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摘要
在全球经济化浪潮的推动下,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借鉴并建立适合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无疑是今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重点内容。然而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无不受制于更为宏观的社会背景。囿于整体环境与制度条件的差异,西方盛行的治理之法于国内企业也不当然适用,更不可随便直接套用,而需有所更张。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概念阐述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清楚界定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参与者——大小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人之间权责分配和制度及监控激励措施的设计,以令受委托的董事及经理人能制定和达到组织目标,使股东和其他内外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并减低他们之间的可能冲突。
公司治理的概念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出现。199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发布了一套“公司治理守则”,达成了一些共同原则与环球共识,成为全球各国采用的参考范本。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2年国际间发生的一连串轰动性的企业丑闻,如安然、世界电讯、欧亚农业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股市集资的信心,各国政府收紧监管法规,公司治理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性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公司治理在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企业制度转换中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另一方面来自经济全球化下企业治理国际化的压力。由此,我国各类企业在近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更是日益突出,成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中小企业对公司治理的认识还很薄弱,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符合本身实际情况的公司治理体系,才能刚好的发展下去。
三、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问题
(一)股权高度集中
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资金的来源大部分为自有资金。在公司内部,主要投资者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实质上是高度统一的。正是由于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这种特征,阻碍了社会资本的流动与联合。当企业面对资金瓶颈和规模制约时,得不到社会资本资源的支持,从而制约了自己的发展。
另外,股权集中也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和管理学中的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微薄,抗风险能力差,加上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企业中的控制权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控制权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股权集中的产权制度保证了一定程度的集权,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种集权有利于企业做出最优决策。
(二)三权合一的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由于股权的集中,导致了“三权合一”的现象,形成了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高度统一,表面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但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决策集中的公司文化极大的稀释了公司治理文化中的制衡因素。因此,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发胀相匹配,中小企业的内部文化养成和发展也需要一个较大转型,需要以一种更为成熟的集体控制为本的公司治理来取代个人色彩浓烈的公司文化。
(三)企业信息透明度不够
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方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小企业中决策集权化程度较高,企业信息资源往往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外部投资者往往会质疑所获得的信息质量,甚至根本无从获取上述信息。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内控
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监管,容易形成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象。
(四)财务报表质量制约企业治理水平
中小企业虽然普遍比较重视会计职能,但由于受到业务性质、资产规模、运营成本等限制,往往不能配置较为完善且独立的会计部门,代账情况较普遍。即使设立会计部门,一般而言,岗位设置也较少,仅仅设置出纳岗和会计岗,较少采取轮岗制度。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主管与实际投资者存在亲友关系或经由其亲友推荐担任。从整体上来看,中小企业会计活动仍未得到有效监管,整体会计信息的质量仍然偏低。
(五)内部监督机制失灵
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通过制度的构建来保障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严重,监事会往往与股东会、董事会合并,起不到制约和监督的作用;而限于经营成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即使聘请了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也可能仅对报表发表意见,而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漏洞。
四、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若干建议
(一)提升治理的关键在于信息披露
1.加强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
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规模小、自主性大这一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呈现多变性、个性化和多样化,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而不必过多的考虑广大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要求。因此,政府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是保证市场公平和有效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一个保障。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从根本上强化法律意识。《小企业会计制度》正是应运而生的。它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自身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特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健全,就使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走入了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自然为其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制约。
3.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要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既要求单位领导人对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又要求各级财政、财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要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性进行监督。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也就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二)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治理水平
企业治理实践表明,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除了建立适当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外,主要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的。企业内控制度运行离不开相应技术手段的支持,是内控制度正常发挥作用的技术基础和保障。所以,内控制度和内控技术手段无法分离,在长期发展中相互驱动、彼此融合。在内控实践重视技术手段的基础作用的同时,注意防范片面的依赖技术的观点,这一点在没有内控传统而盲目崇拜技术的中小企业中尤为重要。另外,执行内控职责的人员的职业培训也要跟随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以实现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同步,充分实现制度的价值。
(三)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外部治理环境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在正式法律文件上表现为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各省也陆续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同时,中小企业板的开通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成立是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并没有对中小企业产生普遍的影响。政策建议是通过有限的资源配置,增强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全面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实现董事会和股东会分权制衡,保障小股东利益
