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方案 中国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08-09-05 10:30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41
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的教育教 学事业也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孩子们也渴望享受更优质的教学.中国象棋, 有着悠远的历史,有着丰厚的底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非常适合我们学校的 特色发展.2.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好多学生的业余活动内容单调,学生只开展自 己感兴趣的活动,而对那些自己不懂,不会又不感兴趣的活动,从不问津.以致 于娱乐,交往活动,体育活动等都比较少.格调低俗,消极的,有害的活动充斥.学生的业余时间,有的是在看电视,睡懒觉中度过的,有的是在玩扑克,打电子 游戏机中度过的.这些不良的现状已经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国象棋的开展, 一定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全新的享受,一定会给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色彩.3.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国外的教育家和教练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 析,他们肯定了棋类对各种年龄学生在发展和教育上所起的作用.形成个性的创 造,发展认识的积极性,以及在各种环境下满意解决问题的独立性,中国象棋所 起的重要社会作用都是无庸置疑的.在中国象棋的练习中, 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 对各种事情进行选择;要有责任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纪律性和较高的文化修 养,可以说中国象棋类在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以上三点理解, 我们学校提出了 “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的课题.二,概念的界定 象棋普及教学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会同专业机构,社区等,在学校中 开展象棋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全体学生参与.2.进行分层教学.(分年级,根据水平的高低分组)3.着眼于学生整体象棋水平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三,理论依据 1.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国家新《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说“我国是一人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 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中国象棋在农村中有较浓厚扎 实的基础,非常适合开展这样的活动.2.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 “国际象棋——循序渐进的, 逻辑思维的最好学校.它能够养成严守秩序的思维, ” 培养注意力, 发展记忆力, 可以说围棋和中国象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象棋应作为智慧文化的成分之一 进入小学,在众多文献中,很多都证明了中国象棋同哲学,控制学,心理学,数 学, 教育学等等相联系, 它们
决定着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需从棋类中得到的作用, 特别是心理教育学.棋类直接与教育,学习和人的发展相联系.
研究过程.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5 年 3 月——2005 年 6 月)(1)课题方案.(2005 年 6 月)(2)江苏棋院胜浦实验小学训练基地建立.2,实践阶段:(2005 年 9——2008 年 6 月)(1)对全校学生全面实行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2)课题参与人员进行指导,调查,及时反馈,做好资料收集,阶段性调 查报告等.3,总结阶段:(2008 年 6 月——2009 年 7 月)收集,分析数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六,实施策略 1.多元化的活动组织.一种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育教学机构的组织领导, 本课题亦是如此,不能放任自流,相互推诿,谁也不教.因此我们采用了“三管 齐下”的策略,努力完善活动组织机构,确保本研究按正常轨道,高效地开展.(1)工会牵头管.主要工作包括:①每学期制订详细计划,并根据实际对计划进行阶段性的修 改,使学生,教练员目标明确;②作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选拔好重点棋手,并 安排好校内教练员进行指导棋手训练;③做好与江苏棋院,家庭及社会的联系工 作,尤其是对有特长的家长及社会人员做好聘请为指导员的工作,共同商讨如何 训练,指导学习.(2)教练组具体管.中国象棋在农村虽有一定基础,但处于无师自通的状况,小学生学棋存在着 多走弯路,多进“死胡同”等问题.因此,极需一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较 高实战水平的教练队伍,我们组成教练组的成员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三棋特长 的体育教师及其他各科教师;②有三棋爱好及特长的家长;③社会上以及其他学 校有特长爱好的人员;④江苏棋院的大师.2.经常化的活动阵地.每周两节的活动课.要求全校学生参与.3.科学化的统计 我们设想给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张表格,详尽记录每个学生参加象 棋活动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统计,追踪每个学生成长的历程.4.合理化的激励体制.(1)树立榜样.榜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也容易诱发学生产生一种趋同的心理倾向.因 而要树立一批正面的棋手给学生提供可以效仿的样板, 让他们在自我监控中同化 别的优点,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因此,我们在期末进行象棋高手的评比,以有力 促进学生的下棋积极性,从而提高棋艺.(2)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 取得成绩是学生参加中国象棋练习的直接目标.因此, 我们应组织各级竞赛.①各中队利用中队课进行小型比赛;②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比赛;③选拔优秀棋手参加镇级, 区级以及更高级的比赛.
