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烟草企业内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

时间:2019-05-12 11:5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烟草企业内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烟草企业内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

第一篇:我国烟草企业内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烟草企业内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

摘 要:基于我国烟草企业的现状,分析了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烟草行业;风险评估;管理建议。

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学的演进,内部控制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也借此陆续出台了一些法规和政策,为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提供了操作的范式和法律遵循要求,一方面约束企业,另一方面也在推动管理的提高[1]。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情况。

我国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不同发展进程而逐渐形成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和全面风险控制三个发展阶段[2]。近十年来,我国内部控制监管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计划经济模式下,内部牵制更加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起步,各单位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但不限于内部牵制制度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2000年以后,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颁布了一系列规范制度,这些规范制度文件对于加强企业内控监管及企业内控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并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借鉴了以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国际内部控制框架,明确了内部控制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3],并结合中国国情,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同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基本规范》为我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

2010年4月26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三部分。《配套指引》对于如何指导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落实和实施《基本规范》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说明。《配套指引》制度的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全球性的竞争加剧、行业特殊的经营环境和政府相关内控政策文件的发布实施对我国烟草行业企业影响重大,这也是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管,提升管理水平,我国烟草行业企业才能更好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抵御外国烟草巨头对我国烟草市场的侵入,并适时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当中,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烟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烟草企业组织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积累大幅度增加,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大,由此所带来的企业内控活动风险、经营风险、决策风险也在不断增大。

2.1 内控环境有关问题。

2003年我国烟草行业工商管理体制改革,在行政推动、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下,企业联合重组、规模不断扩张,这也使企业面临患上“大企业病”的可能。其中潜在隐患主要有:(1)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不尽合理,决策程序复杂,职能、责任、权力不够清晰,信息传递不畅,运行效率亟需提高;(2)企业公司化运作滞后,工厂制管理模式惯性

较大,“人治”大于“法制”传统观念尚未完全根除,思想观念和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3)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融合程度不够。重组整合后“厂长情结”和“品牌情结”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增强;(4)工商企业适应市场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5)财务会计、全面预算、内部审计等基础管理不够扎实,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规模扩张和多点生产格局形成后,企业整体能否实现重组后的战略协同效应,成为烟草行业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2.2 风险评估有关问题。

我国烟草企业的风险评估,部分企业还没有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从制度上缺乏应有的风险评估,没有形成整体系统。主要问题有:(1)企业风险评估意识薄弱。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有的凭经验直觉进行决策,还存在着盲目扩张,随意担保等现象;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的客观性缺乏充分认识、评估不足;(2)风险评估和预测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风险评估和预测没有形成制度化,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低效;(3)缺乏风险评估方法和手段。风险评估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间接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4)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非对所有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加之信息不足、经验缺乏、方法单一等方面限制,容易忽视重大风险、远期风险因素。

2.3 控制活动有关问题。

我国烟草企业内控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或与岗位要求不符,会计差错、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2)对全面预算重视程度不够,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烟草行业全面预算制度建立执行时间较短,有的企业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编制缺乏严肃性,执行控制弱化;(3)集权与分权制度不够明确,授权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不高,存在着同一事项,不同侧面,重复审批现象;(4)企业重组整合导致部分资产闲置,记录不严、限制接触措施不到位或越权处置,导致一些国有资产流失;(5)运营分析控制滞后,信息质量、时效性较差。(6)绩效考核指标难以全面覆盖,有的缺乏科学性,激励效果不够理想。(7)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缺乏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8)有的企业迫于地方政府压力,违规经营,专卖控制不力。

2.4 信息与沟通有关问题。

烟草行业各级单位在信息沟通及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信息与沟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1)信息沟通程序复杂导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甚至不能有效传递,而且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2)信息失真。信息沟通质量、时效性、准确性差,信息失真且价值降低;(3)信息来源受限。信息获取渠道窄、成本较高,且加工方法简单,尤其体现在对国外竞争对手状况、技术进步趋势等外部信息的获取与沟通方面;(4)信息系统控制薄弱。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内控制度,人员保密意识不强。信息沟通不力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烟草企业整体决策、运行和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也事关企业与内、外部相关各方的和谐关系建设。

