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远集团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分析
中远集团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分析
1、中远集团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确立在从事业务中的领先地位,保持与客户、雇员和合作伙伴诚实互信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回报股东、环境和社会。根据联合国全球契约社会责任推进实施步骤,为了保证及时发布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远集团每年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并加以实施。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管理
体系以及社会责任长效推进机制。中远集团的社会责任实施实行总部统一部署、各子公司一法人单位组织实施。将企业社会责任全面融入组织管理之中。
2、六西格玛“战略地图”分析法
运用六西格玛的“战略地图”分析方法,中远集团建立了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仙湖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
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践行企业公民职责,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双轮驱动;做强国际航运业,拓展物流码头业,发展修造船业;推进中远集团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和国际航运物流业系统集成者转变,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转变;建设和谐中远,打造百年中远,实现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SWOIT分析:中远集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风险、机遇和对策等进行系统分析,正确辨识外部面临的几回合威胁、内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一次来实现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4、公司治理决策机制: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中远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了严密的管理架构。中远集团以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总部设置十部二中心的行政架构,各司其职。董事会下设五个专门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公司董事会有战略决策的职能,公司董事会非常重视发挥专业委员会而作用。
5、全面风险管理:中远集团率先在中央企业启动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是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中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之一。在中远指定的2012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中可以看出,公司2012年度重大风险同2011年相比,中远集团加强了自身风险管理,降低了风险容忍度,提高了风险判定标准,重大风险由7项增加到10项,进一步加强集团内部风险的重视程度,以便增强对各类风险的掌控力度。
6、管理方法和业绩指标:在管理方法上,从目标与绩效、政策和规定、组织和责任、培训和沟通、监督和验证、利益相关方识别和风险评估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在业绩指标上,则有6个效指标、环境绩效指标、产品责任绩效指标、劳动关系绩效指标、人权绩效指标和社会责任绩效指标方面。
第二篇:中远集团案例心得体会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效率发展的今天为信息产业的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它空前的壮大.从以前的书信到后来的电报电话,再到今天的手机电脑,无一例外的展示了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谁抓住了这个机会,谁就拥有更多的筹码将企业发展壮大.在这一点上中远集团就是成功的典型.中远集团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决然的要拨款十亿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即erp.当
时在世俗的眼光里似乎觉得违反了“效益背反”原理.在企业如此困难的阶段投入这么一大笔资金若是不见效益,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但是中远集团的总裁魏家福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如果保持现状只是在拖延企业存活的寿命,根本不会再为国家创利,还可能成为国家的负担,如果搏一搏,说不定又是中远的一个春天.事实证明魏家福的决策是正确的.中远当年投入14亿资金,三年后收回成本并开始赢利,不能说这是一个奇迹,因为它本身就是符合“效益背反”原理.用看起来吓人的数字,去创造更惊奇的财富.企业的决策是指挥棒,它的方向正确了,要想凑出美妙的乐曲,还需要乐师们的同心协力,这就涉及到“组织架构”问题.如何将erp发挥到它最大的极致,这也是问题的关键,其重要性不亚于决策的倒向.如果当时中远没做好这一步,那这一决定无疑是加速中远灭亡的催化剂.正是中远接受了这一全新的理念,在执行力度上又是“一个都不能改”的坚定决心,才使得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到了回报.有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壮观.当今企业的发展壮大,除了硬件设施要好以外,信息的灵通性也有它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要有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你的信息就要非常灵通.其实做企业可以比喻成指挥行军打仗,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做出决策,核心在于步步为营稳步前进,本质在于取得战役的主动权,那么结果就是---我们胜利.
