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企三快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经验交流
**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把帮助区内企业“危”中求“进”作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大的生动实践和最实的活动成效,以“出手快、跟进快、落实快”为要求,积极采取果断措施,真心实意为入园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快“拉一把”——争取银行支持,为企业发展积极融资。与市工投公司联合成立了通源工业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担保,借款1.1亿元给超远、浩荣等区内重点企业,协调国家开发银行为11家企业、13个项目打捆贷款2.12亿元,投入资金6000万元参股锐展公司,为正元置业、恒业房地产办理委托贷款2300万元,有效的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快“扶一把”——制订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快发展。结合园区实际,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制定出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意见》,对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额1亿元以上、5000万元至1亿元、1000万元至5000万元分别按增长额的1.5%、1.2%、1%给予奖励;对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年实现增加值1亿元以上的、5000万元以上的、5000万元以下的分别给予奖励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在政策上进一步鼓励企业快速发展。
快“送一把”——强化基础保障,为企业发展减少成本。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成立了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站在企业的角度认真分析“紧运行”宏观形势下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切实在功能配套、产品升级、贷款融资、成本控制等环节上做好服务。
目前,开发区经济形势出现“企稳回暖”现象,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仅一季度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92亿元,同比增长16.3%;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0.4%。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3亿元,同比增长15.5%。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内省级开发区的前列。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李子彬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经理 李万寿
东方道迩集团公司总裁 孙冰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成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 2011 年上半年,我国实有中小企业 1191.16 万户(含分支机构),实有注册资本 66.16 万亿元。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成绩显著,但也面临着融资难、市场准入障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困难。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和压力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经营压力加大、国际市场萎缩等新的挑战,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深思和探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官员、企业家、业内专家等人士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各抒己见,寻求解决之道,本报在此特以圆桌论坛的形式予以展现。
1.多角度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从大环境去研究中小企业问题。只有找到了企业自身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事业才能专注。从产业生态环境变化、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把握企业发展定位。李子彬:我认为,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应当将其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如果离开大环境去单独研究中小企业问题,有时研究不一定很有时代感,有时不一定有很强的针对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 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这样一个主基调对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个人理解,“稳”就是要保增长、控物价,我认为 2012 年经济增长应该在 8%—8.5%之间,近期价格通胀有所回落,但是物价总水平仍然处在高位;“进”,就是要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进行节能减排,我期待未来几年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结构调整,因为调整结构不是刚提出来的,十五大就开始提“调结构”,5 年来虽有成效,但是难以令人满意。
另外,中国经济实现调结构、转方式,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当前迫切需要深化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降低能源和物质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最有力的抓手,不从这里入手,节能减排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如果不深化改革、不加快改革的步伐,上述这些目标都达不到。
孙冰:我们往往从外部层面谈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定位,也就是说企业找到自己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意义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找到了企业自身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事业才能专注,否则在持续变化的形势下,特别是中小企业就会摇摆不定,最后造成失败。企业发展自身定位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产业生态环境变化;二是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创新;三是商业模式的变化。把握住这三个变化以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就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创新性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现代服务业密不可分。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是依托于高新技术,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或者是生产型的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指示灯服务。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也就是具有创新的体制,以技术为核心,并能够依托于技术对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领域提供服务,并且能够获取超额利润的中小型企业。