2.5 内部监督有关问题。

烟草企业内部监督功能交叉,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具体表现在:(1)专卖内管监督方面。烟叶超计划种植、卷烟体外循环时有发生,虚拟客户、拆单分摊、超常规向大户供货等问题亟需解决。(2)财务审计方面。内部审计监督独立性不够,而且目前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与财务同属一人领导,内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企业缺少行使内审的内在动力;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职能执行效率等方面,没有制定内控评价标准,缺乏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实质性指导。(3)纪检监察方面。纪检监察监督部门畏难心理,加之人情因

素等方面影响,工作开展心存顾虑,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有的服从应付;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制度体系建设亟需建立健全。

(4)专项检查方面。专项检查往往目标单一,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亟需完善。(5)对外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反馈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政策建议。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烟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要主动应对,积极求变,从源头和制度上加强管控,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促进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1 优化内控环境,确保措施执行。

烟草企业要在坚持和完善专卖专营体制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调整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各层次职能分工,建立完善集中决策、有限授权、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垂直管理体系。要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切实增强企业的战略控制和资本运营能力;按照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进一步重组业务流程,理顺工商关系,工业企业围绕“四个中心”(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物资采购、生产制造)建设和一体化转型需要,商业企业围绕卷烟营销、专卖内管、烟叶生产、物流建设等核心业务,明确职责,优化流程,加强网络建设,推进市场统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治理层面和经营层面的内部控制相结合,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全面控制。

优化内控环境,要以人为本,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不断提高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内部控制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误。

(1)高层人员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意识;(2)重要岗位人员配置和管理人员选拔,应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3)要多层次、全方位加强人员培训,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自觉遵守和执行内控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内控制约机制;(4)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相互牵制、相互监督。(5)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运用绩效考核办法,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控,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5]。

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建设,通过全体员工积极实践《工作规则》、《行为规范》和深入开展“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规范使用《中国烟草视觉识别系统》,加强塑造全体员工对“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感,在企业内创造一种积极向上、提高效率、加强自律,自觉规范行为,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降低内控风险的文化氛围,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表明:“除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烟草行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烟草行业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促进企业的健康生存和长远发展,为构建和谐烟草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3.2 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创新风险评估方法。

烟草企业风险评估应从企业战略和目标的角度进行。企业应对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及时识别,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保证企业的管理活动按预期的经营目标进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1)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适用于各企业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政策,在其指导下,各业务部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风险管理准则,以此进行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报告、风险处理等。(2)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烟草行业统一的风险评估框架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各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在风险评估框架体系内,制定具体的风险评估细则。(3)要创新风险评估方法,结合烟草行业企

业历史数据及发展趋势,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体系。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可能的风险3.3 强化财会基础工作,切实依法依规经营。

烟草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行为。首先,应当强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财务规范意识,并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保密意识,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加强现金、存货、往来款项信用政策、担保等重点方面的财务管理,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经过授权审批,各项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11]。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重点成本费用控制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关键业务活动和现金流控制,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修正生产经营活动,使之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要以统一会计核算软件为契机,全面提升财会信息化水平,积极组织开发、实施统一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在线审计等管理模块。

此外,烟草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烟草专卖法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依法界定各级单位生产经营职权,切实明确责任。要更加严格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依法纳税,诚实守信,并积极主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严格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更要用“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衡量、指导企业行为,创新“两烟”生产经营监管方法,加强烟叶、卷烟、烟机设备及配套物资专卖管理,注重市场引导。努力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依法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才是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负责任、讲诚信企业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3.4 信息集成,加强沟通,内聚人气,外塑形象。

烟草企业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执行与企业的整体战略进行整合。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在整个企业内外进行传递沟通,并加强涉及企业秘密信息的接触管理和保护工作。对信息系统的控制应通过采取权限控制、数据录入输出控制、手工凭证控制等方式,各个岗位应通过设置密码口令来防止别人越权使用自己的权限。充分利用投诉、举报信息,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内部控制等活动的高效稳定运行。