第三篇:中远集团青年文明号申报表
中远集团青年文明号申报表
中远集团青年文明号申报事迹材料
—天津远华海运有限公司
天津远华海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是由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和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合资企业,现有员工30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2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6.67%。远华公司作为这支青年团队的发展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广泛调动员工的工作潜力和热情,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在公司的精心培育下,远华青年员工队伍正逐渐成长为一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创新进取的团队,并已连续两年荣获中远集团“青年安全示范岗”荣誉称号。在2009年航运市场的低迷时期,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充分发扬远华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努力克服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推动公司逆势而上,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一、保增长,拼效益,生产经营取得突破进展
远华是中远散运与神华能源合作发展的桥梁纽带,远华青年团队肩负着促进双方股东战略性合作的艰巨责任。他们认真贯彻公司“紧紧抓住‘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发展思路,主动应对,积极思考,为公司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公司2009年货运总量再创新高,达到1799万吨,完成营业收入1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2亿元。
(一)不断扩大控制运力规模,落实生产经营战略
在自有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坚决贯彻“从拥有到控制”战略,引导青年员工加强市场预测,适时扩大租入船规模,使日均控制运力规模在高峰时达到30艘、160万载重吨,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服务神华电煤运输
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我们以服务神华电煤运输为核心,以深化大客户战略为重点,以开拓新增客户为突破口,牢牢把握市场调整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青年人敢闯敢拼的精神,积极走访客户,进一步
扩大了市场份额。全年实现总体运量1668万吨,其中承运神华煤炭1292万吨,占全部运量的77.46%。
(三)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促进外贸业务发展
在立足沿海市场的同时,我们成立了以青年员工为主体的外贸业务板块,坚持以神华进出口煤为依托,积极推动外贸业务发展,2009年共完成外贸运输任务46个航次、运量316万吨。
(四)准确把握市场走势,有效提高航次效益
我们始终重视航运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发挥航运业务链条上每一个青年员工的积极性,租船、调度、运使费、财务各岗位通力合作,通过加强预测、抢抓船期、发挥船长作用、防控资金风险等手段,从每一个航次中“挤出”效益。
(五)迅速拓展业务范围,开创多元经营局面
我们在做强做大航运主业的同时,充分利用股东的优势资源,自2009年5月开始经营煤炭贸易业务,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全年共签订贸易合同14个,实现贸易收入6.26亿元。
二、抓安全,上水平,管理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坚持精益化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远华特色”管理机制,在丰富“一个龙头”、“两个机制”和“三套环路”新型管理模式的同时,坚持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鼓励青年员工立足本岗,主动思考,为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贡献着智慧与汗水。
(一)发扬务实进取精神,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引导青年员工发扬务实进取精神,以安全发展为主题,以积极预防为主导,以强化船长权责为核心,确保船舶安全生产局面持续稳定。第一,创新安全检查方式,在坚持定期开展安全自查的基础上,邀请中散的机务、海务专家登船检查,提高船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第二,健全船舶考核机制,通过修订考核项目从根本上保证了考核与安全创效相协调,更好地发挥了考核的导向作用。第三,加强船员队伍建设,强化主要船员的岗前安全培训,开展以船长为中心船舶
驾驶人员的沿海航行安全及操控船技术培训。第四,改进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船舶备件物料管理须知》、《修船须知》等6个须知文件。第五,积极营造安全管理文化,用“三爱”(“爱自己、爱家人、爱远华”)理念激发船员重视安全的内在力量;用“比、学、赶、超”活动,形成“内学‘泰安海’、外学‘新盛海’”的良好氛围。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我们引导青年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加强成本控制。一是制度节支,相继出台了《机务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大额机务费用审核监督管理办法》、《船舶报账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二是燃油节支,针对公司租入船规模不断壮大的实际情况,着重做好租入船的燃油管理工作,全年自有船节省燃油成本272万元,租入船节省380余万元。三是维保节支,在船舶坞修和备件订购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争取优质廉价,全年共节省备件费用60万元。四是物料节支,加强修旧利废工作,严格审查船舶物料的订购申请,实现全年物料成本控制在48万元以内的目标。五是港口使费节支,针对各港口挂靠频率、引水和拖轮等费用的收费标准,以多家代理询价和港口使费大包干方式锁定成本。
(三)发扬锐意创新精神,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我们引导青年员工发扬锐意创新精神,以青年创新创效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基础管理力度。一是着力提高基础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手册——部门、岗位职责》、《劳动纪律规范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梳理简化制度审批流程。二是着力提高基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依托中散信息技术中心雄厚的专业技术资源,建设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BMS系统)和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系统)。三是着力提高基础管理的创新程度,实行任务指标责任制和考核制,由总经理与任务责任人签订指标任务书,通过责、权、利的分解与下放,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的管理效果,对生产经营指标的圆满完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聚人心,促成长,青年培养增强发展后劲
随着公司的壮大和发展,青年人正在成为开拓事业的生力军。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年工作,我们以团支部为载体,不断加大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起“自我加压、自助提高、良性竞争、互相促进” 的自主成长模式。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引导,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教育活动、“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学习新盛海,提升管理水平”主题教育等方式,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协调好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二是以创新管理为主线,以青年创新创效项目为载体,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引导大家从不同岗位、不同角度去发现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点,积极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投身公司建设。三是以技能培训为手段,科学分析青年员工成长需求,结合岗位特点,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青年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专家型员工队伍;同时,我们还有针对性的选派青年员工到股东公司或行业领先企业学习先进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方法,以多种渠道加快青年员工的培养速度,提高学习成效。四是以宣教沟通为补充,结合青年人具有思想新、个性强的特点,围绕社会、国家、企业、成长等不同焦点问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活动,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与迷茫,营造“爱祖国、忠企业、树正气、求上进”的良好氛围。