我们东方道迩公司所处的是地理信息行业,这是一个传统行业,在传统行业里东方道迩
又具备着各种技术的交叉,特别是地理信息产业的 3S 技术,现在又加一个 C,也就是把数字内容和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基于位置的服务产业。
从技术的创新和变化来看,在美国硅谷来讲,十年技术就有一个更新,处于现代服务业领域里的这些中小企业来讲如何把握还是这一点。从地理信息行业来讲,也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产业升级,以前大家看地图,只是这个行业跟军事地图有关,大家看到的是地图。现在大家看三维,这个时候各种地理信息系统,GPS、网络、互联网、无线互联、卫星遥感、数字传感器都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下一代就是这些信息实时的动态把控,不但是三维的,还是四维的,把时间的概念实时地带进来了,不断促进产业的升级。另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丰富的商业模式。
2.破解难题的办法
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从产业链上寻找价值链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李子彬: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既有企业内部的问题,也有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外部问题。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如果仅仅从外因去找解决办法,那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只着眼内因,外因不支持、不改善,也会很困难。所以要内外因结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最近三年有了大大的改善,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清理了 100 项收费,总计 360 多亿元。同时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每年给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到去年已经增加到 123 亿。银监会要求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要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专营机构,单列考核标准等等。
但改善得还很不够。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土地等各项成本上涨的问题,同时国际市场紧缩,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虽然融资难的问题有所改善,但问题仍然很多,特别是从今年开始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难,不平等、不公平的事太多;社会化服务体系远未健全和完善,从 2002 年以来,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措施落实的和期望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继续加强改善政府的中小企业领导。企业发展外部存在的问题挺多,作为政府官员这个层面上,重点还是改善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
比如,华为原来就是一个小企业,当初想贷款 3000 万元都没有办法。当时我在深圳工作,免了华为 6 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增值税那部分返一半给华为。再如,因为恶性竞争,同行给国务院、深圳市政府等部门写信状告华为,这导致华为 6 个月没有订单,任正非愁得没有办法。我冒风险找吴邦国同志请求安排对此事进行审计,最后经过审计,告状信不攻自破,华为的订单跟着就来了。所以,政府对于培育一个企业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很多外部环境上的事企业是难以克服的。
另外,为什么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中有的企业发展挺快,有的就不行?这就是企业发展的内因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根本出路也只有一条,就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目前,劳动力成本不可能降下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国际市场形势难测,企业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中小型企业自己要苦练内功,改善管理水平,加强劳动力素质,加强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发展产业集群,走专业特区的路子。同时,不可能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只有少数有条件的、可以消化各种涨价因素的企业,可以去发展,众多中小企业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要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互相渗透和支持,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做得越来越好。一些小企业做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大,这样我们国家一定会实现结构调整发展转型的任务。
孙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三个必要因素:一是市场需求,必须能够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能力;二是技术实现;三是商业,要能够转化成商业模式。同时,创新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创新的文化和体制保证,发展可持续性就没有了。
我认为,创新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创新,经营上、管理上、文化上、研发上、流程上等等一系列都可以创新。目前,90%的创新活动基本上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剩下的 10%—20%的成功基本上也是因为把握住了需求。各种创新可以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创新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精进与智慧的结晶。
从产业链上寻找价值链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结合我们企业所在的地理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我们来寻找价值链。
我们看到,产业链前期是设备制造,再往前有卫星的发射、飞机的制造,这个就不算了。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的制造,也都属于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出来之后,设备的销售、代理、维护等一系列的产业就产生了。这些设备谁来用呢?卖给了数据获取商,卫星的制造商等。数据获取商获取数据处理成信息后,信息会被存储起来,这个信息还要展示出来,就有各种软件的产生;这些信息产生之后,还要录到数据库里面,还要可视化,就带来了软件的可视化。用这些信息干什么呢?可以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应用,在不同行业里又有针对行业的软件开发商,同时在行业里也有整体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产业链里有 2 万多家公司,相关行业的产值是 1500 亿。这里产生了很多行业的整合,有的行业不是很成熟,有很多出现了收购兼并。在产业链上,刚刚我们提到了数据的获取,数据获取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将数据获取后再处理成信息,而这种信息再与行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再形成产业、行业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价值链增值的模式。
