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

时间:2019-05-12 19: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

第一篇: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

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粮食主产区。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科学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农民增收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诸多原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三大矛盾:从宏观上讲,主要是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20多年前实行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农业效益的高额回报。从中观上讲,主要是农业人口的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在农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农业融资能力差,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农民就业不充分。从微观上讲,主要是农民综合素质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农民缺乏技术、缺乏信息、缺乏资金,造成与市场、与科技、与城市、与非农产业等方面的脱节,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只有着力化解这“三大矛盾”,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的“三增”目标。近年来,我们针对“三大矛盾”,紧紧立足区情,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路子,大力实施农业集约化、农村工业化、农民非农化,延长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加快农业集约化,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把优势农产品做大,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我们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农业产业调优、调强、调出特色、调出规模。针对台儿庄区地多、水多、饲草多的资源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在规范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具体工作中,一是以农业结构调整“万户示范工程”为抓手,以示范带动调整。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既是调整的受益者,又是风险承担者。为解决农民怕担风险不愿调、缺乏信息、技术不会调的问题,2001年4月以来,我们在全区农村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万户示范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已发展年收入一万元以上的各类示范户2.3万户,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调整的积极性,促进了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二是以搞活农产品流通为重点,靠营销拉动调整。全区农产品市场已发展到60多家,南洛蔬菜、泥沟蘑菇、张庄林果、马庄大牲畜、孟庄水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辐射面明显增强。我们还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加快建设销地市场。目前,我区已有3个企业列入第二批北京市实施“场地挂钩”生产基地,有3个品牌的农产品获得进京销售资格。我们积极依托这些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农产品销售。三是实施农产品优质工程,发展品牌农业。我们牢固树立“以质取胜、以质增效”的观念,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无公害大米试种成功并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检测,成为全省第一个无公害粮食产品,亩增收200多元;秋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被国家质检局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先后有6种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我们围绕这些产品,加快基地建设。建成了邳庄镇标准化生产示范镇和4万亩无公害水稻、水田藕基地,2万吨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1万亩无公害秋西瓜、甜桃生产基地,全区无公害基地面积达到8万亩。

二是把龙头企业做强,加快农村工业化,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紧密联结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农产品的生产。必须树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观念,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我们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产业链式龙头企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近年来,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培植了150多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超越、翔宇两个玉米淀粉公司为龙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全区达到20万吨淀粉加工能力,年可加工玉米18万吨,使全区15万亩玉米全部实现加工增值。以丝绸公司、缫砍罚纬闪思胨砍癫盗矗壮可芰υ锏?00吨,较好的稳定了全区6万亩桑蚕生产,蚕农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增强。以馋神食品公司、佳佳乳业为龙头,形成了肉制品、乳制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全区新上了10处大型奶牛养殖场、280多个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发展到5000多户,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以天工织造、鲁棉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棉花加工产业链,年可加工棉花40万担。以宏润、天顺木业为龙头,形成了林木加工产业链。此外,我们还成立了28个具有服务、沟通、协调、公正和监督作用的农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保证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三是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好,加快农民非农化,让更多的农民创业致富。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致富农民,这既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是突破人多地少资源约束的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有效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为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使大批农村富裕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创业精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创新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鼓励他们面向市场,发挥所长,创业致富。截止2003年底,全区民营经济单位达到14270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600家,当年新增122家;实现税收8539万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6.4%,同比增长26.1%。二是搭建创业载体和平台。规划建设了工业聚集区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已有50个总投资19.8亿元的项目入园经营,新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以职业中专、农广校等为阵地,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尤其是对青年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劳动就业服务网络,规范中介服务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沿海和中心城市输出劳动力。去年以来,共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名。

四是把支农政策利用好,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政府什么事情都可以撒手不管了。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要克服“越位”和“缺位”现象,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扶持、引导工作,把农民的微观活动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了“项目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高标准完成了10万亩涝洼地整理一期工程、二期世行中低产田改造、伊运河引水排涝和涛沟河回水段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积极协调农贷资金,实施了“信用致富”工程,有效的解决了农民上项目缺资金的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发放小额农贷1.8亿元,受惠农户达1.4万余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荐]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

