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政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政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对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是《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编制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国家统计局为此次调查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共收回有效问卷9200多份。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最为紧迫的需求是要解决市场与营销问题,占到被调查企业的52.7%,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管理控制、战略发展的大企业。17%的企业提出内部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的需求,11.2%的企业具有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是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增强经营销售能力;二是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发现更多客户,拓展供应链;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管理,及时掌握经营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二是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调查中,仅有10%的企业派人参加过信息化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参加培训的只有8.9%。三是在技术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信息,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ERP。四是在发展环境方面,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较小,服务内容不完善,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困难,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服务网络。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情况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除中小企业自身要提高认识外、增加投入之外,政府也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供服务,这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经验总结。
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继《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先后出台,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技术标准环境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06年,我国已制定发布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732个,行业标准118个,已经基本覆盖信息技术所有领域。信息产业部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体系,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
指导。发布了《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两项二维条码的行业标准,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财政税收环境建设有所改善。在中央财政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的专项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体现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自主品牌、促进信息化发展等内容。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优惠政策,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当地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的环境。
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化信任环境、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全国各类征信机构发展较快。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已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查询;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建立了拥有近600万户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全面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综合管理和监控;全国整规办建立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归集和公开市场主体的负面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服务带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2006年,随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我国政府已形成自上而下的电子政务网站体系。各级政府以网站为手段发布政务信息,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密切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电信运营商凭借其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实施综合业务转型,大规模带动了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坎。二是产业集群发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成批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四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普及与应用。五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具有节约应用成本、简化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等特点,受到很多中小企业的欢迎。六是信息化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知识普及力度不断加大,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培训活动非常活跃。七是大型IT企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强强联合,建立服务联盟,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情况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指导意见,开展课题研究。会同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先后完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以及有关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服务体系、评价体系、电子商务等多个课题,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二)发挥大企业优势,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型IT企业发挥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服务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宣传和展示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适用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三)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举办信息化发展论坛,研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免费培训、巡回演讲、技术指导、技术讲座、案例分析等丰富多彩的推进活动,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信
息化建设,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和效益。
(四)加强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每天网上发布信息上千条,并举办了四届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共有10万多户中小企业上网发布了招聘信息。在中央财政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走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政府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营造环境、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推动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促使大多数中小企业迈入信息化门槛,分享信息化的成果。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明显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有关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针对当前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协调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推动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鼓励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服务。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增强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支持建立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问题。
三是开拓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开发、信息化服务的融资支持,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
四是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机制建立、培训工程推动,加快人才培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的开展。要特别重视对中小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五是加强信任保障环境建设。加强对信息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引导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标准,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隐患,建立监督保障机制,促进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六是研究制定信息化应用水平绩效评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七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主体作用。在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把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放在突出位置,推动企业业务流程信息化和客户管理服务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浅析 摘要: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企业纷纷采取信息化,以求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点尤其突出,例如: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下、资金薄弱、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入手,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信息化 现状 对策分析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国内最早出现在1997年。几年来陆续发表了许多论著,但至今并没有统一的表述。总结几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涵:
① 技术信息化 抓紧建设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在企业内全面使用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力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物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这是企业信息化绝对不可缺少的。不过,这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不能以为有了电算化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只是实现信息花的前提和基础。
② 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初期,许多大型企业争相投入大批资金,可是并不是所以这样做的企业都成功了。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企业没有进行彻底的组织重建和管理变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的是落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于是人们提出了“管理变革”的主张,这就是“管理信息化”。