(3)级别审定.为使学生对棋艺做到知己知彼,以激发学生学棋的积极性,特设立棋力测试 专门组织——棋
手审定组.具体操作与要求见下表: 棋手审定组操作要略表 称号 审定 组织 审定 时间 铜牌棋手 班级审定组 每两个月 进行一次.银牌棋手 学校审定组 金牌棋手 学校审定组 每学期进行一次.1,已取得银牌棋手称号的 同学.2,精通中国象棋的下法, 已具一定的创新思维,下棋时 思路敏捷.3,在镇级比赛中获得前三 名的成绩或在区级及以上获得 名次.1,学生递交申请报告.2,理论考试.由审定组出 题,学生解答相关棋种的残局 和死活题等.成绩满 60 分(总 分 100)者参加实践考.3,对申请进行互相对弈, 取 80%通过.
审定 要求
每两个月进行 一次.1,已取得铜牌 1,要求学 棋手称号的同学.生熟练掌握中 2,在下棋时有 国象棋的基本 自己独到的见解与 下法, 能完整下 思路.完一盘棋.3,在本校的棋 2,要求在 类比赛中获得前三 本校的棋类比 名的成绩或在镇级 赛中获得第 4 比赛中获得第 4—6 —6 名及以上.名.1,学生递 1,学生递交申 交申请报告.请报告.2,对申请 2,对申请进行 进行互相对弈, 互相对弈,取 50%通 取 50%通过.过.
审定 方法
七,预想成果 1.预计学生下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参加各级比赛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在 个人名次, 团体名次上都比往年要好.2.预计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培养了队员广泛 的兴趣爱好 和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坚毅顽强的心理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克服惰性,养 成良好的心理品 质.使原来懦弱, 自卑的学生由此走上乐观自信, 奋发自强之路, 得到良性转化.3.预计通过中国象棋的练习,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其它学 科成绩在不同程 度上有了提高.八,组织管理 课题组总负责人:陈蕾
课题组组长:沈素全 吴建明 课题组成员:全体中国象棋教师
第二篇:农村小学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小学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中国象棋是 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农村小学进行中国象棋普及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更是一项“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下棋,是中国象棋普及教育的源泉。学校和老师要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中国象棋在校园里结出累累硕果。
关键词:中国象棋、普及教育、素质教育、校园特色、兴趣。
一、中国象棋的普及————我们的认识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它的雏形,到了秦末楚汉相争时期,中国象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 朝,中国象棋便定型了,那时称为“象戏”。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颇为自负,曾有“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之感叹!名臣狄仁杰,以棋局释政局,首开棋为政治服务之先河。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更是一位中国象棋迷。他下棋输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且重信诺,不仅赐华山给陈抟,同时‘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 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广大百姓长期免税,此举古今罕见。文学家洪迈撰写《棋经论》,成为早期的中国象棋理论家。曾编篡《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对中 国象棋大胆革新,发明‘广象棋’,在中国象棋史上有一定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们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名句,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棋艺水平相当精湛的中国象棋专家。他‘行弈决胜负,愈负愈乐,忘日早暮’。可见兴趣之浓。他在诗中多次流露出对中国象棋的浓厚感情,‘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枰’。他还善弈盲棋,应该说,在中国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属。谁能想到,文天祥还是排局能手。被俘后仍未忘情中国象棋,曾精心制作过40多个中国象棋排局,可惜仅有‘单骑见虏“一局留传下来。从此局的着法中不难看出其构思之奇妙不仅凝聚着聪明才智,同时也闪烁着作者勇敢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明成祖朱棣在组织编篡《永乐大典》时,还特命他们编入一卷《象棋》。中国象棋还可以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刘少奇当年化名胡服在敌占区开展工作时,曾以棋为桥,消除对方戒心,进而达到了解敌情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都喜欢并支持中国象棋活动。而有谁曾想到,年青时的蒋介石居然写过这样一首诗:“茫茫龙汉到今时,百折难逃一局棋。杀马回车从此始,万方同慨更何之。”如果不谙棋道,写得出来吗?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是世界上现在最流行的三大棋种。列宁说;“象棋是智慧的体操”。把融竞技、技术、科学为一体的中国象棋引进课堂,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美德,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毅力、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突出重要作用;更是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一项“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手段。学校开展中国象棋教育活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谓素质教育,即以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有计划的教育与环境影响,以达到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而中国象棋活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综合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学科,通过中国象棋的普及教学让学生得到收获,让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二、中国象棋的普及——我们的行动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下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中国象棋有了兴趣之后,才会跟着你一块学,也才能学好中国象棋,教学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教一年级新生时,应在趣字上下功夫。