第二篇: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

加快“三化”进程 破解“三农”难题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粮食主产区。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科学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农民增收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诸多原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三大矛盾:从宏观上讲,主要是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20多年前实行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农业效益的高额回报。从中观上讲,主要是农业人口的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在农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农业融资能力差,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农民就业不充分。从微观上讲,主要是农民综合素质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农民缺乏技术、缺乏信息、缺乏资金,造成与市场、与科技、与城市、与非农产业等方面的脱节,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只有着力化解这“三大矛盾”,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的“三增”目标。近年来,我们针对“三大矛盾”,紧紧立足区情,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路子,大力实施农业集约化、农村工业化、农民非农化,延长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把龙头企业做强,加快农村工业化,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紧密联结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农产品的生产。必须树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观念,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我们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产业链式龙头企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近年来,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培植了150多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超越、翔宇两个玉米淀粉公司为龙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全区达到20万吨淀粉加工能力,年可加工玉米18万吨,使全区15万亩玉米全部实现加工增值。以丝绸公司、缫砍罚纬闪思胨砍癫盗矗壮可芰Υ锏?00吨,较好的稳定了全区6万亩桑蚕生产,蚕农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增强。以馋神食品公司、佳佳乳业为龙头,形成了肉制品、乳制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全区新上了10处大型奶牛养殖场、280多个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发展到5000多户,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以天工织造、鲁棉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棉花加工产业链,年可加工棉花40万担。以宏润、天顺木业为龙头,形成了林木加工产业链。此外,我们还成立了28个具有服务、沟通、协调、公正和监督作用的农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保证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四是把支农政策利用好,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政府什么事情都可以撒手不管了。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要克服“越位”和“缺位”现象,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扶持、引导工作,把农民的微观活动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了“项目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高标准完成了10万亩涝洼地整理一期工程、二期世行中低产田改造、伊运河引水排涝和涛沟河回水段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积极协调农贷资金,实施了“信用致富”工程,有效的解决了农民上项目缺资金的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发放小额农贷1.8亿元,受惠农户达1.4万余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荐]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 破解三农难题

[摘要]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

土地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保障。做好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工作,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和村民的经济效益,使土地变得“寸土寸金”。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该县着眼于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最难突破的村集体“无钱办事”这一难题,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供销系统具体抓,整合两部门优势,联手在全县全面推行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促进了村集体普遍增收;供销社拓展服务市场,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党建带社建实现共赢。截至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140多个村已完成土地托管、流转面积7万余亩。

科学探索运作模式,积极开拓服务空间。以村级党组织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为服务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合涉农企业、包地大户等,对农民零散地块进行统一托管服务,以合同形式约定服务内容,通过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向农民收取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服务费用,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的状态下,完成农民托付的各项服务,通过参与土地托管相关专业合作社盈利分红及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实践,该县探索出了四种土地托管模式:一是由基层供销社领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协助管理与服务;二是由基层供销社流转农户的土地,村“两委”帮助协调并参与管理;三是由村“两委”流转农户的土地,由基层供销社提供全托管服务;四是由村“两委”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基层供销社再与村“两委”签订服务协议。该县土地托管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县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把质优价廉、一举多得的服务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广阔空间,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服务市场,尤其是县委组织部与县供销社“联手”,村“两委”与基层供销社“合作”,协助供销社在助推农业发展中有所作为,使县供销社在县直部门中、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破解了“三农”难题,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农民种地、增收难题。

“土地的有序流转,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我镇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解决了多数因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造成的土地闲置和抛荒;同时大部分留守老人和妇女,也能从种田大户那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杨营镇党委书记孔祥华在3月22日全镇土地流转座谈会上对20余名村支部书记讲道。该镇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方法,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大力实施“小块并大块”农村土地整治整合,按照“蔚营模式”积极探讨土地流转新思路。目前全镇已有刘普桥、张庄和高庄等15个村3万余亩土地开展整治整合并对外公开招标,加入流转“大军”。该镇通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文章。加大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力度,鼓励、调动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年后至今该镇已多次召开土地流转调度会,安排包村人员深入各村户,向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群众算好经济账,让群众切实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按照“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土地向经营大户、致富能手流转,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培育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土地流转信贷扶持力度,通过积极向县有关部门争取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解决生产资金,增设土地流转专项贷款基金,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压力。保障农民权益,切实促民增收;任何一处

土地流转,该镇都要求签订好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及双方的责、权、义。同时要求土地流转合同要司法公证,确保合同的严肃性,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流转费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新增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农增收的双赢局面。

