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三换工作破解三农难题
做好三换工作 破解三农难题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
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1、农民进城期待“三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一代年轻农民既不满足在农村居住和生活,又有一定的移居城市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实力,加之城镇化亟需转移农民进城创业,政府和农民都希望有更多农民转移到城镇安居乐业。2008年底,全市劳务输出近63万农民工,已比较习惯、熟悉和期望城市的生活方式,尤其是“80后”的农民工,更渴望以智力而不是体力在城市生存。但对固化的、具有较大潜在价值的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难以转化为农民进城创业和定居的资本,成为农民进城的障碍。“三换”可以有效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创业实力,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实为农民进城所期盼。
2、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385亩,缺口70680亩。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3、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镇)、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
——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
第二篇:做好三换工作 破解三农难题心得体会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2、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385亩,缺口70680亩。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3、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镇)、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
——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保障能力的镇、村和农户率先启动。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大力引导进城农民以园区经济、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制造、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优质平台。三是突出重点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外务工农民为重点,率先实施“三换”,引导其优先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定居。
2、服务引导。“三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以“三换”带动全局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搞好换前、换中、换后的系列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按照农民进城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务,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农民进城安居后的后续引导、服务,为农民务工创业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帮助其最大限度增加收入,尽快转为市民。
3、政策保障。实施“三换”要以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发展权益为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实施政策,快速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及时建立“三换”利益补偿制度和新型农民转市民制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社保、公共财政等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实现城乡一体,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双向流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统筹土地管理和使用,把置换收储的承包地集中到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以城镇建设为主,把“三换”安置重点作为关注民生、赢得民心的最大亮点。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推行农民单户抵押、户户联保等多种形式抵押担保,进一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用足用好奖扶政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保障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篇:做好三换工作与破解三农难题
做好三换工作与破解三农难题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1、农民进城期待“三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一代年轻农民既不满足在农村居住和生活,又有一定的移居城市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实力,加之城镇化亟需转移农民进城创业,政府和农民都希望有更多农民转移到城镇安居乐业。2008年底,全市劳务输出近63万农民工,已比较习惯、熟悉和期望城市的生活方式,尤其是“80后”的农民工,更渴望以智力而不是体力在城市生存。但对固化的、具有较大潜在价值的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难以转化为农民进城创业和定居的资本,成为农民进城的障碍。“三换”可以有效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创业实力,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实为农民进城所期盼。
2、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385亩,缺口70680亩。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3、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镇)、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
——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nb
sp;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保障能力的镇、村和农户率先启动。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大力引导进城农民以园区经济、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制造、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优质平台。三是突出重点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外务工农民为重点,率先实施“三换”,引导其优先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定居。
2、服务引导。“三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以“三换”带动全局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搞好换前、换中、换后的系列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按照农民进城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务,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农民进城安居后的后续引导、服务,为农民务工创业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帮助其最大限度增加收入,尽快转为市民。
3、政策保障。实施“三换”要以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发展权益为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实施政策,快速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及时建立“三换”利益补偿制度和新型农民转市民制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社保、公共财政等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实现城乡一体,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双向流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统筹土地管理和使用,把置换收储的承包地集中到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以城镇建设为主,把“三换”安置重点作为关注民生、赢得民心的最大亮点。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推行农民单户抵押、户户联保等多种形式抵押担保,进一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用足用好奖扶政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保障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 破解三农难题
[摘要]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
土地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保障。做好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工作,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和村民的经济效益,使土地变得“寸土寸金”。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该县着眼于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最难突破的村集体“无钱办事”这一难题,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供销系统具体抓,整合两部门优势,联手在全县全面推行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促进了村集体普遍增收;供销社拓展服务市场,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党建带社建实现共赢。截至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140多个村已完成土地托管、流转面积7万余亩。