教学中,教学生走法时,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教小兵的走法时,我说兵、卒是勇敢的士兵,士兵最英勇,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小朋友们也象士兵 一样勇敢,遇到困难不退缩,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记住了小兵的走法。马和象的走法是初学中国象棋的孩子最难掌握的,为此,我让小朋友们蒙上眼睛走路,小朋友们都挺带劲的,玩过之后,让学生说说感受,当小朋友们说不好走时,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象的走法,象的走法与小朋友们蒙上眼睛后不好走是一样,但大象的象眼可多 啦,在中国象棋中共有八处,学生了解了象走田的规律后,我告诉他们,田字中间的位置就是象眼,一旦象眼塞住后,象就不好走田字了,再让学生找出象走田字的几个中心点,数一数,最后让学生练习走田字,将棋盘上的其他的棋子全拿走,让学生练习。学生掌握后再设置好棋局,有的象眼塞住,有的象眼没塞,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总之,在教学学生各兵种的走法时,应始终贯穿一个“趣”字,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中去领会、掌握各兵种的走法。另外,一堂课走法不易多讲,可将 兵、车、炮走法用一课时,将、士、一课时,马的走法用一课时,象的走法用一课时,复习一课时。这样,虽然学生还会遗忘,但在今后的练习中,学生碰到问题时 再予以指导,这样学生就会较快地掌握各兵种的走法,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创设参与环境,让学生有棋可下。
所有学校开展的项目,都需要有大环境的支持。我们上溪虽处偏僻的浙西北山区,但是在我们上溪爱好中国象棋的人士却不少,再一些商场门口、大树底下,三五成 群,聚在一起,杀上一盘,切磋棋艺。下棋者镇定自若、沉着对弈;观棋者们身临其境,跃跃欲试。父子对弈、兄弟厮杀、老少对攻。棋盘上不分老少、不分男女、不分尊卑,你来我往,小小的棋盘竟有如此大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上溪的人民。
我们上溪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场地条件差,经济实力弱。虽然有一定的中国象棋教学基础(指以前的雨天,体育室内课的零星棋类教学)。但是要将中国象棋作为普及教学来实践,却是个难题。本着“一切从零开始、边实践,边积累,边提高”精神和想法。学校领导与几个老师讨论,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与措施,开始了尝试。
首先、配备了一系列有关中国象棋的资料和设施。⑴、购买磁性大棋盘一副,便于课堂示范教学和讲课。⑵、配备了二十五副小中国象棋,便于学生课堂学习与模拟演练。⑶、特辟棋室一间,以便学校中国象棋队的训练和比赛。⑷、征订和购买棋类报刊和书籍,以便于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研究和提高。⑸、购置中国象棋训练方面的软件,进行电脑与中国象棋相结合的教学,以利于特长学生的拔尖训练。
其次、提供了实施中国象棋普及教学的时间。⑴、每周每个班安排了一节中国象棋的教学课,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指导。⑵、每天中午的时间就是孩子们自由练习时间,学生可以和自己的同学下,也可以找老师来切磋棋艺。⑶、每周的二、四放学就是学校中国象棋队的训练时间了,学校的各段中国象棋队就可以在棋室里下中国象棋了。
最后、提供了中国象棋的技术指导,⑴、配备了一名中国象棋的负责教师,在中国象棋课上指导学生下棋。⑵、发动全校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发挥学校所有老师的积极性。⑶、聘请了一些社会上的中国象棋爱好者为教练和陪练,提高学生的对局水平。
3、抓好校内的中国象棋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校把中国象棋教学与竞赛活动结合起来,每年定期举行全校性的中国象棋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棋艺与实战能力。每到“六一”期间,学校举行由全校学生全员参与的“百人中国象棋”赛。这一期间,校园里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关于中国象棋的欢声笑语,到处都是中国象棋棋子碰撞的声音。学生们一一捉对撕杀,从班级一直杀到年级,杀到校级,从中产生新一届的“十佳中国象棋小能手”。每到九十月份,学校又要进行“中国象棋攻擂”赛。学校中国象棋队队员在校中国象棋组的组织下,摆下擂台,接受全校师生的挑战。学生们经过半年多的训练,跃跃欲试。挑战的、观战的,场面极为壮观。这两项大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棋艺的提高。
学校每年组队参加临安市的中小学生中国象棋比赛。连续三年在临安市的中小学中国象棋比赛中获得团体前三名,更是保证和提高了学校中国象棋的参与氛围。
4、抓实中国象棋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中国象棋水平。
学校中国象棋队是学校中国象棋金字塔的顶端,代表学校中国象棋的最高水平,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为学校争光,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基本练习:学校开设有中国象棋校本课程,每一位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中国象棋活动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一些中国象棋的杀法、残局、以及一些简单的定式等。
(2)、网络对弈:学校中国象棋队是学校中国象棋的最高水平的代表,在校内与同学下棋过多反而不利于他们水平的成长,这一点从梅其昌同学的身上最为明显,由于他和上届中国象棋队参加临安市的比赛,可是现在检测他的水平不进反退,可以说这个学期他的水平停留了一个学期,损失非常严重。
(3)、师生互弈:老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我校的老师都十分喜欢下中国象棋,乐于参加到中国象棋活动中来,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师生之间的中国象棋比赛,学生们往往嬴老师一盘,就会高兴好几天。而学校中国象棋队队员与老师之间的对弈则几乎天天都有,老师们总是边下棋边指导队员们,队员们在这种交流中获益非浅。
三、中国象棋的普及——我们的发现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而又高雅的文化。下中国象棋是一项育德、益智、强志、养性的活动。中国象棋是力量的角逐,两军对垒,谁能逐鹿问鼎,让人惊心动魄;中国象棋是智慧的较量,用兵布阵,谁有锦囊妙计,使人捉摸不定;中国象棋是美丽的展示,刚柔兼具,谁更技高一筹,给人赏心悦目。中国象棋具有通俗性、广泛性和群众性,便于学习、普及、推广,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中国象棋运动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也能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象棋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竞争及团结友爱的精神等,无不是美好人性的体现。中国象棋的学习与训练,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明显作用。首先,开展中国象棋活动能促进棋手思想道德素质的 发展。下中国象棋要懂礼貌,讲礼节,棋风要正。第二,开展中国象棋活动能促进棋手智能的发展。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类是智慧的体操。”前苏 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会下棋的人就不能充分增加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这些都说明了下棋能促进人的 智能发展。尤其有利于培养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开展中国象棋活动能促进棋手心理素质的发展。比如:情感的自控;性格的陶冶;耐挫力的培养等等。