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分权和制衡。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必须推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规则等制度设置,实现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分权和制衡,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既可以有效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也可以有效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要想有长久的发展,必然完善其内外部治理制度、环境。
完善和改进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之得以解决。要想达到公司治理制度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完善和规范,既要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从而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分散股权、实现股东和董事会分权制衡。这是一个企业内部和外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顺文,李元莎.中国内地公司管治评析[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2]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3]陈信元 朱红军.转型经济中的公司治理[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4]覃忠.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
[5]李元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与治理提升的实证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
[6]欧阳峣,聂正安.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多维视角[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第二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论文
摘要: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获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做好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控制;投资规划;资本结构
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的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和资金营运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企业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目前看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良好的资金运营管理机制是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但目前来看,大多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财务部门设置简单,缺少必要的监督,权限设定不清。中小企业大多只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资金领用和支取的授权上,缺乏岗位之间的必要监督,一旦出现问题,不容易迅速找到责任人;销售问题上,只管为了扩大销售额,而进行大量的赊销,而在应收账款的催收上,没有明确责任权限,往往作为财务人员的任务,容易形成销售与收款脱节,造成企业资金运转困难;在闲置资金的运用上,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投资分析,造成资金的机会成本加大。
(2)对员工缺少必要的奖惩制度和科学的业绩评价。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财务人员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之后,使得公司投资有了很大的收益,公司若不能就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得一些财务人员非法占用企业资金为自己谋利益;缺少科学的业绩评价,就不容易作出合理公平的奖励措施。
2、投资管理不当
(1)投资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且相对于对外投资而言更偏向对内的实物投资。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较小、控制权高度集中,投资决策主要由业主决定,受业主的经验和主观性影响较大;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外部融资受很多限制,使得企业不敢从事于长期投资,因为一旦企业发生需要大量资金的财务事项时,长期投资不容易变现,而外部融资又不容易实现,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中小企业业主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相对于风险较大的外部证券或者股权投资而言,更愿意投资于实实在在的设备购置或建筑物建设,甚至即使有大量的闲余资金,宁愿放在银行保安全,也不愿投资,在缺乏必要的市场分析和项目研究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2)对投资缺少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缺少实施后的跟踪和反馈。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财务分析能力很强的人才,公司主要靠领导人拿主意、做决策,在投资前,对于何时投资、投资对象、投资期限等问题上,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业主主要靠自身的经验作出决定;投资后,往往缺少必要的跟踪,特别是实物投资,比如建筑物开工之后,没有跟踪环节,使得一些问题发现不了,造成成本开支过高,形成资源浪费,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同时也忽略了市场前景的分析,使得企业建成的不动产成了“不生产”的废物,使得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3、中小企业筹资困难,较少考虑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业务量不大,一般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使用最多的是短期或长期借款。为了筹到足够的资金,一般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只要能借到资金,即使向利率很高的私人放贷公司借款也在所不惜。
二、如何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各部分内容其实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开的。在做好资金管理的基础上,规划好闲余资金的投资;在分析、预测经营规模和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做好筹资规模和渠道的规划。
1、加强资金控制,完善营运资金管理机制
(1)做好财务管理首先需从资金管理做起,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充足的流动资金作支撑。然而根据风险效益原理,企业的流动资金存有量有一个最佳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企业将承受资金用于投资的机会成本;低于这个范围,企业将面临经营风险(违约损失、信誉损失、市场占有率降低等)。
流动资金的使用首先要做好预测,然后需要加强日常财务控制管理。财务人员应根据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和目前的市场需求、公司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有效预测,尽量使资金存量在最佳范围内。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需要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尽量在扩大销售的同时,也保证较高的货款回收率)和适量原材料、存货的库存量。在资金使用上,一定严格控制审批权限,以防资金的流失。
(2)完善公司机构设置,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资金使用审批问题上,要严格审批权限,尽量使得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经过直接负责人的签字确认。实行科学的业绩评价和奖惩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减少资金非法占用、增强资金的收益性。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点的流动资金管理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首先满足生产经
营的资金需要,同时又要挖掘资金潜力,节约资金使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2)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合理配置资金,既保证一定的偿债能力,又要保证闲置资金的收益率
2、做好投资规划,增加企业效益
投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严格的投资管理程序,需充分论证投资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企业发展的适用性。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投资对象、投资时期、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力求选择收益大,风险小的投资力案。在收益和风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需做好充分预测和论证,以减少风险,提高收益。比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资产的投资,需要企业做好发展前景的预测和设备的购置厂家选择、建筑物的建设招标等工作,避免工作为了做形象工程或因为企业之间的攀比,而浪费企业资金。
投资实施之后,跟踪工作一定要跟的上,对于外部投资应随时关注被投资公司的经营运转和财务状况,一旦有事实证明投资面临巨大风险,应及时调整投资方案;对于内部投资,尤其是实物投资,比如固定资产筹建,应该利用跟踪反馈信息,一旦发现成本开支过高,就需要分析原因,以减少不必要浪费,从而减少成本,通过建设期间的市场分析,如果发现市场前景不好,应该改变建设规划方案,甚至停止建设。
3、合理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根据最佳资本结构选择筹资方式
