,在众多的水稻品种中,选取了米质好、产量高、价格稳的秋田小町。此品种原产日本,是水稻良种,适合梅河口地区自然条件生长。一年下来,收入10万多元。随着耕种技术不断的成熟与提高,他渐渐地体会到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单靠小打小闹,走小农发展意识,小规模经营是绝对没有发展前途的,必须得形成规范化、高标准、集约化生产经营规模。在2005年末,他把全村1500多亩稻田地全部承包下来,成立了水稻绿优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在生产经营方式上达到了五个统一:既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耕种技术、统一商品品牌、统一出售价格、统一销售渠道。当年600多t的秋田小町水稻,以优质米的品质每公斤1.2元钱的价出售于韩国和日本,年创收入达到了70多万元。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与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逐步重视,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品质、品牌竞争阶段。正焕合作社及时顺应市场需求,严格按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标准组织生产,专门注册了“绿优”有机、绿色大米品牌商标。以秋田小町水稻特有品质,以标准化绿优生产模式,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提高了商品市场竞争力,产品远销国外和东北各地,实现了村民共同致富的目的。
1.2 依靠科技与政策,扩大经营生产
农业生产季节性要求很高,特别是农业集约化生产后,在农忙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忙时出现争劳动力现象,劳动力的用工费用不断地增长,而且人工插秧速度慢、作业成本高、插秧质量也不好。要想走农村产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形成规模化农业产业。2006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具补贴政策,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金正焕与10余户村民签订了入社合同,以投入农机具为入股形式,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16台,扩大了合作社成员队伍,实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2008年,正焕水稻绿优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更名为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30万元。从合作社建立以来,通过多次召开全体会员大会,确定了合作社库棚建设、管理等方面问题,同时也成为了省委王珉书记扶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基地联系点。2009年确定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试验点,计划在三年内投入帮扶补贴资金400万元,进一步提高农机化生产水平。在国家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合作社又投资200多万元,先后购买了高速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大型拖拉机,新建12栋育苗大棚,新增两台育秧播种流水线,购置2.2万个育苗硬盘。如今,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已颇具规模,实现了水稻育、插秧,植保和收割全程生产机械化。机械化作业能力由5000亩增加到目前8000亩,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代表全市的水稻育插秧、水稻机械收获等现场会多次在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召开,为发展梅河口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1.3 规范管理,引领未来
合作社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管理运行,根据合作社实际需要,设置了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通过入社全体成员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生产部、培训部、销售部、财务部和农机作业部,并制订了合作社相应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农业机具使用和维修、水稻生产技术攻关、营销资金管理,让合作社从生产到销售成为高速运转的机器,同时也确保了国家投资的资产不流失,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由原来的20 km扩大到60 km。为了推动梅河口市农机化生产合作社和水稻生产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合作社主动帮助其他农机大户组建合作社,在合作社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给予指导。在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带动、扶持下,自2008年以来,梅河口市新组建的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400家。金正焕的想法是让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不仅在全市领先,更要在全省争先,走一条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之路。大力发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在建国初期,我们领袖就高瞻远瞩的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里程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是改善农村生产经营状况,提升农民生活条件,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有效途径就是组建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
2.1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采用机械化作业,保证了作业质量,苗全苗齐,水稻增产明显,亩产达550 kg,比传统手工插秧增产40 kg。而且由于实施了标准化育秧,省工、省种、省肥、省大棚等农资投入,标准化高,品质提升,插秧作业期短,水稻长势旺盛。在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中,经过测算,亩成本较传统的人工作业成本降低了168元,扭转了传统粮食生产效益低下的局面。
2.2 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回报期长,机械的闲置时间长,有效利用率低,发展大中型机械更是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合理的配置了农业机械,优化了机械利用率,而且更能发展大中型机械的投入,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3 解决了劳动力短缺,季节性用工难问题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特别是春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从事农业耕种的劳动者逐渐减少,出现了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发展农机化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用工,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生产条件,解决了农忙时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
2.4 加速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为了发展对新技术、新机具有强烈的需求欲望,有利于加速农业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起到了宣传带动、推广应用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凭借独有的资金、机具和技术优势,可以将农民手中大量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搞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又为大型、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农机化专业合作社,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持续增产增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
(编者:什么是农业机械化?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应该怎么发展?这是我们农机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近日,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对这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问题做出了回答。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臻读者。)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比如,采取机械化方式收割小麦,可减少小麦遗撒损失5%—8%;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亩均节约成本30元以上,提高产量25公斤以上。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能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推进农业机械化,既要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国情出发,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均耕地多,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路子;欧洲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路子;日本、韩国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路子。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处理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在总结农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1996年开始,农业部、公安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利用小麦收割从南到北的时间差,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及时发布农机作业供求信息,并出台了跨区作业的车辆、机具免征过桥过路费等政策,受到农民欢迎和机手拥护,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举措,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联合收割机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购机者收益,而且满足了农民对机械化收割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小麦机械化收割水平。目前,跨区作业已从小麦机收扩大到小麦机播和机耕、水稻机收和机插、玉米机收等环节。可见,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促进农机共同使用,有效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和效益。