追求卓越,挑战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竞技体育精神的体现更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四、中国象棋的普及-----我们的收获
1、认真组织中国象棋活动,努力建设校园中国象棋氛围。
自从学校把中国象棋作为学校特色来抓以来,学校始终把中国象棋的教学和研究放在了重要位置。认真上好中国中国象棋课,全力训练中国象棋队,努力在普及与提高上下功夫,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中国象棋比赛。几年来,学校中国象棋队队员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自学校2006年参加临安市中小学中国象棋比赛以来,年年获得团体前三名,个人名次也获得了一个第一、三个第二、前八有七人次。
2、认真开展中国象棋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
列宁说“棋类是智慧的体操。”下棋对人的素质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校的邵旭东同学自从参加学校中国象棋队以后,不仅获得了临安市小学生中国象棋比赛的冠军,学习成绩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在实验班学习,成绩稳居前列。中国象棋队的训练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能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发言观点鲜明,思想清晰,给人以启发,对一些难题,他常表现得异常冷静,静下心来坐在哪儿,默默地思考,全力以赴,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到最后,总是一语中的,令人叹服。
四、中国象棋的普及----我们的思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对学校的中国象棋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有力的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素质教育成果。但我们也看到了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和困难:
1、经费投入有困难。我校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小学,办学经费本来就紧张。而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费用较高,存在困难。(各级各类中国象棋比赛往往在于潜和锦城镇上,我们去参加比赛需花费住宿费、车旅费、餐饮费等。)
2、教师精力有限。学生要成材出成绩,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是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师资非常紧缺,他们一般都担任语文或数学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训练上精力有限。
3、家长意识缺乏,目前,家长更关心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学生学下中国象棋兴趣不高,有些家长不仅不支持还不让学生来参加。因此较难形成一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的良好环境。
总之,开展中国象棋普及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意义重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开展中国象棋普及教学,继承、发扬、光大中国象棋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将牢牢地抓住这一机遇,不懈地努力,为让中国象棋这一中华民族的国粹放出更大的光芒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象棋快速入门
2、中国象棋
3、体育和健康标准
4、象棋概述
5、中国的素质教育
第三篇: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八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索”的第2课时内容。现对本课教案作如下说明:
一、本节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以及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 《实践与探索(2)》是建立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等内容的认识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索。在本节课的前一节,教材已经利用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探索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对一次函数及相关内容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从函数的角度对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重新进行分析,这种再认识不是原来水平的回顾复习,而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是用函数将上述三个内容统一起来,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实践与探索”这一内容也是华东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之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比、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重点,而归纳它们的联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刚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先进行复习,并且教学时注意循序渐进;
2.函数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比较抽象,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 3.学生本身对利用图形的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却不能灵活应用,本节课再次加深他们对“形”的理解;
4.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不过各有其优劣,一题多解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5.本节知识重在实践、探究,所以观察的过程,合作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又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的思考,我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并分析预期效果:
(一)复习回顾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图象并明确图象和x轴交点是如何求得的,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基于本节课的难度比较高,故在探索部分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情况,利用表格的直观性、对比性来突出相应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三)讨论归纳