不同的筹资渠道意味着不同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债务筹资的成本较低但财务风险较大,而股权筹资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小。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股权筹资不太可能,但可以通过选择借款对象尽量减少资金使用成本,比如尽量利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选择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一些企业或个人的投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取得生产经营需要的设备,以减少借款融资的难处。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中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决策等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较好的筹资决策和资金管理,就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投资成本;较好的投资决策,才会有供企业发展;较多的盈余供分配,才能调动投资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筹资途径和投资机会。做好财务管理需要把各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晗: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J].新西部(下半月),2008,(03).[2]姜伟芳: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点看法[J].现代商业,2008,(32).[3]闫春香: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内蒙古统计,2005,(02).[4]曾珊珊: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商业会计,2005,(09).[5]乔运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8).
第三篇:我国食品添加剂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 国 食 品 添 加 剂 现 状 及 改 善 措 施
班级:姓名:学号:
我国食品添加剂现状及改善措施
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述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经过查询的相关资料知:食品添加剂就是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由此可见,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种类和口味的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过量或者是滥用就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分类
截至2000年底,经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大类,品种达1500余种,实现总产值170亿元,出口达30多万吨,创汇近6亿美元,从业企业数千家。当前食品添加剂已经进入面食、乳品、营养品、休闲食品、粮油、肉禽、果疏、加工各领域,包括饮料、冷食、调料、酿造、甜食等各工业部门。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 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 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 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 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 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 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不得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 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7在合理情况下使用食品添加剂
8保持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9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10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四、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现代的食品工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口味的需求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但是食品添加剂的“双刃剑”的性质,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它在满足我们的食欲的同时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的。非食品添加剂被一些企业违法使用
非食品添加剂一般属于工业使用的添加剂,是国家卫生局所明令禁止使用于食品行业的添加剂,因为这类添加剂已经被证实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低价或者是可以更好的改变食品的某一性能所以就被一些企业非法使用,并流通到市场,是消费者食用后中毒或者导致死亡。2010年8月份以来,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等洋品牌奶粉被查出奶粉中含有香兰素、乙基香兰素等违禁添加剂。卫生部《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明确把纯乳、原味发酵乳等20种食品列为禁加食用香料香精范围,可是洋品牌集体违规让消费者再一次无所适从。
2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各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种类和范围,超出这些范围和品种就是不合格的产品,常见的比如:甜蜜素、糖精钠等在膨化食品中或着甜点中经常使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样是违法的,经常见到的比如防腐剂的使用,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样超限量的使用却是违法的行为。2010年7月据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江苏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中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苯并芘,部分茶油更出现严重超标,金浩等企业选择了秘密召回。后金浩公司公开发表致歉信承认42t茶油致癌物超标,并宣布赔偿已购买金浩茶油消费者的损失。用伪劣添加剂
如果说合格优质的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改善食品的某些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消费者的健康也不会造成威胁,但是劣质的或着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的汞、铅、砷等此类有害的物质,对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食品的质量问题除以上之外,还有就是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是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采用非食品级的食品添加剂。
最后还有一种问题是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残余量的控制问题,一些材料同时使用到某类食品生产中,虽然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某类添加剂却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出来了,这是由于材料中含有的添加剂带入了食品中,从而导致了食品的质量问题。
4商家隐瞒食品添加剂使用信息
一些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为了躲避监管、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借口企业商业秘密,往往隐瞒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信息,不愿意公开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类别和含量。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品等服务的餐饮单位。还有一类情况就是企业在产品的标识上要么不注明产品是否含有添加剂,要么就笼统概括,不注明产品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的类别和含量,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无法获得关于产品食品添加剂的真实信息,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危害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5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是指将不能在食品中添加的化学助剂加入到食品当中,如三聚氰胺、吊白块、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这里面也有两种情形,一是有意识违法添加,如 2008年震惊国人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有意识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的典型案例。为了提高牛奶中蛋白检测指数,不法商贩们在牛奶中竞相添加三聚氰胺,危害食品安全,并最终导致中国乳业元气大伤,至今仍没有复原。另外一种是无意识间接添加,如年初的“塑化剂”事件,有一些情况就的食品包装里的塑化剂成分渗透到产品当中去。
五、针对我国食品行业添加剂行业现状的改善措施
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有的无法避免但是有的却是人为造成的。
发布权威食品安全信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就要加强添加剂的管理措施,首先政府应该高度的重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关于食品的卫生安全法、管理办法、规范等条例等内容要做到统一规范,被迫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其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模式,做到生产、使用、管理科学规范。
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建立食品安全营养评价体系
医学院校对于食品卫生、食品营养等都有研究,而轻工业院校注重食品的加工工艺和食品设备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二者应该注重交际,如果可以联办食品卫生专业,那培养的食品专业的人才将是更加全面的。