土地流转促增收,高效农业好奔头。自去年8月份开始,在县下派办、杨营镇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驻蔚营村“第一书记”马保军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历时5个月完成了全村土地流转工作,蔚营村的现代农业梦想全面起航。“一开始,农民都不愿流转土地,因为有些农民的耕地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因此他们每年农忙时间并不太长,基本不太影响外出打工,一些农民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恋土情结重,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意将耕地流转出去;另外,还有一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把土地作为自己最后的退路,也不愿长期将土地流转。”孔祥华介绍说。如今,蔚营村土地按照每亩8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和经营能手,大量农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时代,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另一部分则自己做起生意,当上了“小老板”。“大规模机械化催生了现代农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和种地时候相比,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现在村文化广场也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村民跟着音乐扭扭跳跳,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蔚营村支部书记侯宪强笑着说。杨营镇现有耕地面积5.3万余亩,土地耕作呈现地块零散、地类多样、地理地貌复杂等特点。为解决农村土地地块细小、分散,不利于耕种管理的问题,该镇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挂钩,引导农户把分散的土地流转出来并出租给大公司,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克服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条件;同时,逐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工商企业、科技人员等投资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土地资源向工商企业、农技人员和种养经营能手流转和集中。

第四篇: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

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纵横·十年)

——访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超良

把缓解贷款难作为面向‚三农‛的核心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搞好‘三农’金融服务,更是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说起服务‚三农‛,蒋超良深感责任重大。

不久前发布的中报表明,今年上半年农行的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县域金融潜力显现,县域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行1.7个百分点。蒋超良说,农行为解决农村信贷供给不足问题,一方面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规模,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另一方面全面优化准入门槛、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和贷款定价,让各类‚三农‛客户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负担得起。截至2012年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8万亿元。

把服务农民作为面向‚三农‛的着力点

蒋超良说,农民最容易受到金融排斥现象的困扰,能不能服务好农民应该是检验农行面向‚三农‛是否到位的试金石。

农行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推出了专门为农民设计的惠农卡,启动了为农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金穗‚惠农通‛工程,代理新农保、新农合以及财政支农资金兑付,实现了卡到户、机到村、钱到账。目前惠农卡发卡量达到1.12亿张,覆盖全国8000万农户。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如何实现其商业运作上的可持续,农行致力于探索一条将二者结合的路子。

蒋超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农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特别是近5年来,农行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摸索,初步走出了一条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新路子。

风险控制是农村金融的最大挑战。农行建立了专门的‚三农‛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三农‛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今年6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不良率降至1.67%,拨备覆盖率达到293%。

把深化改革作为面向‚三农‛的根本动力

当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仍然任重道远。

蒋超良表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三农‛金融需求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不断提升,对农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农行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着力从整体上构建一套大型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破解风险高、成本大、商业可持续等‚三农‛金融服务难题,逐步把农行建设成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多元服务的一流商业银行。

第五篇:破解三农难题实现统筹发展

破解三农难题 实现统筹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5 作者:李文勇

平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44万人口中38万是农民,因此,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从农村抓起,从破解三农问题入手。2003年以来,我们在全县开展了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秀美农村为核心内容的小康村创建工程,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树立创建样板,制定科学标准

我们根据国家有关小康社会的指标,结合本县实际,在村庄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制定了一套20项的小康村创建基本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制定了四化道路硬化、造林绿化、村庄亮化、整体美化、四通村村通油路、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两改改厕、改圈等标准,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建立健全文化大院和体育场所,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从改陋习、讲公德、树新风入手,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懂科技、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同时,在村风民风、社会治安和信访事件、农村社会稳定及农民安居乐业方面树立动态标准。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明确提出村党支部要有战斗力和凝聚力,要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基层自治,发扬基层民主,保障农民权益。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我们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植主导产业,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加强社会建设,制定了九年义务制教育、计划生育、初级卫生保健、合作医疗和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在科学制定创建标准的同时,我们抓样板示范。县里采取培植典型、示范引导等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做到点上工作亮起来、面上工作跟上来。坚持抓点带面,对40个首批示范村,责任到人,由四大班子20个县级领导直接联系,全面负责,及时总结推广创建经验。

二、突出创建重点,启动三大工程

小康村创建涉及农民、农业、农村三方面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围绕小康村创建总体目标,牢牢抓住创建核心,创造性地启动了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秀美农村三大工程。

培育新型农民工程。农民群众是小康村创建的主体,也是受益的主体。没有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小康村创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施这一工程,就是要突出解决农民观念落后、致富能力不强、向二、三产业转移缓慢等问题,从根本上激活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为此,我们以培训为抓手,实施培育工程:一是观念培训。县里连续两年组织农民南下温州学习,并邀请了百名浙商访平原,面对面与农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各乡镇还组织万名农民外出参观,使广大农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封闭陈旧的思想和落后的观念受到了冲击,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二是技能培训。实施五万农民培训工程。由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蔬菜局、民营局等五个职能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分别培训一万名农民群众,增强农民群众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三是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四是法制培训。开展法律下乡入户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和维护自身权益。