3.创新投资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创业投资的价值是在众多企业里用火眼金睛发现价值,通过服务来提升企业的价值,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帮助企业整合资源。
创投的发展
李万寿:创新投资在中小企业里肩负了几个使命:一是创业,因为很多创业需要资本,风险投资就是拥有专业性的资金;二是肩负了创新资金,因为它要支持的企业是有技术门槛的,也要有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形态的创新;三是支持了新兴产业,相对来说形态上比较落后的产业都不是创业投资所支持的对象。
创业投资和现在市场上讲的 PE 不是一回事,大街小巷的老太太都谈及 PE,实际上创业投资和 PE 的重大差别在于,PE 投资只是锦上添花,创业投资是要雪中送炭。它的投资主要不是看报表,而是看企业的未来。这样就使得创业投资不是一个单一的、谁都可以做的投资,应该是智慧型的投资。过去说,它是在和我们分享股份、分享收益的,实际上创业投资的价值不仅仅是分享价值,这不是它的长处,它的价值是在众多企业里用它的火眼金睛发现价值。同时,通过它的服务来提升企业的价值,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因为每个企业发展都需要很多资源。另外,帮助企业做很多创新方面的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方式来推动企业上一个台阶,来创造价值,从小做到大。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是不平坦的,真正的创投大发展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才获得快速发展的。客观上讲,这几年创业投资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大家期待的创业投资新格局还在演变之中,并没有真正形成。自 2006 年以来,应该说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这几年人民币成为创业投资的主力军。2011 年,人民币的投资是 95 支,募集资金是 122 亿,同期外币的募集资金在中国的是 21 支,是 118 亿。人民币的募资已经超过了外币的募资。
另外一个变化,2008 年到 2011 年几年间,整个内资、外资机构在一起评比的时候,可以看到国内创投机构整体在前十名里,排名整体在往上升,2008 年以来一直保持综合排
名第一。在第二阵营和第三阵营里,国内创投机构和国外创投机构差距比较大,但是可以看到一年一年差距在缩小,基本上国内创投机构逐渐形成一个主导作用。最后一个变化,创投机构从过去一个小小的工作变成了一个行业,现在有上万人从事这个行业,非常活跃的创投机构有 3500 多家,还不加上一千万、两千万、五千万小机构,一千万的小机构在深圳就有 1 千多家,所以这个行业正在形成。而且给我们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资本源,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供应源。
未来走向
李万寿:后金融危机以后,创业投资会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
第一,经济结构的调整会改变创投的格局。具体来讲,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化会影响到创投的格局,特别是资本市场快速与国际接轨,收益率的迅速下移。
在资本市场里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也会发生一个变化,如果仅仅按照目前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项目,按照现在的发行速度来算,简单、静态地算,要消耗 70 年,70 年 IPO 才可能完,当然这是很片面地看问题。那就意味着,IPO 成为一个独木桥是行不通的,那就期待着整个资本市场一定要推出并购市场,期待着并购政策要有大的创新。包括证券市场和相关政策支持要到位。呼唤银行为并购提供创新工具,因为并购是通过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来发挥联动效应的。期待着政策方面支持一批老一代、富一代进行创业,而不是让他们转向比较浮躁的 PE,应该支持他们再创业、二次创业。还应该鼓励我们的富一代做天使投资,因为他们有经验、有渠道、有资源、有能力,如果他们转向年轻人做的天使投资,会使我们创业的氛围异常活跃。期待着用政策鼓励民间的 LPE 不去做那些浮躁的、短期的商务联交 QIO 项目,应该用一种政策的方式支持他们做早期的投资,做成长期的投资。
第二,在中小企业眼中最有价值的投资机构不仅仅是提供资金的,而是能够真正提供资源的投资机构,包括品牌提升、无形价值提升、资源整合服务、上市前企业的金融服务以及上市后的并购服务等,也就是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出主意、做参谋,给企业做帮手的一批投资企业。这样一批企业经过了前十年的大浪淘沙,应该在后面十年里冒出越来越多的企业。
第三,期待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引导创业投资行为。特别是我们多体制的市场体系里还差一个三板,现在三板正在酝酿之中,但和中小板、创业板之间没有形成无缝对接,没有形成绿色通道,还需要完善。
第四,本土的创业投资机构随着支持和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又有很多企业要成为跨国企业、国际化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仅仅关在门里做创投是要倒闭的,本土创投企业也是要国际化的。但是它不是盲目走向国际,而是要依托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帮助这些企业在国外拓展市场,去收购别人的研发中心,进行并购。
最后,随着更多企业投资创新型的企业,我们也会发现在今后三五年中,中国本土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企业会再次出现华为、中兴、百度、腾讯这样一些比较伟大的企业,创投机构中出现具有世界级分量的创业投资机构。我们期待通过创业投资支持这种优质的企业,能带动一批企业兼并、收购那些不可能上市的企业或一些不必要上市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氛围活跃起来,这可能也是我们投资机构后一阶段所面临的一个任务。
第三篇:突出特色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经验交流
一、如何解放思想、提振信心,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问题。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头道工序,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动力。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县的追赶跨越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个地方的思想解放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决定着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制约我县当前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在解放思想上,我们往往嘴上喊得多,步子迈得小,认识层面讲得多,工作层面做得少。有些在发达地区早就大刀阔斧推进的工作,在我县却议论不断、阻力重重。