食品添加剂自推广以来,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使大众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这与食品的生产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只有足够的自律,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才可以走上健康的轨道。
《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环节的监管作出明确的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
2010年,《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立法听证会在北京召开,“规定”要求,拟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应当补充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名称、组分及各组分含量的有关资料。
3质检、工商、卫生等相关行政部门要严格履行各自监管职责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就有了执法依据,质检、工商、卫生等相关行政部门要切实严格履行各自监管职责,强化对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管,督促企业依法、科学应用食品添加剂,并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的自检机构。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应用情况的抽样检查力度,扩大笼罩面。特别是要加强作坊式的餐饮企业的监管力度,对非包装食品的经营者要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使其明确添加剂的适应领域、用法、用量。对违反相关食品添加剂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及时披露发布相关信息,对典型案例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避免引起恐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4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技巧相对照较落后,监测的正确性和迅捷性需要进一步进步,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添加剂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需要提高检测能力以适应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发展需要。
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食品添加剂检测的资金投入,更新检测仪器,提升监管检测人员素质,完善检测手段,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水平;另一方面要多个部门共同建立兼顾协作的监测系统,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同时相关部门根据日常监测所反馈的信息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应用的标准和法规,规范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进一步维护食品的安全性。
六、结束语
食品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在许多人看来,食品添加剂就是指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三聚氰胺一类的“毒物”。对此,农绍庄教授说,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食品添加剂是用 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 或天然物质;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食品添加物,是不允许出 现在食物当中的。
纵观这几年的食品安全事故,事故之源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那些不法商人的掺杂作假,非法的使用了食品使用的添加剂,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对于非法的企业或商人我们处于弱势的地位,只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 年 06 期;
[2] 郭雪霞;张慧媛;黄静;来创业;王晓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与标准概述;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 06 期;
[3] 魏要武;南通市 2002~2004 年市售食品中使用添加剂问题及其对策;职业与健 康;2006 年 04 期;
[4] 郭忠,蒋守芳,张文德,王绍杰,周庆龙;食品中残留二氧化硫的分析调查;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第08 期;
[5]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13].2002—2003年各期
[6]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Ⅱ.2002—2003年各期
[7] European Chemical News U】’2002—2003年各期
第四篇: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摘 要] 在我国,公司治理研究主要关注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缺乏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而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引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治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任何国家要想取得经济上的竞争优势,都必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在我国,公司治理主要关注的是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则不多。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制定有效措施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职工等)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的利益。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前者是以产权为主线的内在制度安排,主要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及其相互制衡关系;后者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的信息、客观的市场评价以及优胜劣汰机制构成了外部治理的主要内容。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治理通过一套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的利益。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产权不清
我国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起初是家族式合伙制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产权不明晰的合伙制引起种种纠纷,甚至冲突,影响
了企业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处理好所有权交易的充分性与法人资产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企业产权交易受到极大限制,产权流动性很低,这不仅使企业运作低效,也导致了企业资产被分割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2 两权分离程度较低
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这种单一的产权结构,使企业易于控制与管理。但是,当企业的规模扩大了,那种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的扁平型的企业体制是难以凑效的。有见识的企业家看到了这种危机,他们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到家族制企业中。
3.3 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设置不健全,一股独大或家族控股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没有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是我国公司制企业法定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已经不仅仅代表股东的利益,而且包含了职业经理人、员工、甚至企业外群体的利益。监事会是我国公司制企业法定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的决策过程和企业的经营运作。然而,对中小企业的统计表明,超过60%的企业没有设立董事会,超过70%的企业没有成立监事会。
3.4 决策机制不科学
虽然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利机构,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股权较集中,企业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过于强大,董事会和管理层缺乏足够的权限。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中,经营负责人决策最为常见,其次才是董事会决策,而经营决策负责人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就是占股较大的大股东。同时,经营决策的主要监督方式为所有者监督,由于这些企业多数的经营负责人本身就是所有者,最终就形成所有者决策、所有者监督。
3.5 企业资本来源单一,融资渠道不畅
形成良好的中小企业治理机制,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积极的金融证券政策等。相关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为股东个人积蓄和民间借贷,而将金融机构贷款列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尚不足1/4,反映了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额较小,在需要财产抵押才能够获得贷款的融资市场上,中小企业获得金融信贷无疑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中民营性质的居多,而我国银行以国有控股为主,为了不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银行在审批民营企业贷款时格外谨慎。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公司治理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促进