发展现代农业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既是小康村创建的基础,又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物质保障。我们规划和实施了“三五一”的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一是建成三个一批。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瞄准国内外市场,建成一批品牌型的订单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工业观念经营农业,扶持一批农字号的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加快土地流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和专业大户,提高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水平。二是形成五大体系。按照社会化的要求,从种养加产供销多个环节,培育形成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良种良方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控制体系、农民互助合作经济体系、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体系、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三是完善一个保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增收的保障作用更加巩固。

建设秀美农村工程。主要是改善农村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人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突出抓好四个环境建设:一是建设起居卫生的村居环境,以制定村庄规划为切入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治理农村脏、乱、差。二是建设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开展送文明新风进千家万户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完善文体娱乐场所,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三是建设和谐民主的政治环境,推行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强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财务改革。四是建设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通道、围村林带和农田林网,实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

三、创新推进方式,把握四项原则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协调,牢牢把握四项原则,创新小康村创建的推进方式,实现联动共促。

1.总体规划,三步实施。创建小康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坚持总体规划、三步实施、有序推进。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底为起步、示范阶段,实现15%的村庄达到小康村标准;从2006年至2010年底为扩面、延伸阶段,实现60%的村庄达到小康村标准;从2011年到2015年为普及、提高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县的目标。

2.梯次创建,分类指导。针对全县878个行政村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分为三个创建梯次:一是首选40个经济基础好、班子强的村庄作为示范村,重点帮扶,一年打基础,两年成样板。二是筛选100个村作为第二梯队,进行重点培育,扩大创建示范面。三是其他村庄全面启动、扎实创建。三个梯次的村庄,制定相应的阶段性考核标准,分类指导创建工作。

3.职责转变,落实责任。推进小康村创建,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职责到位。全县把小康村创建工作目标分解细化为78项工作任务,分别落实到11个乡镇和27个责任部门,逐村逐项抓好落实。各部门紧扣创建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宣传部门为创建工作舆论造势,群团部门广泛开展了遵守文明公约、学讲文明用语活动,文化、卫生、科技等部门开展“六下乡”活动,涉农部门立足自身职能,为群众选产业、搞服务,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4.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小康村创建必须跳出农村看农村,把创建活动置于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发展。一是提高县城的中心辐射作用。按照“城区东扩、行政办公区东移、旧城以商住为主”的总体思路,构筑了“三区一城”、“七纵六横”的总体框架。先后实施了城区道路改造、城区景观绿化等26项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增强了辐射力和吸引力。二是加快村镇建设步伐。乡镇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滚动发展”的原则,制定了小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和878个村庄的发展规划,村容村貌建设全面启动。三是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改革传统的户籍政策,取消了对农民进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对其在城里生活、就业、子女上学以及进城创业和到开发区办厂给予各种鼓励和优惠。

经过两年来的创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全县培训农民12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6万人。涌现出了200多个种植专业村、100多个养殖专业村和160多个民营经济专业村,从事特色产业的专业户达到7000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加300元。二是农民群众封闭落后的生活习俗得到改变,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谋致富成为农民的新时尚。两年来,增建村文化大院527处,农民夜校350处,体育场所280处,农村六星级以上文明户达到80%。三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两年来,新修公路1100多公里,植树造林3000多万株,农田水利设施投入2亿多元。全县有95%的行政村通上油路,90%的村实现了村庄绿化,38%的村庄街道硬化,85%的村庄街道亮化,20%的村庄用上了自来水;40%的农户接入有线电视,78%的农户安上电话。四是进一步密切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干部、党员的带头致富和带民致富的双带作用在创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者:中共山东省平原县委书记)

下载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

    做好三换工作破解三农难题

    做好三换工作 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

    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八专题 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案例1: 别了,农业税 “全部免了,今年以后就不用交任何费用了。”56岁的尹富告诉记者。他是河北省赤城县雕鄂镇王良堡村村民,他所......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推荐5篇)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

    做好三换工作 破解三农难题心得体会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

    统筹发展:新思路破解“三农”难题.(推荐5篇)

    统筹发展:新思路破解“三农”难题 热点不断,政府重视 &nbsp盘点2003年的“三农”问题,可用“热点不断、高度重视”来概括。 &nbsp早在春天,非典来袭,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