烟草行业企业内部信息与沟通,应当充分利用正式公文运转、财务快报、年度会计决算报表、行业报刊杂志等媒介及各级单位网站、各种培训、会议等方式进行有效传递,并充分考虑信息传递过程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不同作用,合理利用非正式组织,大力推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构建企业内部和谐。此外,信息化建设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促进信息的集成共享,加快信息化与“两烟”生产经营相融合,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专卖监督管理、财务审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企业向现代公司转变、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烟草行业企业对外信息与沟通,应当充分利用正式公文运转、新闻发言人制度、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行业外社会媒体及行业内媒介,并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加强与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本企业的信息披露政策与程序;(2)加强与消费者沟通,听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加以处理;(3)加强与原辅材料供应商沟通,与供应商就产品质量、交易价格、信用政策等问题进行沟通,及时加以改进;(4)加强与监管机构、审计人员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监管要求,积极反映诉求和建议,听取其对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并加以改进;(5)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管理需要,及时与

律师保持有效沟通。

3.5 加强内部监督,完善配套制度。

“以规范„两烟‟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加强财务审计监督为关键,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为重点,以纪检监察再监督为保障”的烟草行业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企业应继续加大力度,加强监督。(1)要切实从“生命线”的高度重视专卖内管监督工作,充分认识严格规范的重要性,切实解决“两烟”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2)要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使内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软件开发等专项审计,积极推行审计委派制,拓宽审计领域,严明制度,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在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作用,确保财务管理严格规范。(3)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推进构建行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增强再监督的有效性。(4)专项检查监督活动要有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踪整改并建章立制,防止屡犯屡查,屡查屡犯。(5)企业要不定期或定期对内控系统进行评估,通过持续监督和定期检查内控制度,评估内控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更好地实现内控目标。(6)借助外部监督力量。注意加强与财政、税务、审计检查、注册会计师等各方面信息交流,定期互通,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结束语。

内部控制与其说是一套制度、一套文档或一系列程序,不如说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只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意识植入企业文化当中,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得以长期发挥效用。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承认烟草企业的内部控制之路还很漫长和艰难。可喜的是,我国烟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内控制度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完善,这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内控风险,推动“卷烟上水平”工作顺利开展意义非凡[12]。

烟草企业未来发展,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内这一全球最庞大的卷烟消费市场所带来的市场规模优势和战略空间,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主动应对,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逐步扩大“中式品牌卷烟”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要积极倡导绿色烟草概念,围绕吸烟与环境,吸烟与健康,从烟叶种植、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到环境建设,全过程贯穿“绿色”概念。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满足消费者吸烟与健康需求,为国家财政增收。我们相信,中国烟草企业未来发展道路虽然曲折,但前景依旧广阔!

参考文献。

[1]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组。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 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7)。

[4] 高智纬,李可。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历程及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J].中国会计视野,2006(7)。

[5] 祁广亚。论内控环境及其优化[J].会计之友,2009(4):4-5.[6] 李晶。COSO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考[M].天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7] 张潇蔚。COSO框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启示[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12)。

[8] 刘建明。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8(2)。

[9] 王建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5(6):21-22.[10] 赵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的路径选择[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7)。[11] 徐玉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 徐秀艺。内部控制发展方向[J].会计之友,2009(4):42.

第二篇: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

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整体目标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管理基础薄弱,控制环境欠佳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会导致企业监督执行不力。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实践经验,企业自行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停留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粗放式管理,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普遍薄弱,单位内控制度明显弱化。另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基本处于自我积累、自由放任的形成阶段。

(二)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未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违背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一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虽建立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缺少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好坏,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无法肩负起监督职责来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使得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可好可坏,难以真正实现内部控制,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四)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风险态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管理者还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采取经营政策时,往往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这在企业生产经营投资中经常可见,比如有些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结果举步维艰,负债累累,有的甚至导致破产。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只有企业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防患于未然。