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需要国家在宏观上完善法律法规,而且中小企业本身也应在微观上加强其内部治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4.1 建立和完善外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其中缺乏关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指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4.2 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给予民营中小企业同等对待,准许民营资本、外资注入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通过利率市场化,增强银行对各类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扩大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或权益范围。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在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要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推行各种金融工具的流通,通过票据融资,金融租赁、期货等形式搞活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3 明晰产权,优化股权结构
首先,用股份制改造的方式解决家族式中小企业产权问题。为避免由于产权不明晰所引发的各种纠纷,内部产权一定要走股份化之路,即把产权作为股份分给拥有产权的每一个成员。
其次,合理降低股权集中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使股权结构达到最优化,合理降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适当分散大股东股权,缩小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差距是关键。
4.4 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制度
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治理结构的模式和方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关键是要与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状况、特点、文化环境想适应、想协调。在公司成立初期,一股独大的家族式的管理更符合公司发展要求,有利于公司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创业。然而,家族经营只是其中一个阶段,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成立股东大会;完善董事会,负责公司重大经营决策、重大人事决策、投融资决策和运行环境的协调工作;建立经理阶层,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设立监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在决策、财务、日常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开,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制衡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雪萍.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创新[J].社会科学, 2004(8): 16-19
[2] 刘曼琴, 范可品.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J].乡镇经济, 2004(7): 26-27
[3] 丁志国, 耿玉新.中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 2005(12): 74-75
[4] 王化成.公司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5] 谭中.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第五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1
1.1 土壤污染............................................................................................................................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1 1.4 乡镇工业污染....................................................................................................................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3 2.3 污染途径............................................................................................................................3 2.4 污染负荷大........................................................................................................................3 2.5污染范围大.........................................................................................................................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3
3.1 环境一直薄弱....................................................................................................................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3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5 结语............................................................................................................................6 参考文献........................................................................................................................6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农村地区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农村地表水大都呈恶化趋势,不能作为农村饮用水源。以打井方式使用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较为普遍,由于受地表水水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不佳,简易自来水又基本无消毒处理,直接威胁了农民的饮水安全。每年生产的超过2500万t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接排放,使农村居住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投入资金致力于农村饮水保障工作,累计解决了3亿多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到2008年底,全国还有三分之一的乡镇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致使约2亿农村人口面临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1.4 乡镇工业污染
新农村建设强调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随着中国农村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的乡镇企业越来越多,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这些企业不仅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且由于乡镇工业企业数量多、布局混乱、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成为农村社会的最大污染源。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乡镇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排污量也会不断地增加,生态压力会随之上升。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在许多农村地区,人们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河道、沟渠淤塞,水寒灾害频发;乱采滥挖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泥石流、塌方、地陷频发,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过渡放牧、过渡开发导致沙漠化,草地荒漠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由于各种污染的蔓延,使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重,已成为环境问题的重灾区,如果继续忽视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障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十分复杂,其主要污染有以下几个方面[7]。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如农作物生产污染、农民聚集区生活污染和集约化兽禽养殖粪便污染等农村本地污染源;靠近农村的城市污染、城市周边各类企业或工业开发区污染、道路污染及污染物高空远程传输等异地污染源;扎根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污染源。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农村污染物的来源决定了农村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比城市更为复杂,按其基本属性一般可分为生物类/无机类、有机类以及有毒类4类污染物。2.3 污染途径
形式多样化。我国农村污染物途径主要由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国体废弃物污染3种基本途径。2.4 污染负荷大 2.5污染范围大 2.6污染后果严重
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超过1000多万t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1 环境一直薄弱