远华青年团队是一支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队伍,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这支富有激情而又不断进取的青年团队会日趋成熟,他们将肩负起企业发展的重任,踏着远华前进的步伐,以实际行动践行理想,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四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远集团)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企业职工生命与健康的重大工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中远集团以推进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使中远安全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结合中远的实践,笔者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涵,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安全文化是人的安全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影响安全的因素中,除了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素养。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就是指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而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若能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才能明确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从而防止出现一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重形式轻内涵、重眼前轻长远、重一般轻个别的现象。
二、深刻认识安全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主动性。企业安全文化培养,影响并造就着着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从而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由此可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对造成各种安全事故的原因统计和分析发现,在引发安全事故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占大多数。中远的安全文化体系中关于安全工作规律的认识也指出:“安全工作普遍存在着2/8规律,即:全球80%的海上事故往往发生在20%的海域,有20%的常见原因造成了80%的事故,还有80%的海损事故都与人的因素有关。”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只要抓住了“人”的问题,解决“人的本质安全性”,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企业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安全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才能进一步增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
三、尊重文化形成的客观规律,建设融合行业特点、独具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中远在47年的航运生产安全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打造百年中远,必须培育先进的中远安全文化,没有先进的安全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安全意识,没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安全行为,就不可能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打造百年中远就失去了最坚强、最可靠的保障。因此,中远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培育中远集团的安全文化并使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心理工作,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像制定一项具体的制度,提一个宣传口号那样简单,它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从中远集团长期致力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精心规划。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长计议,全面策划,明确好在每阶段要做的工作和应达到的目标,然后按部就班,有序推进。中远集团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规划中,制定 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项目推进方案,分阶段、分层次确立目标、明确措施,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创新理念。从社会共性的角度看,安全文化包含着六大基本理念,即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本质安全、诚信至上和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然而,不同行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人文环境不同,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注重理念创新,在融合上述六个共性理念的基础,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创新思维,创建独具特色的安全理念体系,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是载体带动。安全文化属于“组织的潜意识”,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的带动,才能有效地形成并潜移默化影响到广大员工的思想和灵魂深处。中远集团按照国家部署,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远下属广远公司,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特点,近年来开展了“亲情祝安全”、创建“平安之旅”等活动,这一个个围绕安全主题的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安全价值观等安全文化根植到员工的心中,另一方面,也使员工通过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活动,推动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发展。四是典型引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抽象的工程,必须树立标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才能有效推动整体工作。中远集团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注意挖掘和培养典型,下属各位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注意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推广,从而使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扩大。