③人员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企业在添置信息技术设备时也都进行了组织重建、管理变革,但仍旧有许多企业还不见成效,究其原因,是管理者观念落后的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实施信息化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其次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前那种要靠人到企业各个部门去对员工进行管理。由于管理效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从而导致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这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新的组织结构可以改善信息传播效率,可以激发企业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提高企业的快速反映能力。企业竞争力方式发展使企业出先了战略联盟,企业战略联盟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可以边外部资源为内部资源,可以提升企业价值链的效应。其次出现了虚拟企业。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四百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从200年开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便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信息化接触和探索;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利用程度有很大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初显成效,信息化已经或正在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约一千多万
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1.对于信息化中小企业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当今的信息化浪潮中,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中正逐渐地恢复理性,开始认真对待信息化问题。中小企业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通常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时,这些企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据AMT调查,中小企业目前最关心问题为:能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实现预期收益(占总投票人数的74.14%)。
(2)信息化是否会削弱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小企业非常关心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是否一致的问题,一旦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不想一致时,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通常这些企业是在其发展比较完善时,才开始考虑信息化的问题,并且需要方案提供商与咨询顾问的协助规划。
(3)信息化能否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通常这些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问题,管理存在的问题哪些可以通过实施信息化解决,哪些可以实施以后进行战略调整管理解决。如何更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普遍的存在的问题。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某些具体的问题。
(4)信息化能否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利用可能带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也不是只要进行了信息化,就可能带来竞争优势。信息化只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的工具。信息化并不能防止竞争趋同。
(5)如何更好地看待信息化中的计划控制。如何处理集中控制与分权激励的矛盾,是强调过程透明还是结果透明,如何加强预算控制,财务管理模块如何解决结算、融资、考核、资金调度、事前控制、对外报表等自动处理问题,如何解决对于储备过高,物资沉淀严重,途中占用,作业不规范等具体问题。
(6)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干预行为。通常这些企业必须通过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基础设施的支撑才能实施信息化,这就增加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干涉力度,可能导致企业不得不在政府的要求下实施信息化,甚至实施信息化的目的不是符合企业的需求,而是来自政府的压力。
2.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中小内部存在的问题
通常企业资源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之一。根据研究与实践分析表明,主要以下几点问题:
①对自身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缺乏研究。
②对自身信息化的基础问题。
③信息化目标不明确,对是否搞信息化持观望态度,不了解管理上的问题正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不了解信息化能够解决的正是管理上的问题,不了解过去的优势正在消失。
④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概念认识不清,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如让技术
部门主持信息化,选型中盲目追求软件的高档次和高功能,没有意识到行业性限制,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比如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
⑤组织人员的阻碍。
⑥资金短缺问题。
⑦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动大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中小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
⑧经营管理的问题。
⑨信息交流不畅。
⑩缺乏信息化评估体系,投资不平衡,机构不合理。
(2)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IT方案提供商如何在企业信息化这个问题上正确引导和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和生产流程,使企业真正意识到信息化能带来怎样的好处,这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有一些IT方案提供商品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所以IT方案提供商应该改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自身的产品为中心。IT方案提供商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起到指导与辅助的作用。一个好的IT方案提供商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实施信息化战略。
目前IT方案提供商存在的问题众多,表现在ERP软件应用的失败案例纷纷曝光,例如继北京三露厂ERP软件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曝光后,哈尔滨制药厂等失败案例也纷纷遭到曝光。IT方案提供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除了功能转移外,是否还能够提供能力转移,提高使用者掌握运用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否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否适合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提供长期的合作以加强双方的反馈沟通等。
(3)政府与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与银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政府与银行提供的发展环境还有不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 缺乏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②缺乏鼓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④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机构;
⑤没有提供很好的融资支持环境与制度环境如缺少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基金、创业板市场以及票据业务与同业拆借等发展的机制;
⑥ 银行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
⑦银行内部缺少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
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是牵涉到多方的一个系统工程。因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中小企业上同时出现,但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一旦出现将可能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甚至导致中小企业的破产。因此中小企业要慎重考虑自身信息化的问题,做好前期分析工作,找出问题并有效解决它们,把其视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
四、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
1.选取IT外包服务
IT外包服务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起到指导与辅助的作用。一个好的IT方案提供商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与实施信息化战略。
2.选取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
3.从大处规划,从小处实施,重点突破
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具体的操作可本着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扁平渠道、提高效率的思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共享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营销系统与电子商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1.利用内部网络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企业很好的实施自己企业的内部网络来很好的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使人们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信息处理、传输和利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使办公活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最 终将实现无纸化办公。
2.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
中小企业虽不是什么大型的企业,但是也有自己的管理系统来对企业进行管理,管理要从最基本的开始,逐渐形成管理系统的规模和形式。
3.设立企业网站,探索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要让外界知道自己的企业就要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可以主动发布信息,这是企业网站主动性的一面,但是发布在网站上的信息不会自动传递给用户,只能“被动地”等待用户自己来获取信息,这又表现出企业网站具有被动性的一面。有了网站就能很好利用网站而探索电子商务。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动态的增效过程,并不一定要企业组织重组与大的管理变革。然而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的认识不足,常常使他们易于陷入被动的状态,致使信息化并不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面对众多厂商的各种不同的诱惑,特别是良莠不齐的管理软件产品,中小企业必须透过价格、概念、质保炒作的烟幕,认真对待自己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陷阱,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信息化方向,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谨慎前行。文中提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可能并不全部在某个中小企业上体现出来,但是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将会大大向前迈出一步。永远不要忽略中小企业自身的创造性与模仿性,典型的成功,可以带动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本文提出的策略与方法向中小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视角。真诚希望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之上,能够做得更好,并且有益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孙连坡,苏锡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07;07-26.(2)孙巍峰.资金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2006;12-28.(3)王汝林.中小企业信息化八大问题,2006;11-10.(4)吴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2007;02-23.(5)曾伟.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上程近日启动,2007;12-28.(6)张一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秘诀,2007;06-06.2011030291174汤天天会审五班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摘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等,而且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市场模式、效率模式等不同的战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1中小企业信息化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①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②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先进的理念进入到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③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应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④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不断增长,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