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一些基层的干部存在着重经济。轻环保的意识,环保意识淡薄。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一味求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和排污混乱无序,不利于环境污染的规模化整治。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和城市,而环境污染在向农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扩散,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连应付生产性基础建设都不够,更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居住点污染日趋严重并将继续严重下去。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提升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从增强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入手,加强对《环保法》相关条例的科普教育,充分利用好各种多媒体资源对农业第一线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还要着重突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通过这些举措帮助农民树立环境资源的忧患观念,加强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强化农业管理:第二,提升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环境保护知识、技术的认知,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教育宣传协助群众了解环境保护知识,运用先进的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第三,改进工作方法。将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的工作内容中,建立环保机制,定期实施环保监察,通过树立优秀的环境保护榜样、对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8~9]。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保证定期举行会议探讨相关环保问题。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第一,对河南豫东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关环保政策。制定环境污染治理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地完成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强化治理污染相关组织队伍的建设,各级应当有相应的环境监察人员,及时地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监察,确立环境污染的治理办法和环境污染的惩处制度等等,从法律的角度,把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加大环境监察的执法力度,从而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制化。第二,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管理体系。要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在城乡发
展规划中体现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规划既应当全面系统,也要做到科学实用,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规划应当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规划要具备一定的先行性,确保城乡环境保护的互动,共同完成区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第三,建立明确的环境污染奖惩制度。一方面,确立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责任考核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的逐级落实,及时对污染环境的相关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及时对重度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做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予以表彰,在政策上对落实环境保护的企业予以偏斜,以鼓励农业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之中。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第一,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补贴。一方面,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应当向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倾斜。农村的财政资金往往分配于新农村的建设之中,导致了建设与资金的矛盾。要想缓解这一矛盾,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就应当重视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环境污染治理的补贴政策。第二,要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收支平衡。通过拓展环境保护收入渠道,强化农村市场的生产资料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收入的增加。对于充分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企业,降低相关税收,从政策上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引导,促进农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建设。增加对生态农业企业的贷款支持,扶植重大农业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第三,开展多渠道融资,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涉及范围较广,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农业、水利、工程、卫生等各个部门的合作。要从河南豫东农村的实际情况入手,整合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资源,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农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募集。多渠道的资金募集方式主要包括群众自己筹措的资金、外资、国营或民营企业筹措的资金、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等等。政府要从政策上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行为进行鼓励,以促进社会各界人士投入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之中,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贡献知识和力量。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要结合河南豫东农村的实际生态环境,由于各地的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当前在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还需要提高。要想解决当前农村生态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就需要具备科学的环境治理视野,了解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提高农业的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要注重农业环境治理相关科技的创新,及时对先进、环保、科学的农业技术进行普及,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榜样,推广各项农业知识和技术。鼓励民营农业企业进行环保科技的创新,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确保农业生态环保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环保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不断钻研新的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环保农产品,从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而为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稳定,农村环境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由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农村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有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找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再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少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建设整洁乡村。努力做到“防”“管”“治”三管齐下,各个阶层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再达到农村生活宽裕的同时,保住农村的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蒋知栋,位蓓蕾,李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2]崔连香.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4]李尚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合作治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5]王波,黄光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6,12:138-141.[6]张铁亮,郑向群,师荣光,蔡彦明,姚秀荣,王跃华.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28:3772-3774.[7]徐亦刚,俞飞,张孝飞,等.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与成因[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6):37-39.[8]王婷婷,蒋知栋,杨耀淇,余洋,乔志勇,林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10).[9]张轶,陈凌.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3:33-36.