在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扎扎实实地予以整改,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下决心破除“五种观念”、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强化奋发有为、加速赶超的意识;二是要破除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观念,强化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意识;三是要破除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的观念,强化勇于担责、敢于作为的意识;四是破除循规蹈矩、畏首畏尾的观念,强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五是要破除心胸狭隘、本位主义的观念,强化胸怀大局、共谋发展的意识。只要我们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发展的观念因素,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牢牢掌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二、如何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着力解决园区建设进度不快、产业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工业竞争力不强是制约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争先进位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二是产业特色不鲜明、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骨干企业数量偏少、支撑作用不明显。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建设进度,做大园区规模;二是进一步把好项目准入关,提高项目质量;三是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做强园区企业;四是进一步拓宽园区经营思路,增强园区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能力。
三、如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品位不高、经营管理滞后的问题。我县城镇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县城总体规模不大,发展空间狭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二是城乡建设秩序混乱,建设品位不高,配套功能不健全;三是规划管理意识不强,经营城镇的思路不宽,城镇管理水平较低。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加快东北片区建设步伐,拓宽县城发展的新空间;二是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完善市政配套设施;三是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三违”行为;四是拓宽城镇建设思路,积极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五是实施城区秩序综合整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四、如何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着力解决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劳而不富的问题。我县农业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农民生产就业技能较弱,持续稳定增收压力加大。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大力扶持粮棉油等传统农业,提升规模化、标准化、精养化程度,壮大各类优势农产品基地;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五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五、如何提高招商引资能力,着力解决招商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重大牵动性项目引进没有实质性突破;二是产业链招商成效不大;三是全民招商氛围不浓,专业招商作用不明显;四是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开工投产率、资金到位率、财政贡献率有待提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大招商的氛围;二是广泛捕捉集群式产业转移信息,全力组织攻关,实现产业招商的突破;三是积极组建优势资源推介专班,明确主攻方向,实现重大项目的突破(大水泥、大理石等);四是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实现招商实效的突破。
六、如何谋划实施重大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不快、力度不大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政策敏感性不强,项目策划工作不到位,跟进措施不力;二是项目建设推进不快,解决问题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我们的对策是:一要树立机遇意识,积极研究政策,超前谋划,精心编制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二要持之以恒地争取项目,主动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衔接,及时掌握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沟通对接跟进,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三要强化全局观念,做到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地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七、如何关注民情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关注民情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社会建设和公共事业欠账较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二是社会保障标准低,覆盖面窄,困难群体救助任务重;三是信访维稳形势严峻,老信访户的信访老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我们要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一是积极筹措县级配套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28项民生工程;二是加快民生工程与社会保障的衔接,建立健全持续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大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交车等问题);四是延伸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突出的信访难题。
八、如何打造环境品牌,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随着地区开发度的提升和区域间竞争的加剧,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开始从拼优惠政策转向比投资环境。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决定因素,必须把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来打造。我县有关职权部门在优化投资环境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在服务上脸虽好看、事仍难办;二是在乱收费上明目张胆的少了,暗渡陈仓的依然存在;三是在办事上关系好的特事特办,强势部门的立等就办,弱势部门的悠着办,群众、企业的拖着办;四是在解决问题上,会上表态好,会后落实少,领导过问就好,领导不问就了。