二、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与业务等内部资源的协同效率,同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管理与业务流转进行管控,使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达到设计目标。企业可按照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两个层次来构建:基本规范应是概念性的制度框架,具有强制力。具体规范是参照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这两个层次缺一不可。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明晰的责任监督体系,达到管理制度健全、各岗位责任明确、监督考核完备、内部控制有效、运营生产规范、数据统计真实,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内部控制具体方法看,基本的、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在企业中得到较好地运用,而先进的、非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绩效考评则有待进一步推广运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控制环境不完善,管理制度就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导致控制活动中相关政策与程序难以实施。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如果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企业要构建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一系列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企业文化引导。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潜力,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模式,创建以人为本的内控体系即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导向、激励以及协调上。通过各种途径对全员进行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负的责任及内部控制对于公司和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所有的人都处于制度的控制之中,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实现权责分配,即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机构的权限和责任,使各机构明确清除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使每位员工不被忽略也不会滥用职权。

从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看,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的决策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因此,管理者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应将企业内部控制最终责任落实到最高管理层,这样可以强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管理层建立并传达正直品行及正确价值观,优化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正确理解相关政策,树立全体员工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并以管理层的实际行动影响下级员工。当前,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大多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认识,其知识及执业能力具有局限性,加之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不足,造成了管理者整体素质偏低。因此,加快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推进进程,实行持证上岗,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必由之路。

(四)借助于财务工程体系,财务控制与业务控制有效结合1.内部控制需要和财务治理紧密结合。内部控制虽然是包括会计、财务、业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监督在内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但在最终操作上,离不开财务控制。而财务控制以财权的配置为核心,其中授权控制及集权和分权管理等思想也是指导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2.科学设置财务组织结构,为“控制活动”奠定基础。建立并完善逐级财务工作核验制度,从会计信息质量、资金资产安全、预结算控制等各方面进行逐级考核、监控,从而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力度。采用信息化财务控制手段,将业务控

制要求嵌入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搭建信息沟通的快捷渠道。

3.建立有效的预算考评机制。一是考评时要运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市场化+内部化”、“结果+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使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均衡。二是确保被考评单位责任与权利对等,即在预算控制中要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加以规范,做到责任明确、以责定权、奖惩合理,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充分调动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一致,即考评引导执行主体的行为,实现整体利益一致,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使得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严格依赖于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质量的认识上。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给予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严格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整体全面地熟悉并了解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专门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已落实,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否已达到。通过内部审计,增加经济效益、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经济监督的职能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更新观念,而且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道德素质的提高,具备较高的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实现经营者风险管理目标。

总之,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其变化难以预测与控制,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重要。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相适应,提高应对各项风险的能力,对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珠: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现代商业,2009

【2】勇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解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0

第三篇:我国房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我国房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乔林 2012年11月

学号:2010099024 姓名:郭泽华

一、内容提炼: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我国近几年来房价上涨过快、价位过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稳定住房价格、解决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难题的建议。本文以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历史作为研究背景,利用理论分析和对全国33个城市2000-2010年十余年间面板数据经行实证检验等方法,证明我国房价近几年的快速上涨的和价位高其实是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不到位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需求拉动因素是主要原因,当前的二元土地制度、严格的土地供给、政府对土地市场管理的不到位通过土地供给紧张对房价的直接影响推动了房价的上涨,而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不足则导致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中低收入家庭普片面临购房难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居民收入、人口和城镇化。投资投机行为、建造成本、土地供给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不足等因素对房价的共同作用,并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收入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从1998年的5425.1元增加到2009年的17174.7元,12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0.17%;城镇人口从200年的4.59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6.22亿人,平均每年增加1630万人。收入的提高和日益庞大的流入人口进一步增加对城市房地产的需求。此外,传统的“重房”观点和啃老买房透支了对未来房地产的需求,导致我国住房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第二,居民把住房当做养老保障或则投资。用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面临高安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和养老费用,民众普遍将房地产作为养了资金的来源。同时由于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税负主要集中买房环节,进一步刺激了对住房的投资投机性需求。

第三,我国流动性过剩是支撑房价快速上涨的前提。流动性过剩对房地产行业泡沫的行程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庞大的流动性来自巨额的民间储蓄、充沛的信贷资金、境外“热钱”流入和其他行业转移资金。