科学探索运作模式,积极开拓服务空间。以村级党组织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为服务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合涉农企业、包地大户等,对农民零散地块进行统一托管服务,以合同形式约定服务内容,通过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向农民收取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服务费用,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的状态下,完成农民托付的各项服务,通过参与土地托管相关专业合作社盈利分红及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实践,该县探索出了四种土地托管模式:一是由基层供销社领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协助管理与服务;二是由基层供销社流转农户的土地,村“两委”帮助协调并参与管理;三是由村“两委”流转农户的土地,由基层供销社提供全托管服务;四是由村“两委”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基层供销社再与村“两委”签订服务协议。该县土地托管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县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把质优价廉、一举多得的服务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广阔空间,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服务市场,尤其是县委组织部与县供销社“联手”,村“两委”与基层供销社“合作”,协助供销社在助推农业发展中有所作为,使县供销社在县直部门中、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破解了“三农”难题,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农民种地、增收难题。
“土地的有序流转,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我镇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解决了多数因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造成的土地闲置和抛荒;同时大部分留守老人和妇女,也能从种田大户那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杨营镇党委书记孔祥华在3月22日全镇土地流转座谈会上对20余名村支部书记讲道。该镇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方法,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大力实施“小块并大块”农村土地整治整合,按照“蔚营模式”积极探讨土地流转新思路。目前全镇已有刘普桥、张庄和高庄等15个村3万余亩土地开展整治整合并对外公开招标,加入流转“大军”。该镇通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文章。加大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力度,鼓励、调动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年后至今该镇已多次召开土地流转调度会,安排包村人员深入各村户,向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群众算好经济账,让群众切实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按照“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土地向经营大户、致富能手流转,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培育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土地流转信贷扶持力度,通过积极向县有关部门争取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解决生产资金,增设土地流转专项贷款基金,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压力。保障农民权益,切实促民增收;任何一处
土地流转,该镇都要求签订好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及双方的责、权、义。同时要求土地流转合同要司法公证,确保合同的严肃性,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流转费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新增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农增收的双赢局面。
土地流转促增收,高效农业好奔头。自去年8月份开始,在县下派办、杨营镇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驻蔚营村“第一书记”马保军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历时5个月完成了全村土地流转工作,蔚营村的现代农业梦想全面起航。“一开始,农民都不愿流转土地,因为有些农民的耕地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因此他们每年农忙时间并不太长,基本不太影响外出打工,一些农民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恋土情结重,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意将耕地流转出去;另外,还有一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把土地作为自己最后的退路,也不愿长期将土地流转。”孔祥华介绍说。如今,蔚营村土地按照每亩8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和经营能手,大量农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时代,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另一部分则自己做起生意,当上了“小老板”。“大规模机械化催生了现代农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和种地时候相比,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现在村文化广场也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村民跟着音乐扭扭跳跳,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蔚营村支部书记侯宪强笑着说。杨营镇现有耕地面积5.3万余亩,土地耕作呈现地块零散、地类多样、地理地貌复杂等特点。为解决农村土地地块细小、分散,不利于耕种管理的问题,该镇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挂钩,引导农户把分散的土地流转出来并出租给大公司,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克服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条件;同时,逐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工商企业、科技人员等投资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土地资源向工商企业、农技人员和种养经营能手流转和集中。
第五篇: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
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纵横·十年)
——访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超良
把缓解贷款难作为面向‚三农‛的核心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搞好‘三农’金融服务,更是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说起服务‚三农‛,蒋超良深感责任重大。
不久前发布的中报表明,今年上半年农行的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县域金融潜力显现,县域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行1.7个百分点。蒋超良说,农行为解决农村信贷供给不足问题,一方面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规模,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另一方面全面优化准入门槛、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和贷款定价,让各类‚三农‛客户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负担得起。截至2012年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8万亿元。
把服务农民作为面向‚三农‛的着力点
蒋超良说,农民最容易受到金融排斥现象的困扰,能不能服务好农民应该是检验农行面向‚三农‛是否到位的试金石。
农行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推出了专门为农民设计的惠农卡,启动了为农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金穗‚惠农通‛工程,代理新农保、新农合以及财政支农资金兑付,实现了卡到户、机到村、钱到账。目前惠农卡发卡量达到1.12亿张,覆盖全国8000万农户。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如何实现其商业运作上的可持续,农行致力于探索一条将二者结合的路子。
蒋超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农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特别是近5年来,农行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摸索,初步走出了一条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新路子。
风险控制是农村金融的最大挑战。农行建立了专门的‚三农‛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三农‛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今年6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不良率降至1.67%,拨备覆盖率达到293%。
把深化改革作为面向‚三农‛的根本动力
当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仍然任重道远。
蒋超良表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三农‛金融需求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不断提升,对农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农行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着力从整体上构建一套大型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破解风险高、成本大、商业可持续等‚三农‛金融服务难题,逐步把农行建设成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多元服务的一流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