2.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图1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示意图。
2.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大致包含4个步骤。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都不同,但是完整的战略制定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1)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指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有从这点出发,企业才会以自身的经济出发为基础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信息化,而不会出现盲目甚至为图虚名而搞信息化这样的怪事。根据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对任何中小企业,正确确定其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不仅有利于系统的成功,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要避免盲目,既然不盲目实施,就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
(2)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这目标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方案。根据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方案。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内容时,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需求的独特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应联合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管理咨询机构成立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小组,并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小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坚持以上提到的原则,并且应注意: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有条不紊,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大到小,平稳发展,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第二,在设计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能力;第三,方案除了要最适合企业之外,还要保证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要以未来的眼光和远见设计方案。
(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好的实施计划不仅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有限的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一个草率的实施计划不仅将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使辛辛苦苦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任务完成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此外,要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和“边培训,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切不可先不管不顾地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再去培训员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发维护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真正使用奠定基础。
除了这4个步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战略与方案。不变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达到企业发展的远景。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3.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市场型模式。它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上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2)效率型模式。它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行政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Internet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空间广泛分布的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的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3)服务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发布服务信息或直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最主要的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
型应用。
(4)关系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企业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引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通过建立Extranet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有些信息化系统即在这种模式中应用,又在那种模式中应用。这4种模式主要是方便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需求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而不是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技术手段无从下手。
3.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制造业与商贸业、服务业的明显区别是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极其重要。CAD、CAM、CIMS、仓库管理、合同跟踪等是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制造业产品生产、分销、成本、效益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断向制造业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设计开发新的产品;对库存进行合理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主要活动就是生产,高效、灵活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那么选择效率型模式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除了生产之外,开拓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如果企业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人才,那么,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也是可以的。
(2)商贸业。商贸业的突出特点是电子通信手段的极其重要、市场环境的信息需求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市场型模式非常适合。
同时,商贸类企业交易的规模较大,频度也较高,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的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的核心,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和资金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和专业贸易企业3大类。对于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商业自动化”系统,如
POS(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市场型模式可以是将来这类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交易量不够大的大宗批发、专业贸易业和小型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关系型模式可能更适合这些企业。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务软件对企业的价值最大。商务软件以商品为主要核算对象,对进货、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结算、经营分析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比人工管理更快速、更准确、更系统化。
(3)服务业。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就是产品的非实体性,与顾客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和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过程。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业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
服务业的事务管理、业务的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因此,服务型模式最适合处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4)依附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有一类企业不可忽视,那就是依附型企业。依附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大型企业上下游的辅助企业而存在,通过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而获得稳定回报的中小企业。它们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它们依附于大型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于大型企业的需要被动推进的,因而信息化实施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大型企业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佩仓.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永乐,宁宣熙.中小企业信息化分析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3(17)5黄晓利,张新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探讨[J].经济师,2004(4)
第四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2
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此文曾获2007年福建省中青年经济发展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泉州362021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说明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资金短缺、人才技术缺乏等现实问题,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泉州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文章指出企业自身认清问题所在的同时,政府应加大力度,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引导企业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泉州Discus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 process of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Wang YunfengLiu Mingqi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process of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in Quanzhou,explain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building process,The problems such as disparate development,shortage of fund,lack of techniques,etc.are revealed in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 process,which delay the
informationbuilding and restrict the competent reinforcement of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in Quanzhou.The article points out enterprises must realize the problems,at the same time,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information building in enterprises,and guide the enterprises comprehensively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plans in different stages,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optimizing,then run the information building of enterprises and reinforce their competent advantage in the markets.