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如下对策:一是继续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优化发展环境;二是改进政风行风评议办法,扩大服务对象参与度,提高评议结果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三是加大破坏投资环境个案查处力度,确保环境不出现回潮;四是积极探索借鉴优化环境的新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九、如何提高工作的执行力,着力解决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发展思路确定后关键靠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并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我县存在制约和妨碍执行力的突出问题是:从实际工作来看,有的办具体事、解决具体问题的执行力比较好,但在大的发展思路中找不到、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有的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当“太平官”;有的满足现状,坐而论道,醒得早,起得迟,缺少冲劲、闯劲;有的好做表面文章,部署工作轰轰烈烈,抓落实虎头蛇尾;有的服务意识差,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问题最后还是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可以引用***书记的讲话来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执行力的核心就是“干”。小平同志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干”有几层含义,第一“要干”,要当挖山不止的愚公,不要当指手划脚的智叟。第二“要自己干”,不能做“甩手掌柜”,潇潇洒洒当“二传手”,要亲自抓,亲手干,而且要一抓到底。不能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第三“要率先干”,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第四“要早干”,有只争朝夕的作风,不要拖拖拉拉。第五“要高标准地干”,精益求精,要干就干出水平,不要马马虎虎、流于一般。第六“要齐心协力地干”,继承和发扬“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好传统,团结干事。
十、如何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强的问题。当前我县干部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领导班子整体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部分领导干部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胆识和勇气;干部队伍流动比较缓慢、整体活力不足、合力不强。我们将继续坚持“五用五不用”原则,进一步突出重实干、凭实绩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规范选人用人行为、凭实绩用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轮岗交流等五份文件,抓好县直和乡镇领导班子后续调整和配备,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和战斗力。
第四篇: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
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纵横·十年)
——访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超良
把缓解贷款难作为面向‚三农‛的核心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搞好‘三农’金融服务,更是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说起服务‚三农‛,蒋超良深感责任重大。
不久前发布的中报表明,今年上半年农行的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县域金融潜力显现,县域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行1.7个百分点。蒋超良说,农行为解决农村信贷供给不足问题,一方面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规模,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另一方面全面优化准入门槛、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和贷款定价,让各类‚三农‛客户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负担得起。截至2012年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8万亿元。
把服务农民作为面向‚三农‛的着力点
蒋超良说,农民最容易受到金融排斥现象的困扰,能不能服务好农民应该是检验农行面向‚三农‛是否到位的试金石。
农行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推出了专门为农民设计的惠农卡,启动了为农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金穗‚惠农通‛工程,代理新农保、新农合以及财政支农资金兑付,实现了卡到户、机到村、钱到账。目前惠农卡发卡量达到1.12亿张,覆盖全国8000万农户。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如何实现其商业运作上的可持续,农行致力于探索一条将二者结合的路子。
蒋超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农行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特别是近5年来,农行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摸索,初步走出了一条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新路子。
风险控制是农村金融的最大挑战。农行建立了专门的‚三农‛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三农‛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今年6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不良率降至1.67%,拨备覆盖率达到293%。
把深化改革作为面向‚三农‛的根本动力
当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仍然任重道远。
蒋超良表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三农‛金融需求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不断提升,对农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农行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着力从整体上构建一套大型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破解风险高、成本大、商业可持续等‚三农‛金融服务难题,逐步把农行建设成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多元服务的一流商业银行。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 破解三农难题
[摘要]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
土地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保障。做好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工作,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和村民的经济效益,使土地变得“寸土寸金”。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流转文章。该县着眼于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最难突破的村集体“无钱办事”这一难题,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供销系统具体抓,整合两部门优势,联手在全县全面推行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促进了村集体普遍增收;供销社拓展服务市场,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党建带社建实现共赢。截至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140多个村已完成土地托管、流转面积7万余亩。