五是制度保障。如果说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那么企业制定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就是有形的约束力。要巩固无形的安全文化,不能单纯靠宣传教育,必须寓无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刚性规定之中,进行强势推动,使员工在从事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中,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回归安全管理体系,把制度建设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结合于管理工作之中。只有让员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思想上接受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才有恒久的活力。
六是强化培训。安全文化是全员文化,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仅靠制度约束和舆论影响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对员工进行灌输教育、导人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广而告知等做法,营造“我要安全”的人文氛围。中远集团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高度重视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和素质培训,坚持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明确安全培训的目标是要使船岸员工普遍具备“要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素质技能。实践证明,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是培育和倡导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推动企业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巩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推进下去,通过构建先进的安全文化提升企业安全工作的境界,为打造百年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全文化网)
第五篇:中远物流swot分析
中远物流公司SWOT分析
简介: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物流企业,其成立于1995 年12月,是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之一,是中远集装箱运 输有限公司直属的大型国际货运及班轮代理公司。截止2011年8月,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集装箱船务代理有限公 司)共在中国各地设立了257家网点公司,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大连、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厦门、华南为龙头,以全国主要城镇货运网点为依托的货运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在国际货运、集装箱船代、多式联运、拼箱、项目开发等方面,业务规模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国内同业前列。
优势(strength)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航运物流集团,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航运物流集团,目前拥有和经营着600多艘现代化远洋船舶,总计超过3500万吨。中远集团目前拥有数百家成员企业,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非洲和西亚等9个区域公司为辐射点,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个港口的全球业务网络,堪称国内物流业的“旗舰”。
1、中远物流的决策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不断提升,决定中远物流目前在国内物流市场的领导地位。
2、网络布局方面,整合中远集团遍布全球货运网扩优势形成了海运、铁路、公路,空运等全方位功能齐全的物流网络系统。网络遍布八大区域:大连、北京、青、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武汉,在韩国、日本、新加坡、希腊和香港设有人代表处,并与国外40多家货运代理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0多个业务网点。
中远物流根据多年航运发展的经验,紧紧抓住市场高涨时期的发展机遇,实施全面的改革和调整,实现把不稳定,波动的发展模式成功转换成稳定、协调的发展模式。
3、政府政策不断支持和引导,对中远物流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远作为53家由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国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革下,中远物流积极改革。十五大为国个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国有企业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中远物流在国家一系列的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物流标准规范完善等政策扶持下,加快了中远物流产业结构、资本结构、网络资源结构和人员结构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进入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的步伐。
4、中远物流与大货主的战略合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客户同成长,在伴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中远物流为客户量身定制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专为顾客配置的服务资源和工作团队,使得顾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远物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中远物
流稳定客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市场拓展的方式上,中远物流采取伴随客户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策略,开发满足客户全球化扩张的物流需求,同时拓展海外物流市场。
5、中远物流拥有一个广泛的、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在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网络中实现运营操作成本最优化,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的物流服务。
为迅速扩展物流业务、做在物流积极建设硬件环境。在项目操作过程中,中远物流记分利用大客户资源,搭建覆盖全国的基础设施完美、服务水平较高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从根本上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实现物流操作规模化。劣势:(weakness)
1、涉及业务多 优势市场定位不明确
中远物流目前重点发展的市场有家电物流、汽车物流、电力物流、石化物流、会展物流、零售业物流,不仅仅只局限在海洋运输上,由于每个行业的服务内容和特点不同,而且中远以往并不涉及到这些领域,因而我们考虑企业将存在着业务多而不精的劣势。
2、风险管理水平低,风险处理技术含量高,对信息必须加以支持和处理,且工作量大。
由于中远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整合,面对复杂而繁多的信息,必须加以筛选、加工和处理;同时着对于企业的风险处理的相关技术要求高,一旦信息无法及时协调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我们发现,中远在信息风险防范管理方面缺少应急预案,对于应急事件,没有给出具体的风险处理体系制度,可能为日后风险的处理埋下伏笔。
3、存在管理的集中与分散,精细化欠缺。
1998年9月,中远集团成立中远物流工作组,决定由中远集运带头,统一指挥和协调中远物流业务,为具体开展“门到门”服务提供决策支持。2000年9月,中远集团在运输部增设了物流处,并明确物流处统一归口管理中远集团物流工作,全面规划、推进、协调中远物流业务。同时,中远集团要求集团海外区域公司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及业务发展现状,建立相应的物流业务部门,共同开拓和推进中远物流业务。
中远这种集中和分散的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精细化。物流工作组只能提供战略及战术上的定位支持,而对于生产的第一线的作业无法很好的监测和控制,这务必影响战略、战术的执行,为企业带来损失。
4、成本与利益考核欠缺,国企通病,跑冒滴漏严重。