Keywords:Medium and Ssmallsized EnterprisesInformationQuanzhou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43-0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措施就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却令人担忧,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中小企业相比,其业务流程大多处于混乱状态。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1.泉州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与特点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枢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主籍地,也是乡镇企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泉州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泉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泉州市拥有各类民营企业12万多家,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高达92%以上。
1999年初开始,泉州市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成立了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了《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在各县(市、区)、各传统产业选择100家试点企业,深化CAD、CAM、ERP等技术
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并采取“从企业上网人手、政府上网带动、以电子商务推动、以营造氛围强化、以突出应用深化”的做法,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1999年3月泉州企业信息网正式开通,2000年7月泉州市政府启动了“万家企业上网工程”,目前全市已有20000多家企业上网发布产品和营销信息,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25%,并且每天都有新的企业在线提交资料申请加入。
目前,虽然泉州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得到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大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明显。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2家,有76.9%的企业建立站,55.8% 的企业实现局域网,42.3%的企业不同程度导入ERP信息管理系统,32.7% 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分别高出中小企业平均水平30、11.8、42.3、9个百分点。与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设施上相形见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受到资金、技术方案、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的制约。有数据表明:真正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为3%左右,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
2.泉州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泉州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2.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泉州中小企业主要是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企业员工的亲属裙带关系非常复杂,企业在运作机制中还带有较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在管理方式上还没能摆脱家长式的经验管理,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的观念。多数中小企业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不感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有一些企业认为,只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其次,还存在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这样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许多企业一提信息化就是计算机、网络,这些都是重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要把数据形成有用的信息才是目的。
2.2存在投入不足、投入不平衡、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现阶段,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有的中小企业想走信息化的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同时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可以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程度要求的提高,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就出现了短缺。
下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劲霸时装是泉州服装业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且成长迅速。目前,劲霸只上了信息财务系统,它的很多业务还在依靠手工或半手工方式进行,这并不表示劲霸对信息化不重视。实际上,2001 年,劲霸公司的老总洪忠信主动跑到用友公司购买了一套财务软件。此后,每次他们都是在业务需求非常迫切时,才会为信息化买单。在泉州,企业很少像其他地区的企业那样一次性投入巨
资进行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即使是像劲霸这种不存在资金短缺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也只是在业务需求非常迫切时才会买单;对于泉州的其他中小企业来说,像企业信息化这种短期内不能产生直接利润,企业家往往会把他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考虑,因此,对信息化的投入肯定不会大方,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就不足为怪了。
2.3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于形式,企业信息化也只能是空谈。由于泉州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是以做出口加工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而且很多是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往往不是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首要原则,带有很强的裙带关系。就全国范围来说,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以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很难与大型企业争夺此类人才。从信息化建设配置的专业技术人才来看,泉州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两个不合理,一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率低;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就业人员的素质总体属低下层次,所以企业信息化很难得到各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支持。
2.4缺乏可操作性的信息方案。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公用信息资源共享;并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泉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上还存在不足。比如,开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网上支付、安全认证和物流配送等外部环境不配套。二是企业根据整个泉州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整体规划。由于泉州许多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
3.加强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企业方面要不断加强内修。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企业本身。首先,企业要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要在观念上、思想上转变过来,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这种转变需要企业“一把手”的坚决支持;然后,企业就要针对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进行信息化建设,这还需要涉及到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和社会所能提供的技术。
3.1.1更新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的信息化意识。由于泉州中小企业在开创之初大多是以家族式或以小团体朋友互助式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带有很强的个人决策倾向,基础管理工作混乱,缺乏科学的管理观念、方法和制度。而信息化必须以规范化的管理为基础,如果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很不规范,随意性很大,那么企业实施信息化是很难成功的。所以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首先必须要规范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其次,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正确和足够的重视。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条件,企业的领导应该站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3.1.2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造就。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