第四,严格的土地制度成为推高房价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约束,我国土地供应总体上面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耕地18亿亩红线面临严峻的形式和农村集体建设用的不能流转黛拉的闲置浪费并存。土地供应对房价存在直接影响,城乡二元的土地证的将大量农村集团建设用地排除在流转市场意外,土地储备制度和“招拍挂”土地出让制度有进一步收紧了土地供应的闸门,土地供应的减少改变了购房者的语气,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第五,住宅用地供应总体不足,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不足,房地产开发商大面积囤地,土地供给难以顺利转为住宅供应市场,使土地价格虚涨并传导到房产领域。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范围设计不合理,落后社会发展,覆盖面有缺口,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积极性,相应“问责机制”缺失,致使当前住房保障建设滞缓。

第六,政府是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者,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负有直接的责任,同时在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同时也是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参与和分配者。作为“土地财政”的最大受益者,地方政府不愿意房价下跌,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地方政府普遍缺乏动力,通过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影响住房供应,更进一步改变购房者的预期;通过城市拆迁等创造大量需求,这些因素更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政策建议:

(1)对住房需求进行分类处理

(2)转变购房者观念

(3)尽快开始房产税改革

(4)收缩过剩流动性,控制外资流向房地产行业

(5)大力推进郊区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分流市区人口

(6)打破政府在城市土地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7)改革现有住宅用地“招拍挂”制度

(8)增加土地供给,打击房地产开发商囤地行为

(9)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10)逐步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引导低收入家庭“弃购从租”

(11)改革土地出让金收取办法有一次性缴清改为逐年收取

(12)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13)转变政府角色,改革政府官员的晋升考核机制

(14)调整地方政府的财政事权,实现地方政府的责权匹配

(15)对不同发展层次城市房价的调控主要采取差别化政策

二、创新点:

第一,通过研究不同发展层次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从构建房价影响模型出发,利用2000-2009年北上广深等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其他14个二三线城市的有关房地产数据来实证检验导致我国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定量分析两类市场不同影响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第二,详细剖析了房地产结构性问题对住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尽管影响住房价格的原因有多个,但当前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的重要原因是包括土地供给、住宅市场供给和房地产开发商三个层面的结构性失调。

第三,分析了住房价格高涨的原因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尽管政府调控措施不断改进,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住房价格高涨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的重要原因就是以分权为特征的财税体制改革和以GDP为核心的官员晋升考核体制对地方政府的不当激励。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于保障农民权益、国家粮食安全的适度关系问题。在当中找到最佳平衡点,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引入房产税能不能实现降低房价的目的。

第三,如何改进以GDP为核心的官员晋升考核体制,如何在激励政府官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引导社会和谐发展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仍需研究。

第四篇:试论事业单位内控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试论事业单位内控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关系到国计民生发展。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影响着国家财政预算,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控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高单位经济服务效益。文章通过介绍事业单位内控现状,提出我国事业单位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假账、资产无形流失等不良现象逐渐增加,突显出了内控工作在事业单位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企业资产合理运转、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内控工作的基本要求。由财政部制定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填补了原有制度上的空白,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合理、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初步搭建,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而对事业单位内部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综述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控制度是单位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能够确保单位资产完整安全,会计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一种制度,它是资本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的结果,能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我国事业单位内控机制是指定义一种控制程序,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保证相关法规制度贯彻落实。目标定位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率,其职能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综合制定、控制和评定单位计划和规章制度。我国事业单位数量较多,因此亟需一个实际可行的内控机制。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完善内控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管理比较粗放,单位经济开支管理制度多数停留仅仅按照事业单位规章制度执行,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很多财务人员、项目经办人对管理的认知单纯凭借个人经验或按规章办事,岗位设置没有遵循职责分离的原则,内控岗位欠缺或者随意,单位内部极易形成舞弊事件。

2.会计核算制度不明确

许多事业单位将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两套不同的会计制度同时运行,容易造

成同一单位要编报两套决算报表的麻烦,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约束不力,不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的需要,基建财务账单独设立不便管理等问题,损害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3.预算控制不足

内控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预算的控制,但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组织体系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细分,没有划分具体的职责,难以约束执行者,并且对预算外项目随意性较大,使得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真正意义。

4.内控意识薄弱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在管理中没有树立起内控的意识,风险管理文化不足,同时由于内控没有规范的流程,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只存于表面,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履行,内控监督形同虚设。