科学探索运作模式,积极开拓服务空间。以村级党组织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为服务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联合涉农企业、包地大户等,对农民零散地块进行统一托管服务,以合同形式约定服务内容,通过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向农民收取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服务费用,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的状态下,完成农民托付的各项服务,通过参与土地托管相关专业合作社盈利分红及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实践,该县探索出了四种土地托管模式:一是由基层供销社领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协助管理与服务;二是由基层供销社流转农户的土地,村“两委”帮助协调并参与管理;三是由村“两委”流转农户的土地,由基层供销社提供全托管服务;四是由村“两委”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基层供销社再与村“两委”签订服务协议。该县土地托管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县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把质优价廉、一举多得的服务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广阔空间,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服务市场,尤其是县委组织部与县供销社“联手”,村“两委”与基层供销社“合作”,协助供销社在助推农业发展中有所作为,使县供销社在县直部门中、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破解了“三农”难题,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农民种地、增收难题。
“土地的有序流转,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我镇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解决了多数因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造成的土地闲置和抛荒;同时大部分留守老人和妇女,也能从种田大户那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杨营镇党委书记孔祥华在3月22日全镇土地流转座谈会上对20余名村支部书记讲道。该镇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方法,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大力实施“小块并大块”农村土地整治整合,按照“蔚营模式”积极探讨土地流转新思路。目前全镇已有刘普桥、张庄和高庄等15个村3万余亩土地开展整治整合并对外公开招标,加入流转“大军”。该镇通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文章。加大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力度,鼓励、调动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年后至今该镇已多次召开土地流转调度会,安排包村人员深入各村户,向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群众算好经济账,让群众切实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按照“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土地向经营大户、致富能手流转,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培育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土地流转信贷扶持力度,通过积极向县有关部门争取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解决生产资金,增设土地流转专项贷款基金,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压力。保障农民权益,切实促民增收;任何一处
土地流转,该镇都要求签订好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及双方的责、权、义。同时要求土地流转合同要司法公证,确保合同的严肃性,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流转费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新增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农增收的双赢局面。
土地流转促增收,高效农业好奔头。自去年8月份开始,在县下派办、杨营镇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驻蔚营村“第一书记”马保军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历时5个月完成了全村土地流转工作,蔚营村的现代农业梦想全面起航。“一开始,农民都不愿流转土地,因为有些农民的耕地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因此他们每年农忙时间并不太长,基本不太影响外出打工,一些农民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恋土情结重,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意将耕地流转出去;另外,还有一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把土地作为自己最后的退路,也不愿长期将土地流转。”孔祥华介绍说。如今,蔚营村土地按照每亩8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和经营能手,大量农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时代,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另一部分则自己做起生意,当上了“小老板”。“大规模机械化催生了现代农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和种地时候相比,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现在村文化广场也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村民跟着音乐扭扭跳跳,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蔚营村支部书记侯宪强笑着说。杨营镇现有耕地面积5.3万余亩,土地耕作呈现地块零散、地类多样、地理地貌复杂等特点。为解决农村土地地块细小、分散,不利于耕种管理的问题,该镇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挂钩,引导农户把分散的土地流转出来并出租给大公司,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克服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条件;同时,逐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工商企业、科技人员等投资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土地资源向工商企业、农技人员和种养经营能手流转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