中远作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国有老大,系统庞大,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先进等问题,中远必须立足现状,不断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5、中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或挑战应该是如何建立一个不随市场剧烈波动而大幅波动,而是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中远应该着力于建立这样一种经营模式,在市场好的情况下,中远能比竞争对手更赚钱,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中远能比竞争对手少亏钱或不亏钱;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中远的经营效益能比竞争对手更为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
6、控制成本,提升规模经济水平、信息技术建设水平成为核心竞争力,相对竞争对手,中远物流经济规模水平和信息技术建设水平与劣势水平,成本优势的提高是规模经济水平的关键,单靠严格的成本控制是无法实现成本优势的,应该着眼于整体价值链的成本最低化,通过成本结构调整来实现成本优势。在整个物流网络规则设计中,注定网络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物流系统的正北现代化水平,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发挥物流系统网络的整合力量,以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最小化、增值最大化和郑家柔性与控制能力。
7、完善营销系统组织结构,分析物流企业的特点,规划营销策略手段,提高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目前中远物流的市场战略定位于大型制造企业,分销商、批发商,采取以大客户为中心的项目物流营销观念,通过与大客户保持战略性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客户品牌忠诚度和高附加值创新服务,“做大、做强”项目物流,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但营销结构和营销技术手段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8、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保持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风险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不能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而因出现重大失误,导致财务风险,使企业经营受到了重创,甚至是盈利能力下降。风险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往往企业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成为滞后性行为,风险成为损失后才采取行动。因此必须提高风险控制的技术水平,以支持风险预警等控制系统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机会(opportunity)加快企业进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步伐,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又促进企业“转机建制”,为成功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奠定坚实的资金和体制机制基础。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决定了中国航运、物流及相关业需求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包括中远在内的中国航运物流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21世纪前30年,世界经济贸易将有望保持基本平稳持续增长,这将会为全球范围内航运、物流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并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国际上可持续发展观不断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方兴未艾,企业公民和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我国政府也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这对于建设和谐中远、打造百年中远必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看,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物流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如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武汉等中心城市,IBM、联想、三星等众多跨国企业已经进入了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此外,由于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预计其物流市场的需求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这无疑会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丰厚的利润。政府的重视。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2003年9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后开始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科技部已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列为“十五”科技重点之一。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30多个中心城市正在制定或已出台了各省市的物流发展规划,各级政府的重视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入世后的机遇。入世后,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企业在降低成本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下,将加大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国外物流公司的涌入,也将激发本土企业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威胁(threat)中远外部面临的更具不确定性、变化性和竞争性的环境,包括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结构的失衡,如2008年以来爆发的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航运物流业市场发展的周期性,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的深度下跌;国际国内资本、金融市场,以及资源、能源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非传统安全及低碳经济时代来临,安全、环保成本上升;
此外,当今领先跨国公司正在推进的向全球公司的系统和战略转型,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过去主要是硬件竞争同时上升到软件竞争等,如应对不当,都将对中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风险和挑战。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入世后,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物流市场,不仅已有部分世界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我国市场,更多的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陆续进军我国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
第四方物流企业初现端倪。当人们在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上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第四方物流已经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成为物流产业又一关注的焦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势必在经营理念上带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冲击,是保持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变,还是寻求新的体制创新,或者是在两者间寻求协调发展,将是企业管理者们亟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