三、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合理

作为事业单位内控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内控机制不够合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实施情况,财务内控机制不完善的地方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算资金项目模糊。预算资金项目不详细,预算执行过程不够严谨,具体的资金使用项目缺乏计划性。另外受到领导管理层主观性的影响,资金使用经常出现预算外支出,超支现象严重。

2.收支管理不严格。事业单位有关人员无视规定的开支标准,随意扩大开支范围,经常 “巧立名目”,造成挪用或挤占资金现象。

3.资产购入管理不够严格。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关于成本核算没有相关要求,在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却忽略了实物资产管理。资产购置中,重复购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二)内控意识薄弱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建立健全和实施内控制度的前提。目前,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在费用支出、项目审批等问题上实行“一支笔”的审批方式,往往注重个人业绩的突出,而忽视了事业单位运行风险的防范,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单位“一把手”对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对内控知识了解较少,甚至一些领导简单将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熟视无睹。内控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体系不敢、不愿监控,使内控制度浮于表面。

2.对财务与会计工作认识度不够。一些事业单位负责人,往往忽略财务会计的基本功能:核算和监督,单纯的认为财务部门是金钱的进出,会计人员只需负责金钱的收支,不应参与单位决策和项目管理,甚至一些单位弱化了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职能。

3.对经费预算控制意识薄弱。单位经费支出虽然有审批制度,但个别单位存在对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的控制,审批手续制度不完善,有时收付中心看到领导审批完,付款手续符合要求,便不再检查其他审核部门的审批,进行付款,存在这资金不合理使用的风险,可以说与领导的内控意识密切相关的。

(三)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体系

由于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负责人往往就是单位的领导,内控体系没有保持独立性,往往内部审计无法真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能,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还使得内部管理无法对内控机制实行良好的牵制与监督,事业单位的利益时常受到侵害。内控范围局限于财务收支预算,信息反馈职能难以发挥。并且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评价反馈信息的处理具有滞后性。

(四)内控机制执行中有难度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在执行中有一定难度,流于形式。尽管内控机制有些比较完善,但是单位内部却将机制存于单位规章制度内,或者无视内控制度的存在,更有甚者“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有章不循”,内控制度的意义、信任度、监督力度逐渐下降,单位内部员工久之对内控制度也视而不见,造成内控机制的严重失控。执行过程中执行者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落实到实际。

(五)人力部门政策不完善

人力部门对员工的管理,影响到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有效实施内控制度的基础。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有以下缺陷:首先忽略了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仅仅看中员工的职业素养;其次对员工培训只注重专业技能和岗位职责的培训,缺乏对员工道德、管理理念的培训;最后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岗位设置不固定。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完善内控机制的同时,还应当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相匹配,以确保内控机制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事业单位内控执行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加强外部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进行监督和检查,改变部分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形同虚设”的局面;二是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避免领导层主观因素干涉审计工作,完善内控机制,做好自我审查工作。

(二)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取决于人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此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至关重要。同时强化单位领导层在内控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单位负责人在单位财务和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地位,负责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防止单位财务欺诈和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安全与完整,明确各内控机制相关人员的职责,增强整个内控机制实施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机制

内控审计本质是一种对内控制度与体系的再控制,分为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内部控制机制主要从健全性审计和有效性审计两方面进行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对单位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审计控制,避免单位的总体目标出现遗漏或重大缺陷。单位负责人在发现内控方面存在问题时,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相

关的职务实行分离或互相牵制,使不同部门、人员间可以相互监督,预防舞弊行为。同时建立风险预警制度,预防可能重复出现的风险。

(四)加强内控执行有效性

实施有效的内控管理需要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各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单位内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摒弃传统思想,发散思维,创新理念,根据实践经验研究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特点的内控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加大监督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制度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做到奖罚分明,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逐渐规范化。

(五)完善人力部门政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应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还应当细化定岗定编工作,明确制定和表述各个岗位的权责,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绩效评价,奖惩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将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完成情况明确到各个层级,为员工的考核提供一个客观的标准。同时加强员工的道德建设,引导员工正确的服务价值观,减少岗位流动性,避免内控机制的混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培养员工主动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意识,使其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配合管理层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五、结论