把握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原则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7.19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8%,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3500万个,农机合作社、农机股份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必须把农民作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将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把握粮食生产这条主线,组织好农业机械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找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农垦区,应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应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
坚持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大户发展;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实现规范化运作。
坚持依法推进、依法监管。在全面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燃油补贴、税收信贷优惠、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机耕道等扶持措施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构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保障机制。(信息来源:2007-06-08 《人民日报》作者为农业部副部长)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基础保障是关键
发展现代农业 基础保障是关键
周志军
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首要问题是完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
贫困山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投入的匮乏。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扶持是关键。如何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资金投入机制,至关重要。一是要认真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完善各项支农补贴政策。二是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稳定资金来源,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抓住国家扶贫攻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四是要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对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业的项目,优先支持。从而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打破“瓶颈”,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打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
一是要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
强农村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广播电视光纤网和“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用电难题。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搞好山区和半山区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好节水灌溉工程、沃土工程、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三是抓好清洁能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
三、扶农扶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贫困山区,农业兴,科技是根本。
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要普遍健农业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和网络,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大规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结合桂东实际,建好一批上档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园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窗口。三是要加强农民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强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要做到科技人员入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三到位”。另一方面,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岗位技能和就业努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通联:中共秭归县委党校
第五篇: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近日,山东省农机办对《2006--2008年山东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进行了2007调整。新增七大类233种农机新产品,全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十大类572种。从推广目录调整情况看,山东省农机化发展出现三个可喜变化:
一是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显著增加。作为全省农机化发展的重点,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在推广目录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在新增的54种收获机械中,玉米收获机械占85.2%,比调整前提高了28.2个百分点。新增的65种耕耘、种植机械中,保护性耕作机械占70.7%,比调整前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其中旋耕、深松等耕作机械35种,比调整前提高了206%,免耕播种机5种,比调整前提高了83%。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在推广目录中的比重大幅增加,将进一步调动农机企业生产和农民购买使用的积极性,为全面推广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二是自主研发创新机械显著增加。全省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组织产、学、研、推联合攻关,农机新产品不断出现。本次调整,所增补233种农机产品中,均为2006年4月30日后通过农机推广鉴定的产品。其中我省自主研发生产的农机产品占57.1%。农机生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增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产品中,作业行数在3行以上的占94.1%。国丰、金亿、润源等企业还研制生产出了4行、与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割台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实现了小麦与玉米作物收获一机通用,降低农民投资成本40%以上。另外,花生、马铃薯、大姜、大蒜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的创新产品也列入目录中。这些机械的支持推广,必将为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型复式作业机械显著增加。此次调整,无论是农用动力机械还是种植收获机械,均表现出了大型、复式高效的发展趋势。所增加的98个农用动力机械产品中,大型拖拉机65种,占66.3%,比调整前提高了9.8个百分点。大型拖拉机与中型拖拉机之比由原来的1.6:1,增加为2.7:1。所增加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中,均为还田型,玉米收获与秸秆还田一次完成,其中,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占52.9%,比调整前提高了40.4个百分点。大型复式机械的增加,一方面说明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机械的生产引起了农机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科研、开发、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说明农民在推广目录的指导下,对农机产品的选择观念发生了变化,求新、求效的购机理念成为农民的主导。随着推广目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大型复式作业机械的更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全省农机装备结构和发展质量将得到新的提升。(省办科技质量处吕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