这一部分内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虽然在表达上不易准确,但只要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实质便可。故设计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降低难度,给学生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学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一大亮点。
(四)知识应用
为了合理的应用本节所学知识,故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通过学生自我解答、自我讲解、不同方法的对比来提高其应用能力,很好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优点,并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五)课堂小结
利用课堂小结的平台,除了小结知识外,还希望学生小结方法,小结态度,从而实现多元化的目的。
(六)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问题链接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学习新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猜想、探究。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始终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知识的生成由易到难,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难点、落实了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轻松,愉快、有效,较好地实现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统一。
第四篇: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二年级推行了一年,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学困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呈流感是蔓延,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无以不昭示了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的失败,我与同课头老师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五、课题效果体会
首先:分层教学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备课环节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需要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备教法;B班因学困生扎堆,课堂管理难度大;A班学生和科任老师的距离感十分明显,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难度加大。
其次:学生问题愈来愈额突出
学困生人数急剧增长。走班后,学困生集中到B班,原本并不熟悉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标榜,相互蚕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于是,差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像初秋的流感,一发则难以收拾。B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不可能学好,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现象.课堂听讲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秩序、作业不完成或应付完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的样子。最终分层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助推学困生面的迅速增大,助推了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对B班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的确不太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定性和韧性,缺乏必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力,缺乏是非观念。
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A班学生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效率都最好的,无任何干扰的;无论是老师知识拓展的难度、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路领先的,而且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能真正做到:师傅引进门,修行个人做。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的。但是B班情况却恰恰相反:课堂上,问题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蚕食,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挤占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时间,教学的难度、广度与深度依次下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无可避免的加大。从两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验证,差生面在进一步增大,每班不及格的学生从最初的10名,到20名,如今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数字显示:分层教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推进了学困生的深渊。
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由于走班,学生背着书包穿梭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座位之间,同桌的面孔不停的变换着,也不断的要适应着不同性格的同学,甚至老师。每每走班时,上课前,教室必定一团糟,等彻底安静下来,两三分钟已经过去了。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进行课后辅导,或是批评矫正,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的懈怠心理,浮躁心理潜移默化的滋长。
分层教学推行到今天,或许有诸多理论上的优势,但其中的弊端也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弊端远远多与优势,尽快放弃分层,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学环境,是我们老师的深切期望,也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需求。
党月娥
2016.1
第五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