内控机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单位的运行效果。只有正确处理和解决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发展适应当代市场经济,提高单位的服务经济效益,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政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政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对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是《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编制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国家统计局为此次调查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共收回有效问卷9200多份。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最为紧迫的需求是要解决市场与营销问题,占到被调查企业的52.7%,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管理控制、战略发展的大企业。17%的企业提出内部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的需求,11.2%的企业具有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是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增强经营销售能力;二是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发现更多客户,拓展供应链;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管理,及时掌握经营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二是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调查中,仅有10%的企业派人参加过信息化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参加培训的只有8.9%。三是在技术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信息,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ERP。四是在发展环境方面,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较小,服务内容不完善,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困难,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服务网络。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情况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除中小企业自身要提高认识外、增加投入之外,政府也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供服务,这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经验总结。

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继《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先后出台,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技术标准环境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06年,我国已制定发布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732个,行业标准118个,已经基本覆盖信息技术所有领域。信息产业部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体系,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

指导。发布了《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两项二维条码的行业标准,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财政税收环境建设有所改善。在中央财政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的专项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体现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自主品牌、促进信息化发展等内容。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优惠政策,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当地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的环境。

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化信任环境、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全国各类征信机构发展较快。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已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查询;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建立了拥有近600万户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全面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综合管理和监控;全国整规办建立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归集和公开市场主体的负面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服务带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2006年,随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我国政府已形成自上而下的电子政务网站体系。各级政府以网站为手段发布政务信息,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密切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电信运营商凭借其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实施综合业务转型,大规模带动了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坎。二是产业集群发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成批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四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普及与应用。五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具有节约应用成本、简化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等特点,受到很多中小企业的欢迎。六是信息化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知识普及力度不断加大,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培训活动非常活跃。七是大型IT企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强强联合,建立服务联盟,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情况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指导意见,开展课题研究。会同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先后完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以及有关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服务体系、评价体系、电子商务等多个课题,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二)发挥大企业优势,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型IT企业发挥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服务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宣传和展示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适用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三)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举办信息化发展论坛,研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免费培训、巡回演讲、技术指导、技术讲座、案例分析等丰富多彩的推进活动,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信

息化建设,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和效益。

(四)加强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每天网上发布信息上千条,并举办了四届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共有10万多户中小企业上网发布了招聘信息。在中央财政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走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政府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营造环境、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推动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促使大多数中小企业迈入信息化门槛,分享信息化的成果。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明显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有关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针对当前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协调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推动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鼓励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服务。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增强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支持建立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问题。

三是开拓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开发、信息化服务的融资支持,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

四是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机制建立、培训工程推动,加快人才培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的开展。要特别重视对中小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五是加强信任保障环境建设。加强对信息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引导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标准,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隐患,建立监督保障机制,促进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六是研究制定信息化应用水平绩效评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七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主体作用。在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把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放在突出位置,推动企业业务流程信息化和客户管理服务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下载我国烟草企业内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烟草企业内控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和政策建议论文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国际直接投资2001~2009年出现下降,这种趋势目前仍在持续。短期来看,由于战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国际资本市场很快再现......

    内控分析企业案例

    财务岗位风险点分析及措施 一、财务管理岗位廉政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坐收、坐支、截留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2、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3、弄虚作假。4、......

    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选择

    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选择 葛道顺 2012-9-19 14:44:56 来源:《学习与实践》(武汉)2007年3期第120~123页 【作者简介】葛道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

    浅析我国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及措施[五篇模版]

    目 录 一 、我国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 1 二 、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

    我国企业融资问题分析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该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简单分析,指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缺乏、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我国烟草制品物流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烟草制品物流流程存在问题分析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tobaccologistics process analysis近几年,信息化现已逐渐成为烟草职业出产经营办理的重要支撑,特别以“卷烟......

    烟草企业渠道分析

    内容摘要:自从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改革方案出台以来,烟草企业纷纷寻求提升商业竞争力的途径和突破口。本文从烟草商业企业渠道分析入手,分析了如何充分利用烟草商业渠道价值提升其......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历史、特点和政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历史、特点和政策 作者:王晓静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第01期 [摘要]文章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