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企业有没有以及能不能培养造就一支胜任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使用的效果和维护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抓紧培养一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不论是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都要尽快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当前很多企业中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3.1.3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可采用外包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要先做好整体规划,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分步实施,分层推进。对于条件具备的企业可以一步到位,但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人员素质及工作的需要的限制,往往没办法一步到位,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分阶段,分层次的实施信息化。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业务流程的重大调整而产生动荡,又可以逐步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使下一次的信息系统的投入可以高效利用。泉州中小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与专业化IT外包服务。由于外包企业有通畅的软硬件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低价格的硬软件,这比企业自己设立IT部门成本低,而且企业可以专注自身业务。由于外包企业有专职的咨询和方案论证,可以保证信息化投资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外包企业能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3.2政府建立企业信息支持系统。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法规等,一方面起到了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资源。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努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比如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环境较差、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并留住信息化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信息化方案的适配问题等,这些是中小企业无法独自承受的难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积极建立企业信息支持系统是加强并逐步完善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3.2.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公共媒体、图书馆建设等。泉州市在这一方面的投入是可观的:1999年开通泉州市首家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7月泉州市政府启动了“万家企业上网工程”、“数字泉州”的启动、网上投资恰谈会的开展等等一系列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这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使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够平等地获取信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2.2向中小企业提供特殊的服务。据调查,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力度还较大,比如2004年,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构筑全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泉州市中小企业ASP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泉州市纺织服装企业ASP服务平台就是基于纺织服装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流程,充分利用J2EE框架、Oracle 9i数据库、Struts等先进的前后端开发技术,使泉州市中小纺织服装行业对货品款式、颜色、尺码管理要求,与板单、计划、订货、销售、库存、财务无缝衔接,实现动态的一体化管理,以强大的数据中心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实现总部和分支机构跨地区经营、管理。
3.3走校企联合之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信息化建设。高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高校的优势体现在:人才优势(科技人员众多,各种专业人才聚集);知识与科技优势;创新优势。高校的技术和人才可以较好地弥补中小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的劣势。实践中,一方面,高校通过对企业人
才需求信息及创新需求信息的捕捉,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及高校研究方向与内容,主动为企业创新活动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基金或订单培养等方式与高校共同培养适应于本企业自身需求特征的人才,同时开展创新合作。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互利的:一是企业可以为高校的生产劳动、毕业实习提供理想的实践条件和场地,高校则优先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尤其是短缺专业人才;二是高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各类定向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企业可以为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三是企业可以为高校的学生预分配提供工作岗位,并负责指导预分配学生的生产劳动实践,提高预分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素质,高校则可以利用人才技术优势,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技咨询和成果转让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方便。
4.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泉州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来进行,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并逐步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完成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体化;通过建立企业的内联网和系统平台,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通过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来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要由浅及里、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推进。因此,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原则,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泉州中小企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永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2005(11)[2]汪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合肥学院学报,2005(8)
[3]倪天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J].河南科技,2005(9)
[4]吴新业.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9)
[5]钟碧忠.泉州企业信息化初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5)[6]谭观音、许丽忆.侨乡泉州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4(11)
[7]赖茂生.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M].北京出版社,1999.01
第五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建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缺乏财务管理战略。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管理阶段。
(二)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三)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
组织放大效应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这一业务和融资放大效应很容易使企业负债过度,最终成为财务危机的“始作俑者”。
财务不透明与内部互相担保由财务不透明、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由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还包括负债到期过分集中的结构与现金流量错位,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单一,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等。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组织放大效应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六)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
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1996年进入全球500强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却因为缺乏足够现金无法偿还几千万美元的债务而被迫破产,10年辉煌毁于一旦。珠海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则是兴建巨人大厦时国内卖楼花所形成的4,000万元人民币债务。
突发性风险事件由在市道畅旺的时候,高成长企业或许可以凭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给市场以太平盛世的感觉。一旦经济环境突然变化,重大政策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企业就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适应市场,优化价值链和供应链外,企业自身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二)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4、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5、保持财务资料完整。很多中小企业疏于日常记录,很难提供一份完整的财务资料,这势必会给自我评估、融资、计划、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三)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
太阳神等大企业的破产案例说明,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容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
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提高负债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比率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尤为重要。负债过多,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负债过少,又会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债,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各地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调整贷款的银行结构和币种结构,尽可能避免过份集中向某一国家或区域的金融机构融资或以单一货币进行借贷或业务结算,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
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追问
内容包括课题来源和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具体参考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